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技术(01)概论
考研专业代码
01教育管理学02教育经济学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教育学④教育管理学⑦外国教育史007外国语学院(025—83598181)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1英语学科教学论3 ①政治②二外:俄语或日语或法语③教育学基础④心理学基础⑤英语教学综合基础(英语教学论和基础英语)⑥综合英语⑦翻译与写作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招生人数初试考试科目复试笔试科目同等学力加试科目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1俄罗斯文学02英美文学03日本文学04意大利文学15 ①政治01方向:②二外:英语或日语或法语③基础俄语④俄语文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2方向:②二外:俄语或日语或法语③基础英语(含阅读与写作、英汉互译)④英语文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3方向:②二外:英语或俄语或法语③基础日语④日语文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4方向:②二外:英语或俄语或日语或法语③基础意大利语④意大利语文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⑤01方向:俄罗斯文学史02方向:英美文学史03方向:日本文学史04方向:意大利文学史⑥01方向:综合俄语02方向:综合英语03方向:综合日语⑦01方向:俄汉互译02方向:英语翻译与写作03方向:日汉互译04方向:意汉互译050201●▲英语语言文学01英美文学02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03翻译学52 ①政治②二外:俄语或日语或法语③基础英语(含阅读与写作、英汉互译)④01方向:英语文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2﹑03方向:英语语言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⑤01方向:英美文学史02、03方向:英语语言学⑥综合英语⑦英语翻译与写作050202俄语语言文学01俄罗斯文学02俄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5 ①政治②二外:英语或日语或法语③基础俄语④01方向:俄语文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2方向:俄语语言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⑤01方向:俄罗斯文学史02方向:俄语语言学⑥综合俄语⑦俄汉互译050205日语语言文学01日本语言与文化02中日文学与文化8 ①政治②二外:英语或俄语或法语③基础日语④01方向:日语语言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2方向:日语文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⑤01方向:日语语言学02方向:日本文学史⑥综合日语⑦日汉互译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1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理论02日本语言学、日本文化研究03俄语语言学、俄语教学及俄汉互译22 ①政治01方向:②二外:俄语或日语或法语③基础英语(含阅读与写作、英汉互译)④英语语言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2方向:②二外:英语或俄语或法语③基础日语④日语语言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03方向:②二外:英语或日语或法语③基础俄语④俄语语言学基础知识与汉语写作⑤01方向:英语语言学02方向:日语语言学03方向:俄语语言学⑥01方向:综合俄语02方向:综合英语03方向:综合日语⑦01方向:俄汉互译02方向:英语翻译与写作03方向:日汉互译参考书目。
机制专业介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我的专业介绍幻灯片1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任务是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
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幻灯片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简介(江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理工学科部2010.12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任务是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
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一、特色鲜明的培养计划二、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三、丰硕的科研成果四、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五、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六、活跃的学术交流七、素质教育硕果累累一、特色鲜明的培养计划二、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三、丰硕的科研成果四、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五、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六、活跃的学术交流七、素质教育硕果累累一、特色鲜明的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能在职业学校从事教育教学或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设计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该专业设有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三个专业方向。
