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举措家校共育
幼儿园家校共育大助力家园共育工作措施与成效
幼儿园家校共育大助力家园共育工作措施与成效
家园共育工作措施是指幼儿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倡导家庭与学校间的紧密合作。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家园共育工作措施:
1.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幼儿园定期组织家长参加课堂活动,如开展亲子互动课程,邀请家长参与教学,与孩子一起完成课堂任务。
这不仅加强了家长对孩子学习的了解,也促进了家长与学校的良好沟通。
3.家校定期座谈会:幼儿园组织定期座谈会,邀请家长来校交流教育经验和问题。
家长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与教师沟通交流,共同制定孩子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4.家访工作:幼儿园定期进行家访工作,教师上门拜访幼儿的家长,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教养方式以及家庭的期望与要求。
教师通过家访工作与家长建立起信任关系,有效促进家校合作。
上述措施的实施将产生一系列成效:
首先,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可以深入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和学习进展,及时与教师交流,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其次,家校互动平台使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家长可以及时获取幼儿园的信息,并进行交流讨论,共同解决教育问题。
再次,定期的座谈会为家长提供了了解幼儿园教育方针和孩子学习情况的机会,家校之间的密切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个人发展。
最后,家访工作能够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指导,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综上所述,幼儿园家校共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家园共育工作措施的实施,家长与幼儿园的紧密合作将在促进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成效。
家校协同共育的典型做法
家校协同共育的典型做法一、家庭方面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们在共育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呢。
1. 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家长们要多花时间陪孩子玩呀。
像一起搭积木,在搭积木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家长也能和孩子有更多的互动。
不要总是忙工作忙得没时间陪孩子,孩子的成长可是一去不复返的哦。
我邻居家的叔叔阿姨,以前老是加班,孩子都有点疏远他们了。
后来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每天晚上都会抽出至少一个小时陪孩子玩游戏或者看书,现在孩子和他们可亲近了。
2.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超级大。
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孩子也会很阳光开朗。
家里人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包容。
要是爸爸妈妈老是吵架,孩子会很害怕的。
我有个同学,他爸妈一吵架他就躲在自己房间里哭。
相反,如果家庭里充满欢笑,孩子也会很乐观积极。
所以家长们要努力营造一个温馨的家。
3. 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这可不是只看成绩哦。
家长要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新的兴趣爱好。
如果孩子对画画感兴趣,家长可以给他报个绘画班,支持他发展自己的爱好。
而且在学习上,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每天放学后先完成作业再玩,写作业的时候要专注。
我妈妈就会在我写作业的时候把电视关掉,给我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二、学校方面1.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老师要主动和家长联系,不能等到孩子出问题了才找家长。
可以定期开家长会,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无论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都告诉家长。
还可以建立家长群,在群里分享一些孩子在学校的照片、视频,让家长能随时了解孩子的情况。
我小学的班主任就特别好,她每个月都会开一次家长会,而且每天都会在家长群里说一下我们当天在学校的趣事。
2. 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学校可以举办亲子运动会呀,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比赛。
这不仅能增强亲子关系,还能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氛围。
还有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课堂,看看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
我上中学的时候,学校举办过一次亲子烹饪比赛,家长和孩子一组,可有趣了,大家都玩得很开心,而且家长们也对学校的活动更积极了。
创新途径,提升家校合作效率
创新途径,提升家校合作效率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环境,家校合作是教育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然而很多家长和学校在家校合作方面都感到困惑,觉得合作效率不高。
那么,如何创新途径,提升家校合作效率呢?一、加强沟通,促进理解在家校合作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校和家庭应当增进互相的理解,建立起良好的互信关系。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所在,也可以通过举办家长会、家访等活动,更深入地了解到家长的真实想法和期望。
而家长也应该将自己对孩子在学校学习和生活方面的观察和心得分享给学校,共同探讨孩子的发展。
在加强沟通的过程中,学校和家长也可以运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比如微信群、手机短信等方式,随时随地地交换信息,及时地解决问题,加强家校联系。
二、倡导“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在家校合作中,学校和家庭应该达成共识,共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就需要建立“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即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全面配合,共同育人。
学校需要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和办学理念,并将家长作为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建立家校共育的理念。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社会则需要给予学校和家庭足够的支持和帮助,使教育事业能够顺利进行。
三、促进家庭作业的合理性家庭作业是学校和家庭联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但有时候过多的作业可能会引发学生家长的不满,影响到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关系。
学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家庭作业,确保其数量和难度合理性。
家长则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合理指导孩子完成作业,避免过度帮助或督促,防止形成功利性的作业观念。
