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控制系统流程图
常压塔温度控制系统

⑷ 注意工艺操作的合理性、经济性。
简单控制系统由四个基本环节做成,被控对象、测量变送装置、控制器、 执行器四个部分的传递函数分别为Go(S),Gm(S),Gc(S),Gv(S)。简单控制 系统是最基本的控制系统。约占工业控制系统的80%以上。只有在简单 控制系统不能满足生产更高要求的情况下,才用复杂控制系统。 单回路控制系统是最基本的控制系统,由于其结构简单,投资少,易于 调整,操作维护比较方便,又能满足此系统的控制要求。所以本套系统 可采用简单的单回路控制。系统的流程图如下:
在串级控制系统中,由于引入了一个副回路,不仅能及早克 服进入副回路的扰动,而且又能改善过程特性。副调节器具有 “粗调”的作用,主调节器具有“细调”的作用,从而使其控 制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当以塔顶采出液为主要产品时,往往 以精馏段的温度为衡量质量的间接指标,这时可选精馏段某点 温度作为被控参数(间接反应塔顶采出液的纯度),以回流量 QL作为被控变量做成单回路控制系统,亦可以组成串级控制系 统。
(2)当干扰首先进入精馏段时,例如进料产生的干扰首先引起精 馏段和塔顶参数的变化,故用精馏段温度控制比较及时,动态响应 比较迅速。
(3)串级控制系统的流量回路岁回流罐液位与压力、精馏塔内压 力等于干扰对回流量的影响有较强的抑制,可实现被控参数的高精 度控制。
一线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对于炼油厂常压塔温度控制系统中一线温度的检测,可以用简单 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是按质量指标进行控制,按理应该以直接 反应产品质量的变量作为被控参数,但有时由于缺乏检测直接反应 产品质量参数的有效手段,无所岁产品质量作为直接检测;所以对 炼油厂精馏塔出口产品的检测就转化为对一线温度的检测,蒸馏塔 的一线出口温度是被控参数,从而间接检测产品质量。温度变送器 TT将采集到的出口温度的信号送入温度控制器TC,控制器通过控制调 节阀的开度,进而调节了进入精馏塔的冷凝水的量,从而控制了温 度,使之保持在被控参数上。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1系统的描述与分析1.1系统的介绍该系统的被控对象为电炉,采用热阻丝加热,利用大功率可控硅控制器控制热阻丝两端所加的电压大小,来改变流经热阻丝的电流,从而改变电炉炉内的温度。
可控硅控制器输入为0~5伏时对应电炉温度0~500℃,温度传感器测量值对应也为0~5伏,对象的特性为带有纯滞后环节的一阶惯性系统,这里惯性时间常数取T1=30秒,滞后时间常数取τ=10秒。
该系统利用单片机可以方便地实现对PID参数的选择与设定,实现工业过程中PID控制。
它采用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将检测到的实际炉温进行A/D转换,再送入计算机中,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得出偏差。
对此偏差按PID规律进行调整,得出对应的控制量来控制驱动电路,调节电炉的加热功率,从而实现对炉温的控制。
利用单片机实现温度智能控制,能自动完成数据采集、处理、转换、并进行PID控制和键盘终端处理(各参数数值的修正)及显示。
在设计中应该注意,采样周期不能太短,否则会使调节过程过于频繁,这样,不但执行机构不能反应,而且计算机的利用率也大为降低;采样周期不能太长,否则会使干扰无法及时消除,使调节品质下降。
1.2技术指标设计一个基于闭环直接数字控制算法的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具体化技术指标如下:1.电阻炉温度控制在0~500℃;2. 加热过程中恒温控制,误差为±2℃;3. LED实时显示系统温度,用键盘输入温度,精度为1℃;4. 采用直接数字控制算法,要求误差小,平稳性好;5. 温度超出预置温度±5℃时发出报警。
2方案的比较和确定方案一系统采用8031作为系统的微处理器。
温度信号由热电偶检测后转换为电信号经过预处理(放大)送到A/D转换器,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再送到8031内部进行判断或计算。
从而输出的控制信号来控制锅炉是否加热。
但对于8031来说,其内部只有128个字节的RAM,没有程序存储器,并且系统的程序很多,要完成键盘、显示等功能就必须对8031进行存储器扩展和I/O口扩展,并且需要容量较大的程序存储器,外扩时占用的I/O口较多,使系统的设计复杂化。
过程控制仪表及控制系统_课后习题答案(林德杰) 2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1-2 图1.6为温度控制系统,试画出系统的框图,简述其工作原理;指出被控过程、被控参数和控制参数。
解:乙炔发生器中电石与冷水相遇产生乙炔气体并释放出热量。
当电石加入时,内部温度上升,温度检测器检测温度变化与给定值比较,偏差信号送到控制器对偏差信号进行运算,将控制作用于调节阀,调节冷水的流量,使乙炔发生器中的温度到达给定值。
系统框图如下:被控过程:乙炔发生器被控参数:乙炔发生器内温度控制参数:冷水流量1-3 常用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类?答:过程控制系统主要分为三类:1. 反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被控参数与给定值的偏差进行控制的,最终达到或消除或减小偏差的目的,偏差值是控制的依据。
它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过程控制系统。
