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课程经典诵读的介绍
《中华经典诵读》课件
特点和特色
从历史背景、艺术风格、思想内涵等方面分析各种经典诵读的独特特点。
三、中华经典
三字经
介绍三字经的作者、主要内容和其在中华教育中的 地位。
百家姓
介绍百家姓的起源、传统使用方法和文化意义。
千字文
古诗词选
解读千字文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对教育的影响。
《中华经典诵读》PPT课 件
本课件旨在介绍中华经典诵读的重要性、意义和实践方法,帮助读者加深对 中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一、引言
通过讲述课件的背景和目的,以及介绍中华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及价值,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二、经典诵读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
阐释经典诵读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分类
通过经典诵读,调整身心平衡,提升心理健 康和精神状态。
五、中华经典诵读的方法和技巧
1
课前准备
学习经典诵读的背景知识,准备好诵读材料。
2
课上操作
通过朗读、解读和讨论,深入理解和体验经典诵读的内涵和境界。
3
课后巩固
反复诵读、记录心得和加深对经典的理解。
六、中华经典诵读的实践
学校教育课程中的实 践
介绍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课程 的开设和教学实践。
社会活动中的推广
展示各类社会活动中经典诵读 的推广和应用。
个人自学实践
分享个人进行中华经典诵读学 习和实践的经验和心得。
七、总结
对中华经典诵读的深入思考,探讨其对个人、社会和文化的积极影响,展望未来的发展。
八、参考资料
提供相关书籍、文章、视频等参考资料,帮助读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学习中华经典诵读。
语文教研组创意简介
一、教研组简介我校语文教研组是一个充满活力、创新精神的团队。
我们以“传承经典,创新教育”为宗旨,致力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研组由一群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他们充满激情,勇于创新,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教研组特色1. 创新课程体系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我们教研组积极探索创新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核心,构建了以下特色课程:(1)经典诵读课程: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文言文等,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2)创意写作课程: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名著阅读课程: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演讲与口才课程:通过演讲与口才训练,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
2. 丰富教学手段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教研组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小组合作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1)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翻转课堂: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巩固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强化师资培训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如教学技能培训、教学研讨、教育科研等,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能力。
(1)教学技能培训:邀请专家为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如课堂管理、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
(2)教学研讨: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方法。
(3)教育科研: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注重学生评价我们教研组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评价的多元化,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校校本课程
学校校本课程--《经典诵读》开发方案为进一步增进下一代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培养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镇小学制订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一一《经典诵读》开发的指导思想1.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充分发挥学校及社区教育资源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
2.校本课程通常是由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来决策,采用实践一评估一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问题解决”即“自下而上”的政策,以满足各种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3.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以学校为基地,并与外部力量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对学生、家长、学校乃至社区都都有积极促进作用的课程,校本课程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主要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强调交流与合作,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4.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精神,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手段,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传统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同时他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提高我国文科教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开发前景展望1.在儿童记忆力发展迅速的阶段,通过背通古典文化经典,开发起记忆潜能、陶治其性情、健全其人格,培养聪明健康,知书明理,有着较高人文素养的下一代2.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进下一代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发扬诚信、仁爱、正直宽容的中华民族精神,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成树立优良的社会责任感,以正风气,以提民心。
