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三章 微生物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布
微生物的分布课时目标1.尝试采用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2.通过实例,归纳细菌和真菌生活需要的条件。
3.了解细菌和真菌在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分布,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习重点:1.细菌和真菌在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分布。
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学习难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方法。
课时活动设计当你在大自然中畅游时,映入眼帘的生物大都是植物或动物,偶尔还会看见蘑菇,它属于真菌。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馒头变质发霉,水果上长“毛毛”,那是真菌中的霉菌。
至于细菌,肉眼就看不见了。
其实,在你周围有数不清的细菌和真菌,甚至在你的体表和体内也有许多细菌,有时还会有真菌。
出示鼻腔内、口腔内的细菌和真菌的图片。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观察菌落。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02~103页内容,找出菌落的概念。
出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图片。
通过讲解使学生认识到为便于观察到细菌和真菌,可以利用培养基让细菌和真菌迅速繁殖形成菌落,就能够用肉眼进行观察了。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的图片,使学生明白可以根据菌落的形态、大小来区分细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04页内容,找出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讨论: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哪种环境中细菌多些?哪种环境中细菌少些? 哪种环境中没有细菌?以平时使用的硬币为例,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实验思路:1.该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吗?需要老师提供几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各有什么用处?2.没有想好如何操作之前,能不能随意打开已灭菌的培养皿?为什么?3.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需要在同一环境中培养吗?放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培养比较合适?(二)材料用具:每组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无菌棉棒、标签纸、放大镜、透明胶带等。
2.3.1 微生物的分布 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图1
真菌菌落
图2
真菌菌落
图3
细菌菌落
图4
真菌菌落
3. 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自主阅读课本P67“科学方法”,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培养分为哪几步?
3. 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水、无机盐、有机物等
1)配制培养基: 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牛肉汁 琼脂
2)高温灭菌:
培养皿
冷却
胶化 配制好的固体培养基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洗手前手上的细菌比洗手后的多
提示
1.没有想好如何工作之前,不能打开培养皿。为什么?
经高温灭菌的物品不再有任何活着的微生物,这就排除了 实验以外其他环境的污染。故在实验前不要盲目打开培养皿, 防止外界环境中的细菌或真菌等落在培养基上。
为什么要有两套装培养基的培养皿?各有什么作用?
2.在炎热的夏天食物更容易腐败,说明什么?
说明细菌、真菌的生活需要 适宜的的温度 。 3.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和皮鞋常常发霉长毛,而受 潮的玻璃、石头、水泥墙不易发霉,说明什么 ?
说明细菌、真菌的生活需要 有机物 。
根据细菌、真菌的生存条件你会提出什么样的保存食物 的合理化建议?
低温、干燥、通风
02 特定条件: 有的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 有些细菌必须在无氧条件下生存。
4.细菌和真菌分布在哪里?
土壤
水
极地
热泉
无氧环境:(乳酸菌)
空气
细菌和真菌几乎无 处不在,但在不同 的环境分布的多少 不同
思考
保存食物的方法: 低温、干燥、缺氧
1.晒干的种子和潮湿的种子,哪个更容易发霉? 潮湿的种子 ;说明细菌、真菌的生活需要 水分 。
C C.腌制食品的盐水中
微生物的分布
类 群
上限温度(℃)
真核微生物
原生动物 藻类 真菌
56 55-60 60-62
原核微生物盐
盐细菌 光合细菌 无机化能细菌 异养细菌
70-73 70-73 >90 >90
高盐环境中的微生物
