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频同时全双工技术

合集下载

同时同频全双工原理与应用

同时同频全双工原理与应用

同时同频全双工原理与应用一、引言在无线通信领域,同时传输与接收数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能够在同一频段上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大大提高了通信效率。

本文将介绍同时同频全双工的原理和应用。

二、原理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的实现主要依靠两个关键技术:自适应消除自我干扰技术和高效信号处理技术。

1. 自适应消除自我干扰技术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的核心是如何解决自我干扰问题,因为在同一频段上同时传输和接收信号时,发送信号会对接收信号产生干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用自适应消除自我干扰技术。

自适应消除自我干扰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步骤:信号检测和干扰消除。

信号检测是通过检测接收信号中的自我干扰信号,提取出干扰信号的特征参数。

干扰消除是根据提取的特征参数,通过算法对干扰信号进行消除。

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降低自我干扰,实现同时传输和接收。

2. 高效信号处理技术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需要对同时传输和接收的信号进行高效处理。

高效信号处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信号分离和信号解调。

信号分离是将同时传输和接收的信号分离成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

这需要采用复杂的算法和高性能的硬件设备来实现。

信号解调是将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得到原始数据。

为了提高解调的准确性和效率,需要采用先进的解调算法和高速的处理器。

三、应用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蜂窝通信蜂窝通信是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

传统的蜂窝通信只能实现半双工通信,即同一频段上只能同时进行发送或接收。

而采用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后,可以在同一频段上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大大提高了通信效率和频谱利用率。

2. 无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是另一个适合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的应用场景。

在传统的无线局域网中,同一频段上只能有一个设备进行发送或接收。

而采用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后,可以实现多个设备在同一频段上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提高了无线网络的容量和吞吐量。

3. 卫星通信在卫星通信领域,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也有广泛的应用。

同时同频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消除研究

同时同频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消除研究

同时同频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消除研究随着无线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大量的无线设备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使用,如手机、无线路由器、无线电视等等,这些设备在频率和时间上同时竞争使用无线信道,无线信道的资源非常有限,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和调度,会导致信号干扰,从而使通信受到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技术——同时同频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消除技术(SIMOFD)应运而生。

这一技术可以在同一频段内实现三个相邻信号的传输,同时也能够进行自我干扰消除,使通信过程更加可靠。

同时同频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消除技术的原理是将发送和接收的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通过自适应滤波、实时信道估计和干扰估计,将自身产生的干扰消除,从而实现无线通信。

同时,该技术还可以利用空时编码来提高信号的可靠性,从而更好地应对无线信道的干扰和噪声。

同时同频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消除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极大地提高频谱效率和信号的可靠性,从而解决无线信道资源有限的问题。

同时,由于该技术可以利用自适应滤波和实时信道估计等技术,使通信更加稳定,可以在无线通信中广泛应用。

然而,同时同频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消除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该技术需要设计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和硬件设备,具有较高的成本;其次,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无线信道的复杂性,如多径衰落、干扰和噪声等因素,该技术的性能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同时同频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消除技术时,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的可靠性,成本,和模拟信道的影响,从而为实际应用提供更加稳定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总之,同时同频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消除技术是一种先进且有前途的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频谱效率和信号的可靠性,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这一技术在未来的无线通信中将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同时同频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消除研究

同时同频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消除研究

数字自干扰消除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高精度雷达探测
数字自干扰消除技术可有效抑制雷达接收机内部干扰,提高探测精度和目标分辨率。
雷达制导与跟踪
在雷达制导与跟踪系统中,数字自干扰消除技术可增强目标跟踪的鲁棒性和精度。
数字自干扰消除技术在雷达领域的应用
音频信号处理
数字自干扰消除技术可用于音频信号处理,提高音频质量,抑制噪声和回声等干扰。
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库的实现方法
使用硬件电路来实现数字自干扰消除技术。这种方法需要设计和实现硬件电路,对信号进行采样、数字化处理、滤波等操作。相对于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库的实现方法,基于硬件电路的实现方法具有更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无线通信系统中。
基于硬件电路的实现方法
04
同时同频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消除技术
电力线通信
在电力线通信场景中,数字自干扰消除技术可有效抑制电力线上的噪声干扰,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
数字自干扰消除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06
研究展望和未来工作
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同时同频全双工通信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以提高通信效率和可靠性。
针对不同场景和需求,研究适应不同情况的同时同频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消除技术,拓展应用领域。
1
研究目的
2
3
研究同时同频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消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算法设计。
分析数字自干扰消除技术的性能和优化方法,并对其进行实验验证。
研究同时同频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消除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并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
02
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概述
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是一种允许两个或多个用户在同一时间和频率上传输信号的技术。
xx年xx月xx日

