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三农问题专题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解读“三农”问题PPT课件
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_龙__头_企__业__为纽带,形成生 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经营方式,把农业的 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各个环节结成统一的利益 共同体。
• 所谓“解放农民”,就是把农村人 口和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鼓励他们从事非农产业,也鼓励他 们迁入城镇;
• 所谓“投资农民”,就是投资于农村人 口和农业劳动力的人力资本,这包括教 育、卫生和医疗、计划生育、清洁水供 应等公共服务,提高他们发展的能力和 从事非农产业的就业能力;
• 所谓“转移农民”,就是帮助农民从农 业中转移出去,从农村地区迁移出去, 创造良好的人口流动、迁移、居住的政 策环境,赋予他们自由选择工作、选择 居住地点的权利,平等、友好相待;
二、“三农”问题 现状及分析
1、农业问题
主要是规模小,结构不合 理,市场化程度极低,经济效 益低下 。
2、农村问题
主要是长期城乡二元结构 是农村社会发展严重不足,现 代文明成果难以进农村寻常百 姓家,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 保障尤为突出。
3、农民问题
主要是农民就业和农民增 收问题,这是三农问题中的核 心问题。
3、坚持协调发展, 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4、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5、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建 立农业保护与支持体系,加 快发展循环农业。
6、顺应潮流大势,坚定不移 地推进市场化改革,这是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理论探索 的基本结论。
7、积极妥善解决“三农问 题”界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 ,以市场化引导小农经济走 向现代农业。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 所谓“解放农民”,就是把农村人 口和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鼓励他们从事非农产业,也鼓励他 们迁入城镇;
• 所谓“投资农民”,就是投资于农村人 口和农业劳动力的人力资本,这包括教 育、卫生和医疗、计划生育、清洁水供 应等公共服务,提高他们发展的能力和 从事非农产业的就业能力;
• 所谓“转移农民”,就是帮助农民从农 业中转移出去,从农村地区迁移出去, 创造良好的人口流动、迁移、居住的政 策环境,赋予他们自由选择工作、选择 居住地点的权利,平等、友好相待;
二、“三农”问题 现状及分析
1、农业问题
主要是规模小,结构不合 理,市场化程度极低,经济效 益低下 。
2、农村问题
主要是长期城乡二元结构 是农村社会发展严重不足,现 代文明成果难以进农村寻常百 姓家,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 保障尤为突出。
3、农民问题
主要是农民就业和农民增 收问题,这是三农问题中的核 心问题。
3、坚持协调发展, 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4、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5、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建 立农业保护与支持体系,加 快发展循环农业。
6、顺应潮流大势,坚定不移 地推进市场化改革,这是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理论探索 的基本结论。
7、积极妥善解决“三农问 题”界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 ,以市场化引导小农经济走 向现代农业。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主题七 关注三农,重视民生课件(含最新模拟试题,含解析)
第三页,共17页。
(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经济建设:国家对农村生产关系四 次调整(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发展状况的曲折过程及其原因, 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新中国解决民生问题的成功与失误。 (4)世界近现代有关农业、民生的举措:英国圈地运动对农村 生产关系的影响;工业革命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罗斯福新 政、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农业政策;同时涉及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的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措施;二战后“福利(fúlì)”国家的建 立;苏联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的失误等。
第九页,共17页。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 (2)指出材料二所显示的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状况,分析形成 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3)结合(jiéhé)材料三概括中国当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直接 原因,联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实,分析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 趋势。
第十页,共17页。
命题意图 本题从“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biànhuà)为切入 点,主要考查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农业使用生产工具的发展 变化(biànhuà)的概况,体现了高考重视对“三农”社会热点 问题的命题考查。
第四页,共17页。
2.民生方面 (1) 中 国 古 代 民 本 思 想 ( 老 子 主 张 “ 无 为 ” ; 孔 子 提 出 “仁”,主张以德治民;墨子提出“兼爱”、“非攻”; 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反对苛政等)。 (2)近代民生思想主张(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提出 “耕者有其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思想; 孙 中 山 提 出 民 生 主 义 (mínshēng zhǔyì) , 主 张 “ 平均 地 权”,做到“家给人足”;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 (mínshēng zhǔyì)中增加了“节制资本”等)。
(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经济建设:国家对农村生产关系四 次调整(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发展状况的曲折过程及其原因, 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新中国解决民生问题的成功与失误。 (4)世界近现代有关农业、民生的举措:英国圈地运动对农村 生产关系的影响;工业革命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罗斯福新 政、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农业政策;同时涉及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的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措施;二战后“福利(fúlì)”国家的建 立;苏联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的失误等。
第九页,共17页。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 (2)指出材料二所显示的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状况,分析形成 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3)结合(jiéhé)材料三概括中国当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直接 原因,联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实,分析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 趋势。
第十页,共17页。
命题意图 本题从“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biànhuà)为切入 点,主要考查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农业使用生产工具的发展 变化(biànhuà)的概况,体现了高考重视对“三农”社会热点 问题的命题考查。
第四页,共17页。