高盐环境--盐湖、盐池和盐腌制的食品等是常见的高盐环境。通常把能在含盐量高于15%的环境中生长的微生物称为极端嗜盐菌,常见的种类有盐球菌属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受地理区域、环境条件和土壤深浅等因素的影响。一般
01
肥沃泥土中微生物多;每克肥土中通常含有几亿至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每克也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
02
表层和深层含菌量较少,在距离地面10-20cm的土层中含菌量最多,在4-5m的深土层中几乎呈无菌状态;
03
随季节的变化微生物的数量也有所改变。
(二)呼吸道的微生物
(一)体表的微生物
动物的体表由于与外界环境密切接触,常附着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等。
胚胎期和新分娩的幼畜,其消化道是无菌的。在出生后数小时的幼畜消化道中即能发现微生物。不同部位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差异很大。
口腔 细菌较多,有葡萄球菌、链球菌、乳杆菌、棒状杆菌、螺旋体等;
互生关系
01
共生关系
02
竞争关系
03
寄生关系
04
拮抗作用
05
第三节 正常微生物的生态关系
概念:两种生物都可以单独生活,当生活在一起时,比单独生活的好,但二者不形成共生组织(生命整体)的关系。
如:人体肠道中正常菌群与人的互生
互生关系
概念:指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互相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彼此依赖,形成一个在形态上具有共同结构,而在生理上却相互分工,互换生命活动产物的生存关系。如将二者分开,各自都生活不好。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微生物的分布课件
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 (1)基本条件: 水分、_适__宜__的__温__度__和有机物等。 (2)特定条件:有的必须在_无__氧__条件下生存,如乳酸菌、破伤风杆菌;有的则需要氧气, 如醋酸菌;有的则有氧无氧均可生存,如酵母菌。 3.分布特点: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辨一辨】 正确认识菌落
菌落。
2.(2023·肇庆质检)下列关于菌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许多细菌或真菌堆积在一起形成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B.依据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 C.细菌的菌落一般比真菌的菌落大 D.细菌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解析】菌落是指一个或多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A 错误。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颜色可呈白、黄、红 等不同颜色。真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大,常呈绒毛状、蜘蛛网状或絮状,有时还呈现红 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B正确,D错误。真菌菌落较大,比细菌 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C错误。
2.下列动作与接种无关的是( B ) A.打开培养皿的盖子,让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几分钟 B.向配制的琼脂液体中加入牛肉汁做成培养基 C.让环境中空气与培养基接触 D.把硬币在培养基上轻轻摁压一下 【解析】“打开培养皿的盖子,让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几分钟”“让环境中空气与培养 基接触”“把硬币在培养基上轻轻摁压一下”,都属于接种;向配制的琼脂液体中加入牛 肉汁做成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活提供有机物,不属于接种,B符合题意。
3.小明将一瓶喝了一半的饮料忘在了温暖的阳台上,一段时间后打扫卫生时发现该
饮料的液面上漂浮着一团团绒毛状、絮状的物质,该物质最可能为( C )
A.细菌
B.病毒
C.霉菌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布
第四章微生物与外界环境微生物种类繁多,代谢类型多样,繁殖迅速,适应环境能力强,无论是土壤、水、空气、饲料、动物的体表和某些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甚至在一些极端环境中都有微生物存在,因此微生物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极为密切。
一方面,微生物通过新陈代谢活动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外界环境中的多种因素,也影响着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了解微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我们利用有益的微生物,控制和消灭有害的微生物,服务于畜牧业生产。
第一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一、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
因为土壤具备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水分、气体、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等条件,并能防止日光直射的杀伤作用。
