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胃切除功能性空肠代胃术70例论文

合集下载

全胃切除后行P型空肠代胃术治疗胃癌疗效分析

全胃切除后行P型空肠代胃术治疗胃癌疗效分析

侧吻合 口远端 1c 0m处 , 早期起减压作用 , 后期用 以鼻饲。 最后近
全 胃切除 P型吻合术具有 以下优点 :1 良好 的代 胃功能 , () P型空 肠袢升支 为顺蠕动 , 降支为逆蠕动 , 能够利用小肠环形 圈的循环
功能 , 使食 物在 P型空肠袢 内循 环 , 具有储存 、 混合和延迟食 物 排空 的功能 , 有利 于维持正 常的消化功能 , 改善 术后 营养 状况 ,
而延长生存期是人们不断研究探索的问题 。
1 材料 与方 法
11 一 般 资 料 .
理想 的重建方式应具备以下要求 :1 重建的消化道近似 于 () 正常解剖生 理状态 , 保持重 建消化道 的连续性 , 促使 胆汁 、 胰液
本组 5 9例 , 中男 3 其 9例 , 2 女 0例 , 龄 3 年 2~8 1岁 , 均 平 5. 岁 。全部病例均经细胞学检查确诊 , 中高分化腺癌 1 , 91 其 4例 低分化腺癌 3 , 0例 黏液腺癌 1 , 细胞 癌 3 。病变部位 : 2例 印戒 例 贲门胃底癌 l , 6例 胃体癌 2 例 , 8 胃窦癌 1 。术前合并心血管 5例 疾病 9例 , 吸系统疾病 5例 , 呼 糖尿病 6例。

l , 3胃体 , o manI B r n r V型 胃癌 ;4 侵及整个小弯的 胃癌 ;5 残 胃 () ()
癌或残 胃复发 癌。当 胃中上部癌直接侵入胰 体尾或第 1 、 1 0 1 组 淋巴结转移 明确者 , 应行全 胃联合脾及胰体尾 切除术 。但脾切除 后存在术后感染率 高 、 复发死亡较快等现象 , 中应慎 重选 择I 术 引 。
治性切除 5 , 2例 姑息性切除 7例 。术后 出现并发症 5 , 中切 口感染 2例 , 例 其 肺部感染 2例 , 反流性食管炎 1 , 发症 的 例 并

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贲门癌临床分析

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贲门癌临床分析

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贲门癌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贲门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86例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近侧胃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进行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每日饮食次数、每日饮食量、胃肠排空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贲门癌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贲门癌;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并发症胃癌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有着较高的发病率[1]。

且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胃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引起人们高度关注[2]。

胃底贲门癌是一种特殊的胃癌类型,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考虑与社会环境、体质、遗传、饮食等因素有关[3]。

胃底贲门癌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导致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增加治疗难度,影响预后[4]。

本研究以86例贲门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贲门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

研究组中男33例,女10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3.6±8.4)岁;病检分型:Ⅱ期6例,Ⅲ期20例,Ⅳ期17例。

对照组中男32例,女11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3.3±8.2)岁;病检分型:Ⅱ期5例,Ⅲ期20例,Ⅳ期18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近侧胃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进行治疗:经腹入路,其中实施胃根治性切除术35例,实施非根治性切除术8例。

全胃切除改良功能空肠间置法胃肠道重建

全胃切除改良功能空肠间置法胃肠道重建

全胃切除改良功能空肠间置法胃肠道重建作者:肖仕明姜淮芜陈进孙宏【关键词】消化系统外科手术・胃切除术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的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食欲减退、摄食不足、消化不良、体重下降及贫血等无胃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应寻找一种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郝希山等[1]创用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functional jejunal interposition,FJI,1999年),我们认为更符合生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改良,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4年7月至2005年1月,术前通过胃镜病理确诊,全胃切除术后有完整病历资料的10例。

男7例,女3例,年龄45~68岁。

均为胃上、中部癌,贲门癌3例,胃体小弯侧5例,大弯侧1例,累及整个小弯1例。

BorrmannⅢ型9例,Ⅳ型1例。

组织学分型:高、中、低分化腺癌分别为1例、5例、3例,黏液腺癌1例。

UICC分期(1997年)均为Ⅲ期(T34N12M)。

1.2 手术方法全部病例经腹完成全胃切除,根治性切除8例,加脾切除1例,脾加胰体尾切除1例。

消化道重建按FJI法进行[2~4],但输出袢十二指肠空肠端侧吻合口远侧2cm处的适度丝线结扎改为1/2肠管部分缩窄缝合2~3针,并适当缩短输入袢肠管至20~25cm,Braun吻合距Treitz韧带10cm,以食管空肠、Braun氏吻合口无张力为度。

