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政治经济学共142页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四章PPT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四章PPT

PPT学习交流
7
三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是政治条件
17世纪中叶以后,英法等西欧国家先后进行的 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确立资产阶级 的政治统治,实行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为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四 工业革命最终使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17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不仅引起了生产
❖ 第三、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重大的科学研究和 技术开发
❖ 第四、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决社会总产品的分配 问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成为生产和
资本集中的物质基础
PPT学习交流
19
生产集中,是指社会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 企业的过程。
资本集中,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集中 表现为资本集中,即社会总资本日益集中 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导致垄断,垄断是指在生产集中 和资本集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 为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对某些部门的生产和市场实施独 占和控制。垄断是生产力发展和生产集中化的产物
率先通过大规模投资来挽救金融体系
大危机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终 结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PPT学习交流
2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 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原因
❖ 第一、私人垄断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需要的巨额 投入
❖ 第二、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意投资大规模公共设施 建设
❖ 第一、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程度进一步加强,兼并、 收购、联合、重组成为垄断资本扩张势力的基本 途径,巨型垄断企业不断出现。
❖ 第二、金融资本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加强
❖ 第三、垄断资本对外输出资本的规模迅速增大, 其中发达国家之间的资本输出增加迅速,跨国公 司成为国际垄断资本的主要形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课件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 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有制
私人 劳动
社会分工
社会 劳动
具体 劳动
抽象 劳动
使用 价值
价值
商品
(四)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量:由劳动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 量决定,劳动量按照劳动时间来计算。
决定价值量的劳动时间不是自然意义上的劳动 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 量的决定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
二重性 (三)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
盾 (四)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变化规律 (五)货币的起源、职能及流通规律 (六)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
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
价值量的决定
指个别商品生产者或 个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 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 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图示
是商品价值的源泉
是劳动的特殊社会形式, 是一个历史范畴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 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同一劳动过程
特性——具体劳动
共性——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关系 :
(三)私有制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 盾
私 有制 商品 经济 的基 本矛 盾
⑵统一: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 一不可。两者互相依赖、不可分割。 商品是使用价 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二是市场竞争生存的外在压力。
2020/3/16
38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相对人口过剩
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
资 本 的
技术水平决定 技
由 生 产 资 料 Pm 其数量比例 和劳动力A构成
术 构 成



由不变资本c和 C : V

可变资本v构成
构 成
资本的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 映202技0/3/16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即C : V 39
2020/3/16
12
4、商品的价值量理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决 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量的大小 与生产商品的劳动量(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 率成反比。
2020/3/16
13
5、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 等的原则进行,即等价交换。
2020/3/16
2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14世纪末在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其途径:
封建社会的手工业行会在小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作用下两极 分化,手工作坊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
商人的包买商控制了市场和高利贷资本提供资金原料等, 使手工作坊丧失独立生产者地位转变为雇佣劳动力;
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外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3)货币的本质: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 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020/3/16
18
3、货币的职能
(1) 价值尺度 ▶ 货币可以用来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 。
(2)流通手段 货币用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2020/3/16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基本原理第4章-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基本原理第4章-PPT课件

