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深中医药方剂大全

合集下载

中医中药处方大全

中医中药处方大全

中医中药处方大全中医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中医中药的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处方经验,使得中药在中医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中药处方,供读者参考。

1.诸事汤【组成】生地、黄柏、牡丹皮、木通、车前子、茯苓、山药、煨大枣。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通淋。

【适用症】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小便黄赤、烦热、口渴、或尿道灼痛等症状。

2.四妙丸【组成】僵蚕、蜜炙生姜、大枣、红枣、茯苓、甘草、白术。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适用症】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泻、乏力等症状。

3.八正合剂【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柴胡、枳壳、黄芩、生姜。

【功效】清热解毒、疏肝解郁。

【适用症】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头痛、目赤、口苦、烦躁不安等症状。

4.四季气调汤【组成】生姜、红枣、山药、人参、大枣、白术、茯苓、甘草。

【功效】益气养阴、调和四季之气。

【适用症】用于气虚引起的四肢乏力、气短懒言、面色少华等症状。

5.八珍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党参、熟地、枸杞子、齐墨。

【功效】补气养血、健脾益肺。

【适用症】用于气血虚损引起的心悸失眠、乏力、面色无华等症状。

6.攻毒散【组成】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金银花、板蓝根、黄芩、大青叶。

【功效】清热解毒、降火消肿。

【适用症】用于风热外袭、热毒内伤引起的咽喉肿痛、疮疖肿痛等症状。

7.十全大补汤【组成】人参、黄芪、云苓、裙带、党参、熟地、枸杞子、齐墨、山药、薏苡仁。

【功效】益气养阴、补虚填精。

【适用症】用于气阴两虚引起的乏力懒言、气短、脱发等症状。

8.消渴汤【组成】黄芪、黄连、黄柏、石决明、瞿麦、夜交藤、车前子、白茅根。

【功效】清热利湿、祛病浊。

【适用症】用于糖尿病引起的多饮多尿、口渴、便溏等症状。

9.逍遥散【组成】天麻、石菖蒲、山药、香附、仁参。

【功效】宁心安神、开窍醒脑。

【适用症】用于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症状。

10.四逆散【组成】细辛、附子、干姜、独活、川芎、白芍、柴胡。

爱爱医资源-妇科精深中医用药精髓

爱爱医资源-妇科精深中医用药精髓

妇科中医用药精髓+妇科病应多从湿治+中医妇科心诀+蔡氏妇科良方四宝妇科中医用药精髓1、党参黄芪:参芪健脾培中,益气升阳,凡妇科脾肾气虚所致的崩中漏下、子宫脱垂、白带绵绵、胎漏、滑胎等症皆为首选之药。

对气血两虚之闭经,月经过少等,参芪入四物汤治崩中漏下,补气以生血。

2、党参沙参:二参相伍,益气养阴,宜于气阴两虚之不孕症、异症、崩漏以及流产后、癌症术后放化疗等症。

病后虚羸,神疲倦怠,食少纳呆,咽干疼痛,舌质暗红,苔干少津者。

3、党参丹参:党参益气,丹参活血,气行则血行,气充则血活,宜于气虚血瘀之痛经、经闭、月经过少等症,气血两虚兼有瘀滞者,再配当归、川芎。

丹参且能凉血安神,两药合用,又适于血虚血热,心烦不寐等症。

4、当归熟地:当归乃补血调经要药;熟地乃治阴亏血虚之主药,两药相伍,通守兼备,是妇科阴血亏虚之血枯、血燥之侍品。

5、当归白芍:当归养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血中气药;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柔肝,静而敛阴,为血中阴药,两药合用,动静结合,养血理血,对血虚而瘀之证有效。

6、熟地白芍:熟地基温入肾,白芍酸养入肝,肝肾并补,滋水涵木,宜于肝肾阴虚之诸症。

7、熟地砂仁:熟地腻膈,久服滞脾碍胃;砂仁行气调中,醒脾开胃,且引气归肾。

砂仁(或用砂仁壳)配熟地,既可防熟地滋腻之弊,又可引熟地入肾。

8、当归丹参:养血活血,补中有通,通补结合,治血虚经闭、经少者必用,用量宜大,多至20~30g。

也用于慢性盆腔炎症、输卵管通而欠畅之不孕症,有疏通血脉之功。

9、生地白芍:甘酸化阴,甘寒生津,养阴清热,柔肝敛阴,适用于阴血不足、虚火盛之经行先期、月经过多、经行烦中、妊娠恶阻、排卵期出血等,常配淡芩加强清肝之功。

10、生地熟地:生地养阴凉血,熟地补血滋阴,凡肝肾不足、阴血亏虚而兼虚热之月经失调、不孕症、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皆可运用。

11、生地玄参:生地甘苦而守,滋阴降火;玄参咸寒,养阴降火,解毒软坚,两药合用,适于阴虚炎旺,虚热上浮,或兼有(疒徵)结之症,如癌症放化疗后、更年期综合征、子宫肌瘤等。

中医药方剂大全(一)

中医药方剂大全(一)

中医药方剂大全(一)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了丰富的药方资源。

这些药方作为中医药治疗的核心,经过千百年的实践检验,成为了宝贵的遗产。

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药方剂,以供参考。

1. 四物汤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

功效:调理血气,促进血液循环,适用于女性失血过多、月经不调等问题。

2. 温胆汤组成:黄柏、栀子、黄连、黄芩、黄连、草果、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利胆排石,适用于胆囊炎、胆结石等胆道系统疾病。

