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 第一章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案
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一、教材分析在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典型有机化合物代表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基础上,本章一开始便引出官能团的概念,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呈现给学生一个系统学习有机物的学科思维,使学生在高一掌握的一些零散的有机知识系统化和明朗化。
在分类表中增加了卤代烃、酚、醚、醛、酮、酯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其代表物。
其中,酮类化合物是课程标准不要求的内容,将其列入表中是为了在后续课程中理解酮糖──果糖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有机物的基本分类方法。
(2)能够识别有机物中含有的基本官能团。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运用官能团分类以及碳骨架分类法指出有机物的所属类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四、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时学习了部分典型的有机物的性质,对于不同官能团的物质性质不同有一定的了解。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较简单。
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来解决问题。
采用自学,讨论,指导、总结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有机物的分类方法,初步把握分类的依据。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利于组织学生讨论。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世界上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种类繁多。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课方案【篇一:人教版有机化学教课方案】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 1 、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依照和原则。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对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学习,领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课要点 :认识常有的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教课难点 : 认识常有的官能团,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教课过程【引入】经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先有机物是指有活力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获得的,直到1828 年,德国科学家维勒有时发现由典型的无机化合物氰酸铵经过加热能够直接转变成动植物排泄物——尿素的实验事实,从而使有机物的观点遇到了冲击,引出了现代有机物的观点——世界上绝大部分含碳的化合物。
有机物自己有着特定的化学构成和构造,致使了其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特别性。
研究有机物的构成、构造、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叫有机化学。
我们先来认识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师:有机物从构造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依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应有机物特征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链状化合物(如 ch3 -ch2 - ch2 - ch2 -ch3 )有机化合物)环状化合物)【板书】二、按官能团分类【随堂练习】按官能团的不一样能够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你能指出以下有机物的类型吗?【小结】本节课我们要掌握的要点就是认识常有的官能团,能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构造特色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掌握有机物的成键特色,同分异构现象。
2、掌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练习,培育思想的有序性、逻辑性、谨慎性。
教课要点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色;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同分异构现象教学设计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理解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同分异构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能准确判断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的基本类型;3.会准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4.了解键线式的含义。
水平目标:(1)通过对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的比较理解,协助学生学会深化概念理解的学习方法;(2)通过在练习中找出判断同分异构体以及拼凑和书写同分异构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一定的空间想象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产生的本质原因和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教学难点: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书写三、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内容的重整教材中内容表现的顺序和课时安排是:(1)本章一开始便引出官能团的概念,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第一节 1课时)。
→(2)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第二节 1课时)。
→(3)数目庞大的有机化合物,需要有专有的名称与之一一对应,引入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三节 1课时)的学习。
→(4)最后进入“有机化合物研究方法”的学习(第四节 2课时)。
也就是说“同分异构体”知识是放在“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教学之前实行,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相关引入,这有着知识逻辑上的关系,有其内容表现的优点;但从教学中,因为学生的空间想象水平较差,虽然对“同分异构体”的概念有所理解,但实际做题上,若把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变形书写,因为空间想象水平差,经常分不清“同一物质”与“同分异构体”,而且,书写同分异构体时,经常重复书写也不知道,针对这种情况,若先把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教给学生,然后学会从给有机物实行命名,通过命名来检验或判断同分异构体,学生就更容易掌握。
