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三农问题专题复习导学案

合集下载

《农业导学案》

《农业导学案》

《农业》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农业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农业的基本发展历程和现状;3. 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内容和技术;4. 探讨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导学内容:一、农业的定义和重要性农业是指人类利用土地、水资源和气候等自然条件,通过种植作物、饲养畜禽等方式生产食物、纺织原料和能源等生活必需品的经济活动。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直接干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人类逐渐掌握了种植、畜牧、渔业等生产技术,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资源。

二、农业的基本发展历程和现状1. 农业的起源:农业起源于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从狩猎采集过渡到种植和养殖;2. 农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逐渐走向规模化、机械化和摩登化,农业生产水平不息提高;3. 农业的现状:目前,举世农业生产已经进入了大规模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不息创新,但也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三、农业生产的主要内容和技术1. 农作物种植:主要包括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种植技术;2. 畜牧业生产:主要包括牛、羊、猪等畜禽的饲养管理技术;3. 渔业生产:主要包括淡水养殖、海水养殖和捕捞等渔业生产技术;4. 农业机械化:主要包括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技术。

四、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需要加强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钻研;2. 资源短缺:土地、水资源等农业生产因素短缺,需要加强资源勤俭和循环利用;3. 环境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农药、化肥等污染物,需要加强环境珍爱和可持续发展;4. 科技创新:未来农业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的升级。

导学任务: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农业的定义和重要性;2. 总结农业的基本发展历程和现状;3. 分析农业生产的主要内容和技术;4. 探讨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高三政治-高考三农问题专题复习 最新

高三政治-高考三农问题专题复习 最新

“三农”问题专题训练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农产品产量第一大国。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但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20%—40%。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人们期盼的农产品出口大量增加的局面没有出现,却频繁传来出口农产品遭遇退货的消息。

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在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设置了新的“门槛”,这些“门槛”正在削弱或部分抵消我国传统出口产品的优势。

材料三: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温家宝总理多次重申这一原则,并要求坚决制止一些地方乱批滥占耕地行为,采取各种措施,重点放在保护粮食主产区和农民种粮食积极性上。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2)上述结论对我国农业生产有什么警示?(3)为长期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国家制订了《农村土地承包法》。

试述这一举措的经济政治意义。

答案:(1)材料一说明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农产品出口所占份额偏少;材料二说明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偏低,生产成本较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强。

(2)①坚持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道路;②实施科教兴国,提高农产品质量;③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发挥产品优势,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⑤进一步学习,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利用规则维护自身利益,主动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把握世界市场动向,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3)①这一举措有利于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维护农村乃至全国的社会稳定。

2.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注:其他收入为副业收入,外出务工收入和个体、私营经济收入。

材料二:某地区所有制结构调整情况统计表(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它们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 温家宝总理指出,从2018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

【公开课】《农业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公开课】《农业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农业专题复习——寻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关联》
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作为复习课,囊括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农业发展的自然环境差异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旨在通过内容整合进行系统的专题复习,并提升答题技巧。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二泉州质检结束,学生对于专题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把握的基础上,需要的是对知识体系的升级整合。
1、展示土地利用类型及干湿地区
2、引导思考降水如何影响农业3、分析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气象灾害
思考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引导思考不利的因素
分析地形
1、明确同地形类型对农业的影响
2、完成习题
展示地形区及农业类型分布
分析社会经济条件
思考
分析不同情境下如何回答社会经济因素
总结
完成自己的思维导图
四、教学目标
1.认识四大地理分区自然环境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2.正确分析及表述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五、重点与难点
重点:四大地理分区农业发展,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难点: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1.设计四种农作物产品电商平台推广页面。
2.说出(写出)四种农作物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
思维导图
巩固提升
3、展示不同温度带气温曲线分析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
以习题引导,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明确答题中的思路和方向,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表述。
过渡铺垫
气候除了气温这个要素,还有降水。
分析
降水
——水源
光照、昼夜温差
1、完成学案表格一和表格二

