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上第一章 1950-70年代的文学
《当代文学史》(上)50年代-70年代文学
21
1、以自然主义的唯心观点分析和评价《红 楼梦》,断定《红楼梦》是作者的“自 传”,说《红楼梦》“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杰 作。俞平伯认为《红楼梦》主要风格是 “怨而不怒”,对人物无所谓肯定和否定。 这个观点主要表现在对黛玉和宝钗的分析 上,提出“钗黛合一”论 。
33
长篇小说《三里湾》
《三里湾》是我国第 一部描写解放后农村 生产合作化潮流的优 秀长篇。它的发表, 显示了赵树理强烈的 社会责任感与忠于现 实生活的创作态度。
34
《三里湾》成功地塑造 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农民 形象。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三里湾》在揭示农业 合作化初期农村的生活 矛盾时,没有有意去设 置一条地主、富农破坏 的情节线索,人为地去 制造一种敌我矛盾的气 氛;即使写合作化中两 种思想对立的人“摆开 阵势”,也不故意地将 矛盾推向两个极端。
18
二、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对《红楼梦》研究 中主观唯心论的批 判,是新中国成立 后第二次大规模的 文艺运动和文艺思 想斗争。
19
俞平伯
俞平伯一生研究古典 小说《红楼梦》,学 术上有许多开创性的 贡献,是继胡适之后 的“新红学派”的代 表人物。
俞平伯 20
首先发起这一论 争的是两个青年 人——李希凡、 蓝翎。
批判者以社论的精神为基调着重从三个方面 对《武训传》进行了批判:一是认为《武训 传》宣扬历史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批判者承认武训传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 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 压迫,反映了旧社会广大贫苦农民饥寒交迫、 牛马不如的生活。但他们又认为……。二是 认为作品美化阶级投降主义和个人苦行主义。 三是认为作品贬低农民革命的作用,歪曲历 史发展的面貌。这些批判是不符合实际的, 因而也是错误的。
第一章 50-70年代文学概述
2、文学评价与教育的管理模式:频繁的政治运动 文学评价与教育的管理模式:
文坛三公案” “文坛三公案” ● ● ● 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 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运动 年对电影 1954年对 红楼梦》 年对《 1954年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 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 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 参见课本第32 35页 32(参见课本第32-35页)
《武训传》出品年代:1950 武训传》出品年代: 出品单位:昆仑影业公司 出品单位: 编剧: 编剧:孙瑜 导演:孙瑜 导演: 演员:赵丹、 演员:赵丹、黄宗英
(李希凡:大人物时代的小人物命运) 李希凡:大人物时代的小人物命运)
经验总结: 经验总结:
1、采用政治运动和群众斗争的方式开展文艺思想斗争 是不正确的。 是不正确的。 混淆了学术观点、文艺思想与政治问题的界限。 2、混淆了学术观点、文艺思想与政治问题的界限。 在文学思想和文学批评上的极端化错误。 3、在文学思想和文学批评上的极端化错误。
——[美]R 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R·麦克法夸尔 费正清编: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革命的中国的 麦克法夸尔、 革命的中国的 兴起(1949—1965 1965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兴起(1949 196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文学评价与教育的管理模式
【关于“第二次文代会” (1953年)】 关于“第二次文代会” 1953年
A、作家文艺队伍发生大的变化,出现了作家、作家群的大规模 、作家文艺队伍发生大的变化,出现了作家、 更替和位置上的转移; 更替和位置上的转移; • ◇一部分作家文学写作的“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如沈 一部分作家文学写作的“权利” 从文、朱光潜、废名、萧乾、师陀、李健吾、穆旦、郑敏; • ◇意识到自己的文学观念、生活体验、艺术方法与新的文学规 意识到自己的文学观念、生活体验、艺术方法与新的文学规 范的距离和冲突,或放弃继续写作的努力,或呼应“时代” 范的距离和冲突,或放弃继续写作的努力,或呼应“时代”的号 召,适应和追赶形势;现代作家在这一时期存在着广泛的自我反 省行为。 • ◇来自解放区的作家和革命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作家,在四五十 来自解放区的作家和革命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作家,在四五十 年代之交,开始写作的作家成为创作的主力。 •
当代文学史
当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史目录上编50-70年代的文学第一章文学的“转折”第二章文学规范和文学环境简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
