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语文-高一-语文 《项链》教案7北京版必修1

合集下载

课文《项链》教案范文

课文《项链》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文《项链》教案范文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项链》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1. 课文《项链》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2.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及其现实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项链》全文及作者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项链》的封面及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及作者。

2. 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简要介绍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生平和创作特点,简介课文《项链》的创作背景。

3. 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项链》,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品氛围。

4. 讨论分析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问题示例:a. 课文《项链》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b. 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有哪些?c. 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有哪些?6. 布置作业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课文《项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项链》的读后感,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能力提升情况: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观察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社会现象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杜拉斯的作品,如《情人》、《飞鸟集》等,以拓展阅读视野。

北京版-语文-高一至2011年高一语文教案 《项链》北京版必修1

北京版-语文-高一至2011年高一语文教案 《项链》北京版必修1

2011年高一语文教案:《项链》(北京版必修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 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② 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③ 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2、能力目标① 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② 引导学生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罗瓦赛尔太太,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

2、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1、探究罗瓦赛尔太太的心理变化、性格发展过程,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探求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心理描写的细腻。

2、探究式阅读讨论,如:怎样评价罗瓦赛尔太太;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作品的主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2、品味重点段落,赏析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3、分析小说巧妙的构思。

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虚荣心人皆有之,只是大小、强弱罢了。

站在人性论的角度看这本无厚非,但是当你付诸行动让虚荣心获得满足的过程中,生活往往会给你开一个可怕的玩笑。

让我们读一读莫泊桑的《项链》,定会悟出这个道理。

二、解题背景介绍(出示投影):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民巧取豪夺,政府中贪污风行,社会上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靡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恶劣的社会风气。

这种风气在小资阶级当中同样盛行。

这个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地位极不稳定,他们总想摆脱这种处境,跻身于上流行列。

但是,只有少数人成功,大多数在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落入更悲惨的遭遇。

然而,在当时,羡慕上流社会,追求虚荣,已成为这一阶层人们的普遍心理特征之一。

莫泊桑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对他们有很深的了解,写了不少作品讽刺揭露他们的庸俗,势利和虚荣。

《项链》教案

《项链》教案

《项链》教案《项链》教案汇总5篇《项链》教案篇1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我们教师只要把语文的课堂教学深入到生活中,把学习语文的快乐释放到生活实际中去欣赏品味,由此再由生活的快乐返回到对语文学习的钟爱和快乐中,不断循环往复!真正让孩子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生活的丰富多彩,把语文和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特别注重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

通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整合,不断使主题得以升华,让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蕴含的真情。

同时,非常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我展示的平台:可以自由选择识字方法,可以自由选择读书方式,可以发表自己读文后的独特感受??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体现其个性,体现快乐学习。

课前准备1.词语卡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歌曲《童年》。

(教师)2.赞美大海的好词佳句,预习生字,朗读课文;童年玩耍的照片、纪念品、画。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感受美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来描绘一下。

2.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

板书课文题目,美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本课起始体现了读和说的相互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然后抓住孩子年龄小、爱玩的特点,让他们觉得这节课又要去游玩了,精神先愉悦、轻松起来,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充满兴趣。

二、领略美1.课件播放课文内容和朗读动漫。

2.问: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读一读。

3.标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描画面,想意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感受快乐,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学习兴趣。

高一语文教案项链(精选22篇)

高一语文教案项链(精选22篇)

高一语文教案项链(精选22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语文教案项链(精选22篇)高一教案是为了使高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编写的教学材料。

高中语文《项链》教案(精选10篇)

高中语文《项链》教案(精选10篇)

高中语文《项链》教案〔精选10篇〕高中语文《项链》教案〔精选10篇〕高中语文《项链》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对玛蒂尔德形象的理解,认识那个虚荣浮华的资本社会。

2、通过赏析小说主题思想、构造艺术、人物形象描写技巧,进步自己的鉴赏才能。

3、通过赏读,使自己进一步认知人生。

教学设想:较长课文的讲读,必须以学生的充分预习为根底,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多读多思,深化领会作品要义。

教学重难点:1、鉴赏人物形象,探究作品内涵。

2、赏析构造艺术。

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鉴赏人物形象,探究作品内涵。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莫泊桑的《项链》,在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墙壁上,一只虫子在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突然跌落了下来。