4.让学生在诵读高品位典范性的古今文学作品过程中,有机的展开科学的朗通、演讲等基本技能训练,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文化积累。
红色诵读校本课程方案简介
红色诵读校本课程方案简介红色诵读,作为一种独特的校本课程,旨在深化学生对我国红色文化的理解,培育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红色诵读校本课程方案的简介,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个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设计。
一、课程背景红色诵读校本课程立足于我国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传承红色基因为核心,通过诵读红色经典,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程,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国家认同感。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课程内容1.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如《毛泽东诗词》、《红岩》等。
2.红色故事: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传播红色精神。
3.红色歌曲:学唱红色歌曲,感受革命情怀。
4.红色电影:观看红色电影,了解革命历程。
四、课程实施1.课堂教学:以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为主,进行诵读、讲解、讨论等活动。
2.课外活动:组织红色故事会、红色歌曲比赛、红色电影展播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3.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主题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红色文化。
五、课程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课外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实践体验的收获。
2.终结性评价:通过红色诵读比赛、红色知识竞赛等形式,检验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
六、课程特色1.红色文化传承: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我国红色文化,让学生在诵读中传承红色基因。
2.多元化教学手段:采用诵读、讲解、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跨学科融合:课程涉及文学、历史、音乐、影视等多个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结:红色诵读校本课程以红色文化为载体,通过丰富的课程内容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文学素养。
经典诵读ppt课件
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如《红楼梦》、《水浒传》等,其情节曲折、人物丰满,通过诵读可以深入了 解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特色。
世界名著
如《巴黎圣母院》、《傲慢与偏见》等,其思想深邃、语言优美,通过诵读可 以拓宽视野,了解世界文学的多样性。
戏剧
中国古典戏剧
如《窦娥冤》、《汉宫秋》等,其情节紧凑、语言生动,通过诵读可以感受中国 传统戏剧的魅力。
背诵法
总结词
通过反复背诵,加深记忆和理解。
详细描述
背诵是经典诵读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反复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培养文学素养和审 美能力。在PPT课件中,可以设置背诵环节,提供记忆提示和检测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经典诵 读的内容。
讲解法
总结词
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经典诵 读的背景、意义和内涵。
经典诵读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经典诵读的意义 • 经典诵读的内容 • 经典诵读的方法 • 经典诵读的实践 • 经典诵读的推广 • 经典诵读的未来发展
01
经典诵读的意义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经典诵读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可以增强 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熟悉度,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经典诵读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中华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
经典诵读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文 明进步作出贡献。
02
经典诵读的内容
古典诗词
唐诗宋词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代表 ,通过诵读可以感受古人的情感 和智慧,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能 力。
学生社团
鼓励学生成立经典诵读社团,组织相 关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
《诵读》课件
详细描述
分析《唐诗三百首》中的诗歌,可以了解唐代社 会的风土人情、价值观念和时代背景。通过对诗 歌主题、意象和表现手法的探究,可以领悟唐代 文人的思想境界和艺术追求。
03
经典诵读的方法与技巧
朗读技巧
语速适中
朗读时,应保持适当的 语速,既不过快也不过
慢,以保持节奏感。
语音清晰
每个字词应发音清晰, 避免模糊或含糊不清的
发音。
语调变化
根据文意和情感需要, 适当调整语调,增强表
达力。
停顿恰时给听众留下思考的空
间。
背诵技巧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经典诵读活 动,如朗诵比赛、文艺演出等,丰富 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德育教育
经典诵读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观 念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素材,引 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
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01
02
03
亲子共读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诵读 经典,增进亲子关系,培 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文学 素养。
化。
提高人文素养
