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导学案(无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设计(答案不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设计(答案不全)

《爱莲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说”的特点;2.继续掌握文言词汇,背诵并默写全文;3.学习以莲喻人的写法。

感悟做人的道理,学习莲花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二、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

3.以花喻人的含义。

三、学习时间 4课时四、学习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用万紫千红的花来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

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人们都非常爱花,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

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二)题目和作者1、什么是“说”?“说”是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叙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2、关于作者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黄庭坚称其为“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

”(三)初读课文,完成问题1、给加点字注音蕃fán 淤yū濯zhuó涟lián 蔓màn 亵xiè噫yī鲜xiǎn 予yú2、解释加点的词语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翻译下列句子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课题:《短文两篇》【课标分析】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1、教材分析《陋室铭》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16课《短文两篇》(文言文)中的一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

教材重点是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自述其志,难点是通过作者极力形容“陋室不陋”来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是16课中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

教材重点是通过托物言志,(1) 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教材难点是作者借助莲花来表达那种不慕荣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1)多形式的诵读了解文章大意。

(2)当堂背诵。

3、教学难点:(1)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中一学期的学习,已掌握一些学习浅显文言文的方法。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能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查阅作者及写作背景,对一些经典文章一部分学生喜欢背诵。

1.学生能够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掌握关键的实词和虚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指导学生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爱莲说》导学案【学习目标】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辨识“之”“焉”的不同用法。

2.了解“说”的特点。

3.学习借物喻理、托物言志和言简意丰、文笔多变的写法。

【重点难点】1.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的启示。

2.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顺课文,积累文学常识,掌握生字词((学习方法:参考课下注释,查阅有关工具书)1、了解本文的出处及作者,查阅有关资料弄清“铭”的含义。

2、查字典,积累生字词,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将重要的字词抄写在下面。

3、熟读课文至背诵,默写两句自己喜欢对偶句。

二、读通课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疏通文意。

三、学习过程1.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3.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4.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7.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9.归纳本文的主题。

四.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分析《爱莲说》、《陋室铭》两篇文章的异同。

【自学检测】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思。

(2分)可爱者甚蕃.( ) 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解释“之”①水陆草木之花之: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③无丝竹之乱耳之:④何陋之有之: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按课文填空。

1、《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短文两篇》精制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短文两篇》精制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短文两篇》精制教案一. 教材分析《短文两篇》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荷塘月色》和《小桥流水》两篇短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两篇短文,理解短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描绘自然景色的短文可能还缺乏一定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读短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短文,理解短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能够通过细读短文,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创作自己的小短文,描绘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

四. 教学重难点1.能够理解短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能够通过细读短文,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思考,深入理解短文内容。

2.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运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短文《荷塘月色》和《小桥流水》的文本材料。

2.准备与短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辅助学生理解短文内容。

3.准备问题清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荷塘月色和小桥流水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所看到的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将短文《荷塘月色》和《小桥流水》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初步阅读并整体感知短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清单,引导学生通过细读短文,分析和回答问题。

问题可以包括:短文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色?作者是如何描述这些景色的?作者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通过互动交流,巩固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新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教案

新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教案

16 短文两篇1.了解“铭”“说”这两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格和情操。

第1课时《陋室铭》一、导入新课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

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又简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

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

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

有“诗豪”之称。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多次被贬。

本篇是他被贬后写的。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铭”,原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押韵,内容上多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陋室,即简陋的房子。

“陋室铭”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

2.听录音,学生小声跟读并找出韵脚。

明确:名、灵、青、丁、经、形、亭。

3.自主学习。

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1)一词多义之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2)词类活用①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②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③无案牍之劳.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④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作动词,长到)4.翻译课文。

目标导学三:品味剖析,领悟意境1.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明确:不矛盾。

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七年级下第四单元单元导学案【单元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粗知各篇主要内容,学习略读方法。

2.理解认同各篇传达的中华美德,从修身正己的角度形成读后的心得和体会。

3. 在单元略读的基础上,研读代表性段落,赏析词句,感受语言特点,研习写法,由会读到会写。

【单元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重点:知识铺垫,积累字词【知识链接】1.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的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

设置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

2.《陋室铭》铭,古代文体之一,本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此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常用韵。

3.《爱莲说》说,古代议论性文体,常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感想。

写法不拘一格,行文多自由活泼,篇幅大多不长,类似现代杂文。

4.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其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

