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详案
7《基因的显性和隐形》教案
04
人类遗传病类型及案例分析
单基因遗传病类型及特点
类型
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和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等。
特点
由单一基因突变引起,遗传方式遵循孟 德尔遗传定律。患者表现出明显的家族 聚集性,且发病率较高。
多基因遗传病类型及特点
类型
如高血压、糖尿病、精神分裂症等。
引入新课题:基因突变和基因 重组,探讨生物变异的来源和 机制。
通过实例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 重组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及其在 育种和遗传病研究中的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7《基因的显性和隐形》 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基因显性与隐性概念 • 孟德尔遗传实验及原理 • 人类遗传病类型及案例分析 • 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进展 • 课堂互动环节 • 课程总结与回顾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理解基因显性和隐性的概 念,掌握基因显隐性关系 的判断方法。
孟德尔遗传原理在现代遗传学中应用
1 2
解释生物性状遗传现象 孟德尔遗传原理可以解释生物界中许多性状的遗 传现象,如人类血型、眼睛颜色等。
指导作物育种工作 在作物育种中,利用孟德尔遗传原理可以预测杂 交后代的性状表现,从而指导育种工作。
3
为基因工程提供理论基础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操作基因的技术,而孟 德尔遗传原理为基因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 原则。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 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 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案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案篇一: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学设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学设计教学思路顺利完成本节教学,需要学生充分掌握前两节《基因控制性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的内容,并且在本节课中灵活运用。
同时这节课的学习也是《人类性别遗传》的基础。
这一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孟德尔遗传学定律。
先用单眼皮和双眼皮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提问,引出孟德尔遗传学定律。
再从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过程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理解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概念。
在课程中穿插一个小试验,帮助学生理解杂种子二代会出现三种不同的基因组成。
最后回到课前提出的问题,学习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生物学现象。
孟德尔遗传学定律讲究灵活运用,因此在课程结束时设计了两道“课后继续探究”,以便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深入研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孟德尔,了解豌豆杂交试验。
理解孟德尔遗传学定律,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的概念2.运用孟德尔遗传学定律探究生物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能力目标1.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的能力2.尝试借鉴运用数学方法探究生物学问题情感目标认识生命的科学本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1.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2.孟德尔遗传学定律3.运用孟德尔遗传学定律探究生物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教学难点1.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2.由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推导出孟德尔遗传学定律教学方法讲述法、推导和实验综合使用教学过程一引言子代获取了父母遗传下来的基因,但子代的性状和父母并不完全一样,有些些地方像父亲,有些地方却又和母亲相似。
例如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观察并统计父母和自己以及兄弟姐妹的眼皮性状。
很多同学发现了父亲是双眼皮、母亲是单眼皮(或者反过来),不同家庭的孩子中既有单眼皮也有双眼皮。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需要用孟德尔遗传学定律来解释。
二孟德尔遗传学定律1 孟德尔个人介绍提出问题①孟德尔选用什么植物作为实验对象?纯种豌豆②研究了哪些相对性状?豌豆的茎杆高度,高豌豆和矮豌豆学生作答①孟德尔选用纯种豌豆作为实验对象②实验研究了豌豆的茎杆高度这个性状,有高豌豆和矮豌豆这对相对性状 2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和遗传学定律(1)(2)由上图可以得出结论Ⅰ:生物的一对相对性状分为两类,纯种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的性状叫隐性性状(3)孟德尔做了一个猜想:生物的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用大写字母表示(如上述实验中的高茎,表示为D);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用小写字母表示(如上述实验中的矮茎,表示为d)。
初中基因的显隐性教案
初中基因的显隐性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
2. 掌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3. 能够运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解释一些生物学现象。
教学重点:1.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
2.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教学难点:1.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规律的推理和解释。
教学准备:1. PPT课件:介绍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相关的实例。
2. 教学材料:有关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如基因的概念和性状的遗传。
2. 提问:我们知道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性状会在生物个体中表现出来,而有些性状却不会表现出来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显性基因是指在生物个体中表现出来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指在生物个体中不表现出来的基因。
2. 讲解基因的传递规律:当一个生物体拥有两个相同的显性基因或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时,它会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一个生物体拥有两个隐性基因时,它不会表现出该性状。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实例:以人类的眼睛颜色为例,解释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如何影响眼睛颜色的表现。
2. 引导学生分析实例:通过观察和推理,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生物个体中的表现。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遗传疾病的预防。
2. 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讨论。
