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精准扶贫项目策划书3篇
教育精准扶贫项目策划书3篇篇一教育精准扶贫项目策划书一、项目背景二、项目目标2. 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为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3. 促进教育公平:通过教育精准扶贫项目,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三、项目内容1. 教育资源支持:捐赠图书、教材、教具等教育物资:为贫困地区学校捐赠图书、教材、教具等教育物资,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
建设多媒体教室:为贫困地区学校建设多媒体教室,提供现代化的教育设备,让孩子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开展远程教育: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教育,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 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培训:邀请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等为贫困地区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开展教师交流活动:组织贫困地区学校的教师与城市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3. 贫困学生资助:设立奖学金:为贫困地区学校的优秀学生设立奖学金,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提供助学金:为贫困学生提供助学金,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开展爱心捐赠活动:组织社会各界开展爱心捐赠活动,为贫困学生捐赠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
4. 教育公益活动:开展支教活动:组织志愿者到贫困地区学校开展支教活动,为孩子们提供课外辅导和兴趣培养。
举办教育公益讲座:邀请教育专家、学者等举办教育公益讲座,提高家长和学生的教育意识。
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心理健康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项目实施计划1. 项目筹备阶段([筹备时间区间 1]):成立项目筹备小组,负责项目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开展项目调研,了解贫困地区学校的教育现状和需求。
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预算。
联系相关部门和单位,争取支持和合作。
2. 项目实施阶段([筹备时间区间 2]):按照项目实施方案,逐步推进项目实施。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和协调,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024年全面推进教育公平发展
持续推动教育公平发展策略建议
01
完善教育投入机制
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教育支出结构,确保教育 资源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
02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持续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方式变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0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 和核定周期,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 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 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
教育投入政策
02
加大中央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教
育经费的均衡分配。
教育扶贫政策
03
针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制定特殊扶持政策,推动教育公平
与精准扶贫的有效结合。
地方政府配套措施
制定地方教育公平发展规划
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公平发展规划,明确阶段 性目标和实施路径。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保障措施
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
优化特殊教育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和水平。
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
建立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指导机制,加强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配备 专业教师,为残疾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和康复训练。
加强家校合作
鼓励家长参与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过程,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残疾学生的全 面发展。
心态。
06 社会参与和合作共建机制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
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建立紧密的 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 案,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保障。
产教融合
推动产业界与教育界深度融合,实 现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义务教育如何助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
义务教育如何助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
义务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在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能够保障贫困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权利。
在贫困地区,许多家庭由于经济困难,无法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
义务教育的免费性,使得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有学上,不会因为学费、书本费等问题而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
这为他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义务教育有助于提升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
加强贫困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学环境,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让孩子们能够在更好的条件下学习。
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义务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关注学生的品德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科技竞赛、艺术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得到全面发展,增强他们未来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对于贫困家庭来说,义务教育能够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孩子在接受义务教育期间,家庭无需为教育支出过多的费用,这使得家庭可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改善生活条件、发展生产等方面。
而且,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孩子未来能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从而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
为了更好地发挥义务教育在教育精准扶贫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经费的足额拨付,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义务教育扶贫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良好氛围。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也是关键。
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优质的教育资源输送到贫困地区,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通过在线课程、远程教育等方式,让贫困地区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与发达地区同等质量的教育。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作者:郭绍青来源:《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20年第15期郭绍青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互联网教育数据学习分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影响教育公平发展的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公平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当我们谈到用教育信息化解决教育公平面临的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思考: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有哪些?我认为,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主要有地理人文环境、社会公共服务、家庭环境、学校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占有、管理水平、政策制度等多个方面。