所以,土壤是多种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
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很多,有细菌、放线菌、真菌、螺旋体、噬菌体等。
其中主要是细菌,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70%~90%。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也有特点,表层土壤由于受日光的照射、雨水的冲刷和干燥的影响,微生物数量较少;在离地面10~20cm深的土层中微生物的数量最多,每克肥沃的土壤中微生物数以亿计;愈往深处则微生物愈少,在数米深的土层处几乎可达无菌。
土壤中微生物大多比较稳定而且是有益的,如自生固氮菌、根瘤菌,可制备各种细菌肥料,促进饲料作物增产。
但还是有一些随着动、植物尸体及人、畜排泄物、分泌物、污水、垃圾等废弃物一起进入土壤的病原微生物。
虽然土壤不是大多数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适宜环境,但少数抵抗力强的芽孢菌,如炭疽杆菌、破伤风梭菌、腐败梭菌、魏氏梭菌等的芽孢能在土壤中生存数年甚至数十年以上,有机会感染人和家畜时,导致相应传染病的发生。
而且还有一些抵抗力较强的非芽孢病原菌也能生存较长的时间(表4-1)。
上述病原菌常以土壤为媒介进行疫病的传播。
表4-1 几种非芽孢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病原菌名称存活时间结核分支杆菌5~24个月伤寒沙门氏菌3个月化脓链球菌2个月布氏杆菌100d猪丹毒丝菌埋在土壤的尸体内166d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和计算一般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pH、氧气等的要求不同,而供给它们适宜的生活条件,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菌生长,不利于其他菌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不需要的菌,然后用稀释平板法对所分离的微生物进行计数。
微生物的分布
4/15/2020
3
(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受地理区域、环境条件和土 壤深浅等因素的影响。一般 1 肥沃泥土中微生物多;每克肥土中通常含有几亿至 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每克也有几百万至几千 万个微生物。 2 表层和深层含菌量较少,在距离地面10-20cm的土 层中含菌量最多,在4-5m的深土层中几乎呈无菌 状态; 3 随季节的变化微生物的数量也有所改变。
4/15/2020
15
海水微生物
海水中含有很高的盐分,渗透压大。 一般微生物难以生存,所以海洋微生物 多为嗜盐菌,并能耐受高渗透压。深海 中的微生物还能耐受低营养、低温和很 高的静水压。
4/15/2020
16
某些微生物在水中的生存时间
微生物名称 大肠杆菌 伤寒杆菌 坏死杆菌 细螺旋体 鼻疽杆菌 布氏杆菌
4/15/2020
18
2.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来源:带有微生物菌体及孢子的灰尘(腐生)
人和动物(呼吸道排出的,其中也包含有病原 微生物)
分布:随环境条件及微生物的抵抗力不同而不同。
空气中存在较多的、存活时间较长的是各种真菌、 放线菌的孢子及细菌芽胞。
空气中微生物的数目决定于尘埃的总量。
4/15/2020
4/15/2020
9
(一) 水体中微生物的来源
土壤、空气、动植物尸体、人和动物的排泻物、 工业及生活污水。
(二) 单胞菌、黄杆菌等。
4/15/2020
10
(三) 微生物在水体中的分布
表现为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规律。此外,相 同水域的不同浓度微生物的含量及分布也不同。
第六章 微生物的分布
4/15/2020
微生物的生态
无菌动物与悉生动物
凡在体内外不存在任何正常菌群的动物,称为 无菌动物。
凡已人为地接种上某种或某些已知纯种微生物 的无菌动物或植物,称为悉生生物。
根际微生物和附生微生物
从环境中直接分离并克隆rRNA并分析其序列和在分子进化树 上的位置等办法而发现的的现在尚不能在人工条件下获得培养的微 生物。
不可培养的微生物
研究意义: 生物多样性和系统发生的多样性 (Biodiversity and Phylogenetic diversity) 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提出新的规定 寻找新的致病微生物
从不可培养微生物中寻找新的基因、新的蛋白
据报道,美国recombianant biocatalysis Inc公司现在已从不可培养 微生物中获得了约300个与工业生产有关的新蛋白
二、菌种资源的开发
(一)采集土样 采土时应考虑的问题: 1、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 2、采土的深度 3、植被状况 4、采土的季节 5、采土的办法
2.水体的自净作用 3.饮用水的微生物学原则
细菌总数<100个/ml;大肠菌群<3个/L
(三)大气生境的微生物
空气中的微生物的分布、数量随季节、高度、 地区、人口居住密度、风速等有明显差别。
地区
1m3空气中所含菌数(个)
畜舍 宿舍 城市街道 市区公园 海洋上 北极(北纬73º) 北极(北纬80º)
温度(38~41)、pH(5.5~7.3)、渗入压对应稳定的还 原性环境,同时有对应频繁和高水平营养物供应。大量基质 的输入和对应恒定适宜的环境条件使瘤胃微生物种类繁多, 数量庞大。大多数细菌是专性厌氧菌,但也有兼性厌氧菌和 好氧菌。
2.3.1微生物的分布 课件(共25张PPT)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应该将手指 上的细菌或 真菌接种在 培养基上。 要不要设置
对照?
2.探究实验需要哪些材料用具?