四、创新家长参与方式学校在家长参与方面也应该创新方式,吸引更多的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
比如可以开设家长学习班,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成长需要,同时也可以在家长学习班中进行一些培训,比如亲子教育、儿童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家校共育实施方案及措施
家校共育实施方案及措施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开展合作,共同育人的教育模式。
它强调家长和学校的互动合作,共同为孩子提供全面的教育和培养。
下面是一份家校共育实施方案及措施:一、加强家校沟通1. 学校定期举行家长会议,与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家庭中的教育需求和关注点。
2. 学校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在平台上发布学校通知、作业要求等信息,方便家长了解学校教育动态,并及时与教师沟通。
3. 学校鼓励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和表现。
4. 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参观学校,了解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育理念。
二、共同制定教育方针1. 学校与家长共同制定学生的教育目标和培养计划,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规划和选课决策。
2. 学校教师与家长合作,制定家庭作业和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
3. 学校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决策和规划,提供反馈和建议,共同推动学校教育发展。
三、开展家校合作活动1. 学校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的文化活动,如家长骑行活动、亲子课堂等,增强家庭和学校的互动关系。
2. 学校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课堂观摩,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方法。
3. 学校组织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1. 学校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2. 学校与家长合作,建立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3. 学校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邀请专家为家长分享教育经验和教育心得。
五、建立家校合作评估机制1. 学校与家长共同制定评估指标和方法,对家校合作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
2. 学校通过家长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和意见建议。
3. 学校与家长共同探讨改进方向和措施,持续优化家校合作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和实施方案,家校共育能够真正实现家庭和学校的紧密合作,共同为孩子提供全面的教育和培养。
家校共育措施及工作计划(通用15篇)
家校共育措施及工作计划(通用15篇)家校共育措施及工作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训“四有”新人为目标。
创新家教工作思路,拓展家教活动渠道,充分发挥家长和家庭教育志愿者指导服务功能,引领带动全社会积极参与家庭教育活动,扩大家庭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并参与教育的良好氛围,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安排1、启动、准备阶段(1)选取骨干教师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培训。
(2)对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家长,教师参加“和谐家庭教育工程”的意愿;对单亲家庭、问题家庭、特困家庭进行摸底调查,确定参与对象。
(3)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广泛开展对家长的培训。
2、实施、试点阶段(1)假期期间组织教师参加培训,邀请校内外家庭教育专家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骨干教师、骨干家长培训班。
(2)组织家长开展系列活动,进行多种培训辅导①指导家长上《中华家庭教育网》,提高家教水平。
②让家长参加校内活动,共同商讨如何开展家庭教育。
③家庭教育咨询电话。
为家长留教师或学校电话,为家长释疑解难。
④家庭教育宣传。
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让家长学校的教育活动从课堂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采取三项措施,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其一,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书香家庭”宣传活动。
其二,将家长学校办到村委会,让更多的家庭参与,促进家庭教育的.更好开展。
其三,学校教育走进家庭。
积极开展教师家访活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和谐互动。
3、总结推广实施阶段对第一期工作进行总结,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具体安排:(1)在校园开展活动,制定家庭公约;(2)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三、实施方法1、制定工作计划,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方案;2、精心组织活动,在实践中不断进步。
四、工作要求1、高度重视,从领导到全体教师在学习实践中提高对实施和谐家庭工程的认识,做到思想重视,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建立制度,明确责任,确保落实;3、精心组织,结合实际,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
家校共育措施及工作计划
家校共育措施及工作计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化,家庭与学校越来越重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以共同培养孩子的发展和教育。
本文将介绍一些家校共育的措施以及制定的工作计划。
一、家校共育措施1. 家长参与课程为了加强家校共育,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和课程安排。
家长可以应邀来学校讲授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也可以组织一些实地考察活动等。
这样不仅能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储备,还能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家访互动家校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家庭教育的方式,与家长交流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达到家校之间的良好沟通和相互信任。
此外,学校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家长进行互动。
利用微信群、QQ 群等平台,及时发布学校的信息,与家长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不仅能够及时传递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能分享一些教育资源和经验。
3. 家庭作业辅导学校可以提供一些简单易懂的家庭作业辅导材料给家长,让他们在家中帮助孩子完成作业。