加上“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以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是后续学习、交流和研究有机化学必备的知识。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熟悉有机物的命名和结构。
3. 掌握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和机理。
教学重点:
1. 有机物的命名和结构。
2. 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和机理。
教学难点:
1. 有机物的命名规则。
2. 有机反应的机理理解。
教学准备:
1. 教案PPT。
2. 有机物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并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有机物的命名与结构(20分钟)
1. 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和常用的命名方法。
2.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确定其命名。
三、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20分钟)
1. 分类介绍有机反应的三种基本类型: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和互换反应。
2. 通过实例演示不同类型的有机反应过程。
四、有机反应的机理(20分钟)
1. 介绍有机反应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2. 分析几种常见有机反应的机理及其实际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有机化学基础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做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正确命名有机物并了解一些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和机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在作业
布置中加入拓展性的题目,为学生巩固和提高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全册教学设计
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
)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
)
【板书】 二、按官能团分类 表 1-1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类别 烷烃
官能团 ————
典型代表物的名称和结构简式
甲烷
CH 4
烯烃
炔烃 芳香烃 卤代烃
醇
双键 — C≡ C— 三键
————
— X ( X 表示卤素原子) —OH 羟基
乙烯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有机物的成键特点,同分异构现象。 2、掌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用球棍模型制作 C3H 6、C4H8、 C2H 6O 的分之模型,找出有机物的同分异构。
强化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应考虑几种异构形式——碳链异构、 位置异构、 官能团异 构,强化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2)②和③互为同一物质,巩固烯烃的命名法;
( 3)由①和④是同系物,但与⑤不算同系物,深化对“同系物”概念中“结构相似”
的含义理解。 (不仅要含 官能团相同 ,且 官能团的数目也要相同 。)
( 4)归纳有机物中同分异构体的类型;由此揭示出,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产生的本
质原因是什么? (同分异现象是由于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合顺序
默记
理清思路
归纳 分析
迁移 应用
四面体型 平面型
=C=
—C≡
直线型 直线型
平
面型
观察以下有机物结构:
CH 3
CH2CH3
(1) C = C
H
H
思考: (1)最多有几 应用巩固 个碳原子共面?( 2) 最多有几个碳原子共 线?( 3)有几个不饱 和碳原子?
糖类-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糖类-人教版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糖类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结构特征;2.掌握糖类的命名方法及反应类型;3.理解糖代谢的重要性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4.能够掌握实验室中制备糖类的方法和分离纯化的技术。
二、教学内容1. 糖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糖类的定义和概念;•糖类的分类及重要代表物种(单糖、双糖、多糖);•糖类的结构特征。
2. 糖类的命名和反应类型•糖类的命名方法(Fischer式、Haworth式);•糖类的光学异构体及演化规律;•糖类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糖苷化反应。
3. 糖的代谢及相关疾病发生机制•糖的消化、吸收、代谢和运输;•糖尿病的发生机理及治疗方法;•糖的营养学价值和相关疾病预防。
4. 糖类的实验室制备和分离纯化•煮沸法制备葡萄糖、果糖、山梨醇等单糖;•化学合成法制备蔗糖、甘露糖等双糖;•生物法制备淀粉、纤维素等多糖;•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等技术对糖类进行分离纯化。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解、示范和实验操作展示糖类的制备和分离纯化方法,让学生了解糖类的性质和应用。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组讨论,让学生探究糖类的代谢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评价1.采取定期测试和参与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2.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和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测评成绩;3.鼓励学生参加有关糖类相关的科研活动和学术会议,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个性特点,形成合作、探究和创新的良好氛围。