这是它又一次失败的记录。

但是,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了。

第一个人注视着这只虫子,感慨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这样的执著、顽强;失败了,不屈服;跌倒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挠啊!我遭到了一点点挫折,我能气馁、退缩、自暴自弃吗?难道我还不如这只虫子?”第二个人注视着这只虫子,禁不住叹气说:“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只要略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愿反省,不肯好好看一看。

唉——可悲的虫子!”然后这个人想:“反省我自己吧,我正在做的那件事一再失利,我该学得聪明一点,不能再闷着头蛮干一气了——我是个有头脑的人,可不是虫子。

”大家想一想,这两个人观察同一只虫子,但见解却截然相反,为什么呢?生答。

对,他们考虑的角度不同。

为什么考虑的角度会不同呢?这其实与个人的经历和性格特点有关。

你看,第一个人的经历特点是遭到了一点点挫折,就气馁、退缩;第二个人并不是遭到一点挫折就退缩,而是做事一再失利,却仍然闷着头蛮干一气。

所以他们观察同一只虫子,获得的启示却迥然不同。

鉴赏文学作品,道理其实也一样。

由于读者的生活经历、个性特点、知识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对作品的认识也是千差万别的,当然其中也有共性的东西,但更多的是差异性。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项链教学设计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项链教学设计

《项链》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集体备课主备人:原太栋时间:2009年2月4日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把握情节结构,通过小说精巧的情节分析来透视人物思想品质。

2、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培养学生多角度审视小说人物,研讨小说主题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2、培养学生多角度审视小说人物,研讨小说主题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莫泊桑与契诃夫、欧亨利同为世界三大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以前我们学过他的名篇《我的叔叔于勒》,小说写的是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于勒一生由贫穷到暴富又至沦落的过程。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名篇《项链》,也是取材于一个普通小职员家庭,人物命运也是大起大落。

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

——鲁迅二、阅读与品味(一)快速阅读,理清情节(画结构简图)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项链”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直接决定了作品人物的遭遇、命运,是小说结构上常用的“物线法”。

(二)品味心理描写,分析人物性格1、她的出身怎样?她对自己的状况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幽静的厅堂梦想宽敞的客厅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爱住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现实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慕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绣着人物、园林、禽鸟的壁衣虚梦想盛在名贵盘碟时的佳肴吃粉红色的鲈鱼或者松鸡荣在“铺着一块三天没洗的桌布的圆桌现实边坐下来”吃简单的肉汤2、借项链前后,她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前懊恼、恼怒、不耐烦、哭、郁闷、不安、忧愁、迟疑后跳起来、搂、狂热地亲、跑“借项链”一节是作者描写得非常精彩的片断,其中有很多“最准确”的句子,“最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

请好好欣赏,细细品味。

玛蒂尔德在试首饰的时候,“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而且还不断地问着:“再没有别的了吗?”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一个贫穷却又对珠宝情有独钟的妇女见到日思夜想的珠宝首饰时特有的激动、惊喜。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项链教案1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项链教案1

《项链》教案设计《项链》教案设计垦利一中魏名宝教学目标:1、曲折精巧的构思2、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3、浅评“路瓦栽夫人现象”。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方式:读读——议议——写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设想:1、利用第一节课,指导学生阅读研讨曲折精巧的构思、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以学生讨论为主。

2、第二节课,重在引导学生思考,调动思维,以写促读,利用现代中学生的眼光来评价路瓦栽夫人的典型意义。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小说,作者运用不同的手段为我们塑造了一些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祝福》中的祥林嫂、《荷花淀》中的水生嫂、《边城》中的翠翠都各具特色。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外国小说,它的主人公也是一位妇女,是一个小职员的妻子路瓦裁夫人。

二、提供相关资料:莫泊桑(1850——1893)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生于法国诺曼第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1870年,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

战后退伍,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

1880年,以《羊肢球》登上法国文坛,一举成名。

从这开始到1889年1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他一些作品。

他擅长从平凡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

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巨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

莫泊桑在嘲笑蔑视小资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上流石灰的仰慕时,对他们在法国第三共和国时期每况愈下的境遇也寄予了极大地同情。