3. 小柴胡汤组成:柴胡、黄芩、黄连、半夏、生姜、人参。

功效:解表拆邪,平肝理气,适用于感冒发热、胸闷胁痛等症状。

4. 逍遥散组成:柴胡、川芎、白芍、当归、白术、茯苓、桔梗、香附。

功效:疏肝活血,调理经络,适用于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等问题。

5. 消渴汤组成:石斛、山药、生地黄、五味子、麦冬、桑白皮、甘草。

功效:清热益气,滋养阴液,适用于糖尿病等引起的口渴多尿问题。

6. 回阳五子汤组成:附子、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

功效:温补阳气,固肾壮腰,适用于肾阳不足、畏寒怕冷等症状。

7. 肝气郁结汤组成:枳壳、柴胡、香附、郁金、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

功效:疏肝解郁,畅通气机,适用于肝气郁结引起的胸闷、胁痛、乳房胀痛等问题。

8. 清热解毒汤组成: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芩、竹叶、炒黄苓、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适用于热毒引起的感冒、咽喉疼痛、痈肿等症状。

以上只是中医药方剂大全的一部分,中医药方剂十分广泛,针对不同疾病和体质的患者,中医师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方。

请在接受中医药治疗前咨询专业医师,以确保药方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总结:中医药方剂大全包含了许多经验丰富的治疗方案,其中的药物组合经过长期实践证明具有特定的疗效。

在选择中医药治疗时,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病情和体质来选择合适的药方。

希望中医药方剂可以为广大患者带来健康和福祉。

古中医药方

古中医药方

古中医药方
以下是部分著名的古中医药方:
乌鸡白凤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血虚腹痛等病症。

六味地黄丸:用于治疗肾阴虚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病症。

逍遥散:用于治疗肝气郁结、脾胃不和等病症。

金匮肾气丸:用于治疗肾阳虚引起的阳痿、早泄、遗精等病症。

左归丸:用于治疗肾阴虚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病症。

右归丸:用于治疗肾阳虚引起的阳痿、早泄、遗精等病症。

归脾丸:用于治疗心脾两虚引起的失眠、多梦、心悸等病症。

十全大补丸: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引起的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病症。

小柴胡汤: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发热等病症。

四君子汤: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等病症。

以上仅是部分著名的古中医药方,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还有许多珍贵的古方等待发掘和传承。

同时,使用中药方剂时,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中医药方剂大全(三)

中医药方剂大全(三)

中医药方剂大全(三)一、调理脾胃的方剂1. 五苓散【组成】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澄心石【功能主治】利水渗湿,温中健脾。

用于食积不化、水肿、湿渍脾胃等症状。

2. 保和丸【组成】茯苓、白术、澄心石、泽泻、木香、赤茯苓、甘松、砂仁、金银花、僵蚕、盐水太子参【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消食化湿。

适用于脾胃阳虚、食积不化、胃脘不舒等症状。

二、调理肝脏的方剂1. 柴胡疏肝散【组成】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大枣、栀子、青皮【功能主治】疏肝解郁,调和胃气。

常用于肝郁气滞、脘腹胀满等症状。

2. 茵陈蒿汤【组成】茵陈、蒿芩、青皮、木香、大戟【功能主治】行气活血,疏肝解郁。

适用于肝郁气滞引起的胸闷、胁痛等症状。

三、调理肺脏的方剂1. 小青龙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石膏、甘草、生姜【功能主治】发散风寒,清理肺热。

常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咳痰等症状。

2. 清肺排痰散【组成】杏仁、麦冬、桑白皮、浙贝母、瓜蒌、蚕蛹、薏苡仁、紫菀、海浮石【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适用于肺热痰多、咳嗽痰黄等症状。

四、调理心脏的方剂1. 五灵脂散【组成】没药、桃仁、莪术、丹皮、檀香、乳香、红花【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舒心安神。

常用于心脏刺激、心悸不宁等症状。

2. 安神补心丸【组成】菟丝子、五味子、酸枣仁、茯神、夜交藤、丹皮、炙甘草、麦冬、酸枣仁、黄芪【功能主治】养心安神,平抑气机。

适用于心脏失眠、心悸健忘等症状。

五、调理肾脏的方剂1. 牛蒡子散【组成】牛蒡子、白芍、山药、熟地、泽泻、车前子、川牡丹皮、丹皮、附子【功能主治】补肾益气,润肠通便。

适用于脾肾阳虚、便秘、腰膝酸软等症状。

2. 真武丸【组成】淮山药、熟地、山茱萸、杜仲、菟丝子、鹿角胶、桑白皮、枸杞子【功能主治】滋阴补肾,壮阳益精。

常用于肾阴不足、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以上只是部分调理脏腑的中医药方剂,仅供参考。

在使用中医药方剂时,务必咨询专业医师的建议,并按照医嘱正确使用。

精深中医140个小经方,太珍贵了建议收藏、转发救人无数

精深中医140个小经方,太珍贵了建议收藏、转发救人无数

中医140个小经方,太珍贵了!建议收藏、转发救人无数!1.清理血管壁的好方子:丹参、天麻、三七、山楂、西洋参、瓜娄壳、何首乌这七味药各等量,放在一起打成粉,每天早晚一小勺,(胶囊可5粒)坚持吃3~5个月。

2.调节虚寒体质方子:干姜,肉桂,蜀椒。

1:1:1的比例,3味药等份混合打成粉,装入两层(袜子,手套,帽子)之间,盖发凉发冷的部位就行了。

3.各种骨刺:用干皂角捣碎加最好的山西老陈醋合成糊狀,贴在患处。

每次可用半小勺多,后固定好,上面用热宝加热。

4.预防血脂的升高和缓解轻度血脂高代茶饮方子;养生堂丨山楂20克,红曲10克,决明子1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5.小孩尿床:硫磺4克,益智仁4克,带须根大葱。

