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陆地和海洋(全章教案)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公开课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公开课教案

“以导促训”微格教学的教研一体化行动研究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授课时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轮廓、位置和分布特征。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地图上准确、规范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通过以读图、填图训练为主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迁移能力,以及填图、绘制地图的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分布三、教学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以读图、填图训练、学生活动为主进行教学。

五、教学用具地球仪、多媒体设备、自制七大洲轮廓卡片六、教学策略:“以导促训”微格教学七、教学过程(一)、七大洲活动1:从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并在屏幕上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活动2:在地球仪上找出亚洲的邻居是哪几个洲,说出各大洲相对位置总结:亚洲的东面是洲,西面是洲,西南面是洲,南面是洲活动3:找出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1)找出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2)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3)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4)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活动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些?;(2)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3)赤道横穿哪些大洲?(4)赤道横穿哪些大洲的大陆部分?(5)被赤道和南北回归线都穿过的大洲是什么洲?(6)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7)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8)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哪个?跨经度最多的是哪个大洲?活动5:比较七大洲面积大小,并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序;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活动6:说说各大洲的轮廓大致特点学海拾贝:还可以用倒三角形来描述各大洲的轮廓挑战自我:读各大洲轮廓图,说出其名称活动7:拼图(自制七大洲图片)活动8:链接生活彰显魅力中国:读图分析未来中国的高铁将开进了哪些大洲?(二)、四大洋的位置分布活动9:读图了解四大洋的位置分布、轮廓和面积总结:四大洋面积口诀: 太大印北,四洋贯通学以致用:亚洲濒临的海洋:北面濒临洋,南面濒临洋,东面濒临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陆地和海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陆地和海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陆地和海洋》教案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及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1、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

2、自我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活动探索式教学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名字呢?(地球),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这一称呼是否正确呢?活动一:下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任意平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平分几次之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过渡并提出问题:所以,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的星球应叫什么?(水球),我们的先人为何叫地球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

小结:由于古人缺少对地球面貌的整体认识,不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才称作“地球”,既然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地球了,也没有必要再改成“水球”了,但对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我们要有所把握,绝不能习惯成自然。

活动二: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已经了解了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按自转方向拨转地球仪,闭上眼睛,用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咱们看看每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多少?(重复几次取平均值)小结并提出问题:通过上图,我们得出了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它们是均匀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吗?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有何不同?(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 2.5,在该图上随意找出几组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上述地理名称的概念应该是什么?除了这些名称以外,我们还经常听说大洲一词,它的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6及其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教师提问:下面我请四个同学带着地图来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请大家看看他们贴对了没有?如果有错误,哪个同学来给他改正?
学生活动:学生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
教师总结: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过渡]上面我们学习了七大洲的名称、轮廓、分布、分界线以及怎样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四大洋。
三、四大洋
教师指图:比格陵兰岛大的陆地就是大陆,有这几块,比它小的就是岛屿,有很多,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教师提问:请大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白令海峡,思考:
A、什么是海峡?白令海峡沟通哪两个大洋?
B、什么是海?这两大洋的边缘有什么海?
[过渡]知道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认识七大洲。
二、七大洲
1.名称及轮廓: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图2.6及阅读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和名称的由来,并回答一组抢答题:
A、请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
B、亚洲是哪个洲的简称?它的英文有谁会读?
C、Europe是哪个洲的英文名称,它有什么含义?ww w.x k b1.co m
D、“阳光灼热的大陆”指哪个洲?
课时编号
第12号
备课时间
课题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
课时安排度和价值观]
要求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知识和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并形成记忆。
E、大洋洲怎样得名?
教师引导:请大家观察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图,哪个洲最大?哪个洲最小?(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教案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教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材分析】本部分教学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用地球?水球?作为标题,先引起学生们对本章内容学习的兴趣,阐述了为什么叫地球和水球,同时也讲了水半球和陆半球的分布及它们的特点。