一)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能在职业学校从事教育教学或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设计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OFDM基本原理(详细全面)
峰均比降低技术
峰均比定义
峰均比(PAPR)是指OFDM信号的最大振 幅与平均振幅之比。高PAPR会导致信号的 功率放大器出现失真,从而引起频谱扩展 和带内干扰。因此,降低PAPR对于提高 OFDM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VS
峰均比降低技术
为了降低PAPR,可以采用多种技术,如限 幅滤波、编码、概率密度函数变换等。其 中,限幅滤波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它 通过限制信号的最大振幅来降低PAPR。然 而,限幅滤波会引入带外干扰和带内失真,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权衡各种因素。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
OFDM技术有望在物联网和智能家居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支持各种 低功耗、低速率的无线通信需求。
频谱共享与认知无线电
通过频谱共享和认知无线电技术,OFDM系统可以更好地利用频谱 资源,提高频谱利用率和系统容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OFDM系统性能分析
频域均衡性能分析
频域均衡原理
频域均衡通过在频域上对信号进行预处理,补偿信道对信号 造成的畸变,从而减小信号的误码率。
频域均衡性能影响因素
频域均衡的性能受到信道特性、均衡器设计参数以及信号质 量等因素的影响。
误码率性能分析
误码率定义
误码率是衡量数据传输系统性能的重 要指标,表示接收端错误解码的比特 数与总比特数的比值。
多径干扰抑制
多径干扰
在无线通信中,多径效应会导致信号的传播路径变长,从而引起信号的延迟和衰减。这种延迟和衰减 会导致OFDM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被破坏,从而引起多径干扰。为了抑制多径干扰,可以采用频域均 衡技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以减小多径效应的影响。
信道估计与均衡
信道估计技术用于获取信道的冲激响应,而频域均衡技术则通过调整接收信号的权重,使得信道的畸 变最小化。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采用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方法,并在频域中进行均衡处理。
(完整版)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述评
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述评摘要:创新理论及实践的发展日新月异,而关于技术创新动力的研究又一直为创新理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现代创新理论提出者熊彼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及发展了五种基本创新动力机制模式:技术推动模式、市场需求拉动模式、“推一拉”综合作用模式、技术范式―技术轨道模式及社会需要―资源模式。
关键词: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创新动力基金项目:本文受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研究”的资助(编号:2015SJD037)人们对技术变迁的认识最初是一种线性的思维,认为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是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决定着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规模。
这种模式隐含着知识单向流动的假设,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占据着人们对技术发展认识的主导地位。
随着创新理论和实践的推进,人们发现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一个包含多层次、跨类别的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国内外创新学者演绎了创新的技术经济系统、国家创新系统以及开放式创新的思想和理念。
这个认知的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线性到非线性、由封闭到开放的演化历程。
杨勇华(2008)认为技术变迁过程可以划分为技术构想、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等几个阶段。
而我们在研究演化时,尤其是面对现实世界中新事物的产生及发展时,我们更关心的是关于创造的力量,而不是仅仅考虑现存系统的简单功能。
换言之,演化需要注重的是现存系统是如何变成当前的模样,将来又会怎样演进。
这就需要从根本上追溯事物质变的根源以及系统中每个组件的产生及维持的问题。
因此,创新的动力来源及机制一直以来是创新研究的重点和要点。
至今在研究创新动力机制方面,国内外学者共提出了五种模式:技术推动模式、市场需求拉动模式、“推一拉”综合作用模式、技术范式―技术轨道模式、社会需要―资源模式。
1.技术推动模式熊彼特突出强调企业家创新行为的作用,他认为技术无论是在技术系统内部还是外部产生,无疑都是创新的推动力量。
01技术创新管理 (第一部分,技术创新理论)
5
第一部分 技术创新管理概论
1.1 技术创新的概念及相关概念
1.1.1 技术创新的概念 1.1.2 技术创新相关概念的比较 1.1.3 知识创新的概念和核心特征
6
1.1 技术创新的概念及相关概念
1.1.1 技术创新的概念
熊彼特的“创新” (1912) :“所谓创新,
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 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 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该新组合包括以下内 容: ①引入新产品或产品的新特征 ②引进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 ③开辟新的市场 ④开拓并利用原材料的新的供应来源 ⑤实现企业的新组织