高中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学设计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一、教材分析《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1章第4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实现这些步骤的方法有哪些,通过这些方法讨论有机物的分子组成与结构,这部分知识放在学习各类有机物之前,目的是为进一步研究有机物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2.掌握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方法(蒸馏法、重结晶法、萃取法等);3.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4.掌握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5.理解理解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学会确定有机物的分子组成与结构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分离和提纯”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联系知识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热爱,认识有机物结构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机物分子组成与结构的确定。
难点:有机物分离与提纯。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分离实验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有些学生还是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对于用高科技方法确定有机物结构式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得出正确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如条件不具备可采用演示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蒸馏”“重结晶”,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六(或八)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
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所需实验用品。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全册教案(83页)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课时安排】共13课时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3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4课时复习:1课时测验:1课时讲评:1课时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重点】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思考与交流】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
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组成元素:C 、H、O N、P、S、卤素等有机物种类繁多。
(2000多万种)一、按碳的骨架分类: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脂肪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化合物芳香化合物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
(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
)如:CH3CH2CH2CH3CH3CH2CH2CH2OH正丁烷正丁醇2.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
它又可分为两类:(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
如:OH环戊烷 环己醇(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
如:苯萘二、按官能团分类: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分为以下12种类型:练习: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 )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 醛-优秀
第二节《醛》的教学设计安顺学院附中伍惊涛一、【学情分析】本节课学习的是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中的第二节:醛。
由于在初中化学中,已经简单地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虽然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和用途,但是由于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节醇酚,对乙醇地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已经有所了解。
对于学生建立“(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知识基础。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乙醇可以催化氧化得到乙醛,所以本节课的导入比较容易;并且通过分组探究实验学生也能比较轻松的得出乙醛的化学性质。
只是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学生要想在这节课中掌握好难度比较大。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要求学生要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乙醛的结构及乙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3、要求学生要理解醛基的加成和醛基的氧化反应的反应机理,正确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4、要求学生也要了解醛类的含义和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浊液反应的两个实验,是培养同学们观察实验的全面性和操作规范的较好材料,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特别是操作中试剂量的要求,同时通过实验来学习乙醛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乙醛有机物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的学习,增强同学们的求知欲,培养实验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教学难点醛的氧化反应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导入新课](课件投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的人喝酒“千杯万杯都不醉”,而有的人喝一点酒就面红耳赤,甚至情绪激动甚至酩酊大醉那么同学们想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吗[讲]人的酒量大小与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和过程有很大关系。
乙醇进入人体内,首先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为乙醛,接着生成的乙醛又在酶的作用下被氧化为乙酸,最后转化为CO2和H2O。
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酯》【创新教案】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三节羧酸酯第二课时酯教材分析1.教材的知识结构:本节是人教版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三节《羧酸酯》,从知识结构上看,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即羧酸和酯,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酯是羧酸与醇的衍生物。