2.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扰动量的大小进行控制的,扰动是控制的依据。
由于没有被控量的反馈,所以是一种开环控制系统。
由于是开环系统,无法检查控制效果,故不能单独应用。
3.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的主要优点是能够迅速及时的克服主要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而前馈—反馈控制利用反馈控制克服其他扰动,能够是被控量迅速而准确地稳定在给定值上,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
3-4 过程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的质量指标包括哪些内容?它们的定义是什么?哪些是静态指标?哪些是动态质量指标?答:1. 余差(静态偏差)e:余差是指系统过渡过程结束以后,被控参数新的稳定值y(∞)与给定值c 之差。
它是一个静态指标,对定值控制系统。
希望余差越小越好。
2. 衰减比n:衰减比是衡量过渡过程稳定性的一个动态质量指标,它等于振荡过程的第一个波的振幅与第二个波的振幅之比,即:n <1系统是不稳定的,是发散振荡;n=1,系统也是不稳定的,是等幅振荡;n >1,系统是稳定的,若n=4,系统为4:1的衰减振荡,是比较理想的。
衡量系统稳定性也可以用衰减率φ4.最大偏差A :对定值系统,最大偏差是指被控参数第一个波峰值与给定值C 之差,它衡量被控参数偏离给定值的程度。
常压塔温度控制系统讲解

串级温度控制系统是常见的精馏段温度控制方案,如下图:
精馏段温度控制系统
整个系统包括两个控制回路,主回路和副回路。副回 路由副变量检测变送、副调节器、调节阀和副过程构成; 主回路由主变量检测变送、主调节器、副调节器、调节阀、 副过程和主过程构成。串级控制系统采用两套检测变送器 和两个调节器,前一个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后一个调节器的 设定,后一个调节器的输出送往调节阀。前一个调节器称 为主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主变量(主被控参 数),即工艺控制指标;后一个调节器称为副调节器,它 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副变量(副被控参数),是为了稳 定主变量而引入的辅助变量。
一线温度控制系统
一线温度控制系统框图
系统的框图如下:
精馏段控制的系统框 图
图中Gc1(S)为主控制器;Gc2(S)为副控制器;Gv(S)为控制器; Go2(S)为回流量QL;Go1(S)精馏塔的塔板温度。
精馏段温度控制系统有如下特点
(1)用精馏段的温度作为间接质量指标,能较迅速、直接的反映 提馏段产品质量。在以塔顶采出物为主要产品,对塔顶产品成分的 纯度要求高于对塔低产品成分的要求时,往往采用精馏段温度控制 系统方案。 (2)当干扰首先进入精馏段时,例如进料产生的干扰首先引起精 馏段和塔顶参数的变化,故用精馏段温度控制比较及时,动态响应 比较迅速。 (3)串级控制系统的流量回路岁回流罐液位与压力、精馏塔内压 力等于干扰对回流量的影响有较强的抑制,可实现被控参数的高精 度控制。
常压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 被控参数的选择:塔顶馏出物(或塔底残液)的浓度应选作被控参数,
因为它最直接地反映了产品的质量。目前对成分的测量尚有一定困难, 于是一般采用塔顶(或塔底)温度代替浓度作为被控参数。
• 温度变送器和调节器的选择:目前在工业领域被广泛采用的是
温度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长安大学《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简易温度控制系统)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号: 2804060132姓名:任晴利指导老师:段晨东时间: 2008.12.22~2009.01.03目录目录。
题目。
摘要。
需求分析。
方案比较。
硬件设计。
硬件电路设计。
总体电路设计。
软件设计。
调试及结果分析。
附录1 电路程序。
附录2 电路总图。
题目:简易温度控制系统一.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单片机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见图一)。
控制对象为自定。
图一 恒温箱控制系统二.要求设计要求如下(1)温度设定范围为40℃~90℃,最小区分度为1℃(2)用十进制数码显示实际温度。
(3)被控对象温度采用发光二极管以光柱形式和数码形式显示。
(4)温度控制的静态误差≤2℃。
扩充功能:控制温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设定,并能实现自动调整,以保持设定的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测量温度时只要求在现场任意设置一个检测点)。