碎粉用黄酒调匀,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贴2-3小时,每日2次。

6.治心肌缺血方:同仁堂丨五味子,桂圆肉,丹参各3两,红参须,红花各1两,红枣半斤,共分成3份煎成药汁,每天随意喝。

7.心阴虚失眠,手足热: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合用很好的。

8.小米粥可控制糖尿病:每天早晨煮一碗小米粥,要煮的干一点,里面放点核桃仁,枸杞子,又补脑,又补肾,又不升糖。

9.强筋壮骨茶:枸杞10克,大枣(炙烤)3枚,菊花5朵。

开水冲泡代茶饮。

10.胃溃疡,胃粘膜脱落:用猪蹄2-4个煮烂,沾白胡椒面(几岁就用几粒,研成面,分成7包),每天早空服一次,大约7天。

11.肾气不足阴虚手足热、盗汗:女贞子,益智仁打成粉,贴于肚脐。

12.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封盖,12个小时以后取下。

肠胃容易受寒,呕吐或腹泻。

既能祛寒,又能祛火,一滴入脐,正好对付暑天之火和食物之寒,寒热两邪通吃,治疗夏天出现的肠胃问题,效果特别好。

13.疼痛不舒服:最好自己有一张人体穴位图。

当觉得身体那里疼痛不舒服的时候。

就用红花,栀子,莪术各等量打成的药粉,调成膏状。

敷在最痛的穴位上。

往往刚刚敷上药,疼痛就减弱或者消失。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100方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100方

1. 安宫牛黄丸2. 白虎汤3. 白通汤4. 保和丸5. 保和颗粒6. 补中益气汤7. 菜花败毒散8. 草珊瑚合剂9. 穿心莲合剂10. 大承气汤11. 大黄甘遂丸12. 大青龙汤13. 大柴胡汤14. 大黄附子汤15. 大黄清胆汤16. 当归四逆汤17. 当归散18. 当归养血汤19. 当归芍药散20. 当归射干酵母片21. 当归煎膏22. 地黄丸23. 地骨皮散24. 地榆消炎片25. 丁香抗病毒合剂26. 丁香抗菌合剂27. 丁香合剂28. 冬凌草寄生合剂29. 断血流胶囊30. 高力灵胶囊31. 高力灵颗粒32. 广安妇科丸33. 广藿香合剂34. 海蛇抗癌合剂35. 海蛇化癌汤36. 海蛇半夏散37. 海蛇半夏散片38. 海蛇消炎口服液39. 海蛇消炎贴膏40. 海蛇抑菌合剂41. 海蛇沉香宝石丸42. 海蛇补益宝石丸43. 海蛇定阳合剂44. 海蛇炎康片45. 海蛇止血合剂46. 海蛇止咳糖浆47. 海蛇止痛膏48. 海蛇止痛颗粒49. 海蛇止痛药丸50. 海蛇治疗白斑胶囊51. 海蛇助眠合剂52. 海蛇祛风湿合剂53. 海蛇抗病毒合剂54. 海蛇抗感冒合剂55. 海蛇抗流感合剂56. 海蛇抗疟合剂57. 海蛇抗病毒胶囊58. 海蛇抗菌颗粒59. 海蛇抗结核合剂60. 海蛇抗肺炎合剂61. 海蛇抗霍乱合剂62. 海蛇抗白喉合剂63. 海蛇抗麻疹合剂64. 海蛇抗风寒合剂65. 海蛇抗温热合剂66. 海蛇抗病毒颗粒67. 海蛇抗病毒口服液68. 海蛇抗病毒片69. 海蛇抗病毒贴膏70. 海蛇抗病毒药丸71. 海蛇抗病毒软胶囊72. 海蛇抗病毒注射液73. 海蛇抗菌口服液74. 海蛇抗菌片75. 海蛇抗菌贴膏76. 海蛇抗菌药丸77. 海蛇抗菌软胶囊78. 海蛇抗菌注射液79. 海蛇抑菌口服液80. 海蛇抑菌片81. 海蛇抑菌贴膏82. 海蛇抑菌药丸83. 海蛇抑菌软胶囊84. 海蛇抑菌注射液85. 海蛇散疼片86. 海蛇消肿合剂87. 海蛇止痒合剂88. 海蛇祛湿合剂89. 海蛇清火合剂90. 海蛇活血合剂91. 海蛇润燥合剂92. 海蛇保肝合剂93. 海蛇滋阴合剂94. 海蛇养血合剂95. 海蛇安神合剂96. 海蛇开窍合剂97. 海蛇养心合剂98. 海蛇益气合剂99. 海蛇健脾合剂100. 海蛇降压合剂这些方剂都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但请注意,在使用任何中药方剂之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

中医药方剂大全

中医药方剂大全

中医药方剂大全(一)名称:熟乾地黄散拼音: Shú QiánD ì Huánɡ Sàn 处方:丹参(去芦头) 、防风(去芦、叉)、当归 (去卢、微炒) 、细辛(去苗)、川芎,各半两;人参、熟乾地黄 (酒洒、蒸、焙)、白茯苓(去皮)、肉桂(去粗皮)、白术,各一两;续断、附子(炮、去皮、脐)、黄蓍 (去芦),各三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妇人劳伤血气,腑脏虚损,风冷邪气乘虚客搏,肢体烦痛,头目昏重,心多惊悸,寒热盗汗,羸瘦少力,饮食不进。

用途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枣三个,擘破,煎至一盏,滤去渣,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快汤拼音: Kuài Tānɡ处方:甘草(炙)十八两,乾姜(炮)二斤半,粟米(炒)三十两,桔梗(炒)三斤。

制法:上炒盐一百二十钱重,同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冷,酒食所伤,胸膈不快,呕逆恶心,吞酸吐水,口淡舌涩,不思饮食,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沸汤点,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铁刷汤拼音: Tiě Shuā Tānɡ处方:香附子六两,桔梗一斤半,甘草一斤,乾姜半斤,肉桂(去粗皮)四两,茴香半斤,良姜、陈皮,各十二两。

制法:上除肉桂外,同炒,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胃气不和,心腹疼痛,饮酒过度,呕哕恶心,脾痛翻胃,内感风泠,肠鸣泄泻;妇人血气刺痛,并皆治之。

常服快气,不拘时候。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三倍汤拼音: SānB èi Tānɡ处方:草豆蔻仁二两,甘草一两,生姜、盐(炒) ,各五两。