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课时按教材的编排体系,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研究、乙酸的用途。
第二课时包含酯的结构、性质、存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乙酯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酯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乙酯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乙酯既是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
3.教学重点:酯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特别是酯的水解反应的特点和过程分析探究酯水解实验的观察和有关问题及数据分析、推理又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
4.教材的处理: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充分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结构,对教材的内容在教学程序上进行了调整:(1)将酯的定义放在乙酸乙酯的结构之后再讲授,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学习方法的理解(2)为了突出酯的水解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水解的条件理解和对化学探究实验中固定变量法的应用,添加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让学生感受酯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程度,理解实验条件的控制对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的影响,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
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酯的分子结构特点,主要物理性质、用途。
(2)根据乙酸乙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认识酯的水解反应。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手,本课时主要采用研究探索式教学。
通过实验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 醛-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选修5 第三章第二节醛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由于醛基很活泼,在化学反应中易受进攻,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学化学中所介绍的含氧衍生物中,醛是其相互转变的中心环节。
教学中先通过复习乙醇的催化氧化得出并分析乙醛的分子结构,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阅读得出物理性质之后,从结构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
这样,乙醇、乙醛和乙酸就联系起来,同时再次加深对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在必修二中,学生曾经学习过葡萄糖的银镜反应以及与新制氢氧化铜溶液的反应,可以从中引入对乙醛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乙醛的结构及乙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2)能说出醛类和甲醛的性质和用途。
(3)熟悉银氨溶液的配制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来学习乙醛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实验能力,树立环保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难点:醛的氧化反应五、教学方法1.分析推导法、实验法、观察法等。
2.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六、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由一个现象导课:“为什么有的人喝酒‘千杯万杯都不醉’,而有的人喝一点酒后就面红耳赤,情绪激动甚至酩酊大醉?”引出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过程。
并引出乙醇在加热和cu做催化剂的条件下,氧化成什么物质呢?[学生活动]回忆、思考乙醇断键原理,回答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醛是重要的一类化合物,引发室内污染的罪魁祸首—甲醛及乙醛都是重要的醛,今天我们将学习醛的结构与性质。
引入新课。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过渡]从乙醛结构上分析,得出醛的定义,官能团—CHO,它对乙醛的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探究1:乙醛的物理性质乙醛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呢?学生观察模型,展示一瓶纯净的乙醛溶液,打开瓶盖,观察乙醛溶液的色、态及嗅一下气味。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十市联赛”一等奖
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有机化合物的分类设计者:杨春瑞单位:阿尔山市第一中学授课年级:高二讲授新课【板书】第一节:有机物的分类【问题】阅读课本P4-5页有机物有哪些分类方法及分类标准是什么【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注意】链状烃又称为脂肪烃【板书】二、按官能团分类1官能团有机化合物中,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2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
CH3Cl、C2H5OH、CH3COOH以上三者衍生物的性质各不相同的原因是什么呢——官能团不同。
3.常见有机物的主要类别、思考,按照老师引导的思路进行阅读,小组内讨论,代表回答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合作精神渗透结构与性质之间的1.按碳的骨架分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属于链状化合物B.属于芳香化合物C.属于脂环化合物D.属于芳香烃2.下列有机化合中:①②③④⑤⑥⑦⑧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
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
的新型杀虫剂,它含有的官能团有(C)种 B 4种C 3种 D 2种1怎样区别脂环化合物和芳香化合物芳香化合物中一定含有苯环,也可能含有其他环状结构;脂环化合物中一定不含苯环,一定含有环状结构。
2含有相同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一定属于同类物质吗不一定,如(苯甲醇)、(苯酚)都含有羟基(—OH),却分别属于醇(芳香醇)、酚类物质。
1怎样区别脂环化合物和芳香化合物芳香化合物中一定含有苯环,也可能含有其他环状结构;脂环化合物中一定不含苯环,一定含有环状结构。
2含有相同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一定属于同类物质吗不一定,如(苯甲醇)、(苯酚)都含有羟基(—OH),却分别属于醇(芳香醇)、酚类物质。