恒温箱 执行器 可编程 控制器 显示器 变送器 设置键盘 电源 220V AC 温度传感器摘要本系统以A T89S52单片机芯片为核心,组成温度测量和控制系统,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进行实时采样,并将测量结果用数码管实显示,可以运用键盘按钮对温度进行设定,并且驱动加热器或制冷器将温度调整到设定温度,其功能完善,人机界面良好,可靠性高,AbstractThe system to single-chip AT89S52 chip as the cor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ntrol of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of the adoption of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temperature sampling, real-time display with digital temperature control, you can use the keyboard for temperature regulation, the use of heater and cooler temperature adjustments to improve its functions, a good man-machine interface, high reliability一、需求分析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经过阅读思考,可对题目的具体任务、功能、技术指标等作如下分析。
温度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题目:温度控制系统一、设计目的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工业的生产中,对于温度的准确测量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温度作为工业生产中主要控制参数之一,与之相关的各种温度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机械,食品等领。
因此设计一种较为理想的温度控制系统是非常有价值的。
二、设计要求1、测量范围0-200摄氏度。
2、分辨率为0.5摄氏度。
3、采用液晶显示。
4、温度上下限报警输出,即未达到设定的温度限值时,发光二极管亮的表5、在加热,而达到设定的温度限值时,发光二极管熄灭,停止加热。
三、设计器材器件名称数量STC89C52单片机 1ADC0809 1数码管SM410564 1电阻1K 2个8.2K 1个200 1个排阻103 1电容10uf 1个30pf 2个晶振11.0592MHz 1按键4个发光二极管(绿)1个单排插针,2排电位计10k 2k开关1个四、设计方案及分析(包含设计电路图)(1)方案论证随着国内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微处理器及其外围芯片有了迅速的发展。
集成技术的最新发展之一是将CPU和外围芯片,如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并行I/O口、串行I/O口、定时/计数器、中断控制器及其他控制部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之中,制成单片计算机(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而近年来推出的一些高档单片机还包括有许多特殊功能单元,如A/D、D/A转换器、调制解调器、通信控制器、锁相环、DMA、浮点运算单元、PWM控制输出单元、PWM输出时的死区可编程控制功能等。
因此,只要外加一些扩展电路及必要的通道接口就可以构成各种计算机应用系统,如工业流水线控制系统、作为家用电器的主控制器、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终端节点或作为其主控制节点起中继的作用、数据采集系统、自动测试系统等。
单片机的出现,并在各技术领域中得到如此迅猛的发展,与单片机构成计算机应用系统所形成的下述特点有关:1、单片机构成的应用系统有较大的可靠性。
简易水温控制系统

简易水温控制系统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一个简易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控制算法设计摘要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对温度的检测与控制始终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为了加深计算机控制理论的理解,故设计一个温度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温度信号采集与转换模块、主机控制模块、温度控制模块、液晶显示模块四部分组成,控制算法为PID算法。
系统可实现稳态误差小于1℃,最大超调小于1℃,并且调节时间较短,恒定效果好。
温度控制系统的对象存在滞后,它对阶跃信号的响应会推迟一些时间,对自动控制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对温度准确的测量和有效的控制是此类工业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指标。
温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也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工艺参数之一,物体的许多性质和特性都与温度有关,很多重要的过程只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能有效的进行,因此,对温度的精确测量和可靠控制,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阐述了过程控制系统的概念,介绍了一个基于数字传感器DS18B20和单片机STC89C52的简单温度控制系统,以电热水壶为被控对象,通过实验的方法建立温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了PID算法进行系统的设计,达到了比较好的控制目的。