制法:上件拌和匀,入瓷器内淹一宿,焙乾,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胸膈闷满,饮食不化,呕逆恶心,或霍乱呕吐,心腹刺痛,肠鸣泄痢,水谷不分。

用途用量:沸汤点服。

摘录:《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小理中汤拼音:XiǎoL ǐ Zhōnɡ Tānɡ处方:苍术(米泔浸、焙)五两,生姜五斤,甘草(生用)十两,盐(炒)十五两。

常用中药方剂100首

常用中药方剂100首

常用中药方剂100首01【方名】:桃核承气汤【出处】:《伤寒论》【原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处方】: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

【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

02【方名】:旋覆代赭汤【出处】:《伤寒论》【原文】:“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汤主之。

”【处方】: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03【方名】:竹叶石膏汤【出处】:《伤寒论》【原文】:“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处方】: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半斤。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04【方名】:麻黄汤【出处】:《伤寒论》【原文】:①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复发汗,宜麻黄汤。

”【处方】: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05【方名】:吴茱萸汤【出处】:《伤寒论》【原文】:①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③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处方】: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组成】人参(15g)黄芪(30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6g)当归(12g)川芎(9g)桂枝(6g)生姜(3片)功用】益气养血,调和营卫。

主治】气血两虚证。

病人面色苍白,四肢乏力,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健忘,月经不调,舌淡苔白,脉细弱。

人参养荣汤,补气养血调营卫。

黄芪白术同参归,川芎茯苓甘草齐。

桂枝生姜调经脉,服之调和身体好。

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干姜、大枣、甘草各等分。

功用】解表和解,调和营卫。

主治】治伤寒太阳证不解,或解后不觉轻松,或本无表证而柴胡证明显者。

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口苦咽干,呕吐泄泻,胁下痞满,心烦易怒,舌苔薄白,脉弦。

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加,人参甘草干姜夹,太阳表证不解时,和营调卫此方佳。

组成】连翘朴硝各一两(30g),甘草二两(60g),生姜三两(90g)功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主治】霍乱初起,恶心呕吐,腹泻清稀,口渴欲饮,咽干,舌红少苔,脉数。

XXX连XXX清热毒,XXX配连翘,霍乱初起咳止泻,宜早服用效果好。

20、五苓散《金匮要略》组成】白术四两(12g),茯苓四两(12g),炙甘草二两(6g),泽泻四两(12g),白皮四两(12g)功用】渗湿利水,健脾消食。

主治】脾胃湿滞证。

腹胀,水肿,四肢不温,泄泻,食少便溏,舌苔白腻,脉弱。

五苓散白术泽泻配,白皮茯苓炙甘草,湿滞脾虚水肿胀,消食利水效果好。

黄连3克(姜汁炒)、川厚朴6克、石菖蒲3克、法半夏3克、淡豆豉9克、山栀子9克、芦根60克组成的连朴饮,具有清热利湿,调和脾胃的功效。

适用于乙肝湿热并重,郁阻于中焦,脾胃不运的证候。

症状包括胸闷脘痞、恶心欲呕、纳呆、厌油腻食物、口渴不欲多饮、大便稀溏、腹部胀满、小便短少黄赤、或有身目发黄,其色鲜明,发热而汗出不解,舌红,舌苔黄滑腻,脉滑数。

天王补心丹包括人参去芦、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各五钱(各15g)当归酒浸、五味麦门冬去心、天门冬柏子仁酸枣仁炒、各一两(各30g)、生地黄四两(120g)、朱砂。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 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一钱半(4.59g)(原书未著用量)【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

亦治疝气瘕聚。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2、二至丸《医方集解》【组成】女贞子(蒸)500g 墨早莲500g【功能】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3、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生姜7片,乌梅1个【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二陈场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4、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八珍汤基础上加入黄芪18肉桂4,重于补脾益肺,其中肉桂有增强心阳、旺盛命火之功,从而使气血阴阳并补。

5、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人参(6克) 茯苓(12克) 炒白术(12克) 甘草(3克) 藿香叶(12克) 木香(6克) 葛根(15克)【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

呕吐泄泻,肌热烦渴。

6、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车前子瞿麦篇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灯心【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

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7、八珍汤《正体类要》【组成】人参10 白术15 云苓12 当归10 川芎10 白芍10 熟地12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枚【功用】益气补血。

补肾精中药药材配方大全

补肾精中药药材配方大全

补肾精中药药材配方大全补肾精是中医理论中常见的养生保健方法,主要针对肾精不足所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补肾精中药药材配方,供参考:1.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药材组成,具有滋阴补肾、益精填髓的功效,适用于肾阴虚引起的症状。

2. 金匮肾气丸:由熟地黄、山药、茯苓、泽泻、山茱萸、牡丹皮、附子、肉桂等药材组成,具有温补肾阳、益精助阳的作用,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症状。

3. 左归丸:由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菟丝子等药材组成,具有滋阴补肾、养血生精的功效。

4. 右归丸:由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肉桂等药材组成,具有温补肾阳、益精助阳的功效。

5. 龟龄丸:由龟板、鹿茸、人参、熟地黄、山药、枸杞子等药材组成,具有滋阴补肾、益精填髓、强筋壮骨的作用。

6. 杜仲丸:由杜仲、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等药材组成,具有补肾强腰、益精固本的功效。

7. 五子衍宗丸:由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等药材组成,具有补肾益精、固精止遗的作用。

8. 鹿茸丸:由鹿茸、人参、熟地黄、山药、枸杞子等药材组成,具有补肾壮阳、益精填髓的功效。

9. 海马补肾丸:由海马、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等药材组成,具有补肾壮阳、益精助阳的作用。

10. 巴戟天丸:由巴戟天、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等药材组成,具有补肾益精、强筋壮骨的功效。

