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高中一年级]湘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系列
湘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系列《新的实验》教案教学目标: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艺术发展的新动向,特别是艺术家在对艺术的看法、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材料、技巧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1、现代艺术实验的探索角度与方法;2、现代艺术实验的价值。
教具与学具:投影仪、多媒体播放教学设计:一、导入1、心理测试:罗夏克墨渍实验(请同学们看这个图形,第一印象觉得象什么?)在备选答案中请学生选择罗夏克墨渍实验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性格测试实验,用墨水滴在纸上,中心对折,让被测者观察所产生的左右对成的图形,以此来测试被测者的性格。
2、出示《蒙娜丽莎》,学生准确的说出其名称对比:为什么对于墨渍的图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而对于《蒙娜丽莎》所有人却能异口同声的有同样的认识呢?(抽象与具象给人的感受)抽象、具象→抽象与具象之间是否毫无联系呢?(不是)来看看具象与抽象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出示毕加索《公牛的变体画》,展示艺术家怎样从具象逐步抽象出物体的最简练外形A、公牛的体量感及质感的表现→B、分析内在的组织结构,质感的表现已经退居其次→C、彻底放弃对皮毛的质感的外在表现,以简练的形式直接表现对象的结构特点→D、精简内部结构,夸张整体的外型特征,在可以识别的限度内,将细节减至最少艺术家这样对形象的探索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引出课题——《新的试验》二、授课1、新的形体理解:对比:Velazquez的《宫娥》与Picasso的变体画《宫娥》[思考]①艺术是否只能比较客观记录物象?观察Velazquez的《宫娥》中画家的形象,注意画家实怎样作画的?手持画笔与调色板,根据对象来客观描绘,这是传统的艺术创作方法[思考]②艺术的创作方法可否有所变化?2、新的创作方法:欣赏:Ferce Cako的《SICAF Soule 2003》[思考]如果早200年我们会不会看见这样的一件作品?为什么?这件作品中用了哪些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些工具在传统的美术创作中使用过么?这件作品与以往我们观念中的美术作品有哪些不同?(这是一件新媒体艺术作品,它采用了新的载体形式。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
3.教学方法上注重突出 学生主体地位,强调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教师起引领作用,重 视学生总结反思。
4.教学途径上突出信息化媒 体与学科整合,利用信息技 巧的特点,实现有效支撑,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文艺复兴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
知识与技能 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和突出成就,加深对欧洲文艺复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表一:
评价项目
简要说明
你最喜欢“三杰”中的哪位美术家?为什么?
你最喜欢哪个作品?原因是:
谈谈“三杰”的艺术风格是:
教学评价表二:
评价项目
自评得分 A
他评得分
B
C
A
B
C
设 本节课你掌握的知识程度 计意图:通过老师、同学互评、自评, 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终身发展
有益, 你是否积极参加本小组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我、促进 你对自己的总体评价 学习兴趣、发展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
历史背景:15世纪末到16世纪是意大 利文艺复兴全盛时期。教皇为了确立罗马 在基督教世界的统治地位,动用了大量的 资金重建罗马,吸引了大批的艺术家、思 想家到罗马工作,形成了以罗马为中心的 罗马画派。
研究讨论——提高认识
文艺复兴三杰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理论。十四世纪 发源于意大利,然后流传其他国家。人文主义是欧 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 想体系。在中世纪,教会统治着欧洲封建社会的全 部文化,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都纳入宗教神 学中。“人文学科”是同中世纪基督教神学针锋相 对的世俗文化,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人文主 义”的名称即由此而来。“人文主义”反对一切以 神为本的旧观念,宣传人是宇宙的主宰,是万物之 本,以“人权”对抗“神权”,向中世纪的支委会 统治和宗教教义发出了英勇的挑战。人文主义者否 定教会宣扬的人一生下来就有罪孽,否定人生的目 的是死后永生的来世思想,猛烈抨击教会鼓吹的禁 欲主义。他们肯定现实生活,颂扬现世欢乐和幸福, 赞美爱情是人的最高尚的情感,认为人有追求荣誉 和财富的权利等等。所以,人文主义在反对中世纪 的教会统治和宗教教义、破除封建社会的旧观念方 面,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优秀 的美术伤口也无不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首先,美术教科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元素进行分析和感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美术教科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在教学内容
的选择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另外,美术教科书还应该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
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同时,要注重现代艺术的引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现代艺术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美术教科书的编写还应该注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