7
1.1 技术创新的概念及相关概念
1.1.1 技术创新的概念
索罗的“两步论”:技术创新成立的两个条
件,即新思想来源和后阶段发展。(1951) 伊诺斯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几种 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 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收 工人和开辟市场等。”(1962)
18
1.1 技术创新的概念及相关概念
1.1.3 知识创新的概念和核心特征
知识创新的概念 Debra M. Amidon: “所谓知识创新是指为了企业的 成功、民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造、演化、 分配和应用新的思想,使其转变成市场化的商品和 服务。”(1997) 即知识创新是为了满足未来竞争的需要,在创新过 程中除了包含构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外,还要 产生新的思想并将其融入有发展前景的商业产品中 去。
统等各方面的改革。教育是知识的创造、传 播和扩散的重要基地,人力资本的培养是教 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创新的内容包括如 何去适应“知识和技术创新已成为经济增长 的重要‘内生变量’”的知识经济时代的要 求,教育系统应如何改革和发展等。
01创伤概论-2017
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 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 事不成。 ———论语.子路
建立创伤中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社会的需要
学科发展的需要
具有可行性
学科发展的需要
创伤救治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
不是各专科的简单相加
有其内在的独特诊疗原则
创伤救治需要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
初次评估
ABCDE
全科医生参与或者培养真正的创伤外科医师。
• 要建立特殊损伤如烧伤、或儿童创伤的专门病房。
严重创伤的一体化综合救治
参考美国一级急诊创伤中心
院前急救120 移动ICU
空中急救
后期康复
综合性 急诊创伤中心
初次评估ABCDE 早期复苏和生命支持
创伤外科/ICU
手术室
急诊科
全面评估
关于创伤外科学科发展
是否应该建立独立的创伤外科 —名不正则言不顺
需要多个学科的协
VIPC
早期复苏和生命支持
作,需要一个强有 力的协调中心和主
再次评估-Crash plan
导者,具有全面的 综合知识
手术室或ICU
相关专科
严重创伤的救治不仅仅是各专科的简单相加
各种不同损伤的先后处理次序、综合协调,有其独特规律 和要求 骨盆骨折合并腹膜后血肿、ACS等的处理涉及骨科、腹部
创伤诊断
(二)辅助检查 • 试验穿刺(胸腹穿刺) • 影像学检查(超声、X线 CT\MRI) • 导管术(尿管,肛管等) • 探查手术
创伤诊断
(三)伤口检查 • 伤口大小、深度、形状 • 伤口污染情况 • 伤口的性状 • 伤口内异物存留
创伤评估与急救
紧急生命评估(ABCDE) 初步急救—VIPC 再评估
技术采纳模型相关理论
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技术采纳研究
要点一
人工智能技术采纳的 背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 智能已经成为了企业和组织的核心竞 争力之一。因此,研究人工智能环境 下的技术采纳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
要点二
人工智能技术采纳的 关键影响因素
包括技术特性、组织特性和环境特性 等多个方面。例如,算法的可靠性、 效率和安全性等是影响人工智能技术 采纳的重要因素。此外,组织的文化 、管理和业务模式等也会对人工智能 技术的采纳产生影响。
技术采纳模型相关理 论
汇报人: 2023-12-05
目录
• 技术采纳模型概述 • 技术接受模型(TAM) • 技术采纳决策过程模型(TAP)
目录
• 技术创新扩散模型(IDM) • 技术采纳模型与其他模型的融合 • 技术采纳模型的前沿研究
01 技术采纳模型概述
技术采纳模型的起源
20世纪70年代
技术采纳模型最初起源于美国,主要应用于农业和工业领域的技术采纳决策。
20世纪80年代
开始应用于信息技术和电信等领域,研究用户对新技术产品的采纳行为。
技术采纳模型的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技术采纳模型开始研究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领域的用户采纳行为 。
21世纪初
技术采纳模型的研究进一步扩展到移动通信、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等领域。
提高技术采纳效率和效果。
02 技术接受模型(TAM)
TAM模型的构成要素
感知有用性 感知易用性 态度 行为意向 行为
指用户认为使用一个特定系统能够提高其工 作绩效的程度。
指用户认为使用一个特定系统的难易程度。
指用户对使用一个特定系统的积极或消极的 感受。
01 课程简介及概述
周次 1 2 3 4
主题
阅读材料
作业 / 练习
备注
War & Conflict
诼程仃绍;现代战争概述;国际军 事现状
国防科技的概念;古近代国防科技 现代国防科技:主要基础技术领域 现代国防科技:分类、特点及规律
《国防科学技术论》 第2章; 《国防科学技术论》 第3章 《国防科学技术论》 4~10章
2001 2002
46 46
技术不战争 (1)
石器时代:打制 磨制 弓箭:首次利用机械力量进行远程攻击 铜及青铜的冶炼技术
4000BC,苏美尔人及古埃及进入金石幵用时期1 3000BC,中东及印度已能制造青铜2
牛拉犁技术
3000BC,人类首次能利用自身体力乀外的力量 1400BC传入中国3
什举是战争?
战争的定丿
国家乀间、民族乀间、阶级乀间、政治集团乀间 的武装斗争——(现代概念)
何时开始有了战争?
就其现代概念而言,战争是文明社会一种与有的 现象 作为丌同社会集团间的暴力冲突,则深植亍原始 时代
战争历叱的収展
公元前3200年至仂,和平年份仁329年 全球共収生战争约1.45万次,共造成36亿人死 亜; 财产损失若折合成黄金,可以铺一条宽150千 米、厚10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带。 WW1共33个国家15亿人卷入;840万军人及 130万平民死亜; WW2共80多国家卷入,1690万军人和3430万 平民死亜。 若有WW3,会如何?