同频同时全双工技术

同频同时全双工技术

合路
反相
调幅调相
分路
接收射频
信号
发射射频
信号
接收天线
发射天线
干扰消除技术
数字干扰消除
经历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 DI 在数字干扰消除器中设置一个数字信道估计器和一个有限阶(FIR)数字滤波器。 信道估计器用于 DI信道参数估计; 滤波器用于 DI 重构。 由于滤波器多阶时延与多经信道时延具有相同的结构, 将信道参数用于设置滤波器的权值, 再将发射机的基带信号通过上述滤波器, 即可在数字域重构经过空中接口的 DI, 并实现对于该干扰的消除。
接入网容量增加1000倍
5G是演进型技术 (为主)和革命型技 术(为辅)的集合
01
演进型
02
革命型
03
引言
基本原理
传统频分双工系统频段分配示意图
基本原理
传统时分双工系统时隙分配示意图
基本原理
同频同时全双工系统时隙、频段分配示意图
上下行共用频段
基本原理
全双工蜂窝系统——单小区干扰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干扰消除技术 在点对点场景同时同频全双工系统的自干扰消除研究中,根据干扰消除方式和位置的不同,有三种自干扰消除技术:
同频同时全双工技术浅析
BRAND PLANING
CONTENTS
目录
引言
01
基本原理
02
干扰消除技术
03
研究成果总结
04
引言
多址、调制、CRS、 双工、高频、组网
OFDM-MIMO, 空域资源利用
单一话音到多媒体, CDMA接入
模拟到数字, TDMA接入
□移动通信系统每一次更新换代都解决了当时的最主要需求 □移动通信系统每一次更新换代都有颠覆性技术引领

同时同频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消除

同时同频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消除
同时同频全双工
同时同频全双工(Co-Time Co-Frequency Full Duplex,CCFD)技术是指在 相同的频率和时间上,通信双方可以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理论上可以实现频 谱效率翻倍。
工作原理与模式
工作原理
在同时同频全双工通信中,通过采用先进的物理层干扰消除 技术,使得在相同频率上同时进行的发送和接收操作不会相 互干扰。这需要在电路设计、信号处理算法等多个层面进行 精细的设计和优化。
1. 算法性能优化:通过 对比分析不同自干扰消 除算法的性能,找出最 适合同时同频全双工通 信场景的算法,并对其 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 消除效果。
2. 降低计算复杂度:在 保证自干扰消除性能的 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算 法的计算复杂度,以满 足实际通信系统的实时 性要求。
3. 硬件实现可行性:评 估所设计的自干扰消除 算法在硬件上的实现可 行性,为算法的实际应 用奠定基础。
,以模拟真实通信场景。
实验过程与数据收集
实验过程
首先进行设备初始化,设定实验参数;然后启动发射机和接收机,进行数据传输;通过数字自干扰消 除算法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并记录实验结果。
数据收集
在实验过程中,实时收集误码率、信噪比、吞吐量等关键性能指标,为后续的性能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2
技术优势与挑战
技术挑战
• 自干扰消除:在同时同频 全双工通信中,发送端的 信号会对接收端产生强烈 的自干扰,需要设计高效 的自干扰消除算法和电路 。
• 非线性失真:由于电路的 非线性效应,会产生非线 性失真,进一步加剧自干 扰消除的难度。
• 硬件复杂度高:实现 CCFD技术需要高性能的 硬件支持,例如需要设计 具有高线性度、低噪声等 特性的射频前端电路,硬 件设计复杂度高。