例如,生活在山区的学生与生活在南方沿海的学生所接受的教育资源是不一样的,也是他们无法选择的;地方的社会公共服务,包括医疗、博物馆、展览馆、体育馆等相关服务参差不齐;学生家庭经济收入与成员结构存在差异;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占有、教师能力水平等也存在差异,包括创客中心、体育设备、生活设施、师资培训等……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教育信息化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一方面,教育信息化在改变师生教与学关系、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加强区域间教育资源共享与交流等方面體现出了巨大优势;另一方面,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与成员结构会制约教育信息化的普及程度,同时,区域间的经济差异也会加大教育的数字鸿沟。
教育信息化破解教育公平发展难题的路径及作用一、智力资源共享1.助力教学点教育质量提升截至2017年底,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已达88%,“未接入互联网的学校主要集中在偏远农村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教学点”,但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很难通过地面网敷设的方式接入互联网,教学点的网络接入工作一度进入攻坚期,优质教育资源无法方便、快捷地共享给教学点。
为此,我们开发了宽带卫星联校模式,利用高通量宽带卫星为未联网学校(教学点)接入互联网,同步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确保主体学校和教学点具备良好的互联网环境,支持教学点开展网络条件下的课堂教学,从而实现主体学校与教学点之间流畅开展远程师生的互动教学,主讲教师实时得到学生学习状态的反馈,学生的提问也能得到即时回答。
十四五教育强国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正式实施,教育强国战略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深感教育的重要性,也深刻体会到实现教育强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深入学习“十四五”教育强国战略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在“十四五”规划中,教育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地位。
我们应当认识到,教育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更是传承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1.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来支撑国家发展。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教育是科技创新的源泉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而教育则是科技创新的基础。
我们要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十四五”期间,我国教育改革将继续深化,教育现代化建设将全面推进。
我们要紧紧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1. 优化教育结构调整教育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加大对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2. 提升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推进教育公平加大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保障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对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拓展国际交流渠道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教育信息化应用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将其作为国家战略予以推进。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主要基于以下背景:1. 国家战略需求。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信息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国家竞争力,教育信息化成为必然选择。
2. 教育改革需求。
教育信息化有助于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推动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3. 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二、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优势1. 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信息化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 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
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可以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3. 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育信息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信息化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4. 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信息化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平台,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三、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1. 课堂信息化教学。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开展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远程教育。
通过互联网,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偏远地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例如,我国“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教育质量。
3. 精准扶贫。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贫困地区学生进行精准帮扶,提高教育扶贫效果。
2024年教育精准扶贫帮扶计划范文
2024年教育精准扶贫帮扶计划范文一、引言教育是扶贫工作的核心环节之一,为了解决贫困地区教育问题,提高贫困群体的综合素质,改善贫困地区的发展状况,我国在2024年制定了教育精准扶贫帮扶计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4年教育精准扶贫帮扶计划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以期为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目标2024年教育精准扶贫帮扶计划的目标是帮助贫困地区实现教育全面发展,消除贫困地区教育差距,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平等、优质的教育资源。
具体目标包括:1.实现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入学率100%。
2.提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升学率。
3.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建设更多优质学校和教育设施。
4.提高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数量。
三、内容2024年教育精准扶贫帮扶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加大教育投入。
增加财政投入,提高贫困地区教育经费占比,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资源。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贫困地区教育的资金监督,确保教育投入的有效使用。
2.改善教育基础设施。
致力于提升贫困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快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教育硬件设施,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在改善学校基础设施的同时,也要优先考虑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滞后问题,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3.优化教育服务。
加强教育资源的统筹布局,通过建设“云课堂”等手段,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服务,解决贫困地区师资不足、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