这不仅能温习知识,还能增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4. 亲子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读书会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强家庭的凝聚力,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家校共育工作计划为了更好地推行家校共育,学校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以下是一个家校共育工作计划的示例:1. 家长培训通过组织一系列家长培训班,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育儿技能。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成长,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等。
2. 家长见面会定期组织家长见面会,邀请专业人士为家长们讲解一些教育育儿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家长们还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分享育儿心得。
3. 亲子活动计划制定一年的亲子活动计划,根据节假日和学校的课程安排,安排适当的亲子活动。
例如,春节期间可以组织亲子剪纸、舞龙舞狮等活动,寒暑假期间可以安排一些亲子郊游和野外拓展活动。
4. 家校协作计划制定家校共育的具体目标和计划,明确学校和家庭的分工和职责。
如何运用科技技术有效促进家园共育
如何运用科技技术有效促进家园共育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家校共育在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科技技术的应用也成为了家园共育领域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将介绍一些科技技术在促进家园共育方面的有效应用。
1. 使用在线互动教育平台
在线互动教育平台可以让家长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研究的情况,与教师进行及时互动和交流。
此外,通过诸如在线作业、考试、测验等功能,家长可以了解孩子研究认知和技能水平,有助于教师和家长共同指导孩子的研究。
2. 运用数字化教学素材
数字化教学素材包括数字化课本、教学视频等。
在家庭研究环节,家长可以通过使用数字化教学素材,更好地帮助自己的孩子进行研究。
数字化教学素材不仅能够使研究内容更加直观、生动,还能够提高孩子研究内容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有助于家长和孩子更好地完成共育任务。
3. 运用教育性游戏
教育性游戏是一种融合教育与娱乐的游戏形式。
这类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更加自然地研究知识、锻炼技能,同时也能给孩子带来愉悦的游戏体验。
家长和孩子之间通过游戏互动,有助于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能提高家庭共育的效率和成效。
4. 关注孩子的线上安全
线上安全是家长在促进家园共育时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使用智能设备的状况,了解孩子在互联网上的行为,避免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和情感伤害。
使孩子了解如何安全使用互联网,也是家庭共育的一部分。
总之,科技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家园共育的效率和成效,但家长也需要把握好科技技术在家庭教育中的分寸和作用,不能过度依赖科技而忽略亲子关系的培养。
只有充分利用科技及其优势,结合亲子共育的特质,才能实现更好的共育效果。
家庭与学校协作育人的有效方案
家庭与学校协作育人的有效方案引言在当今社会,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至关重要。
通过有效的合作,家庭和学校可以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提高学业成绩,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本方案旨在提出一系列具体、实用的家庭与学校协作育人方法,以期达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建立沟通机制1. 定期召开家长会:学校应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分享孩子在校的表现和成长情况,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和各项政策措施。
2. 创建家长微信群、QQ群等线上沟通平台:学校和家长可通过微信群、QQ群等渠道随时交流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分享教育心得和经验,便于实时沟通和解决问题。
3. 设立家校联系簿:学校可设立家校联系簿,用于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书面交流,记录孩子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以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
二、共同参与教育活动1. 家长开放日:学校可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参与孩子的课堂学习、课外活动等,亲身感受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育方式,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和信任。
2. 家长助教:学校可邀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担任助教角色,让学生家长体验教师工作,增进家长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 亲子活动:学校可组织各类亲子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手工制作、亲子阅读等,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共同关注学生成长1. 成长记录袋:学校和家长共同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收集孩子的作品、荣誉证书等,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和进步,定期查看和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
2.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和学校应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讲座、心理咨询等,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3. 学生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家庭和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律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建立家校社共同体构建共育新举措——家校社协同育人典型案例
建立家校社共同体构建共育新举措——家校社协同育人典型案例摘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在童年阶段处于“拔节孕穗期”,我们应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特殊性的基础上,重视校外教育资源开发,通过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协同推进,形成教育合力,提升教育的感染力。
我们要加强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和联系,通过微信群、家校合作交流会的方式,建立起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协同共进的育人机制,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联动的环境下,加强对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培育,鼓励青少年积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和传播者,有助于强化青少年在更全面的氛围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校社协同幼儿教育共同体贾雪青老师曾有言:“只要能培一朵花,能为一个孩子重塑家庭温暖的港湾,我都愿意行走在辛苦付出的路上。
因为恩格斯说过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