经典诵读的内容多为古代文学经典 ,诵读这些作品有助于提高个人的 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培养道德情操
经典诵读的作品蕴含着丰富的道德 观念和价值追求,通过诵读可以培 养个人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未来经典诵读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经典 诵读将更加数字化,如开发数字 化诵读软件、在线诵读课程等。
《红楼梦》的诵读与鉴赏
总结词:《红楼梦》是中国 古典小说的代表作,通过对 这部小说的诵读与鉴赏,可 以深入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 文化、历史和社会现实。
经典诵读ppt 课件
选择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 》、《小王子》等儿童文学经典,可 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 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经典诵读技巧与方
03
法
朗读技巧
01
02
03
语速控制
根据文本内容调整语速, 例如,叙述部分可以适当 加快,而情感强烈的部分 则应放缓。
语音变化
为了增强表现力,应适时 改变语音的音高、音量和 音色。
详细描述
选择如《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等古代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了 解古代文学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
总结词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变革和社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和启示作用。
详细描述
选择如鲁迅、茅盾、巴金等现代文学家的代表作,可以让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的 文学发展和思想潮流,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人文素养。
停连恰当
在适当的地方进行停顿, 以增强节奏感并帮助听者 理解。
背诵技巧
理解记忆
先理解文本的意义,再根 据意义进行记忆,以提高 记忆效率。
分段记忆
将长篇文本分成若干段, 分别 图像与已知的事物相联系 ,以帮助记忆。
阅读理解方法
概括主题
品味语言
经典诵读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经典诵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 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
意义
经典诵读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 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经典诵读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经典诵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自孔子以来,历代文人墨客都注重对经典的研读和传承。在现代,随着教育改 革的深入,经典诵读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XX小学经典诵读办学特色介绍
XX小学经典诵读办学特色介绍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经典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
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思想和文化资产。
本学期,我们创建经典诵读办学特色,更进一步地推动了全校师生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的文化氛围。
诵读经典的办学特色正在我校逐步形成。
一、营造诵读环境。
学校领导在思想上重视,率先垂范,利用教师例会、教研组活动、升旗仪式等渠道向全体师生宣传实施经典诵读的必要性、可行性,统一全校思想。
学校创设经典文化环境,让学生耳濡目染经典文化。
充分利用好校园每一处地方,营造得体、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在校园里悬挂横幅标语,在橱窗里展览经典内容的字画,在黑板报中刊出经典诗词美文,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师生阅读、赏析。
用经典诗画、名言佳句装点学校的黑板报、墙壁等,办公室、教室配置经典内容的字画,颇具经典文化气息,为师生课余诵读经典提供文化情境。
每个班级开辟“诗园”,刊发诵读内容,展示经典书法、读后感,手抄报等阅读经典的活动成果。
二、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班主任、语文教师为主要成员的创建领导组。
校长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和指导,亲自起草活动方案,落实创建经费;教导主任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人员的分工,职责的明确,教师的培训,诵读课程的安排落实,日常班级诵读情况的督查;语文教研组负责活动的具体操作,组织教师开展相关活动;教导处负责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三、班级活动。
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
为减轻学生背诵经典的负担,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各班要充分利用晨读前10分钟和课前预备2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优生领读、学生齐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并鼓励学生放开喉咙,大声诵读,书声朗朗,陶醉其中。
经典诵读读什么?
安阳市钢三路小学李延生经典诵读读什么?接着刚才老师的发言,我谈几点对经典诵读的切身体会。
我们理解的经典诵读是广义的,包括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和中外名著佳作海量阅读两大部分。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我们学校从最初的一个班,到一个年级,最后作为校本课程在全校推开,已经有五年多了。
目前基本形成了必读内容体系:一年级诵读《弟子规》和<<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二年级诵读<<论语>>;三年级诵读<<大学>>和<<笠翁对韵>>部分章节或其它唐诗宋词;四年级诵读<<中庸>>和<<成语接龙>>或<<中华成语千句文>>;五、六年级诵读《毛泽东诗词》其他名家名篇,并尝试对熟背的经典诗文展开主题“解经”。
二年级诵读《论语》是不是太难了?大家或许会有这种疑问。
我们以前也有过这种担忧,二年级让学生背诵的是《三字经》。
后来在一位全国知名经典诵读专家的启发下才改为《论语》的。
大家之所以有这种顾虑,是因为我们是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儿童读经的。
成人的记忆以理解为基础;儿童多记性,少悟性,不理解照样记得住,记得牢。
以“直面经典,不求甚解,熟读成诵,终生受用”的理念来看,儿童背诵《论语》和唐诗是没有什么难易之分的。
年龄越小,越应该背诵最经典的内容,不然大了以后,让他背诵不甚理解的东西,反而会有阻力。
何时读?怎么读?一是利用每周不少于两次的晨读时间以及课前小预备后的两分钟,通过老师或班干部领读、全班齐读、小组轮读、男女对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帮学生达到熟读成诵。