不过,他不可能为他笔下的小人物找到出路,他看到的只是“绝对的空虚”和“自身生活里的漫无边际的单调的痛苦:过去的痛苦、现在的痛苦、未来的痛苦”。

著名作品有《项链》《我的叔叔于勒》,长篇小说《一生》《漂亮的朋友》。

三、整体阅读1、字音:寒伧()佳肴()自惭形秽()债券()誊写()• • • • •惆怅()()•2、解释词语:风韵:优美的姿态,也作“丰韵”。

高一语文北京版必修1第6课《项链》教案

高一语文北京版必修1第6课《项链》教案
PPT展示小结。
玛蒂尔德是“可怜”的,她有着美好的梦想,却被现实当头一棒,一件极细小的事,无情地消磨了自己十年的青春;玛蒂尔德又是可“怜”(可爱)的,她命运不济却没有失去梦想,她面对命运的捉弄却诚实清白。她在痛苦中煎熬却使灵魂得到净化;告别伤心,告别悔恨,告别失望,回归现实,回归质朴,回归自我,对玛蒂尔德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全!
自评等级:教学设计A课堂教学B
(3)
识记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及其作品。在课堂笔记上记下老师推荐的名作,解释“草蛇灰线,伏行千里”。
(3)
为小说续写一个结局。交流,点评。
(5)
依据原文,补充完整下面的句子: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却“”;
“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却“”;
她有着近乎“狂乱的梦想”,却“”;
她弄到了一张请柬,却“”;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对课堂容量估计不充分,内容安排偏多,教学活动未完全展开,违背了一课一得原则;推进速度太快,为了展示而展示,导致本该属于学生的思考和展示时间被老师代替,得不偿失。
2.第二课时可以《项链》为例,结合欧·亨利作品和《水浒传》或《红楼梦》,着重探讨优秀作品“草蛇灰线”的叙事艺术;第三课时着重评价玛蒂尔德是怎样一个人,探究《项链》创作意图,给学生充分时间和空间思考、讨论、展示、交流。如此更为从容一些,效果也会好一些。
深化认识,引发进一步思考。
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课后反思
教学效果及教学特色
1.学生掌握小说情节结构相关知识并能在概括主要情节时加以运用,形成较准确简明的概括。对草蛇灰线结构技巧有了一定了解,对玛蒂尔德形象有了初步理性的认知。
2.课堂教学注重结合文本培养学生应用和探究能力,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与合作,注重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目标清晰,教学活动(问题)设计利于目标达成;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实践,设计富有特色。

高中语文《项链》教案

高中语文《项链》教案

高中语文《项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项链》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分析并概括小说的人物形象。

3.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及写作技巧。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人物形象的分析。

2.情节结构的把握。

3.文学技巧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分析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莫泊桑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项链》,引发思考:这个有什么含义?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a.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b.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其中有哪些重要的转折点?c.小说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分析。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项链》的读后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玛蒂尔德的命运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悲剧的?2.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

二、深入分析a.玛蒂尔德为什么会陷入悲剧?b.小说的其他人物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c.作者在小说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

三、课堂讨论2.学生自由发言,就小说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命运进行深入讨论。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根据小说《项链》,编写一个现代版的改编故事。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小说《项链》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2.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

二、课堂讨论a.玛蒂尔德的悲剧命运是否可以避免?b.小说中的其他人物有哪些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c.如何正确看待生活中的诱惑和困境?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案例分析1.教师选取几个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项链》的影评。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项链》的启示应用到现实生活中?2.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

11 项链(教案) 项链课文教案

11 项链(教案) 项链课文教案

11 项链(教案)项链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项链》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热爱文学的情感。

(2)体验课文中所传达的美好情感,提升自身情感素养。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项链》的主要内容及其主题。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所传达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课文《项链》。

(2)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课文《项链》的主要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项链》,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结合课下注释,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作者及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解析:(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深入理解主题。

(2)解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情感。

(2)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项链》,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项链》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作特点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项链教案1(1)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项链教案1(1)

《项链》教学设计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透过小说描绘的环境来了解人物的活动背景。

2.通过小说精巧的情节分析来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

3.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尤其是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人物复杂的精神世界。

(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快速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

2.培养学生多角度审视小说人物,研讨、评价玛蒂尔德这一复杂人物形象。

(三)德育渗透点对主人公玛蒂尔德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美育渗透点体味人在物质与精神世界中执迷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在现实的限制下的无奈、荒诞及虚幻,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的本性的坚持与扭曲,人的命运的悲剧性与喜剧性。

从玛蒂尔德身上汲取、发扬人性中善的力量。

二.学法引导1.整体把握,梳理情节结构。

作者为了突出主题,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人逆境的曲折经历,在逆境——顺境——逆境的转换中,人物的境遇越发显得悲惨,作品的主题因而更加突出,以便把握。

