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坡的《那桶阿芒提拉多美酒》的诱惑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反讽艺术
discourses an d thoughts.{acts and concepts with its artistic charm tO attain ironical horrible ef{ects. Key words:The Cask of Am ontillado;irony; verbal irony;dramatic irony
但是不能肯 定这 桶酒 的 真伪 。弗 图纳多 听后 ,执 意要 地通过人 物 自己的语言表达他 的反讽 修辞态度 。
去鉴别其真 伪 。蒙 特利 瑟佯装 推 托不 过 ,便 带弗 图 纳
(二 )谐 音
多来 到 自家 的酒窖 ,并 引诱 其到地 窖的最深 处 ,立 即将
小说 中仅有两个人物 ,其 中的一个 叫弗 图纳 多 ,英
明处 ,而蒙特 利 瑟 的 缺 陷则 是 隐 匿的 。通 过 这 种重 复 嗽 可不算什么 ,咳不死 的。我不 会 咳死 的”。蒙特 利瑟
表达形成 的对 比,构 成 了强烈 的反讽 ,产 生的恐 怖效 果 所希望 的就是 看 到弗 图纳 多 的 死亡 ,他 自始 至终 清 楚 让人毛骨耸然 。故事 的主题 在这种 重复 模式 中得 到 了 地知道将 要发生 的一 切 。但 他却 以虚伪 的谦卑 掩 盖 了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1—9247(2009)01—0070—02
On Im lfieal Art of 11le Cask of Am ontillado
ZI W en-hu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H UT , M a’anshan 243002,A nhui,China) Abstract:The Cask of Am ontillado is one of the short stories written by the Am erican Romantic writer A1an Poe. By means of overstatem ent,homophonic,verbal irony and dram atic irony etc.,he dem onstrates the great di{ferenees between
爱伦·坡的《那桶阿芒提拉多美酒》的诱惑——《美国文学选读》教学中的探索
爱伦坡的《那桶阿芒提拉多美酒》的诱惑——《美国文学选
读》教学中的探索
支斌生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导报》
【年(卷),期】2013(000)020
【摘要】爱伦·坡的作品为大众着迷,意味历久弥新.对他的短篇小说《那桶阿芒提拉多美酒》,已有多种评论;而从“心理分析”的角度重新解读,以“心理人格理论”审视小说中两位角色心理人格三重结构的运作机制,就发掘出深刻的心理人格修养启示;与当今读者特别是大学生心理人格现实相结合,便极大地拓展了文学教学价值和现实教育意义.
【总页数】4页(P244-247)
【作者】支斌生
【作者单位】广东白云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4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0
【相关文献】
1.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哥特空间批评 [J], 刘斯琴;
2.通向毁灭的人性之冢——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哥特情调和艺术 [J], 应黛玮
3.爱伦·坡作品《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哥特式风格 [J], 罗俏
4.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J], 唐书哲
5.爱伦·坡作品《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哥特式风格 [J], 罗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反讽艺术
discourses an d thoughts.{acts and concepts with its artistic charm tO attain ironical horrible ef{ects. Key words:The Cask of Am ontillado;irony; verbal irony;dramatic irony
机会报复弗 图 纳多 。狂欢节 期 间 的一天 傍 晚 ,弗 图纳 好像能巧 妙地暗示其报复行 为似 乎很 正当 。这样更 有
多喝得 酩酊 大 醉 ,穿戴 得像 小丑 一样 。蒙 特利瑟 抓 住 利 于读者理解蒙 特利瑟邪 恶、可怕 的一面 ,他 没有 节制
这一机会 ,对弗图纳多说他 购买 了一桶 阿芒 提拉多 酒 , 的复仇欲 望完全 毁坏 了他 的灵魂 。爱伦 ·坡正是 巧妙
赵 文辉
(安徽工业大学 外 国语学 院 ,安徽 马鞍 山 243002)
摘 要 :《阿芒 提 拉 多 的酒 桶 》是 美 国 作家 爱伦 ·坡 的一 部 短篇 小 说 佳 作 。坡 通 过 运 用 过度 陈述 、谐 音 、言 辞反 讽
及戏剧 性 反讽 等 手法 增 强 了小 说 的艺 术魅 力 ,达 到 了反讽 的 恐怖 效 果 ,展 示 了话 语 与思 想 、事 实 与 观 念 之 间 的 巨大 差
第 2 6卷 第 l期 2 0 0 9年 1 月
安 徽 工业大 学学 报 (社 会 科学 版 )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eiences)
Vol_26, No.1 January, 2009
《阿 芒 提 拉 多 的酒桶 》的 反 讽 艺 术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读后感500字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读后感500字
短篇小说《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作者埃德加爱伦·坡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构筑小说、塑造人物,是众多小说大家及则小说作者常用的艺术手段,而这种作手法在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中表现尤为突出。
埃德加爱伦·坡的文笔考究,语言简练,小说内容环相连,使阅读者自始至终都处在一种紧张、疑惧的气氛中。
在《阿芒提拉多的酒桶》这篇小说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的目的地是如此,也是为主题服务的。
正是对此手法在这篇小说中的使用,才凸显出其独特的恐怖魅力。
必须指出的是,爱伦坡的创作理论受英国浪漫派诗人柯勒律治的影响,竭力反对文学的功利性,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声称“一切艺术的目的是娱乐,不是真理,,提倡以艺术美引起审美的快感。
