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教育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不仅仅是一名教师,更是一名“家长”的角色。

“德育”是指以德为本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应该采取哪些策略来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呢?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

1.制定班级行为规范制定班级行为规范是管理班级的首要任务。

班级行为规范应该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制定,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热心投入。

班级行为规范不仅仅是说一些简单的礼节和社交规范,它应该涵盖学生的大部分行为。

如:守时、讲礼貌、爱护公物等。

制定班级行为规范时,班主任应该列举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规范,同时,也应该要求学生签字,以表示遵守规范。

2.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在小学班级中,班主任不仅是教育者,还是组织者。

班主任应该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各种任务。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自由地选择小组,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不仅可以监督学生,还可以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协作。

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

3.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秀行为德育教育中,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秀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班主任应该学会及时赞扬学生的优秀行为,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德育教育。

班主任可以采取一些方式,如表彰优秀学生、推荐表扬信等,来鼓励学生。

同时,班主任应该注意,不要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品德和性格。

4.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矛盾在小学班级中,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班主任应该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和冲突。

班主任可以采取一些方式,如:组织班级讨论、角色扮演等,来引导学生正确的处理矛盾和冲突。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积极向上的情绪,从而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工作。

5.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班主任应该注重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弱点。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作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和教学方法,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品德行为。

在当今社会,社会风气日益败坏,道德观念淡化,小学生德育教育被寄予了更为重要的使命。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生德育教育呢?下面从多个方面来谈谈。

一、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

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和对待社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来实现,比如通过道德故事、道德小品、道德寓言等方式讲述给学生听,让学生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感受到正邪之间的差距,进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可以通过学校组织开展德育主题班会、校园文化节、品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注重品德培养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品德培养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为了培养小学生正直、守信的品质,教师要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并建立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使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教师要用自身的言传身教来教化学生,做学生的榜样。

要在小学课程中渗透道德教育内容,比如在语文课中讲述孝、忠、诚等为重要的道德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道德教育,增加其接受道德教育的机会。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品德评比活动,评选出学校品德模范和优秀学生,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品德提升。

三、培养社会责任感在当今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日益复杂,社会责任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素质。

小学生要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分担和承担责任。

德育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让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和得到的收获。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一些学生小组合作的活动,来让学生学会团结和合作,承担自己的责任。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德育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德育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学校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并与之相辅相成。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和人格素养方面发挥着无法比拟的作用。

虽然不少小学都开展了德育工作,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阻碍着小学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所取得的实效。

文章结合实际,就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做好小学德育工作的建议,以供参考。

标签:小学;德育工作人人都说,现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好做。

我想说,现在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更不好做。

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经济快速推进,生活节奏加快,处在这个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村孩子遇到了许多的麻烦。

如何帮助他们度过這个难关,如何正确的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有序、有效的进行铺平道路1 找学生多谈心小学生自制能力差,他们难免犯些错误,如吵口、打架、破坏公物等。

而毕业班学生在这些方面尤其突出。

近年来,毕业班学生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早恋、网恋、心理问题等。

如何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实践证明,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注意个别沟通和指导,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找学生谈心要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关爱学生,指导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反省错误,改正小错误。

2 把德育工作的放在首位现代学校教育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而德是做人的根本。

因此,学校要明确德育的核心地位,不仅把德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列入工作计划,而且重视德育在各个教育环节上的渗透,注意德育与其他各育之间的关系,对各科教学提出德育要求,注重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掘各科教学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德育因素,如,反映在各学科严谨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世界观和辨证的思维方式等方面能给学生以做人的熏陶。

同时,教师的品格及教学态度、教育方式等也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还要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素质,增强其德育意识,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浅谈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育策略

浅谈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育策略

浅谈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育策略小学生是德育教育的重点对象,因为他们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教育者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展自律的品格、耐心的情感、尊敬的态度等。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生活化教育策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德育,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育策略。

一、生活化教学内容设置在小学德育的教学中,首先需要关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设置。