农业——导学案

农业——导学案

第四章经济的发展第一节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正面:导学案;背面:活动资料)【学习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主要部门及其主要产品2、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以及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4、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种。

5、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学习重点】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学习难点】理解我国农业分布地区差异的原因【学习过程】一、打开农业之门1、什么是农业?农业有哪些主要部门?(连线活动)2、举例说明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产业。

(学生总结)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72页的正文部分和阅读材料“历史悠久的农业”,填空:(可以在课本上进行圈划)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还是世界上最早种养蚕的国家。

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解决了占世界人口的吃饭和穿衣问题。

现在,我国粮食、棉花、油菜籽、烟叶、、、、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二、农业分布地区差异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个队:田园队、森林队、草原队、水乡队。

第一环节:全员笔试环节(每有一名得满分者为本队加1分)(要求所有同学参加、安静作答、不准交头接耳说话)1、我国主要地形区:A、高原,B、平原2、下列城市位于哪个温度带?哈尔滨( );北京();武汉( )3、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从向递减。

4、下列城市位于哪个干湿地区?哈尔滨();拉萨();武汉()第二环节:导游面试环节(每项满分5分)(1)导游内容;(2)语言表达;(3)综合印象每队推荐一名评审员(负责评分和点评),一名导游面试者。

(不得重复)评审组成员:负责评分和点评。

根据(1)导游内容;(2)语言表达;(3)综合印象三项进行评分和点评。

只需要告诉老师面试三项内容的总分;每轮到本队时,请该队评审员回避评分。

导游面试者由大家推选,介绍时间是1分钟。

《农业导学案》

《农业导学案》

《农业》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农业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了解农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4. 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措施。

二、导学内容:1. 农业的定义和作用:农业是指人类利用土地、水资源和气候条件,通过种植农作物、饲养畜生等活动,生产粮食、蔬菜、水果、畜禽产品等食品和原料的经济活动。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产业,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2. 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1)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农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经过农耕、农牧民族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农业的现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业生产方式不息改进,农业机械化、化肥农药的应用广泛普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息提高,但也面临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3. 农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1)经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产直接干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问题。

(2)社会:农业是农民的主要职业,直接干系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宁社会稳定。

(3)环境:农业生产对土壤、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等环境都会产生影响,需要采取措施珍爱环境。

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措施:(1)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兼顾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措施:采用科学种植、合理施肥、水资源管理等措施,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导学问题:1. 什么是农业?农业的作用是什么?2. 农业的发展历程有哪些?农业现状存在哪些问题?3. 农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有何影响?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四、拓展延伸:1. 请调查一下你所在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畜禽养殖情况,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的特点。

2. 请分析一下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 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的应用,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农问题”专题复习导学案

“三农问题”专题复习导学案

“三农问题”专题复习导学案张家港市护漕港中学孙佳乐复习目标1.掌握史实,夯实基础:了解和熟悉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基本史实,以扎实打好这方面的基础。

2.比较分析,提高能力:从背景、目的、内容、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全面归纳中国历史上的“三农”举措。

3.关注时政,瞄准目标:理解当今关注民生的重大举措,掌握这些举措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现实意义。

复习思路一、“三农问题”相关的中考考点二、知识梳理汲取历史营养以参观“中国农业博物馆”六大展厅的方式,来进行知识梳理。

(一)展厅一:文明起源展区思考: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两种房屋各具有怎样的优点?考题回访:1.央视热播《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

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C.玉巉(chán )岩遗址D.城头山遗址2.“红山文化”出现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以辽河流域为中心,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并列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

红山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饲养猪、牛、羊等家畜,使用磨制石器,陶器以“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房屋为方形半地穴式。

下列与红山文化相类似的农耕文明代表是()A.元谋人 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二)展厅二:农业人物展区考一考:如果你是这次农业人物展览的负责人,那么你会选取中国历史上哪些人物来展览?并简要说明该人物入选的理由。

考题回访:1.假如夏炎想要了解北魏时期北方劳动人民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你可以建议她阅读()A.《本草纲目》B.《水经注》C.《天工开物》D.《齐民要术》2.判断题: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天工开物》。