【作者简介】张中行(1909-2006),学者、散文家,河北人。

代表作《负暄琐话》《文言和白话》《作文杂谈》等。

彭荆风(1929-2018),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江西萍乡人。

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大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具有鲜明的边疆特色,受到好评。

其中短篇小说《今夜月色好》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解放西南》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梁启超(1873-1929),中国思想家、学者。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

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

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著有《饮冰室合集》。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

字梦得,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四单元 第16课 短文两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四单元 第16课 短文两篇

16 短文两篇陋室铭学习目标1.掌握字词,背诵默写全文.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赏析写作特色,体会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对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学习过程一、基础积累1.读加点字的字音德馨.( ) 苔.痕( )鸿儒.( ) 案牍.(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①有龙则灵.( )②斯.是陋室( )③惟.吾德馨( )④鸿.儒( )⑤无丝竹之乱..耳( )( )⑥无案牍之劳.形( )⑦调素.琴( )3.从原文中选出相关的语句填空①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②表示主人在陋室的活动的句子是:③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④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⑤文中表现中心的语句是:二、整体感知,初识陋室你认为文中能够概括主旨的语句是什么?围绕这一主旨可将这篇短文分为几个层次?三、解读探究,走进陋室1.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2.选出你喜欢的一句来欣赏,说说你喜欢的理由.3.文中有两处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你能找出来是哪两处吗?四、推荐阅读我的空中楼阁李乐薇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轻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论“领土”,只有限的一点.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大道.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这个无限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光线以明亮为好,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因为屋虽小,窗很多.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小屋的光线既高于科学的时间性,也高于浪漫的文学性.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的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出入的环境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作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每个夜幕深重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参考答案一、基础积累1.xīn tái rúdú2.①灵验②这③只④大⑤表示缓舒语气使……乱⑥使……劳累⑦不加装饰的3.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⑤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二、整体感知,初识陋室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孔子云:何陋之有?”三、解读探究,走进陋室1.屋子外表简陋,因为主人的雅趣与“德馨”,使屋子不再显得简陋.2.例如:我喜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句使用工整的对偶句式,“绿”“青”色调搭配和谐,突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3.第一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第二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爱莲说学习目标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过程第一步:认读(要求:吐字清楚,速度适宜,做到准确无误,声音饱满响亮.)大声朗读课文,对于读不准的字词或你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字词在书上做好标记.第二步:译读(要求:明白字句,把握文言基础.)默读课文,借助文中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并在有疑惑的地方做上标记.第三步:品读(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1.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朗读)2.作者描写莲花的语句赋予莲花哪些品格?(依据示例讨论)示例:“出淤泥而不染”一句中赋予了莲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二)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1.作者喜爱莲花却先写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2.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小组讨论完成表格.第四步:赏读品味欣赏,并轻声跟读.(注意听描写莲的句子要读出的钦佩、赞扬的语气,文章结尾的“三叹”要读出的作者的惋惜、赞扬和鄙视的情感.)第五步:诵读【自主阅读】(一)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二)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cháng),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 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四)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这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莲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现在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花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为我的“季荷”祝福.(节选自季羡林《清塘荷韵》)参考答案第三步:品读(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1.具体描写莲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作者描写莲花的语句赋予莲花哪些品格?(依据示例讨论)出淤泥而不染——不同流合污;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濯清涟而不妖——仪态庄重;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独立高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尊自爱.(二)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1.作者喜爱莲花却先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其中菊花是正衬,牡丹是反衬.2.花的种类喻义作者感情菊隐逸惋惜。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16 短文两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16 短文两篇

16.短文两篇陋室铭【自主学习】1、读一读,写一写(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惟吾德馨()鸿儒()调素琴()案牍()西蜀子云亭()苔痕()2、读一读,译一译(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4)何陋之有()(5)苔痕上阶绿()(6)草色入帘青()(7)谈笑有鸿儒()(8)往来无白丁()(9)可以调素琴()(10)无案牍之劳形()(11)惟吾德馨()()3、读一读,理一理(整体感悟课文)(1)《陋室铭》的作者是,他是代诗人,字。

题目中的“铭”是指:。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2)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

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接着以“”一句统领全篇。

下文则用“”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

结尾再用“”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4、读一读,问一问学习质疑:【课堂探究】(合作学习最有效)5、读一读,品一品。

(1)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答:《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

从侧面烘托陋室清幽,宁静。

也表达了陋室是因室主人的德馨而出名的。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答:地方不大,但是整洁干净,有格调。