2.民生方面 (1) 中 国 古 代 民 本 思 想 ( 老 子 主 张 “ 无 为 ” ; 孔 子 提 出 “仁”,主张以德治民;墨子提出“兼爱”、“非攻”; 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反对苛政等)。 (2)近代民生思想主张(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提出 “耕者有其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思想; 孙 中 山 提 出 民 生 主 义 (mínshēng zhǔyì) , 主 张 “ 平均 地 权”,做到“家给人足”;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 (mínshēng zhǔyì)中增加了“节制资本”等)。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三农课件
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 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 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 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 题是减负问题。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 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目前还 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饭的人不少”。 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 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2、历代农具的发明、改进,农作物的培植、引进和推广。
(1)历代农具的发明、引进和推广: ①先秦:商周仅有少量青铜农具;春秋已在农业中பைடு நூலகம்始使用铁制农具,并开始使 用牛耕,战国时得到推广,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桔槔来灌溉农田。 ②秦汉:铁器在秦朝时传到珠江流域,汉朝时又传到西域;农具得到改进,牛耕 得以推广,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法已传到珠江流域; ③魏晋南北朝:曹魏马钧发明翻车;西北嘉峪关已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犁耕 法; ④唐朝:创制曲辕犁、筒车等农业工具;
三、影响农业发展的其他因素 (1)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
在战乱年代(如秦朝末年发生农民战争、唐朝安史之乱等时期)农 业发展必然受到影响和破坏;相反,在政治稳定时期(如西汉和唐朝前期,南 朝,南宋时期)农业发展迅速. (2)统治者的重视. 中国古代有很多明君(如汉文帝,汉景帝,隋文帝,唐太宗等)均实行过轻 徭薄赋,劝课农桑等积极的政策,如上述提到的统治者改革“赋役制度”的 举措,唐朝曾设置专职官员管理水利灌溉事业;北宋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 提出的“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等均是对 农业重视的具体体现.另外,有的还重视对耕作技术的总结和推广。 (3)民族间、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例如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方式向 边疆地区的传播,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等。 (4)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如明清时期高产作物的引进等。 (5)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和重农抑商政策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中国古代经济及三农问题
【专题知识梳理】
一.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具体成就
类别
具体成就
农
生产工具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春秋战国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唐代曲辕犁
业
和筒车
水利工程
都江堰、郑国渠 、白渠、坎儿井
土地制度
西周井田制、西汉、曹魏的屯田制以及北魏、隋、唐的均田制是土地 国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商
城市(市场) 城市发展虽商业发展而繁荣。
业
秦汉至唐,“市”(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多是政治中心,多在 官府指定的地区设立并由官府管理的,与居民所住的“里”“坊
”严格分开。宋代以后坊市制度界限被打破。
货币
贝壳、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五铢钱、开元通宝、宋代四川地区出 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 货币
第二次:五代十国时期
• 这一时期北方再次经历了长期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 坏,直到周世宗时才得到恢复和发展。南方相对稳定,各 国统治者为了保存实力,都比较重视农业生产。同时许多 中原人民迁到江南,增加了当地的劳动力。所以,社会经 济获得较大发展。
第三次:南宋时期
学法指导:
➢ 1.注意进行纵向比较; ➢ 2.注意古代经济的主要经济政策及实施的原因; ➢ 3.注意树立各个时期农村经济的发展及新特点; ➢ 4.要纵向地、系统地、简明扼要地梳理古代土地制度、赋
税制度的发展演变的轨迹,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 筑和经济基础的哲学观点加以剖析,深化认识。并能联系 当今时政热点,达到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 ➢ 5.对中外农业发展的典型事例(农学著作、农业政策、生 产工具、优良品种等等)要予以注意; ➢ 6.注意中外历史上农业政策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总结当代中国农业发展快与慢的历史原因、历史教训与经 验。
中考历史三农问题专题复习课件
对农业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 主义公有制
请回答:
1.土地改革的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农村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土地改革的时间、颁布的文件、文件的内容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3.土地改革的结果是什么?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 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1956年
1958年
1978年
A
(3)党和国家在B阶段采取的哪一项 举措实现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 有制的转变?
三大改造
(4)C阶段我国农业遭到了极大破 坏,到D阶段实行了哪一政策促进了 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题二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党 和政府时刻关心着农民,关注农业。这样才能使我国 农业在希望的田野上茁壮成长。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50年代初,我党在农业上执行的 政策是什么?此政策后土地的性质如何?
土地改革;农民土地私有制
(2)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党在农业上又 有着怎样的举措?
农业生产合作社;
(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中,我党又在农 业政策上犯了怎样的错误?有何消极的影响?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 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党 又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此政策的出台,是 源于什么地方的做法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
农业生产合作社①
(1953-1956)
土地改革②
(1950-1952)
② ① ④ ③
请你按时 间先后排 人民公社化④ 序?
(1958年)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 主义公有制
请回答:
1.土地改革的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农村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土地改革的时间、颁布的文件、文件的内容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3.土地改革的结果是什么?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 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1956年
1958年
1978年
A
(3)党和国家在B阶段采取的哪一项 举措实现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 有制的转变?