一、芳香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之间的关系【点拨】①芳香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分子结构有何共同点三者分子结构中均含有苯环。
2019-2020年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5 第2章第1节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教案
课堂引入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深入的学习一下我们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化学反应类型。
学生思考、聆听板书第一节有机化学反应类型联想质疑请书写并判断下列化学反应哪些是取代反应?哪些是加成反应?1、乙烯与溴反应:2、乙烯与氯化氢反应:3、甲烷与氯气光照条件下生成一氯甲烷4、苯的硝化反应:5、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6、乙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学生思考后练习同时提请几位同学上黑板完成。
同时完成自主纠错。
写化学方程式本身就是对反应的再思考和再认识联想质疑设问:认真观察,请思考: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与化学反应类型有关系吗? 认识一个有机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该从哪些方面理解化学反应?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本45页最后一段。
学生认真看书,理解如何认识一个化学反应多媒体展示学生先总结:一个有机化学反应包含如下几个因素:参与反应的有机化合物、试剂、反应的条件、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类型。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讲解。
更容易引导学生理解讲解讲述认识有机化学反应的方法。
学生认真聆听思考讲述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是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而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反应。
下面我们就在必修Ⅱ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学习化学反应的几种常见类型。
板书一、加成反应设问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本P46-47页时间15分钟1、什么是加成反应?2、写出乙醛、乙炔分别与氢氰酸的反应、乙烯与水的反应。
乙炔、乙烯与溴化氢学生认真看书并在课本上标出。
交流研讨形成答案。
同时提请学生上黑板完成相关化学方程式。
学引导学生自学。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全册教案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第一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1.1有机化合物的特点1.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4有机化合物的结构1.5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第二章烃2.1烷烃2.2烯烃2.3炔烃2.4芳香烃第三章烃的衍生物3.1卤代烃3.2醇3.3醚3.4酚3.5醛和酮3.6羧酸3.7酰胺第四章糖类、油脂和蛋白质4.1糖类4.2油脂4.3蛋白质第五章合成高分子化合物5.1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5.2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原理5.3常见高分子化合物【教学过程】第一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1.1有机化合物的特点通过举例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如碳的多样性、有机化合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如烃、烃的衍生物、糖类、油脂、蛋白质等。
1.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如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等。
1.4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模型、图片等形式,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如碳原子的四面体结构、官能团等。
1.5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沸点、溶解性、化学反应等。
第二章烃2.1烷烃介绍烷烃的定义、命名、同分异构体等。
2.2烯烃讲解烯烃的命名、结构、性质及反应类型。
2.3炔烃介绍炔烃的命名、结构、性质及反应类型。
2.4芳香烃讲解芳香烃的定义、命名、结构及性质。
第三章烃的衍生物3.1卤代烃介绍卤代烃的命名、结构、性质及反应类型。
3.2醇讲解醇的命名、结构、性质及反应类型。
3.3醚介绍醚的命名、结构、性质及反应类型。
3.4酚讲解酚的命名、结构、性质及反应类型。
3.5醛和酮介绍醛和酮的命名、结构、性质及反应类型。
3.6羧酸讲解羧酸的命名、结构、性质及反应类型。
3.7酰胺介绍酰胺的命名、结构、性质及反应类型。
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羧酸》教案-新版
第三节 羧酸 酯 第一课时 羧酸教 学 目标知识与技能技能 1. 了解羧酸的定义及分类。
了解羧酸的定义及分类。
2. 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3. 掌握乙酸的酸性。
掌握乙酸的酸性。
4. 掌握乙酸酯化反应原理。
掌握乙酸酯化反应原理。
过程与方法方法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价值观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探索、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乙酸的化学性质乙酸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乙酸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乙酸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环节教师活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导入新 课 【情景导入】带一瓶醋,先让学生闻闻气味,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羧酸种类,如苹果里含有苹果酸,柠檬里含有柠檬酸,蚂蚁体内含乙酸,结合嗅觉与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聆听聆听 通过介绍,引入主题,使学生了解本节的学习本节的学习 目标。
目标。
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课前完成自主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课前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一、羧酸一、羧酸1.概念:由________与________相连构成的化合物。
成的化合物。
学生在课前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并在预习过程中积过程中积极思考,总结预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注意:(1)羧基(或—COOH )是羧酸的官能团。