(3)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答: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陋室不陋,即:(1)从自然环境的清幽。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2) 从交往人物的不俗。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从生活情趣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总之,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教案

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助于更深入地了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 解作者,由文而识
金。
人,更认识一种风
——《浪淘沙词九首(其八)》 骨,树立精神的榜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 样。同时自然穿插
柳枝》。
对"托物言 志”
——《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的讲解。
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 力,最后通过互动
阳心在京。”
设计板书表现出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 来。再次提醒学生
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刘禹锡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 查阅资料、了解背
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景对于理解文本
高不论室陋,说明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
诸葛亮自不必说,同学们都了解其大智慧。扬雄是汉赋四大家之一,
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后人评价“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
汉愧扬雄”。李白曾有诗“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亭”。赞曰:“庐虽简,人
可怀天下,有名主三顾茅庐,诸葛名垂宇内;亭虽陋,人不近权臣,作四
赋屡谏其主,扬雄文行后世。”
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掷地有声,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何陋之有”,
语出《论语·子罕第九》,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最后
一句,暗含以“君子”自居之意,巧妙照应“惟吾德馨”,结构更见缜密。
四、联系背景说风骨
刘禹锡被称为“诗豪”,“豪”很能概括刘禹锡,不管是其诗歌风格,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人教版(2016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导学案(无答案)-word

人教版(2016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导学案(无答案)-word

《陋室铭》导学案学习目标1.记住“铭”这种文体的特点和作者的重要情况,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

2.翻译课文,记住重点字词含义、特殊句式。

3.概括课文所写内容,理清层次,归纳主旨,总结写法。

4.感受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自学预习1.目标一:【材料链接】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一般都是用韵的,读来朗朗上口。

本文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曾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对宦官和蕃镇势力,多次被贬,有《刘梦得文集》。

★(1)记住“铭”的特点,说说“陋室铭”的含义。

陋室铭含义:★(2)记住作者情况,回忆(搜集)一首他的诗。

作者的诗:【提示】《乌衣巷》《竹枝词》《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给生字注音,标注韵脚。

生字注音:韵脚:★★(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背诵。

【朗读建议】(1)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有延长音。

(2)前四句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

(3)“苔痕”二句写环境,要读得有点美感。

(4)以下六句写室中生活图景,要读得轻才有韵味。

(5)“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停顿,然后用肯定语气读出最后两句。

(6)注意句中停顿(断句)。

2.目标二:【提示】结合书下注解翻译课文,注意留、换、删、补、调、扩;和现代汉语意思差别大的词、多义词、活用词为重点词。

★(1)将课文翻译在下面的横线上,并标注出重点解词。

译文:重点解词:★★(2)在下面横线上归纳整理课文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倒装句、省略句。

3.目标三:(1)★课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这句话又是怎样提出来的?【提示】分析主旨句前面句子的内容和写法(写作手法和修辞方法),思考主旨句与前面句子在内容上的关系。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这些句子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提示】先找出所写的几个方面,再判断每个方面对应句子采用的修辞。

★★(3)课文最后为什么写“诸葛庐”“子云亭”?孔子的话有何作用?这几句话采用了怎样的写法?【提示】先阅读注解了解“诸葛庐”和“子云亭”的情况,思考其与“陋室”的关系;从主旨的角度思考孔子话的作用;写法包括写作手法和修辞方法。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教案290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教案290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有《刘梦得文集》传世。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秋词》《江南春》《浪淘沙》等。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新课导入
“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这是对那些身居陋室,胸怀天下者的歌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对那些不随波逐流,洁身自好者的赞美。其实,这两句流传千古的格言警句是有来历的,它歌颂的是唐朝著名文学家、诗人刘禹锡,赞美的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刘禹锡和周敦颐是怎样的人?有怎样杰出的文作?请随我一同走进课文吧!
如何理解本文的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写作方法运用】
请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段250字左右的文字,抒发自己心中的某种情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4.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句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之《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之《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4)《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
(5)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句子是。
2、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气:
风度气质:
3、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理解衬托的写法)
4、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理解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朗读背诵
叹惋菊花:
鄙薄牡丹:
赞美莲花:
三、拓展延伸
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因为„„”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课题
《爱莲说》




(1)了解“说”的特点。
(2)了解并掌握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3)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虚词。
(4)反复品味文章的寓意,理充分领会作者表达的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高雅脱俗的情怀
学习
重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习
难点
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学习
方法
1、自主学习法2、合作探究法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3、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_16短文两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_16短文两篇