在教学手段和方
法上,要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的编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
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的培养,关系到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美术教科书编写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对美术教科书编写工作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美术教科书的编写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美术教育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条件。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教育应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因此,高中课程的设置应充分注意均衡性和多样性。
高中美术课程的设置与改革,是高中课程整体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均衡性和多样性课程理念的实际体现。
随着美育被列入教育方针,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具有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增强美术课程对学生发展要求的适应性,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结构图一、课程性质↓二、课程价值↓三、课程理念↓四、课程总目标↓五、课程内容↓模块A美术鉴赏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模块B绘画·雕塑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模块C设计·工艺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模块D书法·篆刻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模块E现代媒体艺术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六、教学建议↓七、课程资源↓八、教材编写建议↓附:名词解释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体现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
高中美术-绘画《第三课 形的空间及质感》教学设计3-湘美版
湘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第一单元第三课形的空间及质感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高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空间形态的三维处理方式了解,并通过练习初步掌握,精神空间的理解,能在作业练习中有所表达。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启发引导和直观演示下,学生通过感悟、讨论、实践等,能把南湖红船的形与空间正确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嘉兴红色题材作为练习内容,培养学生深入观察生活的习惯,要求学生能把“红船精神”融入到作品中,体会“红船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初步掌握三维空间的表现方法。
难点:对精神内涵的把握及其表现。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学生作业纸、铅笔、橡皮教学过程:一、回顾展示上节课同学作业,并作简要点评。
二、导入新课:板书《形的空间处理》三、新授:1、三维空间中形的表现——图例《南湖红船》(一)教师讲解作品中空间表达的方式学生体会感悟(二)造型时运用几何观察法,教师演示讲解2、三维空间中精神内涵的表现(一)请学生一起诵读“红船精神”(二)教师与学生一起感悟作品的精神内涵:天空的朝霞和南湖水域的宽阔平静体现了包容平和又朝气的主调,红船向东,船头微微向上仰起增加了作品的精神力量。
四、作业练习1、教师演示,分步讲解,学生同步临摹2、教师下堂指导(一)强调几何观察法的运用,分析船体结构帮助学生理解造型规律。
(二)突出红船精神在画面中表现,如船头造型时略向上,加强透视,线条要挺拔有力以增强饱满的精神张力。
(三)教师把部分学生作业展示,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四)教师将部分学生作业投影到屏幕上作现场修改。
五、总结本课以红船为题材进行练习,能够让同学在增进绘画技能的同时,深刻体验情感因素在作画过程中的特殊运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书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书法)(选修)》编写说明刘恒本教材以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书法的基本原理及主要书体的技法原则为基本内容,力求利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中国的书法艺术形成概括、准确的认识和比较详细的了解,对于常见、常用的隶书、楷书和行书三种书体的书写技法具有基本的理解及实践经验。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简要地掌握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概况、主要书体的基本特征及历史上著名书法家的风格特点与代表作品;能够运用书法专用概念、术语结合书法作品进行描述、评论或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独立完成隶书、楷书及行书的简单作品创作。
同时,教材还结合每课的具体内容,适当地介绍与书法艺术密切相关的文史知识、历史文物知识及文房四宝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达到培养学生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具备欣赏和简单分析古今书法作品的基本能力,为今后能够继续深人从事书法学习与书法实践打下基础。
在课程设置与分配上,本教材采取知识介绍与技能训练并重的方式,教材分为3个单元共1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内容是书法文化与书体源流知识,分为5课时。