紧接着讲述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引出了大陆、半岛、岛屿、海洋的概念,最后用活动来进一步讲解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未知世界和新鲜事物有好奇心,容易接受具体、直观的事物和现象,发言积极踊跃,但归纳总结能力差,空间概念不清,认知水平有限,在教学中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运用图和图了解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状况,通过阅读材料理解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读图掌握水半球和陆半球分布的特点;2、读图结合教材掌握大陆、半岛、岛屿、海洋的概念;3、读图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特点;4、读图,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洲的位置和轮廓。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读图、分析、绘图、材料阅读、小组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通过课程引入,培养有关航天科学的兴趣。

2、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认识海陆面积比例,七大洲的轮廓及其位置,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新课导提问:我们人类居住听老师提出的老师向学生提入在地球上的什么地问题,思考并问,导入新课。

方在我们居住以外回答老师的问的地方还有什么存题。

在?过渡那么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是怎么分布的呢?设计意图学生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老师的解答,充满对本节知识学习的兴趣巩固学习大洲和大洋的方法和步骤。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整章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整章教案
1、七大洲中,哪些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些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2、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过渡)同学们,这些大洲有的是连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以什么作为分界线呢?
(提问)1、亚洲大陆紧密相连,它们以什么为界?
2、亚洲和非洲之间、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分别以什么为界?
洋海海洋半岛岛屿大陆大洲
(四大洋)(七大洲)
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二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地壳是在运动变化中的,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能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了解魏格纳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课题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三动”,即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然后经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家园-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
难点
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及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全章学案

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全章学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背景与意义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地理,建立初步的世界地理基础知识为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作好必须的准备。

本节教材位居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初步形成了正确的地理位置观。

作为新课程培训课例,面对的是没有学过地理的小学应届毕业生,组织教学应尽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新的教育理念,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陆地和海洋的名称与分布特点,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的理解。

认知率达100%。

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和地球仪判断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与分布,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地球上的分布。

2、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共同观察与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难题。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答疑、发展智能、加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互动率达100%3、情意修炼与开导:(1)、组织学生通过地球仪、地图学习、指认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图上的位置等知识,同桌、小组互相讨论与检查,积极性高、气氛活跃。

(2)学生综合历史、文学等知识学习地理,促进了各学科间的综合联系。

投入率达95%4、观念确认与引导:(1)通过对海陆位置的认识与学习,形成正确的海陆分布观。

(2)能运用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指认正确图形。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师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评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1)学生习惯于看以“东半球、西半球”形式出现的海陆分布图,以“南半球、北半球”形式出现的图形。

学生不易看懂分清。

可引导学生多看立体的地球仪,则能克服这种平面图形与立体实物间的转换障碍。

(2)学生在读以局部地点出现的大洲、大洋地图时,难以在脑海中想象形成大洲、大洋的整体分布图形。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辅助材料:收集和整理与海陆变迁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包括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示意图、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相关图片、海陆变迁实例的视频等。确保这些资源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3.实验器材:根据教学需要,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例如,地球仪、地形模型、板块模型等,以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受伤或损坏器材。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海陆变迁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海陆变迁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海陆变迁教学目标和海陆变迁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海陆变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海陆变迁的积极性。
4.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海陆变迁的知识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和合作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在教学方法上,我可能过于侧重讲解和互动探究,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管理方面,我可能对学生的纪律要求不够严格,导致课堂纪律出现混乱。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海陆变迁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海陆变迁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海陆变迁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板块构造学说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一章的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的第二课时,它是第二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球到面海陆分布的原因,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ban的进一步深化。

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的动动变化过程中的,对学生逐步树立海陆变迁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演示、合作探究、分组探究六、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习题,充分读图读课本,基本能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多媒体演示、教师引导、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法,读图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参与教学知识积极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地动动和变化中。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工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动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学会阅读板块分布示示意图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