五、小结和作业(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理解。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解释一些生物学现象,如为什么子女会继承父母的某些特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例和课堂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024年)《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数据收集与分析
01
数据收集
记录亲本、子一代和子二代的性状表现及数量,形成完整的数据记录表
。
02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计算性状分离比、进行
卡方检验等。
2024/3/26
03
结果解释与讨论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实验现象并验证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正确性。同
时,引导学生探讨实验中的误差来源及改进措施,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
3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概念
2024/3/26
显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大 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显性基因存 在时,其控制的性状会表现出来 。
隐性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小 写英文字母表示。当隐性基因纯 合时,其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 来。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概念及其 在遗传中的作用;理解基因型与表现 型之间的关系。
基因型概念
指生物个体所有基因组合的总称,它 反映生物体的遗传构成,即从双亲获 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基因型分类
根据生物个体中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 基因组成来划分,基因型可分为纯合 子和杂合子两类。
2024/3/26
12
表现型概念及影响因素
表现型概念
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分为定性性状和定量性状两类 。
人类遗传病与显隐性关系
一些遗传病与基因的显隐性密切相关,了解 其遗传方式有助于预防和治疗。
28
拓展延伸:前沿科技动态介绍
1 2
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能够精确地修改基 因,为治疗遗传病和开发新作物提供了可能。
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案
这本书介绍了人类分子遗传学的研究 进展和应用前景,涉及到基因突变、 基因表达调控等与基因显隐性相关的 内容。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方法对生物 信息进行存储、检索和分析。这本书 介绍了生物信息学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包括基因序列分析、基因突变检测 等,对于拓展视野和了解前沿技术有 很大帮助。
对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遗传规律的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中的实例分析和练习题训练,我已经掌握了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遗传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 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拓展阅读资料推荐
《遗传学原理》
《人类分子遗传学》
《生物信息学在遗传学 中的应用》
这是一本经典的遗传学教材,详细介 绍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对于深入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有很 大帮助。
维持生态平衡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在生物体中的分布和表达有 助于维持生态平衡,如通过影响生物体的适应性 、繁殖力等。
预测物种进化趋势
通过研究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分布和表达,可 以预测物种的进化趋势,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 科学依据。
农业育种技术应用
杂交育种
利用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在杂交后代中的分离和重 组,选育具有优良性状的 新品种。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生物遗 传现象;具备进行简单遗传实验设计 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四个部分,包括基因显性与隐性的基本概念、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常见遗传现象解析以及实验设计与 数据分析。每个部分包含若干小节,通过讲解、讨论、案例 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
时间安排
共显性
某些情况下,两个不同显性基因可 以同时表达,产生中间表型或双显 性表型。
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详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详案)广益实验中学生物组:刘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小组合作探究,逐步得出结论。
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近亲结婚的危害。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调查自己及父母眼睑及卷舌的情况,并统计;教学器材:powerpoint课件,代表显隐性基因的透明和彩色材料。
五、教学思路六、教学过程设计:导入: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这幅全家福,你有什么发现?(黑人夫妇生了一个白人小孩)其实这个小孩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白种人,而是患了一种遗传病——白化病。
为什么父母正常,女儿却患遗传病了呢?(近亲。
)同学们有预习的习惯,这很好。
这个孩子的白化病基因来自于哪里呢?(他的父母)也就是说他的父母体内含有白化病基因,可为什么没得白化病呢?(白化病基因被隐藏起来了)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这类问题的解决,不能靠推测,科学家都是通过实验来探究的。
很多人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其中做得最成功的当属一个叫做孟德尔的奥地利人,在1858——1865的7年间,他于豌豆的杂交实验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其中又有什么窍门呢?请大家看书P32-33页,同时思考屏幕上的两个问题,找到答案就举手告诉我,好吗?生:看书,思考;师:看完了没有?一、材料:首先第一个问题:孟德尔为何选定豌豆作为最终的实验材料?1、豌豆具有多对差别明显的相对性状,比如:高茎与矮茎;滑粒与皱粒;黄粒与绿粒。
这样可以便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师:的确,豌豆的相对性状非常的明显,别的不说,但说高茎和矮茎,高茎的范围在1.8-2.1米之间,矮茎的范围在0.3-0.5之间,非常易于观察。
教学设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一章节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生物的基本概念、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的繁殖等知识基础。然而,对于遗传学中较为抽象的基因概念及其显性与隐性关系的理解,学生可能还感到困惑。此外,他们在运用遗传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分析思路不清晰、推理方法不熟练等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以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为例,如双眼皮、单眼皮等,引出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通过讲解孟德尔遗传定律,让学生理解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案例分析法和图示法,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理解遗传规律。
3.教学内容: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在生物体的遗传中遵循一定的规律,如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哪些遗传现象?