食管空肠吻合口、Braun吻合口均用国产26号吻合器吻合,十二指肠空肠吻合采用手工法吻合。

见图1、2。

2 结果10例术后无死亡及吻合口瘘。

术后6月,每餐进食量恢复术前水平。

无恶心呕吐、胸骨后烧灼痛、腹痛腹胀。

RouxenY滞留综合征(RouxenY stasis syndrom,RSS)1例,偶有餐后饱胀。

无反流性食管炎和倾倒综合征。

Visick分级:Ⅰ级9例,Ⅱ级1例。

术后1月体重均上升,6月与术前比较,无体重下降病例。

血清营养学指标:术后6月,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铁蛋白等各项指标均正常8例,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2例。

论全胃切除-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后护理

论全胃切除-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后护理

论全胃切除-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全胃切除-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新术式术后护理方法。

方法:对42例行此术式的病人施行了个性化的护理和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与康复指导。

结果: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全胃切除;空肠代胃;护理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位[1]。

手术仍是治疗胃癌的首选方法。

自20XX年1月至20XX年8月,我院对42例进展期弥漫型胃癌患者采用了全胃切除一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的手术方法,与传统的全胃切除一食管空肠吻合术相比,该术式不发生返流性食管炎,重建的消化道有一定的贮存功能,不影响术后的营养代谢,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35~75岁,平均54岁。

全组经上消化道钡餐、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

手术方法简介:全胃切除后,将小肠切断并切开其系膜,远端空肠与食管吻合。

在此吻合口下方20-30CM处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

然后在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下方结扎空肠,封闭肠腔。

迫使食物进入十二指肠。

结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吻合口瘘与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2护理一般护理:术后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监护,酌情给予氧气吸入。

床头抬高5-10cm,伤口上腹带,以利于呼吸及腹腔渗出液的低位引流。

次日,嘱患者半坐卧位并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初次下床时注意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以后每日适当增加活动次数及时间。

呼吸道护理:由于留置的鼻空肠管、胃管及吸氧对呼吸道的刺激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加之疼痛限制患者有效咳嗽和活动,增加了患者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呼吸道并发症的危险性,因此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定时咳嗽排痰;如果患者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可给予雾化吸入;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定时给予镇痛药物,伤口加压包扎,以减轻疼痛。

各种管道护理:术后患者携带的管道较多,有中心静脉置管、胃肠减压管、鼻空肠管、腹腔引流管等,护士应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①中心静脉置管: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置管部位的清洁干燥,每日消毒1次并更换贴膜,液体输注完后封管,用无菌纱布包裹,胶布缠绕,别针固定于衣领处。

全胃切除术后一改良间置空肠代胃术的应用研究

全胃切除术后一改良间置空肠代胃术的应用研究

全胃切除术后一改良间置空肠代胃术的应用研究全胃切除术是治疗胃癌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但术后患者常面临食物无法正常消化和吸收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一种改良间置空肠代胃术被提出并逐渐应用于临床。

改良间置空肠代胃术是在全胃切除术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手术修复方法。

手术中,将患者的空肠与食管连接,形成新的食管-空肠吻合口,实现食物的进出。

这种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全胃切除术,更能保留一部分胃功能,因此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改良间置空肠代胃术后,患者的食物消化和吸收情况明显改善。

这主要得益于空肠的特殊结构和功能。

空肠拥有丰富的绒毛和细胞表面的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促进其吸收。

此外,空肠还能分泌胰岛素等激素,调节血糖水平,维持机体的代谢平衡。

然而,改良间置空肠代胃术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首先,手术的操作难度较大,需要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进行。

其次,术后可能出现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溃疡等并发症。

因此,在选择手术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权衡。

在临床实践中,改良间置空肠代胃术已取得一定的疗效。

一项研究显示,在进行该手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体重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此外,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能够正常进食和消化食物。

总之,改良间置空肠代胃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修复方法,可以改善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食物消化和吸收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然而,该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以完善该手术的技术和改进术后管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对胃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对胃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对胃癌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对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对胃癌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急诊科室收治的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患者共150例,并对其进行为期3年的术后随访,并且记录术后患者的一般情况,有无并发症,营养状况和内镜检检查的结果。

结果患者在完成手术后,进行1~3年的随访,其中150例患者中,102例患者存活,存活率达到68.3%,术后出现进食胸痛的有12例,胸骨后有轻度的灼烧感6例,食物反流的患者有3例,存活患者的体重较术前增加,胃镜检查的结果正常。

术前与术后3年随访结果比较,患者白蛋白与总蛋白水平上升明显,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各项指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采用模式正常人体饮食消化系统对患者进行通消化模拟重新构造,可有效提升患者存活机率,完全切除病灶,提升其术后生活质量,并且安全可靠,患者预后好。