2.细部研读,体会人物的性格及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找出各段的重点、关键词句、片段,找出小说运用呼应、悬念、抑扬等技巧的地方,体会人物的性格及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例如“借项链”这一细节的描写中,有关玛蒂尔德的神态、行动描写都是可以诠释其人物性格的。

又如小说结尾佛来思节夫人道出了“项链是假的”这一真相,其实在前文曾有多处暗示这挂项链是假的,如玛蒂尔德借项链时,对于这种贵重的首饰,主人却十分大方,毫无叮嘱之言,为什么?还项链时,主人已知道项链的搭钩弄坏过,却并不检查。

还有玛蒂尔德到珠宝店去探询时,了解到盒子和项链并不是原配,这些都是作者在情节中设置的悬念,一经读完小说,便恍然大悟。

此外,文中有一个重要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小说的主题:“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句话包含了作者一种什么态度?应该是既有对玛蒂尔德的批评,也有对她不幸的同情,因为在丢失项链后,天真的她节衣缩食,倾其所有,用十年的劳苦生活、十年的青春作代价来抵债偿链。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项链教学设计1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项链教学设计1

点击查看聂超博客《项链》教案《项链》教案聂超(06.2.19)教学目标:1、把握情节结构,通过小说精巧的情节分析来透视人物思想品质。

2、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

3、培养学生多角度审视小说人物,研讨、评价玛蒂尔德这一复杂人物形象。

4、学习、欣赏小说精巧的构思,了解铺垫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课文导入:世界文学史上,有三位杰出的短篇小说作家: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

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就是莫泊桑的短篇名作《项链》。

二、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00多篇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长篇小说《一生》、《俊友》(又名《漂亮朋友》)。

三、导入性点拨1.小说以“项链”为标题,这个标题与作品内容有什么联系?明确:“项链”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直接决定了作品人物的遭遇、命运,是小说结构上常用的“物线法”。

2.小说在“项链”的牵动下,都写到了哪些情节?明确: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四、研究、鉴赏性点拨(一)1.这个故事中有两个重要的曲折波澜,谁能说一说?(丢项链、识“项链”)2.苏联作家苏曼诺夫曾经说过:“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到最后。

”请大家研究小说的结尾部分,说说“发现项链是假的”这一情节具有怎样的“打击力量”?明确:巨大的代价;残酷的“玩笑”;深刻的嘲弄;一个人苦有所值还不算苦,苦得冤枉才是苦不堪言。

以作品人物的打击;对读者的震撼力。

(二)恩格斯曾经说过:“偶然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

”小说最后这一“偶然性”结局也有其必然性因素。

那么,造成这一偶然性结果的必然性因素都有哪些。

(引起思考,只问不需回答)。

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玛蒂尔德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女性。

《项链》教案

《项链》教案

《项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莫泊桑及其作品。

2. 分析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探讨小说主题。

3. 学习本文构思的精巧和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 难点:学习本文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珠宝和奢侈品的兴趣,进而引出《项链》这篇小说。

2. 新课呈现:
- 学生自主阅读《项链》,查字典,读准字音。

-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停顿和节奏。

- 学生分角色朗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 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 学生分组讨论,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小说的感受和理解。

3. 课堂总结:学生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教师加以补充和完善。

4.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欣赏小说的同时,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风格,体会小说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

11 项链(教案) 项链课文教案

11 项链(教案) 项链课文教案

11 项链(教案)项链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项链》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领会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手法。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和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项链》的基本内容。

(2)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3)作者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难理解句子。

(2)作者细腻描绘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项链,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讨论人物形象和作者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手法。

3. 欣赏与品味:(1)分析课文中精彩的片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学生分享对人物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四、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课文《项链》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中的难点要进行适当的讲解和引导。

2. 在欣赏与品味环节,要引导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对于学生的作业要进行认真的批改和反馈,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项链》教案范文(精选10篇)

《项链》教案范文(精选10篇)

《项链》教案《项链》教案范文(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项链》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项链》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作品语言分析玛蒂尔德性格特点。

2、理解人物性格的复杂与统一。

3、人物命运包含着的哲理思考。

4、探讨研究人物给人以多种解读的可能。

教学重难点:从人性的角度诠释玛蒂尔得这一人物,人物命运包含着的哲理思考。

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深情感慨地):她如昙花一现,她如流星一闪,她出尽一夜风头,她受尽十年辛酸。