”诚然,学校与家庭最根本的目标都是让孩子们能够幸福成长,而缺失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教育。
在孩子教育这条路上,老师和家长携手同行,彼此应该充分尊重与信任,建立家校社共同体,合力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一、案例描述为进一步加强家庭与社区、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密切联系,真正实现家社联动、家校携手共同培养小朋友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
我们幼儿园联手社区特别策划了一期以“父母课堂:用心陪伴共话成长”为主题的活动,邀请了大班小朋友的父母来参加此次活动,目的是想更好的帮助孩子们的爸爸妈妈,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借鉴好的家庭教育经验,科学的进行家庭教育,为更好的推进家校合作和共同育人打好基础。
在活动当中,会邀请优秀家长的代表和家委会的代表,让他把自己的育儿经历和即将步入一年级的小朋友父母分享,从几个方面阐述父亲和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怎么样的。
由理念到方法,从反思到实践,引起了现场许多爸爸妈妈的共鸣。
大班的小朋友在一年以后就要步入小学校园,我们作为老师和父母不应该只是把他们看作是小孩子,而要把他们看做是是朋友,做他们的倾听者、分析者和引路人。
新时代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的理论基础与策略创新
总结来看,家校合作共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积 极的实践效果。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推广家校合作共育的理念, 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共同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家校合作共育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如何平衡家庭和 学校之间的责任和权益,如何避免形式主义和走过场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 们需要建立健全的家校合作机制,明确双方的职责和权利,确保家校合作共育的 有效实施。
一、理论基础
1、教育生态理论
教育生态理论认为,教育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生态系统。在这个系 统中,学校、家庭和社会是三个重要的生态因子,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教育生态环境。在家校合作共育中,教育生态理论强调学校与 家庭、社会之间的互动和协调,通过优化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是实施家校合作共育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开展家庭教 育讲座和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提供家庭教育咨询和心理辅导 等服务,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困惑;组织亲子活动和实践课程,增 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和情感。3Fra bibliotek创新家校合作形式
创新家校合作形式是实施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途径。具体包括:组织家长志 愿者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开展家校共同 备课和研讨等活动,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 家校互动平台,方便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和沟通。
综上所述,新时代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是促进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家校合作共育机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创新家校合作形 式以及强化家校合作评价机制等方面的策略创新,可以有效地推进家校合作共育 工作的实施和发展,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构建家校共同体,创新合作新模式
构建家校共同体,创新合作新模式在现代社会,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教育机构。
家校共同体的建设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建立一个良好的家校共同体,不仅可以促进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积极互动,还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教育资源,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为了构建一个健康、稳定的家校共同体,我们需要创新合作新模式。
学校需要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谊活动等方式,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与家长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情况。
学校应该注重家校合作的方式和手段的创新。
可以通过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家校双向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的情况,共同制定孩子的成长规划,保持家校双方的密切联系。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家长教育活动,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家长的教育意识。
通过开设家长学校、家长课堂等形式,向家长传递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家庭教育技巧,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家校共同体的建设还需要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关注家长的需求和意见,为家长提供支持和帮助,建立互信互助的合作关系。
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关心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与学校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为了促进家校共同体的建设,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特色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情感和互动。
在学校组织亲子活动,比如亲子运动会、亲子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增强亲子之间的情感,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
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家长大讲堂等活动,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增进家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家校共同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家校共同体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持久的支持和帮助,为孩子的未来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一个和谐、积极的家校共同体,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构建家校共同体,创新合作新模式