-如何判断某一性状的显性或隐性?
-孟德尔遗传定律是如何解释遗传现象的?
2.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教学内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遗传图解的分析方法,提高运用遗传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孟德尔遗传定律等概念。
2024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详案
目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材内容分析与处理 • 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选择 •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 • 作业布置及评价方式 • 总结反思与改进建议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基因的显 性和隐性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原 理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实验步骤 1. 制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
2. 准备实验材料,模拟基因材料并随机组合。
实验探究活动设计思路及实施步骤
01
3. 进行模拟杂交实验,记录后代性 状表现。
02
4.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基因的显性 和隐性关系。
拓展延伸:人类遗传疾病简介
人类遗传病类型
01
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学生对于生物实验和科学探究有 一定的认识和实践经验。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差异化辅导方案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 他们深入探究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关系,开展拓展性实验和研究。
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需要加强 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和练习,
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基础。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需要采用 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激 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提供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及其遗传规 律。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原理解 释复杂的遗传现象。
02 教材内容分析与处理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概念解析
01
02
03
显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通 常用大写英源自字母表示, 如A。隐性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通 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如a。
2024版《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设计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设计目录•课程背景与目标•基因显隐性概念解析•基因突变与显隐性关系探讨•实验室操作:观察果蝇眼色遗传现象•课堂互动环节设计•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课程背景与目标1 2 3介绍基因、DNA、遗传等基本概念,为后续内容打下基础。
基因遗传的基本概念通过实例引入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在生物界中的普遍存在。
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现象阐述孟德尔遗传规律,解释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遗传规律与基因型、表现型关系课程背景介绍掌握基因显性和隐性的概念,理解遗传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遗传现象。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其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点梳理基因的概念及DNA的结构与功能阐述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介绍DNA的双螺旋结构及其携带遗传信息的方式。
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的实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在生物界中的表现,如豌豆的圆粒与皱粒、人类的血型遗传等。
遗传规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阐释详细解释孟德尔的两大遗传规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包括其适用范围、条件及实验验证等。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探讨分析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讨论环境因素对表现型的影响。
基因显隐性概念解析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定义显性基因能够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
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同时存在于一个个体中时,显性基因会掩盖隐性基因的表达。
遗传规律中显隐性作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5页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5页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什么是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显隐性之间的关系。
4.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认同优生优育,禁止近亲结婚。
二、教学思路设计本节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和深入,学生学习了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的实质是基因的遗传,因此新课前进行了新旧知识的链接,出了六到链接题,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
然后又利用多媒体直观的观看染色体、基因在亲子之间的传递,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传递的桥梁,最后利用课本上的“想一想仪一仪”切入主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的欲望。
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实验,以问题推进方式分析实验结果,逐步得出结论。
第一步由豌豆杂交实验初步认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与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分析子二代自交实验,理解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规律,分析基因组合表现出来的不同性状的原因,激发学生用类比法理解能否卷舌上升理论高度。
由能否卷舌现象过度到”禁止近亲结婚”的教学内容,分析白化病这一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分析“近亲结婚”的危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难点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谈话引导法。
四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关于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图解、有关豌豆杂交实验及隐性遗传病图片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下收集的有关孟德尔的个人事迹及豌豆杂交实验资料。
五、教学过程教师: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分别把一对基因的一个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是一对,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那么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呢?如果AA基因控制父亲的能卷舌和aa基因控制母亲的不能卷舌这一对相对性状,那么受精卵的基因型是Aa型,发育的个体能否卷舌?为什么?学生:能不能卷一半。
2024年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案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案教案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理解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2.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3.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的实例分析4.基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入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课(1)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存在于染色体上。
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表现在生物体的外部形态和生理功能上,隐性基因则不表现在外部形态和生理功能上,但能遗传给后代。
(2)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这对基因分别来自父母。
