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2.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2.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8.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了解了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遗传现象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及遗传规律有了更深入的学习需求。然而,由于遗传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形象的比喻来辅助教学。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观察实验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将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关系,提高他们运用遗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遗传规律。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交流、分享遗传知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设置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遗传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导入:以多媒体展示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分析、推理、总结等能力。
(3)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交流表达和问题解决能力。
(4)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如双眼皮、卷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征是如何在亲子代间传递的。
5.作业反馈:
(1)教师通过作业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案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案

这本书介绍了人类分子遗传学的研究 进展和应用前景,涉及到基因突变、 基因表达调控等与基因显隐性相关的 内容。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方法对生物 信息进行存储、检索和分析。这本书 介绍了生物信息学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包括基因序列分析、基因突变检测 等,对于拓展视野和了解前沿技术有 很大帮助。
对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遗传规律的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中的实例分析和练习题训练,我已经掌握了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遗传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 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拓展阅读资料推荐
《遗传学原理》
《人类分子遗传学》
《生物信息学在遗传学 中的应用》
这是一本经典的遗传学教材,详细介 绍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对于深入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有很 大帮助。
维持生态平衡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在生物体中的分布和表达有 助于维持生态平衡,如通过影响生物体的适应性 、繁殖力等。
预测物种进化趋势
通过研究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分布和表达,可 以预测物种的进化趋势,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 科学依据。
农业育种技术应用
杂交育种
利用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在杂交后代中的分离和重 组,选育具有优良性状的 新品种。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生物遗 传现象;具备进行简单遗传实验设计 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四个部分,包括基因显性与隐性的基本概念、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常见遗传现象解析以及实验设计与 数据分析。每个部分包含若干小节,通过讲解、讨论、案例 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
时间安排
共显性
某些情况下,两个不同显性基因可 以同时表达,产生中间表型或双显 性表型。
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第1课时+示范教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第1课时+示范教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显隐性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显隐性之间的关系。

难点: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显隐性之间的关系。

2.运用图解方式概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三、教学准备教师收集有关孟德尔和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视频、图片等。

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有关孟德尔和豌豆杂交实验的资料。

四、相关资源《【生物世界】科学家的故事——孟德尔》知识卡片资源、《【知识探究】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视频资源、《【知识解析】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微课)》视频资源、《【活动设计】预测一对夫妇所生子女的性状表现》活动卡片资源。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游戏引入:展示两张图片(男、女各一张),让学生们从中找出最为明显的相对性状。

同步复习:1._________控制性状。

(基因)2._________和_________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精子卵细胞)3.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父母体内形成精子与卵细胞的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3对,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只有一半,即23条。

当受精时,形成的受精卵又重合为23对。

)展示图片“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给子代,若AA双眼皮,aa控制单眼皮,那后代会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呢?这类问题的解决,不能靠推测,早在19世纪类似的问题就已被孟德尔通过实验解决了。

【新知讲解】(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孟德尔简介展示:【生物世界】科学家的故事——孟德尔,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位遗传学奠基人。

播放演示动画:【知识探究】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上图为素材库中《【知识探究】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演示动画资源截图)引导学生认识杂交实验现象:纯种高茎、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植株全部都是高茎。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基因的概念和性状的遗传规律;2.理解显性和隐性基因的区别;3.掌握遗传交叉和自交的原理;4.能够预测下一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二、课堂内容1. 基因的概念和性状的遗传规律•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性状的单位;•性状是遗传单位表现出来的特征;•经典遗传学的三大定律包括孟德尔的单因性遗传定律、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2. 显性和隐性基因的区别•显性基因决定的性状可以在表现型中表现出来;•隐性基因决定的性状不能够在表现型中表现出来,只有在基因型中才能够看到。

