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复习与整理
你来当小法官 1、8+2-8+2=0 ( ×) 2、在算式中,括号有改变运算顺序 的作用 ( √ ) 3、25×4÷25×4=1 ( ×) 4、72×3+72÷3中,乘、除法可同时 进行运算 ( √ ) 5、( 18×5)+(36÷2)去掉括号后, 结果不变 ( √ )
前进路小学去年有学生1548人, 六年级毕业离校263人,今年又 招一年级新生256人。今年有学 生多少人? 1548-263+25生1541人。
光明灯管厂要生产950根节能灯 管,已经生产了630根,剩下的 如果按2小时生产160根算,还要 几小时才能完成任务?
填空
1、计算带有括号 的四则混合运算时, 括号里面的 ),再算( 括号外面的) 要先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 要先算( 乘除法)再算( 加减法 ) 3、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0 ) 4、0不能做( 除数 ),0除以( 非0的数 )仍得0. 5、要使25×6+30 先算加法,应给原式( 加小括号 ) 算式是(25×(6+30) ),结果是( 900 ) 6、计算(45+5)×3÷5时,先算( 加 )法, 再算( 乘 )法。最后算(除法 )
( √)
闯关练习
第二关:改错
29×20÷29×20 =580÷580 =1 295+5×(400—300÷25) =300×(100÷25) =300×4 =1200 (300+360÷6)-2×30 =(660÷6)—60 =110÷60 =50
闯关练习
第三关:综合练习
25×6+(185-87÷3)
四年级数学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案5篇
四班级数学不含括号的四那么运算教案5篇老师要擅长用教案,借鉴、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
总之,认真的争辩教案是钻研教材的一项格外重要的工作,它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好处。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四班级数学不含括号的四那么运算教案,便利大家学习四班级数学不含括号的四那么运算教案1教学目标:把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挨次。
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经受探究和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挨次。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导同学概括出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挨次,把所学的理论学问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备口算25+75 12×4 16+4+23 25×4×235+25 60-24 18+22 100-25-10回忆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挨次,说说你知道些什么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同学通过复习,回忆以前学习的运算挨次都是从左往右进行计算的规那么,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根底。
二、情境导入用多媒体呈现主题图,说说图中描绘的是哪儿人们都在做什么依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设计意图:四那么混合运算应当是用来记录情境问题的步骤或解题方案的,是情境问题的另一种表述,四那么混合运算式题是数字化的情境问题,所以从情境图入手是再适宜不过了。
三、学习从左往右的运算挨次。
只有加、减法的运算挨次学习多媒体呈现“滑冰场〞情境图和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师: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每个条件是什么意思(同学思考并沟通的同时,多媒体课件呈现条件及其意义)师: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计算(同学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沟通自己的解题方法)全班沟通方法1:分步列式72-44=28(人)28+85=113(人)方法2:列综合算式72-44+85师:谁能说说,在这个综合算式中,应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依据同学的答复沟通,呈现计算过程)2.做一做:说说各题的运算挨次是怎样的100+30-1638+65-45120-80+72师:上面各题算式的运算挨次有什么特点(同学争辩,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只有加法、减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挨次计算。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优质课教学设计和反思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优质课教学设计和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P30-P31作者及工作单位黄树彩蒙山县蒙山镇第二小学教材分析1.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节课的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乘法和加、减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这两部分的内容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
2.计算工具在当今社会和现实生活中已经普及了,人们已经不大需要使用纸笔进行大数目、多步数的计算。
但是四则计算的原理与方法、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仍然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同时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节课的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乘法和加、减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是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突破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的运算顺序与书写格式,在学生交流中根据题意来理解和明确运算的顺序。
教学目标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的运算顺序与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的运算顺序与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1. 出示例题情境图。
2. 观察场景图:(1)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2)途中有哪些商品?(3)每种商品的标价是多少?(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只要是合理的问题,我都要肯定。
1. 学生观察情境图。
2. 回答问题:图中讲的是小军和小晴一起去商店买一些学习用品。
一个书包:20元一本练习本:5元一盒水彩笔:18元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
创设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要用到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第4单元混合运算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教学内容:一、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第35~36页)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第37~38页)3、带有中括号的四则运算混合(第39~40页)4、通过单元练习整理运算顺序(第41~42页)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教材初步教学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学生已经知道: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混合运算,算式里都有三个运算符号。
结合运算教学,在“想一想做做”里还安排了许多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的混合运算内容比较多,教材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帮忙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1)联系现实素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中体会运算顺序。
(2)以已有的运算顺序为依据,通过演绎推理解决稍复杂的混合运算。
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来帮忙学生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注重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进一步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提高学生正确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使学生联系生活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体会、理解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感悟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二、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运用类比迁移的方式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
3、使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进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正确列综合算式的能力。