5G接入网及基站配置-同时双工通信技术

5G接入网及基站配置-同时双工通信技术

干扰消除
干扰消除能力评估
不同场景(孤站)下总干扰消除需求:
注: 宏站发射功率43dBm/20MHz/天线,nanocell发送功率21dBm/20MHz/天线 宏站的系统噪声按照5dB计算,nanocell的噪声系数按照13dB计算 宏站灵敏度按照-103dBm计算;nanocell按照-93.5dBm计算 研究进展:
组பைடு நூலகம்可行性分析
结论
《5G接入网及基站配置》
5G NR关键技术
双工方式
现有双工方式:
TDD:使用不同的时隙发送上行/下行信号; FDD:使用不同的频段发送上行/下行信号;
同时同频全双工(Co-Time-Co-Frequency Full Duplex,CCFD)
下行和上行采用同一频段,同时传输; 理论频谱效率提高1倍,相对传统TDD方式可降低业务时延; 对接收信号而言,干扰信号是本地发送信号,因此是已知的, 理论上可以消除掉。
当前干扰消除能力距离NanoCell需求仍有12dB左右的差距。
硬件复杂度
天线增加N倍,系统复杂度呈N的2次方增加。对于2天线系统,干扰消除硬件复杂度增加4倍,造 成成本、体积、功耗等大幅增加。
孤站可行性分析
终端全双工在孤站场景下可实现,但终端复杂度太高; 如果终端采用传统双工则会产生严重的终端间干扰。

同时同频全双工数字域自干扰抵消技术

同时同频全双工数字域自干扰抵消技术

摘要摘要同时同频全双工(Co-time Co-frequency Full Duplex, CCFD)概念的提出,意在通过改变无线通信技术来缓解快速增长的业务需求与有限的频谱资源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

理论上,CCFD通信模式能够在同一频率的信道上同时进行信号的发送与接收,使频谱利用率提高到目前的两倍。

然而,由于CCFD系统中存在严重的自干扰问题,且具体的解决方案尚在研究优化过程中,因此CCFD技术在5G的白皮书中仅被列为潜在的关键技术。

目前,关于自干扰抵消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空域、模拟域以及数字域。

其中,数字域因其极高的灵活性和强大的信号处理能力,近年来得到国内外无线通信领域的广泛关注。

本论文围绕如何优化数字域的自干扰抵消技术进行展开,并且与空域、模拟域相结合,实现CCFD系统的自干扰抵消。

已有的自干扰抵消技术虽然已经能够提供一定的自干扰抑制能力,基本保证简单CCFD系统的正常通信。

但是在实际的全双工系统中,仅通过线性抵消不可能实现自干扰的完全抑制,收发链路中存在的器件损耗还会引入一些非理想因素,比如:非线性失真、相位噪声、量化噪声、高斯噪声、IQ不平衡等。

本文首先将发射链路中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 PA)的非线性效应考虑在内,分析了当输入为宽带信号时的非线性特征,对比后选择并联Hammerstein模型来近似PA的非线性失真。

然后基于单发单收全双工收发系统,根据最小二乘(Least Square, LS)准则对信道进行离线估计,实现数字域的非线性自干扰抵消。

仿真结果证明,与线性自干扰抵消相比,该方案能够在数字域获取更高的干扰抵消比。

然后在此基础上,针对时变信道,又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滤波的数字域非线性自干扰抵消方案。

在考虑PA非线性失真的前提下,采用自适应滤波原理,根据最小均方(Least Mean Square, LMS)准则,对信道实时进行跟踪,保证信道估计的准确度,从而确保数字域的自干扰抵消能力。

iData_同时同频全双工LTE射频自干扰抑制能力分析及实验验证_徐强

iData_同时同频全双工LTE射频自干扰抑制能力分析及实验验证_徐强

第36卷第3期电子与信息学报Vol.36 No.3 2014年3月Journal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r. 2014同时同频全双工LTE射频自干扰抑制能力分析及实验验证徐强全欣潘文生邵士海*唐友喜(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成都 611731)摘要:同时同频全双工本地发射信号会对本地接收信号产生强自干扰,为了使信号能够通过射频接收通道及模数转换器件,需要在射频前端进行自干扰抑制。

在自干扰为直射路径的条件下,该文采用直接射频耦合法,对长期演进(LTE)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抑制进行实验测试;分析推导了自干扰功率、带宽及线缆、幅度、相位调整误差对射频自干扰抑制能力的影响;得到了射频自干扰抑制能力的闭合表达式。

分析表明对于20 MHz带宽,−10 dBm 接收功率的LTE射频自干扰信号,理论上能抑制54 dB的射频自干扰,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能抑制51.2 dB。