War and Civilization: Blood and Iron Secret Weapons of 3rd Reich Carrier: Fortress at Sea
5
6
历次中东战争
第一章 信息技术概论
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论一、单选题说明:为方便大家复习,答案已全部调整至A选项。
01_1_S03 人类文化发展的第四个里程碑是( )。
A. 计算机文化B. 文字的使用C. 印刷术的发明D. 语言的产生01_1_S04 20世纪80年代初,在( )召开的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上,科学家提出了要树立计算机教育是文化教育的观念。
A. 瑞士B. 英国C. 美国D. 法国01_1_S05 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每个民族、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文化属性B. 文化有着一系列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C. 没有社会就不会有文化,在同一社会内部,文化也具有不一致性01_1_S06 在信息社会的经济形式中,是以( )为主导的。
D. 文化应当具有信息传递和知识传授功能。
A. 信息经济B. 工业生产C. 农业生产D. 网上购物01_1_S08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信息是数据的载体B.同一个信息也可以用不同形式的数据表示C.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后得到的结果D.数据包括文字、字母和数字等,还包括了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数据01_1_S09 在计算机内部,数据是以( )形式表示的。
A. 二进制B. 八进制C. 十六进制D. 六十进制01_1_S13 下列字符中,ASCII码最小的是( )。
A. HB. bC. dD. K01_1_S15 标准的ASCII码是( )位码。
A. 7B. 16C. 8D. 3201_1_S23 已知大写字母"A"的ASCII码为八进制数101,ASCII码为十六进制数44的字母是( )。
A. DB. CC. BD. E01_1_S24 计算机存储器是由一个个存储单元构成的,每个存储单元的大小就是一个( )。
A.字节B.字C.位D.字长01_1_S27 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采纳的字符编码是( )。
A. ASCII码B. 内码C. 交换码D. BCD码01_1_S28 下列关于ASCII码说法错误的是( )。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01-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起步期
转型期
初级阶段
中级阶段
高级阶段
ISI
0.3以下
0.3~0.6
0.6~0.8
0.8~0.9
0.9以上
基本表现
信息技术初步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加速,效果开始显现
信息技术的影响逐步深化
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了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
基本实现充分包容的社会
面临问题
基础设施跟不上需求
发展不平衡
互联互通问题,信息技术实际应用问题
二、常用数制及其转换方法
数制也称计数制, 是用一组固定的符号和统一的规则来表示数值的方法。人们通常采用的数制有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在计算机中, 文本、数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及动画等数据都是以二进制形式存储的。
远程会诊
3. 信息技术与医疗领域深度融合
二、信息技术的典型应用
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逐步与医疗领域深度融合。例如, CT、超声成像、心电图、脑电图等先进的检测技术, 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电子病历为医生提供了更加规范的综合信息, 便于医生快速做出诊断;利用通信网络, 可以将患者的病历信息发送给医疗专家, 以便共同商讨给出诊断和治疗方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药品的药性、成品的分析与化验等, 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得出结论。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 网络应用 · 图文编辑
(基础模块)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科学地认识所处的信息时代、所生活的信息社会, 合理地运用信息系统处理信息、解决问题, 正确地选用信息技术设备进行学习与创新, 是我们成为信息社会合格公民的必经之路。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发展趋势及典型应用。了解信息社会的概念、基本特征和发展。了解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常见的信息编码形式。掌握常用数制及其转换方法, 以及数据的存储单位及其换算。了解信息技术设备的类型和特点及其主要性能指标。掌握常见信息技术设备的基本设置。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类型和特点。掌握Windows 10的视窗元素及基本操作。掌握安装与卸载应用程序及驱动程序的方法。掌握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的常用操作。掌握常用的系统测试和维护方法。
数据库系统概论(基础篇)
适应专业
数据库系统概论(基础篇)课程适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等专业学 习。
开课信息Βιβλιοθήκη 开课信息(注:表格内容参考资料
)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数据库系统概论(基础篇)课程讲述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具体介绍了数据库系统 的核心: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的结构、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关系数据结构及关系的完整性、关系代数、关系演 算、SQL概述与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的更新与空值的处理、视图、数据库安全性概述、触发器等内容。
数据库系统概论(基础篇)
中国人民大学提供的慕课
01 课程性质
03 课程简介 05 课前预备
目录
02 开课信息 04 课程大纲 06 授课目标
07 课程特色
09 教师简介
目录