(2)培养学生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板块运动。

(3)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

教学重点:板块运动学说,六大板块的名称和范围。

[来源:]教学难点:运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节界主要山系和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成因。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魏格纳和他的大陆漂移说。

但在当时作为一个假说,反对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大陆为什么会漂移?由于条件有限,当时魏格纳和所有人都解答不了这个问题。

一直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地球科学研究的发展,大陆漂移之谜终于被揭开了。

是板块运动引起了大陆的漂移。

一个新的学说“板块运动学说”应运而生。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从“大陆漂移说”发展起来的“板块运动学说”。

一、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探究一]: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及六大板块做一做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__________拼合而成。

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

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

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陆地和海洋》是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对陆地和海洋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形成和作用可能还不够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地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陆地和海洋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陆地和海洋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知道陆地和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实例,培养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陆地和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陆地和海洋的形成过程,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和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准备相关的陆地和海洋地图,以便学生观察和分析。

2.实例:收集一些与陆地和海洋相关的实例,如海陆变迁、海洋资源利用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的海陆分布。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别有哪些吗?它们在地球表面占多大的比例?2.呈现(10分钟)展示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地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陆地和海洋的主要分布区域。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陆地和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一些与陆地和海洋相关的实例,如海陆变迁、海洋资源利用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与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读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及面积大小;2.明确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界线(山脉、河流、海峡);3.通过读图及课件动画,讲解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二)能力目标1.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世界的整体感性认识,了解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分布情况及大小;2.通过对各大洲、大洋分界线的解析,让学生掌握有关大洲、大洋间山脉、河流、海峡等分界物;3.通过对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的讲解,是学生掌握世界大陆、海洋形成的历史过程,并对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的发生产生理性认识。

(三)情感目标1.联系当前南海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2.由我国在世界上所处地理位置及海域分布,激发学生努力建设祖国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1.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及各自分界线。

2.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

(五)教学难点1.七大洲、四大洋各自分界线的掌握。

2.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的讲解3.用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解释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

(六)课时安排分2课时讲授。

二、板书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一)七大洲、四大洋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及面积大小结合地球仪进行讲解,板书内容为:1.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这里要特别强调,没有北极洲)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课件内容设计:1.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2.讲到每个大洲和大洋时,把它的地理位置闪烁一下,现实面积大小(二)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板书内容为:1.七大洲各自的分界线(一一讲解)2.四大洋各自的分界线(一一讲解)课件内容设计:世界大洲、大洋分界线图示,把山脉、河流、海峡等界限闪烁一下,一一讲解(三)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板书内容为:1.板块学说的发现及发展过程2.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3.板块学说发现的历史意义课件内容设计:用动画把板块运动的历史过程用动画展示三、教学反思(一)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要在最基本的知识教学上下功夫,首先让学生对世界大洲、大洋分布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从为什么会是这样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进而引出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解释世界大洲大洋为什么会是这样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了解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认识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难点】相邻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利用电子板展示太空中地球的全景图片,激发学生了解地球表面海陆面貌的兴趣。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认识地球海洋分布特点及海陆面积比【自主探究】学生活动1:观察地球仪,阅读课本P30页内容。

1.说一说: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2.学生归纳:地球上海陆面积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海洋面积占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块。

学生活动2:读图2.1,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2)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南极周围是一片陆地。

【合作探究】1.学生读图2.4,了解水半球、陆半球的划分。

(1)想一想:陆半球与水半球中,海陆面积比例怎样?(水半球是海洋分布最集中的半球,海洋面积占90%,陆半球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陆地面积占48%)(2)找一找:水半球与陆半球的中心各自在哪儿?(水半球和陆半球的中心,分别位于新西兰和法国)2.学生读图2.6,估计一下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海洋与陆地面积的大小对比。