第四章
•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 矛盾 •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 1、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 的经济形式。(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 2、商品经济是历史的产物: • 第一,社会分工的出现:商品生产 • 第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 所有者:商品交换
第四章
(二)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 • 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 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 1、商品二因素 • (1) 使用价值 • ①使用价值的含义 • ② 正确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 • (2)交换价值和价值 • ①交换价值 ②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③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
第四章
• (3)决定价值量的因素 • ①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 第一,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 动为尺度的; • 第二,复杂劳动是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 动 • 思考题: • 名牌产品价值为什么高于普通产品? •
第四章
• ② 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 第一,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品所耗的时间或单 位时间所生产的产品来表示。 • 第二,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与商 品使用价值量成正比。 • 第三,个别劳动生产率不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但影响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 思考题: • 个别企业为什么通过提高劳动效率获得盈利?
第四章
案例3: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的两极分化 • 全球财富增加了,同时全球贫困也增加了。 富有者从全球中掠取财富而富有,贫困者被 本国、被异国富有者压迫和剥削而越来越贫 穷。世界最富20%人口与最穷20%人口人 均收入差距1960年为30:1,2000年为75: 1,2019年为82:1。世界最富国家与最穷国 家人均收入差距1973年为44:1,1992年为 72:1,2000年为727:1。数字鸿沟既是两 极分化的结果,又成为加剧两极分化的原因。 产业革命“无法阻止的收入差距”,正在导 致新的阶级对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四章
结果?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实施国家调节。 创办合营企业。 建立国有企业。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三种形式中,国家调节经济是最主要最重 要的形式。
3.新自由主义大行其道 新自由主义的核心可以归结为“市场拜物教”。 明确反对政府旨在维护劳动力市场稳定运行的任何干预,认为工人失 业是由于对工资要求太高而导致市场需求下降,市场需求下降从而加 剧工人失业。 明确反对政府对某些行业或企业的保护,反对一切形式的国有企业, 主张全盘私有化。 明确反对长期形成的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即使是对国民生活至关重要 的公共服务。 尤其要指出:新自由主义经张
资本的本性是在运动中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资本必然要不断 向外扩张。 自由竞争阶段资本主义的对外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商品输出, 而垄断阶段则主要表现为资本输出。
垄断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度进一步加强,兼并、收购、联合、重组成为垄 断资本扩张势力的基本途径,巨型垄断企业不断出现。 金融资本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 随着金融资本的巨大增长,垄断资本对外输出资本的规模迅速增大, 其中发达国家之间的资本输出增长迅速。 国际垄断同盟不断发展。 采用新的方法继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控制和掠夺。
工业革命完成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历史使命。
2.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般特征 生产资料归私人占有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 私人所有者控制着生产过程并剥削劳动者的剩余劳动
3.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特征是资本对劳动的剥削。 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建立在雇佣劳动基础上。 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的特殊性: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为基础的、劳 动者具有人身自由、表面上平等的交换关系掩盖了本质的不平等。 资本主义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资本与劳动的关系 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所有经济关系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挑战:马克思的回答
“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和部门,当然地属于资本有机构成高 的部门,这些部门虽然本身创造的新价值或剩余价值少,但根据 同等资本获得同量利润的原则,它有权利参与剩余价值在全社会 的重新分配,可以从总剩余价值中分得较其本身创造的更多的利 润。这就是使用机器人的资本构成高的部门获得更多利润的秘密。 马克思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还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类似那位私 营企业主所以举的例子。马克思说:“一个在本生产部门内完全 不使用可变资本,因而完全不使用工人的资本家(事实这是一个 极端的假定),会像一个只使用可变资本,因而把全部资本都投 到工资上面的资本家(又是一个极端的假定)一样地关心资本对 工人阶级的剥削,并且会像后者一样地从无酬的剩余劳动获取他 的利润。” ——《马恩全集》,中文1版,第25卷,第220页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生产力和商 品经济发展
封建社会后期 资本来到世 间
资本主义萌芽
14世纪末15世纪 初地中海沿岸城市
资本原始 积累
地理大发现 15世纪末(1492 年)
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初步确立
资产阶级 政治革命
资本主义工厂制度 资本主义大工业
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1)政治经济学曾是政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是后来才从政 治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2)政治经济学经历了一种分离的运动。一方面,它本是经济 学的全部,但在演变中却成了经济学的一部分——经济学中的 “艺术 ”部分,即关于经济政策和理论经济学的部分;另一方面, 它成为对于经济学的跨学科研究方式(政治的、历史的和哲学的 跨学科结合)。 (3)除去激进政治经济学的用法以外,政治经济学已不再是经 济学的同义语。 它经常表示一种跨学科的视角和研究方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第四章

在,从而唯物地、辩证地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第四章
正文
第7 页
一、
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基础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一)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人 类 社 会 基 本 结 构
从自然界演化到人类社会,是自然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这次飞跃的产生,既有生命 以及类人猿产生的自然前提,还有以劳动为转化基础的现实条件,其中劳动是自然界得以 演变到人类社会的最重要因素。劳动作为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的过程,是 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其根本标志在于制造工具。劳动还需要有借以进行的社会形 式,这就是所谓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 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并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 类 社 会 基 本 结 构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自然界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是统一的 物质世界的两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比起来,是一种更高级、更特殊 的运动形式。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社会存在由地理环境、人 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构成。简单而言,历史观是人们在认识社会 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 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指的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它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其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与之相对的是社会意识,社
社会存在的物质性活动过程。但是,社会生产实践作为物质胜的活动,具有不同于物质实
体的复杂性,必须把它抽象为生产方式范畴,才能准确地把握。从这点来看,生产方式是
第四章
把握社会生产实践的逻辑范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部分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包括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社会末期)和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初期)两个阶段。

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经历了长期发展的过程。

(2)基本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1.自然经济【144页】是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它以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低下,以使用价值为目的。