德育教育需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身心双重的成长。

在学习中可以提及分享与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活动、班级集体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互助互爱的品格;教育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可以通过给学生自由的时间管理,让他们自主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并根据计划进行检查和反馈等方式培养学生自律的品格。

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要注重材料的选择和设计,不能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二、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班级和家庭的一些具体事件作为教学素材,通过情景还原、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可以编排一些小剧场,让学生扮演角色,模拟家庭或班级中的一些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学会德育。

教师还可以利用小学生活中的某些细节,例如幼儿园、家庭、校园等生活教育素材,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

三、生活化教学环境生活化教育策略还需要依托于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德育教育的基础,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下,学生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德育的氛围和力量。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可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形成德育的环境和情境。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增添一些游戏、纪律等元素,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

四、生活化评价方式生活化的评价方式是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

小学生刚刚踏入学校的门槛,很多时候还处于自我认知的初级阶段,因此德育教育要以生活为依托,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最终形成自己的德育观念和观点。

浅谈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四个“贯穿”

浅谈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四个“贯穿”

浅谈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四个“贯穿”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中尤为重要。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良好的德育工作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有四个“贯穿”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分别是贯穿生活、贯穿课堂、贯穿管理和贯穿制度。

下面将对这四个“贯穿”进行具体的探讨。

一、贯穿生活德育工作要贯穿于学生的生活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室和课堂上。

小学生是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群体,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需求都需要在生活中得到满足。

学校德育工作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汲取道德养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学校生活中,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互助、关爱他人、团结合作等道德行为。

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开展环保实践、参与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生活制度、校规校纪等方式,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使道德教育深深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之中。

二、贯穿课堂除了贯穿于学生的生活之外,德育工作还要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塑造品格的重要场所,德育工作需要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故事、案例、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心理品质。

在语文课上讲述一些感人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道德内涵;在历史课上讲述一些伟人的事迹,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在生活技能课上开展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等。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也接受德育教育,形成健康的人格和道德品质。

三、贯穿管理德育工作的贯穿还要体现在学校的管理之中,学校管理者要将德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从管理上保障德育工作的开展。

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能,创造有利于德育工作的教育环境。

浅谈中小学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浅谈中小学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角色 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德育 课程的教学效果。
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德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职业 发展,提高教师的德育理论素养 和实践能力,培养一支,树立良好 的师德师风,以身作则,为学生树 立榜样,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不协调
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存在不协调的情况,家长和学校在教育理念、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
03 中小学德育对策与建议
优化德育课程设置
增加实践环节
德育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 中感受德育的价值和意义。
创新教学方法
浅谈中小学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contents
目录
• 中小学德育现状 • 中小学德育问题分析 • 中小学德育对策与建议 • 中小学德育实践案例分享 • 中小学德育未来展望
01 中小学德育现状
德育课程设置与实施情况
德育课程设置
当前中小学德育课程设置较为完善,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 主义、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内容。但在实际实施过 程中,存在课程设置与实际教育需求脱节的情况。
德育教育方式个性化
采用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方式,如情境教学、体验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提高德育 教育的效果。
德育教育社会协同发展
1 2 3
学校与家庭协同
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共同制定德 育教育计划和方案,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学校与社会协同
利用社会资源,如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德 育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和公民意识。

浅谈我对小学德育教育的认识

浅谈我对小学德育教育的认识

浅谈我对小学德育教育的认识德育是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全部工作中起着统帅和保证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是社会主义的教育性质决定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抓好。

而小学阶段是养成教育的最佳年龄期,抓好这个阶段的教育,对少年儿童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使思想教育入情、入礼、入心,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到小学生的心坎上,这是当前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等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这里谈我们是怎样抓住特点,因势利导,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点点体会。

一、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的教育德育是一项塑造人的灵魂的系统工程,学校则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