因此,和他的其他的恐怖小说相一致,爱伦·坡虽然核刻画了罪犯的负疚心理联和良心谴责,但是作者既无酸使阅读者作犯科之心,也无惩恶扬善之意,其辉作目的只是用圆熟的技巧、诡异的情节来描写病态心理和犯罪行为,达到预期的恐怖效果,特别是在其后期验创的说中,极尽渲染之能事,这样就使其作品读起来十分恐怖,自始至终充满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气氛。
这篇小说的艺术手法充分说明爱伦,作者是一位杰出的恐怖小说大师,正是他驾驭语言的卓越才能使这篇短篇小说拥有了特殊的艺术魅力。
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哥特空间批评
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哥特空间批评
刘斯琴
【期刊名称】《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27)012
【摘要】爱伦·坡的《阿芒提拉多的酒桶》是一部充满哥特色彩的短篇小说。
该小说采用谋杀者蒙特利瑟自述的形式,讲述50年前他对弗图那多的谋杀,呈现了阴森酒窖里性格扭曲的蒙特利瑟活埋弗图那多的恐怖画面。
借助当代文学批评理论中的空间话语研究该短篇小说中的哥特书写,从建筑场景、人物并置和叙事特征方面分析小说哥特空间的构建,进一步突出故事的哥特主题——恐怖、扭曲和死亡。
【总页数】4页(P114-117)
【作者】刘斯琴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2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哥特空间批评
2.通向毁灭的人性之冢——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哥特情调和艺术
3.爱伦·坡作品《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哥特式风格
4.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5.爱伦·坡作品《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哥特式风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反讽艺术美
不同寻常的意#例如,众知一个色将被 或决定
自,但是,这个特定人或情节当中其他人能并不了解
这 事实。因此,色的言语 行为将通过他们对 色 故
事的表向众 不同的含,此制造强烈的悬 【
#这语言“设备”
更
人物的
情 心#
一个不 的叙述 是一个 色,
或
的题,他述的故事并不完全 或 # 一
论 认为, 一个 的第一人称叙述,因为每个角
,这部小说中,蒙
索的虚伪、贪婪和谋杀不是 义愤的目标,而是实现“正
义”的正确途径。显然,如
的
是不可靠的,并且
已有的
矛盾。
夕卜,实
之,“ 串刺耳的尖叫从那缚住
的身体的喉咙里喷发出来,仿佛试图把喝退$片刻,犹
豫了,怕了,微微颤抖$ &(Poe,1988: 219)有一刻, 他的所作所为感 怕,很快他就冷静下并回
语言文学研究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反讽艺术美
陈俊杰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 311121)
摘要:《阿芒提拉多的酒桶》是爱伦坡经典哥特式恐怖小说中的一篇。小说全文充满了哥特式的意象,主题包括复仇、
死亡、恐怖等。反讽是这篇小说中表达哥特式特征的主要修辞手法。本文主要针对戏剧性反讽展开论述,分析反讽背后表现出
说之一#在小说中,爱伦坡展示了人们心中最黑暗的一面。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未命名的意大利城市,在一个未指明
是哪一年的狂欢节期间,一个男人对一个朋友进行致命的
报复,原因是他认为这个朋友侮辱了自己。正如爱伦坡的其
他短篇小说一样,并且与19世纪对该主题的迷恋一致,小说 叙述围绕着一个被 的人展开#正如《黑猫》《 的
图纳托的信任以方便谋杀,计划进行报复,他假装表达出自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反讽艺术美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的反讽艺术美作者:陈俊杰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16期摘 ; ;要:《阿芒提拉多的酒桶》是爱伦坡经典哥特式恐怖小说中的一篇。
小说全文充满了哥特式的意象,主题包括复仇、死亡、恐怖等。
反讽是这篇小说中表达哥特式特征的主要修辞手法。
本文主要针对戏剧性反讽展开论述,分析反讽背后表现出的美感及对人性和价值观更深层次的思考。
爱伦坡运用了大量反讽,不仅因其有助于营造哥特式的氛围,而且能对主题起到升华作用。
在小说中,爱伦坡表面上描述了人性的愚蠢、自大、嫉妒及丧失,但事实上,爱伦坡暗示着那个时代的社会价值观遭到了扭曲,从而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的社会。
关键词:《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 ;反讽 ; ;美感一、研究背景《阿芒提拉多的酒桶》通常被认为是爱伦坡的最伟大小说之一。
在小说中,爱伦坡展示了人们心中最黑暗的一面。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未命名的意大利城市,在一个未指明是哪一年的狂欢节期间,一个男人对一个朋友进行致命的报复,原因是他认为这个朋友侮辱了自己。
正如爱伦坡的其他短篇小说一样,并且与19世纪对该主题的迷恋一致,小说叙述围绕着一个被活埋的人展开。
正如《黑猫》和《泄密的心》中一样,爱伦坡从凶手的角度叙述故事。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只创造了两个主角:蒙特雷索和福图纳托。
这个故事的叙述者蒙特雷索(Montresor)讲述了他对一位贵族福图纳托(Fortunato)报复的那一天的故事。
他因为福图纳托对自己造成的无数伤害和一些没有具体说明的侮辱而生气,打算在狂欢节期间谋杀这位“朋友”。
由于爱伦坡对艺术的态度和对扭曲的人性的犀利观察,Graham教授说:“他是一个冒险家,进入了人类灵魂的金库、地窖以及可怕的地下通道。
他听到了自己厄运的恐怖和警告。
”小说以细致的描写、精致的写作、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发人深省的思想而得到高度颂扬。