此外,还应加强对贫困地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对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同时,要通过加大教师奖励和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执教,提升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
四、实施方式2024年教育精准扶贫帮扶计划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责任和任务,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帮扶计划的顺利推进。
扶志、扶智、扶学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三位一体”模式建构
扶志、扶智、扶学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三位一体”模式建构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在扶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精准扶贫,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扶志、扶智、扶学三位一体的信息化教育扶贫模式建构,以期为实现教育公平和精准扶贫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扶志是教育扶贫的灵魂,通过信息化手段激发贫困地区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扶智是教育扶贫的核心,通过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在线学习平台,提升贫困地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扶学是教育扶贫的基础,通过信息化手段改善教学条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为贫困地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现状分析、模式建构、实践应用等方面,对扶志、扶智、扶学三位一体的信息化教育扶贫模式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推进教育精准扶贫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 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性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是实现社会公平、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问题依然突出。
教育精准扶贫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精准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
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往往因为家庭经济条件限制、教育资源匮乏等原因,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进而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
通过教育精准扶贫,可以为这些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帮助他们打破贫困的枷锁,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和家庭的脱贫。
教育精准扶贫对于提升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质量、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
通过教育精准扶贫,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掌握更多实用的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教育精准扶贫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
教育资源分配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教育资源分配的效率与公平问题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关键。
而在教育领域中,教育资源的分配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它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公平。
教育资源分配的效率,主要体现在如何以最优的方式配置有限的资源,以实现最大的教育产出。
这包括合理规划学校的布局、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有效利用教学设施和设备等方面。
例如,在学校布局上,如果能够根据人口密度和学生的分布情况,科学地设立学校,就能减少学生的通勤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在师资队伍方面,通过合理的招聘和培训机制,让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而对于教学设施和设备,精准地根据教学需求进行配置,避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也是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公平的重要性。
公平意味着每个孩子,无论其出身、家庭背景、地域差异,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但现实中,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
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城市中的学校往往拥有更好的师资力量、更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更丰富的课程资源。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学校可能面临师资短缺、教学设施简陋、课程单一等困境。
这导致农村学生在起点上就与城市学生存在差距,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潜力。
区域之间的不平衡也是不容忽视的。
经济发达地区通常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教育,吸引优秀的教育人才,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财政资源有限,教育投入相对不足,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此外,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教育资源获取也存在差异。
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孩子,可能有机会参加各种课外培训、辅导班,甚至能够出国留学。
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往往缺乏这些额外的教育支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为了解决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努力。
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支持。
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教育扶贫政策,如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提供免费的营养餐、派遣优秀教师支教等,努力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差距。
教育时政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育时政知识点总结归纳1. 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当今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主要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高素质人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也日益增长,教育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需要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方法、学生评价等方面加以改革,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
2. 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教育时政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育公平是指所有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不论其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种族、性别等因素。
当前,中国社会存在不少教育公平方面的问题,例如城乡教育差距、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因此,推进教育公平,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3.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幼儿进行的教育和教学活动。
学前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前,中国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努力推动学前教育普及化,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家长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
4. 教育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
教育信息化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育信息化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师资的更新换代、信息技术设备的配备等问题需要解决。