要实施学校德育,首先应当强调组织性、计划性。

从党政组织到少先队组织,从领导到教师,都必须围绕着德育任务发挥各自的功能,有计划而协调地开展工作。

为此,我校建立了德育领导小组,并作了明确分工。

按照《小学德育纲要》的目标,以党的基本原则及“十六七”精神为指针,以新《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按年级、分层次提出德育目标、教育内容、具体措施和要求,再由少先队、班主任制订出具体计划,实施落实。

少先大队组织“红领巾监督岗”每日检查计分,周末公布成绩,每两周总结评比,优胜班级颁发“纪律”、“卫生”循环红旗,学期末评选“先进班集体”。

几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班主任又兼中队辅导员,是德育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

班主任责任心的强弱、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德育的效果。

另外,学生中的某些思想认识问题、行为习惯,往往与教师有关,有的问题甚至直接源于教师。

因此,要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首先要抓好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让德育到位,是全面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大,要提高德育效果,就要更新观念,不断地研究发展变化中的学生。

既不能用成人的办法对待学生,也不能用过去对待学生的教育方法对待今天的学生。

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切实把握住学生的思想脉搏,力求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而德育教育则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和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语文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学是小学生接触文化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传授文学经典、讲解文本内涵、分析人物命运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情感和道德能力。

语文课堂上的朗读、表演、赏析,都能引导学生向优秀人物学习,感受人性的伟大、懂得真理的可贵,从而在心灵上受到净化,提升自身的品德素养。

语文教学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格的陶冶,情感态度的塑造。

二、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来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

通过解读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命运,引导学生感知善恶、懂得友情、珍惜亲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诗词歌赋、古文经典等文学作品,来感悟爱国、孝道、友善等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课外活动、班会讨论等形式,在学生中弘扬正能量,倡导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尊敬师长等优秀品质,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培养学生的语言文明和礼仪规范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还表现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明和礼仪规范上。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名著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优美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

也可以通过规范的语言文明引导,培养学生的礼貌待人、尊敬师长的好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引导等方式,教导学生礼貌用语和行为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四、加强家校合作,共同育人家庭是学生品德养成的重要场所,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合作,共同育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校需要积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的德育教育理念和实际开展情况,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德育教育成为了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教育内容。

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更是至关重要,因为这个阶段是孩子性格养成和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

在实际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问题存在。

本文将围绕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展开论述。

一、存在的问题1. 德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在很多小学中,德育课程设置并不合理,往往只是将一些教育理论堆砌在一起,缺乏具体的实践内容。

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而且也无法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

2. 德育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德育教育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的行动指导和案例分析。

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德育的含义,更难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3. 缺乏家校合作德育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来进行,而忽略了家庭对于孩子德育教育的重要影响。

家校合作不够密切,会导致学生的德育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4. 德育教育缺乏全面性德育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包括了品德、心理素质、社会交往能力等多个方面。

但是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只是停留在品德教育,忽略了其他方面。

二、解决措施要改善德育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需要学校在制定课程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开设有针对性的德育课程。

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德育教育应该向实践教育靠拢,注重实际行动和案例分析。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孩子的德育教育负责。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并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德育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共同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该注重全面性,不仅仅停留在品德教育层面,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德育方面得到更全面的培养。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不可解决的,只要学校和教师们能够正确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就一定能够有效解决。

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随着教育制度的推进和社会文化的变化,学生的德育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们在校期间最亲近的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呢?一.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学生的品格及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班主任需要先建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

班主任既要有高度的道德标准,自我约束自己,摒弃一切不良行为,也要关注身边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心理发展,理解学生的心情。

只有这样,班主任才有可能对教育责任担负起来,做出更好的教育工作。

二.掌握合适的教育方法班主任应该决定并实行合适的教育方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优势和抑制缺陷。

例如,在班级管理中可以采取以公正、理性为基调的管理方式;在业务教育中可以采取成果导向教学,注重实践与活动,把理论知识融入实践科学的操作中。

三.科学地理解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生活习惯,每个学生的情况和需求都不相同。

班主任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习惯、家庭情况等,并及时与学生的家长沟通交流,在管理上采取个性化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并通过引导、劝导、及时反馈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认识。