()(三)展厅三:农业工具展区1.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

上面文物反映了当时()A.农业初兴B.聚族而居C.采集狩猎D.贫富分化2.观察下面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请思考:从上面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3.根据下面这些文字资料,请你判断工具的名称、功能。

《中 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导学案

《中 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导学案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2、分析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理解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的紧密关系。

4、探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措施和策略。

二、知识梳理(一)中国耕地资源的现状1、耕地总量我国耕地总面积约为_____亿亩,但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耕地质量(1)中低产田占比较高,高产田相对较少。

(2)耕地土壤肥力不足,部分地区存在土壤污染和退化问题。

3、耕地分布(1)耕地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耕地相对集中,西部地区耕地较少。

(2)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二)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问题1、耕地面积减少(1)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耕地被占用。

(2)生态退耕等政策的实施,也导致一定数量的耕地减少。

2、耕地质量下降(1)长期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如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板结、酸化。

(2)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使耕地质量受损。

3、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可开垦的荒地数量有限,且开垦难度大、成本高。

(三)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的关系1、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充足的耕地面积和良好的耕地质量是保障粮食产量的关键。

2、粮食安全对耕地的需求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需要更多的耕地来生产粮食。

(四)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措施1、保护耕地数量(1)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划定耕地红线。

(2)加强土地执法监督,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

2、提高耕地质量(1)推广科学施肥、合理用药,改善土壤肥力。

(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抗灾能力。

3、依靠科技进步(1)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

(2)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建立健全粮食储备制度,保障粮食市场供应稳定。

三、重点难点(一)重点1、中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2、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

(二)难点1、如何理解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复杂关系。

2、如何在实际中有效落实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

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三农问题

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三农问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三农问题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农耕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2.掌握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表现及结果;3.掌握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制度以及发展农业的一些基本措施。

4.结合地理知识归纳和概括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人文因素,而人文因素包括政策、市场、交通运输、科技、劳动力、工业等。

高考预测:1.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古代经济史考查的一个热点;2.结合古代水利事业的建设及成就作为考查热点;3.古代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所反映的历史趋势与特点,联系现代农村土地制度与税费改革的热点进行考查;4.考试往往将各个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江南经济的发展联系起来考查;5.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建国后我国的改革开放联系起来考查;学法指导:1.注意进行纵向比较;2.注意树立各个时期农村经济的发展及新特点;3.要纵向地、系统地、简明扼要地梳理古代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的轨迹,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哲学观点加以剖析,深化认识。

并能联系当今时政热点,达到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

4.对中外农业发展的典型事例(农学著作、农业政策、生产工具、优良品种等等)要予以注意;5.注意中外历史上农业政策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总结当代中国农业发展快与慢的历史原因、历史教训与经验。

考题回放:(2005年全国文综卷Ⅱ·12-14)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回答1—3题。

1.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该水利工程位于 DA.成都平原B.河北地区C.渭河流域D.淮河流域2.隋朝大运河的一段利用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

这一段是 C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3.简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灌溉工具创制于 CA.三国时期B.南北朝时期C.唐代D.南宋知识整合:三农指农业、农民、农村。

我了解三农知识点教案设计

我了解三农知识点教案设计

我了解三农知识点教案设计教案标题:了解三农知识点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三农知识的定义和范围;2. 理解三农知识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3. 掌握三农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关键要素;4. 培养学生对农村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三农知识的定义和范围;2. 三农知识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3. 三农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关键要素。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引起学生对农村问题的兴趣和思考,引发学生对三农知识的好奇心。

- 提问学生对农村发展的认识和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农村问题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三农知识的定义和范围,解释三农知识包括农业、农村和农民三个方面的知识。

- 引导学生思考三农知识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

- 介绍三农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关键要素,如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生活等。

3. 案例分析(20分钟)-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三农知识分析和解决农村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考能力。

-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 每个小组汇报分析结果和解决方案,进行全班讨论和交流。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三农知识点,强调其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 提出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农村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亲身感受和了解农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