是羧酸的官能团。
(2)甲酸()是分子组成和结构最简单的羧酸。
甲酸的分子组成有特殊性,即甲酸分子里没有烃基,但有醛基。
2.通式:一元羧酸的通式为R —COOH ,饱和一元脂肪酸的通式为C n H 2n O 2。
3.分类(1)按分子中烃基的结构分)按分子中烃基的结构分①脂肪酸①脂肪酸②芳香酸如苯甲酸:____________,俗名安息香酸。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苯酚》教学设计
课题苯酚都昌一中周裔平教学设计说明:本节选自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一、教学设计思想1、处理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适时调控,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给足够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分组与演示实验有机结合,给学生自我展示机会,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2、处理好“学会”与“会学”的关系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构建解决问题的知识结构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二、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对比思考,总结提高情景创设:课件导入,模型展示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开展实验探究,学习苯酚的性质(见附表) 对比思考:认识苯基与羟基的相互影响交流提高:了解酚类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流程四、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对比,实验,归纳 五、学法指导认真观察→类比分析→总结规律→实验研究→发现问题→相互讨论→形成结论→归纳应用六、教学手段本节采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进行教学,容量大,教学比较从容,播放录像可以让较难完成的实验清晰生动呈现给学生面前,起到较好效果。
七、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掌握苯酚的物理性质、结构,了解其用途;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3、通过对比教学了解有机物基团之间的互相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有机物的基团 之间相互影响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团结协作精神2、树立学生辩证分析的观点、培养科学的方法论。
八、教学重点苯酚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九、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测化学性质,并设计验证实验的能力。
十、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播放动漫——来苏水是什么呀?来苏水是医院常用的一种消毒剂,由以下三种有机物()与肥皂组成的混合溶液,那么, 这三种有机物在结构上与CH 3CH 2OH 各有什么特点,请完成一、酚与芳香醇的概念对比;酚:羟基与苯环上的碳直接相连.........的化合物; 芳香醇:羟基与苯环侧链上的碳相连.........的化合物。
2.3 卤代烃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第3节《卤代烃》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节课源于人教版化学选修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三节卤代烃。
卤代烃是重要的烃的衍生物,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中间体,其本身也有重要的用途。
本节知识在有机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高考有机化学的考查重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脂肪烃、芳香烃的基础上对有机物的进一步学习,已经接触到一些卤代烃。
也能从断键、成键的角度理解并掌握前面所学的化学反应。
此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能够对典型离子进行检验。
二、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物质,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及常见分类方法,能对常见卤代烃进行归类。
2.通过对比溴乙烷和乙烷的结构,理解溴乙烷和乙烷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能运用相似的方法分析并理解其它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3.通过实验探究卤代烃的化学性质,理解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反应机理,能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4.对氟利昂对环境的不良作用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四、教学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五、思维导图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以生活情境,引出主题。
【情境引入】体育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队医随即对准伤员的受伤部位喷射某种气雾剂,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稍后运动员又可上场了。
你知道这种气雾剂的主要成份是什么吗?它的化学名称是氯乙烷( C2H5Cl )沸点12.4℃,常温下是气体,加压后液化,装入容器中,气化后对伤口起冷却、止血、局部麻醉的作用,在运动场上常用于小型伤口的紧急处理。
一、卤代烃的定义及分类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
2.分类:卤代烃有多种分类方法,比如根据卤素的种类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根据含卤原子多少,分为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根据烃基的种类,分为脂肪卤代烃、芳香卤代烃。
从生活走进化学,亲切而自然。
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全套
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全套课程名称:高中化学选修五课题:有机化学基础学习目标: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有机物命名规则及写式;3.了解有机反应的类型及机理。
教学内容:1.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2.有机物命名规则及写式;3.有机反应的类型及机理。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有机物的应用,引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2.讲解:介绍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讲解有机物命名规则及写式;3.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有机物的命名和写式练习;4.总结:总结有机反应的类型及机理,引导学生对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复习本节课内容。