08 所获荣誉
基本信息
数据库系统概论(基础篇)课程是中国人民大学于2016年04月01日首次在中国大学MOOC开设的慕课课程、国 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该课程授课教师为王珊、杜小勇、陈红、卢卫、焦敏、张晓莹。据2021年3月中国大学 MOOC官网显示,该课程已开课10次。
授课目标
数据库系统概论(基础篇)课程的授课目标是系统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能熟练使用SQL语言在某 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上进行数据库检索和操作,掌握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并能够在某 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上进行实验。
课程特色
课程特色
数据库系统概论(基础篇)课程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阅读和书面习题掌握课程内容,还要求学 生完成实验项目。为此针对课程知识点设置了相应的实验,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启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思考 和理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
高铁技术概论计算机联锁
高铁列车运行控制方法包括自动驾驶、自动防护、自动监控等,确保列车在高速 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稳定和舒适。同时,还需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以应对突发 情况。
03 计算机联锁在高铁中应用
信号设备布局与配置方案
01
02
03
信号设备分布原则
根据高铁线路特点和运营 需求,合理分布信号设备, 确保行车安全。
道岔控制方式
采用计算机联锁系统对道 岔进行控制,实现道岔的 自动转换和锁闭。
信号机设置
在关键位置设置信号机, 通过计算机联锁系统控制 信号机的显示,为列车提 供正确的行车指示。
进路控制策略及实现方法
进路控制原则
根据列车运行图和车站作 业计划,制定进路控制策 略,确保列车按照预定路 线行驶。
进路建立流程
发展历程
从最初的机械联锁、电气联锁,到现如今的计算机联锁,经 历了漫长的技术革新与升级。计算机联锁系统自20世纪80年 代开始研究,90年代逐渐得到推广应用,至今已成为国内外 铁路车站的主流联锁设备。
主要功能及应用领域
主要功能
实现进路选排一致性检查、道岔位置及状态检查、信号开放条件检查等联锁功 能,确保列车和调车作业的安全。此外,计算机联锁系统还具有故障诊断与报 警、操作表示及记录等功能。
风险量化
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处 理,确定其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为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指标体系建立
结合高铁技术特点和计算机联锁 系统实际需求,建立一套科学、
合理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可靠性设计和冗余配置策略
可靠性设计
故障自诊断与恢复
采用高可靠性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 确保计算机联锁系统在各种恶劣环境 下都能稳定运行。
02 高铁技术基础知识
技术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
PART THREE
3
现象发现导向
现象发现导向
技术发明并不都是自觉地应用科学理论的结果, 机遇和重大现象、事实发现也可以成为技术发展的 契机。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技术的发明与创新并不来自科 学的新发现或科学理论的启示,而是来自经验性或 半经验性的发现以及来自技术知识的积累。随着某 一事实或现象的发现,它们被转移到技术原理的构 思之中,经过艰苦的努力就有可能取得技术发明的 成功。这一类型的技术发明一般并不涉及深奥的科 学理论,往往直接在现象发现的基础上展开各种相 关的实践,并带来技术的重要进展。
科学理论导向
科学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实际的应用 过程,避免了无谓的劳动,使应用科学家和 工程师们能够快速、高效、经济地实现其目 标。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类不同活动领域 的复杂程度以及相关学科发展的不平衡性, 科学对这些领域的规范和指导作用的深度与 广度是各不相同的。 当然 ,科学虽然能够作为技术发明的基础, 但是并不像人们一般估计的那样:新技术完 全依赖于基础科学的进步。
科学理论导向
理论问题解决不仅引出技术上的应用,而且 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中仍然需要来自科学探 索的支持。微电子技术的形成过程就是科学 探索不断发展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变革来 自晶体管技术的发展,它的形成需要固体物 理学方面原创性的理论和实验工作为后盾。
科学理论导向
来自科学的最抽象的理论要获得最实际的应 用,首先需要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以下 几个方面的发展,为技术发展获得科学的支 持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⑴新的工业革命引进了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 ⑵新的产业普遍建立工业实验室或研究与开 发(R&D)实验室; ⑶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大公司雇用了大批的 科学家为技术服务。
中医药概论之适宜技术
二、特点
中医适宜技术的特点为:“简、 便、效、廉”,简便效廉也是中医 的精髓所在。
三、分类
●(一)、针法类:包含体针疗法、放血疗法、头 针疗法、耳针疗法、足针疗法、腕踝针疗法、 梅花针疗法、火针疗法、电针疗法、穴位疗法、 针刀疗法等; ●(二)、灸法类:“灸”是指艾灸,艾灸疗法简称灸 法; ●(三)、按摩疗法也属于“手法类”,其中包括头部 按摩、足底按摩、踩跷疗法、整脊疗法、捏脊 疗法、背脊疗法、按摩疗法、拨筋疗法、护肾 疗法、按揉涌泉穴、小儿推拿疗法、点穴疗法 等;
相关资料
●《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罗大伦 ●《神医这样看病》——罗大伦 ●《这才是中医》——罗大伦 ●《走近中医》——唐云 ●《选择中医》——董洪涛 ●《思考中医》——刘力红 ●《字里藏医》——徐文兵 ●/luodalun
●/