构建家校共同体,创新合作新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发紧密。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与家庭的互动与合作,构建家校共同体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创新家校合作的新模式,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校共同体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
家长和学校之间应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发展。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家长微信群、家长会、家长讲座等方式,让家长更加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同时也能让学校更加了解家长对于学校教育的期望和需求。
家校之间的信息互通能够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家校合作的深入发展。
家校共同体需要营造积极的互动氛围。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如开展亲子运动会、健康教育课程等,让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增强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
学校还可以鼓励家长志愿者的参与,让家长能够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等,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的家长之间进行互助互学,共同面对育儿和教育中的困惑与挑战,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氛围。
家校共同体需要开展多元化的合作活动。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兴趣爱好,定期开展家校合作活动,如亲子阅读、亲子科普讲座、亲子手工制作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
学校还可以与家长一起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家校共同体需要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衔接。
家长和学校需要统一思想,形成一致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学校教育目标,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学校可以提供家长教育培训和指导,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和育儿技巧,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家长的经验和智慧,共同探寻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在构建家校共同体,创新合作新模式时,需要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营造积极的互动氛围、开展多元化的合作活动和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来加强家校合作。
家校联系共同为孩子的创新能力培养努力
家校联系共同为孩子的创新能力培养努力亲爱的家长:孩子的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重要素质之一,它涵盖了想象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以及合作精神等多个方面。
而家校联系在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如何通过家校联系共同努力,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首先,家校合作是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基石。
家长和学校是孩子的两个重要支持系统,只有两者紧密合作,才能够全方位地促进孩子的创新潜力。
家长可以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和需求。
同时,学校也可以向家长提供关于创新教育的指导和共享一些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经验。
通过家校合作,为孩子提供一个有机的成长环境,能够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创新思维。
其次,家庭是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
在家庭中,可以通过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和创新的活动,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例如各类书籍、互联网资源以及一些科学实验工具。
同时,可以鼓励孩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比如,在家中可以设置一个创意角落,鼓励孩子在这个角落里进行自由的创作和思考。
家长还可以制定一些有趣的家庭活动,例如家庭科学实验、绘画比赛等,来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另外,教育环境也是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关键。
学校作为孩子主要的学习场所,应该提供一个充满创造力和发展潜力的环境。
学校可以设置一些专门的创新教育区域,如科学实验室、艺术工作室等,供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和交流。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创新活动,如创意比赛、科技创新交流会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创新成果的机会。
通过这些举措,学校能够引导和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最后,家长和学校应该共同关注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和兴趣爱好,因此,家长和学校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创新教育支持。
比如,如果孩子对艺术方面有特长,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美术培训班或者艺术团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展示的机会。
学校家校共育模式创新
学校家校共育模式创新学校家校共育是指学校与家庭共同参与学生教育,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一种教育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学校和家庭相互合作,互相支持,共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这种模式的创新,将对学生的教育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将就学校家校共育模式的创新进行探讨。
第一,在学校家校共育模式中,学校和家庭应当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
学校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教学和管理的责任。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任教育者,承担着培养和引导的责任。
学校和家庭之间应当建立密切的联系,形成智力、情感和道德等方面的互补和促进。
第二,学校家校共育的模式可以通过促进家庭教育素养的提升来创新。
家庭教育素养是指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具备的观念、知识、技能和态度。
学校可以通过家访、家委会等形式,向家长提供教育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孩子的教育。
第三,学校家校共育的模式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来创新。
家校合作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学校可以开展家校共建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共同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教育目标。