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班主任需要创设一个舒适、谦虚以及友好的班级氛围。

班级不仅要具备必要的学习设施,还需要呈现整洁有序、热情开朗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内省自己,锤炼自己的品质,使得各种学习和游戏活动都能愉快和谐地进行。

为此,班主任需与行政部门紧密合作、借助专业力量,打造最适合学生的环境。

五.注重实际深化教育班主任需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德育主题班会、集体活动、讲座、课程实验等形式,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经历和文化;以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方式,在让学生乐于接受的前提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六.加强家校联合,共同培养学生每个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家庭,这意味着家庭对学生成长起着巨大的影响。

小学德育论文优秀9篇

小学德育论文优秀9篇

小学德育论文优秀9篇浅谈小学德育教育论文篇一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可以有很多具体的形式,将生活化的理念引入到道德教育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们在现实的真实的环境中更好的理解抽象的道德规范和基础的理论知识。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去接受道德教育,这样,学生就能够真正的将这些知识点转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除了传统教育当中,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榜样引导等方式之外,生活化的理念的引入可以让道德教育有更多创新的形式,在学生的注意力培养,道德教育认同度方面获得提高。

所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生活化的理念可以带来更多新的尝试。

一、围绕道德教育的主题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教育方式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也都有自己的办学风格,所以,在道德教育方面也要探所出一条自己学校特色的道路。

例如,可以从校本课程入手,逐渐地形成独具本校特色的道德教育传统。

在课程研发的时候,需要反复实验等问题,这些巨大的难题和阻碍的出现,都是正常的,但是一旦成型之后,教学就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这也保证了后续道德教育效果的延续。

二、让教师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价值,转变德育工作理念三、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校园环境是小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所处的主要环境。

走在校园中,校园文化的布置,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都会给学生带去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从生活化的策略来说,校园文化如何建设,如何打造,也是整个小学德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

不仅要注重自然环境的干净整洁,优雅美感,也要注重文化环境的健康积极向上。

充分利用校园的整体环境,进行道德教育的宣传教育活动。

小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也是他们每天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所接触的环境。

进入小学阶段,学生们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所以,文化环境的打造,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熏陶的影响。

尤其避免对学生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

在校园环境中,如果发现学生的一些非道德行为,甚至一些教职工的非道德行为,要及时地干预,避免扩大消极的影响。

浅谈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育策略

浅谈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育策略

浅谈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育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德育教育越来越成为了学校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

与传统教育相比,德育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品质和行为规范。

因此,在德育教育中,生活化教育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生活化教育策略,简单来说就是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体验和行为作为教育的内容,给学生提供更真实、更具体、更直观的教育体验。

生活化教育策略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培养良好道德实践的有效途径。

下面就谈谈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育策略。

一、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通过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积极参与的教育方法。

生活中的情境教学方式最为直观、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和认同感。

在德育教育中,可以针对某些常见的道德问题,通过设计情境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如班级里存在的小组合作问题,可以设计一些团队活动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学习;在乘车的普及过程中,可以模拟公交车上发生的突发情况,创造一些交通安全知识,引发学生的身体安全意识等等。

二、游戏教育游戏是孩子们最熟悉的娱乐方式之一,游戏教育也是一种生活化教育策略的手段。

游戏的功能在于让孩子在活跃的游戏场景中盲目地认知到生活中的各种道德规范,同时还可勾画出孩子们的情感、思维和行为。

比如一个简单的道德教育游戏,引导孩子认识“良好习惯”,可以制作一版打印良好习惯卡片,让孩子们知道好习惯的具体体现并互相交流;游戏过程中触发积分、公示成绩等激励机制,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寻找快乐、安全、合法等识别标准。

三、讲座教育讲座教育是另一种生活化教育策略,可以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道德方面的知识。