三大改造
(4)C阶段我国农业遭到了极大破 坏,到D阶段实行了哪一政策促进了 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题二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党 和政府时刻关心着农民,关注农业。这样才能使我国 农业在希望的田野上茁壮成长。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50年代初,我党在农业上执行的 政策是什么?此政策后土地的性质如何?
土地改革;农民土地私有制
(2)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党在农业上又 有着怎样的举措?
农业生产合作社;
(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中,我党又在农 业政策上犯了怎样的错误?有何消极的影响?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 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党 又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此政策的出台,是 源于什么地方的做法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
农业生产合作社①
(1953-1956)
土地改革②
(1950-1952)
② ① ④ ③
请你按时 间先后排 人民公社化④ 序?
(1958年)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三篇热点解读热点二关注三农问题重视民生
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
农业科技创新
包括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 料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是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
需要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 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同时注重培 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他们的科技素 质和技能水平。
03 农民生活与权益保障
农民收入增长途径探讨民生改善在乡Fra bibliotek振兴战略中地位
基础地位
民生改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基础 和前提。只有让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 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才能激发他们 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深入实施。
VS
优先领域
在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民生领域, 要优先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 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提升他们的生活水 平和生活质量,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
农民工问题及解决方案
农民工就业问题
针对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加强 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
农民工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农民工权益保障
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加强劳 动监察和法律援助工作,维护农民 工合法权益。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强农民 工城市融入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 ,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和谐共处 。
04 民生改善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和意义
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日益凸显,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 要求。
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历史课件】2015中考历史总复习:“三农”问题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命题规律
专题(十)┃“三农”问题
2.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中的土地政策 平均地权:孙中山所主张的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方 针。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容。 3.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变革 (1)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1950年颁布《中华人 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土 地改革的完成,使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彻 底废除,地主阶级也被消灭了,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 的主人,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历史专题复习课件:专题(9) “三农”问题(10张PPT)
5.新中国农业科技的重大成就: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
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被称为“杂交 水稻之父”。
科目三考试 科目3实际道路考 试技巧、视频教程
科目四考试 科目四模拟考试题 C1 科目四仿真考试
专题(九) “三农”问题
专题(九)┃“三农”问题
知 识 网 络
专题(九)┃“三农”问题
要 点 整 合
一、中国历史
1.近代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1864年,由洪秀全 领导。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 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2)义和团运动:是发生在19世纪末的一场大规模的 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它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沉 重地打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
专题(九)┃“三农”问题 二、世界历史
内容
日本
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 有 1862年,林肯颁布《宅地法》,满足了人民对西部土地的需求,有利 于美国的西部开发 1933年,罗斯福新政对农业进行调整,缩减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 补偿
美国
专题(九)┃“三农”问题
一直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高频考点大多围绕三农问
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命题尝试,这与中考命 题中体现关注生活、关心国家大事的理念密切相关。
专题(九)┃“三农”问题
此专题主要考查知识点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 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俄国农奴制改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国南北战争和罗 斯福新政、日本明治维新等。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 列举题、识图题、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等。本专题在2014
专题(九)┃“三农”问题 4.关于中国共产党在各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的认识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是农业
2019年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三篇 热点解读 热点二 关注“三农”问题重视民生
热点二 关注“三农”问题重视民生
热点综述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三农”问题关系到民生改善、 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促进社会的和谐。“三农”、 民生、和谐问题是近年来高考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与此热点相关的古今中外历 史上农业生产模式、重农措施、土地制度、经济结构及生产关系、民生思想及举 措等成为命题考查的重点。
4.1925年苏共十四次代表大会前后,苏共中央在农村取消了大部分对出租土地、雇工 及资本积累的限制,并降低了农业税和工业品的价格。这表明( ) A.新经济政策走向了废止 B.农民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C.工业化资金的积累加速 D.农村阶级分化日益加剧
命题视角
视角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的思想、重农的举措、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明改 进、农作物的推广、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2015年9月浙江省选考调测卷考查了 汉代农业耕作工具耦犁和耧车,2015年10月浙江选考考查了唐代的农业生产工具 曲辕犁,2016年10月浙江选考考查了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2017年4月浙江省选考 考查了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视角二: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民众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民生问题的 提出与发展、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 政策。
解析:B 三幅图分别是一牛挽犁、二牛抬杠的耦犁和曲辕犁。A、D仅符合曲辕 犁,C不符合耦犁,三种耕作技术都显示了中山说:“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 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社会革命” 思想主旨的是( ) A.“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B.“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热点综述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三农”问题关系到民生改善、 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促进社会的和谐。“三农”、 民生、和谐问题是近年来高考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与此热点相关的古今中外历 史上农业生产模式、重农措施、土地制度、经济结构及生产关系、民生思想及举 措等成为命题考查的重点。
4.1925年苏共十四次代表大会前后,苏共中央在农村取消了大部分对出租土地、雇工 及资本积累的限制,并降低了农业税和工业品的价格。这表明( ) A.新经济政策走向了废止 B.农民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C.工业化资金的积累加速 D.农村阶级分化日益加剧
命题视角
视角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的思想、重农的举措、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明改 进、农作物的推广、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2015年9月浙江省选考调测卷考查了 汉代农业耕作工具耦犁和耧车,2015年10月浙江选考考查了唐代的农业生产工具 曲辕犁,2016年10月浙江选考考查了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2017年4月浙江省选考 考查了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视角二: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民众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民生问题的 提出与发展、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 政策。
解析:B 三幅图分别是一牛挽犁、二牛抬杠的耦犁和曲辕犁。A、D仅符合曲辕 犁,C不符合耦犁,三种耕作技术都显示了中山说:“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 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社会革命” 思想主旨的是( ) A.“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B.“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农”问题 PPT
B.实施的方式方法不同
★C.阶级本质不同
D.农民阶级的响应程度不同
【返回】
◆中国近现代史上涉及到“三农”问题(土地 政策)的知识点
1.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天朝田亩制度》
2.辛亥革命时期 孙中山“平均地权”的主张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中共在革命根据地开展的土地革命
4.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共在解放区 进行土地改革
千元,可以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两千;就算那地将来因
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
盈利八千,当归国家。”对他的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陈述了民生主义的思想 ②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③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④体现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返回】
5. 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6. 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7.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二、实战演练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还进 行了哪些变革或调整?每一步调整改革的核心 内容以及结果如何?