2.商品经济【144页】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可分为简单商品经济与发达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交换的必要);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交换的可能)。

(3)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途径【详见140-141页】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由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4)资本原始积累【详见141-142页】1.概念:指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2.时期:15世纪后30年,到19世纪初结束。

3.途径:一是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圈地运动),使无地农民被迫成为雇佣工人;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

4.影响:缩短了封建生产关系转化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过程。

(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详见143页】1.生产力:产业革命使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

2.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建立。

3.上层建筑: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1.逐利性:以追求剩余价值为内在动力。

2.竞争性:以优胜劣汰为外在压力。

(6)商品的二因素1.使用价值(商品的自然属性)【145页】2.价值(商品的社会属性)【145页】3.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

【146页上部】(7)劳动的二重性1.具体劳动(劳动的自然属性,可以使用“做”来表示)【146页】2.抽象劳动(劳动的社会属性,可以使用“作”来表示)【146页】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对立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电子书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本章引言本章的中心是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经济和政治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学习本章首先就应把握商品经济理论,通过对商品经济的分析,掌握劳动价值理论,从而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的历史过程,并为分析剩余价值理论打下理论基础。

应深刻认识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家通过雇佣劳动制度,实现了价值的增殖。

要掌握资本积累理论,了解资本积累的形成、实质、后果,以及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

要了解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把握其基本内容和阶级本质。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一、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

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需从分析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

1.商品经济及其产生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产品。

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就是商品生产。

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就是商品交换。

而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就是商品经济。

所以,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商品经济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将来也不会永远存在,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产生、发展和存在的。

商品经济是怎样产生的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

社会分工是指社会生产划分为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的分工,它是在原始社会末期才出现的。

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和逐渐发展,形成了专门生产各种不同产品的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他们互相联系和依赖,彼此都需要对方的产品以满足自身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因而有必要相互交换自己所生产的产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丰富和发展
实践并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论 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 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指导。
血腥的殖民掠夺
1)对美洲金银矿的掠夺:
1545—1560年,西班牙每年运回5500kg黄金, 24.6万kg白银
2)对亚洲财富的掠夺:
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从中国掠夺共约三四百 亿两白银。
3)奴隶贸易:
从非洲掳走大量黑人,进行贩卖。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关 系 建 立 的 条 件

劳动力
地 运 动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资本主义社会 的经济结构是从封 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中产生的。后者的 解体使前者的要素 得到解放。 ——马克思
封建社会后期:生产力的增长,商品 经济的发展,手工业行会的出现,引起 了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导致了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商品经济
基本特征:直接为市场交换而进行生产 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社会大分工(商人的 出现)、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 益主体所有 社会化生产——物质基础
(二)商品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是通过交换来满足他人需要的劳动产品。 物品能够满足人们 某种需要的属性,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 品 二 因 素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劳动者须一无所有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殊性
• 维护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四章
Political Economy
第四章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第二节 资本主义所有制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特征的演变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一、前资本主义制度的更迭
(一)原始社会 大约三百万年以前,在地球生物界长期进化的过程 中产生了人类,并随之诞生了人类最初级、最漫长 的社会——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在氏族部落中从事 简单协作形式的集体生产活动,产品按照自然形成 的惯例在氏族和部落成员之间平均分配 生产力水平低下,其特征:劳动者对自然界的认知 水平低,劳动能力低;劳动对象狭隘主要是狩猎和 采集;劳动工具简陋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新发展
1929—1933年席卷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 大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经济,对人民 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应运而生:理论上,凯恩斯 提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 足,主张国家通过干预来解决;实践上,美国 率先通过大规模投资来挽救金融体系
大危机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终 结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 (1)集体劳动。工具简陋,改造自然能力低下 (2)生产资料公有。集体劳动决定这种公有形式 (3)劳动产品平均分配。这是低下的生产力状况 及集体劳动、生产资料氏族公社所有制决定的

(二)奴隶社会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情况先, 加快了私有制的发展以及氏族成员之间的贫富分 化。 私有制的产生一方面产生了剩余产品,从而具备 了剥削他人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社会生产的发 展需要劳动力,于是战俘成为最早的奴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 的局限性,缓和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私人垄断资本 不相适应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PRESENTED BY OfficePLUS第四章章节内容•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第三节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第四节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01 PART ONE TITLE HERE 资本主义的形成交换生产有用买卖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所有者决定性能够满足有用性自然属性本质的因素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社会属性。