3. 遗传交叉和自交的原理•遗传交叉指的是两个杂合子进行生殖,产生四种不同的基因型;•自交指的是同一品种内部的亲代或子代进行繁殖,常用于基因型的稳定和细分。

4. 预测下一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利用基因型的比例来预测下一代的基因型;•利用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来预测下一代的表现型。

三、教学过程及方法1. 讲解理论知识采用讲授的方式,注重概念说明和性质解释,贯穿生物基因学的所有内容,强调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内在逻辑的连贯性。

因为一些概念性的东西一定要在一开始就讲清楚。

2. 基因型计算演练利用实例教学的方法,通过基因型计算演练,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巩固基本能力。

3. 探究实验在实验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理解生物基因学的规律。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显性和隐性基因的区别及遗传规律;•遗传交叉和自交的原理;•如何预测下一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教学难点•在预测下一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时,需要对概念进行运用和理解。

五、作业布置课内练习•通过实例计算预测下一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课外作业•查找和整理生物基因学中重要概念的定义和性质,巩固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生物基因学非常重要,更是我们理解基因在遗传规律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

在教学生物基因学时,不仅需要讲解知识,还要注重实例演示和实验探究,加强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学习目标】1。

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教学重点】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教学难点】描述控制相对形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入我们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1.请描述转基因超级鼠的产生过程.2。

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我们来学习基因是如何在亲子代间传递的。

转基因超级鼠的产生过程仅是在受精卵未融合的精子核或卵细胞核中注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请同学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基因由父母向子女传递过程中的桥梁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分别只把一对基因的一个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是一对,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那么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3-P35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内容,播放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视频及课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7—15高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示意图,及图7-16基因组成与性状的关系,使学生深入理解孟德尔豌豆杂交内容。

讨论下列问题:1。

孟德尔选择了关于豌豆的容易区别的七对相对性状作为研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思考相对基因的关系。

阅读课本,观看视频及课件,认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理论,了解到相对性状有显隐性之分,思考回答老师问题。

究对象。

两者杂交的后代杂种豌豆会怎样呢?2.杂种豌豆为什么只表现高的呢?控制矮性状的基因(a)有没有传给子代呢?3。

如果把杂种高豌豆种子种下去,它的后代将会怎样?这表明什么问题?4。

隐性性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呢?5。

为什么杂种豌豆种子的后代高的多而矮的少?3.禁止近亲结婚关于基因与相对性状的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重要,也是国家推行一些相关法律条文的依据。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

能力目标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小组合作探究,逐步得出结论。

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

情感态度目标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近亲结婚的危害。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器材;教学课件PPT;代表显隐性基因的透明和彩色材料。

学生准备:调查自己及父母眼睑及卷舌的情况,并统计。

四.教学过程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这幅全家福,你有什么发现?其实这个小孩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白种人,而是患了一种遗传病——白化病。

为什么父母正常,女儿却患遗传病了呢?这个孩子的白化病基因来自于哪里呢?也就是说他的父母体内含有白化病基因,可为什么没得白化病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三节基因的显以生活实例的图片引入本节的内容。

性状,比如:高茎与矮茎;圆粒与皱粒;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

思考并回答。

思考问题。

聆听老师的讲述思考并回答:高茎和矮茎杂交获得种子,种子种下去全为高茎;杂种高茎豌豆的种子再种下去,长出的植株有高有矮。

呢?教师给出答案,这是由它的花的结构决定的:每一朵豌豆花都是两性花,自然状况下,它们会在花瓣张开之前自花授粉。

也就是说构成每一个豌豆受精卵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基因来源相同,进而控制同一个性状的基因相同。