1.注意时间跨度
2.什么是农村中的生产关系
▲
(◆12)◆0材材世料料纪二一5中个0体毛—农泽7业东0在年的中农代国业所,创政我立策的的国精内农耕容细村有作的哪生生些产产?方关式系已经还
使进生行产力了的哪发挥些达变到了革极或限。调一整家一?户每的小一农步经济调,整生产的资核料微心
薄如内果、容不生以产引导分及散农结民、走生果组产如织规模起何小来?的、路农业,科不技仅落不后能、改劳善动农生民产的率生低活下,,而。
◆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在制订农村政策时 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C.阶级本质不同
D.农民阶级的响应程度不同
【返回】
◆中国近现代史上涉及到“三农”问题(土地 政策)的知识点
1.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天朝田亩制度》
2.辛亥革命时期 孙中山“平均地权”的主张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中共在革命根据地开展的土地革命
4.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共在解放区 进行土地改革
千元,可以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两千;就算那地将来因
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
盈利八千,当归国家。”对他的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陈述了民生主义的思想 ②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③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④体现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返回】
5. 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6. 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7.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二、实战演练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还进 行了哪些变革或调整?每一步调整改革的核心 内容以及结果如何?
1.注意时间跨度
2.什么是农村中的生产关系
▲
(◆12)◆0材材世料料纪二一5中个0体毛—农泽7业东0在年的中农代国业所,创政我立策的的国精内农耕容细村有作的哪生生些产产?方关式系已经还
使进生行产力了的哪发挥些达变到了革极或限。调一整家一?户每的小一农步经济调,整生产的资核料微心
薄如内果、容不生以产引导分及散农结民、走生果组产如织规模起何小来?的、路农业,科不技仅落不后能、改劳善动农生民产的率生低活下,,而。
◆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在制订农村政策时 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高三历史三农问题的专题复习精选课件PPT
服役(纳绢代役称为庸)。 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稳定;经济发展,保障国家财政收入;
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统治。
明清鼓励垦荒及地丁合一: 明:一条鞭法:把田赋、徭役、杂税合并摊入田
亩,用银两收税。 清初:康熙帝更名田;雍正帝摊丁入亩,丁税入
田赋中,征收地丁银。
特点:政府鼓励垦荒;人头税逐步废除;由实物 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
社会贫困 稳定封建统治的需要
针对性练习一
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的结果,其中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农民的利益是其原因之 一,据此回答1-2题
1、在封建社会有利于农民利益的土地占有形式( ) ①废井田、开阡陌②更名田③均田制④井田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D①①②②③③
影响:汉唐以来的人头税被废除;国家对农民人 身控制松驰;导致人口剧增,生态破坏。
问题与思考1:
两汉、唐、明、清五朝初期:
(1)、统治者重视农业(民本思想) 的措施是什么? (2)、统治者重视农业(民本思想) 的原因是什么?
(3)、联系当今的农村改革我们可 以得到哪些启示?
五朝重视农业 (民本思想)的措施
建国后农村经济的四次调整:
(1)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 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 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
(2)1956的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 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 生产力。
(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 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① 封建赋税的加重
② 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 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 ④ 国家对人身控制的松弛
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统治。
明清鼓励垦荒及地丁合一: 明:一条鞭法:把田赋、徭役、杂税合并摊入田
亩,用银两收税。 清初:康熙帝更名田;雍正帝摊丁入亩,丁税入
田赋中,征收地丁银。
特点:政府鼓励垦荒;人头税逐步废除;由实物 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
社会贫困 稳定封建统治的需要
针对性练习一
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的结果,其中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农民的利益是其原因之 一,据此回答1-2题
1、在封建社会有利于农民利益的土地占有形式( ) ①废井田、开阡陌②更名田③均田制④井田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D①①②②③③
影响:汉唐以来的人头税被废除;国家对农民人 身控制松驰;导致人口剧增,生态破坏。
问题与思考1:
两汉、唐、明、清五朝初期:
(1)、统治者重视农业(民本思想) 的措施是什么? (2)、统治者重视农业(民本思想) 的原因是什么?