①培养皿(装有培养基,两套) ②无菌棉棒
③透明胶带
④标签纸
⑤放大镜
3.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为什么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 理?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
提示:因为经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 的细菌和真菌的孢子杀死,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 污染。因此,在实验前不要盲目打开培养皿,防止细菌和真 菌的孢子落在培养基上。实验中用无菌棉棒的目的同样是为 了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2)为什么要有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各有什么用处? 提示:选取两套培养皿的目的是进行对照,一组不作处理,作 为对照组;另一组在选择的环境中打开,作为实验组。
4.通过各组的交流,你认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怎样? 提示: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但在不同环境中分布的 多少不同,如手、硬币上附着的细菌和真菌较多。 5.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在这个探究 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的情况存在吗?是什么情况?为 什么? 提示:经过严格的高温灭菌的环境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的存在,如对照组的一套培养皿,因为对照组的培养皿经 高温灭菌后一直处于密封状态。
探究主题一:观察菌落
如何才能一睹细菌的“庐山真面目”? 如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呢?
如何才能一睹细菌的“庐山真面目”?
1、电子显微镜或高倍显微镜观察。 2、通过观察__菌__落___来研究细菌和真菌。
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 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新
菌落区分
【观察思考】 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6.根据你的探究活动进行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 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提示: 细菌和真菌生活必需的条件:水分、营养物 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微生物的分布与控制.
二、微生物在人体的分布
人体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1.皮肤
皮肤表面的微生物较多,其主要来源于空 气及皮肤接触过的物体表面,有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等。皮肤受损伤时,大部分细菌 都能引起伤口感染化脓,而丙酸菌的分泌 物可抑制化脓性细菌的生长。
2.口腔
口腔时适宜大多数微生物生长的场所,口腔内 有充足的营养物质,唾液为微碱性,温度适中, 所以,微生物可以旺盛地生长、繁殖。
(三)空气 空气中缺乏营养物质,且温度变化较大,微生
物受日光照射和干燥等因素的影响,故其数量远 少于在土壤和水中的分布。空气中的微生物多数 来源于人、畜、动物和土壤,在不同环境的空气 中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差别很大,常常是一些致 病性菌污染空气,但有些非致病菌也常可通过空 气污染药物及生物制剂、食品、培养基以及造成 手术感染。因此,在一些特定环境中要进行空气 消毒,强调无菌操作,以防细菌(微生物)污染。
4.呼吸道
呼吸道以鼻腔细菌最多,鼻咽部、气管 粘膜上也有细菌,距气管分支越深细菌越 少,支气管末梢和肺泡内一般是无菌的, 只有在病理情况下才有细菌存在。
5.泌尿生殖道
机体在正常情况下,只有泌尿生殖器外 部有微生物存在。男性尿道口有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等。女性外阴部由于离肛门较近, 常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 干烤灭菌:不宜直接用火焰灭菌的物品,如玻璃器皿、陶瓷制品等, 可采用在烘箱内利用热空气灭菌。这种方法所需时间较长,且不适用 于液体样品和培养基的灭菌。
• 湿热灭菌法:利用热蒸汽灭菌。在相同温度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 效果好。这是因为:
水蒸气具有更强的穿透力,能更有效地杀灭微生物;
水蒸气存在潜热,当蒸汽液化为水时可放出大量热量,故可迅速提高 灭菌物品的温度,缩短灭菌时间。
人教版(2024新板)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微生物的分布》教案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三章微生物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布
同学们完成了实验探究后,老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1.为什么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灭菌?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
2.第3条提示相当于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
3.什么环境条件下可能没有细菌和真菌?在这个探究中,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吗?为什么?