同时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具有特定的形式、目的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创造商品价值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原有价值新创造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正常生产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强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价值个别劳动时间个别价值社会价值简单劳动复杂劳动复杂的劳动价值量换算为多倍的简单劳动来实现。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劳动复杂度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最基本私人劳动社会劳动(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存在转化命运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条件商业的发展促进作用原始积累加速02 PART ONE TITLE HERE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价值的增殖剩余价值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货币。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P180(单选)(1)劳动者是有人身自由的;丧失了一无所有价值决定因素P180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历史道德劳动过程价值增殖过程剩余价值雇佣工人创造无偿占有超过劳动力价值生产资料形式劳动力形式生产资料形式存在不会发生量的变化叫不变资本劳动力形式存在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且产生出剩余价值产生了量的变化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可变资本3.剩余价值率P183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产生的,为准确地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应该用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相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4、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形式 手工作坊中的师徒关系转变为雇佣关系 商人和高利贷者成为工业资本家
9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1、资本原始积累的起止时间 15世纪30年代_19世纪初
2、最早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国家 葡、西、荷、英、法
3、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 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和货币财富
4、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 它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3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的矛盾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4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形成



度 量
交 换
保 存
赊 欠
电子 货币
世 界 货
纸 币




际金

货币的形式
34
货币产生后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贵金属货币、 铸币、纸币、信用币和电子货币等形式。
货币产生后使整个商品世界分为商品和货币两极, 它将商品二因素的内在矛盾发展为外在商品与货币的对 立。
35
盾( 五 ) 私 有 制 基 础 上 商 品 经 济 的 基 本 矛
私人劳动 决定 社会劳动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使用价值 价值
36

品 经 济
社会 分工
社会总劳动 的一部分


条 私有 劳动是生产


者的私事
社会劳动
矛 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第四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商品二因素及其辩证关系★劳动二重性及其关系是什么?★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积极和消极)是什么?★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四什么?为社么?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四个阶段: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2、资本的原始积累3、资产阶级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初立4、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更加巩固(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和城市行会组织的瓦解,导致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途径: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小商品经济:建立在私有制好自身劳动基础上的、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手工作坊中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形式之一(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生产关系的形成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基础)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三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在资产阶级政权的帮助下,实现产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最终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财富表现为一种惊人的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它的元素形式。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以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底下,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历史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劳动产品采取商品的形式,产品的生产和交换采取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形式这种形式就是商品经济(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精华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精华课件
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
劳动
抽象劳动
(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决定价值量的劳动时间不是自然意义上的劳 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量的决定
指个别商品生产者或 个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 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下制商店里的 生日礼物 羽绒服
思考
商品、劳动产品、物品的关系
物品 劳动产品 商品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
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 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社会分工使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
三次社会 大分工
具体劳动: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
劳动,它制造商品的使用价值,马克思也称为 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
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它形成 商品价值。
劳动的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
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 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 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
世界货币职能
支付国际 收支差额
购买
作为财富
外国商品 转移到别国
简单商商品品经济经 发济市达场商品经经济济
商品 用于交换 (含义)
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 商品 价 值 (属性)
点拨:价值只有在交换中才能得到实现。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 性
使用价值: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原始积累是生产者 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 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 史过程。
资本原 始积累 的途径
用暴力手段剥 农民的土地
用暴力手段掠 夺货币财富



圈动运动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17世纪中期 和18世纪后半期, 英法各国先后进 行了资产阶级革 命,最终建立起 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

币 金
银 南宋交子
教学案例
是魔鬼还是天使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是指国家货币的 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 需要的货币量,引起 货币贬值、物价总水 平大幅度持续上涨的 现象。
1949年国民党政府 崩溃前居民带大捆纸 币买日用品
10%-99%
5%-10%
温和 通货 膨胀
奔腾 式通 货膨 胀
99%以上
恶性 通货 膨胀
商品两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 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 某种属性。
价值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

素 价值
交换 共同的质 劳动产品 凝结着劳动
价值
商品两因素
使用 价值
价值
价值是凝结(或物化) 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凝结) (体力、脑力耗费)
价值是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 般人类劳动;不同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不 同并无质的差别,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A的价值
生产和 再生产A 所花费的 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决定
A的价值
还包含着 历史的和道 德的因素
劳动力 商品
使用价值
不仅能创造出 A
本 创身 造使的 出用价 比值 他价, 自值而身且价能值
更大的价值。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一)
所有制和所有权
(二)
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三、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为什么说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决 定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8 10 小小 时时
12 小 时
多盈利 10 小 时
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8 10 小小 时时
12 小 时
个别劳动时间
正常补偿
10 小 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 10 小小 时时
12 小 时
个别劳动时间
亏损
10 小 时
清偿债务、缴
纳赋税和租金
等方面的职
能。