(3)、联系当今的农村改革我们可 以得到哪些启示?
五朝重视农业 (民本思想)的措施
建国后农村经济的四次调整:
(1)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 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 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
(2)1956的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 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 生产力。
(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 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① 封建赋税的加重
② 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 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 ④ 国家对人身控制的松弛
解读“三农”问题PPT课件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一、认知“三农”
1、 什么是三农问题?
“三农” 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 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 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 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1、坚持全面发展,增加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2、发展规模经济,实行农业 的优质化、高效化和专业化。
外出务工农民过年带回/寄回家的现金
文盲 小学文化程度 初中文化程度 中专文化程度 高中文化程度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种粮劳动力年生产粮食
3193元 4123元 4429元 5049元 5365元 6037元 1387公斤,市值1664.4元
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_龙__头_企__业__为纽带,形成生 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经营方式,把农业的 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各个环节结成统一的利益 共同体。
A、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B、有利于农产品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意义
。
C、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D、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 农业转变。
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
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
欧美国家的农业
1.英国圈地运动 2.美国罗斯福行政对农业的调整 3.苏联的农业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 (2)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农业改革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一、认知“三农”
1、 什么是三农问题?
“三农” 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 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 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 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1、坚持全面发展,增加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2、发展规模经济,实行农业 的优质化、高效化和专业化。
外出务工农民过年带回/寄回家的现金
文盲 小学文化程度 初中文化程度 中专文化程度 高中文化程度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种粮劳动力年生产粮食
3193元 4123元 4429元 5049元 5365元 6037元 1387公斤,市值1664.4元
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_龙__头_企__业__为纽带,形成生 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经营方式,把农业的 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各个环节结成统一的利益 共同体。
A、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B、有利于农产品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意义
。
C、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D、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 农业转变。
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
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
欧美国家的农业
1.英国圈地运动 2.美国罗斯福行政对农业的调整 3.苏联的农业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 (2)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农业改革
历史高考总复习专题二:三农问题 考点1: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史课件讲解
•巩固统治、对江南的掠夺、巡游,对高丽战争 的需要等
• b、概况: • Ⅰ、构成:•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 Ⅱ、规模:•全长四五千里,以洛阳为中心, • c、影响: •北通涿郡,南达余杭
Ⅰ、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 流,有利于巩固统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Ⅱ、开通运河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B.吴越
D.南唐
2.元朝与隋朝相比,在交通运输方面 的突出成就是
5、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 1)、政治
•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 2)、经济
• •生产关系的调整(如西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
政策),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进步, 提高了生产效率,水利工程的兴建,保证了 农业生产的水源,另外,继承前代的经济成 就,也是原因之一。
• C 将北方旱作物推广到江南地区
• D 奖励垦荒和实行“摊丁入亩”
3、我国古代重大水利工程
①夏商周: 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②春秋战国:
•中原地区已普遍采用桔槔灌溉农 田;楚国孙叔敖修的芍陂是有史
记载的最早水库;战国时秦国蜀
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
在秦国修的郑国渠。春秋时期吴
王夫差就开凿了连结江淮的运河 -邗沟
遭到严重破坏,南方政局则相对稳
定
• ⑥五代十国和辽宋夏金元时期:长 江中下游经济发展快,尤其是在南 宋时,江南经济已超过北方,成为 全国经济中心,南移完成,标志: “苏湖熟,天下足”
• ⑦明清时:江南地区不仅是农业经 济中心。也是一商业中心,在这里 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南方经济重心得到巩固与发展 表 现:江南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并缓慢发展
• b、概况: • Ⅰ、构成:•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 Ⅱ、规模:•全长四五千里,以洛阳为中心, • c、影响: •北通涿郡,南达余杭
Ⅰ、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 流,有利于巩固统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Ⅱ、开通运河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B.吴越
D.南唐
2.元朝与隋朝相比,在交通运输方面 的突出成就是
5、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 1)、政治
•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 2)、经济
• •生产关系的调整(如西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
政策),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进步, 提高了生产效率,水利工程的兴建,保证了 农业生产的水源,另外,继承前代的经济成 就,也是原因之一。
• C 将北方旱作物推广到江南地区
• D 奖励垦荒和实行“摊丁入亩”
3、我国古代重大水利工程
①夏商周: 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②春秋战国:
•中原地区已普遍采用桔槔灌溉农 田;楚国孙叔敖修的芍陂是有史
记载的最早水库;战国时秦国蜀
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
在秦国修的郑国渠。春秋时期吴
王夫差就开凿了连结江淮的运河 -邗沟
遭到严重破坏,南方政局则相对稳
定
• ⑥五代十国和辽宋夏金元时期:长 江中下游经济发展快,尤其是在南 宋时,江南经济已超过北方,成为 全国经济中心,南移完成,标志: “苏湖熟,天下足”
• ⑦明清时:江南地区不仅是农业经 济中心。也是一商业中心,在这里 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南方经济重心得到巩固与发展 表 现:江南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并缓慢发展
三农问题PPT教学课件