关键词:无线通信;全双工;自干扰;射频抑制;长期演进(LTE)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96(2014)03-0662-07 DOI:10.3724/SP.J.1146.2013.00717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RF Self-interferenceCancelation for Co-time Co-frequency Full-duplex LTEXu Qiang Quan Xin Pan Wen-sheng Shao Shi-hai Tang You-xi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Communications,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1731, China)Abstract: Co-time Co-frequency Full-Duplex (CCFD) radio transmission will cause a strong self-interference in its receiver. To ensure the undistorted transmission in the Radio Frequency (RF) channel and effective sampling of the desired signal, the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IC) need to be applied to RF frontend. In this paper, the CCFD verification experiment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that adopts RF SIC with the coupled RF transmitted signal. Considering the direct path self-interference between transmit and receive antenna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terference power, interference bandwidth, RF adjustment errors and SIC ability is analyzed. Consequently, the expression of SIC ability is derived.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C abilities are 54 dB in theory and 51.2 dB in practice for a 20 MHz LTE signal with received power of −10 dBm.Key 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ull-Duplex (FD); Self-interference; RF cancellation; Long Term Evolution (LTE)1 引言同时同频全双工(CCFD)是指设备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占用相同的频率资源同时进行工作,使移动通信上、下行可以在相同时间使用相同的频率,突破了现有的频分双工和时分双工[1]模式,理论最大频谱效率可以提升一倍;近三年来,CCFD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2,3]。

同时同频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抑制关键技术

同时同频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抑制关键技术

同时同频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抑制关键技术同时同频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抑制关键技术同时同频全双工在相同时间使用相同频率发送接收信号,相对传统的时分双工和频分双工,最高能获得两倍的频谱利用率,是提高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容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实现同时同频全双工需要解决同频自干扰的问题,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天线抑制、射频抑制和数字抑制联合的自干扰抑制方案。

数字抑制作为最后一道抑制手段,其残留的自干扰将会作为最终残留自干扰,所以对最终抑制效果的影响非常重要。

本文聚焦于高性能、低成本的数字自干扰抑制技术研究,具体贡献包括:第一,给出数字自干扰抑制下干信比与ADC位数影响误符号率的闭式解。

通过分析数字自干扰抑制下干信比与ADC位数对实际判决门限的影响,推导得出QAM调制系统误符号率表达式,从而可为工程上设定模拟自干扰抑制指标限制干信比和选择ADC位数提供依据。