“好传统文化,好伦理道德”等类似的讲座课程,是生活化教育策略中的一部分。

这类课程通过展示历史、包括亚洲传统文化、中华道德等,以及一些现实案例如「过马路不看车」引起的交通事故等,引导学生了解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教育方式也可以有所不同,如语音讲座、图片讲座等,从不同方面让孩子们接受不同形式的道德教育,不局限于课本知识。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小学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

在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道德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小学德育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

首先,德育教育缺乏系统性。

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往往只重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而缺乏对学生心理、认知、行为等方面的综合指导。

因此,很多学校的德育教育并不具备系统性。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学校需建立健全的德育教育体系,制定完善的德育教育规划,定义教育目标,积极发掘教育资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组织教育活动。

其次,德育教育目标不够清晰。

教育的目标是推动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如果目标不够清晰,无法达到教育的效果。

当前,学校的德育教育目标多为宏大而抽象的口号,缺乏具体而可操作的指导,难以引导学生按照目标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应该确定具体的德育教育目标,并将其细分为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专项目标,以便给学生一个清晰而透彻的目标导向。

再者,教学内容不够实际。

小学德育教育往往缺乏实际生活的烙印,教学内容显得有些抽象。

学生在学习德育课程时,很难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此背景下,德育教育的受益程度显然会被大大降低。

因此,学校应该尽可能将德育教育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拓展教学资源的同时,更注重灌输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最后,德育教育机制不足。

德育教育机制是德育教育贯彻落实的重要保障,但是许多学校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有形式化的德育教育机制,缺乏具体而可行的落实措施。

为了加强德育教育机制建设,学校应该积极创新德育教育机制,通过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构建学生自我管理机制以及制定明确的责任考核机制等方法,实现德育教育机制的有效运行。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只有通过实际措施进行解决,才能够有效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浅谈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

浅谈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

浅谈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学来说,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简单的书面上的一些知识,对于小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德育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小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达的现在,有许多的有害的信息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来进行相应的传播,影响着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所以在面对这种现实的情况下,应该重视德育教育教学,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处理有害的信息的能力。

标签:发展新形势;小学德育教学;探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新一代的接班人,是我们祖国的花朵,将来是我们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才,所以对于小学生进行思想德育教育是非常的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重要的一面。

但是在现在的教育形式下,德育教育存在的一定的问题,这样的问题需要广大教师进行解决,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以下是本人对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进行的探究,为各位小学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在现在的我国教育机制下,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只是注重学习成绩,强迫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再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于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

导致出现了学生学习成绩好,但是没有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导致这些孩子成年以后非常容易的误入歧途,不利于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面对未成年的心智还不太成熟的状态下,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将德育知识带入到课堂当中去,利用德育教育的意义来避免上面叙述事情的发生,帮助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三观。

二、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1.传统教育形式的影响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一直使用的教育方法都是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中,家长和教师关心的只是学生的文化成绩,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的发展。

在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的情况下就导致小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对于德育认识不够深。

2.德育教育跟不上社會发展的步伐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对其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融入进我国的一些传统的美德,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思想道德素养,让这些学生在长大以后多为国家做贡献。

浅谈小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1. 引言1.1 德育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德育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办学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一个阶段,德育工作的开展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

德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行和人格。

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德育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德育在小学教学中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值得注意的是,小学德育还需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对德育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可以更好地引导教师和学生,全面提升小学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有品德、有能力的接班人。

1.2 德育渗透的定义德育渗透是指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将德育理念、价值观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使之成为学生行为和思想的内在驱动力。

德育渗透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更应该是教育整个人,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

德育渗透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形成一种全校一体的良好教育氛围,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感受到道德的潜移默化。

德育渗透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其成为有道德情感、有人文素养的有益社会成员。

德育渗透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品德的培养。

通过德育渗透,小学教育可以实现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良好成长和健康发展。

因此,德育渗透在小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

2. 正文2.1 德育在教学内容中的体现教学内容是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体现方式,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学校可以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全方位的教学活动中。