2. 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分析农村问题的能力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3. 拓展问题回答评估:评估学生对农村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见解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的材料;2. 三农知识的相关资料和案例;3. 小组讨论和汇报的材料。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三农问题专题复习导航》复习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三农问题专题复习导航》复习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三农问题专题复习导航》复习教学设计“三农”问题专题复习导航“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由于涉猎学科的广泛性、综合性,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和焦点,备考复习中需要特别重视。

【背景材料】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007年12月22日至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回顾总结了过去5年的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研究了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安排部署了2008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考点整合】1、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1)历代统治者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齐国很快成为东方强国。

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明朝:明太祖采取鼓励垦荒,推广植棉,增加经济立法等措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清朝:清初鼓励垦荒,康熙实行更名田,雍正实行摊丁入亩等措施。

(2)生产工具的进步夏商周:主要是木、石、骨和蚌所制,仅有少量青铜农具。

春秋:出现铁农具。

战国: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耕犁出现,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

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三国:曹魏马钧创制了先进的灌溉工具翻车,水碓、水磨等广泛用于谷物加工。

西北嘉峪关都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的耕作方式。

唐朝:创制了灌溉工具筒车,出现了曲辕犁。

(3)水利的兴修春秋战国:中原地区用桔槔来灌溉农田;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建芍陂;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水工郑国修建郑国渠。

秦朝:兴修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

隋朝: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兴修的水利工程仅江南就超过六朝的总和。

三农问题复习学案

三农问题复习学案

关注三农情系民生【热点时政】热点一2011年12月27日,中央农村工作会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讲话。

他在讲话中系统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阐述了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继续做好“三农”工作需要把握好的若干重大问题,对做好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要求。

温家宝说,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初步形成了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起符合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制度框架。

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三农”发展进入又一个“黄金期”。

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今年总产达到11424亿斤。

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较快增长,预计今年为6900多元。

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村面貌加快改善,呈现和谐稳定的新气象。

热点二龙年伊始,万象更新。

2012年2月1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九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文件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个中心任务,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述,出台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必将大大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考点链接】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实施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三农问题初中道法教案模板

三农问题初中道法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三农”问题的基本概念、表现和成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观察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关注,树立尊重劳动、关爱农民的意识。

教学重点:1. “三农”问题的定义和表现。

2. “三农”问题的成因分析。

3. 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教学难点:1. “三农”问题成因的多样性。

2. 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的具体实施。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三农”问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对“三农”问题有哪些了解?为什么关注“三农”问题?二、新课讲授1. 讲解“三农”问题的定义和表现。

- 定义:“三农”问题是指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 表现:农村贫困、农业生产效率低、农民收入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

2. 分析“三农”问题的成因。

- 历史原因: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科技水平等。

- 现实原因: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3. 讲解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 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

- 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 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解决“三农”问题?2. 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强调关注“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呼吁同学们关心农村、农业和农民。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

2. 结合所学知识,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三农”问题的定义、表现、成因和解决措施,使学生了解“三农”问题的严重性,激发学生关注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意识。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作业环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加深了对“三农”问题的了解,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全面发展的农业》 导学案

《全面发展的农业》 导学案

《全面发展的农业》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全面发展的农业的概念和内涵。

2、掌握农业全面发展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农业生态保护等。

3、认识到农业全面发展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4、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和思考,激发学生为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的热情。

二、学习重点1、农业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现代科技在农业全面发展中的应用。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策略。

三、学习难点1、如何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全面发展的关系。

2、农业全面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四、知识梳理(一)农业全面发展的概念农业全面发展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仅仅关注农产品的产量,更要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多个方面,实现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1、新品种培育通过基因工程、杂交育种等技术,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农作物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2、精准农业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等,实现对农田的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

3、设施农业发展温室大棚、无土栽培等设施农业技术,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实现农产品的周年供应。

(三)农业经营管理的创新1、农业产业化通过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提高农业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2、农业信息化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搭建农业信息平台,实现农产品市场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