该系统可通过液晶显示器LCD1602显示数据或字符,通过按键设定参数;通过DS18B20测温,实现电热杯水温控制;通过PL2303下载端口,实现单机和上位机的通讯。
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对温度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控制精度。
该系统测温电路简单、连接方便,可用于简单温度控制的场合。
关键词:单片机;温度传感器;液晶显示器;PID算法AbstractIn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daily life, the testing and control of temperature has always had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extensiv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uter control theory, the design of a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the system is mainly composed of temperature signal acquisition and conversion module, host control module, temperature control modu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four parts, the control algorithm for PID algorithm. System can realize the steady state error is less than 1 ℃, the maximum overshoot less than 1 ℃, and the adjustment time is shorter, constant effect is good. Lagged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of the object, its response to the step signal will delay some time, produce adverse effect to the automatic control, so effective for accurat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in the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Temperature is an importantphysical quantities, it is also one of the main process parameters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process, many properties of objects and features are related to temperature, a lot of important process can only be effective in a certain temperature range, thus, accurate measurement and reliable control of temperature, in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has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cept of process control system, introduced a digital sensor DS18B20 and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based STC89C52 simpl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electric kettle for controlled object, and through the experiment the method to establish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using PID algorithm to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to achieve the better control. Through DS18B20,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of the electric heat cup is achieved. Through the PL2303 download port,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ingle machine and the above machine is achieved.