[Abstract] Objective For radical total gastric resection between jejunum generation of gastric surgery for gastric cancer clinical efficacy to observe and summarize .Methods Random select in February 2010—Febrary 2013 jejunum radical full stomach resection between the generation of a total of 150 patients with stomach surgery,and three years of follow-up,and records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general condition,presence of complications,and nutritional status in microscopy examination results. Results After he underwent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1~3 years of follow-up,150 patients,102 patients survived,the survival rate of 68.3%,after eating there were 12 cases of chest pain,chest after mild burning in 6 cases,3 patients with food reflux,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a preoperative weight gain,gastroscopy normal. The results of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follow-up of 3 years the results comparison,albumin and total protei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increased significantly,hemoglobin levels have risen,the indicators are back to normal range,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 Conclusion The radical generation stomach insertion.we between total gastric resection jejunum by imitating the normal physi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digestive tract to reconstruct,and food storage digestion is good,the full removal of gastric cancer lesions,safe and reliable,patient prognosis is good.[Key words] Gastric cancer;Radical total gastrectomy;Jejunum by generation stomach;The curative effect胃癌是临床上高发的消化道肿瘤,尤其以男性居多,发病年龄多在50~80岁,治疗的有效手段多采用全胃切除术,且随着医疗技术发展的今天,该手术技术日渐成熟。

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临床观察

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临床观察

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本院80例胃底贲门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80例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术中无患者死亡。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饮食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提高远期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改善患者的日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胃癌;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消化道重建胃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很高,且该病的致死率为所有恶性肿瘤之首,其临床病死率占恶性肿瘤病死患者的232%[1]。

另外在临床研究中认为,胃癌患者在发现时大多为进展期,临床的治疗效果差,特别是胃底贲门癌因其所在解剖组织学中的特殊位置,患者的预后不良。

目前临床治疗胃底贲门癌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汝阳县人民医院对2008年1月~2008年11月收治的80例胃底贲门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于2008年1月份~2008年11月份收治80例胃底贲门癌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

在观察组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32~54岁,平均年龄为(426±3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31~54岁,平均年龄为(435±34)岁。

12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入院前均行胃镜活检组织病检证实疾病,其中高分化腺癌12例;中分化腺癌23例;低分化腺癌24例;粘液性腺癌11例;印戒细胞癌6例;腺鳞癌4例。

TNM分期:Ⅱ期11例;Ⅲ期35例;IV期34例。

全胃切除功能性空肠代胃术68例临床分析

全胃切除功能性空肠代胃术68例临床分析

An ls ffn t n l eu a n s moi atrttlg srco o 8 p - ayi o u ci a jn l at s fe oa atetmyfr6 a s o j a o s
te t in s
Z HAN il i SU o e Jot , we Gu s n
胃癌是我 国常 见 的恶性 肿 瘤 ,根治 手术 是 首选 治疗 , 而 大 部分 可手术 患者 就诊 时癌 肿 已浸 润深 肌层 或 浆膜 层 , 至 甚 已浸润 全 胃黏 膜下 层 ( 革 胃 )很 多根 治性 手术 需 行全 胃切 皮 , 除 。施行 全 胃切 除术 时 须考 虑消化 道 重建 问题 , 目前认 为理

临床研究 ・
20 2第 卷 6 0年 月 7第 期 1
全 胃切 除功 能性 空肠 代 胃术 6 8例 临床 分 析
湛 建 伟 . 国 森 苏
( 广东 省 高州 市人 民 医院肿 瘤外 科 , 广东 高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5 0 ) 220
[ 要1目的 :分 析全 胃切除术 后功 能 性空肠 代 胃作 消化 道 重建 手术 方 式 的疗效 。方 法 :回顾 性 分析 2 o 摘 0 3年 1 一 月 20 0 7年 1 施行 全 胃切除 功 能性空 肠代 胃术 6 2月 8例 患者 的临床 资 料 。结果 : 部分病 例 出现 轻度 反流性 食管 炎 、 化 消 不 良或肠功 能 障碍 , 可缓 解 。 有患 者术 后体 重 、 红蛋 白 、 蛋 白、 蛋 白量均 增加 。结 论 : 胃切 除功 能性 空肠 均 所 血 清 总 全
代 胃术 是一 种安 全 可靠 、 果满 意 的手术 方式 。 效 [ 关键 词1 胃切 除术 ; 能性 空肠代 胃术 ; 全 功 消化道 重建

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目的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对胃癌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手术术前、术后7d、术后6个月内进行相关指标检测,1年内进行持续随访。

结果80例胃癌患者全部顺利完成了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

患者术后症状消失,进食顺利,体重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在1年的随访期内也无患者死亡。

结论在全胃切除后实施连续空肠间置术对消化道进行重建,既能最大限度清除癌变病灶又能保留胃肠道的生理功能,减少术后食管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

而且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操作简单,患者生存率较高,十分适宜临床的广泛应用和普及。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radical total gastrectomy jejunal interposition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07 to March 201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Relevant indexes in all patients were tested prior to operation and 7 days and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and one-year continuous follow-up was conducted. Results Operation on all the 80 cases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ere all successfully completed,without death.Postoperative symptoms disappeared,and all patients ate well,with gaining weight and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occurred.In the one-year follow-up no death occurred.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tinuous jejunum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interposition reconstruction of digestive tract can maximally remove cancerous lesions and preserve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It can als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esophageal reflux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postoperative nutrition status.And gastrectomy jejunal interposition boast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higher survival rate of the patients,very suitabl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Key words]Radical total gastrectomy jejunal interposition;Gastric cancer;Clinical effect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于我国恶性肿瘤的首位[1],世界范围内居第二位。