通过对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的发展演变过程,基本风格特点及相关知识的介绍,并配以大量作品附图,使学生对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获得一个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书法基本特点、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形成具体的认识,并熟悉书法专用的概念、术语及表述方式。
第1课《汉字与书法文化》本课分三部分:“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产生”主要对汉字早期发展与篆书的各种类型进行介绍;“书法的实用价值与艺术特征”介绍书法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法则规范;“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主要介绍书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表现以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第2课《隶书源流与赏析》本课分三部分:“隶书的产生”介绍隶书形成过程以及基本特点;“汉代隶书的辉煌”介绍汉隶的成就及主要作品;“隶书的复兴”介绍清代以来隶书的繁荣情况及代表性书法家和作品。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选修)绘画》绘画(18课时)第一课认识绘画艺术第二课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第三课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第四课西方绘画的表现图示与艺术特征第五课简捷地捕捉物象的方法---线描写生第六课色彩的表现与材料的选择---色彩画初试第七课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黑白或套色版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选修)工艺》工艺(10课时)第一课工艺的内涵第二课笔插的设计与制作第三课书籍保护的设计制作第四课鸟巢的设计与制作第五课石膏造型工艺制作第六课靠垫的设计与制作第七课扎染的设计与制作第八课腊绘的设计与制作第九课纤维艺术的工艺制作第十课陶瓷造型工艺制作个人学习工艺评估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选修)书法》书法(18课时)第一课汉字与书法文化第二课隶书源流与赏析第三课楷书源流与赏析第四课行书源流与赏析第五课草书源流与赏析第六课工具材料与基本要求第七课点画特点分析及练习第八课结字特点分析及训练(一)第九课结字特点分析及训练(二)第十课结字特点分析及训练(三)第十一课整体临摹训练(一)第十二课整体临摹训练(二)第十三课整体临摹训练(三)第十四课创作训练(一)第十五课创作训练(二)第十六课创作训练(三)第十七课综合知识第十八课考察实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选修)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电脑绘画.电脑设计(18课时)第一课万能的虚拟画笔---用电脑画画第二课电脑工作坊---做个电脑设计师第三课神奇的三维世界---建设3D立体空间第四课建设虚拟空间---亦真亦幻的游戏世界第五课让影像动起来---米老鼠的诞生第六课创作你的动画片(上)第七课创作你的动画片(下)第八课用电脑编辑电影---自己当导演第九课声光电艺术---多媒体第十课让世界都知道---网络艺术欣赏与实践第十一课媒体艺术家第十二课媒体大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选修)篆刻》篆刻(18时)第一课印章的实用作用与艺术价值第二课篆书于印章文字第三课实用印章的发展演变(一)第四课实用印章的发展演变(二)第五课流派篆刻及风格特征(一)第六课流派篆刻及风格特征(二)第七课篆刻的工具材料与基本理念第八课篆书技法分析与训练第九课篆书临摹训练第十课刀法分析及训练第十一课白文印临摹练习第十二课朱文印临摹练习第十三课边款刻法与拓法第十四课字法与章法练习第十五课白文印创作练习第十六课朱文印创作练习第十七课自由创作第十八课观摩考察。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一、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的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二、编写指导思想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各门类的特点及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都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
重要在于理解和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启发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作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中国美术鉴赏框架结构和教学要点中国美术鉴赏共18课,包括美术门类中的工艺美术、建筑、雕塑、绘画与民间美术。
由于课时所限,还有些重要门类未包括,如书法、篆刻、摄影等。
课程内容尽量兼顾美术发展的纵向演变与横向参照。
选择各个门类、古今比较有代表性的作者与作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地了解和认识该门类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参照《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等教材的内容与图像,以丰富相关知识。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1课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教学中可从进行美术作品的著录做起。
著录过程是认真观察、理解、研究作品与作者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熟悉该美术门类艺术特点的过程。
本教科书每课都有一些对具体作品的介绍和品评,可作为学生学习鉴赏不同门类美术作品的参照。
第二、三、四课属于工艺美术,课程所涉及的玉器、彩陶、瓷器、青铜器在中国古代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先民对人类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
湘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系列