如果人为地将具有相对性状的豌豆植株杂交,就会长出(杂种豌豆)。

孟德尔就是特别注重这一点,才选用它来研究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

【孟德尔的实验是如何进行的】教师讲解:“×”代表杂交,所有的豌豆分三代出现:亲代,子一代,子二代。

子一代的种子是如何得到的?(杂种高茎豌豆自花授粉)也就是自己既当父本,又当母本。

实验分为两个步骤:步骤一:杂交;步骤二:自交活动一:尝试用不同颜色的贴板表示杂交过程步骤一中的基因传递过程。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课题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近亲结婚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逐步得出结论。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光靠推测,要象科学家一样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介绍孟德尔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强调杂种高豌豆与上代高豌豆一样的高
杂种豌豆为什么只表现高的呢?难道控制矮性状的基因(a)没有传给子代吗?
隐性性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呢?(可让学生回答)还可以要求学生思考杂种豌豆的后代为什么高的多矮的少?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为什么子一代中没有出现白花植株,难道这一性状在子一代中消失了吗?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遗传规律
细胞,分别只把一对基因的一个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有一对,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仔细阅读讨论得出结论:1.孟德尔选择了容易区别的相对性状作为研究对象,例如高豌豆高约1.8~2.1 m,矮豌豆高约0.2~0.5 m。如果高豌豆控制高度的一对基因是AA,矮豌豆控制高度的基因是aa,两者杂交的后代杂种豌豆会怎样呢?
孟德尔把开红花的植株与开白花的植株杂交,这两个植株叫做亲代,记作P。杂交后产生第一代即子一代F1,其植株全部开红花,没有开白花或其他颜色的花的。此结果不受红花做母本或父本的影响。
复习一种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父母通过精子和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花的颜色这一性状为例,开红花的植株自花受粉
板书设计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指导杂交育种;预测和控制某些遗传病的发生。
伴性遗传规律
伴性遗传的概念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 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的特点
交叉遗传(色盲和血友病基因是 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 孙的);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 病(色盲);父患女必病,子患
母必病(血友病)。
3
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包括 分析问题的思路、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等。
拓展延伸:现代生物科技进展
基因编辑技术
介绍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其在遗 传病治疗、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前景。
基因诊断与治疗
介绍基因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如基于基因突变的疾病预测、基因 疗法等。
手段。
细胞移植
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可以培养和扩 增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如造血干 细胞、心肌细胞等,用于细胞移植 治疗。
组织工程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和生物材料,可 以构建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组织 或器官,用于修复或替代受损组织 或器官。
发酵工程在医学领域应用
抗生素生产
通过发酵工程技术,可以生产抗生素等抗菌药物,用于治疗细菌 感染等疾病。
孟德尔遗传实验及其定 律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在 遗传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 念,掌握孟德尔遗传实验 及其定律,了解基因型与 表现型的关系。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 物遗传现象,解释基因显 隐性在遗传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理解生物遗传的奥秘, 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态 度。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教案: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生物学教材,主要介绍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具体内容包括:1.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概念;2.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遗传中的作用;3.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2. 学生能够解释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遗传中的作用;3.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概念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难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通过一个实例:父母都是双眼皮,但生的孩子却是单眼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概念;2. 通过PPT展示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遗传中的作用;3. 学生跟随PPT的示例,自己动手画出基因的显性和隐性遗传图解。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实例:父母都是A型血,但生的孩子却是B型血;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个实例中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几道关于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练习题;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3. 学生汇报答案,教师点评。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

板书设计:1.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2.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遗传图解。

作业设计:1. 请用彩色笔标出父母和孩子的基因型;2. 请解释为什么父母都是双眼皮,但生的孩子却是单眼皮;3. 请举例说明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概念。

通过PPT和板书,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遗传中的作用。

[精选]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生物教案)

[精选]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生物教案)

[精选]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生物教案)
一、课题: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显性和隐性基因的概念
(2)初步认识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3)了解基因传递的模式
三、内容:
(一)显性基因
它是指个体特 this only that the company has the best products and services available.
虽然大多数显性基因都是父母传 of town
给孩子,但它们也可以通过一种称为变异的过程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异只会影响个体的部分性状,比如头发颜色,肤色等等。