(学生答略,不要求回答准确)3.共同讨论任意将地球均分为面积相等的两个半球,每一个半球中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的大小怎样?(结论: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 学习活动二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自主探究】1.学生读课本P32页内容及图2.5,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大陆漂移说的内容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大陆漂移说的内容
5、补充证据:南极洲发现煤层;印度发现古冰川痕迹。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根据大陆漂移假说,目前哪个大洋还在不断地扩张之中( C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关于“大陆漂移假说”叙述错误的是( C )
A.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1912年提出的
B.地球2亿年前只有一块大陆和大洋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地理
年级/册
七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难点名称
大陆漂移说的内容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发展过程,知道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通过魏格纳的故事,使学生得到一次科学史教育及对学生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具有一定难度。
2、猜想和假设: “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只是后来因为受到某种力的作用才破裂分离。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
3、搜寻证据:大陆海岸线的相似性——大陆轮廓拼合;古地层的相连性;动物的相似性。
4、验证假设,形成理论:(出示图片)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的故事中,让我们看到了魏格纳善于发现,勇于求索的科学精神。在科学上要有认真严谨的态度,学习也应如此。人只要用心,只要又永不放弃的精神,无论再难的事也可以做成。成功不是偶然的,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量变引起质变,我们要学习魏格纳这种善于发现,勇于求索的精神,把这种精神用到学习中和生活中。

第二章_陆地和海洋(全章教案)

第二章_陆地和海洋(全章教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1节大洲和大洋(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二)、能力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规范填写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2、.通过景观图转换成平面图等教学,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迁移能力,以及填图、绘制地图的技能。

(三)、德育目标通过认识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其分界线。

3、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1、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

2、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3、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以读图、训练为主进行教学。

五、教具准备1、地球仪、投影仪。

2、自制有关投影片、大陆轮廓图卡。

六、课时安排第1课时地球?水球——海陆分布大势,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第2课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七、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加加林)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进入太空后,通过拍摄到的照片和观测到的现象说过这么一句话——其实我们人类给地球起错了名字,不应叫“地球”,而应改叫“水球”。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板书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1节大洲和大洋[讲授新课]一、地球?水球?1.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P27图2.3,加入到宇航员和小朋友的讨论之中。

一半学生讨论的观点是: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家园为“地球”。

另一半学生讨论的观点是: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更准确。

2.学生辩论在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双方展开辩论,让学生说出证明各自观点的理由。

3.印证观点教师对双方的辩论给予评价鼓励后,印证说明双方的观点。

(1)出示地球仪,问答:蓝色表示什么?(海洋)地球仪上大部分是蓝色说明什么?(海洋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2)投影展示“东、西半球图”,问答: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 和160°E)大部分是什么颜色?(蓝色)说明了什么?(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3)投影展示“南、北半球图”,回答: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北半球)在北半球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洋面积大)(4)投影展示“水、陆半球图”,先说明水半球的中心在新西兰以东安蒂波德斯群岛附近。

七年级地理教案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七年级地理教案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所在的星球叫做地球,其实地球的表面,到底是海洋的面积大还是陆地的面积大呢。

我们的地球的陆地又分为几大洲、海洋又分为几大洋,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也许我们在小学时已经知道,今天我们就来更系统地了解这些问题。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地球?水球?1、世界海陆分布(1)海陆分布概况读图2.1-2.2,可知道,①地球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②海洋包围着陆地。

(2)半球的海陆分布①出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②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③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特点: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在判断南北半球时,极点周围是陆地的是南半球,极点周围是海洋的是北半球。

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为地球,这反映了从古到今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

(4)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

早期人类所认识的世界,仅仅是陆地上人类足迹和视野所及的非常狭小的天地。

那时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往,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

在古希腊的世界地图上,古希腊是世界的中心,而我们的祖先把自己的疆土称“中国”。

在人类文明史上,记载着人类探险与认识世界的历程。

其中有许多著名的探险家,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公元前2世纪,中国汉代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13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为亚欧的交往竖起了一块路标。