家长也可以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第四,在学校家校共育模式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生主动获取和处理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发展的基础。
家庭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启发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学校家校共育模式的创新应该注重教育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知识传输和应试训练,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情景教学、项目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
第六,学校家校共育模式的创新需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共享。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分享教育资源,一方面,学校可以向家庭提供学习资料和教学设备;另一方面,家庭也可以为学校提供社会资源和志愿者支持。
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运用创新
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运用创新作者:马瑞强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24年第06期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智力和品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德育工作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发布与实施,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家校共育的应用。
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除了学校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
一、小学德育与家校共育的关系小学德育工作是指学校实施的思想品德教育,该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及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智育、体育、美育及劳育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校共育,这一理念源于立德树人的总目标,旨在明确家庭与学校在教育過程中的基本职责,二者携手共建,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打造卓越的育人天地,助力学生茁壮成长,实现培育英才的美好愿景。
2022年1月1日,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家庭教育方面的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始施行。
该法律明确规定,家庭教育不仅需要家庭负责、国家支持,还需要学校的配合、社会的协同。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和学校在塑造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职责加重,因此我们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教育回归本质。
小学德育与家庭共育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创新运用,丰富了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开创了小学德育的新模式。
通过家校共育,让德育工作的方法更加多元。
创新家校共育模式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家庭与学校在德育领域的协同作用,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要对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深入研究,针对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创新,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德育培养质量。
二、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运用问题分析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运用,受不同学校实际情况的影响,呈多元化与复杂化的特点。
在问题分析中,我们仅对常见的作如下探讨:(一)家校共育理念落后在小学德育实践中,家校共育的运用存在一定的观念滞后问题,主要体现在家校共育理念的一致性不足以及观念本身滞后两个方面。
4.XX学校“家校共育”十二项新举措
多措并举协同推进——XX学校“家校共育”十二项新举措为切实增强家校共育实效性,进一步拓宽育人路径、凝聚育人合力、提高育人质量,XX学校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共育路径,不断创新共育举措,打出“家校共育”组合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家校共育模式。
举措一:细化实化工作方案为充分发挥广大家长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家校共育工作方案》,为顺利实现家校共育提供强力保障。
举措二:强化家校沟通交流充分运用现代化通讯手段,通过建立家长企业微信群、班级群等方式,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联系,帮助孩子进步成长,切实把激励的力量放大,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举措三:开好家长会每学期初、学期末定期召开家长会(疫情期间召开线上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学校育人理念、管理经验、取得成绩、学生进步成长等情况,鼓励家长增强教育孩子的信心、决心和恒心,充分调动广大家长积极性。
举措四:办好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学校群,利用国家、省、市公共资源教育平台直播课堂、教师线上每日分享、家长育儿经验分享、家长微课堂等媒介,进行互动学习交流,切实提升广大家长的育人水平和管理能力。
创新开展家教知识技能培训、家庭教育视频分享经验交流、家庭教育知识测试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启发家长,在启发中改变家长,实现“只重分数、不重成长”的错误理念转变。
举措五:设立“家长开放日”根据学校工作实际,科学设立“家长开放日”,邀请广大家长迈入学校、走进课堂,亲身感受学校校园环境、文化氛围和老师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切身体会班级学习氛围,了解孩子学习表现,细致准确掌握孩子在校学习生活。
举措六: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多渠道聘请校外专业家庭教育讲师,积极开展家庭教育讲座。
内容注重德育理念渗透和心理健康教育,并就家庭教育、孩子管理、作业辅导等方面疑难问题接受家长咨询,为广大家长提供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建议。
举措七:做好亲子活动以特殊家庭作业方式,发动鼓励各家庭开展亲子手工制作、家庭角色互换、家庭“红色教育、亲子阅读、亲子运动”等活动,拉近双方心理距离,促进双方互动交流,为家长更好开展家庭教育创造条件。
家校共育实施方案及措施大全(10篇)
家校共育实施方案及措施大全(10篇)家校共育实施方案及措施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家校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活动,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
二、总体目标建全家校联系制度,建成起家校联系网络,搭建家校互通互动平台,让家长走进学校,接触教育,了解孩子,形成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孩子和谐发展。
三、活动内容1、定期召开家长会。