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方式的疗效研究

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方式的疗效研究

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方式的疗效研究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对胃癌患者运用全胃切除手术之后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方式的效果。

方法:选取近年来本院收治的实施全胃切除胃癌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采用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方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切口出血1例,切口萎缩1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4例、2例。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4.059,P<0.05);两组术后1年口服5%葡萄糖溶液的代胃排空时间,观察组在20 min以内,对照组为30~50 min;术后1年观察组体重恢复至术前体重的95%以上,对照组为80%以上。

结论:对胃癌患者实施全胃切除手术,采用空肠间置代胃的方式对消化道进行重建,患者的恢复情况较为理想,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現阶段,随着人们生活规律的不断改变,胃癌出现的几率呈上升的趋势。

临床中将该类疾病划分到恶性肿瘤的范围之内,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常以手术治疗的方式为主。

作为手术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胃切除术在治疗该类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手术之后采用何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始终受到医学领域相关学者的高度重视。

在对消化道重建术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患者的病情,选用合理的重建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几率,并能对患者手术之后进行正常的生活发挥积极的作用。

目前医学领域在对患者进行消化道重建时,其重建方式相对较多,不同方式之间的治疗效果差异较为明显[1-3]。

本院近年来共收治实施全胃切除的胃癌患者46例,临床中通过采用空肠间置代胃的方式对消化道进行重建,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8月-2012年3月本院外科收治的胃癌患者46例,其中男30例,女16例。

所有患者经相关检查之后,其症状均符合胃癌的临床诊断标准。

全胃切除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后患者早期营养状况的观察

全胃切除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后患者早期营养状况的观察

全胃切除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后患者早期营养状况的观察黄冀华;梁伟成;蔡锐文;梁华艳;黄开劲【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6(000)003【摘要】目的:研究将间置空肠法应用到全胃切除患者的消化道重建中对患者早期营养的影响。

方法70例行择期全胃切除手术的患者按照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

观察组使用间置空肠法,对照组使用Roux-en-Y吻合法。

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营养状况、代胃消化道储物功能、Visick分级。

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及体重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代胃肠管内钡剂可储留时间(57.82±24.31)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5.69±8.20)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代胃肠管最大直径较对照组长,观察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isick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间置空肠法进行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早期营养状况,肠道功能紊乱发生较少,是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

%ObjectiveTo research influence by jejunum interposition for 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 on early nutrition condition of total gastrectomy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70 patients receiving total gastrectomy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 ways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jejunum interposition, and the controlgroup received Roux-en-Y anastomosis. Comparisons were made between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nutrition condition, storage function of reconstructed digestive tract, and Visick classification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After operation, both groups had remarkably improved nutrition condi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ll higher albumin, total protein, hemoglobin and body weigh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longer barium meal storage time in reconstructed digestive tract as (57.82±24.31) min than (15.69±8.20) min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arger maximum diameter of reconstructed digestive tract and lower incidence of reflux esophagiti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Visick classification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Implement of jejunum interposition for 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can remarkably improve early nutrition condition in patients, along with small incidence of intestinal function disorder. This method is an ideal way for 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总页数】3页(P7-9)【作者】黄冀华;梁伟成;蔡锐文;梁华艳;黄开劲【作者单位】525200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525200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525200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525200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525200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肿瘤患者全胃切除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观察 [J], 苏志伟;詹利永2.间置横结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营养状况的影响 [J], 伍世绩;张奇东3.连续间置空肠折叠代胃术在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J], 王峰;石毅然;马富懿;马世庆;张永庆;李贵新4.连续间置空肠折叠代胃术在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及营养状况分析[J], 石毅然;王峰;马富懿;马世庆;张永庆5.功能性双腔空肠间置代胃术在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J], 牛鸣;杨旭凯;张有成;朱军民;张多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胃切除术后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64例疗效观察

全胃切除术后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64例疗效观察

全胃切除术后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64例疗效观察目的:探讨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mPJIP)消化道重建术式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6月~2009年6月對64例全胃切除术患者行手术后行mPJIP术后消化道重建,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营养指标检测的变化。

结果:64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3.5±0.2)h,手术并发症5例(7.8%),死亡2例(3.1%),患者术后在体重改变、总蛋白改变、预后营养指数上显著。

结论: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mPJIP)可降低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胃切除术较为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全胃切除术;疗效;消化道重建术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3.2%[1]。