15世纪初,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足迹远及现在的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海岸,并且留下了著名的航海图。

15世纪末,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地理大发现。

16世纪,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完成了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第一章: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基本概念。

2. 掌握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3. 认识陆地和海洋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陆地的定义和特点:陆地是地球表面未被海水覆盖的部分,包括大陆和岛屿。

陆地具有固定的位置,表面形态多样,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基础。

2. 海洋的定义和特点:海洋是地球表面被海水覆盖的部分,占地球表面的70%。

海洋具有广阔的面积,深蓝色的颜色,是地球上水资源的主要来源。

3. 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地球上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则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或地图,了解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陆地和海洋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3. 开展陆地和海洋生物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特点。

第二章:世界地理分区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的地理分区。

2. 掌握各大洲和海洋的位置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地图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 世界地理分区的概念:世界地理分区是指将地球表面根据一定的地理特征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2. 七大洲的名称和位置: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3. 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洋。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地图,了解各大洲和海洋的位置。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各大洲和海洋的特点。

3. 开展地图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世界地理分区图。

第三章:亚洲地理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掌握亚洲的自然地理特点。

3. 认识亚洲的人文地理特点。

教学内容:1. 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临欧洲,北临北极洲。

2. 亚洲的自然地理特点:亚洲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山、平原、盆地、高原等。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主要包括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海陆变迁、气候、地形等知识点。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掌握气候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陆地和海洋的认识尚浅,海陆变迁、气候和地形等知识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掌握气候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海陆变迁的原因,气候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海陆变迁的原因,气候和地形的形成及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海陆变迁、气候和地形实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海陆分布、海陆变迁、气候和地形的课件。

2.地图:准备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等,以便于学生观察和学习。

3.视频资料:搜集相关的海陆变迁、气候和地形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引导学生关注陆地和海洋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介绍海洋和陆地的特点及分布规律。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地图上的海陆变迁实例,探讨海陆变迁的原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的能力。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案设计第一章:陆地的形成与特点1.1 教学目标:了解陆地的形成过程。

掌握陆地的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植被等。

能够描述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征。

1.2 教学内容:陆地的形成过程:岩石圈、板块运动、地壳变动等。

陆地的特点:地形、气候、植被等。

我国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

讲解:讲解陆地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征。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陆地的特点和地形区的特征。

第二章:海洋的形成与特点2.1 教学目标:了解海洋的形成过程。

掌握海洋的特点,包括水文、气候、生物等。

能够描述我国主要海洋区的特征。

2.2 教学内容:海洋的形成过程:地球形成、水的循环、海平面的变化等。

海洋的特点:水文、气候、生物等。

我国主要海洋区:东海、南海、黄海、渤海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展示海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海洋的特点。

讲解:讲解海洋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主要海洋区的特征。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海洋的特点和海洋区的特征。

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的相互作用3.1 教学目标:了解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水文、气候、生态等。

能够描述我国主要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区的特征。

3.2 教学内容:陆地和海洋的相互作用:水文、气候、生态等。

我国主要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展示长江和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陆地和海洋的相互作用。

讲解:讲解陆地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包括水文、气候、生态等。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主要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区的特征。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的特点和相互作用区的特征。

陆地和海洋学案教案

陆地和海洋学案教案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1课时(大洲和大洋)【学习目标】1. 说出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和海陆面积比例。

2. 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岛屿、半岛及大洋、海和海峡。

3. 说出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问题探究】知识点一、全球海陆分布1、读右图,说出:陆地和海洋各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比。

2、读右图,说一说:(1)从南北半球看,陆地和海洋是如何分布的?(2)北极点周围是陆地还是海洋?南极呢?知识点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读大洲和大洋分布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2、读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找出: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典型例题】例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陆地集中在北半球B 、海洋集中在南半球C 、南极点周围以海洋为主D 、北极点周围以海洋为主〈答案〉C【跟踪练习1】1、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 %是海洋, %为陆地。