(29-31)Ⅲ第三章矛盾和冲突试述周扬与胡风在文学观念上的异同。
(47-51)Ⅳ第四章隐失的诗人和诗派第五章诗的几种体式西南边疆诗群Ⅱ简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诗歌“写实”倾向的得失和表现。
(67-68)Ⅲ简述闻捷诗歌创作的特色。
(69-70)Ⅲ简述公刘前期诗歌创作的特色。
(72)Ⅲ简述邵燕祥前期诗歌创作的特色。
(72-73)Ⅲ简述李瑛诗歌创作的特色。
(73-74)Ⅲ试述中国当代政治抒情诗创作的艺术渊源及特征。
(74-75)Ⅳ试比较郭小川与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的异同。
(刘134-138)Ⅳ(结合作品,分析郭小川和贺敬之在政治抒情诗创作上的同和异。
Ⅳ)(举现当代的例子各一个,简述20世纪俄罗斯诗歌对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影响。
Ⅲ)第六章小说的题材和形态试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文学界对短篇小说的特征和创作问题的讨论及其影响。
(85-86)Ⅳ第七章农村小说山药蛋派Ⅱ比较赵树理与柳青在农村小说创作特色上的异同。
(92-94)Ⅳ简述“山药蛋派”作家在小说创作上的共同性。
(95-96)Ⅲ比较赵树理前后期小说创作特色的异同。
(97-98)Ⅳ简述柳青《创业史》的思想艺术特色。
(101-102)Ⅲ第八章对历史的叙述结合作品,论述当代革命历史小说对“史诗性”的追求。
(108-111)Ⅳ简述长篇小说《红岩》的写作方式和艺术特色。
(113-114)Ⅲ比较峻青与王愿坚在短篇小说创作上的异同。
(114)Ⅳ简述孙犁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115-116)Ⅲ试比较孙犁与峻青短篇小说创作的不同风格。
(刘60-61)Ⅳ结合当时的评述,谈谈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的题材意义。
(117)Ⅲ结合当时的评述,谈谈杨沫《青春之歌》的题材意义。
(119)Ⅲ简述姚雪垠历史小说《李自成》的思想艺术价值。
(121-122)Ⅲ第九章另一类小说的处境结合当时的评述,谈谈曲波《林海雪原》的独特性。
第一讲:50-60年代的文学概观
第一讲:50-70年代的文学概观 Nhomakorabea一讲:50-70年代的文学概观
一、新中国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概念 新中国文学(中国当代文学)
1、文学管理与组织体系及其作家的体制化(沈从文) 文学管理与组织体系及其作家的体制化(沈从文) 2、当代文学的分期: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新 当代文学的分期: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 时期文学
二、本期文学创作的基本特色
这一时期文学的最根本的特点,是把文学作为服务 这一时期文学的最根本的特点, 政治的工具,围绕这一根本的特点, 政治的工具,围绕这一根本的特点,这一时期的文学创 作可以为归纳出如下一些基本特色: 作可以为归纳出如下一些基本特色:
1、在表现对象上,注目社会政治运动,追求重大的社会题材。 在表现对象上,注目社会政治运动,追求重大的社会题材。 那时凡现实的重大的政治运动都有整部作品加以表现。 那时凡现实的重大的政治运动都有整部作品加以表现。 例如1950年赵树理发表的《登记》 例如1950年赵树理发表的《登记》; 1950年赵树理发表的 再如1953年李准发表的《不能走那条路》 1953年李准发表的 再如1953年李准发表的《不能走那条路》等。 2、在艺术构思上,追求史诗效果。 在艺术构思上,追求史诗效果。 “史诗”本是一个特指概念,指《伊利亚特》和《奥德 史诗”本是一个特指概念, 伊利亚特》 这两部史诗有三个突出特征: 塞》。这两部史诗有三个突出特征: 一是所反映的是民族重大历史事件; 一是所反映的是民族重大历史事件; 二是鸿篇巨制; 二是鸿篇巨制; 三是主人公均为英雄 英雄。 三是主人公均为英雄。 史诗”这一概念后经泛化而成为一个文艺美学范畴, “史诗”这一概念后经泛化而成为一个文艺美学范畴, 泛指具有上述特征的叙事文学。 泛指具有上述特征的叙事文学。
当代文学教学课件1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2.1957-1966年为散文创作第二个时期。
抒情散文显得异常活跃。以杨朔、秦牧为代表的一批散文作家,打破了沉闷空气, 积极推动散文走向繁荣。1961年被有人称为“散文年”。总体特点:散文只歌颂, 不能暴露,思想空间、生活空间狭小;统一的思想表现模式,政治说教气十足, 背离了抒写真情实感的美学原则。 (1)杨朔: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生发联想和想象;从平凡事物中提炼 “诗 意”。如蜜蜂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雪浪花》 (2)秦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思想性抒情性融于一炉。《花城》《艺海 拾贝》 (3)刘白羽:记事和描述中宣泄激越的感情。如《长江三日》 3.杂文、回忆录和史传文学
3 .天安门诗歌 下编:第一章 新时期文学
一、新时期文学的“转折” 1.文艺界的“拨乱反正”——批《纪要》、清流毒、