二是每周开设一节经典诵读课,以传统蒙学经典读物《弟子规》为入门教材,突出知行合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倡导亲子共诵,利用上学前、放学后、睡觉前等零散时间亲子一起诵读经典。
怎样调动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小学生的具有很强的向师性、从众性、模仿性和不厌其烦的反复诵读能力。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教学经验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教学经验摘要:中华文化渊远流长,经典名篇灿若星河,熠熠生辉的经典名篇凝聚了前贤圣哲的大智大慧,浓缩了华夏文明的思想精粹,是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得以千年传承的深厚土壤。
学校应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育人思想,开展全员性经典教育活动,将经典精粹引入校园,让优秀经典走进课堂,让师生享受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的快乐。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知行合一一、完善校园文化,润泽学生心灵校园文化折射出一个学校的内在底蕴和精神气质。
学校应努力营造得体、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创设传统文化环境,利用好校园每一处地方,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棵花草都能育人,充分利用教学楼内壁走廊,张贴读书方法、读书名言、读书故事等,利用班级墙报展示班级读书成果、班级文化等。
在设计校园文化时,可以分年级设计,以“中华文化”为主:低年级区域,可以设置“读经诵典,奠基人生”为主题的墙画,让“孝道”与“诚信”的传统美德深入人心;中年级区域可设置礼仪长廊,以“用礼仪规范举止,用文明成就和谐”为设计理念,同时设计读书方法指导,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高年级区域可设置为名人读书故事展览,借鉴名人们的读书故事激励学生成长。
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环境的营造,做到传统教育与陶冶随时随地发生,使师生能移步换景,沉浸在浓郁的传统书香氛围中。
二、开发校本课程,实行梯度教育1.编选范本,让经典阅读有教材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经典之作浩如瀚海。
学校可以开设“国学启蒙教育”学校课程,开展以“读国学、悟经典,做文明少年”的特色创建活动。
从分年级诵读系统的内容入手,一年级诵读《三字经》、二年级诵读《弟子规》,三年级诵读《增广贤文》,四年级诵读《千字文》,五年级诵读《朱子家训》,六年级诵读《论语》,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研究并编写本校的《国学经典诵读》读本。
为顺应儿童天性,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在进行诵读经典时,可根据情景化、故事化、生活化等多种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情趣中学习。
【原创】“书香校园”经典诵读活动典型案例
“书香校园”经典诵读活动典型案例摘要:为营造良好的诵读环境,引导师生、家长养成自觉的诵读习惯,我们致力于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让全校弥漫着浓厚的诵读气息。
关键词:书香校园经典诵读案例研究背景:何为诵读?“诵读”一词出于《三国志·吴志·阚泽传》,查阅新华字典,“诵读”即“读出声音来”的意思。
叶圣陶先生在《文心》中曾说过:“他们朝夕诵读,读到后来,文字也自然通顺了,文义也自然了解了。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而精深。
在社会日益进步的今天,我们不断的追逐高进程的社会步调,沉迷于网络与高薪设备,而忽视了物质文明的进步所要求的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
在诵读前面加上了“经典”二字,就是要我们弘扬传统文化,诵读经典美德。
主要措施:1.因地取材,挖掘经典诵读素材。
我们学校位于连江县透堡镇,是著名革命老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是宋末爱国诗人郑思肖的故乡。
明嘉靖年间,戚继光曾在此抗击倭寇。
在辛亥革命时期,是革命党人的重要活动基地。
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透堡籍烈士毅然在列。
曾涌现杨而菖等一大批烈士,为闽东革命事业奋斗而牺牲生命。
境内至今仍保存二三革命烈士墓,每年的一年级新生入队,必然在庄严的二三革命烈士墓前进行。
在这无数的革命先烈面前,新队员庄严的宣誓,表现了加入中国少先队的决心。
爱国诗人郑思肖曾写过的诗歌《寒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在著名墨宝《墨兰图》曾题写的诗句: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
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
这一些材料,无不是我们品味经典,深度诵读的素材。
2.营造经典诵读的环境。
在我们的操场上,靠着草坪,整齐地摆着老藤椅。
在休息之余,也是诵读的好地方。
大课间活动,不仅可以是身体的放松,还可以是心灵的放松。
在大课间活动上,我们鼓励喜欢阅读的孩子,不妨拿出经典诵读的材料。
坐在洒满阳光的操场旁边。
静静地听着周围小朋友们,愉快的玩耍,心中静静地将优美的文字一遍又一遍的吟诵浅唱。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国学典型诵读》校本课程纲要普通项目课程名称:国学典型诵读课程类型:语言文字类主讲教师:各年级班主任教学材料:典型《三字经》《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等内容为主;辅以名言、对联、谚语、古诗词名句、歇后语等内容。
授学时间:每七天一学时,每学期16学时。
授课对象:一——六年级全体学生具体方案一、课程目的(一)总体目的: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
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充足运用学校的现有文化资源,激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发明性的学习,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探索出传承典型与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办法,能在一定范畴内得到推广。
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掌握校本课程内涵,突出学校特色。
具体目的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领略到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激励同窗们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同窗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典型诵读资料,培养阅读、体现、作文能力。
3、教师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
过程与办法:1、全体学生能背诵弟子规,唱弟子规歌,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感受语言的能力,积淀文化底蕴。