即地球上 分海洋, 分陆地。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 。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 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 ;海洋大多分布在 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 。

拉 河 乌 尔 山乌 尔 大高加索山苏伊士运河 拉 河 拉二、七大洲和四大洋【典型例题】例2 距离南极洲大陆最近的大陆是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C、美洲大陆D、澳大利亚大陆【答案】C【跟踪练习2】1、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洋是。

2、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山、河)山。

3、大西洋进入太平洋最短的路径须经过运河,而进入印度洋最短路径须经过运河。

4、被赤道穿过的大洲自非洲向东依次是、、四个大洲。

5、绝大部分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和大洋是:、、。

6、仅以海峡相隔的大洲有亚洲与、与欧洲、南美洲与。

【课堂小结】知识网络:地球表面积:陆地占29%,海洋占71%陆地和海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西半球大洲和大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七大洲和四大洋大洲与大洲的分界线【基础演练】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A、亚欧大陆B、亚洲C、非洲D、南极洲2、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A、北美洲B、非洲C、亚洲D、南极洲3、被亚欧、北美洲两个大陆包围的大洋是:()A、北冰洋B、太平洋C、印度洋D、大西洋4、世界上陆地面积的大小是:()A、地球表面积的71%B、地球表面积的七分之三C、1.48亿平方千米D、3.62亿平方千米5、与亚洲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的大洲是:()A、欧洲B、大洋洲C、北美洲D、南极洲6、下列大洲中只濒临两个大洋的是:()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南极洲7、陆地面积最大的半球是:()A、北半球B、东半球C、水半球D、陆半球8、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A、台湾岛B、格陵兰岛C、马达加斯加岛D、加里曼丹岛9、下列大洲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是()A、亚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10、下列地理事物中,不是亚洲和欧洲分界线的是:()A、黑海B、土耳其海峡C、红海D、里海【综合测试】1、读东西半球图,回答:(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洲或大洋名称:大洲名称:A B C DE F G大洋名称:H I J K(2)大洲界线:丙丁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及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及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及教学计划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及教学计划一、主题教学内容简要介绍:本章包括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两节内容。

这一章内容是学生进入世界地理学习的起点。

它既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二、学生特征分析1、智力因素方面: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七大洲、四大洋,但不系统。

2、非智力因素: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地理,对地理课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积极性很高,热衷参与课堂活动并喜欢表现自己,因此教学任务的完成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和数据识记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

3.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5.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识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游戏激趣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与经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互助、讨论、交流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研究的结果。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第一阶段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地球卫星照片、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例图。

学生活动:读图了解世界海陆面积比例及分布。

资源使用:课件、实物地图成果描述:通过课件和地图的展示,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世界海陆分布。

第二阶段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图。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并绘制七大洲的轮廓图,在图上标注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分布。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主要介绍了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陆地的分布、海洋的分布、海陆之间的联系、世界地理分区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地理特点,为深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球的基本认知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陆地和海洋的详细分布、形成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较高,通过图片、地图等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2)掌握海陆之间的联系,理解大陆和岛屿、半岛、海峡等概念;(3)学会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地球表面的地理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2)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陆地和海洋的分布规律;(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2)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海陆之间的联系。

2.难点:陆地和海洋的分布规律,大陆、岛屿、半岛、海峡等概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案例为例,分析陆地和海洋的分布规律;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陆地和海洋分布的图片、地图等;2.教学视频:准备与陆地和海洋分布相关的视频资料;3.教学用具:地球仪、地图、白板等;4.小组讨论材料:分发给每个小组相关的研究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1节大洲和大洋(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二)、能力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规范填写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2、.通过景观图转换成平面图等教学,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迁移能力,以及填图、绘制地图的技能。

(三)、德育目标通过认识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其分界线。

3、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1、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

2、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3、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以读图、训练为主进行教学。