湘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系列第二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小溪塔高中陈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知识讲解与美术作品分析、解读,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史上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即“自我”)的历史变化,理解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析、比较、讨论的活动,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作适当提示、补充和归纳。
3、情感与价值观:树立多元化的艺术观念,培养开放、包容的审美心态和意识;鼓励学生形成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自我”意识。
教学重点:中西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的历史变化;美术的多元性。
教学难点:社会审美风尚变迁的原因及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教学关键:通过教师举例分析和学生思考交流来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分析、比较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品: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图片:不同时代的服装1、提问:你喜欢哪一种服装?如果让你们来穿,会选择哪一种服装?学生回答为什么会喜欢?为什么没有人喜欢--?现代的人会选择什么样的服装?父母辈爷爷奶奶辈会选择什么样的服装?2、教师简述四种服装的流行时期及特点。
由于时代的变化,人们对服装的审美要求发生了变化,所以选择的服装款式就有很大的变化。
因此,美术家在所身处的特定时代和文化环境中,难免受到当时审美标准的影响,并且不自觉地体现在作品中。
不同的时代,社会审美风尚不同;不同的人,审美情趣(即“自我”)也不一样。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审美变化中的自我》二、分析比较:首先,我们来了解中国画的审美变化。
1、展示作品《水影画》2、提问: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用针笔进行引导塑形。
形成不断变化,美轮美奂的形象或者唯美的花纹,给人以深刻的视觉体验和哲学感悟。
表演结束后用宣纸轻铺水面,可将水面上的画进行拓印保存。
水影画-中国水影画创始人——黄珠琳,生于山东,80后年轻的水影画艺术家,中国水影画艺术第一人。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教材总体介绍(上)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教材总体介绍
(上)
刘冬辉
【期刊名称】《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版》
【年(卷),期】2005(000)010
【摘要】教材的主要特点——认真实施新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加以具体化,使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价值观、课程模式得到创造性的体现,既遵循又有探索,因此,开拓性、探索性是本教材的首要特点。
——紧密围绕提高学生美术兴趣与能力,教学内容的选择少而精,每个模块之间既协调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在统一的体系下各有特点。
【总页数】4页(P36-39)
【作者】刘冬辉
【作者单位】课程教材研究所美术中心,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955
【相关文献】
1.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介绍
2.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总体介绍
3.努力编写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高中数学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B版)》总体设计思考
4.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
萃》介绍5.从自主创新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看高中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以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湘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i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系列
湘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i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系列教学目标: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艺术发展的新动向,特别是艺术家在对艺术的看法、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材料、技巧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1、现代艺术实验的探索角度与方法;2、现代艺术实验的价值。
教具与学具:投影仪、多媒体播放教学设计:一、导入1、心理测试:罗夏克墨渍实验(请同学们看这个图形,第一印象觉得象什么?)在备选答案中请学生选择罗夏克墨渍实验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性格测试实验,用墨水滴在纸上,中心对折,让被测者观察所产生的左右对成的图形,以此来测试被测者的性格。
2、出示《蒙娜丽莎》,学生准确的说出其名称对比:为什么对于墨渍的图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而对于《蒙娜丽莎》所有人却能异口同声的有同样的认识呢?(抽象与具象给人的感受)A、公牛的体量感及质感的表现→B、分析内在的组织结构,质感的表现已经退居其次→C、彻底放弃对皮毛的质感的外在表现,以简练的形式直接表现对象的结构特点→D、精简内部结构,夸张整体的外型特征,在可以识别的限度内,将细节减至最少艺术家这样对形象的探索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引出课题——《新的试验》二、授课1、新的形体理解:对比:Velazquez的《宫娥》与Picao的变体画《宫娥》[思考]①艺术是否只能比较客观记录物象?观察Velazquez的《宫娥》中画家的形象,注意画家实怎样作画的?手持画笔与调色板,根据对象来客观描绘,这是传统的艺术创作方法[思考]②艺术的创作方法可否有所变化?2、新的创作方法:欣赏:FerceCako的《SICAFSoule2003》[思考]如果早200年我们会不会看见这样的一件作品?为什么?这件作品中用了哪些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些工具在传统的美术创作中使用过么?这件作品与以往我们观念中的美术作品有哪些不同?(这是一件新媒体艺术作品,它采用了新的载体形式。