4.根据各组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6,请学生自己总结:细菌的分布情况和生产所需的条件。
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总结。
课堂小结以上就是本堂课的全部内容。
(结合板书,梳理总结)
板书设计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布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利用实物照片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分析理解细菌真菌菌落的特点,并学会区别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以自学加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知道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及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及目的,最后小组合作讨论制订如何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及探究能力,因本课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讨论时间较短,且学生没有亲自实践,所以教学效果不好。
10、微生物生态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微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微生物与自然物质循环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系统与其环境 条件间相互作用规律性的科学。 微生物生态学则是研究微生物与周围生 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 自然环境中的作用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 的影响。
四、极端环境微生物
高温 低温 高酸 高碱 高盐 高毒 高渗透压 高压 干旱 高辐射强度
极端环境
五、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
1、工业产品上的霉腐
大量的工业产品都是直接或间接用动植物作原料 制成的,例如木制品、纤维制品、革裘制品、橡胶制 品、卷烟、化妆品、中成药等。
有些工业产品如塑料、建筑涂料等很多微生物可以分 解、利用。
澡类和原生动物: 光能自养的蓝细菌主要分布在表土层中,酸性 土壤中较少,中性到微碱性土壤中较多。蓝细 菌中,有些如念珠藻在自然生境中既能固定氮 气,又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土壤中还 生活有大量的藻类。
原生动物多存在于有机质和微生物丰富的表层 土壤中,它们是土壤细菌和藻类的捕食者,对 土壤微生物尤其是细菌的数量和种类起着重要 的平衡和调控作用。
地下水:无色杆菌、黄杆菌、革兰氏阳性杆菌、 微球菌、 诺卡氏菌
淡水
地表水
溪水:营养少、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无芽孢 杆菌、 生丝微菌 河水:出现假单孢菌、芽孢、肠杆菌、弧 菌、螺菌、硫细菌、微球菌、八叠球菌、 诺卡氏菌、链球菌、螺旋体等 生活污水:荧光、绿脓、变形、枯草、 阴沟、大肠、粪链球菌、病毒和噬 污水 菌体 生产污水:与所含污物有关
严重污染的水会 通过食物链的生 物放大作用危害 人类健康
水体的富营养化作用(水华现象)是湖泊分类
2024年秋人教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布(课件)
当你在大自然中畅游时,映入眼帘的生 物大都是植物或动物,偶尔还会看见蘑菇;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馒头变质发霉、水果 上长“绿毛”。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在你的身体表面及内部,以及身边的空气、 土壤和水中还分布着很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的生物,它们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的数量众 多、种类庞杂,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2. 教材P101,第3条提示相当于细菌和真菌 培养的一般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
接种
3. 什么环境条件下可能没有细菌和真菌?在 这个探究中,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吗?为什么?
经过严格的高温灭菌并密封的环境中没有细 菌和真菌。在这个探究中,经高温灭菌后一直密 封的培养皿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因为灭菌后一直 处在密封状态。
3. 接种: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 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叫作接种。
4. 培养: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 培养箱中恒温培养,也可以放在 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实验·探究 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各小组探究的侧重点可以不同, 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也可以不 一样。重点观察菌落的形成,并进 行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
观察菌落
细菌的个体微小,大部分真菌的个体也很微小。
想一想,肉眼看不见的细菌、 真菌,我们怎样观察和检测它们呢?
菌落——由一个或多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 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细菌菌落 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颜色可呈白、黄、红等多种颜色。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 粘质沙雷氏菌 巴氏杆菌 菌落(放大) 菌落(放大) 菌落(放大) 菌落(放大)
极地、滚烫的热泉等
小资料
病毒寄生在活 细胞内,详见本 章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 水
易 发 霉
脱水
2.3.1微生物的分布教案-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布(教案)探究实践:通过“观察菌落”、“检测环境中的细菌与真菌”,提升探究实践能力。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菌落、检测环境中的细菌与真菌等活动,提升科学思维能力。
态度责任:认识到细菌、真菌“无处不在”,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社会责任感。