五、教具准备1、地球仪、投影仪。

2、自制有关投影片、大陆轮廓图卡。

六、课时安排第1课时地球?水球——海陆分布大势,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第2课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七、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加加林)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进入太空后,通过拍摄到的照片和观测到的现象说过这么一句话——其实我们人类给地球起错了名字,不应叫“地球”,而应改叫“水球”。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板书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1节大洲和大洋[讲授新课]一、地球?水球?1.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P27图2.3,加入到宇航员和小朋友的讨论之中。

一半学生讨论的观点是: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家园为“地球”。

另一半学生讨论的观点是: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更准确。

2.学生辩论在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双方展开辩论,让学生说出证明各自观点的理由。

3.印证观点教师对双方的辩论给予评价鼓励后,印证说明双方的观点。

(1)出示地球仪,问答:蓝色表示什么?(海洋)地球仪上大部分是蓝色说明什么?(海洋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2)投影展示“东、西半球图”,问答: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 和160°E)大部分是什么颜色?(蓝色)说明了什么?(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3)投影展示“南、北半球图”,回答: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北半球)在北半球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洋面积大)(4)投影展示“水、陆半球图”,先说明水半球的中心在新西兰以东安蒂波德斯群岛附近。

陆半球的中心在法国西部卢瓦河河口附近。

然后问答:在水半球海洋面积占多少?(90%)在陆半球陆地面积超过海洋面积吗?(没有)那陆地面积占多少?(只占48%)4.总结过渡通过以上的观察和印证,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地球,正如宇航员看到的确实是个水球,但是,人类生存在这个“水球”的陆地上,还是习惯把我们的家园叫“地球”。

那么,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分布呈什么大势呢?5.观察比较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并对照课本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和图2.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

看看地球表面海陆的面积比例各占多少?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连成一片,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6.读图对比投影“南北半球图”,让学生读图指出: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南半球)北极和南极周围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南极周围是一块陆地)那么,世界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是什么?(海陆分布不均)7.小结板书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评价后,从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的比例和海陆分布的特点二个方面,边小结,边板书。

(见板书设计)8.指导阅读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阅读课本P26“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并结合自己对此了解的内容作介绍,谈感想。

使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坐在教室,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以至近代的航天英雄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

指出尚有许多还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鼓励大家好好学习,为将来去发现探究这些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9.承转过渡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全球海陆分布的大势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那么,这三分陆地和七分海洋又分成了几大洲和几大洋呢?(七大洲和四大洋)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提出问题投影展示课本P28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去掉说明文字)说明这是一幅关于海陆分布各种不同形式的立体景观图。

然后提出:你能把这幅立体景观图结合学过的地图知识绘成平面图吗?图上这些海陆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如何识别它们呢?2.地图转绘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不同形式的陆地轮廓并画出来,平行画上斜线表示陆地,空白表示海洋,然后标出海陆分布各种不同形式的名称,将立体景观图转绘成平面示意图。

3.读图识别在学生画好示意图后,投影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成学习小组边观察,边讨论下列问题。

(1)大陆与岛屿有什么不同?(面积大的陆地是大陆;面积小的陆地是岛屿)(2)岛屿与半岛有什么不同?(岛屿四面临水;半岛三面临水,一面同陆地相连)(3)洋、海和海峡有什么联系与不同?(洋、海和海峡都是海洋的组成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4)我国东部濒临什么海,连接什么洋?(渤海、黄海、东海,连接太平洋)4.设置悬念全球有六块大陆,但有七个大洲,你能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吗?5.引导发现投影展示课本P29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教师先指图说明全球有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等六块大陆后,设问:六块大陆怎么会有七个大洲呢?请看亚欧大陆上有几个大洲呢?(亚、欧两个大洲)6.提出问题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哪个大洲?(大洋洲)为什么不叫澳洲?大陆和大洲是不是一回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7.评价说明学生议论回答,教师评价后说明大陆是大洲的组成部分,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为大洲,这样,全球分为七个大洲。