今天,她离开法兰西,来到我们中间,与我们一起追忆那段似水华年……让我们一同走进承载着玛蒂尔德命运的《项链》。

板书:项链二、初读课文,概括小说的情节这挂熠熠生辉的钻石相连,这个容貌娇俏的美丽女子,我们已经在英语课文中与她相识。

现在就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重读小说,快速概括小说情节。

思考一下:a、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b、围绕这个线索写了几件事?(学生读课文)这是一段让人唏嘘感慨的故事,哪位同学与我们分享一下所概括的小说情节呢?(学生回答问题)总结四字“借”“失”“赔”“识”。

板书:失赔项链借识三、通过作品语言,分析玛蒂尔德的性格特征。

生活和玛蒂尔德开了一个绝大的玩笑,就在她的幸福达到顶点时,项链丢了;花了十年光阴还了项链,生活又和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项链是假的。

是什么造成玛蒂尔德这样的命运呢?让我们通过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来一探究竟。

(1)新婚后的玛蒂尔德A、首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来美读小说的楔子部分。

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体会一下这部分中哪个词语反复出现?(播放《圣母颂》学生配乐朗读)B、(读完后)刚才我们已经随着玛蒂尔德畅想神游了一番,那么,这两段文字中哪一个词语反复出现?生:梦想。

(板书:梦想)C、梦想”可不可以换成“理想”?它表现了玛蒂尔德什么思想性格?生1:不能。

北京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 北京版必修一 第2单元第6课《项链》 教学设计 (1)

北京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 北京版必修一 第2单元第6课《项链》 教学设计 (1)

《项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莫泊桑的生平与创作,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2. 阅读、整体感知作品,积累词汇。

3. 引导学生体会精巧的构思,培养鉴赏作品情节的能力。

4. 培养合作交流的精神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清作品情节结构,体会精巧的构思。

【教学难点】对作品结尾的赏析与评价。

【教学方法】品读鉴赏、对话交流:师生共同研读文本,力求对文本能够准确理解。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揣摩由文本生发出的深层思考(关于人生,社会,价值观)。

【教学过程】㈠课前准备:小组合作搜寻作家作品的相关介绍。

㈡课上讲解:1.导入:爱美,人之常情。

女孩子在自己或家庭经济允许的情况下,把自己打扮得光彩照人无可厚非,可是你能想象当我们消费时收入不足以支付我们的支出时,我们会把自己推向一个什么境地呢?玛蒂尔德的人生遭际或许能给我们一个警醒。

2.讲析与研讨:⑴学生介绍莫泊桑的生平与创作,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

⑵阅读、整体感知作品,积累词汇。

⑶问答、讨论:根据文本的内容给课文的七个部分起小标题?谈谈作品的线索是什么?高潮在哪一部分?◆教师点拨:标题应围绕线索设置。

●课上讨论:你最感兴趣的情节是那一节,说出理由。

何处是高潮有不同见解:情节高潮:失项链情绪高潮:晓实情◆教师点拨:丢项链为高潮的理由:因丢项链是悲剧的开始,推动情节的关键(情节需要);又具有喜衬悲的讽刺效果(主题需要)。

晓实情为高潮的理由:不合情但细品之下又合理,能够引发人们的多方面的感慨。

●课上讨论: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教师点拨:出人意料:十年后晓实情;赝品。

情理之中:情节的三处暗示(段50、89、97);人物性格。

㈢拓展延伸:●课上讨论:①自愿结组,自愿选题。

(参考个人兴趣点)②精读文本,自主讨论。

③归纳观点,准备发言。

(三分钟)讨论题:续写结尾。

(三种以上)当代人的提前消费行为,你怎么看?情节设置巧妙是小说的成功的基础,你还能举出哪些小说情节设置别具匠心?你怎样看待评价玛蒂尔德?㈣课下练习:就未讨论完的内容继续研讨。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项链教案(1)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项链教案(1)

《项链》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对玛蒂尔德形象的理解,认识那个虚荣浮华的资本主义社会。

2.通过赏析小说主题.结构艺术.人物形象描写技巧,提高自己鉴赏能力。

3.通过赏读,使自己进一步认知人生。

教学重难点:1.鉴赏人物形象,探究作品内涵。

2.赏析结构艺术。

教学设想:1. 结合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分析主题,体会路瓦栽夫人的形象特点。