教案二:课程名称:高中化学选修五课题:有机物质合成学习目标:1.了解有机物质的合成方法;2.掌握有机合成的一般规律;3.了解有机化学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有机物质的合成方法;2.有机合成的一般规律;3.有机化学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机合成反应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有机合成的兴趣;2.讲解:介绍有机物质的合成方法,讲解有机合成的一般规律;3.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有机合成反应的练习;4.应用:让学生讨论有机化学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准备小组讨论有机化学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案三:课程名称:高中化学选修五课题:生物有机化学学习目标:1.了解生物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生物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特点;3.了解生物有机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教学内容:1.生物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生物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特点;3.生物有机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物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引发学生对生物有机化学的兴趣;2.讲解:介绍生物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讲解生物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特点;3.探究:让学生探究生物有机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进行小组讨论;4.总结: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生物有机物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精品教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和原则。
【过程与方法】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
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学习,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教学难点: 认识常见的官能团,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教学过程【引入】师: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偶然发现由典型的无机化合物氰酸铵通过加热可以直接转变为动植物排泄物——尿素的实验事实,从而使有机物的概念受到了冲击,引出了现代有机物的概念——世界上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
有机物自身有着特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导致了其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特殊性。
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叫有机化学。
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师:有机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链状化合物(如CH3-CH2-CH2-CH2-CH3)有机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如)环状化合物芳香化合物(如)【板书】二、按官能团分类表1-1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类别官能团典型代表物的名称和结构简式烷烃————甲烷CH4乙烯CH2=CH2烯烃双键炔烃—C≡C—三键乙炔CH≡CH芳香烃————苯卤代烃—X(X表示卤素原子)溴乙烷CH3CH2Br醇—OH 羟基乙醇CH3CH2OH酚—OH 羟基苯酚醚乙醚CH3CH2OCH2CH3醚键醛醛基乙醛酮羰基丙酮羧酸羧基乙酸酯酯基乙酸乙酯【随堂练习】按官能团的不同可以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你能指出下列有机物的类别吗?【小结】本节课我们要掌握的重点就是认识常见的官能团,能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有机物的成键特点,同分异构现象。
2、掌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用球棍模型制作C3H6、C4H8、C2H6O的分之模型,找出有机物的同分异构。
强化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应考虑几种异构形式——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强化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练习,培养思维的有序性、逻辑性、严谨性。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教学难点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第二课时[思考回忆]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定义?(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板书) [板书]二、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的含义同分异构体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体现象。
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 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 [知识导航1]引导学生再从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定义出发小结上述2答案,从中得出对“同分异构”的理解:(1)“同分”—— 相同分子式 (2)“异构”——结构不同分子中原子的排列顺序或结合方式不同、性质不同。
(“异构”可以是象上述②与③是碳链异构,也可以是像⑥与⑦是官能团异构) “同系物”的理解:(1)结构相似——— 一定是属于同一类物质;(2)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 分子式不同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自我检测1》] 《自我检测1》下列五种有机物中, 互为同分异构体; 互为同一物质; 互为同系物。
CH 3︱CH 3-C=CH -CH 3CH 3-CH=C︱ CH 3CH 3︱① ② ③④ CH 2=CH -CH 3 ⑤ CH 2=CH -CH=CH 2[知识导航2](1)由①和②是同分异构体,得出“异构”还可以是位置异构; (2)②和③互为同一物质,巩固烯烃的命名法;(3)由①和④是同系物,但与⑤不算同系物,深化对“同系物”概念中“结构相似”的含义理解。
(不仅要含官能团相同,且官能团的数目也要相同。