(1)“正名论”;1979年《上海文学》发表《为文艺正名——驳 “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文章,讨论文艺与政治关系,试图重 新定义文艺。 (2)“第四次全国文代会” 1979年10月,北京召开,执政党提出“文艺民主”问题,提出文艺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 (3)修复、重建“损毁”的文学体制,调整文艺政策、文学规范 制度 a批评与批判;b评奖活动 “一体化”的文学格局开始解体。 2.80年代的作家构成:(1)“复出作家”和(2)“知青作家”(3) 年轻探索作家 第二章 80年代的文学概况 一、80年代文学过程:1.80年代前期:寻求反叛“文革”文学话语 资源,关注人道主义精神、“现代派”文学。主要文学思潮:“伤 痕小说”和“反思小说”;“归来的歌”和“朦胧诗”。1985年出 现文学“新潮”:“寻根文学”、“现代派”文学;“第三代”。 2 .80年代中后期:“回到文学自身”和“文学自觉”。(1)重视 文学的“本体”,“形式”问题,出现“先锋小说”、“个人写
中国当代文学 第一讲 当代文学发展史简介
第三节“文革”十年文学史简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时间:1966年5月——1976年10月 二、“四人帮”的黑纲领——《纪要》,核心:“文艺黑线 专政论” 三、“四人帮”的阴谋文艺:(1)戏剧创作 (2)其他创作 四、“四人帮”的黑理论: (1)根本任务论 (2)“三突出”创作原则 (3)主题先行论 五、人民文艺:1 不完全遵从政治之命的文学(略) (1)小说(2)戏剧(3)电影 2 地下文学:(1)小说(2)诗歌 3.天安门诗歌
第四节 新时期文学史简介
一、新时期文学的复苏 二、80年代前期的文学思潮 三、第四次文代会 四、80年代后期的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作品选》 课程讲稿
河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 李金娥
目
录
第一讲:当代文学发展史简介 第二讲:当代诗歌创作 第三讲:当代散文创作 第四讲: 当代戏剧创作 第五讲:当代小说创作
第一编 中国当代文学史简介
第一章 1949—1976年的文学发展史 第一节50——60年代文学史概述
一、“中国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至今大陆以及台、港、澳地区的文学。它 包括在此期间发生的文学运动、文学论争、文学思 潮、文学社团、文学流派以及不同类型的作家的创 作。”
二、中国当代文学分期:可分为三个时期 三、中国当代文学的性质:社会主义多元化 的文学。
第二节 十七年代文学史简介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绪论
二、当代文学史的历史分期和发展概述
1、分期方法 (1)前30年(1949~1978) ①十七年文学(49~66) 57年前 57年后 ②文革文学(66~78) 71年前 71年后
(2)后30年(1978~2010) 新时期文学
①80年代文学(78~89) (狭义)新时期文学 85年前 85年后 ②90年代以来的文学(90~ 后新时期文学 92年前 92年后 ③新世纪文学(2000~ )
(4)90年代以来的文学
①历史环境: 进入90年代以后,国际上是“冷战”结束,国内 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实践,这 一新的环境对文学的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②发展概况: 90年代以来文艺创作方面的数量统计: 90年代长篇小说平均每年创作800部。1998年以后 每年都超过1000部。 根据2005年的一个统计,现在每年出版的新书逾 15万种,全国已有2200余家各种报纸和8000余种刊物 在发行,电视台逾3000家,年拍摄电视连续剧14000集。
2、内容安排
绪论:中国当代文学概述 上编:第一章、50~70年代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第二章、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 第三章、农村题材小说创作 第四章、五六十年代的其它小说创作 第五章、五六十年代的其它文学创作 第六章、文革文学评述
下编:第一章、80~90年代的文艺论争和文学思潮 第二章、八十年代前期的小说主潮 第三章、八十年代学创作 第六章、九十年代文学创作评述 余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1)召开及意义: )召开及意义: 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 49年 第一次文代会( 49 大会)在北平举行。会议由郭沫若提议,中共中央批准而召开。 大会)在北平举行。会议由郭沫若提议,中共中央批准而召开。 总结了抗战以来中国文艺运动的经验, ①总结了抗战以来中国文艺运动的经验,把解放区文艺树为全 国文艺今后发展的范例。 国文艺今后发展的范例。 大会确立以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②大会确立以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文艺 发展的根本指针,以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作为 发展的根本指针, 新中国文艺的方向。 新中国文艺的方向。 本次大会形成了文艺界空前的大团结, ③本次大会形成了文艺界空前的大团结,并产生了新的全国性的 文艺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文艺组织 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 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 学的阶段,是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学的阶段,是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第一章 1949-1976年文学概况