为了寻求更好的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现对2004年6月~2009年6月来本院实施全胃切除术的64例胃癌患者,采用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mPJIP)消化道重建术式,探讨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方面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4年6月~2009年6月来本院实施全胃切除术的64例胃癌患者,男31例,女33例;年龄35~65岁,平均45.5岁;其中,肿瘤侵犯全胃者19例,胃体及胃窦区18例,胃体及贲门区27例;胃恶性淋巴瘤24例,间质肉瘤6例,腺癌30例,未分化癌4例。

全部患者术前均经胃镜及病理证实为胃癌,1.2 方法所有患者均保留迷走神经、幽门环及食管括约肌[2]。

其中经腹手术46例,经胸手术14例,腹胸联合手术4例。

64例患者行全胃切除后,用吻合器将食管与“P”型袢空肠袋顶点行端侧吻合,“P”袢臂行端侧与十二指肠吻合,吻合口A 距食管空肠袋吻合口为30~35 cm。

“P”袢臂远端行端侧与近端空肠吻合,吻合口B距吻合口A约15 cm。

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效果评价

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效果评价

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我院收治疗的胃底贲门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

观察组患者均采用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均采用近侧胃切除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五年生存率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的死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具有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胃切除;胃癌;结肠代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70例病例为我院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疗的胃底贲门癌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

观察组: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34~76岁,平均(55.75±11.36)岁;14例患者的肿瘤直径≤3.0 cm,21例患者的肿瘤直径>3 cm;病理分型:11例患者为管状腺癌,18例患者为乳头状腺癌,3例患者为低分化腺癌,2例患者为黏液腺癌,1例患者为印戒细胞癌;TNM分期:2例患者为Ⅰ期,25例患者为Ⅱ期,6例患者为Ⅲ期,2例患者为Ⅳ期。

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32~77岁,平均(54.38±10.68)岁;15例患者的肿瘤直径≤3.0 cm,20例患者的肿瘤直径>3 cm;病理分型:10例患者为管状腺癌,18例患者为乳头状腺癌,4例患者为低分化腺癌,2例患者为黏液腺癌,1例患者为印戒细胞癌;TNM分期:2例患者为Ⅰ期,26例患者为Ⅱ期,5例患者为Ⅲ期,2例患者为Ⅳ期。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型、TNM分期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2.1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均采用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进行治疗。

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的临床疗效观察黄少英【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47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术后随访1~2年,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47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痊愈出院,术后未出现吻合口漏以及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术后对患者随访1~2年,复查X线造影检查,提示食管及十二指肠吻合口通畅,间置空肠段肠管增粗,肠管蠕动及排空正常.实验室检查提示肝功能、血红蛋白、白蛋白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均正常.结论:胃癌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符合生理解剖结构,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2(025)022【总页数】2页(P2771-2772)【关键词】胃癌;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临床疗效【作者】黄少英【作者单位】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医院外四科,5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胃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治疗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方法,其中全胃切除术是治疗胃癌的一种重要术式,选择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

而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方式很多,疗效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我院2009-2011年间对47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7例行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均经胃镜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确诊,其中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1.7± 2.4)岁。

肿瘤部位:胃体癌22例,胃底14癌,贲门癌9例,全胃癌2例。

病理分型:高分化腺癌18例,中分化腺癌16例,低分化腺癌13例。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硬膜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上腹部正中绕脐切口,根据肿瘤位置及淋巴结肿大情况选择合适的胃全切除方式,本组行D1手术15例,D2手术28例,D3手术4例。

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胃癌的临床分析

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胃癌的临床分析

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胃癌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治疗胃癌的临床术式。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行全胃切除功能性双腔空肠间置代胃术患者40例,对其进行1年的术后随访,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全部康复出院。

进行1年的随访,其中8例患者死亡,32例患者存活。

结论:全胃切除功能性双腔空肠间置代胃术能完全切除病灶,有效提升患者存活机率,是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术式,患者预后好。

关键词:胃癌;全胃切除术;功能性双腔空肠间置代胃;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尤其以男性居多,发病年龄多在50~80岁。

相关研究证明全胃切除手术方式是治疗胃部各区域癌症最适合的手术,如胃体,胃上部、下部、贲门、胃底[1-3]。

部分可手术患者就诊时癌肿已浸润深肌层或浆膜层,甚至已浸润全胃黏膜下层(皮革胃),需行全胃切除术。

施行全胃切除术时须考虑消化道重建问题,目前认为理想的术式应达到重建一个具有一定容量的代胃,用以储存食物,延缓食物排空;尽可能按正常生理通道使食物通过十二指肠。

刺激十二指肠黏膜及胰液、胆汁的分泌,以改善术后营养不良;防止术后出现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4]。

为探究全胃切除功能性双腔空肠间置代胃术对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功能性双腔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患者均行胃镜下检查取病理确诊胃癌的患者,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59. 45±5.66)岁;癌灶部位:胃体20例、胃上区8例、胃中区5例、胃下区5例、胃底2例。