4、使学生在观察、比较的进程中培育演绎推理、抽象归纳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理解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按顺序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感悟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正确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6课时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准备:小黑板等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估算练习1.出示练习四第2题你能直接在每组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出示45+25×12(45+25)×1220+12+60÷320+(12+60)÷3800-432÷6×9800-432÷(6×9)2.组织全班交流,说说理由。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知识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知识篇1、运算顺序:①没有括号的同级运算:(教材P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如:98 – 46 + 25 6 ÷ 3 × 98 15 ÷ 5 × 3= = == = =25 × 3 ÷ 25 × 3 12 + 12 – 21 + 312 × 4 ÷ 3 × 23= = == = == = =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材P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如:36 + 64 ÷ 4 75 + 25 ÷ 5 28 + 120 × 8= = == = =456 × 23 - 360 ÷ 912 × 4 – 20 ÷ 5 134-34 ÷ 34 + 66 = = == = == = =③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材P11)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如:100 ÷(4+21)==④推广:小括号里面如果有多步运算的,再按(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方法算,小括号外面如果有多步运算的,也按(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方面算。
如:(12 + 36 ÷ 9 )- 2 × 5====注意:小括号起到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⑤另类表述:四则运算分为二级,加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运算的顺序: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2、(教材P1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3、(教材P13)关于“0”的运算:①“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②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③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④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⑤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 × 0 = 0⑥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 ÷ a(a≠0)= 0⑦0÷0得不到固定的商; 5÷0得不到商。
小学四年级四则运算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讲义
四则运算第 1 节 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知识梳理】1.四则混合运算的定义在一个算式中含有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便称为四则混合运算。
2.运算的分级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加减法被称为第一级运算,乘除法被称为第二级运算,小学阶段数的运算主要以一二级运算为主。
3.同级运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只含加减或只含有乘除的运算称为同级运算。
4.不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若只含有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在既含有第一级运算也含有第二级运算的算式中,应先算第二级运算,后算第一级运算,即“先乘除,后加减” 5.脱式计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为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通常都按照运算顺序逐步逐级地运算,每计算一步写出一个等式,直至最后求出得数。
这些表示运算顺序的一个接一个的等式称为递等式,在四则运算中,用递等式一步一步地计算或一级一级地计算称为脱式计算。
【诊断自测】1.脱式计算下列各题(1)15-446+ (2)425500×÷(3) 69540÷÷ (4)84×6÷18(5) 165÷15×37 (6)215-175÷7(7)87-13×6+55【考点突破】类型一: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例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5÷5+36×8 60÷5+40×6=7+288 =12+40×6=295 =52×6=312答案:35÷5+36×8 60÷5+40×6=7+288 =12+40×6=295(正确)=52×6=312 (错误)改正: 60÷5+40×6=12+40×6=12+240=252 (错误)解析:第二个式子的错因是“=12+40×6 ”应先算乘法,四则混合运算过程中要注意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即“先乘除,后加减”,本提属于纠错类问题,解决此类问题可以先将题目独计算一遍,然后逐步对照发现错误之处。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1 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与反思
1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材第47~48页例1、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没有小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提高运算能力。
2.使学生经历计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掌握没有小括号的不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使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养成工整书写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没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乘(除)加、乘(除)减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100以内的两步连加、连减计算,你们还记得计算顺序是怎样的吗?明确:100以内的两步连加、连减计算,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
二、学习新课1.没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出示教材第47页例1。
(1)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明确:图书阅览室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求阅览室里下午还有多少人。
(2)怎样列式呢?明确:53-24+38。
(3)怎样计算53-24+38,小组交流。
明确:按从左往右的顺序,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小结:我们以前学过的加、减、乘、除这四种运算,其实是两级不同的运算,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的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的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也可以说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同级运算,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4)计算53-24+38,为了便于看出这个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我们采用脱式计算,写出每次运算的结果。
(边讲解边板书)(5)把综合算式15÷3×5的计算过程写下来。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6)出示教材第47页“做一做”。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单元目标:1.认识中括号理解中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技能,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3.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第1课时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目标:1. 结合以往知识经验,能利用运算顺序正确进行没有括号的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 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3.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知识的迁移并进行良好运用。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掌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难点:正确计算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课前准备:课件,展台导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想一想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然后计算在草稿本上。
25-15 +18 27÷9×6 100-15×6 200÷8+10反馈时,先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看计算是否正确。
小结: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四则混合运算。
齐读。