当这对基因中有一个是显性基因时,生物体就会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这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才会表现出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3)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的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特点,如:单眼皮和双眼皮的遗传、植物花色的遗传等。
(4)基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基因决定生物体的遗传特征,但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生物体的表现。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4.课后作业(1)解释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
(2)举例说明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特点。
(3)分析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评价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的理解程度。
2.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特点的掌握程度。
3.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分析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方面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指导杂交育种;预测和控制某些遗传病的发生。
伴性遗传规律
伴性遗传的概念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 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的特点
交叉遗传(色盲和血友病基因是 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 孙的);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 病(色盲);父患女必病,子患
母必病(血友病)。
3
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包括 分析问题的思路、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等。
拓展延伸:现代生物科技进展
基因编辑技术
介绍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其在遗 传病治疗、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前景。
基因诊断与治疗
介绍基因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如基于基因突变的疾病预测、基因 疗法等。
手段。
细胞移植
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可以培养和扩 增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如造血干 细胞、心肌细胞等,用于细胞移植 治疗。
组织工程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和生物材料,可 以构建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组织 或器官,用于修复或替代受损组织 或器官。
发酵工程在医学领域应用
抗生素生产
通过发酵工程技术,可以生产抗生素等抗菌药物,用于治疗细菌 感染等疾病。
孟德尔遗传实验及其定 律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在 遗传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 念,掌握孟德尔遗传实验 及其定律,了解基因型与 表现型的关系。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 物遗传现象,解释基因显 隐性在遗传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理解生物遗传的奥秘, 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态 度。
[精选]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生物教案)
[精选]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生物教案)
一、课题: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显性和隐性基因的概念
(2)初步认识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3)了解基因传递的模式
三、内容:
(一)显性基因
它是指个体特 this only that the company has the best products and services available.
虽然大多数显性基因都是父母传 of town
给孩子,但它们也可以通过一种称为变异的过程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异只会影响个体的部分性状,比如头发颜色,肤色等等。
(二)隐性基因
它是指某些基因表现在一个家族中,但不能立即从两个父母那里传递到子女那里。
这些基因称为隐性基因,主要是因为它们没有在个体表现中发挥功能,但它们仍然可以在未来几代繁衍后表现出来。
(三)基因传递的模式
目前,两个最常见的基因传递模式是单倍体和双倍体。
在单倍体传递中,受体只收到一个完整的复制基因,而在双倍体传递中,受体收到两个完整的复制基因。
此外,基因的传递也可以通过表现显性或隐性的基因。
四、教学方法:
(1)实物演示法:将显性和隐性基因模拟成物理模型,使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和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
(2)图表演示法:利用表格图表向学生简明扼要的说明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传递模式;
(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他们结合实物演示以及图表材料进行讨论,加深理解。
五、教学效果: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学生能够认识显性和隐性基因,了解基因传递的模式,并有能力
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从而拓展知识面和技能面。
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教学设计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创设合作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探讨,提高课堂参与度。
-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疑难点进行个性化指导,确保教学效果。
4.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特征及其与性状表现的关系。
2.学会使用遗传图解表示基因的传递过程,分析并预测后代的遗传特征。
3.了解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掌握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b.设计并实施一个小型遗传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体现学习效果。
2.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3.作业提交时,要求字迹清晰、表述准确,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
2.基因在遗传过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3.基因是如何传递给后代的?
这样的导入方式既贴近生活,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之后,我将系统地讲授以下知识点:
1.基因和染色体的概念及其关系;
2.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特征及其与性状表现的关系;
3.基因传递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与价值观,鼓励学生自我反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5.教学反思: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遗传和变异》一章中的第三节内容。
学好这节课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健康地生活和认同优生优育等具有重要作用。
本节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深入,是这一章的难点,掌握了这一节可为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打下基础。
这一节主要是通过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出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分别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在教材最后,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讲述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2.课时安排:本节内容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3)、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四、教学难点:(1)、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五、课前准备:(1)、红色和透明纸片各两张,分别用来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2)、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制作《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环节教学环节复习导入孟德尔和他的豌豆杂交实验禁止近亲结婚1、复习导入:(1)展示教材P33“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图片,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这个图片逐步引导学生过度至P33“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过程”。
?(2)在以上基础上提问:若AA控制卷舌、aa控制不卷舌,后代的性状会是怎样呢?以此情景引出课题。
2024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性和隐性》教案•课程背景与目标•基因显性与隐性基础知识•实验探究:观察遗传现象•生活中遗传现象应用举例目录•课堂互动环节•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01课程背景与目标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性的传递,即生物体通过生殖细胞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