在使用这些中药配方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症状,选择适合的配方,并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同时,补肾精的过程需要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以达到最佳效果。

肾精亏虚的中医药治疗方剂

肾精亏虚的中医药治疗方剂

肾精亏虚的中医药治疗方剂
肾精亏虚是中医常见的一种证候,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记忆力下降、腰膝酸软、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对于肾精亏虚的治疗,中医通常采用补肾填精的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中医药治疗方剂: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组成,具有滋补肾阴的作用,常用于肾阴不足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

左归丸:由熟地黄、菟丝子、牛膝、龟甲胶、鹿角胶、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组成,具有滋补肾阴、填精益髓的作用,常用于肾精不足引起的头晕、耳鸣、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右归丸:由熟地黄、菟丝子、附子(炮附片)、肉桂、山药、山茱萸、鹿角胶、枸杞子组成,具有温补肾阳、填精益髓的作用,常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引起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症状。

金锁固精丸:由沙苑子(炒)、芡实(蒸)、莲须、龙骨(煅)、牡蛎(煅)、莲子组成,具有固肾涩精的作用,常用于肾虚不固引起的遗精、滑精等症状。

五子衍宗丸:由枸杞子、菟丝子(酒蒸,捣饼)、覆盆子、五味子(研碎)、车前子(盐炙)组成,具有补肾益精的作用,常用于肾虚精亏引起的遗精早泄、腰痛等症状。

以上方剂均为常用中药方剂,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对于肾精亏虚的治疗,还需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悦也是很重要的。

同时,注意饮食调理,适量食用补肾的食物,如核桃、黑芝麻等,也有助于改善肾精亏虚的症状。

精深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精深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 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一钱半(4.59g)(原书未著用量)【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

亦治疝气瘕聚。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2、二至丸《医方集解》【组成】女贞子(蒸)500g 墨早莲500g【功能】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3、二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生姜7片,乌梅1个【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二场用半夏,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4、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八珍汤基础上加入黄芪18肉桂4,重于补脾益肺,其中肉桂有增强心阳、旺盛命火之功,从而使气血阴阳并补。

5、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人参(6克) 茯苓(12克) 炒白术(12克) 甘草(3克) 藿香叶(12克) 木香(6克) 葛根(15克)【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热证。

呕吐泄泻,肌热烦渴。

6、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车前子瞿麦篇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灯心【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

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7、八珍汤《正体类要》【组成】人参10 白术15 云苓12 当归10 川芎10 白芍10 熟地12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枚【功用】益气补血。

中医药方剂大全

中医药方剂大全

中医药方剂大全中医药方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

积淀着中医几千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不仅包含了众多的药物组合和使用方法,而且涵盖了很多不同病症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药方剂,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参考。

一、四君子汤【组成】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桂枝四味药物组成。

【功效】四君子汤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乏力无力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煎药15克至30克,一日2次。

二、逍遥散【组成】逍遥散由芒硝、薄荷、广藿香等药物组成。

【功效】逍遥散主要用于治疗暑湿引起的头晕目眩、口干舌燥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服用5克至10克,一日2次。

三、安宫牛黄丸【组成】安宫牛黄丸由人工牛黄、雄黄、珍珠等药物组成。

【功效】安宫牛黄丸可用于治疗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服用3粒至6粒,一日2次。

四、清热解毒口服液【组成】清热解毒口服液由黄连、连翘、板蓝根等药物组成。

【功效】清热解毒口服液主要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口服10毫升至20毫升,一日3次。

五、六味地黄丸【组成】六味地黄丸由生地、山药、牡丹皮等药物组成。

【功效】六味地黄丸主要用于治疗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服用9克至15克,一日2次。

六、当归补血汤【组成】当归补血汤由当归、白芍、熟地等药物组成。

【功效】当归补血汤可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月经不调等症状。

【用法用量】通常每次煎药15克至30克,一日2次。

总结:以上所介绍的中医药方剂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中医药方剂种类繁多,每一种方剂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用药规律。

在使用中医药方剂时,要遵循医生的指导,严格控制用量和用药频次。

同时,要了解个体差异和禁忌症,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

中医药方剂在中医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中医药方剂,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中医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将介绍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并对其功效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1. 温胆汤:温胆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胆虚寒症状,如胆囊寒痛、胆汁淤滞等。

该方剂由黄连、半夏等药物组成,具有温胆祛寒、理气开郁的功效。

2. 茵陈蒿汤:茵陈蒿汤是治疗寒湿痹证的经典方剂,由茵陈、蒿子、生姜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祛寒湿、温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湿痹痛、腰腿冷痛等症状。

3. 四逆散:四逆散是中医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寒邪侵袭引起的寒证,如寒疟、寒冷等。

该方剂由附子、干姜等药物组成,具有温阳散寒、驱寒止痛的功效。

4.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是治疗中气不足的经典方剂,由黄耆、白术、党参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适用于中气不足导致的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5.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中医常用的健脾益气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健脾益气、补养气血的作用,适用于脾气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6. 四逆加人参汤:四逆加人参汤是中医常用的治疗阳气不足的方剂,由附子、干姜、人参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阳散寒、益气固表的作用,适用于阳气不足导致的畏寒、乏力等症状。

7. 四物汤:四物汤是中医常用的补血方剂,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补血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血虚导致的月经不调、经痛等症状。

8. 四妙丸:四妙丸是中医常用的消炎止痛方剂,由黄连、黄芩、苦参、半夏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热毒引起的口腔溃疡、痈肿等症状。

9. 温经汤:温经汤是中医治疗寒凝症状的方剂,由艾叶、独活、川芎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凝引起的痛经、闭经等症状。

10. 走湿散:走湿散是中医常用的祛湿方剂,由荆芥、石膏、白附子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祛湿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湿邪困阻引起的感冒、咳嗽等症状。