3、农业金融服务创新农业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资金支持,解决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四)农业生态保护1、水土保持采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修建梯田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耕地资源。

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推广生物防治、绿色防控技术,加强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综合实践三农教案模板范文

综合实践三农教案模板范文

年级:五年级学科:综合实践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农村、农业、农民的现状,培养学生热爱农村、关心农民的情感。

2.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我国农村、农业、农民的现状。

2.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农村、农业、农民问题。

2. 如何将实践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农村、农业、农民的现状,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农村、农业、农民有哪些了解?二、讲授新课1. 讲解农村、农业、农民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社会中的地位。

2. 分析我国农村、农业、农民的现状,包括发展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3. 引导学生关注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思考如何为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出谋划策。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农村、农业、农民问题进行研究。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形式,收集相关信息。

3. 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解决方案。

四、课堂总结1.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实践活动,总结活动成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谈谈对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认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农村、农业、农民的现状。

2. 提问:你们在上节课的实践活动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二、深化实践活动1. 学生根据上节课的研究成果,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2. 学生分组,每组针对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讨论、完善。

3. 学生将解决方案向全班同学汇报,接受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三、课堂总结1.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解决方案,总结活动成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谈谈对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认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关注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面发展的农业》 导学案

《全面发展的农业》 导学案

《全面发展的农业》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全面发展的农业的内涵和重要性。

2、掌握农业全面发展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包括农业技术、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态等。

3、能够分析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农业全面发展的关键要素和特点。

(2)现代农业技术在农业全面发展中的应用。

2、难点(1)如何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2)解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知识链接1、传统农业的特点和局限性。

2、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

四、学习过程(一)农业全面发展的概念农业全面发展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仅注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充分考虑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包括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的应用、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等多个方面。

(二)农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性1、保障粮食安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

农业的全面发展能够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确保粮食的稳定供应,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发展多种经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3、保护生态环境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农业全面发展强调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4、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全面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信息化手段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这有助于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三)农业全面发展的关键要素1、农业技术创新(1)新品种培育通过基因编辑、杂交等技术手段,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农作物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2)农业机械化推广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如收割机、播种机、施肥机等,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三高考历史 重视“三农”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复习导学案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高三高考历史 重视“三农”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重视“三农”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学习重点】:
【自主学习】:
1.中国古代经济:
2.古今土地制度:
3.新中国的农村经济建设:
4.世界近现代有关农业的举措:
【课堂合作研习及展示】:
【当堂检测】:
1、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时间区域东汉后期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765 669
长江流域342 611
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

2、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3: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内容备注
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
南北朝翻车
《齐民要术》
隋唐筒车、曲辕犁
宋元踏犁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农桑辑要》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十二气历
明清《农政全书》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

根据材料3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和三农有关的常识课程教案

和三农有关的常识课程教案

和三农有关的常识课程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的三农问题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的三农问题及其重要性;2. 掌握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基本概念;3. 了解三农问题的历史背景和现状;4. 分析三农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5. 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三农问题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农业、农村和农民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农业和农村的了解,并讨论他们认为三农问题可能涉及的方面。

知识讲解:3. 介绍三农问题的背景和定义,解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概念。

4. 分析三农问题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并讨论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5. 分组讨论并分析三个具体案例,涉及不同方面的三农问题,例如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农民收入等。

6.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简短的报告,包括问题的原因、影响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探讨:7. 学生报告案例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分享不同的解决方案和策略。

8. 引导学生思考三农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包括政府政策、农业技术、农村发展等方面的改进。

总结与评价:9.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三农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重要性。

10. 提出学生对三农问题的思考和建议,并进行课堂评价。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 三农问题案例研究材料-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 评价表格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 案例研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农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评价方式:- 小组报告的内容和质量;- 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学生对三农问题的理解和思考的深度。

备注: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要求,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综合实践三农教案范文模板

综合实践三农教案范文模板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题名称:三农问题实践调查适用年级:八年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现状,掌握相关调查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农村、农民的关注,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了解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现状。