遗传的定义遗传现象举例遗传规律如血型遗传、单双眼皮遗传、色盲遗传等。
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交换定律等。
030201生物学中的遗传现象基因显性与隐性概念引入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在杂种后代中能够表现出来,而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则不能表现出来。
举例说明如豌豆的高茎(显性)和矮茎(隐性)等。
掌握基因显性和隐性的概念,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遗传现象。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重点与难点重点基因显性和隐性的概念及其遗传规律。
难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以及解释一些复杂的遗传现象。
为了突破难点,可以采用图示、动画、实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02基因显性与隐性基础知识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定义显性基因能够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
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同时存在于一个生物体中时,显性基因会掩盖隐性基因的表达。
遗传规律简介: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生物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生物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对象:八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
2. 掌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3. 能够运用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教学重点:1.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
2.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教学难点:1.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规律的推理和解释。
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 PPT课件2. 基因显性与隐性图解3. 遗传现象案例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一些常见的遗传现象,如双眼皮、单眼皮、酒窝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Step 2:自主学习1. 什么是基因的显性?什么是基因的隐性?2.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如何在亲子代间传递?Step 3:课堂讲解结合PPT课件和基因显性与隐性图解,讲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以及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Step 4:案例分析提供一些遗传现象案例,让学生运用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如:龙凤胎的遗传现象。
Step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及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Step 6:作业布置布置一道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1:基因显性与隐性实验材料:两个不同性状的植物品种(如红花和白花植物)步骤:1. 让学生观察两个不同性状的植物品种,了解它们的遗传特征。
2. 让学生进行植物杂交实验,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
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生物教案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的概念。
2. 让学生了解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基因知识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2.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3.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4. 实例分析:遗传病的发生与预防5. 基因技术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的判断、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实例分析,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对相对性状的生物标本,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引入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的定义,并通过动画展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过程。
3.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判断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4. 总结:讲解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强调基因在遗传中的重要性。
5. 拓展:介绍遗传病的发生与预防,让学生了解基因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实例,分析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以及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的理解,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体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现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等。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9.教学评价,关注成长: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遗传规律的兴趣。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双眼皮和单眼皮、卷发和直发等常见的人体特征。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特征是如何遗传给我们的吗?为什么有些特征在父母和子女之间相似,而有些却不同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遗传规律。
2.结合教材,阐述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性状是显性还是隐性。
3.利用遗传图解,讲解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基因如何在亲子代间传递。
4.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遗传规律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结合生动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遗传规律。
5.实践操作,巩固提高:设计模拟实验、遗传图解绘制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拓展延伸,学以致用: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7.总结反思,提升认识:在课程结束时,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反思,提升学生对遗传规律的认识,培养科学素养。
4.选择一道课堂练习中的遗传图解题,为家人或朋友讲解解题过程,让他们了解遗传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阅读一篇关于遗传规律的科学文章,总结文章中提到的新的研究进展或发现,并与同学们分享。
6.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如何运用遗传规律来优化农作物的品种改良?请举例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设计(详案)
广益实验中学生物组:刘坚
一、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小组合作探究,逐步得出结论。
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二、教案重点和难点:
1、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近亲结婚的危害。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调查自己及父母眼睑及卷舌的情况,并统计;
教案器材:powerpoint课件,代表显隐性基因的透明和彩色材料。
五、教案思路
六、教案过程设计:
导入: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这幅全家福,你有什么发现?(黑人夫妇生了一个白人小孩)其实这个小孩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白种人,而是患了一种遗传病——1 / 4
白化病。
为什么父母正常,女儿却患遗传病了呢?(近亲。
)同学们有预习的习惯,这很好。
这个孩子的白化病基因来自于哪里呢?(他的父母)也就是说他的父母体内含有白化病基因,可为什么没得白化病呢?(白化病基因被隐藏起来了)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这类问题的解决,不能靠推测,科学家都是通过实验来探究的。
很多人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其中做得最成功的当属一个叫做孟德尔的奥地利人,在1858——1865的7年间,他于豌豆的杂交实验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其中又有什么窍门呢?请大家看书P32-33页,同时思考屏幕上的两个问题,找到答案就举手告诉我,好吗?生:看书,思考;师:看完了没有?
一、材料:首先第一个问题:孟德尔为何选定豌豆作为最终的实验材料?
1、豌豆具有多对差别明显的相对性状,比如:高茎与矮茎;滑粒与皱粒;黄粒与绿粒。
这样可以便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师:的确,豌豆的相对性状非常的明显,别的不说,但说高茎和矮茎,高茎的范围在1.8-2.1M之间,矮茎的范围在0.3-0.5之间,非常易于观察。
除这点外,豌豆还有其他的什么特点吗?