3.“革命样板戏” 1967年5月,人民日报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 板》。 第一批的“八个革命样板戏”:现代京剧《智取 威虎山》、《红灯记》、《杜鹃山》、《海港》、 《奇袭白虎团》、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 女》,交响乐《沙家浜》 政治的乌托邦想象和大众文艺形式的结合。
4.其他文体创作: 诗歌:直接配合政治运动的工具 小说:基本停滞
2.1950年代初的三大文艺批判: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1):创作 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1954):学术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1952-55):理论
3.“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反右斗争扩大化(1956- 1957) 1956年5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宣布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党发展科学、繁荣文 学艺术的指导方针。 文艺出现短暂繁荣:理论 创作
1972年后,文学创作有限度的恢复。但创作手法 严重扭曲,文学成就整体不高。 艺术水平不完全一致。浩然、谌容、古华、黎汝 清、张抗抗等
四、 另一种文学:
异端的、潜在的、秘密的 存在方式:手抄本、手稿(文学事实) 1.地下诗歌: (1)诗人的地下诗歌: 七月诗人:曾卓、绿原、牛汉、流沙河等。“牛 棚诗抄”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1975) 穆旦最后的诗(1975-1976) 在80年代公开发表。
3.文学的传统继承和外来影响: 重点翻译介绍苏联的文艺理论和作品 总体倾向:文化上的“闭关锁国”
二、主要的文艺政策和文艺论争:
1.新中国文艺的总方针和总方向的确立: 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的意义(中国当代文 学起点)。延座讲话精神。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 为工农兵服务。普及第一。 1953年9月,第二次文代会。确立社会主义现实 主义为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
文艺黑线专政论: 《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首次提出了“文艺黑线专政论”这一概念,这条黑 线就是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想、现代修正主义的文艺 思想和所谓三十年代的文艺的结合。并以此清算以 周扬为首的文艺界,将优秀的作家、艺术家捆绑在 这一概念上,统统打倒。直到“文革”结束后,文 艺界人士才挣脱了这条铁链。
当代文学1、2章的课件
8
俞平伯与《红楼梦研究》
9
批判者的观点
1、俞平伯以自然主义的唯心观点分析和评价《红 楼梦》,断定《红楼梦》是作者的“自传”,说 《红楼梦》“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杰作。俞平伯认 为《红楼梦》主要风格是“怨而不怒”,对人物 无所谓肯定和否定。提出“钗黛合一”论 。 2、形式主义地理解《红楼梦》对古典传统的继承, 以模仿性代替了作品的独创性。俞说《红》“源 本西厢,脱胎于金瓶,以水浒传为蓝本,得力于 《庄子》《离骚》。” 3、以考证代替科学的分析,而且有时流于烦琐。
(选材广泛;人物“高、大、全”人物;西方芭蕾舞剧、交响乐、现代艺术与
19
第二章
50年代、60年代小说
20
第一节
概
述
21
一、建国初期的革命历史题材与革命现实题 材小说(1949-1956)
1、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是指中国50年代至70年代出现的以中国革命历史为 题材的小说,反映的主要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斗争史,主要分为: 革命战争小说、革命传奇小说、革命成长小说。
B 注意对人物的典型心理与性格的刻画,如中间人
物:梁三老汉。
25
农民作家赵树理
1949年全国解放后,他到 了北京,参加了戏剧改革 工作,兼任《人民日报》 记者。同年十月,随中国 作家代表团去苏联参观。 这期间,他陆续发表了短 篇小说《小经理》、《福 贵》、《邪不压正》、 《传家宝》、《田寡妇看 瓜》等。 1950年5月,发表 短篇小说《登记》。1955 年发表长篇小说《三里 湾》。
17
五、1966年5月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
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使文艺事业遭到 了空前的劫难。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1(2011版第一章)
中国当代文学的概念
习惯上将1949年以后的文学称为中国当代文学, 将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学称为近代文 学,将五四运动至49年的文学称为现代文学。 中国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都 是在中国社会大变革时代出现的。 中国社会大变革在本质上从传统社会向 现代社会转型、从农耕文化向工业文化转型, 即通常所说的“现代化”过程。 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还没有真正完成。