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思考和判断,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道德意识。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道德意义的文学作品或故事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感受其中蕴含的道德理念,并启发他们对善恶、对正误的认识。

浅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教育则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视,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一切有利时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使他们成为知识丰富、道德高尚的人。

小学生德育教育途径措施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低年级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小学教学作为我国教学计划的初始阶段,其对学生早期潜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德育教学方面更是如此。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讲求“毕其功于一役”,更应该强调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培养,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有道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小学德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应该从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把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切实地做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教师的言传身教。

教师要为人师表,自己的言行举止、举手投足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

因此,我在平时尽量严格要求自己,衣着朴素、整洁,上课铃响,准时出现在教室,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

在参加义务劳动时,跟学生一起动手,顶着烈日,坚持到最后。

无论课堂内外,都以平等姿态与学生交流,即使在批评他们时,也注意不使用过激的言语和动作,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在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潜移默化的,要时刻注意不要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2把握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自我养成。

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而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就是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就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也有阶段性。

它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教育工作的整体阶段,即根据学生中带普遍的、倾向性的问题,有侧重点地突出一个重点,解决某一个问题;另一层是教育内容的分段进行,即:低、中、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就不一样,所以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突出德育教育的各段重点,在教低年级时,我十分注意从懂得入手,让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等,懂得少先队的基本知识。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德育教育,而小学德育教育作为培养孩子品德、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内容,也备受关注。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教育理念滞后、教方法单一、学生责任意识薄弱等。

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 教师教育理念滞后由于教师接受教育较为集中在年轻时期,加之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老师缺乏新的教育理念和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德育教育思想,影响了德育教育质量。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德育教育注重说教,往往只是单纯地讲道理而缺乏具体行动,缺乏与学生互动、参与的机会。

这种单调的教学方法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3. 学生责任意识薄弱德育教育需要强调学生的价值观、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力,而现阶段一些家长的溺爱和过度照顾,让孩子变得不主动负责。

二、解决措施教师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中坚力量,只有教师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让小学德育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为此,学校应鼓励、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师训活动,加强其教育理念的建设,让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和教育要求。

2. 用心打造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德育教育需要创新教学形式,形成各具特色的德育教育课堂。

例如开展德育比赛、组织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承担责任,如组织志愿者服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

同时,家长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知道自己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问题需要教育部门及教师家长积极予以解决。

采取不同解决措施时,也要保持定力、定阵地、定方向,深刻认识到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浅谈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四个“贯穿”

浅谈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四个“贯穿”

浅谈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四个“贯穿”德育工作一直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贯穿”这个词语,那么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有哪些“贯穿”是至关重要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浅谈一下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四个“贯穿”。

一、“贯穿生活”的德育工作生活是学生德育的第一课堂,学生的品德修养往往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培养和形成的。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要求德育工作要贯穿在学生的生活之中。

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遵守规章制度,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关心他人,发扬友爱互助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品德风尚。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教育课,语文课等课程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学校和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班会、德育主题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切实感受到师长的关怀和教导,进一步促进其品德修养的提高。

学校和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使德育工作真正贯穿于学生的生活之中。

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而德育工作也需要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之中。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可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在学科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能够获得道德修养的提升。

在语文课上,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情感素养等,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操。

在科学课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案例或实验,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探索精神。

在艺术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演讲或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艺术中体验美、感悟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德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感悟道德、实现自我提升,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德育教育

浅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德育教育

浅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德育教育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德育教育是指将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作为核心目标,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格修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一种教育方法。

核心素养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素养,它们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他们走向未来的关键。

德育教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家庭教育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德育教育应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综合素质。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和课程设置,引导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有健康身心、积极向上、富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个体。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德育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关爱他人和社会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德育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开展创新教育活动和校内外科技创新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德育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开展集体活动、班级会议、讨论和辩论等形式的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听取他人意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与他人合作和交往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然后才是“授业解惑”。