二、学习探究活动一:1.学习例1,不带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1)情境导入元宵节快到了,同学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做大红灯笼,在做灯笼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数学问题,你们能帮他们解决吗?出示例1的情境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要求还剩多少个,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200-20×7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的个数)(2)改变信息,理解题意将上题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例1的对话框,题目为:一共要做200个灯笼,4天做了8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观察题目,这道题与上题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篇(解析版)苏教版
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篇(解析版)编者的话:《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是基于教材知识点和常年考点考题总结与编辑而成的,该系列主要包含典型例题、专项练习、分层试卷三大部分。
典型例题部分是按照单元顺序进行编辑,主要分为计算和应用两大部分,其优点在于考题典型,考点丰富,变式多样。
专项练习部分是从常考题和期末真题中选取对应练习,其优点在于选题经典,题型多样,题量适中。
分层试卷部分是根据试题难度和掌握水平,主要分为基础卷、提高卷、拓展卷三大部分,其优点在于考点广泛,分层明显,适应性广。
本专题是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篇。
本部分内容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部分,考点和题型偏于计算,题目难度不大,建议作为本章核心内容进行讲解,一共划分为六个考点,欢迎使用。
【考点一】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方法点拨】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是同级运算,则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是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则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典型例题】用递等式计算下面各题。
1359-27×29 500-576÷72解析:576;492【对应练习1】用递等式计算下面各题。
615÷15-4×3 12+34×56+7+89 510+50×96÷24 解析:29;2012;710【对应练习2】用递等式计算下面各题。
⨯+÷⨯+÷42518030 -÷⨯25161553136016080154解析:52;405;216【考点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方法点拨】1.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然后再算乘除,最后再算加减。
2.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小括号、中括号都有,要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典型例题】脱式计算,先说出计算顺序,再计算。
(1)960÷8+16×20 (2)960÷(8+16)×20(3)(960÷8+16)×20 (4)960÷[(8+16)×20]解析:440;800;2720;2【对应练习1】先说出计算顺序,再计算。
统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第1课时 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教案】
5混合运算本单元学习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包含同级混合运算、两级混合运算、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能运用小括号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掌握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两步)的重要单元,是学生在第二学段学习两步以上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加减或乘加、乘减的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
教科书将解决问题的教学与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适当分开编排,为突破难点,采用了多种方法给学生以直观的支撑,例如通过下划线和箭头标出运算顺序。
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出对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
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
在运算顺序教学中,给予学生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并感知运算顺序是有规定的,也有它的必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积极思考的空间。
采用问题发现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1.处理好情境图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教师要充分借助情境图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解决问题中的矛盾冲突更好地理解数学上对于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规定的合理性。
2.建立好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精编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5单元 四则混合运算(一)
第5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一)第1课时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66~67页例1、例2及第67页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为列综合算式计算的过程。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感受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在学生分步解答的基础上,把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教学难点】运算顺序的概括总结。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课设计的两个例题,如果不要求用综合算式计算,学生都能解答。
所以本课的重点我放在学生分步计算的基础上,把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的部分,让学生通过例题中实际的情况理解并掌握为什么先算乘法或除法。
[不足之处]总结归纳时,我着急结束课程,直接归纳给出结论,没有给学生总结的时间。
[再教设计]再教学时,在完成两个例题后,要让学生观察、分析两个算式和计算顺序,试着总结归纳出不带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
第2课时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3、例4及第69页练一练第2题。
【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为列综合算式计算的过程。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进行带括号的简单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把分步计算改写为综合算式的初步经验。
【教学重点】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教学难点】概括、归纳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PPT课件。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以及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学习的。
因此我安排从复习小括号入手,通过例题在让学生探索从分步计算到综合列式的过程中,真正发挥小括号的作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有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
二年级数学 下册 四则混合运算 例题 专项练习题
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一、考点、热点回顾。
1.什么叫四则混合运算: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称之为混合运算。
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所以也有人把含有两个级别运算的算式称之为四则混合运算。
2.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在一道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这样的运算叫没有括号的同级运算。
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顺序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运算。
3.没有括号的不同级混合运算:在一道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这样的运算叫没有括号的不同级混合运算。
没有括号的不同级混合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即先做乘法或者除法,后做加法或者减法。
4.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法:结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是由两个相关联的一步计算应用题组成的。
这类应用题有三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可用其中两个条件求出中间条件,再结合第三个条件用相应的运算方法求出最后的问题。
在解答一道连续两问的应用题时,第一个问题所得的结果往往就是求第二个问题所需的条件。
特点: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最大特点就是有一个中间问题没有出现,而是隐藏起来的,必须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找出来。
5.加除.减除应用题的结构和特点:结构:由三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构成。
加除应用题的三个条件是:部分数,部分数。
份数(或每一分数),问题是求每一份数或份数。