)(4)归纳有机物中同分异构体的类型;由此揭示出,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产生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同分异现象是由于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合顺序和结合方式产生的,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的其他同分异构现象,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将分别在后续章节中介绍。
) [板书]二、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和判断方法 1.同分异构体的类型:a.碳链异构:指碳原子的连接次序不同引起的异构b.官能团异构:官能团不同引起的异构c.位置异构:官能团的位置不同引起的异构[小组讨论]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觉得有哪些方法能够判断同分异构体?[小结]抓“同分”——先写出其分子式(可先数碳原子数,看是否相同,若同,则再看其它原子的数目……)看是否“异构”—— 能直接判断是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或位置异构则最好,若不能直接判断,那还可以通过给该有机物命名来判断。
那么,如何判断“同系物”呢?(学生很容易就能类比得出) [板书]2.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方法[课堂练习投影]——巩固和反馈学生对同分异构体判断方法的掌握情况,并复习巩固“四同”的区别。
1)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是什么关系?①CH 4与CH 3CH 3 ②正丁烷与异丁烷 ③金刚石与石墨 ④O 2与O 3 ⑤11H 与 21H2)下列各组物质中,哪些属于同分异构体,是同分异构体的属于何种异构?① CH 3COOH 和 HCOOCH 3 ② CH 3CH 2CHO 和 CH 3COCH 3CH 3-CH -CH=CH 2︱CH 3③ CH 3CH 2CH 2OH 和 CH 3CH 2OCH 3 ④ 1-丙醇和2-丙醇 ⑤ 和 CH 3-CH 2-CH 2-CH 3[知识导航3] ——《投影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启发学生从支链的多少,猜测该有机物反应的难易,从而猜测其沸点的高低。
(然后老师投影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实验测得的沸点。
) [板书]三、同分异构体的性质差异带有支链越多的同分异构体,沸点越低。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以下练习]《自我检测3——课本P12 2、3、5题》第三课时 [问题导入]我们知道了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那么,请同学们想想,该如何书写已知分子式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才能不会出现重复或缺漏?如何检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是否重复?你能写出己烷(C 6H 14)的结构简式吗?(课本P10 《学与问》) [学生活动]书写C 6H 14的同分异构。
[教师]评价学生书写同分异构的情况。
[板书]四、如何书写同分异构体1.书写规则——四句话: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 支链或官能团位置由中到边; 排布对、邻、间。
(注:①支链是甲基则不能放1号碳原子上;若支链是乙基则不能放1和2号碳原子上,依次类推。
②可以画对称轴,对称点是相同的。
) 2.几种常见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丁烷:2种 ;戊烷:3种 ;己烷:5种 ;庚烷:9种 [堂上练习投影] 下列碳链中双键的位置可能有____种。
[知识拓展]1.你能写出C 3H 6 的同分异构体吗?2.提示学生同分异构体暂时学过有三种类型,你再试试写出丁醇的同分异构体?①按位置异构书写;②按碳链异构书写;)3.若题目让你写出C 4H 10O 的同分异构体,你能写出多少种?这跟上述第2题答案相同吗? (提示:还需 ③按官能团异构书写。
)CH 3-CH -CH 3 CH 3 C -C -C —C︱ C[知识导航5](1)大家已知道碳原子的成键特点,那么,利用你手中的球棍模型,把甲烷的结构拼凑出来。
二氯甲烷可表示为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2)那,二氯乙烷有没有同分异构体?你再拼凑一下。
[板书]注意: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它的结构只有1种。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11的《科学史话》]注:此处让学生初步了解形成甲烷分子的sp3杂化轨道疑问:是否要求介绍何时为sp3杂化?[知识导航6]有机物的组成、结构表示方法有结构式、结构简式,还有“键线式”,简介“键线式”的含义。
[板书]五、键线式的含义(课本P10《资料卡片》)[自我检测3] 写出以下键线式所表示的有机物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以及分子式。
OH;;;[小结本节课知识要点][自我检测4](投影)1.烷烃C5H12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试写出这种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课本P12、5 )2.分子式为C6H14的烷烃在结构式中含有3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个(A)2个(B)3个(C)4个(D)5个3.经测定,某有机物分子中含2个—CH3,2个—CH2—;一个—CH—;一个Cl。
试写出这种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命名法。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理解并灵活运用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有机物分子模型、有机物结构式,掌握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命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练习书写丙烷CH3CH2CH3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形成的两种不同烃基的结构简式。
体会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越多,结构会越复杂,同分异构体数目也越多。
体会习惯命名法在应用中的局限性,激发学习系统命名法的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教学难点烃类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教学过程【归纳】一、烷烃的命名1、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步骤和原则:选主链,称某烷;编号位,定支链;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连短线;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2、要注意的事项和易出错点3、命名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第二课时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命名方法:与烷烃相似,即一长、一近、一简、一多、一小的命名原则。
但不同点是主链必须含有双键或叁键。
命名步骤:1、选主链,含双键(叁键);2、定编号,近双键(叁键);3、写名称,标双键(叁键)。
其它要求与烷烃相同!!!三、苯的同系物的命名•是以苯作为母体进行命名的;对苯环的编号以较小的取代基为1号。
•有多个取代基时,可用邻、间、对或1、2、3、4、5等标出各取代基的位置。
•有时又以苯基作为取代基。
四、烃的衍生物的命名•卤代烃:以卤素原子作为取代基象烷烃一样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