中医方剂大全

中医方剂大全
医学心悟 定喘汤:桑(桑白皮)芩吃麻花(款冬花)杏仁苏半白果甘。
定经汤:定经汤是傅氏方,怀山地芍当归放;柴苓荆芥菟丝子,调补肝肾效力彰。
定痫丸:定痫二茯贝天麻,丹麦陈远菖蒲夏;胆星蝎蚕草竹沥,姜汁琥珀与朱砂。 定志丸:参菖二茯远朱砂。 备急千金药方 独活寄生汤:辛防毒酒膝仲计,八珍去术用桂心。
E
来源
中医方剂大全
A
艾附暖宫丸:艾附暖宫四物配,吴萸续断芪肉桂;温经养血暖子宫,止带调经腹痛退 仁斋直指方 。
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开窍方,芩连栀郁朱雄黄;牛角珍珠冰麝薄,热闭心包功效良 温病条辨 。
安老汤:安老汤治二火猖,参术芪草归地黄;山萸荆胶香木耳,疏肝补脾益肾良。
安神定志丸:安神定志茯苓神,远志菖蒲龙齿参。
B
八物汤:八物汤中用四物,添入川楝与延胡;更加木香与槟榔,气滞水肿宜煎服。 瑞竹堂经验方 八珍汤:四物汤+四君子汤
和剂局方 八正散:黄山萹蓄等六一通车。 伤寒论 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伤寒论 白头翁汤:百翁连秦 慎斋遗书 百合固金汤:地地麦草药,柏元桔归母。
柏子养心丸:柏子养心草参芪,二茯芎归怀枣仁;夏曲远志加桂味,除去惊悸自安神 体仁汇编 。 小儿药证直诀 败毒散:独参生活梗芎茯,荷(薄荷)枳前柴少。 医学心悟 半夏白术天麻汤:二陈汤+白术、天麻
地榆散:地榆散可止便血,山栀芩连冰若雪;云苓薤白紫茜根,此方可将邪热解。 癫狂梦醒汤:癫狂梦醒桃仁附,木通芍药半夏胡;陈皮青皮桑白皮,苏子甘草大腹皮 。
调肝汤:调肝汤中山药草,芍萸戟归阿胶找;冲任虚损经量少,补益肝肾功效好。
调营饮:调营莪术瞿麦用,归芎白芷草葶苈;元胡苓桂芍三皮,大黄槟榔细辛要。
丁香散:丁香散蒂草良姜,湿胃降逆此方尝。 丁香柿蒂汤:丁香柿蒂人参姜,呃逆因寒中气伤;温中降逆又益气,胃气虚寒最相当 症因脉治 。 丁香透膈散:丁香透膈参术草,半夏木香香附好;砂仁神曲白豆蔻,麦芽化湿醒脾妙 。

精深中医妇科临床常用方剂100首

精深中医妇科临床常用方剂100首
杜仲、熟地、枸杞、党参、白术、山药、山茱萸、扁豆、炙甘草
补肾健脾,益精养血
滑胎
056温土毓麟汤
巴戟天、覆盆子、人参、白术、山药、神曲
温肾补脾养胎
胎萎不长
057天仙藤散
天仙藤、香附、陈皮、甘草、乌药、生姜、木瓜、紫苏叶
理气行滞、化湿消肿
妊娠肿胀
058桔梗散
天门冬、桑白皮、桔梗、紫苏、赤茯苓、麻黄、贝母、人参、甘草
黄芪、当归
补气生血
血虚发热证
026八珍汤
白芍、当归、川芎、熟地、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
益气补血
气血两虚证
027泰山磐石散
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续断、糯米、黄芩、砂仁
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堕胎,滑胎
028六味地黄丸
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
滋阴补肾
肾阴虚证
029左归丸
熟地、山药、菟丝子、枸杞、山茱萸、牛膝、鹿角胶、龟板胶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真阴不足证
030大补阴丸
熟地、龟板、黄柏、知母、猪脊髓
滋阴降火
阴虚火旺证
031苍附导痰丸
苍术、香附、胆星、枳壳、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
化痰除湿,通络调经
痰湿蕴结证
032清热固经汤
黄芩、焦栀子、生地、地骨皮、地榆、阿胶、生藕节、陈棕炭、制龟板、牡蛎粉、甘草
滋阴清热,固经止带
阴虚血热,月经先期
089定经汤
菟丝子、白芍、当归、大熟地、山药、白茯苓、芥穗、柴胡
舒肝补肾,养血调经
肝肾气郁,经来断续
090保阴煎
生地、熟地、芍药、山药、川续断、黄芩、黄柏、生甘草
滋阴清热
血崩淋漓,湿浊带下

爱爱医资源-妇科精深中医用药精髓

爱爱医资源-妇科精深中医用药精髓

爱爱医资源-妇科精深中医用药精髓妇科中医用药精髓+妇科病应多从湿治+中医妇科心诀+蔡氏妇科良方四宝妇科中医用药精髓1、党参黄芪:参芪健脾培中,益气升阳,凡妇科脾肾气虚所致的崩中漏下、子宫脱垂、白带绵绵、胎漏、滑胎等症皆为首选之药。

对气血两虚之闭经,月经过少等,参芪入四物汤治崩中漏下,补气以生血。

2、党参沙参:二参相伍,益气养阴,宜于气阴两虚之不孕症、异症、崩漏以及流产后、癌症术后放化疗等症。

病后虚羸,神疲倦怠,食少纳呆,咽干疼痛,舌质暗红,苔干少津者。

3、党参丹参:党参益气,丹参活血,气行则血行,气充则血活,宜于气虚血瘀之痛经、经闭、月经过少等症,气血两虚兼有瘀滞者,再配当归、川芎。

丹参且能凉血安神,两药合用,又适于血虚血热,心烦不寐等症。

4、当归熟地:当归乃补血调经要药;熟地乃治阴亏血虚之主药,两药相伍,通守兼备,是妇科阴血亏虚之血枯、血燥之侍品。

5、当归白芍:当归养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血中气药;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柔肝,静而敛阴,为血中阴药,两药合用,动静结合,养血理血,对血虚而瘀之证有效。