生命观念:了解什么是微生物,什么是菌落,以及细菌、真菌的分布特点。
重点: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检测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
难点: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认识什么是微生物及主要类群。
(2)观察图片,结合教材内容,说出微生物的概念及其主要类群。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2.菌落(1)展示图片:高倍显微镜下手上的细菌。
指出细菌和真菌一般个体微小,不能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那么我们如何观察呢?教师提示:我们可以培养为用肉眼可见的菌落进行观察。
那么,什么是菌落呢?细菌的菌落和真菌的菌落有什么不同?(2)学生阅读教材,回答菌落的概念:由一个或多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3)观察教材图231,结合生活中见到的霉菌菌落等,引导学生比较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不同,指导学生填写表格。
菌落类别形态大小颜色细菌菌落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较小呈白、黄、红等真菌菌落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较大呈现白、红、褐、绿、黑、黄等颜色(二)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培养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方法(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P104实验探究“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第一节微生物的分布一、观察菌落1.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2.菌落3.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比较二、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存在1.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观察菌落2.探究: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3.细菌和真菌的分布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本课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没有直接讲述,而是用心设计学生直接参与的“探究实验”。
细菌的分布
④免疫作用: 微生物具有免疫原性、促分裂和佐 剂的作用。可剌激机体免疫系统发育 和成熟。
2、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病原菌
• 条件致病菌:凡属正常菌群的微生物,由于 机体抵抗力降低、寄居部位的改变或因数 量改变等情况而引起疾病者。
①机体免疫机能低下:如大面积烧伤,过度疲劳, 受凉,长期患消耗性疾病。
• 2.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同种消毒剂对不同微生物的杀 菌效果不同。如结核杆菌对酸、碱的抵抗力 比其他的 菌强;70%乙醇可杀死一般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灭细 菌芽胞。因此,必须根据消毒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 3.环境中有机物的影响:消毒环境中如有有机物存在, 如血清、脓汁、痰、粪便等,可与消毒剂结合而影响杀 中的细菌
抹 布 和 砧 板 上 的 细 菌
针头上的细菌
• 细菌种类多,繁殖 快,适应环境的能力 强,是自然界中分布最 广泛的一群微小生物。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 布可概括为:
“无孔不入, 无处不有”
本章提要: ➢ 第一节 细菌的分布 ➢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 ➢ 第三节 生物安全
• 自然界中,以土壤的含菌量(种类)最 多,土壤素有“天然培养基”之称。土 壤也是一切自然环境中细菌的总发源地, 也是人类利用细菌的主要来源
• 在肥沃的土壤中,每克土壤含菌量达几 十亿-几仟亿(沙漠含菌量仅10万/g)。
• 细菌在土壤各层分布不均:表面含菌量 少;距表面10-20cm土壤含菌量最多
• 菌群失调症:指严重的菌群失调使机 体发生功能紊乱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 者。菌群失调症又叫菌群交替症(二 次感染)。
• 菌群失调经常发生而菌群失调症则少 见。患二重感染的机体抵抗力很弱, 细菌对抗菌素药物不敏感,治疗难度 大,应严加预防,避免发生。
2.3.1微生物的分布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琼脂
配制培养基 培养皿
提供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
观察菌落
恒 温 箱
恒温培养 提供适宜的温度
高温高压 灭菌锅
目的:避免杂菌的干扰 高温灭菌
冷却
接种
冷却好的培养基 目的:防止高温杀死接 种的细菌或真菌
二、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2.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配制好培养基,就可以 培养细菌和真菌了!
应该将手指上的细菌或 真菌接种在培养基上。
要问老师怎样 配制培养基。
怎样确定培养基上 长出的细菌或真菌 是来自手上呢?
二、实验探究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分布 提出问题 洗手前和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一样多吗?
作出假设 不一样,洗手前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比洗手后多。
制(1定)并取实三施个计装划有_等__量___牛___肉__汁___培养基的培养皿,分别标记为①、②、③ 号。将两个培养皿_高__温___灭___菌___,冷却至_常___温______。
5.下列条件不是所有细菌和真菌生存所必需的条 件的是( C )
A.适宜的温度 B.水分 C.氧气 D.营养物质
课堂练习
6.制作泡菜是用乳酸菌使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生 成乳酸。制作泡菜的泡菜坛不仅要加盖,而且要用 水封口。这样做的目的是( C )
A.防止外界空气中的细菌进入泡菜坛中 B.防止泡菜坛中产生的乳酸的酸味挥发 C.不让空气进入坛内而保持坛内的缺氧环境 D.增加坛内空气湿度
A.大,白色絮状 B.小,表面光滑黏稠 C.大,呈褐色 D.大,黑色绒毛状
课堂练习
3.在探究硬币上是否有细菌的小实验中,将硬币 在细菌培养基表面轻轻一接,这一做法在细菌的 一般培养方法中叫( A )
A.接种 B.种植 C.培养 D.接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