艺术作品的传统载体多是纸张、画布等物质实体,而该作品采用了光束这种新的载体形式,通过实物投影仪和光转换投影仪设备的表现力将RGB状态下光的艺术显示展现在观众面前,配上音乐后,形成独特的艺术作品形式。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一、教材的主要特点──—认真实施新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加以具体化,使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价值观、课程模式得到创造性的体现,既遵循又有探索,因此,开拓性、探索性是本教材的首要特点。
──—紧密围绕提高学生美术兴趣与能力,教学内容的选择少而精,每个模块之间既协调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在统一的体系下各有特点。
──—以生动和趣味导入,浅显易懂与深入精到结合,力争深入浅出。
以实践为主,在实践过程中处理好理论、活动及实践的关系。
──—纵向上,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脉相承,既衔接又有区别,体现一体化和阶段化的结合。
横向上,与历史、文学、音乐、社会相联系,讲求学科之间的联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二、教材体系结构和体例结构(一)目标与结构特点按《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要求,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分为欣赏、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摄影/摄像九个模块编写,共9册。
作为一套完整的教材,在课程与教材的性质上应是统一的,即定性为文化修养课程,体例统一、教学理念统一。
1.以学生为本。
内容选择以学生生活及需要为出发点,方式方法也力求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
2.教学互动。
改变以往单纯讲授、满堂灌的模式,提倡给学生以表达的空间。
充分考虑学生的主动性,尤其在作业设计中,强调学生动脑、动手。
3.以提高审美能力、鉴别能力为重要目标。
无论是欣赏还是表现、设计、手工,都作为审美活动,培养“眼力”,提高“品位”。
4.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即使在欣赏模块,也有资料查询、信息处理、考察参观、讨论表达、艺术实践等环节与活动。
但在内容选择与教学系统设计上,充分发挥不同模块的功能作用。
如欣赏系列,重在欣赏评述,理论学习与体验为主;绘画、雕塑系列和工艺、设计系列,以实际训练和创作为主,强调动手和表现;而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摄影/摄像和书法、篆刻等系列,在具体训练与表现为主的前提下,理论与欣赏兼而有之。
第八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课堂实践:
《 艰 苦 岁 月 》 潘 鹤
马奈 《吹笛少年》
吹 笛 女 》 布 岱 尔
《
艰苦岁月(雕塑,高100厘米,1957年,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潘鹤
潘鹤(1925— ),广州市人。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1940年 开始从事艺术活动。1957年为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了他的代表作 《艰苦岁月》。在这件作品中,潘鹤真实地再现了万里长征那个“艰苦岁 月”里红军的形象和精神风貌:残破的军帽,褴褛的军衣,裸露的脚丫, 艰难的生活留下的粗壮的胸骨,如钢棍的手指上一支古色的长笛,干裂的 嘴唇轻贴笛孔,快活地吹奏着悠扬的乐曲;脸上的粗皮舒展开来,嘴角露 着会心的微笑,额上如壑的深沟中贮存着艰苦岁月里结成的苦难——这是 潘鹤的雕塑《艰苦岁月》里老战士的形象。而一个满脸稚气的小红军战士 则蜷缩在他的身旁,一手抱着长枪,一手托着下颌,聆听着那美妙的笛声, 微笑而遐想的目光向上伸展,放逐于无限的长空,憧憬着未来的理想。这 个形象已超越了个别性,而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
5、心理学批评
由于美术作品是由 一个个美术家创作完成 的,所以,心理学批判 侧重从美术家个人的气 质、个性、情感和心理 的角度对作品做出品价 其中还包括了美术家在 创作过程中的下意识和 潜意识活动等。
课堂总结:
体验才能作出自己的判断。而对美术作品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又不是任意 的,必须建立在对美术作品及其相关知识的了解的基础之上。 在美术鉴赏中,别人的感受不能代替你的感受,每个人都必须通过自己 的亲身
美观 价值 感受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美术鉴赏】(人美版)第8课
所有的美术作品 都一样重要吗?
美术作品意义 与价值的判断
泾川三中 巨小成
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的判断依据:
高中美术 《工艺》教材编写说明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工艺)(选修)》编写说明杨永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工艺)(选修)》模块的教材,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开设的,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设计·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延伸,并分别把“设计”与“工艺”内容有所侧重地编写为两册。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定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系列中,关于“工艺”的涵义,既不是专职工艺美术,也不是专指一般的加工技术,而是一门为了“帮助学生广泛的接触材料,认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提高策划设计、绘图、制作能力和形成创造意识”而专门设置的课程。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工艺)(选修)》模块的学习内容,主要是选取高中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一些必要的手工艺学习活动展开的,所涉及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工艺观念和技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实践的能力,使大脑和双手协调发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