1.2 手术方法术前患者禁食、水,所以患者采用气管插管方式给予全身麻醉。

切口处选取患者上腹部正中与左锁骨中线第七肋间联合处,开腹后进行探查及清扫淋巴结,待清扫干净后进行全胃切除并冲洗腹腔。

于结肠前上提Treitz韧带以远50cm处的空肠与食管行端侧吻合,用一次性吻合器进行吻合。

全胃切除后功能性双腔空肠间置代胃术的临床研究

全胃切除后功能性双腔空肠间置代胃术的临床研究

全胃切除后功能性双腔空肠间置代胃术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合理术式。

方法:将14例行功能性双腔空肠间置代胃术(DPJI)的患者作为实验组,16例行“P”形Rouxeny空肠代胃术(RYP)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经过临床观察后分析两组间的手术时间、并发症、饮食数量与次数、消化症症状、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差异,并以此评价两种术式的优劣。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并发症和饮食量与饮食次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总的消化道症状低于对照组,二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I/Ⅶervaeck指数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白蛋白与球蛋白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功能性双腔空肠间置代胃术是一较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关键词胃癌外科学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术资料与方法30例患者均经病理学证实为胃癌。

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6~68岁,中位年龄为53岁。

贲门及胃体区10例,胃体7例,胃体胃窦12例,全胃1例。

组织学类型:腺癌26例,其它类型4例。

行功能性双腔空肠间置代胃术(DPJI)14例,行“P”型Rouxeny空肠代胃术(RYP)16例。

手术方法:全胃切除术2组患者均行经腹手术。

按胃癌根治术要求(D3)规范切除全胃并清扫所属区域淋巴结。

后经病理检查,切缘上下未见癌细胞。

消化道重建方式:①功能性双腔空肠间置代胃术(DPJI);全胃切除后,于结肠前上提Triez韧带下50cm处的空肠与食管行端侧吻合(吻合器吻合),距食管一空肠吻合口的输出支肠管30cm处与十二指肠残端行端侧吻合。

再将输入袢和输出袢平行靠拢做20cm长的侧侧吻合(大口),形成一个裤形的有足够容量的食物储袋,于该吻合口下方2~3cm处用粗丝线适度结扎阻断输入袢肠管,注意结扎的松紧度,以可容一血管钳头即可(或U形缝闭2~3针)。

再于十二指肠一空肠吻合口下方2cm处结扎阻断输出段。

全胃切除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分析(精)

全胃切除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分析(精)

全胃切除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分析【摘要】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

方法 4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全部采用全胃切除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随访6个月。

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平均(219.9±21.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67.4±37.4)ml。

患者6月后随访体质量明显增加,血红蛋白、白蛋白和总蛋白均明显上升(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全胃切除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是可行、安全的。

【关键词】 胃癌;全胃切除;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 胃癌在癌症的发病率很高,死因中位列第2位[1],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统计显示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首位[2,3]。

在治疗上,手术是仍然是治疗胃癌的有效手段。

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中,为彻底切除肿瘤,现在多采用全胃切除。

而在消化道的重建上,学者们一致的意见是重建的消化道应保持神经-肌肉功能的连续性,并且保持作为食物经过十二指肠的正常生理通道[4]。

我们采用全胃切除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的4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胃镜取材病理检查确诊,其中男31例,女16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52.9±0.7)岁,就诊的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上腹部疼痛等,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体质量减轻,平均体质量减轻达(8.1±1.3)kg。

1.2 手术方法 患者均采用全麻下经腹手术,按照胃癌根治术要求行D2或D3淋巴结清除术。

手术方式:自剑突向下达脐部行腹部正中切口,必要时切除剑突。

首先按无瘤原则进行洗手探查。

使胃结肠韧带游离,在左侧的切口至脾下极处,在右侧切口直达横结肠肝区,使横结肠系膜前叶完全游离并且清除淋巴结。

全胃切除后空肠双肠袢圈代胃术

全胃切除后空肠双肠袢圈代胃术

全胃切除后空肠双肠袢圈代胃术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为全胃切除术病人重建空肠双肠袢圈代胃术,共施行8例,疗效较满意,报告如下:1 手术方式左肋缘下切口进腹,全胃切除手术步骤和切除范围按R2或部分R3式进行。

(合并胰体尾部脾切除2例)全胃切除后,食管下端用直角钳夹住,结肠前上举空肠,距屈氏韧带40cm做食管空肠套入吻合,距其下方10cm空肠输入,出段间做Braun吻合,吻合口为8cm,距第一个 Braun吻合口下方8~10cm处空肠间做第二个Braun吻合,吻合口仍为8cm。