2、用《弟子规》的规定来规范自已的言行,践行弟子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3、在观赏朗诵经历中掌握学习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感悟阅读学习的办法。
4、掌握对的的读书办法,在阅读经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品味典型、分成阅读感悟。
5、让学生在朗诵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6、营造“典型诵读“的氛围,增进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形成,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情感与价值观:1、主动营造学习氛围,兴起爱书、读书热潮,培养学习情趣,提高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2、让学生在“爱好教学”、“特色活动”中,陶冶情操,学会学习;感悟到读书的乐趣。
3、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典型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课程纲要(1)
第4课时:《经典诵读》诗中夏之歌1-4首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夏天的四首古诗。读懂古诗,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第5课时:《经典诵读》诗中之夏歌5-8首
第8课时:《经典诵读》诗中冬之歌1-4首
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会背诵古诗;能够体会古诗的含义,感受冬天古诗的意境。理解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第9课时:《经典诵读》诗中冬之歌5-8首
诵读的过程中,更加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古诗词,也增加了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第10课时:课程展示:诗歌诵读比赛
资源分析:
以中华民族千古传诵的优秀经典诗歌为主。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分级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程目标
1、在欣赏、朗诵的过程中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
2、在大量的朗诵中,体验诗词的意义与价值。
3、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利用工具书理解文字,再理解词语意思,最后连接句意,理解诗意,从诗意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6课时:《经典诵读》诗中秋之歌1-4首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会背诵古诗;能够体会古诗的含义,感受秋天古诗的意境。
第7课时:《经典诵读》诗中秋之歌5-8首
通过实行经典诵读诗中秋5--8首诗,让学生理解到古诗文语言的精妙,背诵积累古诗
《 经典诵读 》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
适用年级
五年级
总课时
10课时
课程简介(200字内)
小学读书活动特色亮点介绍(
小学读书活动特色亮点介绍(绳韵舞出七彩梦书韵飘香满园中近年来,我校以“弘扬传统、诵读经典、培养惯、陶冶情操”为主题,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创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以打造“阳光校园、书香校园、活力校园、魅力校园”为发展目标,体现我校“先做人、后读书”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书香校园”是我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追求亮点打造、特色办学的目标之一。
学校倡导“文化引领风尚,书香侵润人生”的研究理念,在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开展读书活动,形成了人人想读书,人人能读书,人人读好书的读书氛围。
师生与书为伴,以书为乐,从书中汲取知识,获得乐趣,提升品位。
近年来,学校优良的学风、教风、校风正在形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质量综合评估稳居全镇前列。
现就我校读书活动开展工作情况简述如下:一、硬环境创设。
1、由专人负责图书室管理,上班期间,随时借阅。
为方便借阅和管理,图书室全周开放。
2、打造书香屋,为教师们创造了较为舒适的读书环境。
3、设立图书角,为学生提供了浏览成果展示的平台。
二、家校联动。
1、家校配合。
为实现学生浏览零障碍,取得家长对黉舍读书举动的支持,及时召开家长会,讲明读书举动的意义,要求配合黉舍,从家长时间安排和书籍购买上给予孩子读书支持。
2、亲子共读。
家长每周至少2-3天陪孩子一起读书,交流读书心得。
3、家长每期为孩子购买5本以上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
三、师生互动。
1、教师利用午间时间,走进教室,和学生一起共度阅读时光,检查了解学生读书情况,分享阅读心得,指导孩子阅读。
动3、学生和教师共同摘抄同一篇作品各自喜欢的语句,并2、师生利用每周一次的校本阅读时间,开展阅读交流活交流喜欢的理由。
4、书韵飘香满园中。
着力构建书香校园。
每周学校都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广泛的阅读行动。
各班认真制定读书规划,坚持每天背诵一首诗、每天听老师朗读一片美文,每天利用10分钟阅读经典作品以展示促活动,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如经典诵读比赛,古诗擂台赛等。
经典诵读课程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经典诵读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经典诵读课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果。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课程开展情况1. 课程设置本年度,我校经典诵读课程涵盖了《诗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经典著作,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
2. 课程实施(1)课堂诵读: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由语文教师担任主讲,带领学生诵读经典,讲解经典内容,引导学生感悟经典内涵。
(2)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经典著作,撰写心得体会,分享阅读感悟。
(3)经典诵读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经典诵读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和表达能力。
二、工作亮点1. 师生共同参与本年度,我校经典诵读课程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
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讲解,学生刻苦学习、积极诵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 诵读形式多样化在经典诵读课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诵读形式,如集体诵读、分组诵读、个人诵读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经典之美。