6、熟地白芍:熟地基温入肾,白芍酸养入肝,肝肾并补,滋水涵木,宜于肝肾阴虚之诸症。

7、熟地砂仁:熟地腻膈,久服滞脾碍胃;砂仁行气调中,醒脾开胃,且引气归肾。

砂仁(或用砂仁壳)配熟地,既可防熟地滋腻之弊,又可引熟地入肾。

8、当归丹参:养血活血,补中有通,通补结合,治血虚经闭、经少者必用,用量宜大,多至20~30g。

也用于慢性盆腔炎症、输卵管通而欠畅之不孕症,有疏通血脉之功。

9、生地白芍:甘酸化阴,甘寒生津,养阴清热,柔肝敛阴,适用于阴血不足、虚火盛之经行先期、月经过多、经行烦中、妊娠恶阻、排卵期出血等,常配淡芩加强清肝之功。

10、生地熟地:生地养阴凉血,熟地补血滋阴,凡肝肾不足、阴血亏虚而兼虚热之月经失调、不孕症、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皆可运用。

11、生地玄参:生地甘苦而守,滋阴降火;玄参咸寒,养阴降火,解毒软坚,两药合用,适于阴虚炎旺,虚热上浮,或兼有(疒徵)结之症,如癌症放化疗后、更年期综合征、子宫肌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方剂大全中医药方剂大全(一)名称:熟乾地黄散拼音:Shú Qián Dì Huánɡ Sàn处方:丹参(去芦头)、防风(去芦、叉)、当归(去卢、微炒)、细辛(去苗)、川芎,各半两;人参、熟乾地黄(酒洒、蒸、焙)、白茯苓(去皮)、肉桂(去粗皮)、白术,各一两;续断、附子(炮、去皮、脐)、黄蓍(去芦),各三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妇人劳伤血气,腑脏虚损,风冷邪气乘虚客搏,肢体烦痛,头目昏重,心多惊悸,寒热盗汗,羸瘦少力,饮食不进。

用途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生半分,枣三个,擘破,煎至一盏,滤去渣,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快汤拼音:Ku ài Tānɡ处方:甘草(炙)十八两,乾(炮)二斤半,粟米(炒)三十两,桔梗(炒)三斤。

制法:上炒盐一百二十钱重,同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冷,酒食所伤,胸膈不快,呕逆恶心,吞酸吐水,口淡舌涩,不思饮食,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沸汤点,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铁刷汤拼音:Tiě Shuā T ānɡ处方:香附子六两,桔梗一斤半,甘草一斤,乾半斤,肉桂(去粗皮)四两,茴香半斤,良、皮,各十二两。

制法:上除肉桂外,同炒,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胃气不和,心腹疼痛,饮酒过度,呕哕恶心,脾痛翻胃,感风泠,肠鸣泄泻;妇人血气刺痛,并皆治之。

常服快气,不拘时候。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三倍汤拼音:Sān Bèi Tānɡ处方:草豆蔻仁二两,甘草一两,生、盐(炒),各五两。

制法:上件拌和匀,入瓷器淹一宿,焙乾,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胸膈闷满,饮食不化,呕逆恶心,或霍乱呕吐,心腹刺痛,肠鸣泄痢,水谷不分。

用途用量:沸汤点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小理中汤拼音:Xi ǎo Lǐ Zhōnɡ Tānɡ处方:苍术(米泔浸、焙)五两,生五斤,甘草(生用)十两,盐(炒)十五两。

制法:上碎同碾,淹一宿,焙乾,碾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寒上冲,胸胁逆满,饮酒过度,痰逆恶心,或时呕吐,心下虚胀,隔塞不通,饮食减少,短气羸困,温中逐水去湿。

又治肠胃冷湿,泄泻注下,水谷不分,腹中雷鸣,霍乱吐利,手足厥泠,胸痹心痛,逆气结气,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一钱,沸汤点,空心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挝脾汤拼音:Wō Pí Tānɡ处方:麻油四两,良十五两,茴香(炒)七两半,甘草十一两七钱半。

制法:上炒盐一斤同药炒,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快,宿酲留滞,呕吐酸水,心腹胀痛,不思饮食,伤冷泄泻,并宜服之。

常服快气,大解中酒,美进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白汤点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缩砂汤拼音:Sù Shā Tānɡ处方:缩砂仁(不见火)、甘草(炒),各十二两(一本作各二两);桔梗(焙)六十两,丁香皮(不见火)六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冷气,心腹刺痛,胸膈痞闷,胁腹胀满,呕逆恶心,饮食无味,脾胃不和,酒食多伤,呕吐不止。

常服消滞气,宽胸膈,健脾胃,进饮食,止呕吐。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茴香汤拼音:Huí Xiānɡ Tānɡ处方:茴香(去土、炒)六斤,川楝子(洗、炒)、皮,各二斤;甘草(炒)七斤,盐(炒)一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疗元脏气虚冷,脐腹胀满,不思饮食,一切冷气,并皆治之。

常服温中益气,利胸膈,进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如茶点吃。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益智汤拼音:Yì Zhì Tānɡ处方:益智仁四斤半,京三棱(煨)一斤半,乾(炮)三两,青皮、蓬莪、皮,各十二两;甘草(炒)十五斤,盐(炒)十六斤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冷气,呕逆恶心,脐腹胁肋,胀满刺痛,胸膈痞闷,饮食减少。

常服顺气宽中,消宿冷,调脾胃。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生汤拼音:Shēnɡ Jiānɡ Tān ɡ处方:乾生二斤,白面(炒)三斤,甘草(炒)十三斤,杏仁(去皮、尖、麸炒、别研)十斤。