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system can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and has certain control accuracy. The system is simple and easy to connect, which can be used for simple temperature control.Key words: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the temperature sensor;Liquid crystal display;PID algorithm目录一﹑设计任务与要求1.基本要求1L水由1kW的电路加热,要求水温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由人工设定,并能在环境温度变化时实现自动调整,以保持在设定的温度。
热交换器温度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热交换器温度控制系统一.控制系统组成由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流程图1可以看出系统包括换热器、热水炉、控制冷流体的多级离心泵,变频器、涡轮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设备。
图1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流程图控制过程特点: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是由温度变送器、调节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出口温度)组成闭合回路。
被调参数(换热器出口温度)经检验元件测量并由温度变送器转换处理获得测量信号c,测量值c与给定值r的差值e送入调节器,调节器对偏差信号e进行运算处理后输出控制作用u。
二、设计控制系统选取方案根据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可以将其分为简单控制系统和复杂控制系统。
其中在换热器上常用的复杂控制系统又包括串级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
对于控制系统的选取,应当根据具体的控制对象、控制要求,经济指标等诸多因素,选用合适的控制系统。
以下是通过对换热器过程控制系统的分析,确定合适的控制系统。
换热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如图2所示,冷流体和热流体分别通过换热器的壳程和管程,通过热传导,从而使热流体的出口温度降低。
热流体加热炉加热到某温度,通过循环泵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出口温度稳定在设定值附近。
冷流体通过多级离心泵流经换热器的壳程,与热流体交换热后流回蓄电池,循环使用。
在换热器的冷热流体进口处均设置一个调节阀,可以调节冷热流体的大小。
在冷流体出口设置一个电功调节阀,可以根据输入信号自动调节冷流体流量的大小。
多级离心泵的转速由便频器来控制。
换热器过程控制系统执行器的选择考虑到电动调节阀控制具有传递滞后大,反应迟缓等缺点,根具离心泵模型得到通过控制离心泵转速调节流量具有反应灵敏,滞后小等特点,而离心泵转速是通过变频器调节的,因此,本系统中采用变频器作为执行器。
通风系统、温度、风量调节控制

图6-8
通风工况与输出温度的关系
6.1.3 最大冷却控制
图6-9(a)示出最大冷却挡板控制执行元件(伺服电动机)的外形 图。图6-9(b)是伺服电动机的控制电路图。图6-2中挡板8称为最冷挡 板。这一挡板当通风工况处于“Face”时,根据吹出风温度的需要,可 选择全开、中间、全关3个位置,以加速冷却。但是,当温度被设定为 最低冷却温度(18℃)时,挡板8被固定处于全开位置。控制执行元
1.风门挡板位置传感器的检测
以丰田佳美(CAMRY)汽车自动空调 空气混合挡板位置传感器电路的检测为例, 空气混合挡板位置传感器是检测空气混合挡 板的位置,并将信号送至空调ECU。此位置 传感器装在空气混合控制伺服电动机内。空 气混合挡板位置传感器电路及空调ECU连接 器见图6-10所示。
图6-10 丰田佳美汽车空气混合挡板 位置传感器电路及空调ECU连接器
图6-7
工况选择控制伺服电动机与控制电路
一般来说,冷风在头部及上半身,温风在下半身及脚下吹
到时,是比较舒适的。控制工况选择就是控制挡板使吹出风 的温度达到最佳位置。通风工况与输出温度的关系参见图6-8所
示。图中的最大脸部表示最大冷却挡板处于全开位置。在工况脚部向 “Def”位置转变时,冷风停止,鼓风机风扇处于关闭状态,这是为了避免 在行驶中产生的动压,使冷风向脚下吹出的缘故。
通风系统、温度、风量调节控制
汽车自动空调的结构和调节控制的原理如图6-1所示。在本 章将较系统地介绍有关结构原理及控制过程。
图6-1
汽车自动空调的结构和调节控制的原理
在汽车上,空调作为对空气的调节装置最根本的是由进气、冷却和加热装置组
成。对于乘用车,这些装置都安装在空气分配箱(即空调总成)内。空调总成设置 在仪表板内部。为了把通过空调总成处理的空气吹向前排乘员的上半身,在仪表板 左右及中央部都设有通气口。在重视后车乘席舒适性的高级轿车上,为后席乘员设 有后通风口。在前席乘员脚下和后席乘员脚下也分别设有通风口。还有装在风窗玻 璃下的前除霜器喷嘴和装在车门上的侧向除霜器喷嘴,用于除去车窗上的雾气与冰 霜。通风系统控制就是控制通过各通风口与喷嘴的空气。 在空调总成上,多叶片环形风扇(西 洛克风扇)组成吸入空气的进气装置 。 加热器引入发动机冷却循环水(80℃95℃),与加热器外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 在自动空调的车上均设有能在特殊情 况下或为满足不同爱好者要求的手动控制