极权主义政体主要的专有特征就是 政治权力的渗透性和扩散性,它的 极端类型就是政治权力渗透到人类 的一切领域,社会秩序完全由政治 权力来达成,个人不再有任何私人 空间或自由。 在此种政体下,国家笼罩于社会各 个层面,包括其公民的日常生活。 极权主义政府不仅要控制所有的经 济、政治事务,还竭力控制人民的 意见、价值和信仰,从而消弥了国 家与社会之间的一切分别。公民对 国家的义务成为共同体首要的关注 所在,而国家的目标则是用一种完 美的理想社会替代现存社会。
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
通常将中国当代文学分为三个时期:十七年、文革、 新时期。但内在地看,十七年文学与文革并没有根本 的区别,文革文学是十七年文学极端化的结果。 本课程将当代文学划分为49-76以及77-今两个时 期。 总的来说十七年至文革的文学是以《延安文艺座 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方针的文学,为政治服务是其 最显著的特点。 76 年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文学也步 入了多元发展的时代。
新体制的思想建设
新中国文艺的首要任务和长期工作就是要把来自各方面的文
艺工作者的思想统一到毛泽东文艺方向上来。
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 文艺工作的总方针,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
50至70年代文学
3)政治抒情诗的特点
a、抒情主体以“阶级”、“人民”一类 集体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表达对与当代 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 应; b、强烈情感宣泄与政论式观念叙说的结 合; c、长诗;排比句式的渲染、铺陈;节奏; “楼梯体”与传统对偶、排比修辞法。 4)诗人
二、小说的题材与形态
3、当代文学的起点:第一次文代会
1)召开 2)内容 a、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方向 b、确定各种文学力量在新的“当代文学”格局 里的实际地位与价值等级。其中,延安文学的 创作与解放区文学的组织与管理实践,被作为 最重要的文学经验被继承 c、文学管理机构的成立,为文学的规范化、一 体化在组织上提供了保证 3)意义:当代文学的起点
1)作协与文联:以“党组”为权力核心 的各级作协的主要作用是对作家的文学活 动进行政治、艺术领导与控制,保证文学 规范的事实,并从人事管理上取消作家的 独立性,使之依附于国家机器。 2)各级作协、文联所办刊物成为官方发 布文艺政策、组织与推进文学运动、引导 和培养读者的阵地
3、文学批评与批判运动
e 故事性强,情节离奇曲折,多采用串珠式结构,由一 个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连缀成篇。 2)主要作品
4、具有个体属性的抒情式叙事:孙犁、茹 志鹃、刘真
第三节 文革文学
一、文学的存在方式与主要 特征
1、日益激进的文艺思想
1)两结合:“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 主义相结合”的简称。1958年由毛泽东 正式提出,并由周扬在《新民歌开拓了诗 歌的新道路》中做出具体阐述。与传统的 现实主义相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中 所强调的“真实性”与革命的倾向性相结 合的路向,在两结合中被进一步强化为用 革命的理想和浪漫精神来整合复杂的现实, 最终用倾向性代替真实性,
第一章:19491978文学思潮-第一章:1949
第一章:1949~1978文学思潮一、授课课时:6课时二、教学目的:了解当代文学生成的基本特点,如何由现代文学演变而来。
了解当代文学前半期(1949-1976)的总体特征,文学的基本相貌。
掌握当代文学思潮的基本特点,并对其有恰当的理性分析。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学生结合教材自学与教师课堂点拨相结合四、教学重点及难点:当代文学的现代文学传统;正确理性地分析当代文学思潮的基本特点。
五、教学内容:第一节五六十年代文学思潮提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此时期文学思潮的主要理论建构。
文学思潮的主要特点是:文学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时代政治紧密关联。
一、第一次文代会1、会议基本情况2、会议的意义(1)确立《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为中国当代文学确定了方向。
(2)文艺队伍大会师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新中国文学的开始。
二、建国初的文艺运动1、电影《武训传》的讨论(1951年)(1)电影《武训传》拍摄及剧情介绍(2)赞扬——讨论——批判《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3)负面影响A.开用政治解决文艺问题的先河。
B.束缚了文学的发展。
C.确立了文学从属于政治这一文学观念的权威地位。