5.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当前,国家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6. 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其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
当前,中国教师队伍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如教师的绩效评价、培训机制不健全等。
因此,全社会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激励教师积极进取。
7.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渠道。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扶贫工作,其中教育扶贫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云南和贵州作为中国的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云贵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展开讨论。
一、现状分析1.教育资源不均衡在云贵贫困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城市地区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育设施、教学设备等,而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
贫困地区的学校师资力量短缺,教学条件较差,学生接受到的教育质量差距较大。
2.教育投入不足云贵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相对不足。
尽管政府一直在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但由于地区经济水平较低,教育经费依然难以满足需求。
学校的硬件建设和软件配备都存在短板,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3.师资力量短缺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面临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
由于工资待遇低、生活条件差,很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到贫困地区任教,导致了师资力量的匮乏。
而且贫困地区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偏低,无法保证学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4.学生辍学率高云贵贫困地区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很多家庭无法承担孩子的教育费用,导致了学生辍学率较高。
一些地区的交通不便,给学生上学带来困难,也是学生辍学的原因之一。
二、对策分析1.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为了改善云贵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政府需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增加教育经费,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化教育设施,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改善教育条件。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贫困地区教师的政策支持,提高其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任教。
加强对贫困地区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和改造学校硬件设施,提高学校的教学条件,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比如修建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并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义务教育如何助力教育精准扶贫
义务教育如何助力教育精准扶贫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
义务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在教育精准扶贫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义务教育如何通过多种方式助力教育精准扶贫,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一、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在贫困地区,许多孩子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教育资源匮乏等原因,无法享受到公平的义务教育。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学上。
首先,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
新建和修缮校舍,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提高教师待遇、提供培训机会等方式,吸引优秀的教师到贫困地区任教,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建立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生活补助、助学金等,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让他们能够安心上学。
此外,还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即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确保贫困家庭的孩子不会因贫失学。
二、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义务教育的核心,也是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的关键。
为了提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质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加强教师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同时,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探索适合贫困地区学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另一方面,推进课程改革。
根据贫困地区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程和职业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育,让贫困地区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目标。
在教育精准扶贫中,要努力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通过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将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改善贫困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
义务教育如何助力教育精准扶贫
义务教育如何助力教育精准扶贫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义务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在教育精准扶贫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义务教育如何助力教育精准扶贫,以及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一、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义务教育的普及确保了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孩子可能无法接受教育。
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得无论家庭贫富、地域差异,孩子们都能走进学校,接受基本的教育。
这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提供了改变命运的可能。
为了实现教育机会的平等,政府加大了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
新建和改善学校基础设施,让孩子们能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
同时,通过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减少了学生上学的路程,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
二、保障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均衡是义务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方面。
在贫困地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设备和教材也相对匮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
通过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前往任教。
同时,开展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此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通过网络课程、在线教学等方式,让贫困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在教学设备和教材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为贫困地区学校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丰富的教材。
确保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条件下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三、关注特殊群体的教育需求在贫困地区,存在一些特殊群体,如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他们的教育需求需要得到特别关注。