过程控制仪表及控制系统课后习题答案(林德杰) 2之欧阳美创编

lxc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时间:2021.01.01 创作:欧阳美1-2 图1.6为温度控制系统,试画出系统的框图,简述其工作原理;指出被控过程、被控参数和控制参数。
解:乙炔发生器中电石与冷水相遇产生乙炔气体并释放出热量。
当电石加入时,内部温度上升,温度检测器检测温度变化与给定值比较,偏差信号送到控制器对偏差信号进行运算,将控制作用于调节阀,调节冷水的流量,使乙炔发生器中的温度到达给定值。
系统框图如下:被控过程:乙炔发生器被控参数:乙炔发生器内温度控制参数:冷水流量1-3 常用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类?答:过程控制系统主要分为三类:1. 反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被控参数与给定值的偏差进行控制的,最终达到或消除或减小偏差的目的,偏差值是控制的依据。
它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过程控制系统。
2.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扰动量的大小进行控制的,扰动是控制的依据。
由于没有被控量的反馈,所以是一种开环控制系统。
由于是开环系统,无法检查控制效果,故不能单独应用。
3.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的主要优点是能够迅速及时的克服主要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而前馈—反馈控制利用反馈控制克服其他扰动,能够是被控量迅速而准确地稳定在给定值上,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
3-4 过程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的质量指标包括哪些内容?它们的定义是什么?哪些是静态指标?哪些是动态质量指标?答:1. 余差(静态偏差)e :余差是指系统过渡过程结束以后,被控参数新的稳定值y(∞)与给定值c 之差。
它是一个静态指标,对定值控制系统。
希望余差越小越好。
2.衰减比n:衰减比是衡量过渡过程稳定性的一个动态质量指标,它等于振荡过程的第一个波的振幅与第二个波的振幅之比,即:n <1系统是不稳定的,是发散振荡;n=1,系统也是不稳定的,是等幅振荡;n >1,系统是稳定的,若n=4,系统为4:1的衰减振荡,是比较理想的。
衡量系统稳定性也可以用衰减率φ 4.最大偏差A :对定值系统,最大偏差是指被控参数第一个波峰值与给定值C 之差,它衡量被控参数偏离给定值的程度。
【精品】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自动化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2014年6月24日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温度控制系统设计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被控对象为电炉,采用热阻丝加热,利用大功率可控硅控制器控制热阻丝两端所加的电压大小,来改变流经热阻丝的电流,从而改变电炉炉内的温度。
可控硅控制器输入为0-5伏时对应电炉温度0-300℃,温度传感器测量值对应也为0-5伏,对象的特性为二阶惯性系统,惯性时间常数为T1=20秒,滞后时间常数为τ=10秒。
1)设计温度控制系统的计算机硬件系统,画出框图;2)编写积分分离PID算法程序,从键盘接受K p、T i、T d、T及β的值;3)通过数据分析T i改变时对系统超调量的影响.4)撰写设计说明书。
时间安排:6月9日查阅和准备相关技术资料,完成整体方案设计6月10日—6月12日完成硬件设计6月13日-6月15日编写调试程序6月16日-6月17日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6月18日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图纸、电子文档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本次课程设计我设计的题目是温度控制系统。
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我将引入计算机,单片机,传感器,以及PID算法来实现电炉温度的自动控制,完成课程设计的任务.计算机的自动控制是机器和仪表的发展趋势,它不仅解放了劳动力,也比以往的人为监控更准确,更及时。
一旦温度发生变化,计算机监控系统可以立即检测到并通过模拟量数字通道传送到计算机。
计算机接收到信号后通过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后,计算出偏差,再通过PID控制算法给出下一步将要执行的指令。
最后通过模拟量输出通道将指令传送到生产过程,实现机器仪表的智能控制.本次课程设计用到了MATLAB这一软件,通过编写程序,将被控系统离散化。
再通过MATLAB中的simulink 仿真功能,可以看到随着Ki,Kp,Kd改变波形发生的改变,从而可以通过波形直观地看出PID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

1.E-0101B混合加热器设计为确保混合加热器(E-0101B)中MN(亚硝酸甲酯),CO(一氧化碳)的出口温度为408K,选用0.68Mpa,408K的加热蒸汽加热入口温度为294K的工艺介质。
