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工装备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海工装备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工信部近日为系统地加快提升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发布了《海洋工程装备科研项目指南(2014年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从工程与专项、特种作业装备、关键系统和设备三个方面提出了2014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重点科研方向。

《指南》中明确指出,我国将实施深海天然气浮式装备(一期工程)、自升式平台品牌工程、水下油气生产系统(一期工程)等工程与专项。

核心短板依然明显

虽然我国海工装备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隐忧重重,因为在海工设备核心技术方面仍然受制于人,并且与一些海工装备制造强国相比,差距甚远。据了解,当前利润最高的海工装备核心配套设施、水下设备制造等项目,欧美海工企业在设计方面基本占据着垄断地位,使得国内海工装备企业尚无话语权。

“虽然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但目前深海技术储备不足,深海装备能力仍然有限。”秦永和说,“目前我国海洋原油和天然气发现率分别仅为12.3%和10.9%,远低于世界73%和60.5%的平均率,整体处于勘探的早期、中期阶段。”

据有关专家表示,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我国海工装备技术主要差距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国海工工程装备目前还仅停留在结构设计方面。其中水下塔容器还完全依赖进口;二是我国海洋平台设计技术理念还处在国外80-90年代水平,很多新的理念没有体现出来;三是我国海洋工程设计流程还缺乏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的质量管理;四是我国海洋工程设计技术还缺乏创新性,目前仅停留在简单拷贝国外设计水平阶段;五是海洋工程设计计算机软件方面还是空白;六是海底设备还没有自己的可靠产品;七是水下安装施工设备还严重缺乏自己的技术和产品。

市场需求巨大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加速,天然气保供增供要求迫切,尤其是我国深海大型油气田开发和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设加大对设备的市场需求,而深海天然气浮式装备技术一直是我国海工装备的短板,水下油气生产系统关键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当前陆地和浅海油气资源的日益枯竭,深海油气资源日渐成为未来油气增量主要来源的大背景下,深海大型油气田开发和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建设以及相应技术的研发已成必然要求。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永和说,“油气资源开展重点将从陆地转向海洋,未来海洋油气开发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介绍,全球海洋2013年至2018年油气开发的年均投资在3270亿美元以上,如果按占比20%至25%估算,海工装备市场年需求在650亿美元至810亿美元之间。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企业进军海工装备领域。

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建军说:“受造船业产能过剩的影响,目前国内不少有实力的大型船企开始向海工装备制造行业转型,有些企业甚至具备独自承接海工装备的硬件建造能力。此外,中国南海开发也将会给海工装备的发展带来不小的前景。”

高、精、尖领域发展

在“蓝色经济”驱动背景下,中国海工装备产业有望迅速崛起。面对未来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海工装备企业发展之路何去何从?

业内人士指出,经过多年的产业升级与调整转型,我国海洋工程技术应朝着高、精、尖领域发展。

据了解,我国海洋工程技术发展预期在2016年,实现内地海洋工程装备自主化、系列化和品牌化,在2020年,我国全面掌握主力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设计和制造技术。

实际上,我国企业在高端的深水装置上已经实现了一定突破。记者了解到,由我国首座自主设计、总造价达60亿元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981”钻头此前也在南海荔湾约1500米深的水下成功探入地层,使我国成为第一个在南海自营勘探开发深水油气资源的国家。

对此,专家表示,研发能力及配套能力薄弱一直是我国海工装备业的软肋,国内企业想要克服这一短板,必须从市场需求出发,立足科技创新,完善重点共性技术的研究,形成现代化的海工制造业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