2. 在此基础上讨论.归纳故事情节的偶然性与人物不幸遭遇的必然性。

教学方法1. 综合运用导读.体问.讨论等方法,根据鉴赏小说的有关知识,熟读课文,分析情节特点。

2. 抓住“失项链”这一关键情节,作“借项链”“赔项链”的篇章内部的对比阅读,从而引导学生认识路瓦栽夫人贪图一时欢乐,换来十年辛酸的悲剧根源。

3. 发展学生的多项思维,结合背景,根据情节续写下去,设计路瓦栽夫人还会如何的情节,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鉴赏小说情节结构,探究作品内涵。

一.故事导入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从前有个流浪汉叫苏比,整天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对于他来讲,监狱也许是他最好也是唯一的避难所,于是苏比想尽一切办法去争取坐牢的资格,他先后偷过东西.打过人.打碎过商店橱窗的玻璃.调戏过妇女.在街上大吵大闹,但每次各个都不能如愿被抓。

无奈之下,他来到一座教堂前,倚在铁栏杆上,静静地聆听着教堂里传来的《圣经》悠扬的声音,他幡然醒悟,决定重新做人,这时……两个警察却以妨碍治安的罪名把他送进监狱。

这个结局大家想到了吗? 想被抓总是不被抓,想改过自新却反而被投进监狱,真是出乎意料,但这却又是合乎情理的。

我们把这种结局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写作手法,称之为欧亨利手法。

通过预习,有没有发现,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小说《项链》的结局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

或提问导入: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谁?明确:他们是美国的欧。

亨利,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他们的短篇小说不仅数量众多,文学价值更是不容忽视,因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项链教学案例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项链教学案例

《项链》多媒体教学案例蒋念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莫泊桑作家及作品。

2:掌握10个左右的字词3:把握故事情节4:领悟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好处(第二课时)。

5:感受小人物的悲剧的根源,让他们知道爱慕虚荣要付出一生的代价啊二: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第一课时);玛蒂尔德人物形象分析(第二课时)难点:个别同学感觉篇幅过长阅读有写困难,人物关系不清楚三:教学方法:1:直观体验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熟悉故事情节2:角色朗读法(激情表现法):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

3:讨论指引法:(问题导读法)四:学法:自主探究为主①泛读(整体感知)通过自习、学生了解作家、作品、及生字新词,用“读、找、圈、注、品”的方法学习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2)精读: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描写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字,词教学、作家作品、故事情节、第二课时:具体分析:人物形象、主题思想。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10?谁都知道不相等,可是现实生活中就有人去品尝了这个不等式。

今天,我们将要学的《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她美丽动人,却爱慕虚荣。

“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化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在他的小说《项链》里说的一句话,在座的同学们,你们相信这样的话吗?生活中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触?2:作者简介: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1850-1893)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之王”。

短篇小说:《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长篇小说:《漂亮朋友》、《一生》总共写了356篇中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

三种主题: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

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

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的爱国情绪。

3:词语教学:寒伧(chen )黯淡(àn)佳肴(yáo )相称(chèn)租赁(lìn)丰韵(yùn)艳羡(xiàn)粗陋(lòu )娇媚(mèi)自惭形秽(huì)4:激情抢答:熟悉课文内容A路瓦载与玛蒂尔德是一对小俩口。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项链教学设计7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项链教学设计7

《项链》教学设计(殷建明)项链教学目的1.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3.认识小说主题的深刻性。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熟悉课文情节,把握小说结构,初步分析人物形象。

一、背景介绍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追求享乐与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

这种风气在小资产阶级当中同样盛行,这个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地位极不稳定,他们总想挣脱这种处境,跻身上流行列。