16短文两篇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累积一些文言字词,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2.增强朗诵训练,提高朗诵能力。

过程与方法1.经过比较,进一步认识“铭”与“说”两种古代文体的特色,同时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的妙处。

2.让学生在小组谈论、沟通中激活思想,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形成自己的看法,指引学生简评鉴赏。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陋室铭》,感觉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味,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爱的生活态度,感觉其高洁脱俗的情怀。

要点难点要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课方法朗读、谈论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课方案_16短文两篇教课方案课前准备刘禹锡、周敦颐的画像。

教课课时2课时教课基本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跟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今日,我们的居室也变得愈来愈宽阔。

自然,因为各种原由,在城市里、在我们的身旁,可能还存在着“蜗居”现象,但是,住宅小不等于理想小,下边,请让我们一同听听《陋室铭》的作者是如何说的吧。

二、作者简介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唐朝洛阳 (今河南洛阳 )人。

有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踊跃参加者,进步思想家。

王安石称他为天下奇才,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三、文本链接1.据资料记录:刘禹锡因参加改革,冒犯了当朝显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

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房屋。

但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攀高接贵的小人,他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

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只不埋怨,反而快乐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课方案_16短文两篇教课方案 2身在和州争思辩。

”他的这一行为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屋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宅由三间减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获胜河畔,邻近有一排排的杨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爱莲说》导学案设计人:李雯授课人:七年级语文组审核人:黄海辛钰学习目标:1.品析文言文,说出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重点)2.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难点)3.理清文章内容,当堂背诵全文。

(难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1、作者简介周敦颐,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

“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

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2、关于“说”:“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3、预习反馈1)、给下列字注音谥()蕃()濯()咦()亵()涟()蔓()颐()2)、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A、蕃(多)濯(洗涤)亵(亲近而不庄重)B、染(沾染)妖(美丽而不端重)亭亭净植(植物)C、焉(助词)鲜(新鲜)宜(应该)D、噫(叹词)亭亭(耸立的样子)不蔓不枝(树枝)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与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花之隐逸者也B、水陆草木之花C、然虎之食人不常见D、马之千里者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注意读音、停顿和节奏。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5、再读课文,根据内容疏通文意,学生合作翻译,教师和集体最后纠正。

二、学习探究:学法指导——自学要求:读短文,独立思考,全面概括。

(3分钟)互学要求:(1)分享交流,组长主持,4号先讲,3号2号1号依次进行补充或者改进。

(3分钟)(2)综合归纳,由组长指定进行意见汇总,达成共识。

(3分钟)展学要求:(1) 走上讲台,小组展学,组长主持,4号和1号回答“角度和特点”,4号先展示,1号补充;3号和2号回答“品质”,3号先展示,2号补充,问题展示完毕后,全班同学进行补充或者质疑。

(2) 抬头挺胸,面向全班,脱稿讲解,声音洪亮。

主问题2学法指导——自学要求:读短文,独立思考,全面概括。

(3分钟)互学要求:(2)分享交流,组长主持,4号先讲,3号2号1号依次进行补充或者改进。

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6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疏通文意,识记重点文言词语。

2.背诵、默写全文。

【过程与方法】1.理解文章主旨,领会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背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

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

这就是唐代X禹锡的“陋室”。

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X禹锡的精神世界。

基础梳理(1)生字注音德馨.(xīn)鸿儒..(hóng rú)苔.痕(tái)案牍.(dú)西蜀.(shǔ)调.素琴(tiáo)(2)古今异义①山不在.高(古义:在乎,动词。

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②惟吾德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今义:芳香)③无丝竹..之乱耳(古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今义:丝绸和竹子)④无案牍之劳形.(古义:身体。

今义:形状)(3)词类活用①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②有龙则灵.(名词作动词,显出灵异)③惟吾德馨.(名词作形容词,品德高尚)④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蔓上)⑤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⑥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4)一词多义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之无案牍之.劳形(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X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某某(现在属某某省)人,著名诗人。

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导学案学习目标1.记住“铭”这种文体的特点和作者的重要情况||,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

2.翻译课文||,记住重点字词含义、特殊句式||。

3.概括课文所写内容||,理清层次||,归纳主旨||,总结写法||。

4.感受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自学预习1.目标一:【材料链接】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一般都是用韵的||,读来朗朗上口||。