思考:如何解决我国农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呢?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3、 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根本出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 农业 实际是从片面追求数量转到量、质并重和提高效益上
核心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3、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仍
然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表现:①农业生产的
和
水平低,基础设施
薄弱,抗灾能力差。②农产品供给尤其是 始终处于基
本平衡但
状态。(
基础的基础。)
③ 少、
多,
最大的制约因素。
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
④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突出问题: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居 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⑤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农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 等)不合理。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苏北白菜和溧阳白芹经营方式的比较
项目 主体
苏北 农户 白菜
溧阳 农户+ 白芹 公司
加工程度
很少加工 或不加工
深加工, 提高附加
值
与市场联 系
脱节,不考 虑市场需
要
以市场为 导向
专业分工
没有分工, 专业化程度
低 分工细密, 专业化程度
高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3、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具体措施: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重。
思考: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3、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8)完善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 要任务是:……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 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3、 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根本出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 农业 实际是从片面追求数量转到量、质并重和提高效益上
核心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3、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仍
然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表现:①农业生产的
和
水平低,基础设施
薄弱,抗灾能力差。②农产品供给尤其是 始终处于基
本平衡但
状态。(
基础的基础。)
③ 少、
多,
最大的制约因素。
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
④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突出问题: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居 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⑤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农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 等)不合理。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苏北白菜和溧阳白芹经营方式的比较
项目 主体
苏北 农户 白菜
溧阳 农户+ 白芹 公司
加工程度
很少加工 或不加工
深加工, 提高附加
值
与市场联 系
脱节,不考 虑市场需
要
以市场为 导向
专业分工
没有分工, 专业化程度
低 分工细密, 专业化程度
高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3、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具体措施: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重。
思考: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3、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8)完善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 要任务是:……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 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三农问题专题课件
2、历代农具的发明、改进,农作物的培植、引进和推广。
(1)历代农具的发明、引进和推广: ①先秦:商周仅有少量青铜农具;春秋已在农业中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并开始使用牛耕,战国时得到推广,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桔槔来灌溉农田。 ②秦汉:铁器在秦朝时传到珠江流域,汉朝时又传到西域;农具得到改
进,牛耕得以推广,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法已传到珠江流域; ③魏晋南北朝:曹魏马钧发明翻车;西北嘉峪关已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
4、垦荒的利与弊、经验与教训。
(1)表现: ①春秋战国: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现许多
私田; ②西汉:全国耕地面积扩大到八百多万顷; ③三国:魏、蜀、吴都实行屯田,使荒地得到开垦; ④南朝:江南土地大量开垦,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北方边疆得到开
发; ⑤隋唐:耕地面积大量增加;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开垦山地,
⑦清朝:棉花、蚕桑、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 区域。
3、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及趋势: (尤其需重点把握)。
(1)土地制度的演变: 类型: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即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土地国有制(如王田制、 屯田制和均田制) 演变:①井田制: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 ②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 由买卖; ③王田制:新朝王莽实行,把全国土地改称王田,不许买卖; ④屯田制:分军屯、民屯两种; ⑤均田制:北魏孝文帝颁布实行,隋朝及唐朝前期继续推行。 ⑥更名田:清初,康熙帝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
在政府的组织和鼓励下,中原荒地大力减少,垦田迅速向边远地区扩张,如 秦始皇曾迁内地人民到珠江流域和河套一带垦荒。汉武帝在西域屯田。三国 时期曹魏组织农民和士兵屯田。西晋和北魏、隋唐,先后实行占田制、均田 制,将大量空荒土地分给农民开垦种植,同时又实行屯田,促进了土地的开 发和农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最新开始实行的地方是哪里?
安徽凤阳小岗村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意义是什么?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请你探究
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1)党对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中,土地的 性质分别是什么?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2)请你判断党对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哪 些是正确的措施,哪些是失误?正确的措施在 意义上有哪些相同之处?错误的措施又有产生 了什么影响? 正确措施: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
——- 2003年1月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请你看一看
农民拔除 地主立的 地界碑 向农民 宣传土 地改革 法
农民申请 加入农业 合作社
农民代表 向党中央 和毛泽东 报喜
请你猜一猜
人民 公社 时期 的食 堂 社员集 体劳动
安徽凤 阳小岗 村
大包 干纪 念馆
请你说一说每幅图片对应的农业政策
农民申请 加入农业 合作社 向农民 宣传土 地改革 法 安徽凤 阳小岗 村 人民公 社时期 的食堂
人 民 公 社 化
1.时间 2.属于( 时期的失误 3.属于( 倾错误 ) )
家庭联 产承包 责任制
1.目的、最先 开始的地方 2.意义
Hale Waihona Puke 回答:我国是在何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
1956年底
我党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方式使农民走 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农业生产合作社
对农业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 主义公有制
9.(2012·宿迁中考)小东的爷爷很爱讲过去的事情,下列是他对过去生活的 回忆,其中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是( A.参加土地改革成为土地的主人
D
)
B.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参加人民公社、吃公共食堂 D.参与分户承包集体土地,实现自主经营
材料分析
我国是农业大国,拥有土地使农民孜孜以求的梦 想。历史上国共两党都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做出 了很大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曾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过怎样的解决办法?