特点:这两类应用应用题的共同题是最后要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分,求一份是多少或者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
被除数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先算出来。
6.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两步混合运算是指至少有三个数和两个运算符号的算式。
①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是指在两步混合运算中带有一个括号的算式。
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做括号里面的,后做括号外面的。
必须记住:有括号,优先算教与学的目标:1.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四则运算优秀教案
四则运算优秀教案【篇一:《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没有括号的同级四则混合运算责任学校小街乡中心小学责任教师王丽萍【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4-5 页例1和例2《四则运算》。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4-5页例1和例2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为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例1通过应用加减法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来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例2以“冰雪天地”接待游人的信息为素材,通过解决“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引导学生观察所列混合算式,明确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在例1、例2的基础上,教材总结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教材在例题呈现上注重学生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就有数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四则运算顺序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突破重难点的设想: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表示相应的数量关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在组内交流,在全班反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白板。
【教学过程】.- 1 -- 3 -- 4 -- 5 -【篇二:《四则运算与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四则运算、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宜良县北墩子小学李刚$【教学内容】第一、三单元【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自主整理四则运算知识。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
127+302
12+48 48+12
347-(68+47)
25×28
125×32
32×18+32×32
630÷45
新知讲解
14 赵大伯在一块长方形菜地里种了茄 子和辣椒。这块菜地的面积的多少 平方米?
茄子的面积+辣椒的面积 3.8×6.5+3.8×3.5
新知讲解
14 这块菜地的面积的多少平方米?
复习导入
乘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的概念: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字 母公式:a×b=b×a
乘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的概念: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 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字母公式:a×b×c=a×(b×c)
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 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字母公式: (a+b)×c=a×c+b×c
先计算括号里面
3.8×(6.5+3.5) =3.8×10 =38(平方米) 答:这块菜地的面积的38平方米。
新知讲解 14
3.8×6.5+3.8×3.5 3.8×(6.5+3.5)
=24.7+13.3
=3.8×10
=38(平方米) =38(平方米)
3.8×6.5+3.8×3.5=3.8×(6.5+3.5) 乘法分配律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与简便计算
四则运算顺序
(1)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应先 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 法,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谁在前头先算谁 (3)在计算没有小括号,中间是加、减法,两边是乘、除法的三步 混合计算时,可以先把两边的乘、除法同时计算,再算中间的加、减 法 (4)算式里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小括 号里面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5)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 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四则混合运算
一、四则混合运算《四则混合运算(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掌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2、培养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四则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温故互查】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200+25×6 144÷6-44 85-26+73 18÷9×8想: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计算下面各题:185-(51+49)35×(107-79)819÷(108-99)想: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设问导读】1、自学课本P1例1。
2、填空。
(1)要求还剩多少个灯笼没做,可以这样做:先求,列式为;再求,列式为;最后求,列式为。
(2)综合算式:根据题意,应先算(),再算(),最后算()。
(3)请在上面的算式中标出运算顺序(4)请按标出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提示:在每一步计算中,没有参与运算的数要连同它前面的运算符号一同抄下来。
3、小结。
没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如果算式中既含有乘除法,又含有加减法,先算(),再算()。
【自学检测】1、在算式中标出运算顺序。
76+42×2÷14 100-62+540÷18 15×40-360÷122、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50+75×4-90 360÷40+13×8【巩固练习】1、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50-30×2 300+240÷6÷5 100×4-900÷15275-15+20×3 60-80÷16×12 280-280÷14+442、解决问题。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 四则混合运算(一) 第一课时 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66页、67页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提示: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正确算法,本课时主要安排了怎样将分步计算转化为综合算式,综合算式中的运算。
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综合算式计算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归纳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简单的两级混合运算,感受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将分步计算改写成综合算式计算的过程。
会进行简单的两级混合运算。
难点: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练习,检查铺垫。
教师课件出示下列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把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并说说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1)65+42=107 107-32=75(2)69-31=38 38+52=90生1:65+42-32生2:69-31+52生3: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回忆怎样将分步算式列为综合算式,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师:出示课件(教材66页的情景题)。
同学们,小猫咪咪开了一家超市,今天它进回了一种饮料,我们去帮它算一算。
仔细看图,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1:小猫买了3箱多饮料。
生2:每箱饮料24瓶。
生3:不够一箱的是12瓶。
师:提出问题,我们去帮小猫算一算它一共进回了多少瓶饮料?学生自己尝试算一算。
展示成果:生1:24+24+24+12=84(瓶)生2:我先算三箱一共多少瓶?24×3=72(瓶)再加上12瓶72+12=84(瓶)师:同学们开动你们聪明的大脑,谁能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综合算式?生1:24×3+12生2: 12+24×3师:如果计算24×3+12这个综合算式,你认为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出自己的理由。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含教学反思)
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2.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3.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用括号,能够熟练地进行混合运算的计算。