三个吻合口间空肠不缝合固定,使呈自然状态的双肠袢圈。

将胃管拉入输入段空肠;内径2.4mm硅胶管拉入输出段空肠第2个Braun吻合口以远。

合并胰体尾切除者在断面卞外方安置双套管。

清理腹腔,关腹。

2 临床资料本组8例中男7例,女1例;年龄46~62岁,平均52岁,均为中晚期胃体癌。

术后无切口、膈下、肺部感染,无吻合口瘘、梗阻等并发症。

2例术后给予静脉高营养至经口进食。

6例肠蛹动恢复后由硅管滴注营养液及要素餐。

8例于术后5~9天进食流质,8~12天改为半流。

术后13~30天全部临床痊愈出院。

3 双肠袢圈功能评价于术后三周以一种特殊钡餐检查新建消化道管道的功能状态。

100g炒麦粉加40g硫酸钡进行配制。

做成重1.5g,的球状体、柱状体、三角体仿Tohyama's钡块。

检查时先口服三分之一钡餐和十枚球状体,10分钟后服另三分之一钡餐和十枚柱状体,再10分钟服最后三分之一钡餐和十枚三角体。

同时取仰卧位在X线透视下观察。

一小时内每10分钟摄仰卧位片一张,至90、120分钟各摄直立位片一张,对各照片进行分析。

钡餐在半小时内大部分积聚在空肠圈降支,部分在升支,30分钟后部分钡剂通过第一个Braun吻合口沿升支上行,50分钟时第一肠袢圈变得空虚,钡剂由第三个Braun吻合进入升支,60分钟时双圈内均有钡荆循环;90分钟升降支钡剂相等;120分钟基本排空。

功能性连续空肠间置代胃术在全胃切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功能性连续空肠间置代胃术在全胃切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功能性连续空肠间置代胃术在全胃切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功能性连续空肠间置代胃术在全胃切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合理方式。

方法对2003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6例胃癌患者在全胃切除后采用功能性连续空肠间置代胃术的方式进行消化道重建。

结果36
例手术经过顺利,无手术死亡。

切口感染2例,轻度反流性食管炎2例,经治疗后好转,术后无吻合口瘘、倾倒综合症及无胃综合征病例发生。

术后随访32例,随访率88.9%,随访时间6个月~6年。

术后4~6个月行钡餐检查,代胃容量400~500ml,钡排空时间3~4小时,患者体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可参加一般体力劳动。

结论功能性连续空肠间置代胃术并发症低,操作简便,“代胃”效果满意,是全胃切除术后一种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关键词】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功能性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术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繁多,疗效不一,并发症的发生率各不相同。

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们施行了36例全胃切除后功能性连续空肠间置代胃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性31例,女性5例,年龄44-78岁,中位年龄57.4岁。

病变部位:mca/mac 7例,mc/cm 19例,ma/am 8例,残胃癌2例,均为进展期癌。

根治性全胃切除34例,姑息性全胃切除2例。

1.2手术方法经腹或胸腹联合切口,按胃癌根治术行全胃切除(d2、d3),或行姑息性全胃切除后,不关闭十二指肠残端,在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胃切除功能性空肠代胃术70例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合理术式。

方法回顾性分我院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行全胃切除术后7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功能性双腔空肠间置代胃术(double pouchjejunum interposition,dpji)即dpji组(n=35)和roux-en-y空肠代胃术(roux-en-y pouch,ry)即ry组(n=35)。

分析2组间的手术时间、并发症、饮食数量与次数、消化道症状、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差异。

结果dpji组与ry组在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饮食量与饮食次数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pji组总的消化道症状发生率低于ry组(p0.05)。

dpji组发生吻合口出血1例,吻合口篓1例,ry组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篓1例,2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2组均无死亡病例。

2.2 饮食量与饮食次数饮食量>400ml者dpji组19例,ry组为13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饮食次数0.05)。

2.3 消化道症状 dpji组出现消化道症状10例,其中返流性食管炎4例,腹泻6例。

ry组出现消化道症状20例,其中返流性食管炎8例,腹泻7例,倾倒综合征5例。

dpji组的总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小于ry组(p<o.05)。

2.4 vervaeck分级指数 vervaeck分级指数为i/ⅱ级者dpji组为23例,高于ry组的13例(p<0.05);ⅲ/ⅳ级者dpji组为9例,低于ry组的22例(p<0.05)。

2.5 术后6个月的总蛋白和白蛋白结果术后6个月血浆白蛋白与总蛋白含量dpji组分别为(46±1.1)g/l及(64±1.2)g/l,均明显高于ry组的相应值[(39±1.4)g/l,(54±1.9)g/l]。

3 讨论全胃切除后多表现进食量少、消化吸收不良。

常导致营养不良、消瘦、贫血、生活质量下降等,易给患者造成新的痛苦。

据文献报道,较为共识的是术后消化道重建应达到[4-5]:具有良好的食物贮存功能;食物在消化道内能够得到良好的消化吸收;手术简单、安全、并发症少,易于推广;有较好的生活质量,无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腹泻等后遗症;维持正常的胃肠神经一内分泌功能及胃肠肽类激素释放等。

