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教育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国家综合实力越来越体现在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创新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上,越来越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上。化学学科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顺应时代潮流,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包括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创新精神指的是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善于创新、不断创新,是创新精神的内涵所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创造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如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力;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对于学习者来说,凡是能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独立地“发现”他未曾学过的知识经验,我们就应该把它们看作是创造性活动的产物。中学创新教育主要就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建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对创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才能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创新,进而指导他们大胆进行创新。

二、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1、提供创新机会,营造创新环境

众多调查分析,学生不是不想创新,只是长期受应试教育枷锁的束缚,没有创新的机会。教师应该鼓励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畅所欲言;应该欢迎学生提出与自己或书本不同的看法,形成一个互相讨论、互相促进的良好环境和气氛。对学生主动探索的表现,教师一定要给予积极的评价,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成功,从而产生积极的体验,激发起更强的探索创新的积极性,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同时要承认差异,善于看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取得的成绩,点燃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火花。

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思维、操作、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挖掘演示实验的探索性,将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能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活跃思维,使他们主动而积极地探索。教材中也有不少探索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好素材,教学中应把握时机,创造培养学生创新的条件。

(2)调整、增补实验内容,增强实验的启发性和探索性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实验内容的重新设计、改进和补充,增强实验的启发性和探索性,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体味实验设计的趣味性、实用性。

例如:学习“CO2与NaOH反应”时,教材中没有安排演示实验,学生无法判断此反应是否发生。为了帮助学生判断、理解,我补充了一个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先将烧瓶中充满CO2,然后向其中倒入浓NaOH溶液,过会儿会看到气球膨胀,通过成功的实验演示,学生亲自体验到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同时再次提高了运用多种知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创造性思维

“照方抓药式”的实验能提高学生熟练操作的程度,但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设计实验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教材P221选作实验三:“室温下盐的溶解度的测定”。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操作:从溶液溶解度的定义入手,让学生写出定义,进行分析。测定室温时KNO3溶解度必须解决的问题有:①保持室温;②测得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克KNO3晶体。

不难发现,学生要完成此实验操作设计,关键是怎样测得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克KNO3晶体的方案。学生经小组讨论后,提出了多种方案。他们各抒已见、互相纠正、取长补短,教师再适时加以点拨,得出了许多种正确的方案。最终用巧妙的方法计算出KNO3在室温下的溶解度。经过以上的讨论、设计操作步骤、完成实验,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更为深刻,不仅训练了操作技能,而且更好地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重视化学史的教育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有关化学史的教育往往被忽视。而化学学科的发

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很好教材。如:空气成分发现史,原子、分子概念发展史,氢气发现史,人类用铁的历史等化学史,通过这些科学发现事实可以教育学生,科学的发现过程是创新过程,科学成果往往属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对学生的挑战,更是对教师素质的挑战,让我们紧跟时代步伐,为培养民族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多作努力,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腾飞多作贡献,开辟出创新教育的崭新天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