常用的有隔物灸、悬灸两大类。 (一)隔物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一般锥体高1厘 米左右,锥体直径0.8厘米左右)与施灸穴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 灸的方法。目前常用的隔物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用鲜姜切成 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 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 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 于应灸的穴位上或患处, 再将艾炷放置于姜片上点 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 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应灸壮数。
二、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
(一)泄泻病 治则:健脾化湿。常用悬灸法、隔盐灸法。 操作步骤:1、取穴:天枢、足三里。 2、配穴:胃脘胀痛者加中脘、内关;湿盛者加上巨虚、阴 陵泉;脾胃虚弱者加脾俞、公孙、气海;命火虚弱者加命门、 肾俞、关元、神阙;肝木乘脾者加脾俞、太冲。 3、悬灸法:每次选取2-4穴,每穴艾灸15-20分钟。每日1 次,10次为1疗程。 4、隔盐灸法:取神阙穴,每次艾灸7-10壮。每日1次,5-7 次为1疗程。 特别提示:隔盐灸前应清洁神阙穴局部,艾灸时询问患者 的局部感觉,避免烫伤。
机电一体化技术-第01章 概论
自动控制技术的难点在于自动控制理论的工程化与实用化,这 是由于现实世界中的被控对象往往与理论上的控制模型之间存在较大差 距,使得从控制设计到控制实施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调试与修改,才能 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产品的各功能单元通过接口联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接口包括电气接 口、机械接口、人—机接口。电气接口实现系统间电信号连接;机械 接口则完成机械与机械部分、机械与电气装置部分的连接;人—机接 口提供了人与系统间的交互界面。
第五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Mechatronics System Design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从简单的机械产品发展而 来,其设计方法、程序与传统的机械产品类似, 一般要经过市场调查、方案设计、详细设计、样 机试制、小批量生产和正常生产几个阶段。
机电一体化产品:
(product of Mechatronics)
是由机械系统(或部件)与电子系统(或部件)及信息处理单元(硬 件和软件)有机结合、而赋予了新功能和新性能的高科技产品。
CNC
位置,速 度反馈
位置,速度 检测单元
电机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组成
机械 部件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发展概况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分为萌芽阶段、快 速发展阶段和智能化阶段三个阶段。
系统总体技术 System overall technology 是一种从整体目标出发,用系统工程的
观点和方法,将系统总体分解成相互有机联系 的若干功能单元,并以功能单元为子系统继续 分解,直至找到可实现的技术方案,然后再把 功能和技术方案组合成方案组进行分析、评价 和优选的综合应用技术。
PPC01概论控制精品PPT课件
管理控制的特点
1. 整体性: 所有管理人员、组织的各个方面(人员士气、工作程序 、产品质量、资金成本、物料消耗、工作业绩……)
2. 动态性 3. 社会性:
是对人的控制并由人来执行; 是提高员工管理能力、业务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的重 要手段
18
管理的过程就是控制的过程
– 控制既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又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 前馈控制(事先控制) – 过程控制(现场控制) – 反馈控制(事后控制)
63
控制的类型
– 主要三种控制方式
➢ 前馈控制(事前控制、预防控制) ➢ 实时控制(同步控制、现场控制) ➢ 反馈控制(事后控制)
行动前 (输入)
行动中 (过程)
前馈 控制
预计问题
项目计划与控制
Project Planning & Controlling
第1 章 项目计划与控制概论
主要内容
项目计划概述 项目计划的形式与内容 项目计划过程 项目控制原理 项目控制类型 项目控制过程
3
1.1 项目计划概述
4
1.2 项目计划的形式与内容
5
1.3 项目计划过程
6
1.4 项目控制原理
30
4. 程序控制
– 是预先知道预期量的时间控制程序的反馈控制。在这类控 制中,预期量是一个由决策者预先规定的随时间而变化的 控制程序。
– 这种控制虽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干扰的作用,但作为一种控 制方式来说,只考虑被控变量按预定规律变化的问题。如 果预期量变化了一个值,因被控变量从而变化,反馈后有 偏差输出,从而使控制系统驱使被控对象作相应变化,如 此直至两者按一定准确都作相应变化为止。
– 在实际中,某些长期计划的完成多属程序控制,例如投资 对GDP增长的控制。
学习概论(第七章)PPT课件
强化机制
通过奖励和惩罚等手段强化学习者的 学习行为,增强学习效果。
迁移机制
学习者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 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学习动机
学习策略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的内在动 力,对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
学习者采用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对学习效 果和学习效率产生影响。
学习环境
学习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利用资源
学习者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 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 和财力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
质量。
开发资源
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学习者还可 以通过自我开发和学习,发掘更多 的学习资源,以满足自身的学习需 求。
资源共享
通过共享学习资源,学习者可以相 互借鉴、交流和合作,从而更好地 促进学习和发展。
学习资源
包括学习场所、学习氛围、师生关系等, 对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产生影响。
包括教材、课件、辅导资料等,对学习效 果和学习效率产生影响。
04 学习环境与资源
学习环境
01
02
03
物理环境
包括教室、图书馆、实验 室等,这些环境为学习者 提供了学习的场所和设施。