欠100元

(5)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 指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 等价物作用的货币。
支付国 际收支 差额
购买外 国商品
作为财 富转移 到别国
世界货币职能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 产者的劳动既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又具有 私人劳动的性质。
论的认识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 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所有制

•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绝对规律
资本最初总是要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 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
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用符号表示为W-G-W;
资本流通公式是:货币-商品-货币,用符 号表示为G-W-G’。
年 物价上涨率
(3)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 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而被
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替代品和独立的价 值形态保存和贮藏的职能。
“货币贮藏的蓄水池, 对于流通中的货币来说, 既是排水渠,又是引水渠; 因此,货币永远不会溢出 它的流通渠道。”
(4)支付手段
均有力支付
支付手段
指货币作为交
可以相互抵销

换价值而用于
商 使用价值 品 二 因 素 价值
具体劳动 劳 动 二 重
抽象劳动 性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 理论对政治经济学具 有重大贡献
劳动通用过时劳间动确二立重价性值分的析宗揭派示领了袖 价值的真正源泉 第一次宣称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最先提出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
马克思
首先,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 坚实的理论基础。
30 × 2 = 60分钟
30 30
部门劳动生产率 (每小时)
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15 15
15 15
个别劳动生产率 (每小时)
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 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 成反比。
30 × 2 = 60分钟 30 ×4=120分钟
30 30
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30 30
30 30
部门劳动生产率 (每小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 10 小小 时时
12 小 时
个别劳动时间
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简单 劳动
复杂 劳动
商品价值量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单位时间内生 产的产品数量
单位产品所耗 费的劳动时间
2个/小时
劳动生产 率的两种 表示方式
30分钟/个

部门劳动 生产率


同类生产者 平均的劳动 生产率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二)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 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 力和脑力的总和。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A 条件 A的

个人

所有
W

劳动者拥有了自身劳动 力所有权,已经摆脱了 人身依附,成为法律上 的自由人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二)
(三)
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四)
(五)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交换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 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产品经济
第二,亚当·斯密在 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 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 的理论。它是第一部系统地论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自 由竞争市场经济内在运行机制的划时代的著作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适应无产阶级革命 和斗争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是研究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并最终要为社 会主义所取代的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马克 思正是从商品经济的分析入手,揭示了剩余 价值的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及无 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
(4)货币形式 (3)一般的价值形式 (2)扩大的价值形式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2、货币的本质
货币无非是固定充当一般 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了商 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金银天然不是 货币,但货币天然是 金银。”
3、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
价价 流 贮 支 世 值值 通 藏 付 界 尺尺 手 手 手 货 度度 段 段 段 币
自发地调节社会 收入的分配。
社会经济比例大体平衡
市场 供不 应求
价格 上升
企业 利益 增加
平 衡 消费需求增加
资源流入 竞争 扩大生产
供给增加
消费需求减少 平 衡
资源流出 竞争 缩减生产
供给减少
企业 利益 减少
价格 下跌
市场 供过 于求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1、货币是在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商品的 价值量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 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与价格变动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价格
价格波 动没有 违背价 值规律
价值 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价格波动始终以价值为轴线
商品总价格与总价值相等
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 规律的
作用
自发调节资源 和经济活动;
刺激商品生产者 不断改进技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本质
政治经济学的由来:
17世纪初,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安·德·蒙克莱田写了 一本《献给国王和王太后陛下的政治经济学》(1615),在 这本书里他首先使用了“政治经济学”一词。
政治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开始于资产阶级古典政 治经济学。
第一,古典经济学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 领域,提出了商品价值和社会财富由劳动创造的观点,初步 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作了一些符合实际的分析。
为什么说私人 劳动和社会劳动 的矛盾是私有制 商品经济的基本 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马克思的劳 动价值论扬弃了 古典政治经济学 的观点,为剩余 价值的创立奠定 了基石。
马克思的劳动 价值论揭示了商品 经济的一般规律,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发展提供了理论 指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如何深化对劳动价值
劳动者拥丧失了赖以 获得生活资料的生产 资料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在 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逐步形成。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 商品
价值 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生产 和再生 产A 所 花费的 社会必 要劳动 时间
决定
A
的 价


生产和 再生产A 所花费 的生活 资料的 价值
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即运 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 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 使用价值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