在这部小说中,反讽是传达哥特式特征和主题的主要叙事技巧之一。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反讽是一种修辞手法、文学手法或事件,指的是表面上出现的情况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之文学分析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之⽂学分析《阿芒提拉多阿芒提拉多的的酒桶酒桶》之》之》之⽂学评论⽂学评论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是⼀位伟⼤的浪漫主义⼤师,在美国⽂学史中被誉为西⽅现代派⽂学的远祖.他在诗歌,⼩说和⽂学评论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是英⽂短篇⼩说的先驱和创始⼈之⼀,其短篇⼩说就题材风格和想象⼒⽽⾔可称为欧美⽂学中的奇葩.他⼀⽣共创作了70多篇短篇⼩说,后世编者把他的作品归为⼏类:幻想⼩说,恐怖⼩说,死亡⼩说,复仇和凶杀⼩说,推理⼩说等.也有⼈认为坡的作品⼤致可分为两类:恐怖⼩说和推理⼩说.但是⽆论按何种标准归纳分类,坡的作品都遵循他最著名的⽂学理论"效果论",即"在短篇⼩说这种⽂艺形式⾥,每⼀事件,每⼀细节,甚⾄⼀字⼀句都应收到⼀定的效果,⼀个预想中的效果,印象主义的效果",强调⼩说创作的艺术效果.这种创作风格在短篇⼩说《那桶阿曼梯莱托葡萄酒》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篇不⾜两千字的⼩说中,作者运⽤了⼤量的对⽐⼿法,⼩说的字⾥⾏间都充满了作品所要渲染的恐怖⽓氛,成功地收到预期的恐怖效果.运⽤对⽐的写作⼿法构筑⼩说,塑造⼈物,是众多⼩说⼤家及⼩说作者常⽤的艺术⼿段,⽽这种写作⼿法在爱伦坡的短篇⼩说《那桶阿曼梯莱托葡萄酒》中表现尤为突出.⼩说故事极短,情节简单:因受到福图纳托的侮辱,绅⼠蒙特雷塞伺机报复,蒙特雷塞以鉴别真假阿曼梯莱托葡萄酒为名将福图纳托骗⾄他家族的地窖并将其活埋在壁龛⾥.坡在⼩说中娴熟地运⽤对⽐⼿法,由杀⼈犯以第⼀⼈称的⽅式来讲述其犯罪⼼理和作案过程,让阅读者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充满惊惧.1.⼈物名字的对⽐为了印象与效果的统⼀,坡在为⼈物确定名字时采⽤了语⾔象征的表述⽅法,使故事耐⼈寻味."仇⼈"福图纳托(Fortunato)的名字与英⽂中"fortunate"发⾳相似,意为"幸运",他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在⽣意场上很成功,但是在⼀⽣的幸运之后,他却遭受了⼈⽣最⼤的不幸:被活埋;⽽"复仇者"蒙特雷塞(Montresors)与英⽂中的"monstrous"发⾳相似,意为"魔⿁",他是⼀个没落的贵族,福图纳托的快乐对于他来说是⼀种伤害,但不幸运的他却将幸运的福图纳托封死在地窖的壁龛⾥,从⽽扮演了"魔⿁"的⾓⾊.作者⽤这种命名⽅式使⽭盾双⽅在故事开始即有了鲜明的对⽐,使阅读者初步了解了其语⾔魅⼒,感受到恐惧.2.故事发⽣环境的对⽐在这个故事中,其背景是地上和地下两个世界,这两个世界截然不同,形成鲜明的对⽐.在地上的世界,⼈们正在庆祝狂欢节,⼀⽚喧嚣,令⼈兴奋,到处洋溢着节⽇的⽓氛,代表着⽣的欢乐;地下的世界则寂寞阴暗,寒⽓逼⼈,有着成堆的⽩⾻,满墙壁的硝,给⼈以⽑⾻悚然的感觉,⽽这个地下世界正是蒙特雷塞选择的谋杀地点,代表了死的恐怖.在搀扶福图纳托⾛下地窖时,蒙特雷塞取了两只⽕把(flambeaux),开始关于⽕把的⽤词是"flame"(熊熊燃烧的⽕焰),⽽随着他们深⼊地窖,到福图纳托葬⾝之时⽕把变成了"glow"(微弱的⽕光),这象征着福图纳托正在由⽣的世界⾛向死的世界.两种环境的对⽐描写使古堡地窖更加阴森恐怖,给阅读者以强烈的⼼理暗⽰.3.⼈物服饰的对⽐在⼩说开始时,作者介绍福图纳托"扮成⼩丑,⾝穿杂⾊条纹紧⾝⾐,头戴圆尖帽,上⾯系着铃铛",⽽蒙特雷塞在福图纳托同意去鉴别葡萄酒后"戴上⿊绸⾯具,把短披风紧紧裹住⾝⼦".⼆者的服饰差别很⼤,在阴冷的地窖中,这种差别变得更加明显.蒙特雷塞显然是有备⽽来,他⾃⼰穿了厚厚的⾐服⾜以御寒,这表明他的谋杀是有预谋的;相⽐之下,福图纳托有些感冒了,穿得⼜少,在寒冷潮湿的地窖中不断咳嗽,显然他对这次"品酒"没有多少戒⼼.并且,福图纳托⾐着鲜艳,说明他很懂得享受⽣活;蒙特雷塞"带着⿊绸⾯具",代表了死神,这是⽣与死的鲜明对⽐.作者让阅读者在了解"复仇者"真正⽬的的情况下洞悉谋杀全过程,使阅读者⾝临其境,加深了⼩说内容的恐怖效果.4.⼈物⼼理变化过程的对⽐福图纳托是个商⼈,⾮常精明,正是因为狂欢节的⽓氛冲淡了其警惕性,他才不像平时那样清醒,最后被骗⾄葬⾝之地———地窖中的壁龛.在这⼀事件中,福图纳托和蒙特雷塞有不同的⼼理变化过程.⼩说开始描述两⼈相遇,这时福图纳托"亲热地招呼我,因为他肚⾥灌饱了酒",他的⼼情是很轻松的,⽽蒙特雷塞"看见他真是⾼兴极了,不由想握着他的⼿久久不放",因为"复仇者"可以实施杀⼈计划了.蒙特雷塞故意以另⼀个鉴酒师卢克雷西的名字来刺激福图纳托的虚荣⼼,这时福图纳托已经是忘乎所以,⾛⼊陷阱.在通往地窖的路上蒙特雷塞不断强调寒冷潮湿的空⽓,地窖墙壁上,顶端硝的存在,以及地上⼀堆堆的⽩⾻,使福图纳托⼼理承受能⼒下降,恐惧⼼理加剧;⽽蒙特雷塞在这段时间⾥⼀直很冷静,步步为营.福图纳托在被铁链栓住后,他的精神已彻底崩溃;蒙特雷塞则是有⼀种报复成功后的快感.坡在这⾥着意描绘两⼈的⼼理变化,产⽣⼀种让⼈不寒⽽栗的恐怖⽓氛,让阅读者透不过⽓来.埃德加爱伦坡的⽂笔考究,语⾔简练,⼩说内容环环相连,使阅读者⾃始⾄终都处在⼀种紧张,疑惧的⽓氛中.在《那桶阿曼梯莱托葡萄酒》这篇⼩说中,作者运⽤对⽐⼿法的⽬的也是如此,也是为主题服务的.正是对⽐⼿法在这篇⼩说中的使⽤,才凸显出其独特的恐怖魅⼒.必须指出的是,爱伦坡的创作理论受英国浪漫派诗⼈柯勒律治的影响,竭⼒反对⽂学的功利性,主张"为艺术⽽艺术",声称"⼀切艺术的⽬的是娱乐,不是真理",提倡以艺术美引起审美的快感.因此,和他的其他的恐怖⼩说相⼀致,爱伦坡虽然刻画了罪犯的负疚⼼理和良⼼谴责,但是作者既⽆唆使阅读者作奸犯科之⼼,也⽆惩恶扬善之意,其写作⽬的只是⽤圆熟的技巧,诡异的情节来描写病态⼼理和犯罪⾏为,达到预期的恐怖效果,特别是在其后期创作的⼩说中,极尽渲染之能事,这样就使其作品读起来⼗分恐怖,⾃始⾄终充满着令⼈⽑⾻悚然的⽓氛.这篇⼩说的艺术⼿法充分说明爱伦坡是⼀位杰出的恐怖⼩说⼤师,正是他驾驭语⾔的卓越才能使这篇短篇⼩说拥有了特殊的艺术魅⼒.。
爱伦·坡复仇故事《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中的伦理维度
The multi-layered ethics in Poe’s Revenge Story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作者: 陆泉枝[1]
作者机构: [1]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093
出版物刊名: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页码: 111-114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4期
主题词: 埃德加·爱伦·坡;《酒桶》;复仇叙事;伦理
摘要:埃德加·爱伦·坡的《阿芒提拉多的酒桶》,堪称美国文学短篇故事中的经典之作。
由于故事采用第一人称同故事叙述手法,详细讲述了叙述者蒙特利瑟为报私仇,处心积虑地将对手弗图纳多活活砌在墙角的恐怖场面,故而在伦理尺度上备受争议。
本文以该故事为主例,探讨了读者判定故事复仇行为合理性的几个准则,继而从《酒桶》的故事结构和叙事手法出发,深入分析了坡在再现弑杀和复仇故事过程中,个体原始的复仇欲望与社会伦理道德之间交割的惊悚画面。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之文学分析