技术环境
包括计算机、网络、多媒 体等,这些技术为学习者 提供了更高效、更便捷的 学习方式。
。
认知策略
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来理解和 记忆学习材料,如复述、分类 、归纳等。
资源管理策略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选择合适 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以提 高学习效率。
动机策略
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自 我效能感和自信心,以提高学
习积极性。
03 学习过程与机制
学习过程
感知阶段
01标准化概论090730
1.4我国标准化的发展历程三个阶段
我国标准化的发展历程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缩影,大致可以分为 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88) 逐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技术标准体 系,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是这 一阶段标准化工作的法律依据和标志性成就。该条例规定, 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部(专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国务 院、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都要设立机构管理标 准化工作;国家标准、部(专业)标准应由政府部门确定的 标准化核心机构负责起草,由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发布,且一 经发布就是技术法规,必须严格贯彻执行,而企业产品标准 也必须由企业主管部门批准。这一阶段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 构成与管理运行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以政府为主导,以行政命 令为手段,以行政强制保障标准的实施。
刑法第四十九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不适用死刑。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
第一节 标准化的基础知识
按执行的层次可分为: 法律 法规 强制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
许多人认定标准就是法,但是至今没有一份法律文件规定中 国法规体系中包括标准,标准与法的关系始终处于模糊状 态。
首先,只有按统一的规格尺寸等技术要求生产出来 的产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业化的优势,才能 降低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是标准所谓的 生产属性;其次,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促使市 场产生了对产品的通用性和互换性的需求,这就 是标准的所谓贸易属性。随着工业化规模和市场 范围的扩大,特别是国际贸易的兴起,在更大的 范围内统一技术要求就成为经济贸易发展规律的 内在需要。
在一些技术含量较高、市场广阔的“全球产品”的开发领域, 标准一旦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便有可能在产品的生产 和销售过程中获得垄断性利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业任务
发展历程1
课程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㈡、加工自动化
1、大批大量生产 概论 美国: 在上世纪70年代,加工自动线产量:500~900 条/年; 63~73年间,自动线拥有量由1261条增加到5085条, 同期切削机床拥有量增加了10%; 73~78年间,自动线拥有量由5085条增加到6095条, 同期切削机床拥有量减少了13%。 此例说明:仅仅机床拥有量并不能反映一个国家 的机械制造业的水平。
行业任务
发展历程1
石大直径端铣刀)
课程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㈠、切削用量
1、切削加工 概论 今天,在发达国家,切削速度已高达:8000 m/min,其材料切除率达:150~1500 cm3/min。随 着切削速度的提高,切削力降低了约25~50%。 21世纪,切削速度的目标是:10000m/min(铣削 铝及铝合金);5000m/min(铸铁);2500(普通钢)。 进给速度:20~50m/min;1.0~1.5mm/齿(齿轮加 工)。
行业任务
发展历程1
课程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㈢、测量精度
概论 继机械测量工具之后,出现的是光学测量 工具。19世纪末,首先出现立式测长仪;20世 纪处,出现测长机;到20年代,已经在机械制 造中应用投影仪、工具显微镜、光学测微仪等 进行测量;1928年出现了气动量仪,它是一种 适合在大批大量生产中使用的测量工具。
圆度: 0.1~0.2μ m 柱度: 0.2μ m
行业任务
上海机床厂MG1432A
圆度: 0.5μ m
φ 320×1000,1500
发展历程2
表面粗糙度:Ra0.01μ m
课程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㈡、制造精度
概论
超精加工是60年代问世的一门新兴学科。 超精加工不同于一般的高精度加工,它已从一 般的精密加工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加 工体系。 日本大阪大学:采用超精密加工方法,加 工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单晶硅基片,其切除层厚 度以埃(Ǻ)计,Rmax<10 Ǻ
概论 坐标镗床: 瑞士豪泽 320×595(工作台规格)
定位精度:2μ m
汉川机床厂TG4280 定位精度:3μ m 宁江机床厂TG4132A 定位精度:2μ m 320×400(工作台规格) 840×1100(工作台规格)
行业任务
发展历程2
课程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㈡、制造精度
概论 高精度外圆磨床: 瑞士斯图德公司 φ 120~350×250~750
精密加工
一般加工
行业任务
10
发展历程2
课程内容
21
世纪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㈡、制造精度 加工精度举例:
概论 高精度车床: 日本丰田工机
圆度:0.1μ m
表面粗糙度:Ra0.02μ m 上海仪表机床厂CG6125B 圆度:1μ m 柱度:2μ m
行业任务
发展历程2
课程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㈡、制造精度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㈠、切削用量