2. 掌握调查方法,进行实地调查。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2.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调查活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农村生活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农村生活有哪些特点?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2. 学生分享对农村生活的认识,教师总结:我国农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如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

(二)讲授新课1. 教师介绍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现状,重点讲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2.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农村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如何提出解决方案?(三)实践活动1. 教师布置调查任务:分组选择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农业、农村、农民的现状。

2. 学生分组讨论调查方案,确定调查内容、方法和步骤。

第二课时(一)展示调查成果1. 各小组汇报调查情况,分享调查结果。

2.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调查报告,指出优点和不足。

(二)分析问题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如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三)总结提升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表达对农村、农民的关注和关爱。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调查过程中的表现,总结经验教训。

五、教学资源1. 农村生活图片、视频等。

我了解三农知识点教案中班

我了解三农知识点教案中班

我了解三农知识点教案中班教案标题:探索农村生活——认识三农知识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农田、农作物和农民的基本认知。

3. 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关注。

教学重点:1. 认识农田和农作物。

2. 了解农民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农村与城市生活的差异。

2. 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关注。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农田、农作物和农民的形象。

2. 视频或音频资源介绍农村生活。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农田、农作物和农民的形象,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好奇心。

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农田吗?农田是用来做什么的?”引导学生思考。

探究活动:1. 观看视频或听取音频资源,介绍农村生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帮助学生认识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3. 通过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农民的形象,引导学生了解农民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农村生活的认知和感受。

2. 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农民的工作场景,增强对农村生活的理解和体验。

总结活动:1.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农村知识点,与学生一起总结要点。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解答他们对农村生活的疑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庭中观察和了解农村生活,带回相关的资料或图片进行展示和分享。

2. 组织学生参观农田、农作物或农民工作场所,深化对农村生活的认知和体验。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

3. 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完成相关练习或作业,检查学生对农村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2. 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关注程度,鼓励他们深入了解和探索相关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的三农问题措 施 (重点)
中外历史上关于土地的 措施
我党出现的失误
教师活动及方法
学生活动及方法
结合教材知道,要求同学们掌握 参考《历史一本通》 P69 三农问题指的是:
引导学生结合参考《历史一本通》 P69 总结出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怎么解决三 农问题的措施和影响 几个时期: 措施什么: 产生影响: 参考《历史一本通》 P69
8、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是什么? 9、 回顾曾经建设的失误,我们有何感受? 10、(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的是什么? ( 2)最新开始实行的地方是哪里? (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意义是什么?
7、 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什么时期的失误?这次失误属于左倾还是右倾错误?
现代史苏俄
学生看书回答 学生看书填空 学生看书填空 练习时间(根据提示写出)
参考《历史一本通
形成性评价
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事件的名称(结合课件) ( 1)农民拔除地的界碑—— ( 2)农民积极报名入社—— ( 3)小岗村—— ( 4) 1958 年——
结合课件学习 关于三大改造(农业改造的措施) 我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措施 经济建设的启示
知识点四: 世界史上的 农业和土地 的问题
知道世界史上的关于农业的史实
参考《历史一本通》 P69
古代史——日本大化改新(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近代史上——俄国 1861 年改革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代史上——日本明治维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史上——苏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史上——美国罗斯福新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知识框架】 5分
建国初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三农问题
新中国 关 于三农 问题的措施和影响
三大改造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新时期
古代日本
世界史上关于农业 问题
近代俄国
近代日本
本课练习 问答题 1、土地改革的原因: 2、土地改革的时间、颁布的文件、文件的内容
3、土地改革的结果是什么?
4、我国是在何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 5、 我党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方式使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6、 对农业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课程目标】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四 三农问题
知识结构
复习课导学案
设计者 :姜艳
20XX 年 5 月
简述
知道
认识
学科养成: 历史史料的判别和整理; 史实填空; 历史感悟的能力
不同历史时期对待三 农措施(重点)
【教学过程】
时间
过程目标
导入 知识点一 分 何为三农问 题
分 知识点二:
在不同历史 时期我党是 怎么解决三 农问题的 知识点三: 涉及到的三 农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