《阿芒提拉多阿芒提拉多的的酒桶酒桶》之》之》之文学评论文学评论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在美国文学史中被誉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远祖.他在诗歌,小说和文学评论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是英文短篇小说的先驱和创始人之一,其短篇小说就题材风格和想象力而言可称为欧美文学中的奇葩.他一生共创作了70多篇短篇小说,后世编者把他的作品归为几类:幻想小说,恐怖小说,死亡小说,复仇和凶杀小说,推理小说等.也有人认为坡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两类:恐怖小说和推理小说.但是无论按何种标准归纳分类,坡的作品都遵循他最著名的文学理论"效果论",即"在短篇小说这种文艺形式里,每一事件,每一细节,甚至一字一句都应收到一定的效果,一个预想中的效果,印象主义的效果",强调小说创作的艺术效果.这种创作风格在短篇小说《那桶阿曼梯莱托葡萄酒》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篇不足两千字的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小说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作品所要渲染的恐怖气氛,成功地收到预期的恐怖效果.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构筑小说,塑造人物,是众多小说大家及小说作者常用的艺术手段,而这种写作手法在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那桶阿曼梯莱托葡萄酒》中表现尤为突出.小说故事极短,情节简单:因受到福图纳托的侮辱,绅士蒙特雷塞伺机报复,蒙特雷塞以鉴别真假阿曼梯莱托葡萄酒为名将福图纳托骗至他家族的地窖并将其活埋在壁龛里.坡在小说中娴熟地运用对比手法,由杀人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讲述其犯罪心理和作案过程,让阅读者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充满惊惧.1.人物名字的对比为了印象与效果的统一,坡在为人物确定名字时采用了语言象征的表述方法,使故事耐人寻味."仇人"福图纳托(Fortunato)的名字与英文中"fortunate"发音相似,意为"幸运",他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在生意场上很成功,但是在一生的幸运之后,他却遭受了人生最大的不幸:被活埋;而"复仇者"蒙特雷塞(Montresors)与英文中的"monstrous"发音相似,意为"魔鬼",他是一个没落的贵族,福图纳托的快乐对于他来说是一种伤害,但不幸运的他却将幸运的福图纳托封死在地窖的壁龛里,从而扮演了"魔鬼"的角色.作者用这种命名方式使矛盾双方在故事开始即有了鲜明的对比,使阅读者初步了解了其语言魅力,感受到恐惧.2.故事发生环境的对比在这个故事中,其背景是地上和地下两个世界,这两个世界截然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地上的世界,人们正在庆祝狂欢节,一片喧嚣,令人兴奋,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代表着生的欢乐;地下的世界则寂寞阴暗,寒气逼人,有着成堆的白骨,满墙壁的硝,给人以毛骨悚然的感觉,而这个地下世界正是蒙特雷塞选择的谋杀地点,代表了死的恐怖.在搀扶福图纳托走下地窖时,蒙特雷塞取了两只火把(flambeaux),开始关于火把的用词是"flame"(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随着他们深入地窖,到福图纳托葬身之时火把变成了"glow"(微弱的火光),这象征着福图纳托正在由生的世界走向死的世界.两种环境的对比描写使古堡地窖更加阴森恐怖,给阅读者以强烈的心理暗示.3.人物服饰的对比在小说开始时,作者介绍福图纳托"扮成小丑,身穿杂色条纹紧身衣,头戴圆尖帽,上面系着铃铛",而蒙特雷塞在福图纳托同意去鉴别葡萄酒后"戴上黑绸面具,把短披风紧紧裹住身子".二者的服饰差别很大,在阴冷的地窖中,这种差别变得更加明显.蒙特雷塞显然是有备而来,他自己穿了厚厚的衣服足以御寒,这表明他的谋杀是有预谋的;相比之下,福图纳托有些感冒了,穿得又少,在寒冷潮湿的地窖中不断咳嗽,显然他对这次"品酒"没有多少戒心.并且,福图纳托衣着鲜艳,说明他很懂得享受生活;蒙特雷塞"带着黑绸面具",代表了死神,这是生与死的鲜明对比.作者让阅读者在了解"复仇者"真正目的的情况下洞悉谋杀全过程,使阅读者身临其境,加深了小说内容的恐怖效果.4.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的对比福图纳托是个商人,非常精明,正是因为狂欢节的气氛冲淡了其警惕性,他才不像平时那样清醒,最后被骗至葬身之地———地窖中的壁龛.在这一事件中,福图纳托和蒙特雷塞有不同的心理变化过程.小说开始描述两人相遇,这时福图纳托"亲热地招呼我,因为他肚里灌饱了酒",他的心情是很轻松的,而蒙特雷塞"看见他真是高兴极了,不由想握着他的手久久不放",因为"复仇者"可以实施杀人计划了.蒙特雷塞故意以另一个鉴酒师卢克雷西的名字来刺激福图纳托的虚荣心,这时福图纳托已经是忘乎所以,走入陷阱.在通往地窖的路上蒙特雷塞不断强调寒冷潮湿的空气,地窖墙壁上,顶端硝的存在,以及地上一堆堆的白骨,使福图纳托心理承受能力下降,恐惧心理加剧;而蒙特雷塞在这段时间里一直很冷静,步步为营.福图纳托在被铁链栓住后,他的精神已彻底崩溃;蒙特雷塞则是有一种报复成功后的快感.坡在这里着意描绘两人的心理变化,产生一种让人不寒而栗的恐怖气氛,让阅读者透不过气来.埃德加爱伦坡的文笔考究,语言简练,小说内容环环相连,使阅读者自始至终都处在一种紧张,疑惧的气氛中.在《那桶阿曼梯莱托葡萄酒》这篇小说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的目的也是如此,也是为主题服务的.正是对比手法在这篇小说中的使用,才凸显出其独特的恐怖魅力.必须指出的是,爱伦坡的创作理论受英国浪漫派诗人柯勒律治的影响,竭力反对文学的功利性,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声称"一切艺术的目的是娱乐,不是真理",提倡以艺术美引起审美的快感.因此,和他的其他的恐怖小说相一致,爱伦坡虽然刻画了罪犯的负疚心理和良心谴责,但是作者既无唆使阅读者作奸犯科之心,也无惩恶扬善之意,其写作目的只是用圆熟的技巧,诡异的情节来描写病态心理和犯罪行为,达到预期的恐怖效果,特别是在其后期创作的小说中,极尽渲染之能事,这样就使其作品读起来十分恐怖,自始至终充满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气氛.这篇小说的艺术手法充分说明爱伦坡是一位杰出的恐怖小说大师,正是他驾驭语言的卓越才能使这篇短篇小说拥有了特殊的艺术魅力.。
艾伦·坡《那桶阿芒蒂雅朵酒》的艺术美刍议
0 _ u年 第 期
m4 c 0 ∞ t i o
第 卷
总第_ ∞ 期
< o 一 . . 1 zo . 仇∞ 0 口 . 0 . 1 ∞
1 0 8
善 { 基
学 l o
刊i
} 乎
艾伦 ・ 坡《 那桶阿芒蒂雅朵酒》 的艺术美刍议
陈 茂 林
( 杭州 师 范 大学 外 国语 学 院 , 浙江 杭州 3 1 1 1 2 1 )