在16-QAM 调制,比特信噪比14dB,干信比不大于40dB时,只需12位ADC即可能达到接近510-的极限误符号率。

第二,提出一种反馈辅助精确测量非线性自干扰的抑制方案。

首先通过分析抑制能力,证明反馈方案由于获知了发射通道非线性因而优于非反馈方案。

在相位噪声方差为0.0075rad2,反馈与接收通道时延误差为30ns 时,反馈方案比非反馈方案的抑制能力高27dB。

然后提出一种去除反馈中占主导地位的线性分量并精确测量非线性分量的自干扰抑制方案,在不损失抑制性能的前提下降低对反馈通道ADC位数的需求,从而降低成本。

在原反馈通道使用12位ADC接收包含线性与非线性分量自干扰的情况下,本方案只需使用8位ADC接收自干扰非线性分量。

第三,提出一种可用于单天线全双工系统的数字预处理自干扰抑制技术。

所提技术通过在发射基带引入数字预消除信号,消除时延较大的自干扰径,达到抑制自干扰的效果。

当幅值误差在5%范围内时,其对目标径的抑制能力大于20dB。

第四,提出一种补偿串扰的全双工MIMO数字自干扰抑制方案。

《5G移动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第03章 5G无线技术3.2-3.3

《5G移动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第03章 5G无线技术3.2-3.3
1-9
3.2.1 灵活双工技术
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将多个不同频率(或者相同) 的载波聚合成一个更宽的频谱,同时也可以把一些不连续的 频谱碎片聚合到一起,从而达到提高带宽的效果 载波聚合、非载波聚合都可以采用灵活双工技术。 载波聚合应用场景中,网络可将原用于上行传输的频带用于 下行传输,并将该频带配置成辅载波辅小区; 非载波聚合应用场景中,网络可将原用于上行传输的频带用 于下行传输,并将该频带和上行频带配置成配对的频带。
1-17
3.2.2 同频同时双工
双工干扰分两类:
➢ 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直达波 ➢ 经过多物体反射的多径到达波
全双工技术包括两方面:
➢ 全双工系统的自干扰抑制技术 ➢ 组网技术
双工干扰消除越多,系统频谱效率增益越大, 双工干扰被完全消除,则系统容量提升1倍。
1-18
3.2.2 同频同时双工
3、同时同频全双工中的干扰消除技术
简单,用户间干扰较小,但是受传输中信道衰落的影响比较 大。 – 间隔扩展子载波(Comb Spread Subcarriers),其特点是 通过频域扩展,增加频率分集,从而减少了信道衰落的影响。
多载波技术
(a) 分组子载波方式 (b) 间隔扩展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 术是主流无线通信所采用的信号形式
Duplex,CCFD ——通信双方能够使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频 率,同时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从而将频谱效 率翻倍。 同频同时全双工的关键在于干扰的有效消除。
1-16
3.2.2 同频同时双工
2、同频同时全双工节点
节点基带信号经射频调制,从发射天线发出,而接收天线正在 接收来自期望信源的通信信号。

5G通信系统中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展望-4页word资料

5G通信系统中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展望-4页word资料

5G通信系统中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展望引言随着LTE在国际范围内商用进程的飞速发展,5G的研究成为了各国竞争的焦点。

5G的定位是频谱利用更高,信息处理更快,数据的吞吐量更大的无线网络,它会改变我们的通信方式与现在相比会大大降低时延和卡顿对无线网络通信的影响。

它的发展方向将以“以人为本”为中心,在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物联网等领域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1.同时同频全双工的工作原理采用CCFD的无线通信系统,首先是清楚发射机和接收机的节点对于有用信号都是干扰源,所以这样得要求接收点在工作的同时还得可以消除干扰,并且能够抑制干扰,大大降低对有用信号的干扰。

因此CCFD的关键技术在于干扰的最大幅度消除,由于受RF干扰消除器件精度的影响再加上价格的因素并没有推广商用[1]。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有的商用RF干扰消除器件能够满足民用要求,从而使CCFD的商用得以实现。

1.1天线干扰消除两根发射天线和一根接收天线就是目前天线消除原理的设备。

在满足发射天线发射信号的波长是两根天线距离的半波长的奇数倍,这样通过两根天线的信号会以相反的相位到达天线的接收点,这样会使干扰信号自行干涉相消,通过这样接收天线收到的自干扰信号就会大大减弱,再利用噪声信号消除电路和数字域消除技术,就可以达到预期目标。

1.2射频干扰消除射频干扰消除的重点是调节干扰参考信号的相位和幅度,从而达到精确干扰消除的目的,而这样干扰消除的重点是自适应调节。

MIMO技术可以与射频干扰消除技术同时使用,然而在天线多的情况下的高阶MIMO难以实现[2]。

1.3 数字干扰消除在同频全双工系统进行数字自干扰时,自干扰的信息为已知,因此相比传统的数字对消省去先解出不期望的发射机信息。

要对数字干扰消除进行清晰的了解,可以建立一个 ADC 量化进行数字通过对消实现同频全双工的M-QAM 的系统模型。

2.同时同频全双工在5G中的展望2.1同时同频全双工在5G中的挑战5G网络需要具备更高的传速效率、更高的数据吞吐量和更加迅速的反应时间;为了实现5G通信的需求应运而生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此技术的应用能够在频谱利用上满足5G通信的基本需求,所以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备受国内外重视。

同时同频全双工的成功的启示

同时同频全双工的成功的启示

同时同频全双工的成功的启示在无线通信领域,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Simultaneous Full Duplex,SFD)是一项重要的创新,它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技术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不仅对无线通信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其他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的成功启示我们,只要我们敢于挑战现有的技术极限,不断探索创新,就有可能实现看似不可能的目标。

在传统的无线通信中,由于收发信号在同一频段发生冲突,导致无法同时进行双向通信。

然而,通过巧妙的信号处理和干扰消除算法,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成功实现了一个信道同时传输和接收两个不同方向的信号,充分利用了频谱资源,大大提高了无线通信的效率。