3. 诵读内容丰富本年度,我们选取了《诗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经典著作,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道德素养。
4. 诵读成果显著通过一年的经典诵读课程,学生在诵读水平、表达能力、道德素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
许多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为我校争光。
三、存在问题1. 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虽然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经典诵读课程,但仍有部分学生对经典诵读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
2. 诵读内容深度不足在经典诵读课程中,教师对经典内容的讲解深度有限,导致学生对经典著作的理解不够深入。
3. 诵读形式单一尽管我们采用了多种诵读形式,但仍有部分学生认为诵读形式单一,缺乏新鲜感。
四、改进措施1. 提高学生参与度(1)加强宣传,让学生认识到经典诵读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优秀阅读课程建设案例
阅读课程建设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优秀的阅读课程建设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引导、个性化发展、多元化阅读和实践应用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优秀的阅读课程建设案例:1. 《经典诵读》课程《经典诵读》课程以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通过诵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课程设置包括诗词、散文、小说等不同类型的经典文学作品,以满足学生不同兴趣和需求。
同时,课程还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表达。
2. 《多元文化阅读》课程《多元文化阅读》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课程内容涵盖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等方面,通过阅读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典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网络文章等,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特色和发展动态。
课程还设置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如模拟联合国会议、文化交流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3. 《科学探索》课程《科学探索》课程以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核心,通过阅读科普书籍、科技论文、科学报告等资料,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课程设置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以满足学生不同兴趣和需求。
同时,课程还注重实践应用,鼓励学生参与科学实验、创新项目等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4. 《心理健康阅读》课程《心理健康阅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为目标,通过阅读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的专业书籍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
课程设置包括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以满足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
同时,课程还注重实践应用,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和心理素质。
5. 《创意写作》课程《创意写作》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学习写作技巧、进行创作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潜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课程——经典诵读的介绍
理念:(1)什么是“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又称“读经”、“中西文化导读”或“古诗文诵读”)是积极从事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的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于1994年在台湾发起的教育运动,旨在倡导利用13岁以前的人生的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中国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经典,以夯实文化修养基础,健全儿童的人格、道德和智慧,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
南怀瑾先生也曾引用宋儒张横渠的四句话作为儿童读经的目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读经”教育一经倡导,便在社会得到广泛的响应。
目前在台湾“读经”的孩子已超过百万,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来越多的华人孩子加入到“读经”的行列。
1998年,南怀瑾先生领导的“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将“读经”引入大陆,并在大陆成功地开展“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和“儿童西方文化导读”活动,加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古诗文诵读工程”的开展,大陆也有几百万的孩子在“读经”中受益。
2002年4月,中华孔子学会成立了国学启蒙馆,启动全国的“国学启蒙工程”。
6月8日至9日,中国首届国学启蒙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江阴市召开。
9月18-20日在山东济宁组织了古今中外文化经典朗诵会暨首届华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友谊赛。
?
(2)为什么要进行“经典诵读”
大脑生理学家发现,0—13岁是孩子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期。
经过近几年的实验证明儿童进行国学经典诵读2—3个月就会得到一个明显的改变。
从每天读20—30个字到后来每天能读100—200个子。
许多儿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可以把一万六千字的《论语》熟背。
其记忆潜能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得到开发。
几万字的古文对他们来说都不是难事。
实践证明,有多动症,感觉综合失调甚至自闭症的孩子在进行一段时间国学经典诵读之后。
境况会大为改善!