摘 要 : 《 那 桶 阿 芒 蒂 雅朵 酒 》 是艾伦 ・ 坡 的优 秀 短 篇 小 说 之 一 。该 小 说 的艺 术 美 主要 来 自以 下 两 方 面 艺 术特色 : 采用第一人称叙事 , 有利于凸显杀人者人格中被忽视的病态 、 邪恶 、 阴暗, 让 读 者 与 复 仇 者 再 次 一 起 经历整个谋杀过程 , 道 德 和心 灵 受 到震 撼 ; 巧 妙 运 用 反讽 艺 术 手 法 , 使 叙 事 呈 现 出 明暗 相 间 、 话里有话 、 弦 外 有音的艺术张力 , 反 衬 出人 物 的疯 狂 与 病 态 。此 外 , 小说还通过 大量呈 现人物对 话 , 削减背景 信息 , 删 除 一 切 不 必 要 的铺 陈 , 加 强作 者 、 人物与读者之间的交流 , 揭 示 人 物 性 格 特 征 与 内在 病 态 心 理 ; 恰 当运 用 象 征 , 强
大 醉 。蒙 特利 瑟欺 骗弗 图纳 多说 , 他买 了一桶 阿 芒 蒂雅 朵 酒 , 由 于 当时 未 见 到 品 酒 专 家 弗 图纳
恐怖的心灵 阴暗的人性——浅析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恐怖的心灵阴暗的人性——浅析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江浩【摘要】<阿芒提拉多的酒桶>是埃德加·爱伦·坡恐怖小说的经典范例.全文短小精悍,结构紧密,寓意深刻,每个词、每句话都在为文章的效果服务,展现了爱伦·坡非凡的智慧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小说用精彩的语言对白和对环境氛围的描写,透析人性的阴暗,表现外在世界的恐怖,也探寻人心内在的恐怖.【期刊名称】《洛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0)004【总页数】5页(P51-55)【关键词】恐怖;阴暗;心灵;人性【作者】江浩【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外语教学科研部,重庆涪陵,408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初美国文坛著名的作家、诗人和批评家。
他一生经历坎坷,饱尝艰辛忧患,写作生涯充满了艰难曲折,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在生前没有受到应有重视的伟大奇才为人类留下了一系列珍贵的文学遗产,在诗歌、短篇小说、文学批评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贡献。
生活的压抑和思想的苦闷激发了爱伦·坡的创作灵感。
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了70多篇短篇小说和60多首诗歌。
他的诗歌注重主观情感,追求形式美和音乐美;小说则以哥特式恐怖小说居多。
这类作品往往情节离奇,人物精神错乱,到处都是神秘怪诞的事情,还有浓重的恐怖气氛,撞击人的心灵,给人以心灵上的恐怖。
D·H劳伦斯在《美国古典文学研究》(1923)中提出,爱伦·坡是“一位深入人类灵魂的洞窟、地窖和阴森可怕的地道的冒险家。
”在爱伦·坡的恐怖小说中,他深入到人的变态心理和下意识的领域中,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丧失正常理智和畸形人的画廊,充分展示了他对于人物心理剖析的才能。
[1]爱伦·坡短篇小说的一大特色是主题的独特与多义。
正如他本人在其自选的《怪异故事集》序言里表述的那样——“如果在我的许多作品中恐怖一直是主题,那我坚持认为那种恐怖不是日耳曼式的,而是心灵式的——我一直仅仅是从这种恐怖的合理源头将其演绎,并仅仅是将其驱向合理的结果。
爱伦·坡的《那桶阿芒提拉多美酒》的诱惑——《美国文学选读》教学中的探索
Ps y c h o -a n a l y s i s , an d wi t h t h e t he o r y o f p s y c hi c a l p e r s o n a l i t y i n p a r t i c u l a r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me c h a ni s m f o r t h e t h r e e -l a y e r p s y c h i c a l p e r s o na l i t y o f t h e c ha r a c t e r s i n t h e s t o r y . I t o f f e r s p r o f o u n d r e v e l a t i o n o n p s y c h i c a l p e r s o na l i t y c u l t i v a t i o n, a n d w i t h t he
理 人 格 现 实 相结 合 , 便 极 大地 拓 展 了文学教 学价 值和 现 实教 育意 义 。
关键词: 蒙特 利瑟 弗图纳多 复仇 心理 分析 心理人格 中图分类号 : G 4 2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7 4 - 0 9 8 X ( 2 0 1 3 ) 0 7 ( b ) - 0 2 4 4 - 0 4
o f A mo n t i l l a d o ”h a s r e c e i v e d a l o t o f a t t e n t i o n a nd c r i t i c i s m. Ho we v e r , i t i s f r u i t f u l t o r e r e a d t h e s t o r y f r o m t h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爱伦坡的阿芒提拉多的酒桶读后感
爱伦坡的阿芒提拉多的酒桶读后感埃德加爱伦坡(EdgarAllan Poe,1809—1849)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在美国文学史中被誉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远祖.他在诗歌,小说和文学评论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是英文短篇小说的先驱和创始人之一,其短篇小说就题材风格和想象力而言可称为欧美文学中的奇葩。