2.使学生会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1.在整数混合运算中,加法和减法叫作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作第二级运算。
并且有如下规定,在只含同一级运算的算式中,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中,先进行第二级运算,后进行第一级运算;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先进行括号里面的运算,后进行括号外面的运算。
对于这些内容,通过前几册教材的教学,学生已有初步认识,这里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混合运算。
例1是两级运算,教学时,着重让学生说明,题中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例2是带有小括号,并且小括号里面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着重说明小括号里面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
在教学例3时,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中括号,再使学生明确:在带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在同时有中括号和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加深学生对一般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灵活的解题能力。
这单元所出现的应用题都是在以前学过的两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里出现的三步应用题都比较容易,是在求两个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的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是相加、相减、相乘的两个数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根据所给的条件先算出来。
应用题要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便于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答的方法,正确列出算式。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是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混合运算的审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题目中有几个运算符号,都是什么符号;题目中有没有括号;题目中有没有可以简算的;题目中有没有关于0和1的计算;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
二是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检验是避免计算错误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让学生掌握了检验的方法,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就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1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苏教版
第1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71页例1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联系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策略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不带括号的含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地计算。
难点:用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1.谈话:同学们喜欢下棋吗?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李小红正在体育用品商店为同学们购买中国象棋和围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道题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再问:想一想,要求一共要付多少元,要先算什么?请按自己的想法列式解答,并与同学交流。
指名板演,并组织讲评。
提问:如果列综合算式解答这道题,综合算式可以怎么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3+15×4。
2.揭示课题:这是一道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板书课题: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这样的算式应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呢?二、展开1.教学例1。
启发:你会算这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吗?请同学们先根据例题中的填空想一想,这道算式可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再试着算一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
(包括分步算出两个积与同时算出两个积的两种情况)反馈:我们请这两名同学分别说说各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追问:你觉得按这样的顺序计算正确吗?能联系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来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吗?(“12×3”算出的是买中国象棋要付的钱,“15×4”算出的是买围棋要付的钱,都要先算出来,然后把买中国象棋要付的钱和买围棋要付的钱加起来,得到一共要付的钱。
)比较:他们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追问:谁的计算过程更简略一些?指出:这两名同学在计算时的运算顺序都是正确的,不过同时计算两个乘积能使计算过程简略一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
1、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难点】
含有两级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同学们,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请看:都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呢?学生观察,并说出货架上的商品名称和价格。
1教师:小明、小红和小强,他们各买一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文具盒每个7元)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7+7+7=21(元)或7×3=21(元)
2李老师也来到商店,要为学校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呢?还能用一步计算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步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引导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
教师:谁来说—说,他们是先算的什么呢?
学生1:他们都是先算的买4个篮球要多少钱。
学生2:他们都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
教师:两位同学都说得很好。
像这样,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乘法,在计算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尝试练习
教师:你知道下面两题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90×11-900585÷9+15指名学生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能正确算出答案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继续播放课件)小青他们要为班上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作为奖品,付给售货员阿姨100元,应找回多少钱呢?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算什么呢?
学生:先算出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共要多少钱。
教师:你知道怎么算买13个文具盒的钱吗?
学生:7×13
教师:能列出一个算式算出找回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汇报。
教师板书:100-7×13=100-91 =9(元)教师:谁能说说这个算式,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教师:这两道题又该先算什么呢?说给同桌听一听。
52+12×4110-117÷9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里都有哪些运算?计算时是先算的什么?
学生:有加法、减法,也有乘法、除法。
先算的乘法和除法,再算的加法和减法。
教师:谁能小结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请同桌相互说说。
指名学生说。
教师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5教师:想一想,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725-43+21823×32÷8指名学生说说,然后计算出得数。
教师:像这样,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呢?请同桌相互讨论讨论,并用自己的话说说。
指名说说运算顺序。
小结如果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运用
1第7页,练习一,第1题。
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第7页,练习一,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集体讨论。
3第7页,练习一,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的什么。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