对于留守儿童,学校和社会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情况。
组织志愿者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和心理支持。
对于残疾儿童,要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和设施。
开展特殊教育,配备专业的特殊教育教师和辅助设备,让残疾儿童也能接受义务教育,实现自身的发展。
2024年教师精准扶贫工作总结6篇
2024年教师精准扶贫工作总结6篇篇1一、背景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贫困地区的教师精准扶贫工作关系到每个贫困学子的未来。
今年,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教育工作者深入开展了精准扶贫工作,确保教育资源惠及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子。
以下是对过去一年里我所在学校精准扶贫工作的详细总结。
二、工作内容概述1. 学生情况摸排:今年年初,我们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家庭经济状况的全面摸排,确保精准识别扶贫对象。
2. 师资培训强化:针对扶贫地区的教师进行了多次专业培训,提升教学质量和扶贫工作的专业能力。
3. 教学资源整合: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贫困地区的学校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和教学辅助工具。
4. 设立助学金制度:设立专项助学金,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5. 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贫困地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6. 家长教育培训:定期举办家长教育培训班,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助力精准扶贫工作。
三、重点成果1. 学生资助精准到位:今年共资助家庭困难学生XX余名,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2. 教师专业能力显著提升:经过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幅提升。
3. 教学资源全面整合:本年度共整合教学资源价值超过XX万元,丰富了贫困地区学校的教学内容。
4.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见成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适能力。
5. 家长教育培训反响良好:家长教育培训班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认可,提升了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参与度。
四、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1. 问题:教学资源分配不均。
解决方案:加大线上教学资源的引入与共享力度,建立线上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2. 问题:部分家长对精准扶贫工作存在误解。
解决方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定期组织座谈会,解释政策意图和工作进展。
3. 问题:贫困地区学生心理压力大。
解决方案:增设心理辅导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建设。
五、自我评估/反思过去一年里,我们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诸多不足。
教育脱贫攻坚专项部门工作总结8篇
教育脱贫攻坚专项部门工作总结8篇篇1一、背景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脱贫攻坚的关键领域。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我部门积极响应教育脱贫攻坚号召,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现将过去一年的教育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总结如下。
二、总体情况(一)目标任务本部门围绕教育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确保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实现教育公平。
(二)工作进展1. 加大投入力度:本部门积极协调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源,加大对贫困地区学校的投入力度,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提高教育质量。
2. 扶贫助学行动:开展扶贫助学活动,为贫困学生提供资助,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3. 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育质量。
4. 职业教育培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为贫困地区培养技能型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
5. 家庭教育支持:开展家庭教育支持项目,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形成家校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三、重点工作(一)财政投入与资源整合本部门积极协调财政资金,加大对贫困地区学校的投入力度,同时引导社会资源向教育领域倾斜,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
(二)扶贫助学行动实施情况1. 资助政策落实:确保贫困学生资助政策落到实处,实现应助尽助。
2. 资助效果评估:对资助效果进行定期评估,确保资助资金用于学生学业和生活上。
3. 后续跟踪管理:建立贫困学生档案,进行后续跟踪管理,确保他们顺利毕业。
(三)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本部门加大对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扶持力度,组织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支教,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使命感。
(四)职业教育与就业培训本部门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为贫困地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增强脱贫致富的能力。
同时,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定向培养和招聘,为贫困地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四、成效与亮点(一)成效显著通过一年的努力,贫困地区的学校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学校教育扶贫的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学校教育扶贫这一重要话题。
在此,我要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学校教育扶贫工作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纷纷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为贫困地区孩子提供优质教育。
学校作为教育扶贫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下面,我就学校教育扶贫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明确教育扶贫的目标和任务学校教育扶贫的目标是:让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任务包括:1. 提高贫困地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
2. 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保障贫困学生营养健康。
3. 建立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确保贫困学生不因贫失学。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5. 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为贫困地区学校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二、加强贫困地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学校教育扶贫,硬件先行。
我们要加大投入,改善贫困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具体措施如下:1. 加快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2. 改善农村学校教学设施,配备必要的教学器材和图书。
3. 加强农村学校运动场地建设,保障学生体育锻炼需求。
4. 完善农村学校安全设施,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提高贫困地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扶贫的核心任务。
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拔优秀人才到贫困地区任教,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2. 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适应贫困地区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3. 加强教学研究,推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4. 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建立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贫困学生是教育扶贫的重点关注对象。