他一生共创作了70多篇短篇小说,后世编者把他的作品归为几类:幻想小说,恐怖小说,死亡小说,复仇和凶杀小说,推理小说等.也有人认为坡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两类:恐怖小说和推理小说.但是无论按何种标准归纳分类,坡的作品都遵循他最著名的文学理论"效果论",即"在短篇小说这种文艺形式里,每一事件,每一细节,甚至一字一句都应收到一定的效果,一个预想中的效果,印象主义的效果",强调小说创作的艺术效果.这种创作风格在短篇小说《那桶阿曼梯莱托葡萄酒》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篇不足两千字的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小说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作品所要渲染的恐怖气氛,成功地收到预期的恐怖效果.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构筑小说,塑造人物,是众多小说大家及小说作者常用的艺术手段,而这种写作手法在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那桶阿曼梯莱托葡萄酒》中表现尤为突出.小说故事极短,情节简单:因受到福图纳托的侮辱,绅士蒙特雷塞伺机报复,蒙特雷塞以鉴别真假阿曼梯莱托葡萄酒为名将福图纳托骗至他家族的地窖并将其活埋在壁龛里.坡在小说中娴熟地运用对比手法,由杀人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讲述其犯罪心理和作案过程,让阅读者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充满惊惧.1.人物名字的对比为了印象与效果的统一,坡在为人物确定名字时采用了语言象征的表述方法,使故事耐人寻味."仇人"福图纳托(Fortunato)的名字与英文中"fortunate"发音相似,意为"幸运",他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在生意场上很成功,但是在一生的幸运之后,他却遭受了人生最大的不幸:被活埋;而"复仇者"蒙特雷塞(Montresors)与英文中的"monstrous"发音相似,意为"魔鬼",他是一个没落的贵族,福图纳托的快乐对于他来说是一种伤害,但不幸运的他却将幸运的福图纳托封死在地窖的壁龛里,从而扮演了"魔鬼"的角色.作者用这种命名方式使矛盾双方在故事开始即有了鲜明的对比,使阅读者初步了解了其语言魅力,感受到恐惧.2.故事发生环境的对比在这个故事中,其背景是地上和地下两个世界,这两个世界截然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地上的世界,人们正在庆祝狂欢节,一片喧嚣,令人兴奋,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代表着生的欢乐;地下的世界则寂寞阴暗,寒气逼人,有着成堆的白骨,满墙壁的硝,给人以毛骨悚然的感觉,而这个地下世界正是蒙特雷塞选择的谋杀地点,代表了死的恐怖.在搀扶福图纳托走下地窖时,蒙特雷塞取了两只火把(flambeaux),开始关于火把的用词是"flame"(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随着他们深入地窖,到福图纳托葬身之时火把变成了"glow"(微弱的火光),这象征着福图纳托正在由生的世界走向死的世界.两种环境的对比描写使古堡地窖更加阴森恐怖,给阅读者以强烈的心理暗示.3.人物服饰的对比在小说开始时,作者介绍福图纳托"扮成小丑,身穿杂色条纹紧身衣,头戴圆尖帽,上面系着铃铛",而蒙特雷塞在福图纳托同意去鉴别葡萄酒后"戴上黑绸面具,把短披风紧紧裹住身子".二者的服饰差别很大,在阴冷的地窖中,这种差别变得更加明显.蒙特雷塞显然是有备而来,他自己穿了厚厚的衣服足以御寒,这表明他的谋杀是有预谋的;相比之下,福图纳托有些感冒了,穿得又少,在寒冷潮湿的地窖中不断咳嗽,显然他对这次"品酒"没有多少戒心.并且,福图纳托。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读后感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读后感埃德力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一1849)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在美国文学史中被誉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远祖。
他在诗歌、小说和文学评论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是英文短篇小说的先驱和创始人之一,其短篇小说就题材风格和想象力而言可称为欧美文学中的奇葩。
他一生共创作了7加多篇豆篇小说,后世编者把他的作品归为几类:幻想小说、恐怖小说、死亡小说、复仇和凶杀小说、推理小说等。
也有人认为坡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两类:恐怖小说和推理小说。
但是无论按何种标准纳分类,坡的作品都遵循他最著名的文学理论“效果论”,即“在短篇小说这种文艺形式里,每一事件,每一细节,甚至一字一可都应收到一定的效果,一个预想中的效果,印象主义的效果”,强调小说创作的艺术效果。
这种创作风格在短篇小说《那桶阿曼梯莱托葡萄酒》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篇不足两千字的例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小说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作品所要渲染的恐怖气氛,成功地收到预期的恐怖效果。
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构筑小说、塑造人物,是众多小说大家及则小说作者常用的艺术手段,而这种作手法在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那桶阿曼梯莱托葡萄酒》中表现尤为突出。
小说故事极短,情节简单:因受到福图纳托的海辱,绅士蒙特雷塞伺机报复,蒙特雷塞以鉴别真假阿曼梯莱托葡萄酒为名将福图纳托骗至他家族的地窖并将其活埋在壁龛里。
在小说中娴熟地运用对比手法,由杀人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讲述其犯罪心理和作案过程,让阅读者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充满惊惧。
1.人物名字的对比为了印象与效果的统一,在为人物确定名字时采用了语言象征的表述方法,使故事耐人寻味。
“仇人”福图纳托(Fortunato)的名字与英文中“fortunate”发音相似,意为“幸运,他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在生意场上很成功,但是在一生的幸运之后,他却遭受了人生最大的不幸:被活埋;而“复仇者蒙特雷塞(Montresors)与英文中的monstrous''发音相似,意为“魔鬼”,他是一个没落的贵族,福图纳托的快乐对于他来说是一种伤害,但不幸运的他却将幸运的福图纳托封死在地窖的壁幕里,从而扮演了“魔鬼”的角色。
恐怖的心灵 阴暗的人性——浅析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的。
窟、 地窖和 阴森可 怕 的地 道 的 冒险家 。” 在爱 伦 ・ 坡 的恐怖 小说中 , 他深入到人 的变 态心理 和下意识 的领
域 中 , 读 者 展示 了一 个 丧 失 正 常 理 智 和 畸 形 人 的 画 为
埃德 加 ・ 伦 ・ 是 1 爱 坡 9世纪 初美 国文坛 著名 的 作家 、 诗人和批评 家 。他一 生经历 坎坷 , 尝艰 辛忧 饱 患, 写作生涯充满 了艰难 曲折 , 而 , 是 这样一 位 然 正
在 生前 没有 受 到 应有 重视 的 伟 大奇 才 为 人 类 留 下 了 一
爱伦 ・ 的恐怖 小说并不侧重于正面表 达健康积 坡 极 的道德 观 , 也没有古典主义 的那 份强烈 的人道 主义