8.读图回答投影展示“七大洲和四大洋面积比较”(展示在“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的下面)。

让学生指出全球有哪七大洲?你能说说这些大洲名称的由来吗?比较七大洲的面积,并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

七大洲面积的比较四大洋面积比较(单位:百万平方千米)(单位:百万平方千米)9.评价点拨学生议论回答,教师评价后用顺口溜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10.读图回答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洋?(太平洋)最小的是哪个洋?(北冰洋)知道这些大洋名称的由来吗?11.评价点拨学生议论发言后,教师评价,并用顺口溜总结大洋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是“太大印北,四洋贯通”,继而对四大洋名称由来简要介绍如下。

(1)太平洋当年麦哲伦率领船队来到这片海域(指图),当时天气格外晴朗,风平浪静,好美的一幅景象啊,因而他把这片海域取名为“太平洋”,这个名字起的吉利,就一直沿用到今天。

其实太平洋并不太平。

(2)大西洋“大西”一词,出自古希腊神话中大力士阿特拉斯的名字。

(3)印度洋当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道非洲好望角(指图)向东寻找印度大陆,将经过的这片海域(指图)称为“印度洋”。

(4)北冰洋北冰洋位于北极,终年冰层封盖,因此而得名。

[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概述全球海陆分布大势;强调读图识别海陆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

板书设计一、地球?水球?陆地占29%31.海陆的面积比例7海洋占71%陆地主要在北半球2.海陆的分布特点不均海洋大多在南半球二、七大洲和四大洋陆地:大陆、岛屿、半岛、大洲1.有关概念海洋:海、洋、海峡2.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3.四大洋——“太大印北,西洋贯通”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1节大洲和大洋(第2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会用英语说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吗?现在我们共同来试试看,老师说中文,大家用英语翻译,如果老师说英文,大家用中文回答。

亚洲、(Asia)Africa、(非洲)Europe、(欧洲)北美洲、(North America) South America、(南美洲)大洋洲、(Oceania) Antarctica、(南极洲)太平洋、(Pacific Ocean) Atlantic Ocean、(大西洋)印度洋、(Indian Ocean)北冰洋、(Arctic Ocean)。

大家说的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知识。

板书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讲授新课]1.辨认界线让学生查阅课本最后的“世界地形图”回答投影展示的下列问题。

(1)大洲与大洲之间的分界线用的是什么样的图例符号?(2)哪些大洲是相连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3)以运河为分界线的是哪些大洲?(亚非——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4)以海峡为分界线的是哪些大洲?(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5)投影展示课本P27图2.7“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去掉说明文字)。

让2~3名学生上来边指图边说出每条分界线。

然后教师告诉大家亚欧界线很长,可以简写为“乌—乌—大—土”来记,并启发学生在受了很大委屈时会怎么样:“呜(乌)—呜(乌)—大—哭(土)”,用谐音记。

(6)小结板书,强调三条重要大洲界线。

亚欧:乌—乌—大—土板书 1.主要大洲界线亚非:苏伊士运河北南:巴拿马运河2.读图回答投影展示课本P29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并回答下列问题(指定两名学生上讲台,一名学生指图,一名学生手拿地球仪,两人分别在图上和地球仪上逐个指给学生看,学生边看、边思考、边回答)。

(1)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2)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3)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4)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5)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大陆?(南美洲和非洲的大陆。

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该问题与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洲的区别)(6)七大洲分别濒临哪些大洋?(亚洲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欧洲濒临大西洋、北冰洋;非洲濒临大西洋、印度洋;北美洲濒临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南美洲濒临太平洋和大西洋;大洋洲濒临印度洋和太平洋;南极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环抱)3.列表归纳让学生列出表格(见板书设计),再将上述问题,边看图,边填表,独立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