目前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很多,但各有利弊[6]。

①食管十二指肠吻合,该术式虽然简单,也能保持食物通过十二指肠的正常生理通道,与胆汁、胰液充分混合,有助于消化吸收。

但往往食管下段及十二指肠切除不够充分,因而仅适用于病变范围不大、食管或十二指肠未受侵犯的病例,而且由于吻合口的张力较大致吻合口瘘出现几率较多,重建后食糜容量很小。

十二指肠液反流较严重等并发症.目前已很少采用。

②食管空肠袢式吻合或改良袢式吻合,该术式简便、省时,但存在无代胃、十二指肠被旷置及食物直接进入空肠而出现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等缺点。

③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手术简单、安全、术后并发症少、消化吸收功能良好、能维持患者营养状况、术后无倾倒综合征、腹泻等后遗症,也较少出现反流性食管炎,但食物不通过十二指肠的正常生理通道,不能与胆汁、十二指肠液及胰液充
分混合。

④肠段间置术,重建了一个代胃器官,尽可能按生理通道使食物通过十二指肠、刺激十二指肠黏膜及胰液、胆汁的分泌,更利于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减少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等。

但还是要断开空肠肠袢,阻断了肠管神经一肌肉的连续性,影响小肠节律收缩蠕动功能。

使空肠袢缺乏来自十二指肠优势节律的控制,且上消化道的连续性发生改变,食糜与消化道激素分泌不同步,还可改变空肠袢内环境.导致细菌过度生长、肠袢内免疫功能降低,加重了其动力紊乱[7]。

dpji是结合roux-en-y和空肠间置的混合术式,特点是在间置空肠间加做了吻合,具备双腔储袋而又不切断空肠、食物经过十二指肠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我们的研究表明,dpji虽然手术较复杂,但若在术中熟练应用吻合器,在手术时间及并发症上并不会高于ry。

dpji尽管在间置空肠间加做了大口吻合,但饮食量和次数上与ry无明显差别,可能与空肠由近端向远端蠕动方向有关,提示储袋间加做吻合似无必要。

而在与营养有关的vervaeck指数、术后白蛋白与总蛋白方面dpji组明显优于ry组,提示dpji能增加营养的吸收,同时也解决了全胃切除术后营养不良的问题。

消化道症状上dpji组低于ry组,可能与dpji食物经过十二指肠并未切断空肠有关。

schwarz等[8]的研究发现,保留十二指肠通道的患者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体重增加,营养物质吸收增加。

本研究也肯定了食物经过十二指肠的必要性。

从理论上讲,保留十二指肠通道可以使食物通过十
二指肠刺激胆汁和胰液分泌,使之与食糜充分混和,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和胃肠激素的调节;但也有学者[9-10]持不同意见。

对于是否保留十二指肠通道仍有争议,尽管有学者[11]认为保留十二指肠更符合生理状况,有利于患者的营养吸收,但是也有学者[12]认为,保留十二指肠通道并不能使患者有更好的营养状况和更低的术后
并发症。

综上所述,dpji是一种安全可靠、效果满意易于推广的手术方法,可作为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优先选择的一种术式。

参考文献
[1] chin ac,espat nj.total gastrectomy:options for the restor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continuity[j].the lancet oncology,2006,4(5):271-276.
[2] 程应东,单志堂,周培建等.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探
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13(i):44-46.
[3] katsube t,konno s.hamaguchi k,et
a1.reconstructionafter distal gastrectomy by interposition of a double-jejunalpouch using a triangulating stapling technique[j].eur j surg oncol,2005,31(9):1036-1038.
[4] hoksch b,ablassmaier b,zieren j,et al.quality of life after gastrectomy:ongmire’s reconstruction alone compared with additional pouch reconstruction[j].world j
surg,2007,26(3):335.
[5] tomita r,fujisaki s,tanjob k,et a1.operative technique on nearly today gastrectomy reconstructed by interposition of a jejunal j pouch with preservation of vagal nerve,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and pyiofie sphincter forearly gastric csa’lcer[j].world j
surg,2006,25(12):1524.
[6] 王家昌,王殿昌,郭建生.一种新型连续性空肠间置代胃术
式[j].中国肿瘤临床,1994,9(21):645.
[7] 宋天强,李强,郝希山.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l临床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05,4(2):145-148.
[8] schwarz a,buchler m,usinger k,et a1.importance of the duodenal passage and pouch volume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and reconstruction with the ulm pouch:prospective randomized clinical study[j].world j surg,1996,20(1):60-66.
[9] 李万华.胃切除术后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的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l0(1):45-48.
[10] 郝希山,尹健,柳建中等.全胃切除术后五种消化道重建术的比较[j].中华外科杂志,2006,37(8):475-477.
[11] fujiwara y,kusunoki m,nakagawa k el a1.scintigraphie asessment of double tract reconstruction after total astrectomy [j].dig surg,2005,15(5):404-409.
[12] tascilar m,van rees bp,sturm pd,et a1.pancreatic
cancer after remote peptic ulcer surgery[j].clin patho,2006,55(5):340-3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