教育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教育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一、前言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推进教育扶贫工作,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通过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到具体时间,实现贫困地区教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为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三、主要措施(一)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1、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贫困地区学校的投入,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和体育设施。
新建、改建和扩建一批学校,确保学校布局合理,满足学生就近入学的需求。
2、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贫困地区学校教育信息化步伐,为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等信息化设施,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贫困家庭学生资助1、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健全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
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提高资助标准。
2、精准识别资助对象加强与扶贫、民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贫困家庭学生信息库,精准识别资助对象,确保资助政策落实到每一个贫困家庭学生。
(三)提升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素质1、加强教师培训制定贫困地区教师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2、优化教师配置通过招聘、特岗计划、支教等方式,为贫困地区补充优秀教师。
建立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促进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3、提高教师待遇落实贫困地区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职业吸引力。
(四)推进职业教育扶贫1、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大对贫困地区职业学校的投入,改善职业学校的实训设施和教学条件,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2、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根据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和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意愿,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
贵州教育扶贫实施方案
贵州教育扶贫实施方案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贵州省教育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施策,突出特色,整体推进,确保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坚持分类施策、精准扶贫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整体推进的原则,坚持质量优先、特色发展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到2025年,贵州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全面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公平合理,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教育公平显著增强,教育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
(一)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资源配置。
1. 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资金投入,保障基础教育质量和公平,提高贫困地区教师待遇,改善教学条件。
2. 加强对贫困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学校硬件水平,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二)优化教育体制机制,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1.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贫困地区教育管理体制,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2. 加强对贫困地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和支持,提高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三)强化教育扶贫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1. 完善贫困地区学生资助政策,确保每个贫困家庭都能享受到教育扶贫政策的好处。
2. 加强对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和少数民族教育的支持,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四)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 加强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资源共享和利用效率。
2. 推动贫困地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1. 建立健全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形成工作合力。
2. 加强对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工作的督导和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义务教育如何助力教育精准扶贫攻坚
义务教育如何助力教育精准扶贫攻坚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在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教育扶贫尤其是义务教育扶贫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升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历史使命。
那么,义务教育究竟如何助力教育精准扶贫攻坚呢?首先,义务教育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在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家庭无法承担孩子接受教育的费用,导致一些孩子早早辍学,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而义务教育的实施,免除了学杂费、书本费等费用,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免费入学,享受到与其他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
这不仅减轻了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可能。
其次,义务教育通过改善教育基础设施,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一些贫困地区,学校的校舍破旧、教学设备简陋、师资力量薄弱,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学校,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改善了办学条件。
同时,还通过远程教育等手段,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缩小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再者,义务教育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贫困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力量,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为了解决贫困地区师资短缺、教师素质不高的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施“特岗计划”“国培计划”等,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任教。
同时,还通过城乡教师交流、对口支援等方式,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了贫困地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此外,义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贫困地区,由于受到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孩子们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
——依托互加计划的新改变
教育均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和前提。
由于区域经
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距,我国基础教育在区域、城乡和学校之间严重不均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学点开不齐、开不好课等问题仍然非常严重,成为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因此,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重要任务。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信息传播快、覆盖面积广、资源共享等特性,能加快我国现有条件下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