但是,只有少数人获得成功,而大多数在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落入更悲惨的遭遇。

追求虚荣,已经成为这一阶层人们的普通心理特征之一。

莫泊桑长期目睹政府小科员的生活,对他们有很深的了解,写了不少作品讽刺揭示他们的庸俗、势利和虚荣。

《项链》就是其中之一。

二、把握小说情节结构。

明确:小说采用“物线法”结构。

“项链”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

在“项链”的牵动下,写了四个情节:借项链一丢项链一赔项链一识项链。

《项链》的故事由女主人公丢失项链的前前后后构成。

小说以“项链”为贯穿情节的线索:玛蒂尔德为参加晚会而借项链,戴着项链在晚会上出尽风头,回来时丢失项链,沿途寻找未得而焦急万分,四处借钱买了项链归还,用10年的光阴偿还所借款项,得知那项链原来是赝品。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在情节展开的开头部分,作者介绍了女主人公玛蒂尔德,这段描写并非可有可无,它对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刻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思考:在这部分中,多次用“痛苦”“苦恼”“伤心”来刻画玛蒂尔德的心理,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她为什么会这样?明确:“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她有一个有钱的女朋友,是教会女校的同学,可是她再也不想去看她了,因为看望回来就会感到十分痛苦”“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痛苦、伤心”。

(2)思考:本部分前后共用了七次“梦想”一词,她“梦想”了哪些内容?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明确:她“梦想”幽静的厅堂及装饰,“梦想”宽敞的客厅及陈设,“梦想”和最亲密的男朋友在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闲谈,“梦想”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梦想”华贵的壁挂,“梦想”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项链》教案(7)(北京版08版必修1)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玛蒂尔德的性格特征。

探讨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人物性格和小说的主题,以提高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等
【教学工具】多媒体、常规教具
【教学准备】关于小说人物形象和主题问卷调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介绍
幻灯片展示
三、情节简要回顾与结尾猜想
问:整个故事围绕什么展开?
项链
问:故事基本上可分为几部分,以“项链”为中心词来概括。

借――丢――赔――假
问:哪个情节最为震撼人心?
结尾
问:故事结尾“抖了一个包袱”,出人意料,奋斗了十年竟然就是为了这一挂假项链!真相大白了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请你大胆推想,同组讨论。

估测可能结果:
a.得到全部赔款(可能性不大)
b.得到部分赔款,玛蒂尔德坦然接受了,皆大欢喜
c.得到部分赔款,玛蒂尔德放弃了(可能性不大)
d.表示同情,但没有赔款,玛蒂尔德索要赔款(可能性不大)
e.表示同情,但没有赔款,玛蒂尔德淡然处之
估测玛蒂尔德情感表现:
a.伤心难过,感到命运不公。

b.非常生气,抱怨对方未能提醒(可能性不大)
c.感到震惊,但很快调整过来,明白了生活的一个幽默,淡然处之。

d.百感交集以致精神崩溃、喜怒无常。

(可能性不大)
四、人物性格分析
过渡:刚才同学们的各种设计都是基于对文中人物性格特征的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根据文本来分析一下主人公玛蒂尔德。

1.问:在借项链之前,莫泊桑对她有过一些介绍。

从首先外貌看,她长相如何?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

(让学生1读)
问:莫泊桑说“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
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美丽动人”意味着什么?
是通往上层社会,过上奢华生活的敲门砖。

问:文中有没有现成的例子?
佛来思节夫人,她是玛蒂尔德的“一个有钱的女朋友”,而自己则连陪嫁的资产也没有。

问:长相是美丽动人,那么为什么作者用一个副词“也”?
主人公欲望与处境的反差,虽然具有这一资格,但是她缺少机遇、确切地说是门第和金钱,因此她不甘心。

这里表现出主人公微妙的心理感受。

(让学生1重新读)问:一、二两段还有没有表现这种“不甘心”感觉的词语了?
只得、只好
问:当我们心有不甘,内心自然会充满对未来的各种想法,那玛蒂尔德在梦想什么?思考三、四、五段,总结为几类。

豪华的住宅、精美的饰品、与男子闲谈、美味的食品――――“物质享受”
问:对于这些物质享受作者用了“梦想”一词,却没有用“幻想”或“想象”之类的词语。

为什么?
“梦想”本身有两层含义:一是妄想,二是渴望。

玛蒂尔德对这些物质享受的渴望是显而易见的。

但玛蒂尔德的社会地位似乎暗示了这一切是难以实现的。

问:当梦想不可得,玛蒂尔德感到怎样?用文中话来说。

“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天整天地哭泣”一个“常常”,表现出这种苦痛的“绵绵无绝期”。