1、切削加工 概论 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生产工程 学会(CIRP)曾对欧美35家主要公司和大学的切削加 工情况进行了调查,其结果为: 加工钢及铸铁:305~915 m/min(车) 最高为:1199 m/min和1480 m/min 加工铝及铝合金:610~2438 m/min(车镗) 3658 m/min(铣,采用聚晶金刚
课程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一、加工效率
㈠、切削用量 概论 1、切削加工 V>500 m/min属于高速切削。 在上世纪初:V<30.5 m/min 20年代: V<60 m/min 长期以来,切削速度停留在: 10~140 m/min(黑色金属)
行业任务
发展历程1
500 m/min(铝)
课程内容
行业任务
发展历程1
课程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Stowell螺纹加工机床
μm
2500
250
Ǻ
概论
Whitney 铣床
Wilkison 镗床
千分尺 千分表 光学比较仪 Talyround 圆度仪 光学测针 机械测针 1770 1800 1850
Fitch 转塔车床
25 2.5
电子比较仪
0.25 2500 250
行业任务
发展历程2
1900
1950
25
课程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㈠、设计精度
概论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 加工的零件越来越多,加工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 某些关键零件要求达到的加工精度已超出了传统高精度 加工可能达到的微米(μ m)界限。如: 精密模具的孔距精度 2μ m
行业任务
发展历程1
课程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㈠、切削用量
概论 1、切削加工 对齿轮加工: 用高速钢滚刀,切削速度已由30~40 m/min提高到 70~80m/min,甚至达140 m/min。 用硬质合金滚刀:高达300 m/min,甚至500 m/min 对拉削:由1~8 m/min提高到2~30 m/min
发展历程2
课程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㈢、测量精度
概论 最早在机械制造中使用的是一些机械式测 量工具,如角尺、卡钳等;16世纪,在火炮制 造中开始使用光滑量规;1772年和1805年,英 国的瓦特和莫兹利先后制造出利用螺纹副原理 测长的瓦特千分尺和校准用测长机;19世纪中 叶以后,出现了类似于现代机械式外径千分尺 和游标卡尺的测量工具;19世纪末期,出现了 成套量规。
砂带磨削的设备结构简单,机床的功率利用率 可达85%。
课程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一、加工效率
㈡、加工自动化 概论 各国机械加工自动化的状况和水平,可以 从它所拥有的自动化系统研制单位和加工自动 化系统的数量来表示。大批大量生产自动化的 情况,由自动线(车间、工厂)的多少来表示; 中、小批生产自动化的情况,由数控机床、机 器人及可变制造系统的多少来表示。
3.8% 技术不过关而报废。
课程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㈡、加工自动化
1、大批大量生产 概论 为了适应更新产品、扩大变型产品以及发展新 产品的需要,60年代以来,出现了可调自动线(在 一定范围内可调)。
行业任务
发展历程1
课程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㈡、加工自动化
2、中小批生产自动化 概论 对中小批生产(特别地,对单件小批生产):
在机时间5% 运输、等待时间
行业任务
切削、磨削时间30% 定位、装卸、测量等时间
发展历程1
课程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㈡、加工自动化
2、中小批生产自动化 概论 随着科学进步,产品更新加快,产品变型增多, 新产品不断涌现,机械工业的大量产品仍属中小批生 产。如美国机械产品的75%、德国的75~80%属于中小 批生产。为了适应此情况,出现了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的优点:调整时间少、工序集中,宜于 采用最佳切削用量,管理集中,工装准备时间短,从 而提高了机床负荷和加工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易 于发展新产品。
机械制造技术
概
论
行业任务
发展历程
课程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一、精度
概论
设计要求、制造水平和测量技术三 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 关系。
为了满足社会对产品要求不断提高的需求, 设计者会在产品设计中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 这促使制造者对加工方法、加工设备进行不断 完善和改进,甚至开发出新的加工方法、新的 加工工艺和新的加工设备;而产品的制造精度 是否达到了设计者的设计要求,必须通过技术 测量得以验证。
行业任务
发展历程1
课程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㈠、切削用量
概论
2、磨削加工
强力磨削:采用大功率,加大磨削负荷以提高 金属切除率的一种方法。如深切缓进给平面磨削, 切深可达1~30mm,为普通砂轮磨削的100~1000倍; 进给速度为3~300mm/min。
行业任务
发展历程1
课程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行业任务
发展历程3
课程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㈢、测量精度 部分量仪举例:
概论 伯阿脱公司的多传感器三坐标测量机 光纤测量头的微小球体半径:R12.5μ m
可测φ 50~100μ m的微小孔;
蔡司和东京精密公司联合开发、应用于生产现场的 PRISMO三坐标测量机
行业任务
发展历程2
测量误差:0.1~0.5μ m
㈠、切削用量
2、磨削加工 概论 砂带磨削:将环形砂带套在接触论和张紧轮的 外圆上,在张紧的状态下,使高速旋转的砂带表面 与工件的加工表面向接触,并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 以产生的相对摩擦运动(切削运动)对工件表面进行 磨削加工的一种工艺方法。
行业任务
发展历程1
砂带磨削的效率已达铣削的10倍,普通砂轮磨 削的5~20倍;其尺寸精度可达±0.005μ m,最高可 达±0.0012μ m;其加工表面粗糙度可达Ra0.8~ 0.2μ m。
行业任务
发展历程2
课程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㈡、制造精度
概论 美国的MSG-325金刚石车床 主轴回转精度:0.025μ m
形状精度:0.1~0.2μ m
表面粗糙度:Ra0.01
~
0.02μ m
行业任务
日本的ULG-100超精密非球面加工机床 C轴分度能力:0.0001° X、Y、Z轴控制分辨率:1nm
行业任务
发展历程1
课程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