2、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1954年)(1)“红学研究”有两派“旧红学派”:索隐派“新红学派”:考证派(胡适、俞平伯)(2)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观点(3)批判的经过俞平伯《红楼梦简论》李希凡、蓝翎《关于〈红楼梦〉及其他》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1955年)(1)现代文学史上的胡风(2)胡风文艺思想简介《三十万言书》中阐释了他文艺思想的核心:高扬“主观战斗精神”(3)声势浩大的批判运动文艺论争——政治冤案三、“双百”方针与文艺界新气象1、“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具体内涵(1)方针的提出1956年5月2日,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6年5月26日,陆定一作报告进行阐述。
(2)具体内涵: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目录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目录
第一编:50-70年代的文学
第一章:五六十年代的文学运动、格局、思潮
第一节:第一次文代会和建国后的作家格局
第二节:五六十年代的文学运动和思潮
第二章:中短篇小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我们夫妇之间和洼地上的战役
第三节:如志鹃和孙犁的小说创作
第四节:百花小说
第五节:赵树理和山西作家群
第六节:峻青和王愿坚的小说
第三章:五六十年代的长篇小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青春之歌》
第四章:五六十年代的诗歌散文
第一节:五六十年代的诗歌
第二节:五六十年代的散文
文革文学
第二编:1978-20世纪末的文学
第一章:80年代初期文学(新时期之初的文学)
第一节:新时期之初文学的转折
第二节:新时期初年的小说
第三节:新时期之初的诗歌
第二章:80年代中期的文学(寻根、先锋小说)
第一节:寻根小说
第二节:先锋小说
第三章:80年代后期的文学(新历史与新写实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编第一章
③镇压“胡风反革命集团”
胡风和“胡风反革命集团分子”七十八人被逮捕, 胡风和“胡风反革命集团分子”七十八人被逮捕,还株连到 两千多与他们有来往的人。 两千多与他们有来往的人。
小结: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胡适俞平伯《红楼梦》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胡适俞平伯《红楼梦》研 究的批判、 究的批判、对胡风集团的批判被称为建国初文艺界的三大思想 批判运动。其主要影响和教训是: 批判运动。其主要影响和教训是: (1)把思想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来处理,混淆了政治问题和 )把思想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来处理, 思想学术问题的界限,使左倾思潮在文艺界蔓延发展。 思想学术问题的界限,使左倾思潮在文艺界蔓延发展。 (2)在批判过程中存在简单粗暴的批评态度和教条主义的批评 ) 方法,使正常的文学批评和自由讨论无法开展。 方法,使正常的文学批评和自由讨论无法开展。 (3)从精神上严重损害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文艺创作 )从精神上严重损害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 和理论批评走向单一化。 和理论批评走向单一化。
6、大跃进民歌运动
1958年3月,毛泽东提出要注意收集民歌,全 国各地迅速成立了采风组织和编选机构,这就在全 国范围内掀起了自上而下发动的、规模盛大的收集 和创作民歌的群众性革命文艺运动——大跃进民歌 运动,也叫新民歌运动。1959年,由周扬、郭沫若 主编出版的民歌集《红旗歌谣》是大跃进民歌运动 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集。 大跃进民歌运动影响、引发了文艺界的大跃进 运动和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群众性写作运动。
2、文艺调整
六十年代初,文艺界调整文艺政策的表征是三 次会议。 1961年6月,在北京新侨饭店召开了全国文 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简称“新侨会 议”。1962年3月,在广州召开了全国话剧、歌剧、 儿童剧创作座谈会,简称“广州会议”。1962年8月, 在大连召开了农村题材短篇创作座谈会,简称“大 连会议”。当时还制定了关于文艺工作的条例,史 称“文艺八条”。所有这些,在当代文学思潮史上, 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中国当代文学史全套精品课件
3、在具体的创作上,出现了一批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内部 矛盾的作品,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文学开始成熟。在文学创 作中,最能显示“双百方针”的巨大精神力量的是青年作 家王蒙、刘宾雁、宗璞、李国文、陆文夫、丛维熙等人的 小说创作和流沙河、邵燕祥、公刘等人的诗歌创作。
“反党集团”的批判。
三、对批判的认识
1、这些批判不是纯粹学理上的批评,是主 流意识形态强行要求文学认同其规范的行 为,带有行政手段和权力色彩。
2、作为批判对象的“异端”派由于得不到 官方支持,处于弱势地位而不战自败。