过渡:在痛苦之中的玛蒂尔德终于得到一个绝好的机会,那就是可以参加教育部部长举行的夜会。

接下来就是借项链和陶醉于舞会幸福的云雾里的情节了。

乐极生悲,在慌忙赶回家的时候,丢失了项链。

2.我昨天作了一个问卷调查,我发现同学们有一个观点惊人地相似。

这些同学的观点都是基于小说开头的介绍和参加舞会前后的情节。

展示幻灯片:
玛蒂尔德充满了虚荣心,借项链和丢项链都是对其虚荣心的极大讽刺玛蒂尔德为虚荣心付出了青春
话题:你是否也认为是“虚荣”,为什么?如果不是,你认为应该是什么?
话题准备:
什么是虚荣?虚荣应该是“停留于表面上的光彩”,言下之意是一种虚幻的荣耀,这种荣耀在汉语中指得是虚幻的、不切实际的。

玛蒂尔德虚荣吗?我认为这肯定是有一点的,例如“她一向就是向往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这种虚荣我们有没有?这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只要不是在虚荣里面迷失自我,就无可非议。

但是仅仅认为她虚荣是浅显的。

理由是:
①玛蒂尔德七个“梦想”侧重于物质生活,很显然,她极度渴望能进入上层社会,过着一种高贵奢华的生活,这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似乎是被人鄙弃的,因为中国人讲究“安贫乐道”。

而西方则讲人权,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是无可非议的。

特别是在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对物质生活的极度渴望是整个社会的特点。

因此,我们能否说,玛蒂尔德有着对梦想的渴望,不甘于现状。

刚开始这种渴望仅仅停留于幻想之中,而不是以辛勤劳动来换取,这就是她人性的弱点了!
②舞会时候的陶醉是不是强烈虚荣心的暴露呢?
是暴露了,但仔细分析似乎有些浅显。

她“得到成功”,她“狂热”、“兴奋”地跳舞,疯狂地陶醉了!那她成功的表现是什么?因为什么而兴奋?文中写道“所有男宾都注视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给介绍;部里机要处的人员都想跟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了”,很显然,他现在正在享受上流社会的生活,他当初的“梦想”得以暂时的实现了,她证明了自己可以在上流社会中获得尊重。

总之,虚荣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

渴望幸福生活更是无可非议的。

因此虚荣心不应该成为批评她的最大理由。

渴求幸福,无可非议。

但是这种渴望仅仅停留于整天的幻想之中,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她输给了自己性格的弱点。

4.过渡:中国人说“乐极生悲”,项链丢了。

经过十年辛苦,玛蒂尔德终于还清了债务,十年后的玛蒂尔德有什么变化?
外貌和性格都发生了变化
外貌变苍老了:由一个“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变成了“显得老了”“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了”“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出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学生2读出来)
问:那性格有变化吗?
性格变化1.变得勤劳了。

过去停留于幻想中,后来的她能够以“英雄气概”面对,变得非常勤劳。

性格变化 2.敢于面对现实。

由过去的舞会后“逃跑”,到现在勇敢面对佛来思节夫人。

问:玛蒂尔德对于当初那个舞会感到后悔吗?文中哪句话有表现?
“他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学生3读)还是很向往那种生活的美好。

也许如果生活能够再来一次,他还会选择参加舞会,但是悲剧也许不会重现。

总之,玛蒂尔德外貌变得苍老了,但是她得性格却变得现实了,成熟多了。

具有了更多美好品质。

5、照应课堂开头:
根据以上分析,玛蒂尔德听到假项链的消息时会怎样呢?可能是获得部分赔偿,皆大欢喜,赔偿方式可能是多样的。

五、主题分析
过渡:小说借助这样一个人物要告诉读者什么呢?
幻灯展示学生观点
总结:幻灯片
主题1.从哲理角度概括,也许就是莫泊桑本人所说的:“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主题 2.从情节角度看,对玛蒂尔德遭遇表示同情,赞颂了玛蒂尔德的美好品质。

主题 3.结合作者作品看,莫泊桑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关注生活细节与人物精神的结合。

(幻灯展示《羊脂球》等故事梗概)结合这些作品和时代背景可以看出,这篇《项链》主题在于表现玛蒂尔德克服人性弱点,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并歌颂了玛蒂尔德的美好品质。

这是对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欲望膨胀、精神贫瘠现象的鞭挞和指引。

六、引申拓展
通过鉴赏这篇小说,我们有很多收获:
1.小说三要素中人物形象的解读往往是理解小说主题的钥匙。

2.小说人物,是立体的、发展变化的,我们要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追寻人性发展轨迹。

七、课外思考
尝试以性格的全面观、发展观去分析其它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