所以本文以此为背景,介绍了笔者自身在“互联网+教育”均衡背景下的城市优质教学资源与乡村共享的应用模式革新中的一些体会,并介绍了该模式带来的新变革。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推进“互联网
+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XX强国建设,今年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等文件。
《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和《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是教育信息化从外生变量向内生变量质变的政策性指导文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教育信息化进入了 2.0 时代。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表示,教育信息化
2.0,就是要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的新征程,每个人都要成为教育信息化 2.0 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导致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很多原有的教学点逐渐消失,同时也有大量学校因规模减小而变为教学点。
因此,教学点作为一种为适应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偏远地区的发展而设置的小规模不完全学校,在农村教育中一直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处于偏远的农村地区,多数教学点缺乏师资,开不齐课、开不好课问题非常严重,因此成为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发生了革命的変化,教育又将怎样呢?面对目前教学点存在的教育短板,怎样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呢?能否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找到一条更宽途径呢?为此,我有幸结识了互加计划,互+计划(又名互加计划)是沪江在2015 年推出的支持中小学公益课程项目。
旨在通过互联网学习方式改变传统教育,实现网络课程在全国各地的共建共享,让
偏远地区小规模学校也能享有优质教育资源,让学习更简单、更公平、更快乐。
在“互联网+教育”均衡背景下开启城市优质教学资源乡村共享的应用的模式下进行尝试,希望能够为教育带来更多的能量。
成为参与这场变革中的一块试金石。
一、创新: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硬件设备的普及,“互联网➕教育” 正成为为偏远地区解决课程匮乏问题的重要手段,并逐渐衍生出了
录播课堂、直播课堂,以及相对更加成熟的双师课堂模式。
现在通
用的网络课程模式叫做“双师课堂”,线上的网师讲课,当地的学
生听。
一位教师通过网络面向 N 所学校授课,由网师、助学、助教
共同配合的大规模网络社群化课程组织、学习及反馈的学习闭环模式。
线下教师成为“助学一一帮助学生完成同间步课堂学习任务,“助教"一一帮助网上教师搜集反馈助学课后的信息,相互协作,
及时反馈才能更好的帮助网上教师改进与调整教学内容,以保障网
络名师(专递)课程的教学效果。
该模式中,网师根据助学、助教
的反馈设置适宜课程内容;助教帮助网师备课,指导助学们解决网
络学习中遭遇的困感,以及对优秀助学进行激励;助学则负责收集、评估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将学习情况实时反馈给助教,帮助其对课
程进行迭代升级,平台引领、资源共享、思维碰撞、互助学习。
从传统课堂向双师课堂转变。
由网师、助学、助教、学生共同
组织的 N 师课堂模型,通过网络同步课堂,这样的课堂不但使多媒
体的应用得到了扩展,最重要的是链接了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把全国各地的名师“请进”了我们的课堂。
不花一分钱的请
进来,不仅让学生受益匪浅也让身处农村的教师队伍达到了优化。
二、初遇:
2018 年夏季,我接触了互加计划,并且参与了网络援疆工作。
更加体会到了一根网线带来的神奇效果,从而对这种新的授课模式产
生了巨大的兴趣。
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达到了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2019 年我又加入了沪江“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从此开启了网
络在线课堂的学习之旅。
在这个和沪江 CCtalk 第一次的“勇敢尝试”中,我看到了教育的未来,找到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也在
助力教育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
三、改变
(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原来我接手这个班级时,发现他们虽然听话懂事,但缺乏自信,遇事没有自己的想法主见,我便领着孩子们参加了《给远方朋
友的一封信》《阿福童商业街》,《彩虹花课程》等等。
让孩子们
看到了世界之大,他们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都盼望着网络课程的
来临,他们深深的感知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56 个民族一家亲有效
的培养了孩子的团结意识、合作意识、参与意识、交流意识。
通过《彩虹花晨读课程》,利用思维导图理解古诗并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了,写作文上大大提高了语文写作水平同时激发了孩子们对写
作的兴趣和热爱。
我也根据彩虹花课程的古诗学习,在古诗文教学上
进行了创新从以前的读、背、写,变成了现在的说、唱、演。
新疆孩子们的改变。
新疆一年级的小宝贝们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原来的不会读不爱学,到现在能够有兴趣读读的标准这期间我采
用了手势教学法,根据手势来辨认声调,区分平翘舌音通过《拼音
大闯关》的游戏复习干燥的复韵母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通过屏
幕我看到他们从腼腆到开朗,从内向到阳光很荣幸做他们的启蒙老师,我感到自豪,学生爱我我也爱他们。
特别是通过互联网这架桥梁鸿雁传书,增进孩子们之间的情谊,我的孩子们更是通过这种多样的形式
a.学会了积累写作素材。
b.培养了看书的好习惯。
c.学会了更多的学习方法_
(二)家长育儿思想的转变。
乡村教育中的家庭教育是不够完善的,当我第 1 天接班电
话家访时,家长就说得最多的就是我们没有文化,老师您就管吧,
后来我经常把家长大讲堂的内容发到群中,一些年轻的接受能力强的家长,就会认真的看,有一次开班会,我们的班赵玉静妈妈还现身说法,把他的收获分享给其他的家长。
在网络上他们懂得了什么是亲子教育,为什么要让孩子多读书,学会了怎样与孩子沟通?同时我也经常把从里面学到的一些育儿知识,用到我自己孩子的身上,也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三)同伴教学观念的改变。
周围的同事从最开始对我的不认可,他们觉得我是别出心裁。
可是在我不断的学习和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大家逐渐开始对
我有了改变。
现在他们会主动的和我交流讨论,甚至有的老师会和我说。
如果我什么时候在上网课的话,他们也想听一听看一看,通
过网络培训的过程。
a.看到了教育理念的更新。
b、教学观念的改变。
c、教学观念的改变,
d、教学形式的多样。
再也不是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的课堂了,而是一条网线架起了
连接天南地北的桥梁,新的教育形式,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资
源都可以通过网络共享。
备课,研课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组内备课,学校备课,同科备课,而是横跨大江南北,穿越千里万里,与不同
省市地区同行,深度备课,拓展备课,聆听教育专家的引领和点拨,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好的传道授业解惑。
(四)教师学习的改变
1、青椒计划学习
互联网+教育正在促进教育公平,并且做到了精准扶贫,我们都
是受益者,也是传播者。
在互联网+时代,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学习成为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教学的常态。
在线学习
有其独特的魅力,但课堂教学永远是教学的主旋律。
因
此,我们借助互加计划的平台,构建混合式教学的途径包括:在教
学模式上明确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在教学策略上以激励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和动机为主,在课程建设上基于课程平台构建在线学习课程,在学习评价上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基于互联网+和翻转课堂教学等教
学模式,通过教学重构,构建有效支撑个性化学习的互联网+教育是
未来学习发展的方向。
互加计划链接了城市与乡村,不花一分钱的
送名师到我们的课堂上。
互加计划还推出了“青椒计划”即乡村青
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青椒”也是取了
“青年教师”的谐音。
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下,由友成基金会、北师大、沪江互+计划、弘慧基金会等全国 30 多家高校、企业、公益组织等共同发起了青椒计划,北师大教育学部、华师大开放教育学院提供专业的、持续的直播课程,两年来青椒计划覆盖 20 个省级行政区域,由 202 个区县教育局报名参与,来自 8678 所学校的 50783 位乡村教师受益。
2、社群化学习
网络世界,没有边界,任何地方的个体都可以通过网络链接起来。
互加计划更是精心给全国各地的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学习社群,通过社群化学习的力量相互影响,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四、未来:
互+计划一方面为乡村小规模学校连接优质教育资源,进行
“输血”;一方面培养乡村学校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互联网+ 教育”模式,依托互+计划各地区都在“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
展区”,通过互联网加教育扶智的模式实现精准扶贫的落地,促进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