目标:
经典诵读,不是培养千篇一律的文化趣味或思想方式,不是限制个人心智发展的空间。
把握好经典诵读的指向,客观看待其教育方向和价值,对于活动发挥正面作用至关重要。
趣、力、思、融,是经典诵读目标指向中不可忽视的四个方面。
“趣”,即趣味、乐趣。
“趣”至少包含三方面意思,一是活动本身有“趣”,内容的选择、教学的方式、考核的方法,应区别于考试课程的功利化、强制性,不应给人以压迫感。
二是课程立足于培养兴趣,读了多少,背会多少,这不是活动成效的最重要指标。
在学生心中培育乐读诗文的种子,细心呵护,助其生根发芽,让他们课外或工作后,会觉得离不开经典诗文,这才是最值得期待的目标。
三是立足于培养文化趣味。
当前的教育灌输了太多理性,诗文典籍自然也蕴含丰富的思想性,诵读活动中理性培育当然重要,但窃以为,其中趣味性的东西更突出,且不存在太多的时代性和争议性,更值得挖掘和凸显。
孔子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王国维说“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如高尚纯洁之域,此最纯粹之快乐也”,都是特别强调美育,这值得深思。
“力”,主要是指欣赏力。
诗文诵读,有用嘴巴诵的,有用头脑读的。
无此“力”,则诗文只是汉字的堆积;有此“力”,则文字背后呈现出开阔的世界,仿佛看到古人的生活无常、酸甜苦辣、个人品格等,今人古人似聚首一处,没有障碍地畅谈。
中国文化重“味”,需慢慢琢磨、细细品赏,有时还要相应的人生经历做底。
不少人小学时学过背过很多诗文,但欣赏力却没得到培养,诗文诵背只是负担。
获得欣赏力,方能把诵读当做一种乐趣,而非任务。
“思”,思考力、判断力、辨别力的培养不容易,但不可忽视。
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如同坐过山车,时而被过度抬高,时而被有意贬低。
诗文诵读,应该给予孩子获得这些能力的机会,即便只能是相对粗糙的能力和意识。
传统文化中,既有熠熠生辉的金子,也有一大堆的“不合时宜”,更存在先天缺陷,如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公民意识等,就是其中极为匮乏的。
所以,经典诵读应配以沉郁的思考,而不能降格为拒绝思考的嘴唇嚅动。
“融”,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有不同的理论主张,有不同的功用范围。
无论是中体西用还是西体中用,都强调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思想融合、思维方式的互补。
因此,经典诵读活动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
也就是说,既要能深入传统文化的内部,掌握精髓,又要具有全球意识、现代视野。
在融合中,做个有深厚文化底蕴、有民族文化趣味的现代公民。
内容:
我校的国学经典诵读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我校的实际,制定了我校各年段国学经典诵读的分目标。
低段(1-2年级):主要阅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在经典诵读中巩固汉语拼音,增大识字量;通过诵读初步了解读书人的礼仪规范,有关心周围世界和他人的想法和兴趣;结合诵读内容学习洒扫清洁,整理个人仪容等。
中段(3-4年级):主要阅读《千家诗》《弟子规》,在经典诵读中进行书法练习,能够做到规范、端正、整洁;提高阅读能力;在生活中践行圣人所倡导的礼仪规范,初步形成国家观念;能够结合诵读内容完成力所能及的劳动和生活事务。
高段(5-6年级):开始接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在经典诵读中进行书法练习,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提高阅读能力;在生活中严格按照圣人礼仪待人接物,谈吐儒雅,有修养;通过诵读使学生产生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思想情操。
原则:
1、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方法:
1、由语文老师负责让学生进行记忆、朗读与背诵的前期工作。
2、全校在每天的课间操时间利用10分钟进行配乐、加动作的背诵。
3、全校各班级进行课间记忆、背诵大比拼。
4、由班主任或班内自主进行学生在校行为评比或评分。
5、由家长进行学生在家行为评比或评分,并与班主任做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反馈与交流的后期巩固。
效果与反馈:1.经典诵读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已经使学校显现的书香氛更浓厚了。
在开展经典诵读评价策略的课题研究的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全校1500余名学生始终显示出对这项活动的极大兴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来,诵读古诗文、阅读经典名着成为学生们喜爱的一项学习任务。
一年里,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文,积累了语言,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自豪感。
而老师在活动过程中采用的鼓励和表扬措施及竞赛和表演等评价形式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激发了他们的成就感。
经典诵读真的成为了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2.取得了一些成绩。
①经典诵读活动中,以经典润泽了师生心灵,培养了师生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②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背诵和读书习惯,掌握了较科学的记忆和阅读方法、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特别加强了自主创新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③学生能流利背诵古典诗词、《诗经》、《礼记》等经典诗文。
超额完成《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诗词背诵量,学生的课外阅读也达到了要求,部分学生远远超过规定量。
④至少完成40万课外阅读量,能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读物和文艺作品,初步形成审美能力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⑤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受到了民族精神的熏陶与感染,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从而全方位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⑥通过多种方式展现学生的诵读成果,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