小学阶段正处于人的发展的基础阶段。

儿童的品德行为正处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阶段,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儿童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加优秀。

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使儿童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德育具有重要的基石作用。

人们常说:“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

”这是大家总结出来的经验,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想品德是灵魂,起着导向的作用,德育也就起着导向作用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对德育教育认识不清,缺乏重视学校对德育教育的目的要求不明确,意义作用不清楚,从根本上没有取得过真正认识,因此学校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
特点、知识结构确切地提出德育教育的具体要求。

如:课堂教学采取什么手段,获得什么效果,达到什么目的,平时如何关注学生的举止行为、思想动态、情感变化,德育教师很少思考。

学校无具体的要求,教师无精心的准备,课堂无优质的教法,学生难以主动地投入学习。

为此我们要更加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一、明确德育工作的内涵及紧迫性和重要性
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

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是非观念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明辨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大的模仿性,同时又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正如俗话说得:嫩枝易弯也易直。

因此思想基础打得好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至今后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校内教育延伸到校外,增强社会实践经验
有效地抓住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学习德育的积极性,学生由被动汲取变为主动学习。

比如,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置身于其中,进行直接的情感体验,使道德认识条理化、清晰化;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自导自演,把课堂留给学生,让他们在感悟、体验中激发出兴趣,使之对德育给予优先注意和主动探索,表现出心驰神往,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

灵活地利用课外活动,选择部分代表性、有违背道德的现象,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在讨论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允许他们在相互的争论中剖析现象的背景、原因,了解正面作用、负面影响,从中吸取正确的道德思想,剔除其中糟粕,使他们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和操作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培养其自律的品质。

认真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并把实践活动作为考评的依据之一。

让学生走出去,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

学校只有开展好这些活动,才能减少学生接触社会不良分子或受到不良的教育的机率。

因此,学校应本着抓住机会、精心准备、计划组织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参加传统教育报告会、组织学生帮助孤寡老人。

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接触群众,接触社会,体验生活。

在实践活动中,逐渐提高道德认识,增强辨别是非能力。

诚然,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往往比其他教育更具影响力。

三、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斯人有言“人之为人在于德”、“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都毫无疑义地指明了德育的重要性和指向性。

创新德育教育的基础前沿工作,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

我们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但学生对于实际的意义不甚明确,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更应该教育
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爱国主义。

要让学生知道要爱国会主义,首先要爱家乡、爱学校,让他们从小事做起。

教师要引导学生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我们教育学生的阵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德育在中小学生接受教育中有着非常特殊与重要的地位,任务更加艰巨。

四、课堂教学活动实施德育的主阵地。

创设情境,体验生活。

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就是,要求我们在设计品德课堂导入时,要根据教材呈现的不同情景,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欲望,保持对学习主题的高度关注,积极主动学习。

比如在《我也能行》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有针对性地提供实践操作场所和材料,具体创设诸如“谁来洗小手帕”、“看谁的书包收拾得最整齐”、“谁系鞋带又快又好”、“谁的小手最灵巧”等活动场景。

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将良好的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

以“趣”入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

树立榜样,贴近生活。

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是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亲身经历,非常感兴趣。

这类课堂的导入,设计时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现潜在的教育导向意义,以“趣”入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自然的
对教育主题感兴趣。

情感在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

如果课堂品德教育主题,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导入时,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学而不思则罔”,从反面说明了思在学习中的作用。

在导入时,结合内容,创设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

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导入设计。

提高认识,引导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现行品德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类课堂导入时,应更多的考虑,在导入环节中以“思”入境,引发学生对课堂教育主题做一定的思考,便于把课堂主题教育进行的更为深刻。

总之,我们所倡导的融入生活的德育,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生活的教育价值。

当然,我们更推崇的是“学以致用”,即为学生开辟一条与他们的生活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帮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在广泛的生活世界中实践道德,提升自我,谋求自我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奏响扣人心弦的德育乐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