(二)隐性基因
它是指某些基因表现在一个家族中,但不能立即从两个父母那里传递到子女那里。

这些基因称为隐性基因,主要是因为它们没有在个体表现中发挥功能,但它们仍然可以在未来几代繁衍后表现出来。

(三)基因传递的模式
目前,两个最常见的基因传递模式是单倍体和双倍体。

在单倍体传递中,受体只收到一个完整的复制基因,而在双倍体传递中,受体收到两个完整的复制基因。

此外,基因的传递也可以通过表现显性或隐性的基因。

四、教学方法:
(1)实物演示法:将显性和隐性基因模拟成物理模型,使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和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
(2)图表演示法:利用表格图表向学生简明扼要的说明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传递模式;
(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他们结合实物演示以及图表材料进行讨论,加深理解。

五、教学效果: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学生能够认识显性和隐性基因,了解基因传递的模式,并有能力
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从而拓展知识面和技能面。

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优秀教学案例
5.反思与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案例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通过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高自我认识。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本案例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讨遗传问题,分享学习心得。这种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合作中共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遗传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与分享,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基因显性和隐性在生物体中的具体表现,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遗传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他们运用遗传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
3.引导学生掌握遗传图解的绘制方法,学会使用遗传图解分析遗传规律。
4.讲解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及其遗传方式,提高学生对遗传病的认识。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实例,让学生易于理解。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动画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在每个知识点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同时,开展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客观看待自己和他人,提高自我认识。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实验现象并验证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正确性。同
时,引导学生探讨实验中的误差来源及改进措施,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05 人类遗传病类型 及预防策略
单基因遗传病类型及特点
类型
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X连锁显性遗传病、X连锁隐性 遗传病和Y连锁遗传病等。
特点
由单一基因突变引起,遗传方式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患者表现出明显的家族聚 集性,且发病率和性别有一定关系。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特征 • 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 • 遗传规律及实验验证 • 人类遗传病类型及预防策略 • 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前景 •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概念
显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大 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显性基因存 在时,其控制的性状会表现出来 。
隐性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小 写英文字母表示。当隐性基因纯 合时,其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 来。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 在遗传中的作用;理解基因型与表现 型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遗传现象 ,解释生物性状的表现和遗传规律。
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基因被发 现和解析,为理解生命的奥秘提供了更多线索。
3
遗传咨询与基因检测
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能够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遗 传背景和患病风险,为制定个性化健康计划提供 依据。
思考题与讨论环节

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教学设计
3.教学策略: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创设合作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探讨,提高课堂参与度。
-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疑难点进行个性化指导,确保教学效果。
4.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特征及其与性状表现的关系。
2.学会使用遗传图解表示基因的传递过程,分析并预测后代的遗传特征。
3.了解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掌握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b.设计并实施一个小型遗传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体现学习效果。
2.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3.作业提交时,要求字迹清晰、表述准确,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
2.基因在遗传过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3.基因是如何传递给后代的?
这样的导入方式既贴近生活,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之后,我将系统地讲授以下知识点:
1.基因和染色体的概念及其关系;
2.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特征及其与性状表现的关系;
3.基因传递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与价值观,鼓励学生自我反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5.教学反思: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遗传和变异》一章中的第三节内容。

学好这节课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健康地生活和认同优生优育等具有重要作用。

本节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深入,是这一章的难点,掌握了这一节可为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打下基础。

这一节主要是通过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出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分别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在教材最后,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讲述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2.课时安排:本节内容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3)、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四、教学难点:(1)、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五、课前准备:(1)、红色和透明纸片各两张,分别用来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2)、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制作《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环节教学环节复习导入孟德尔和他的豌豆杂交实验禁止近亲结婚1、复习导入:(1)展示教材P33“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图片,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这个图片逐步引导学生过度至P33“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过程”。