组织家长会,把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教改的成果及举措告诉家长,也可介绍一些科学的育人方法,请有经验的家长作交流,老师和家长把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现相互通报,共同帮助学生,为他们操心,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向上自主教育的意识。
每学期评选优秀家长一次。
2、定期家访与家长沟通、交流。
结合教师联系农户活动,老师要及时地和家长沟通孩子最近的一些表现。
采取家访或者电话家访的形式和家长沟通,更好的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对学生的一些好习惯的养成和坏习惯的形成的原因有更深入的了解,与家长达成一致意见,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
3、举办学校开放日。
每月确定一个班级向家长开放,供家长进入班级观摩、听课、交流。
让家长了解学校教学情况,了解子女的学习过程,增进家校联系,加强家长与老师的沟通。
原则上一学期对学校评议一次。
4、适度开放教育设施。
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开放图书室、微机室,实现学校教育资源与家庭资源共享,加快家校共建的进程。
5、创建学生成长档案。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讲学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取得的各项成果记录装入档案袋,一学期一总结,帮助孩子收录成长中的痕迹。
6、共同实施教育。
利用校内、外宣传阵地,邀请家长与学校共同策划、组织国防教育、环保教育、生命教育、常识教育、诚信教育、养成教育等活动,实现家庭和学校教育共谋、成果共享,同时学校选派优秀教师担任辅导员,开展文明素养、科学文化、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幼儿园家园共育创新:家校共育推进方案
幼儿园家园共育创新:家校共育推进方案1. 引言在当今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家校共育是指学校和家庭共同肩负起培养孩子成长的责任,共同合作,形成育人合力,共同推动孩子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
幼儿园是孩子教育生涯中的起点,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创新对培养孩子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家园共育概念的深度理解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共同育人,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和家长需要紧密合作,形成教育育人的合力。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仅是学校向家长传递信息和指导,更需要家长的参与和回馈,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 家校共育创新的实践策略a. 建立家校沟通桥梁在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中,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课堂等形式,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情况,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b. 家庭访问服务幼儿园可以通过家访的方式,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成长情况,为家长提供育儿指导,促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有效参与和反馈。
c. 家园共育活动开展亲子活动、家庭教育讲座等家园共育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合作氛围,使家长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从而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长。
4. 家园共育推进方案的价值和意义家校共育推进方案的实施,不仅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更可以全面助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家校共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情感沟通、价值观培养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形成学校和家庭合作共育的良性循环。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更可以促进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5. 个人观点和总结作为一名家园共育的实践者,我深切理解家校共育模式的价值和意义。
家校共育不仅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更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加全面的成长环境。
我认为家校共育是推动幼儿园教育创新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幼儿园和家长能够积极投入到家园共育的实践中,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添砖加瓦。
创新学校家园共育方案
创新学校家园共育方案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教育发展的趋势,学校家园共育方案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创新学校家园共育方案。
一、构建家庭教育的支持平台要实现学校家庭共育的目标,首先需要构建家庭教育的支持平台。
这个平台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来实现,包括建立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家家共育活动等。
通过这些措施,学校可以为家庭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有机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注重家校互动交流学校家庭共育的关键在于家校互动交流。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会、家长讲座等活动,让家长们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同时也有机会与学校老师进行深入交流。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家长微信群、在线教育平台等方式,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环境,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指导。
三、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学校家庭共育方案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家庭责任感是指学生对家庭的关心和尊重,积极参与家庭事务并承担相应责任的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家庭教育课程、组织义务劳动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懂得尊重父母、关心家人,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
四、倡导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学校家庭共育方案还需要倡导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读书分享会、家庭主题讨论等活动,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家庭合作,共同探讨儿童教育的问题,互相学习和借鉴,促进家庭教育的不断优化。
