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专题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二: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 问题
三农指农业 、农民、农村。农业指促进农业发展;农民 指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指小城镇建设。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
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 要原因。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 成规模经济。
⑦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其实质是纳钱 代役和按亩纳税。
“三农”问题是近年来持续关注的热点,加以今年温家宝总理提出减免农 业税,又替农民工追讨工资,国家更是将农民增收问题列为头等大事,故对此 专题应格外关注。
(二)知识梳理:
1、历代中央政府(特别是汉、唐、元、明、清初)推行的促农发展的措施、作用和 历史启示。
(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2)战国:秦国商鞅奖励耕战,生产棉帛多者,免除徭役;限制工商业者活动,
禁止弃农经商。 (3)西汉: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减轻田租,三十税一,甚至十多年不
收田租,鼓励农耕。 (4)东汉:光武帝九次下达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减轻赋税,把田租从
十税一恢复到西汉时的三十税一。 (5)三国:曹魏实行屯田,重视保护农桑;魏建国后继续重视农业和兴修水利;
蜀汉诸葛亮实施减轻赋税,奖励农耕的政策。 (6)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和租调制,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和生产时间; (7)唐朝: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武则天奖励农业生
(2)赋税制度的演变及趋势:
演变:①贡赋制:夏、商、周时期实行,这是我国赋税制度的雏 形。周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各诸侯必须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财物 作为贡赋。
②初税亩:春秋后期从鲁国开始实行,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 律按实际田亩数收税。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标志着井田 制的开始瓦解。
③编户制度:西汉时,政府把农户的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年龄、性别和土地财 产等情况都详细登记在户籍上,作为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 的根据。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的负担有四项:田租、算赋和口赋、 徭役、兵役。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制度正式形成。
④租调制:北魏孝文帝时开始实行,受田农民纳租、调,服徭役 和兵役。
⑤租庸调制:隋唐实行。租是田租,调是户税,庸是指纳绢(布) 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
⑥两税法:唐朝于780年开始实行,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的结 果。主要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一年分夏秋两季征税。开始改变了 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④唐朝:圩田种植高产水稻,江南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两年三熟制在南方推广, 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外来作物莴苣、菠菜等得到种植。
⑤宋元:江北广种水稻,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传到江淮地区;棉花种植由福建、 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经济作物种植扩大。棉花种植遍及南北。
⑥明朝: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桑、麻等作物广泛种植;江南大力发展双季 稻,岭南出现三季稻。作物新品种玉米、甘薯等引入我国。
一人犁耕法; ④唐朝:创制曲辕犁、筒车等农业工具;
(2)农作物的培植、引进和推广: ①先秦:半坡种粟、麻;河姆渡种植水稻;西周时农作物种类增多,包括后世大 多数农作物都有种植。
②两汉:稻和麦得到推广种植;东汉时已有双季稻;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 胡麻等陆续移植内地。
③魏晋南北朝:江南地区农作物品种增多,产量提高,三吴地区最为发达,洞庭、 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称我们在重要的粮产区。北方的河西走廊、辽东等边疆地 区得到开发,茶树种植推广。
⑦清朝:棉花、蚕桑、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 区域。
3、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及趋势: (尤其需重点把握)。
(1)土地制度的演变: 类型: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即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土地国有制(如王田制、 屯田制和均田制) 演变:①井田制: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 ②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 由买卖; ③王田制:新朝王莽实行,把全国土地改称王田,不许买卖; ④屯田制:分军屯、民屯两种; ⑤均田制:北魏孝文帝颁布实行,隋朝及唐朝前期继续推行。 ⑥更名田:清初,康熙帝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
产;唐玄宗前期大力发展生产,精简官吏裁汰冗员。 (8)北宋: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政府积极推广
占城稻,促进南北作物交流; (9)明朝:明太祖采取鼓励垦荒,减免赋役,推广植棉等;引进农作物新品种
(如玉米、甘薯等); (10)清初:鼓励垦荒;康熙帝实行更名田;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
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城市化 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 化素质。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 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 是减负问题。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 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目前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 饭的人不少”。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减 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2、历代农具的发明、改进,农作物的培植、引进和推广。
(1)历代农具的发明、引进和推广: ①先秦:商周仅有少量青铜农具;春秋已在农业中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并开始使用牛耕,战国时得到推广,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桔槔来灌溉农田。 ②秦汉:铁器在秦朝时传到珠江流域,汉朝时又传到西域;农具得到改
进,牛耕得以推广,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法已传到珠江流域; ③魏晋南北朝:曹魏马钧发明翻车;西北嘉峪关已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