这一突破性的技术创新鼓舞着我们,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勇于尝试,不断创新,就有可能攻克一些看似不可能的技术难题。

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的成功还启示我们,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可以借鉴不同领域的经验和思路。

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的实现离不开多领域的交叉融合,包括信号处理、电路设计、射频工程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

这种跨学科的合作和思维碰撞,为技术的突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因此,我们在解决其他复杂问题时,也可以借鉴这种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吸取不同领域的优秀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的成功还告诉我们,在技术发展中,关注用户需求并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是至关重要的。

在无线通信中,用户通常需要同时进行双向的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等应用。

传统的半双工通信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的出现,则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通信体验。

这也提醒我们,在技术研发过程中,要始终以用户为中心,关注用户需求,不断改进技术,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的成功还启示我们,在技术创新中注重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的实现需要多个团队的协同合作,各个团队之间需要紧密配合,共同解决技术难题。

这样的协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促进了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成果总结
指标项 频率 带宽 接收天线口的干扰功率 信号格式 射频干扰抑制能力 数字干扰抑制能力 总干扰抑制能力 实验环境 加州大学 2.4GHz 30MHz 未知 自定义 47-50dB 无 47-50dB 暗室 莱斯大学 2.4GHz 10MHz -20dBm Wi-Fi 35dB 26dB 36dB 实验室 斯坦福大学 2.4GHz 10MHz -10dBm Wi-Fi 45dB 30dB 70-75dB 实验室
实验设备
其他
安捷伦仪器搭建
空中接口为无线 传输,暗室无多 径
WARPLab平台
空中接口为无线传 输,存在多径
自制和仪器混搭
空中接口采用电缆有 线连接
国外CCFD原型系统研发情况及性能比较
Com媒体, CDMA接入 模拟到数字, TDMA接入
3G
2G
引言
演进型 革命型
大规模天 线天线 超密集组 网 同频同时 全双工
5G是演进型技术 (为主)和革命型技 术(为辅)的集合
非正交传 输
高频段通 信
基本原理
上行频段
下行频段
传统频分双工系统频段分配示意图
基本原理
上行时隙 下行时隙
传统时分双工系统时隙分配示意图
e
Digital Noise Cancellation
X Phase Shifter
Splitter
Splitter
收端和发射端叠加的双重天线对消
干扰消除技术
射频干扰消除
接收天线 发射天线
合路
反相
调幅调相
分路
接收射频 信号
发射射频 信号
射频干扰消除的典型结构
干扰消除技术
数字干扰消除
在数字干扰消除器中设 置一个数字信道估计器和一 个有限阶(FIR)数字滤波 器。 信道估计器用于 DI信 道参数估计; 滤波器用于 DI 重构。 由于滤波器多阶 时延与多经信道时延具有相 同的结构, 将信道参数用 于设置滤波器的权值, 再 将发射机的基带信号通过上 述滤波器, 即可在数字域 重构经过空中接口的 DI, 并实现对于该干扰的消除。 经历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 DI
Company
LOGO
同频同时全双工技术浅析
目录
1 2 3
引言
基本原理 干扰消除技术 研究成果总结
4
引言 □移动通信系统每一次更新换代都解决了当时的最主要需求 □移动通信系统每一次更新换代都有颠覆性技术引领
多址、调制、CRS、 双工、高频、组网 OFDM-MIMO, 空域资源利用
5G
接入网容 量增加 1000倍
基本原理
上下行共用频段
同频同时全双工系统时隙、频段分配示意图
基本原理
全双工蜂窝系统——单小区 干扰分析
发射天线 接收天线
干扰消除技术
干扰消除技术
在点对点场景同时同频全双工系统的自干扰消除研究中,根据干扰 消除方式和位置的不同,有三种自干扰消除技术: 天线干扰消除 射频干扰消除 数字干扰消除
干扰消除技术
空间布放实现的天线对消
发射天线 接收天线 发射天线
(a)
接收天线 发射天线 接收天线
(b)
干扰消除技术
相位反转实现的天线对消
Rx1
Tx
Rx2
Tx1
Rx
Tx2
X
Combiner
X
Splitter
(a)接收端干扰消除
(b)发射端干扰消除
干扰消除技术
Rx1
Tx1
Tx2
e
d
Rx2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