本文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曾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对宦官和蕃镇势力||,多次被贬||,有《刘梦得文集》||。

★(1)记住“铭”的特点||,说说“陋室铭”的含义||。

陋室铭含义:★(2)记住作者情况||,回忆(搜集)一首他的诗||。

作者的诗:【提示】《乌衣巷》《竹枝词》《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给生字注音||,标注韵脚||。

生字注音:韵脚:★★(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背诵||。

【朗读建议】(1)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有延长音||。

(2)前四句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

(3)“苔痕”二句写环境||,要读得有点美感||。

(4)以下六句写室中生活图景||,要读得轻才有韵味||。

(5)“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停顿||,然后用肯定语气读出最后两句||。

(6)注意句中停顿(断句)||。

2.目标二:【提示】结合书下注解翻译课文||,注意留、换、删、补、调、扩;和现代汉语意思差别大的词、多义词、活用词为重点词||。

★(1)将课文翻译在下面的横线上||,并标注出重点解词||。

译文:重点解词:★★(2)在下面横线上归纳整理课文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倒装句、省略句||。

3.目标三:(1)★课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这句话又是怎样提出来的?【提示】分析主旨句前面句子的内容和写法(写作手法和修辞方法)||,思考主旨句与前面句子在内容上的关系||。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这些句子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提示】先找出所写的几个方面||,再判断每个方面对应句子采用的修辞||。

★★(3)课文最后为什么写“诸葛庐”“子云亭”?孔子的话有何作用?这几句话采用了怎样的写法?【提示】先阅读注解了解“诸葛庐”和“子云亭”的情况||,思考其与“陋室”的关系;从主旨的角度思考孔子话的作用;写法包括写作手法和修辞方法||。

(4)★依据上面三个问题将课文分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5)“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的说法是否矛盾?孔子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课文为何省去了前半句?【提示】作者到底是否喜欢听音乐?诸葛亮、扬子云、刘禹锡是君子吗?★★★(6)依据上面的问题用简明的语言总结课文的主旨和采用的写法||。

主旨:写法:自学检测(每空1分||,共10分)(参照答案||,组内互判;互判后组长负责帮助本组没掌握的同学掌握||。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者()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一般都是用韵的||,读来朗朗上口||。

“陋室铭”意思是通过对()的描绘和议论||,表达()用的是()韵||。

本文作者()||,()代()家||,字梦得||,洛阳人||。

2.给画线字注音:德馨()案牍()小组展示展示内容:1.“自学预习”目标一(4)||。

2.“自学预习”目标二的问题||。

3.“自学预习”目标三的问题||。

展示要求:1. 三项展示内容逐项展示||。

2. 组长根据组员学习情况||,将每项展示内容中的问题合理分配给不同的组员||,让每个组员展示自己的优势||。

3. 一人展示||,组内其他人质疑||。

补充||。

4. 将组内展示、交流没完全解决的问题和新生成的问题整理出来||,准备在“班级展示”中解决||。

班级展示1.全班解决各个小组在“组内展示”环节没完全解决的问题和新生成的问题以及各组意见分歧(差异)较大的问题||。

2.各组PK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或者小组齐声背诵||,或者小组推荐一人背诵)||。

反馈检测(每空0.4分||,满分10分||。

参照答案||,组间互判;判后组长负责帮助本组没掌握的同学掌握||。

))1.重点句理解性默写:(1)《陋室铭》处处紧扣 ||,两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

(2)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出无妨有卧龙”这两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3)文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

2.词语解释:名()灵()馨()上()白丁()调()丝竹()乱()案牍()劳()形()丝竹之乱而()何陋之有()学习心得《爱莲说》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文体、作者||,记住生字字音;整体感知课文所写内容||。

2. 翻译课文||,记住重点词语的意思;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重点)3.结合三种花的象征意义||,理解文章主旨||,探究托物言志的写法||。

(难点)4.体会周敦颐的人格魅力||,做一个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自学预习案目标一(10分钟)1.先浏览“自学检测”中的三个问题||。

(1分钟)2.然后结合书下注解默读课文||。

(1分钟)3.再思考或查找“自学检测”中的三个问题(不确定的地方与组内伙伴商量)||。

(2分钟)4.最后记住思考或查找出的“自学检测”中问题的答案||。

(2分钟)【自学检测】(4分钟)(每空0.5分||,共10分)(参照答案||,组内互判;互判后组长负责帮助本组没掌握的同学掌握||。

)1.“说”是一种议论性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的道理||。

全文以(“”)为线索||,(“”)表明作者的情感||,(“”)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