平均地权
(2)仔细观察“建国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的变化” 示意图,指出A、B、C、D中哪一阶段党和国家所采 取的政策措施使农民的土地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
A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化
D
1950年 1952年 1953年
D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D.都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发展农业生产力
4.(2012·宁夏中考)辽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
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
这封信的内容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知识链接
最近几年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措施
1、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 国农民告别有2600年历史的“皇粮国税”。 并对种植粮食的农民 给予资金补贴;同时进一步扩大农机具购置的资金补贴范围。 2、推行新农村建设目标。2005年10月11日中共第十六届中央 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 3、实行“两免一补”。2006年、2007年两年内全部免除农村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同时,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 保障水平。 4、推进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将试点范围扩大 到全国40%的县(区),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标准分别提高。 5、推出“农民工”维权方案。2006年1月18日国务院第 122次常务会议上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 干意见》。
A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 B土地改革
B
) C“大跃进”运动 D改革开放新时期
5.(2012·娄底中考)“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
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党和政府为解 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C
)
A.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B.1978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请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欣赏下列“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
“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 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是(
A) C)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 2.(2012·温州中考)有人根据下图编了一首顺口溜:“一棵玉米冲九霄,彩
请回答:
1.土地改革的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农村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土地改革的时间、颁布的文件、文件的内容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3.土地改革的结果是什么?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 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1956年
1958年
1978年
A
(3)党和国家在B阶段采取的哪一项 举措实现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 有制的转变?
三大改造
(4)C阶段我国农业遭到了极大破 坏,到D阶段实行了哪一政策促进了 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题二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党 和政府时刻关心着农民,关注农业。这样才能使我国 农业在希望的田野上茁壮成长。请回答下列问题:
议一议:
(1)看完以上图片和材料,你有什么感触? 提示:①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党;②党 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③党非常重视三 农问题 (2)结合当前农村实际,谈谈你对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建议。
答案提示:
1.切实减轻农民负担。2.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3.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科技兴农。 4.增加农民工就业机会。5.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对农业 的补贴。6.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走节能、环保、 可持续发展道路。 7. 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 产和生活条件。8.进一步推进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
A.严重的自然灾害 C.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
7.下图是“大炼钢铁纪念状”。它可以证明在我国历史上曾出 现过 (C)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
8.(2012· 滨州中考)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 行了几次重大调整,其中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是( A )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人民公社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请回答:
(1)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什么时期 的失误?这次失误属于左倾还是右倾 错误?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的严重失误;属于左倾错误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是什么?
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 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请回答: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的是什么?
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提示:①党制定任何政策一定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失误:人民公社 ②制定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国情 化运动。相同: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 ③制定政策要有利于提高农民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农 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村经济
3.结合中共中央在各个时期的农村政策产生 的影响,就党制定农业政策谈谈你的感想。
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直弯腰。”这首顺口溜反映的现象出现于(
A.土地改革时期
C.“大跃进”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3.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 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两项政策的 评述,最准确的是( )
农业生产合作社①
(1953-1956)
土地改革②
(1950-1952)
② ① ④ ③
请你按时 间先后排 人民公社化④ 序?
(195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 (1978年)
1.原因
1.完成时间
土 地 改 革
2.时间、颁布文件 内容 3.结果和意义
农业 生产 合作 社
2.实质 3.三大改造的 完成标志着
C.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D.近年来开通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6.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粮食产量增长率大幅度下降的情况,其中1959 年、1960年两年粮食增长率分别比1956年下降了19.78和20.37个百分点。 其主要原因是(
B
) B.经济建设中出现左倾错误 D.严重的社会动乱
专题讲解
“三农”问题小资料
一、提出:“三农”作为一个概念由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 于1996年正式提出,自此渐渐被媒体和官方广泛引用。
二、概念: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 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形象 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三、解决三农问题实质: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
村稳定的问题。
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 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 这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也是这样。”
——-江泽民
没有发达的农业,没有繁荣的农村,没有殷实的 农民,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
(1)20世纪50年代初,我党在农业上执行的 政策是什么?此政策后土地的性质如何?
土地改革;农民土地私有制
(2)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党在农业上又 有着怎样的举措?
农业生产合作社;
(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中,我党又在农 业政策上犯了怎样的错误?有何消极的影响?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 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党 又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此政策的出台,是 源于什么地方的做法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
安徽凤阳小岗村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意义是什么?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请你探究
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1)党对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中,土地的 性质分别是什么?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2)请你判断党对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哪 些是正确的措施,哪些是失误?正确的措施在 意义上有哪些相同之处?错误的措施又有产生 了什么影响? 正确措施: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
——- 2003年1月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请你看一看
农民拔除 地主立的 地界碑 向农民 宣传土 地改革 法
农民申请 加入农业 合作社
农民代表 向党中央 和毛泽东 报喜
请你猜一猜
人民 公社 时期 的食 堂 社员集 体劳动
安徽凤 阳小岗 村
大包 干纪 念馆
请你说一说每幅图片对应的农业政策
农民申请 加入农业 合作社 向农民 宣传土 地改革 法 安徽凤 阳小岗 村 人民公 社时期 的食堂
人 民 公 社 化
1.时间 2.属于( 时期的失误 3.属于( 倾错误 ) )
家庭联 产承包 责任制
1.目的、最先 开始的地方 2.意义
Hale Waihona Puke 回答:我国是在何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
1956年底
我党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方式使农民走 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农业生产合作社
对农业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 主义公有制
9.(2012·宿迁中考)小东的爷爷很爱讲过去的事情,下列是他对过去生活的 回忆,其中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是( A.参加土地改革成为土地的主人
D
)
B.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参加人民公社、吃公共食堂 D.参与分户承包集体土地,实现自主经营
材料分析
我国是农业大国,拥有土地使农民孜孜以求的梦 想。历史上国共两党都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做出 了很大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曾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过怎样的解决办法?