制法:上炒盐二十二斤同为末。

功能主治:治酒食所伤,心胸烦满,口吐酸水,呕逆不定,饮食无味,胸膈不快。

常服一字,消食化痰,宽利胸膈,不拘时候。

用途用量:每服半钱,如茶点吃。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仙术汤拼音:Xiān Shù Tānɡ处方:苍术(去皮)四十八斤,枣(去核)二斗四升,乾(炮)二十四两,杏仁(去皮、尖、麸炒、别捣)六斤,甘草(炒)十四斤,盐(炒)二十五斤。

制法:上为细末,入杏仁和匀。

功能主治:辟瘟疫,除寒湿,温脾胃,进饮食。

常服延年,明目驻颜,轻身不老。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沸汤点服,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五味汤拼音:Wǔ Wèi Tānɡ处方:五味子(洗)九斤,良(炒)、皮(去白)、茴香(炒),各一斤半;甘草(炒)十七斤半,盐(炒)二十二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温中益气。

治胸膈痞满,心腹刺痛,短气噎闷,咳嗽痰唾,呕逆恶心,不思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沸汤点服,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厚朴汤拼音:Hòu Pò Tānɡ处方:厚朴(去粗皮、用生二斤制)十斤,枣一斗六升,丁香皮八两,甘草(炒)十一斤,丁香枝杖十二两,盐(炒)十五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泠,腹痛泄泻,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呕逆恶心,不思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三片,枣二个,擘破,同煎至七分,热服。

常服温中顺气,进饮食。

每服一钱,沸汤点服,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二宜汤拼音:èr Yí Tānɡ处方:桂心四斤四两,乾(砂炒)四斤,甘草(用砂炒)三十斤,杏仁(去皮、尖、砂炒、别研)四斤四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冒暑引饮,冷热不调,泄泻多渴,心腹烦闷,痢下赤白,腹痛後重。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沸汤点服。

如伤暑烦渴,新水调下,不计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枣汤拼音:Zǎo Tānɡ处方:枣(去核)一斤,生(洗、切)五斤,甘草(炙)三斤。

制法:上三味一处拌匀,用盆器盛贮,以布盖罨一宿,焙乾,捣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乾呕恶心,胁肋胀满,不美饮食。

常服健脾胃,顺气进食。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玉真汤拼音:Y ù Zhēn Tānɡ处方:阿(面裹、煨)、茴香(拣净、炒),各三斤;檀香一斤半,胡椒九两,乾(炮)一斤半,杏仁(去皮、尖、麸炒、别捣)三斤十二两,白粳米(炒)一斗六升,白面(炒)六两,甘草(炒)十两,盐(炒)二十三斤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冷气,痰逆恶心,胸膈痞闷,脐腹撮痛,口苦无味,饮食不美。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沸汤点服,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破气汤拼音:Pò Qì Tānɡ处方:青皮(不去白)、皮(不去白)、茴香(拣炒),各十二两;杏仁(去皮、尖、麸炒、别捣)、桂心,各一斤;良(炒)、黄、荜澄茄、木香,各六两;甘草(炒)八斤半,盐(炒)十四斤,丁香皮九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冷气,攻心。

腹、胁、肋,胀满刺痛,噫气吞酸,呕逆恶心,胸膈噫塞,饮食减少。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沸汤点,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桂花汤拼音:Guì Huā Tānɡ处方:乾(炮)九两,桂心、甘草(炒),各九斤;缩砂仁三斤十四两。

制法:上炒盐十四斤,同为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冷气,心腹刺痛,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呕逆恶心,饮食无味。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沸汤点服,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木香汤拼音:Mù Xiānɡ T ānɡ处方:木香、青皮,各三斤;黄、麦蘖(炒),各五斤;甘草(炒)、盐(炒),各一十一斤;蓬茂四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胸膈痞塞,心腹刺痛,胁肋胀满,饮食减少,噫气吞酸,呕逆噎闷,一切气疾,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沸汤点服,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豆蔻汤拼音:Dòu Kòu Tānɡ处方:丁香枝杖七斤,甘草(炒)十一斤,白面(炒)六斤,肉豆蔻(面裹、煨)八斤。

制法:上炒盐十三斤同为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冷气,心腹胀满,胸膈痞滞,哕逆呕吐,泄泻虚滑,水谷不消,困倦少力,不思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沸汤点服,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磨积圆拼音:Mó Jī Yuán处方:乾漆(炒)、丁香,各一两;青皮(去白)、京三棱(炮),各六两;蓬茂半斤。

制法:上为细末、水糊为圆,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脏腑怯弱,受积冷,胁肋胀痛,呕吐痰逆,肠鸣泄泻,日夜频并,四肢困倦,面无颜色,肌肉消瘦,不进饮食,及疳气羸瘦,肚大青筋,口乾烦渴,小便白浊,食不生肌,或发虚肿,寒热往来,或因食甘肥,虫动作痛,叫哭合眼,并能治之。

用途用量:每二岁儿,可服五圆,淡汤吞下,不拘时候,更量岁数、虚实,加减与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秘传神仙消痞圆拼音:Mì Chuán Shén Xiān Xiāo Pǐ Yuán处方:斑蝥二十个(去头、足、翼、用糯米半升同炒、候米焦黄色为度、去米不用),巴豆(去皮、取霜)二十粒。

制法:上先将斑蝥碾为细末、却入巴豆霜同研令匀,用米糊为圆,如小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一切痞疾,皆因寒温不调,乳哺失节,或啖生冷、果子、黏食等物,脾胃微弱,不能消化,致五脏不利,三焦壅滞,结块腹,坚硬如石,或发作寒热,有如疟证,不能饮食,渐致羸瘦,急宜服之。

此药神妙。

用途用量:小儿三岁以前,每服三圆,五更初,茶清下,更量岁数、虚实,加减与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小黄连阿胶圆拼音:Xiǎo Huánɡ Lián ē Jiāo Yuán处方:肉豆蔻、茯苓(去皮)、诃子(炮、去核),各一两;黄连(去须、微炒)二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