本教科书所说的“工艺”,是指创造人工制品的手工技艺活动,不同于单纯的“技术”,但与之又有所联系,其本质的区别在于不是简单的复制加工,而是有创意的手工艺制作。
本书中所讲的“工艺”和“设计”是分不开的,工艺是实现设计构思的重要手段,也是进一步完善设计意图的必要过程。
这是一门非专业性质的手工艺实践课程。
是一项具有较强技巧性和艺术性的创造活动。
本册教科书中的课题,以贴近高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利用比较简单的工具和设备就可以进行作业,选取便于寻找和购买的材料;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动手实践,能够比较好的掌握和熟练,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要求学生通过创意、选材、制作的过程,把握所要创造物品的功能效用,灵活运用“因材施艺”的原则,学会掌握工具和充分利用工具,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
这是一门重视创意,技术为体现设计构思的“工艺”课程。
《工艺》模块的内容,不同于劳动技术课。
工艺课程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所设定的课题作业,不断理解所制作物品的功能效用,材料技术和形式美感之间的关系,在完成创意构思的过程中,强调再动手实践的全过程,讲述方法和程序,按照最有效的方法,合理的程序进行作业,必然会比较好地体现设计意图。
第一课雕塑艺术的主要特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美术
第一课雕塑艺术的主要特点作者:本社教材阅读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作为空间艺术的雕塑有所了解、有所认识,以达到开阔眼界,增进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雕塑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的目的。
二内容结构本课共分 5个自然段。
第一部分介绍了两个外国的雕塑家,主要目的在于说明雕塑创作的特点和艰辛。
第二部分一、雕塑的概念首先介绍了什么是雕塑,以及雕塑创作的主要手法和特征。
第三部分二、雕塑的样式简单介绍了雕塑的两大类型:圆雕和浮雕。
第四部分三、雕塑的材料讲的是雕塑一般都使用些什么材料。
第五部分四、雕塑的风格类型讲的是雕塑的一般表现手法和风格类型。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课是对雕塑的一般特点的介绍,重点在于对雕塑的概念、样式、材料和风格类型的讲解。
难点是要讲清这几个方面并不容易,只要作一般的介绍,让学生对雕塑的这几个方面有所认识和了解就可以了。
二、教学内容资料一课文资料分析 1.雕塑的概念雕塑是指以雕、刻、塑以及堆、焊、敲击、编织等手段制作三维空间形象的美术。
传统的材料有石、木、金属、石膏、树脂及黏土等。
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是基本形式。
在同一环境下用一种圆雕或浮雕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内容的叫组雕。
传统的观念认为雕塑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以主体的造型形象和空间形式反映现实。
因之有所谓“凝固的舞蹈”之说,或被比作凝练的诗句。
它不长于叙述,只能表现动作的一个片刻。
以静态造型表现运动,是作品效果生动的重要原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雕塑、五维雕塑、声光艺术、动态雕塑以及软雕塑等。
这是由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冲破了由牛顿学说建立的世界观,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使现代艺术家有条件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突破传统的三维的静态的形式,朝向多维的时空心态方面探索。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
(完整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
(完整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前言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
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二)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案
“培养审美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
一、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学情分析:通过调查很多同学以前接受美术教育的机会很少,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初中和小学的美术课几乎是是自习,但同学们对美术鉴赏很感兴趣,很多同学都会很仔细地欣赏课本中的作品图片。
二、课业类型:欣赏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美术鉴赏,了解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
(二)方法与过程:能正确区分美术门类,学会运用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分析鉴赏美术作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产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四、探索重点
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
五、探索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六、教学方法:讲述与启发,讨论与评价,ppt展示。
七、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自选一幅摄影图片或者是设计作品图片,根据课中所了解的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来运用其进行鉴赏。
板书设计: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三、美术鉴赏的意义
绘画、认识功能
雕塑、教育功
能
建筑、审美功能设计、
书法、
