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若干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若干建议

[摘要]城乡二元化一直是我国的历史遗留问题,由此带来各方面的弊端日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其中,政府社会保障在农村支出现状不容乐观,支出规模小、地方社保支出负担过大等问题一直存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应提高社保支出的比重,逐渐向农村社保倾斜,深化社保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责任,更好的发挥社会保障在促进社会公平、拉动经济持续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建议

1.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作用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经济中有“自动稳定器”的美称。所谓“自动稳定器”,是指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它的产生、演进与发展是随着经济波动而起到不同的作用。在经济停滞不前的衰退期,经济水平下降,失业增多,符合社会保障条件的人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增加,这其中包括社会转移支付和社会救济等等,使人们的收入水平相应增加,可支配收入增加,总需求增强,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衰退的程度。而在经济繁荣的时期,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失业人数减少,符合社会保障条件的人也相应减少,社会保障支出规模减小,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下降,总需求得到一定的减少,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的发生。

2.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2.1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拉动内需

社会保障在经济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公平,政府部门以及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非常重视,并将其视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但是目前,由于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呈现出的经济二元化结构,社会保障制度也呈现出城乡差异,这表现在社会保障的政策以及规模上。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无论在保障水平上还是覆盖程度上,都远远落后于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以及社会救济在城市中已经达到初步的覆盖,但是在农村地区还处于探索阶段,覆盖面较窄,并且保障水平较低。农村居民主要是靠天吃饭,本身应对风险的能力就比较差,而由于社会保障水平跟不上,他们应对风险的方式只能是加强储蓄,而中国是农业人口大国,农村的消费市场在拉动社会总需求的过程中潜力巨大,农村人口重储蓄,而不愿意消费,这对于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重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意义重大,不仅能够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弊端,而且对于有效启动农村市场,拉动整个社会的总需求,在新形势下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2.2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有利于社会稳定

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增加农村社会保障的支出规模,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以及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也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但是现实中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并没有达到一个完善的稳定状态,农村的状况存在更多问题。社会保障制度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城镇,都是为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虽然城镇和农村的社保体系性质不同,但是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农村和城镇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城市的发展依靠农村的支持,而农村的发展需要城市的带动,二者相辅相成,不管哪一方发展落后,都不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无论从城乡协调发展的角度,还是社会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稳定的角度来看,农村社保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都十分重要,必须加强重视。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应增加农村社会保险的投入规模,提高农村社会保障的水平,通过一定措施在制度层面上逐步实现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比如加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对那些没有在农村推进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实施,尽快完善农村的社保体系。对于那些由农村进入城镇工作的农村居民,应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并按照进入城镇年限、学历等相关条件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到城市社会保障的范围中来,使他们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在城镇工作,为城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对于农村和城镇的社会稳定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3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目前,社会经济中呈现出城乡差距不断加大,不利于社会公平的现象。从实际情况来看,社会保障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地方财政,因此,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地方财政是否雄厚。而目前,农村的财政状况显著低于城镇,社会保障水平也远远落后于城镇水平,这就会造成更大的城乡差距,加速两极分化,不利于社会公平,影响社会稳定,更不利于整个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央财政应该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定方面更多的考虑农村的因素,在政策上给农村社会保障一定的倾斜。加大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配合力度,按照实际情况分清责任,明确地方财政职责的同时也可以减轻地方财政的压力,逐步减少城乡差距。

3.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若干建议

3.1提高财政社保支出比重,推进社保体制改革

我国的社保制度改革在目前的状况下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保基金的现有规模无法满足未来支付的巨大缺口;社保管理体制的缺陷使人们对未来预期没有信心,更多的靠储蓄来应对未来危机;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重增长较慢,远远落后于我国财政和税收收入的持续高速增长速度;财政在社会保障的支出在我国GDP的比重远远不及发达国家社保支出占GDP的比重。因此,我们应该加大财政支出在社会保障中的规模,特别是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支持,逐步将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提高,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3.2扩大社保覆盖范围,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在不断完善的阶段,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比较窄,在城镇工作的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大多还没有纳入到社保体系范围中,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还处于探索阶段,社会救助范围也比较窄,很多城乡贫困人口的社会救济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相应水平。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拉动内需、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的重要作用,而且,城乡社保差距在目前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因此,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完善社会制度的重要环节。逐步扩大社保覆盖范围、建立覆盖城乡的统一的社保体系对于保障城乡居民生活、调节城乡收入分配、协调城乡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在完善社会制度建设方面,如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体系中,更多的要考虑适应城乡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等因素,把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扩大到所有城乡居民,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社保制度体系,这不仅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也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