平均地权
(2)仔细观察“建国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的变化” 示意图,指出A、B、C、D中哪一阶段党和国家所采 取的政策措施使农民的土地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
A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化
D
1950年 1952年 1953年
D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D.都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发展农业生产力
4.(2012·宁夏中考)辽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
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
这封信的内容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知识链接
最近几年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措施
1、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 国农民告别有2600年历史的“皇粮国税”。 并对种植粮食的农民 给予资金补贴;同时进一步扩大农机具购置的资金补贴范围。 2、推行新农村建设目标。2005年10月11日中共第十六届中央 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 3、实行“两免一补”。2006年、2007年两年内全部免除农村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同时,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 保障水平。 4、推进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将试点范围扩大 到全国40%的县(区),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标准分别提高。 5、推出“农民工”维权方案。2006年1月18日国务院第 122次常务会议上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 干意见》。
A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 B土地改革
B
) C“大跃进”运动 D改革开放新时期
5.(2012·娄底中考)“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
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党和政府为解 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C
)
A.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B.1978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请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欣赏下列“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
“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 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是(
A) C)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 2.(2012·温州中考)有人根据下图编了一首顺口溜:“一棵玉米冲九霄,彩
请回答:
1.土地改革的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农村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土地改革的时间、颁布的文件、文件的内容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3.土地改革的结果是什么?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 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1956年
1958年
1978年
A
(3)党和国家在B阶段采取的哪一项 举措实现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 有制的转变?
三大改造
(4)C阶段我国农业遭到了极大破 坏,到D阶段实行了哪一政策促进了 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题二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党 和政府时刻关心着农民,关注农业。这样才能使我国 农业在希望的田野上茁壮成长。请回答下列问题:
议一议:
(1)看完以上图片和材料,你有什么感触? 提示:①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党;②党 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③党非常重视三 农问题 (2)结合当前农村实际,谈谈你对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建议。
答案提示:
1.切实减轻农民负担。2.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3.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科技兴农。 4.增加农民工就业机会。5.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对农业 的补贴。6.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走节能、环保、 可持续发展道路。 7. 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 产和生活条件。8.进一步推进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
A.严重的自然灾害 C.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
7.下图是“大炼钢铁纪念状”。它可以证明在我国历史上曾出 现过 (C)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
8.(2012· 滨州中考)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 行了几次重大调整,其中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是( A )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人民公社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请回答:
(1)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什么时期 的失误?这次失误属于左倾还是右倾 错误?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的严重失误;属于左倾错误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是什么?
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 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请回答: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的是什么?
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提示:①党制定任何政策一定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失误:人民公社 ②制定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国情 化运动。相同: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 ③制定政策要有利于提高农民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农 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村经济
3.结合中共中央在各个时期的农村政策产生 的影响,就党制定农业政策谈谈你的感想。
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直弯腰。”这首顺口溜反映的现象出现于(
A.土地改革时期
C.“大跃进”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3.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 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两项政策的 评述,最准确的是( )
农业生产合作社①
(1953-1956)
土地改革②
(1950-1952)
② ① ④ ③
请你按时 间先后排 人民公社化④ 序?
(195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 (1978年)
1.原因
1.完成时间
土 地 改 革
2.时间、颁布文件 内容 3.结果和意义
农业 生产 合作 社
2.实质 3.三大改造的 完成标志着
C.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D.近年来开通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6.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粮食产量增长率大幅度下降的情况,其中1959 年、1960年两年粮食增长率分别比1956年下降了19.78和20.37个百分点。 其主要原因是(
B
) B.经济建设中出现左倾错误 D.严重的社会动乱
专题讲解
“三农”问题小资料
一、提出:“三农”作为一个概念由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 于1996年正式提出,自此渐渐被媒体和官方广泛引用。
二、概念: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 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形象 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三、解决三农问题实质: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
村稳定的问题。
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 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 这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也是这样。”
——-江泽民
没有发达的农业,没有繁荣的农村,没有殷实的 农民,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
(1)20世纪50年代初,我党在农业上执行的 政策是什么?此政策后土地的性质如何?
土地改革;农民土地私有制
(2)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党在农业上又 有着怎样的举措?
农业生产合作社;
(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中,我党又在农 业政策上犯了怎样的错误?有何消极的影响?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 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党 又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此政策的出台,是 源于什么地方的做法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