为保证生成物的产量,质量,及最终生成物的转化率,且工艺介质较稳定,蒸汽源压力较小,变化不大,因此针对此实际情况,最后确定设计一个换热器的反馈控制方案。
1.1换热器概述换热器工作状态如何,可用几项工作指标加以衡量。
常用的工作指标主要有漏损率、换热效率和温度效率。
它们比较全面的说明了换热器的特点和工作状态,在生产和科学试验中了解这些指标,对于换热器的管理和改进都是必不可少的。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
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1.2换热器的分类适用于不同介质、不同工况、不同温度、不同压力的换热器,结构型式也不同,换热器的具体分类如下:一按传热原理分类:间壁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复式换热器二按用途分类:加热器,预热器,过热器,蒸发器三、按结构分类:浮头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U形管板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此设计要求是将进料温度都为297.99K的MN(亚硝酸甲酯)和CO(一氧化碳)加热到出口温度为473K,所以我们经过调查研究,综合比较之后选择了管壳式(又称列管式) 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或者螺旋管,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
在管壳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的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一种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
过程控制第5章简单控制系统设计

3、干扰通道动态特性的影响
干扰通道传函:
W f (s)
Kf Tf s 1
e
f s
干扰通道时间常数 Tf ? Tf越大越好,干扰对被控变量的影响越缓慢,越 有利于改善控制质量 干扰通道滞后时间τ
f
无纯滞后 有纯滞后
?
干扰通道的纯滞后τ f仅使干扰对被控变量的 影响推迟了时间τ f ,不会影响控制质量
5.1 简单控制系统的构成
PC 101
压力控制系统
压力控制系统流程图
被控变量:水泵出口压力。 控制变量:旁路流量。
5.1.2 控制系统的工程表示及方框图
工艺控制流程图: 管道、仪表流程图 在工艺设计 给出的流程 图上,按流 程顺序标注 出相应的测 量点、控制 点、控制系 统及自动信 号。
(1)图形符号
GP(S)
蒸 汽
fP
1 100S+1
1 100S+1
e-3S
e-2S (8.5S+1)(8.5S+1)(8.5S+1)
T1
乳化物干燥系统示意图
乳化物干燥系统被控对象对象方块图
fQ
fW 1 100S+1 e-3S e-2S (8.5S+1)(8.5S+1)(8.5S+1) T1
控制方案:
fQ
fP
1 100S+1
Y(S) Km TmS+1 Z(S) U(S) (TdS+1)
测量、变送装置与微分器连接示意图
U ( s) 若Td Tm时 : Km Y ( s)
但是,微分环节会放大测量、变送回路的高频噪声,使得系统稳定 性变差,因此,要合理使用。
2. 测量信号的处理
(word完整版)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

第1章绪论1.1 综述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温度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温度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工艺参数之一,任何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过程都与温度密切相关,因此温度控制是生产自动化的重要任务。
对于不同生产情况和工艺要求下的温度控制,所采用的加热方式,燃料,控制方案也有所不同。
无论你生活在哪里,从事什么工作,无时无刻不在与温度打着交道。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发展对是否能掌握温度有着绝对的联系。
在冶金、钢铁、石化、水泥、玻璃、医药等等行业,可以说几乎80%的工业部门都不得不考虑着温度的因素.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电流、电压、温度、压力、流量、流速和开关量都是常用的主要被控参数.例如:在冶金工业、化工生产、电力工程、造纸行业、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等诸多领域中,人们都需要对各类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中的温度进行检测和控制。
1.2 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开发与应用,近年来单片机发展十分迅速,一个以微机应用为主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正在蓬勃兴起,单片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电力、冶金、化工、建材、机械、食品、石油等各个行业。
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是数控系统的一个简单应用,在冶金、化工、建材、机械、食品、石油等各类工业中,广泛使用于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等.温度是工业对象中的一个重要的被控参数。