往 往 情 节 离 奇 , 物 精 神 错 乱 , 处 都 是 神 秘 怪 诞 的 人 到
到这一效果 , 的许多故 事如 《 他 阿芒 提 拉多 的酒 桶》 、 《 厄歇尔府 的倒塌 》 《 色死亡 的化装 舞会》、 提 前 、红 《
死亡》 等的叙述 者 都采 用第 一人 称 。这 样 ,不仅 使情 节愈加 阴森恐怖 , 情更加 炽烈 可怕 ,而且文 章 的恐 感 怖气氛层层加重 , 奏步步 加快 ,文章 的高潮恰 是读 节 者恐怖 的顶点 , 让人觉 得作 者不但 高度 紧张 ,而且近
以达到人心灵 深处 的恐 怖 , 现人性 的阴暗。连 爱伦 显
・
坡 自己也 曾夸 口说 , 的小说 不要制造 德 国式 的恐 他
怖, 而要制 造灵魂 的恐怖 。也 就是 说 , 把程 式化 的 他 恐怖故事改造成 心理 小说 , 他写 这种小说 并不是 对社 会上 的犯罪现象感 到关切 , 而是 出于对心 理活动 的行
潜意识的真实表露——评爱伦·坡的《一桶亚蒙蒂拉多酒》
作者: 郭雷
作者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外语系,河北保定071003
出版物刊名: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4-77页
主题词: 短篇小说;埃德加·爱伦·坡;恐怖小说;恐怖故事;凝练;荒诞;主题;文风;讲述;技巧
摘要: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
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以荒诞、恐怖小说成就最高。
这类小说常以死亡、谋杀为主题,具有很强的恐怖效果。
《一桶亚蒙蒂拉多酒》便是表现这一主题的经典之作。
坡在这篇小说中显示了高超的艺术创作技巧和简洁凝练的文风。
坡表面上是在讲述一个恐怖故事,但事实上他是在通过故事说明更加深刻的问题,表达自己对命运、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爱伦·坡的《那桶阿芒提拉多美酒》的诱惑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44爱伦·坡(1809—— 1849)是美国19世纪上半叶著名诗人、短篇小说家、文学评论家,被誉为“侦探小说之父”,也以哥特式小说(恐怖小说)著称于世,他的《那桶阿芒提拉多美酒》[1]便是这后者的一个典型例子。
虽然在很多综合的文学作品选集中,爱伦坡的名下没选该小说,在《剑桥文学指南之四十一:爱伦·坡》[2]中也没有特别关于该小说的论述;但是,在陶洁主编的《美国文学选读(第三版)》1中,第二章“埃德加·爱伦·坡”所选的却只有这篇小说①,可见该小说对于中国学习者的重要意义;在具体的文学教学过程中,该小说也表现出极强的魅力和教育价值。
已有江浩论述了该小说所展现的主人公蒙特利瑟的“恐怖的心灵阴暗的人性”[3]。
彭卓丽论述了该小说主人公“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种力量的争斗和流转”,因为失去平衡而导致谋杀与被杀[4]。
高红云论述了该小说主人公蒙特利瑟作为“叙述者的不可靠性”[5]。
郭萌论述了该小说的道德寓意[6]。
但他们尚未结合人文现实,尚未结合读者特别是大学生心理人格发展的实际和期待,因而尚未有针对性地发掘对读者特别是大学生的心理人格启示与教育意义。
而作为选入大学教材中的作品,教学意义与教育意义是其核心。
因此,很值得再探索深发掘,用弗洛伊德开创的“心理分析”理论解读该小说,特别是用其“心理人格三重结构”理论进行综合立体分析,就会发掘深刻的心理人格教育意义;具体就是,通过对主人公、作家和读者三方面的心理人格分析,揭示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关联以及心理变异和变态的机制,从而提供对心理人格认识和修养的启示。
1 文本简析该短篇小说是主人公于耄耋之年述说半个世纪前复仇谋杀对手的过程。
小说阴森恐怖,主人公巧设诡计,在黑暗潮湿尸骨成堆的地窖里得心应手地将对手拴住活埋。
但是,小说的情节发展却又沉静简单,除了探寻那桶阿芒提拉多美酒、走向终点活埋室的那段短短历程,几乎没有情节;也几乎没有背景介绍,只是那墓窟兼酒窖的构造形式和几个意大利词语对地域特征有些微暗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伦·坡的《那桶阿芒提拉多美酒》的诱惑摘要:爱伦坡的作品为大众着迷,意味历久弥新。
对他的短篇小说《那桶阿芒提拉多美酒》,已有多种评论;而从“心理分析”的角度重新解读,以“心理人格理论”审视小说中两位角色心理人格三重结构的运作机制,就发掘出深刻的心理人格修养启示;与当今读者特别是大学生心理人格现实相结合,便极大地拓展了文学教学价值和现实教育意义。
关键词:蒙特利瑟弗图纳多复仇心理分析心理人格Abstract: E. A. Poe’s works have been popular and fascinating, and continually refreshing their connotation. His story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has received a lot of attention and criticism. However, it is fruitful to reread the 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analysis, and with the theory of psychical personality in particular,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for the three-layer psychical personality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story. It offers profound revelation on psychical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and with the re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s well as common readers in view, it enlarges the value of literature teaching and life instruction.Key words: Montresor; Fortunato; revenge; Psycho-analysis; psychical personality爱伦坡(1809——1849)是美国十九世纪上半叶著名诗人、短篇小说家、文学评论家,被誉为“侦探小说之父”,也以哥特式小说(恐怖小说)著称于世,他的《那桶阿芒提拉多美酒》1便是这后者的一个典型例子。
虽然在很多综合的文学作品选集中,爱伦坡的名下没选该小说,在《剑桥文学指南之四十一:爱伦坡》2中也没有特别关于该小说的论述;但是,在陶洁主编的《美国文学选读(第三版)》1中,第二章“埃德加爱伦坡”所选的却只有这篇小说,可见该小说对于中国学习者的重要意义;在具体的文学教学过程中,该小说也表现出极强的魅力和教育价值。
已有江浩论述了该小说所展现的主人公蒙特利瑟的“恐怖的心灵阴暗的人性”3。