这些批判共同巩固了第一次文代会所确定的 文学规范在当代文学前30年的统治地位。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绪论
一、中国当代文学定义 1、“中国当代文学”(分三个层面来理解) (1)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 (2)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的
文的分期
(1)50—70年代的文学,主要叙述特定的文 学规范如何取得支配地位,以及这一文学 形态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文艺大跃进”和走向
“文革文学”
一、“文艺大跃进”
1、从“民歌”到“文艺大跃进”。1958年春在成都召开的 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搜集民歌”的任务,后又经再三 提出,“搜集民歌”成为了重要的政治任务。从上至下的 新民歌运动开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后来“搜集民歌”发 展为写作民歌,提出了“村村要有李有才,县县要有郭沫 若”的口号。为顺应当时的经济大跃进,郭沫若提出“文 艺也要放卫星”,要求文艺上的大跃进。各省各地开始定 计划、作规划,“文艺大跃进”运动就此展开。此次运动 的成果是大跃进民歌的大量出版,单1958年下半年出版的 诗集数量就超过了新诗产生以来的诗歌总和。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02
第23章 女作家的 小说
03
第24章 散文
04
第25章 90年代 的文学状 况
05
第26章 90年代 的诗
06
第27章 90年代 的小说
16.1 复习笔 记
16.2 考研真 题与典型题 详解
17.1 复习笔 记
17.2 考研真 题与典型题 详解
18.1 复习笔 记
18.2 考研真 题与典型题 详解
4.1 复习笔 记
4.2 考研真 题与典型题 详解
5.1 复习笔 记
5.2 考研真 题与典型题 详解
6.1 复习笔 记
6.2 考研真 题与典型题 详解
7.1 复习笔 记
7.2 考研真 题与典型题 详解
8.1 复习笔 记
8.真 题与典型题 详解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 学史》(修订版)笔记
和考研真题详解》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目录
01 上编 50~70年代的 文学
02
下编 80~90年代的 文学
洪子诚所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被列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是我国高 校采用较多的当代文学优秀教材,也被众多高校指定为“当代文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作为该教材的辅导书, 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洪子诚《中国 当代文学史》的课堂笔记基础上,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同时对重要知识点进行 点拨,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配套教材的知识精华。2.精选考研真题,巩固重难点知识。为了强化对重 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几年的当代文学考研真题,这些高校大部分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参考书目。 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3.归纳典型题,强化知 识考点。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各章知识难点的复习,特针对该教材的重难点相应整理了典型常考题,并对相关 知识点进行归纳和延伸,梳理知识点逻辑关系,以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浪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尖利的汽笛长 鸣/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 动/我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 …… •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 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1968年12月)
三、 另一种文学:
• 异端的、潜在的、秘密的
• 存在方式:手抄本、手稿(?文学事实)
• 1、地下诗歌:
• 1)诗人的地下诗歌: • ?七月诗人:曾卓、绿原、牛汉、流沙河 等。“牛棚诗抄” •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1975) • ?穆旦的最后的诗(1975-1976) • ?在80年代公开发表。
二、文学环境:
• 1、文学的完全政治化:创作。批评。
• 2、作家:大规模的政治迫害。失去写作的权利。 文艺刊物停刊。 • 3、写作方式:集体创作(“样板戏”)。“写作 组”(理论批评)。 • 4、文学影响和文学阅读:隔绝。封闭。文学的 “无经典”时期(毛诗词,鲁迅)。也有暗流涌 动。
三、公开的文学:
• 2、1950年代初的三大文艺批判:
•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1):创作 • 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1954):学术
•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1952-55):理论
• 3、“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反右斗争扩大化 (1956-1957)
• 1956年5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限 制的) • 文艺出现短暂繁荣:理论 创作 • 1957年4月,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严重失误。给 文艺带来严重破坏。
第一章 1950-70年代的文学环境 和文学思潮
第一节 “十七年文学”时期
一、文学环境
• 1、文学组织和体制:
• 高度组织化:“作协”和“文联” • 作家的经济生活:工资+稿酬 • 文学刊物:人民文学 文艺报
• 2、作家的整体性更迭:
• ?一些作家边缘化,甚至消失 • ?新的中心作家的构成:
• 3、文学的传统继承和外来影响:
• 4、“新民歌运动”与1960年代初的政策调整
• 1958年,大跃进。“新民歌运动”。两结合。违 背了艺术创作规律。 • 1960年代初,国民经济的调整期。文艺环境相对 宽松。 • 1963年开始,新的文艺斗争浪潮--文艺整风
第二节 “文革文学”时期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 1958年,“新民歌运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 浪漫主义相结合。开始了对新的文艺形态的构想。 1963年以后,大范围的文艺批判运动。对50年代 以来的文学的否定。 1965年11月,《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 化批判转向政治斗争。文化大革命的前奏。 1966年2月,以《纪要》为纲领和宣言,文化革 命激进派全面控制文艺界。 19门诗歌
• 1976年2月-4月,悼念周总理的自发抗议 运动。特殊的发表、传播方式。
• 1978年12月,搜集整理出版《天安门诗抄 》。绝大多数为旧体诗。
• 1972年后,文学创作有限度的恢复。但创 作手法严重扭曲,文学成就整体不高。 • ?艺术水平不完全一致。浩然、谌容、古 华、黎汝清、张抗抗等
• 5、“浩然现象” • (1932-),天津宝坻人。1956年开始发 表小说。产生较大影响的是长篇小说《艳 阳天》。突出农村中的“阶级斗争”。 《金光大道》(1971)。高大泉。 • ?对体制的顺从。空隙、裂缝。“本质 化”。 • 80年代,《苍生》等。 • 90年代引起的大争论。?畸形的时代。复 杂的人性。
• 只有痛苦还在,它是日常生活/每天在惩罚 自己过去的傲慢,/那绚烂的天空都受到谴 责,/还有什么彩色留在这片荒原? • 但唯有一颗智慧之树不凋,/我知道它以我 的苦汁为营养,/它的碧绿是对我无情的嘲 弄,我咒诅它每一片叶的滋长。
• 穆旦《智慧之树〉(1976年3月)
• 2)知青的地下诗歌:
• 早期:食指。《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相信未 来》、《命运》等。影响很大。 • “白洋淀诗群”:主要为北京的中学生。多多、 芒克、根子、北岛等。?写作即生存方式的重要 组成。 • ?“朦胧诗”运动的先声。
• 3、“革命样板戏” • 1967年5月,人民日报社论《革命文艺的优 秀样板》。 • 第一批的“八个革命样板戏”:现代京剧 《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 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舞剧 《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乐 《沙家浜》 • ?政治的乌托邦想象和大众文艺形式的结 合。
• 4、其他文体创作: • 诗歌:直接配合政治运动的工具 • 小说:基本停滞
• 1、“极左”的激进文学思潮:
• 对以往文学的全面否定:“文艺黑线专政 论”、“黑八论”。文化的断裂。
• 试图建构一种全新的无产阶级文艺。
• 2、“三突出”和“根本任务论”
• “根本任务论”就是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是社 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 • “三突出”就是“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 主要英雄人物”。 • 严重扭曲了文艺创作的规律。强加给文艺创作的 绳索。
• • • •
当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 --《相信未来》
• 2、“手抄本小说”
• 张扬《第二次握手》影响非常大。 • 文革后期:靳凡《公开的情书》、赵振开 《波动》、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 • ?文学史意义大于文学意义。
• 重点翻译介绍苏联的文艺理论和作品 • 有选择的接受:中国古典、西方古典、西 方近现代文学 • ?总体倾向:文化上的“闭关锁国”
二、主要的文艺政策和文艺论争:
• 1、新中国文艺的总方针和总方向的确立:
• 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的意义。延座讲 话精神。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 服务。普及第一。 • 1953年9月,第二次文代会。确立社会主义 现实主义为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