由于炉子的种类不同,因而所使用的燃料和加热方法也不同,例如煤气、天然气、油、电等;由于工艺不同,所需要的温度高低不同,因而所采用的测温元件和测温方法也不同;产品工艺不同,控制温度的精度也不同,因而对数据采集的精度和所采用的控制算法也不同。
传统的温度采集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精度差,单片机的出现使得温度的采集和数据处理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不仅如此,传统的控制方式不能满足高精度,高速度的控制要求,如温度控制表温度接触器,其主要缺点是温度波动范围大,由于它主要通过控制接触器的通断时间比例来达到改变加热功率的目的,受仪表本身误差和交流接触器的寿命限制,通断频率很低。
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温度和温差对我们的生活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目前在大城市许多的高档公寓已经实现自动控温,然而在普通公寓并没有实现此类控温系统,因此同高档公寓形成了对比,为实现更多的地方使用自动控温系统,本设计通过单片机实现对温度的恒定控制,更廉价,更方便,适用于普及大多数家庭的使用。
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
智能自动控温全面实现全自动化、无人化,都可减少可控因素带来的损失.设计智能自动控温系统,利用温度感应器、报警器、LED显示器通过对单片机的控制实现智能自动控温,解决由于温度不稳定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本次设计主要以AT89C51单片机为主控核心,与LED显示器、键盘、报警模块等相关电路结合。
利用单片机为设计主核心,外接电路连接LED显示器、键盘、报警模块。
预定温室内部温度,当温室内部温度有所升高或降低时,此时通过外接电路连接的报警模块发出警报,通过电加热器来调节温室内部温度从而达到温室内部温度恒定。
关键词:单片机,温度传感器,键盘,LED显示器,电加热器Designof aTemperature-Control SystemAbstractIn everyday life ,the temperature and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to our lives have a very bigimpact.Currently manyof the luxury apartments in big cities have automatic temperature control,however,didnot materialize in apartments such temp erature controlsystem , thus forming a contrastwiththehigh—endapartments , to achieve more places to use automatic temp erature controlsystem , thedesign byMCU constant controloftemperature, cheaper,more convenient,suitable f or universal use in most families。
基于MCGS和S7-1200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4)选 择“ 单 回 路 控 制 实 验 ”下 拉 菜 单 中 的“ 温 度 控 制 实 验 ”。
图7 控制界面图 (5)点击“参数设置”,出现如图8所示的界面。 将 AI0 量 程 设置 为 0 ~100,点 击 退 出 ,参 数 设 置 完毕。 观察锅炉水标,水位在水标的2/3以上,将手动阀 门1V1关闭。 在控制柜面板上打开加热器开关。 设定初值和PID各个系数并选择PLC控制方式。 记录的温度曲线如图9所示。 由图9可以看出,温度曲线趋于稳定的速度很快, 并且波动小,可以精确有效地控制锅炉内温度。
变矩 性 能一 般 由 转 速 比 i、变 矩比 K 两 个 指 标 来 评 定 ,其 中 i与K的值越大,变矩器的性能越好。但是二者不能够同时取到 最大值,所以尽可能在其中一个参数(i或K)保持不变时,尽可 能增大另一参数。 3.2 经济性能
经 济 性 能是 指 液 力变 矩 器 在 传 递 能 量 过 程 中 的 效 率 ,它 可以用无因次效率特性浊=(f i)来表示。
图2 温度控制流程图 其 中 PLC的 核 心 程 序 包 括 PID 算 法 程 序 和 I/O 模 块 程 序 , PID梯形图如图3所示,I/O模块梯形图如图4、图5所示。
图1 温度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
2 温度控制系统功能实现
S7-1200系列是一款功能强大、成本低廉的可编程逻辑控 制 器 ,是 S7-200 的升 级 版 ,延 续 了 200 紧 凑 型 设 计 的 同 时 节 省 了控制面板的空间。S7-1200还进行了功能上的升级,在研发 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系统、控制器、人机交互界面的完美协调, 因此它可以满足各种中小型自动化系统的要求[1]。MCGS是基 于 Windows平 台 的 组 态 软 件 系 统 ,它 可 以 快 速 构 造 并 生 成 上 位机监控系统,具有功能完善、操作简便、可视性好等特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