彭卓丽论述了该小说主人公“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种力量的争斗和流转”,因为失去平衡而导致谋杀与被杀4。
高红云论述了该小说主人公蒙特利瑟作为“叙述者的不可靠性”5。
郭萌论述了该小说的道德寓意6。
但他们尚未结合人文现实,尚未结合读者特别是大学生心理人格发展的实际和期待,因而尚未有针对性地发掘对读者特别是大学生的心理人格启示与教育意义。
而作为选入大学教材中的作品,教学意义与教育意义是其核心。
因此,很值得再探索深发掘,用弗洛伊德开创的“心理分析”理论解读该小说,特别是用其“心理人格三重结构”理论进行综合立体分析,就会发掘深刻的心理人格教育意义;具体就是,通过对主人公、作家和读者三方面的心理人格分析,揭示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关联以及心理变异和变态的机制,从而提供对心理人格认识和修养的启示。
1文本简析该短篇小说是主人公于耄耋之年述说半个世纪前复仇谋杀对手的过程。
小说阴森恐怖,主人公巧设诡计,在黑暗潮湿尸骨成堆的地窖里得心应手地将对手拴住活埋。
但是,小说的情节发展却又沉静简单,除了探寻那桶阿芒提拉多美酒、走向终点活埋室的那段短短历程,几乎没有情节;也几乎没有背景介绍,只是那墓窟兼酒窖的构造形式和几个意大利词语对地域特征有些微暗示。
不过,小说的结构却不是惯用的第三人称客观全能视角叙事,也不是直白的第一人称作者视角叙事,更不是第二人称叙事,而是第三人称主人公的第一人称叙事;既拉开了读者、作者、主人公之间的距离,又使得三者的主体性交织得更为复杂。
小说只有两位角色,即主人公蒙特利瑟及其对手弗图纳多,小说内容便主要由他俩的对话构成;这篇约2300个单词的小说,两位主人公的对话占了约四分之三。
但是,他们的对话并不连贯并不完整,并未透露出两人的具体身份,也没有旁人插话,因而构成一种超脱具体现实场景的表演,给逻辑推理造成一大片空白,也为想象留下一大片空间。
正是这种缺失,就像超脱“所指”的“能指”,获得了自我价值和自由表演的能力,才使得该小说具有普适的意义和价值,使得两位角色具有超越社会时代背景的独立意义。
这就是根据弗洛伊德“心理人格”理论所探索的心理人格意义。
2角色心理人格分析该短篇小说中的两位角色,谋杀者蒙特利瑟和被害者弗图纳多,所占篇幅大致相当。
但从内容上看,蒙是说话者,虽然不能简单地把他看成万能的作者,但他是以第一人称“我”叙事,直到行文约三分之一处,才出现“蒙特利瑟家族墓窟”,以打消第一人称叙事错觉,而整篇小说只出现三次“蒙特利瑟”,这就既标示第三人称叙事,又构成第一人称叙事语境,在读者阅读体验中引起第一人称叙事错觉和心境。
显然,蒙掌握了话语权,而弗没有自己的独立性、主动性,只不过是为蒙实现复仇而设置的配角,是蒙发泄仇恨的受体。
因此,分析的焦点在蒙特利瑟。
2.1主人公蒙特利瑟小说以蒙特利瑟忍无可忍的怨诉开始——“我尽力忍受弗图纳多千百次的伤害”。
这显示他的潜意识中、他的“本我”中,羞辱和仇恨在沸腾,在燃烧,在咬噬他的灵魂;同时也显示,他的意识中、他的“自我”中,理性和理智牢牢控制着情绪,驾驭着情感,把握着他的人生。
他“发誓报复”;但他清醒地认识到铤而走险的后果,他“不仅必须报复,而且自己要毫发无损”,还必须要“让那犯错的家伙眼睁睁受着他的报复”1。
如此精明的心智显现出蒙特利瑟强悍的自我;然而,这浓烈的仇恨、阴狠的图谋、艰难的报复行动无疑给蒙的自我压上了沉重的负担。
弗洛伊德阐述道,心理“本我”就是一团激情,无知无意、无拘无束,按快乐原则行事;而“自我”却立于它之上,代表理性、人之常情,将外部世界的影响力强加于它,竭力将现实原则取代它的快乐原则7。
为着自己的利益着想,为现实的形势所限,蒙特利瑟只得把沸腾在潜意识本我中的仇恨强力压制。
但是,自我给本我施加的压力越大,控制本我越严厉,本我的抗议就越强烈,因而自我也就越易于妥协,最终允许和听从本我。
于是,自我便为怒火熊熊的本我设计出周密的复仇计划并精明地实施复仇,这就产生了该小说所描述的那种复仇情节。
当然,心理人格中还有一股力量,那就是“超我”。
弗洛伊德论述道,“超我”包括自我批评和良心发现等心理活动;从道德角度看,“本我”与道德无关,“自我”努力服从道德,“超我”达到了超高道德的境界;即使是平常正常的道德观念,都有严厉抑制和无情阻止的本性7。
但是,在该小说中,主人公蒙特利瑟的本我却是仇恨熊熊燃烧;自我顺从本我,用高超的智慧设计阴谋,并精明地实施复仇。
本我与自我肆无忌惮,暴露出“超我”的完全缺失。
2.2配角弗图纳多小说中,弗图纳多没有主动性,言行举止都在蒙特利瑟的操控下进行,他的形象也是由蒙叙述出来的。
既然是仇敌的叙述,那就不会是客观公正的;事实上,叙述里充满仇恨、嫉妒、轻蔑和嘲讽。
小说一开篇就是蒙特利瑟控诉弗图纳多“千百次的伤害”,却只字未提伤害的事实和缘由。
第二自然段指出弗的弱点,“凭他的鉴酒能力而骄傲自大”。
第三自然段描写弗寻欢作乐、滑稽可笑。
随后是他在蒙的圈套中轻薄、骄傲、无知的言谈与姿态,直至最后被活埋。
在此交谈中,弗图纳多深深地陷入了蒙特利瑟用虚构的阿芒提拉多美酒所设的圈套中。
最令人注目的是,弗图纳多一听到蒙的阿芒提拉多美酒并需要他鉴别时,竟连续三次用单独的一个词“阿芒提拉多”作为反应和应答,充分显现了阿芒提拉多美酒对弗的诱惑力以及弗好为人师骄傲自大的品性,也暴露出弗寻欢作乐的本性,以及他思维能力、理性和语言的贫乏,至少按蒙的叙事口吻是如此。
而在走向终点的过程中,显现出一种又一种的异常迹象、危险处境、死亡征兆,却都未能使弗有所警觉,有所醒悟。
当弗跟随蒙来到蒙的家里,空无一人;走在地下墓窟,尸骨成堆,墓壁上布满网状泛白的硝石,蒙假意劝弗退回却搬出卢克瑟来激将骄傲自大的弗;指出弗的咳嗽病弱来激将要强的弗,并诱使醉醺醺的他又边走边灌了两瓶;蒙声明他的家训是“侮辱我者,绝难脱身”1;蒙还在行进过程中,撩开衣摆,向弗展示他随身带的泥刀,这是用来活埋弗的工具;最后,他们的眼前是一个小穴,三面排列着尸骨,第四面现出一个小龛,四英尺深、三英尺宽、六七英尺高,蒙谎说那桶阿芒提拉多美酒就在里面,弗竟然醉醺醺东倒西歪地钻了进去,立刻被蒙用预备好的铁链拴住。
这一切暴露出弗图纳多心智的空白、自我的完全缺失。
弗图纳多形象鲜明,但作为悲剧的症结——伤害蒙特利瑟——却不见蛛丝马迹,相反,他表现出乐于帮助蒙鉴别酒品的热心肠,表现出真诚对待蒙、完全信任蒙的善良心地;至多只能从他轻视卢克瑟(Luchresi)的言谈中推测他曾在言语上也伤害过蒙,伤害过蒙的自尊。
但弗本身并未意识到,直到被活埋,他还叫喊道,“非常棒的玩笑,真的——了不起的闹剧”1。
可见,他为人单纯,也可说是耿直,只求快乐和刺激,被冠以伤害的罪名而被复仇活埋是十足的冤枉,这也甚至质疑该小说情节发展的情理。
不过,从蒙特利瑟的话语中可以明显看出嫉妒的语气,也许这就是仇恨的缘由。
他对弗说,“你富有,受人尊敬、羡慕和爱戴;你幸福,就像我曾经那样”1。
可见,蒙似乎处境艰难,自感低矮,这样的心理最敏感,最易受刺激和伤害;可以推想,弗图纳多对蒙的千百次伤害都是心理伤害,更多是蒙自找的。
但另一方面,这也暴露出弗缺少人际交流中的道德观念,缺乏对他人心理感受的理解和同情,即缺失心理人格中的“超我”,而且,弗自始至终都没能认识到现实的危险处境,不能审视现实,不能在现实中保护自己,显然缺失了“自我”。
正是“超我”和“自我”的缺失,导致弗的悲剧。
3作者心理探究爱伦坡被誉为“侦探小说之父”,但作为侦探关键的严密逻辑推理和事后案情纠葛在该短篇小说中完全缺失。
就像一个梦一样,一番惊险的梦境之后,醒来没有任何后果,不需要负任何责任。
弗洛伊德在《释梦》中论述道,“梦是愿望的满足”8;他又进而论述道,“艺术家将他们自己的白日梦改编成他人能够接受的形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