摄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编写说明李松一、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的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二、编写指导思想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各门类的特点及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都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
重要在于理解和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启发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作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中国美术鉴赏框架结构和教学要点中国美术鉴赏共18 课,包括美术门类中的工艺美术、建筑、雕塑、绘画与民间美术。
由于课时所限,还有些重要门类未包括,如书法、篆刻、摄影等。
课程内容尽量兼顾美术发展的纵向演变与横向参照。
选择各个门类、古今比较有代表性的作者与作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地了解和认识该门类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参照《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等教材的内容与图像,以丰富相关知识。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1 课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教学中可从进行美术作品的著录做起。
著录过程是认真观察、理解、研究作品与作者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熟悉该美术门类艺术特点的过程。
本教科书每课都有一些对具体作品的介绍和品评,可作为学生学习鉴赏不同门类美术作品的参照。
第二、三、四课属于工艺美术,课程所涉及的玉器、彩陶、瓷器、青铜器在中国古代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先民对人类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
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1课时)1.从石器制造的发展看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与发展,包括对物质材料形体、质感、色彩,以及对称、秩序感等造型规律的认识与掌握;将玉材从石头中区分开来,是人类审美认识上一个重要的发展。
2.古代对玉的材料之美的欣赏与加工,不同时代体现着不同的审美观念,在原始社会后期和夏商周时代,玉器被赋予特殊的社会意义,成为贵族社会地位与财富的象征。
而汉代以后,特别被人们所看重的是它的珍宝性。
3.对玉的审美在中国文化中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教学中,可启发学生根据与玉有关的故事、词汇体会包含玉器在内的各类工艺美术作品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相关链接:现代玉石、牙骨雕刻。
第三课《泥土的生命一一古代陶器与瓷器》(1课时)1.原始社会彩陶与素陶两方面的艺术成就。
彩陶的主要代表是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与庙底沟类型;马家窑文化彩陶作品。
素陶的主要代表是山东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黑陶器与白陶器。
原始社会陶器制作已充分掌握了工艺美术造型与装饰的规律。
2.中国古代瓷器制造对世界文化有重要影响。
古代瓷器艺术的成就突出体现在青瓷、青花瓷和彩瓷的作品上。
3.学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工艺)(选修)》第十课,陶瓷造型工艺制作,可以使学生从陶瓷原材料、工具、工艺技法,理解陶瓷艺术作品设计、制作的特点,从中体会工艺美术的一般规律。
相关链接:中国现代陶瓷作品。
第四课《楚王问鼎一一商周青铜器艺术》( 1 课时)1.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
商后期至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都达到很高的成就,而又形成不同的时代特点。
2.青铜器艺术的成就具体体现于造型、纹饰和铭文等方面,青铜器中的礼器是奴隶主贵族政权、军权、神权和财富的象征。
青铜器中的铭文(金文)内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并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
3.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记住一些重要的青铜器种类和代表性作品,对其造型和装饰作出初步的分析。
第五、六课属于古代建筑。
课程涉及宫殿建筑与园林建筑两方面内容。
具体介绍的北京故宫、天坛、苏州园林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五课《皇权的象征一一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1 课时)1.北京明清故宫紫禁城为中国古代最高规格的宫殿建筑群,是明清皇室绝对王权的体现。
以三大殿为主体的紫禁城也是北京城市的中心。
2.北京天坛是坛庙建筑的代表,其主要建筑为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祈年殿运用多种象征手法体现祭天的功能,造型瑰丽而崇高。
应结合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加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
相关链接: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建筑类型;②故宫与北京城市布局的关系。
③中国现代建筑。
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1课时)1.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
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有北京的北海和颐和园。
私家园林的主要代表是苏州园林。
2.中国古代有丰富的造园经验,其代表性的理论著作为明代计成《园冶》。
中国园林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
园林设计多以山水画的意境创造为旨趣,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表现效果,而在现代园林管理中往往由于对古代园林设计思想缺乏理解而损害了园林景观。