?(2)在以上基础上提问:若AA控制卷舌、aa控制不卷舌,后代的性状会是怎样呢?以此情景引出课题。

2024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2024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性和隐性》教案•课程背景与目标•基因显性与隐性基础知识•实验探究:观察遗传现象•生活中遗传现象应用举例目录•课堂互动环节•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01课程背景与目标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性的传递,即生物体通过生殖细胞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

遗传的定义遗传现象举例遗传规律如血型遗传、单双眼皮遗传、色盲遗传等。

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交换定律等。

030201生物学中的遗传现象基因显性与隐性概念引入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在杂种后代中能够表现出来,而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则不能表现出来。

举例说明如豌豆的高茎(显性)和矮茎(隐性)等。

掌握基因显性和隐性的概念,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遗传现象。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重点与难点重点基因显性和隐性的概念及其遗传规律。

难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以及解释一些复杂的遗传现象。

为了突破难点,可以采用图示、动画、实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02基因显性与隐性基础知识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定义显性基因能够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

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同时存在于一个生物体中时,显性基因会掩盖隐性基因的表达。

遗传规律简介: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案(带)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案(带)

教案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理解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2.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3.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的实例分析4.基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入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课(1)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存在于染色体上。

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表现在生物体的外部形态和生理功能上,隐性基因则不表现在外部形态和生理功能上,但能遗传给后代。

(2)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这对基因分别来自父母。

当这对基因中有一个是显性基因时,生物体就会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这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才会表现出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3)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的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特点,如:单眼皮和双眼皮的遗传、植物花色的遗传等。

(4)基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基因决定生物体的遗传特征,但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生物体的表现。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4.课后作业(1)解释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

(2)举例说明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特点。

(3)分析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评价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的理解程度。

2.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特点的掌握程度。

3.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分析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方面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生物教案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生物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生物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对象:八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

2. 掌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3. 能够运用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教学重点:1.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

2.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教学难点:1.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规律的推理和解释。

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 PPT课件2. 基因显性与隐性图解3. 遗传现象案例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一些常见的遗传现象,如双眼皮、单眼皮、酒窝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Step 2:自主学习1. 什么是基因的显性?什么是基因的隐性?2.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如何在亲子代间传递?Step 3:课堂讲解结合PPT课件和基因显性与隐性图解,讲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以及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Step 4:案例分析提供一些遗传现象案例,让学生运用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如:龙凤胎的遗传现象。

Step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及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Step 6:作业布置布置一道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1:基因显性与隐性实验材料:两个不同性状的植物品种(如红花和白花植物)步骤:1. 让学生观察两个不同性状的植物品种,了解它们的遗传特征。

2. 让学生进行植物杂交实验,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

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的重点是显隐性基因和性状表现的关系。

同时,分析近亲结婚与遗传病发病几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对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认同禁止近亲结婚的法律规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能力目标提高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难点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四、教学媒体关于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图解的投影片;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多媒体课件或相关投影片、豌豆种子(不同颜色的种子)。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基因如何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咱们通过投影片上的几个问题一起回顾一下。

请大家思考并回答。

投影片:问题:1.请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3.基因由父母向子女传递过程中的桥梁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参考答案:1.基因是染色体上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2.父母体内分别能形成精子与卵细胞的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3对。

而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只有一半,即23条。

当受精时,形成受精卵后又重合为23对。

3.桥梁是精子与卵细胞。

因为它们中所含有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母,且是每对染色体上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也就是通过这个桥梁将父母的性状绝大部分传给了子代,也保证了子代在形态与生理及行为上的相似性。

对于物种的形成及延续有着重大的意义。

(注:对于回答完善准确的同学,给予鼓励、赞扬性的评价;对于未完善的答案,应补充,并对此同学也给予鼓励、赞赏。

)教师:想一想上节课的填图练习,如果把图中的染色体去掉,只看成对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你能写出来吗?(注:请同学到黑板上书写,书写完后打开投影片,进行校对,并对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