2、纯种;师:有人知道纯种的意思吗?大家看到上节课我们曾学过的这
幅图,父母体细胞中控制同一个性状的两个基因相同,这就叫纯种;反之,体细胞中控制同一个性状的两个基因不同,就叫杂种;这幅图中哪个个体是杂种?生: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师:很好,那为什么豌豆在自然状况下是纯种呢?这是由它的花的结构决定的:每一朵豌豆花都是两性花,自然状况下,他们会在花瓣张开之前自花授粉。
也就是说构成每一个豌豆受精卵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基因来源相同,进而控制同一个性状的基因相同。
如果人为地将具有相对性状的豌豆植株杂交,就会长出(杂种豌豆)。
孟德尔就是特别注重这一点,才选用它来研究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
二、孟德尔的实验是如何进行的
生:高茎和矮茎杂交获得种子,种子种下去全为高茎;杂种高茎豌豆的种子再种下去,长出的植株有高有矮。
师:×代表杂交,所有的豌豆分三代出现:亲代,子一代,子二代。
子一代的种子是如何得到的?(杂种高茎豌豆自花授粉)也就是自己既当父本,又当母本。
实验分为两个步骤:步骤一:杂交;步骤二:自交
活动一:尝试用不同颜色的贴板表示杂交过程步骤一中的基因传递过程。
学生讨论再小组配合上台演示解说,教师引导:1、大家觉得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2、基因是直接传给子代的吗?有没有什么桥梁?3、有人能将生殖细胞的基因表示出来吗?4、基因的传递有没有方向?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5、大家对于现在黑板上的演示图是否满意?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杂种高茎豌豆细胞中含有两种基因,一种是控制高茎的基因,一种是控制矮茎的基因。
哪种基因控制的性状被表达呢?高茎。
我们将这种在杂种细胞中,通过性状表达出来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另一个基因呢?生:
被隐藏了。
师:到底是被隐藏还是被影响?为什么?生:被隐藏,它在杂种子二代中又有体现。
师:所以我们把性状被遮掩的这个基因称为隐性基因。
相应的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我们称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我们称隐性性状。
高与矮这对相对性状,哪个是显2 / 4
性性状?(高)哪个是隐性性状?(矮)书上用什么表示基因?(字母)显性基因(大写字母)隐性基因(小写字母)如果我们现在用d表示控制矮茎的基因,表示控制高茎的基因则为D.步骤一中所有个体的基因组成为:dd。
DD。
Dd.由此我们知道,表现为高茎的基因组成有:DD,Dd。
表现为矮茎的基因组成有:dd.如果我们只关注图中用字母表示的基因组成和豌豆
性状的变化,就成了这么一幅图,我们管它叫做遗传图解。
活动二:同学们能不能模仿步骤一的遗传图解,用尽量简洁明了的方式画出步骤二,也就是从子一代到子二代的基因传递过程呢?注:用水性笔的粗端,画的好的上台展示。
学生评价,优胜者说思路,再老师点评
知识的拓展与应用大家的表现真的是太精彩了,生活中还有很多可用基
因的显性和隐性知识来解释的现象。
课前我们做过一个家庭性状小调查,其中江昭华同学他的父母都能卷舌,而他本人却不能卷舌,为此,他很困惑。
你能帮他解释这一现象吗?生解释
禁止近亲结婚能否卷舌并不重要,但如果隐性基因控制的是致病的性状
会怎样呢?生:回想起黑人家庭的白化病小孩。
师:也就是一对健康的夫妇有可能生出患病的孩子。
像这样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我们称为隐性遗传病。
什么关系的人携带相同隐性基因的几率高呢?(近亲)什么样的亲戚关系属于近亲?为什么近亲结婚容易患隐性遗传病呢?生看版图
解释。
同学们都读过《红楼梦》吧,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贾宝玉是贾母的孙子,薛宝钗是贾宝玉姨妈的女儿。
他们的爱情故事曾让许多人唏嘘不已。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贾母阻止宝玉和黛玉的结合以及促成宝玉和宝钗的结合分别有什么对错呢?他们均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不能结婚。
如果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可能性大。
小结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2、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只有一种dd。
表现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DD或Dd。
3、基因组成是Dd的个体只表现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d控制的性状,但d 不受D影响还会继续遗传去。
二、禁止近亲结婚
近亲结婚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大。
六、板书提纲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显性基因(D)隐性基因(d)
2、显性性状(高)隐性性状(矮)
3 / 4
3、表现为高茎的基因组成:DD、Dd
表现为矮茎的基因组成:dd
(二)禁止近亲结婚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