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家庭共育方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校家庭共育的前提条件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心理辅导师团队等措施,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举措家校共育
摘要:家校共育新模式的构建,需要总结和归纳以往家校合作教育经验,充分
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提升学生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积极性,促使家长能够树立起
责任意识,主动积极地与学校、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本文简要
分析了家校共育新模式构建的重要性,从创新家校沟通方式、创新家长会模式、
创新家访形式,探讨了新形势下家校共育新模式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构建;创新;家校;共育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
的基石,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
规范的管理、专业的师资、丰富的设备设施,学校教育是核心,对学生的成长起
着关键作用。
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林姆斯基
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
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为构建和完善学校、家庭有机结合的教
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多措并举创新家校合作模式,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一、创新家校沟通方式
与家长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家长间存在身份、文化程度、自尊心等方
面的差异,作为老师,应该清楚,差异是沟通的基础,但沟通不是排斥差异,而
是更好地理解差异,求同存异,在与家长个别沟通的过程中,我会考虑到以下方面:
1、考虑家长的个性多元化
老师要察言观色,根据家长的性格、情绪运用不同的谈话方式,在面
对家长的指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
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
2、考虑学生家庭教育方法的差异性
对于粗暴型家长,和家长一起与学生交流思想,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产生
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悉心诱导,变粗暴管理为情绪诱导。
对于溺爱型的家长,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
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
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
不要袒护自己的孩子,因溺爱而隐瞒孩子的过失,变溺爱娇惯为理性关爱。
3、考虑问题的轻与重
采取任何沟通方法与沟通形式,完全取决于沟通时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的性质。
对于一般性的问题,例如孩子几次没写作业,迟到等只需利用电话、短信、
微信等方式,甚至是放学与家长碰面时简短交流都能解决问题。
沟通始于理解和尊重,家校合作要注重引导和帮助。
我经常把平时在班里看
到的一些好的现象,用手机拍下来发到家长微信群中,也会把家长给我写来的一
些交流心得中精彩的部分,学生的优秀作业等拍成图片,发到群中和家长分享。
我还会利用微信公众号,运用好人人通的网络平台,在班级论坛中发帖讨论教育
热点话题,在博客中撰写博文指导家长具体教育孩子的方法,撰写班级故事,这
些都为我们的良好沟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每年的家长对老师评议中,家长对我的工作都是认可的,支持的。
我想这
些全都得益于有效的沟通。
二、创新家长会模式
传统的家长会形式创新不足,教师与家长地位不平等、缺少互动,内容过于
局限等,我创新四种新型的家长会模式,取得较好的效果。
1、就诊式家长会
这种模式的家长会主要通过班主任、任课老师提供的具体案例或者由家长来
描述实践中所遇到的疑难案例,然后大家针对所呈现的鲜活实例进行讨论,分析
原因,提出若干解决的对策,最后筛选出最佳方案供家长实践参考。
这种家长会
不同于专家讲座、经验交流,预设的成份很少而即兴生成的内容特别多,可这些
即兴生成的内容往往又是最有价值的,班主任在组织“教育会诊型”家长会时要
针对具体情况对家长的讨论和发言进行及时地调节和点拨,既不要偏离讨论的话题,也不要使个别家长独霸“话语权”,要把“诊断”和“开处方”的权力交给
与会的家长,让家长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促使每个家长都通过会诊有
新的收获。
2、座谈交流式家长会
这种模式的家长会借鉴了教师常用的传统形式--经验交流和讲座来进行的,
只不过在家长会上做经验交流的主角是家长。
一般班主任安排一位或几位家长,
讲授自己一些自己科学育儿的理念或者成功经验。
充分调动全体家长的积极性,
避免带上“有色眼镜”或者“偏光镜”,要看到每个孩子的优点,尽可能给每个
家长创设平等交流的平台和机会,积极促成家长之间互帮互学的氛围,建议采用
轮流发言制。
3、参观游览式家长会
这种家长会模式借鉴了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抓住了家庭教育成功的核心建
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班主任要通过设计一些亲子活动,为家长和孩子搭建起亲子
沟通交流的平台,用情景体验的方式让家长从中感悟出教子良方。
这种家长会的
成效取决于设计的活动是否能触动家长的情感。
因此,在运用这种模式组织家长
会时,必须特别注意:活动内容的设计和活动过程的组织实施,背景音乐、会场
布置、灯光等环境的渲染,活动以参与者充分及时表达(反馈)感受都会对家长会
的效果产生较大影响。
4、辩论式家长会
这种家长会模式通常是围绕一个主题,通过访谈、论坛、辩论等形式来进行。
一般情况下,班主任是主持人的角色,而参与的家长通常是要带着观点的,在认
真聆听或者发表观点的时候,产生思维的碰撞。
一般来说,这种形式的家长会特
别讲究会场的布置,最好是开放式的讨论,主要发言人在前面半围就坐,其他与
会家长坐在台下,可以随时参与台上的讨论。
但要取得理想的效果,班主任的教
育理论素养、现场调控能力和家长的个性观点积极表达是关键因素。
三、创新家访形式
入户家访是家访活动的主要形式,具体可以采用“一对一独访”“多对一联访”等方式。
根据需要,也可通过微信、QQ、钉钉等即时通讯工具开展线上家访。
家访应以寒暑假为主,结合双休日、节假日开展。
一年内对每位学生入户家访一次,重点关注新生、新接班的学生、特殊情况学生等三类学生群体。
当学生出现
下列情况应重点开展家访:家庭出现变故,学生情绪有明显波动或者冲动,成绩
有明显变化,生病或发生伤害事故,亲子、师生、生生间出现冲突等情况。
1、明确家访任务
新生家访主要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理念、家庭结构、学习习惯、
亲子关系、学生在家表现及生活习惯等;同时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沟通
渠道、学校活动、教育教学安排、助学措施等。
常规家访主要交流家庭情况的变化,学生在校的学习习惯、心理状况、思想品德、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等,注重
交流家庭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特殊家访应以解
决问题和帮助学生为主要任务。
2、加强过程管理
家访前,教师需要与家长协商确定家访时间、地点与内容,临行前再次向家
长确认或告知;同时做好准备工作,明确家访目的、内容、流程及注意事项。
家
访中,教师应尊重并平等对待每一个家庭、每一名学生,耐心平和与家长交换意见,共同探讨、协商教育对策和教育方法,促进家校共育合力形成。
家访后,教
师应及时整理家访档案。
3、促进常态长效
班级可通过开展“家访月”“家访周”“家访日”等形式的主题家访活动,
营造全班家访的浓厚氛围,促进家访常态化,开展家访工作相关研究,探讨家访
的对象、形式、内容及载体的适切性,不断完善推进家访工作的长效机制,提升
教师家访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切实通过家校合作培育新时代学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
只有学校与家庭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才能有好的教育效果。
作为教育者,应不断创新改革传统的教育新模式,探索家校教育新方法,共奏家校合作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