同时||,课文还写到了(“”)和(“”)这两种花||。

作者认为菊、牡丹、莲三种花分别是花中的(“”)(“”)(“”)||。

2.作者()||,()代人||,字()||,()家||。

3.给文中字注音:蕃()予()淤()濯()涟()亵()鲜()目标二(20分钟)1.将课文翻译在下面的横线上||,并选出十个重点解词||。

(12分钟)【学习提示】结合书下注解翻译课文||,注意留、换、删、补、调、扩;和现代汉语意思差别大的词、多义词当为重点词||。

译文:重点解词:2. 朗读课文||,达到准确、流利、有感情||。

(4分钟)(1)初读||,读准字音||,字正腔圆||,声音洪亮||。

(1分钟)(2)再读||,读对停顿||,节奏鲜明||,层次分明||。

(1分钟)(3)三读||,读出情感||,抑扬顿挫||,语气恰当||。

(1分钟)【朗读提示】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语气提顿(上升、停顿)分号间停顿要明显||,“牡丹”后的停顿应长一些“之”要轻读/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表品格的句子应读得稍重一些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读出惋惜之意读出慨叹之意读出讽刺之意3.背诵课文||。

(4分钟)【背诵提示】利用下面的提示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

先笼统背下来||,然后针对易错点反复目标三(10分钟)1.文中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体会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的深层含义||,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有哪些品格?2.文中说“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可见菊和牡丹在作者心目中各是怎样的形象?3.“陶后鲜有闻”“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这三句话中||,分别隐含了作者对于菊、莲、牡丹怎样的态度?作者借此想表达怎样的人生态度?4.课文标题是“爱莲说”||,为何还要写菊和牡丹?作者通过写花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这属于什么写作手法?回顾本文的写作思路||,简单总结一下采用这种写法来写作文章的一般思路或注意问题||。

5.你喜欢什么花?简单说说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展示案展示导入(1分钟)交流展示(36分钟)目标二(18)1.朗读背诵(8分钟)(1)小组内学习对子互查背诵||。

一人背诵||,对方认真倾听||,记录错误点、不熟点||。

(2分钟)(2)各组长汇报本组背诵情况(熟练||,不太熟练||,不熟练);推荐一人(或者小组齐声)展示背诵||。

互评组从字音、停顿、情感三个方面相互评价背诵展示情况(看“朗读提示”)||。

(6分钟)2.译文解词(10分钟)(1)译文展示(5分钟)①组内交流(3分钟)小组分工||,每人读几句自己的译文(先读原文句子||,再读对应译文)||。

一人读译文后||,其他人评价质疑||,最后组内达成共识||。

②查漏补缺(2分钟)看幻灯片的译文||,快速查漏补缺(关注彩色字词||,其他翻译意思一致即可)||。

(2)解词展示(5分钟)①幻灯片呈现十个重点解词||,快速查漏补缺||。

(1分钟)②小组学习对子之间快速互查一遍十个重点解词的掌握情况||,保证人人掌握||。

(1分钟)③默写十个重点解词||。

(2分钟)④组内互判、打分||。

(1分钟)目标三(18分钟)(1)小组内部交流展示1、2、3、4题||。

每人说一个问题||。

一人说完||,其他人质疑、补充||。

小组达成共识||。

(4分钟)(2)班级交流展示1、2、3、4题||。

1、4题各由两个小组负责||,2、3题各由一个小组负责||。

(6分钟)(3)小组内部交流展示第5题||。

小组成员都展示完之后选出自己的“组花”||,并写出选择理由(赞美词)||。

(4分钟)(4)各组展示本组的组花和选择理由(赞美词)||。

(4分钟)反馈检测(3分钟)(每题2分||,满分10分)组间互判||,互判后组长负责帮助本组没掌握的同学掌握||。

1.下面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可爱者盛蕃B.世人甚爱牡丹C. 中通外直D.香远溢清2.下面选项中的解词正确的一项是()A. 亭亭净植(植:立)B. 不可亵玩焉(亵:庄重而不亲近)C. 予谓菊(对……说)D. 陶后鲜有闻(鲜:新鲜)3.关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句中“之”的意思与“水陆草木之花”中“之”的意思一样||,都解释为“的”||。

B. 句中“而”的意思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而”的意思不一样||,一个表转折||,一个表并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