)〔讲授新课〕教师: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分别只把一对基因的一个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是一对,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那么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呢?请大家阅读书上的资料。

(注:学生阅读,教师板书。

)板书:第三节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一、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注:学生阅读完毕。

)教师:大家看黑板上的图,如果AA和aa基因分别控制着能卷舌与不能卷舌这一对相对性状,那么受精卵的基因型是Aa型,发育成的个体能卷舌吗?为什么?学生:发育的个体仍能卷舌,因为受精卵中的基因中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根据孟德尔的解释,基因组成是DD或Dd都表现显性性状,所以发育成的个体应该是能卷舌的。

教师:这位同学分析资料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很强,回答很好。

他仅仅是借鉴了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而这个最初的结论是哪位生物学家得出的呢?学生:意大利科学家孟德尔。

教师:这位遗传学的奠基人是如何发现这一伟大的规律呢?请大家看投影片,思考讨论并回答。

投影片:1.孟德尔选择了关于豌豆的容易区别的七对相对性状作为研究对象。

例如高豌豆高约1.8~2.1 m,短豌豆约0.2~0.5 m。

如果高豌豆控制高度的一对基因是AA,矮豌豆控制高度的基因是aa,两者杂交的后代杂种豌豆会怎样呢?2.杂种豌豆为什么只表现高的呢?控制矮性状的基因(a)有没有传给子代呢?3.如果把杂种高豌豆种子种下去,它的后代将会怎样?这表明什么问题?4.隐性性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呢?5.为什么杂种豌豆种子的后代高的多而矮的少?(注: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然后作答。

)学生:两者杂交的后代种子长成的植株都是高的,但不知是否与原来高豌豆植株一样高。

学生:应该是一样高的;因为杂交种子中含有高豌豆植株的基因。

教师:是与原高豌豆植株一样高的。

至于原因咱们看了后面的几道题就清楚了。

请试着回答第二个问题。

学生:因为控制高豌豆父本的基因无论将哪一条传给后代,都会使子代基因中含有一条控制高豌豆性状的基因,所以我认为所有的杂种豌豆都表现高豌豆的性状。

同样矮豌豆的基因也会随之传给子代。

教师:豌豆的高与矮就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对性状中分隐性性状与显性性状。

像前面第一问中纯合的亲本杂交的后代全部表现为高豌豆,就把它看作是显性性状;相应的短豌豆就称为隐性性状。

而杂交的后代中只表现高而不表现矮,请接着思考第三题。

学生:如果把杂种高豌豆种子杂交产生的后代既有高豌豆又有矮豌豆。

学生(补充):这表明了有的杂种豌豆虽表现高的性状,但含有控制矮性状的基因(a),只是未能表现出来。

教师:补充得很及时。

由此可见,杂种高豌豆体内既有高基因(A),也有矮基因(a),杂种细胞中同时含有A和a时,能够通过性状表现出来的基因A称为显性基因,被掩盖的基因a称为隐性基因。

请再思考第4题。

学生:隐性性状只有在两个隐性基因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

学生:根据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且隐性性状只有在双隐性基因存在的条件下才表现,可由杂交豌豆基因自由分配重新组合的情况来判定,高豌豆的性状占3份,矮豌豆的性状只占1份,比例为3∶1,所以,杂种豌豆的后代高的多而矮(注:教师对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作出综合性、鼓励性的评价。

)〔及时小结〕教师:请同学们回顾刚才所讲的知识及其他同学的回答,对本部分的内容给以小结。

(注:学生总结,教师配以子板书。

)学生: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分。

基因又可分为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而且只有两个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才表现隐性性状。

板书:1.相对性状可分为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2.基因可分为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而且只有两个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才表现隐性性状。

〔拓展逐步深入〕教师:了解了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试想:如果夫妻双方的基因组成都是Aa,其后代的基因组成可能有几种情况?请对此做出预测。