需要结合当地园林环境建设,启发学生体会中国园林的特点。
相关链接:①现当代建筑;②民居。
第七、八、九课属于雕塑艺术,中国古代雕塑主要有宗教雕塑,陵墓雕塑、建筑雕塑、肖像雕塑,以及各种民俗性雕塑等。
在近世,传统雕塑艺术的传承发生中断,现当代雕塑是在接受西方雕塑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
第七课《视死如视生一一古代陵墓雕塑》(1课时)1.陵墓雕塑包括: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
地上纪念性雕塑多为石雕,雕刻手法比较概括,突出其在广场上的观瞻效果。
2.俑类作品有陶、木、石、铜等各种材质,除秦始皇陵兵马俑外,一般形体较小,对现实生活有多方面的反映,形象比较生动。
教学中可启发学生比较这两类雕塑作品表现手法上的异同,加深对雕塑语言的理解。
第八课《妙相庄严一一宗教雕塑》( 1 课时)1.宗教雕塑包括佛教、道教等不同内容,而起主导作用的是佛教雕塑。
2.宗教雕塑的遗存主要有:石窟寺雕塑。
中国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重庆大足石刻均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其中最为杰出的是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群。
石窟寺将建筑、雕塑、壁画综合为一体,修建年代多延续很久,清楚地反映了艺术发展阶段性变化。
20 世纪前期,一些著名的石窟寺雕塑曾遭受帝国主义分子的劫掠、破坏。
3.寺观雕塑有泥塑、木雕、夹芝等多种材质,以泥塑居多,泥塑的装銮对作品的表现效果有重要作用。
4.中国宗教雕塑的作者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类型人物为参照,加以理想化,创造了很多富有生命力的宗教雕塑作品。
在教学中需要启发学生将宗教美术中的迷信成分与成功的艺术创造区分开来。
第九课《与时俱进一一现代雕塑》(1课时)1.包括大型纪念性雕塑在内的城市环境雕塑,由于设置于广场环境,要求雕塑语言概括,形式感强、能够适应从多角度去观赏。
大型雕塑与环境的配合,和谐十分重要。
2.架上雕塑:在教学中可启发学生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欣赏,体会它们与大型雕塑在取材、表现和艺术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再就是体会不同材料的作品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第十至十五课属于中国画。
课程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十、十一课为古代墓室壁画与宗教壁画,这两课与第七、八课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有密切关联。
相关链接为中国现代壁画。
第十二至十五课为传统中国画的人物画(包括肖像画)、山水、花鸟三个主要画种。
涉及古代作品和现代作品。
教学中要尽量结合这几课内容,使学生对中国画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第十课《幽冥世界的奢华一一古代墓室壁画》( 1 课时)1.汉唐时代将绘画视为“成教化、助人伦”的宣教工具。
汉唐两代朝廷曾组织过以表彰功臣垂范后世为主旨的宫殿壁画创作,在历史上有过重要影响,可惜未能保存下来。
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内容和绘画面貌的是东汉以来的墓室壁画和画像石及画像砖。
画像石与画像砖是介于绘画与雕塑之间的一种美术样式,而主要是画。
与之相类似的还有石刻线画或砖画(如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
2.贵族墓中的壁画内容涉及当时一些重要的政治活动和生活内容,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而其表现技巧也比较充分地显示了当时的画风特点。
是研究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实物。
第十一课《天上人间一一宗教壁画》( 1 课时)1.宗教壁画的重要代表是敦煌莫高窟所保存的十六国至元代的佛教壁画。
与雕塑作品相配合,遍绘于洞窟四壁、过道和窟顶。
佛教壁画的主要题材有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供养人、藻井图等等。
以唐代的佛画作品最为灿烂辉煌。
2.寺观壁画的突出代表是山西永乐宫元代道教壁画。
作者继承了唐宋以来壁画创作的经验,成功地创作了三清殿内气象宏伟的朝元图和连环图画形式的道教神仙吕洞宾与王重阳的画传。
第十二课《传神写照一一人物画》( 1 课时)1.人物画中的肖像画在中国古代称为“传神”,强调要表现出对象的内在性情,是古代画论中精彩的部分。
本课所选的图像,有的是直接写生的,如明清人物肖像;有的是具有肖像特点的历史画,如《步辇图》;有的虽然也是直接写生,但将对象加以理想化,如禹三鼎作的王士祯像。
至于《韩熙载夜宴图》则是画家默记默画的作品。
2.现代人物画吸收了西画造型因素,加强了表现力,在表现现实生活,反映当代人物的精神面貌方面达到很高成就。
第十三课《咫尺千里一一古代山水画》(1课时)1.山水画兴起很早,山水画创作理论也就成熟得很早,《林泉高致》为代表性的理论著作。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表现出了明显的阶段性。
五代两宋是山水画发展高度成熟时期。
元代以后浅绛山水、水墨山水兴起,文人画家成为画坛主流。
2.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古代绘画的巨构。
画中以汴河为主线,表现了清明时节,北宋首都汴梁(今开封)的城乡生活,歌颂了工商业的繁荣。
是一幅纪实性、民俗性题材的作品。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江山”就是祖国,画家在山水画创作中寄寓着对祖国河山的深深眷恋之情。
当北宋被金人所灭亡之后,记录了首都繁华景象的《清明上河图》成为宋代遗民寄托故国之思的珍贵纪念物,并被一再复制。
第十四课《江山多娇一一现代山水画》( 1 课时)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新的山水画创作有较大的突破。
画家继承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到生活中去,开辟新的绘画意境。
突破已往的创作模式,形成新的山水画画风。
2.中国画由传统形式向现代形态转变,除了内容、表现手法之外,在形式上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设置环境作出相应的变革,人民大会堂《江山如此多娇》一画在这方面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第十五课《移情草木一一花鸟画》( 1 课时)1.花鸟画家为百花写照,为百虫传神,不是画动植物的写生标本,而是缘物寄情,借花鸟寄托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发心灵感受,表达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