大家试着在纸上写,另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

(注:留给学生思考书写的时间,完毕,对黑板上两位同学的作答校正,并对回答完全正确的同学给予赞赏性的评价。

同时,用投影片打出正确答案。

)投影片:夫妻双方的基因组成若为Aa,其后代的基因组成有三种情况:教师:关于基因与相对性状的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重要,也是国家推行一些相关法律条文的依据。

比如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接下来请大家思考并讨论投影片上的问题。

(注:打开投影片,并进行板书。

)1.直系血亲与旁系血亲分别指什么?2.请举出一种由于隐性基因遗传而导致的遗传病。

3.如果本族内的人结婚生育将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4.我国禁止近亲结婚的意义何在?你将如何去做?板书:禁止近亲结婚(注:给出一定的时间讨论,可以查阅资料。

)学生1:直系血亲是指有直系关系的亲属,从自身往上数的亲生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均为长辈直系血亲。

从自身往下数的亲生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均为晚辈直系血亲,是与自己同一血缘的亲属。

而兄弟姐妹、伯伯、叔叔、阿姨和侄、甥等这些平辈、长辈、晚辈都是旁系血亲。

学生2:例如一对视觉正常的夫妇,生出的子女中患有红绿色盲,这就是由于红绿色盲是一种隐性基因,只有当两种色盲基因在一起时才表现出来,父母虽然正常,但均携带有致病的基因。

学生3:如果本族内的人结婚生育,他们体内携带有致病的基因传给后代,并且后代体内携带同种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这样后代遗传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不利于优生优育。

学生4:禁止近亲结婚就可以大大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对于民族的复兴与强盛起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我认为为了自己与民族的共同利益应该防止近亲结婚。

(注:教师在情感上要与学生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及爱国意识。

并给予鼓励。

)教师:除了刚才提到的色盲之外,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在人身上还有: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因此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既有益于家庭幸福,又有益于民族兴旺。

〔课堂小结〕本节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解决了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如何实现控制相对性状等。

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我国婚姻法中的一些规定。

〔巩固练习〕一、看谁选得对1.豌豆表面的糙面与光滑面是一对相对性状。

决定糙面的基因(a)是隐性基因,决定光滑面的基因(A)是显性基因。

两种不同性状的纯种豌豆杂交之后,产生糙面的豌豆的几率是()A.15% B.75%C.0 D.100%答案:C2.下列不属于隐性遗传病的是()A.白化病B.心脏病C.色盲症D.苯丙酮尿症答案:B3.如果将两株高豌豆进行杂交,则不可能的情况有()A.全为高豌豆植株B.既有高豌豆植株,又有低豌豆植株C.全为低豌豆植株答案:C4.一对基因A与a,如果A与a结合形成Aa则表现的性状是()A.隐性性状B.显性性状C.既可显示显性性状,又可显示隐性性状答案:B二、思考问答题5.一对夫妇视觉均正常,而生出的女儿则患有色盲,这是为什么?答案:这对夫妇视觉虽然正常,但他们体内都各有一个色盲基因,而当这两个色盲基因纯合时,能表现出色盲症状。

6.举例说明相对性状与基因间的关系。

答案:以豌豆的颜色为例。

如果控制红色的是显性基因A,控制黄色的是隐性基因a,当这两种颜色豌豆杂交后,产生的子二代中既有显示红色的携带(AA或Aa)植株,又有黄色的(aa)的植株,表现为一对相对性状。

七、板书设计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1.相对性状可分为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2.基因可分为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而且是有两个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才表现隐性性状。

二、禁止近亲结婚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介绍了“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是通过生殖细胞完成的,这就涉及了亲子代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稳定性的保证是与减数分裂相关的,因此,本节的最后是减数分裂的知识。

本节的重点是:1.基因、DNA 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2.染色体稳定性的保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

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1.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媒体:(1)准备人的生殖过程示意图,做成ppt文件。

(2)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录像,受精过程录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