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油基本知识共44页共46页文档

合集下载

汽车润滑油基础知识培训文档

汽车润滑油基础知识培训文档

防锈蚀剂 粘度指数改进剂 抗乳化剂 抗泡剂 降凝剂
车辆齿轮油的作用
为了完成运动和动力的传递,车辆齿轮油有如下几方面作用: a.防止和减少齿面间的摩擦和磨损,均匀分布载荷; b.带走摩擦时产生的热量; c.将齿面与水、空气隔绝,避免生锈、腐蚀及尘袭; d.冲洗齿面上的磨粒杂质; e.减缓齿轮震动,使运动平缓。
机油压力过低
机油压力过低原因
机油油面过低 冷启动时机油没有提供足够的 润滑 机油泵转速过慢不能提供足够 的润滑油
机油过热,粘度过稀 机油泵磨损
轴瓦磨损
燃油稀释了发动机油
更换了新机油 机油压力传感器损坏
造成的影响 发动机严重损坏
解决措施 添加机油,并检查是否有密封不严 造成机油泄漏
发动机严重损坏
减少发动机寿命 机油裂解/发动机故障、磨损 、积碳 发动机故障
Crosshead / Valve Bridge Wear
轴承烧坏的原因
•配合间隙; 配合间隙过小(轴瓦与轴颈是一一配对的 ,一般按尺寸分组,选配错误易造成间隙过大或过小 ,过大易造成机油压力低,过小则迅速抱瓦,常见于 刚大修过的车 ); •轴瓦间有异物进入: 空气滤清器过滤效果不良,车 辆使用条件恶劣(多灰尘环境),易造成磨料磨损。可 通过检测油样中“硅 ” 的含量确定出。 • 油路阻塞。 异物阻塞油路,造成供油不足,油压也 下降。 • 车辆发动机过热。 冷却系统散热不良,较高环境温 度下长时间爬坡,节温器损坏不能实现. 冷却液大循环。这些都使发动机及油温过高,机油粘 度变稀,油压下降。 • 劣质机油滤清器。 不能有效过滤油品中的悬浮颗粒 ,或因滤芯质量差阻塞润滑油流动,造成润滑不足或 油路中异物过多,引起轴承抱瓦。 • 润滑油粘度级别选择不当,过稀。

基础油

基础油
概述:它有良好的渗透性,只要有空,都可以渗透;也具有耐高温的特质,并且分子排列和人的油脂非常 类似,是稳定性极高、延展性特佳的基础油,适合油性敏感皮肤、风湿、关节炎、痛风的人使用,同时是良好的 护发素。
荷荷巴油也含丰富维生素D及蛋白质,是很好的滋润及保湿油,可以维护皮肤分,预防皱纹以及软化皮肤, 适合成熟及老化皮肤,常用于脸部、身体按摩及头发的保养。
适用:适合油性皮肤及发炎的皮肤、湿疹、干癣、面疱。可以改善粗糙的发质,是头发用油的最佳选择,在 防止头发晒伤及柔软头发外,可帮助头发乌黑及预防分叉 。
葡萄籽油
葡萄籽油
英文名:Grapeseed Oil
成分:维生素B1、B3、B5、C、F、叶绿素、微量矿物元素、必需脂肪酸、果糖、葡萄糖、矿物质、钾、磷、 钙和镁以及葡萄多酚。
非标准油
(2)非标准基础油该类基础油亦是各基础油生产厂所生产的有正规标准的基础油,其所谓“非标准”,系指 与中国石化总公司所颁布的3类基础油相对而言,该类油与前者的区别在于或根据油品需要,或囿于当前生产条件, 或围于眼前全厂经济效益,生产出高于或低于总公司标准的油品。例如深度精制、深度脱蜡产品变压器油、电器 用油组分、真空用油组分、白油组分等;又例如精制、脱蜡深度不够,但却达到厂内控指标的产品,某些厂生产 的机械油组分、软麻油组分、废润滑油再生厂生产的基础油,合成烃基础油类亦可归入此类。在全行业没有实现 统一管理前,这类油有一定比例 。
基础油
非挥发性油脂
01 简介
03 矿物类油 05 杏桃仁油
目录
02 系列品种 04 甜杏仁油 06 小麦胚芽油
07 荷荷巴油
09 澳洲坚果油 011 橄榄油
目录
08 葡萄籽油 010 酪梨油 012 治疗作用

基础油学习

基础油学习

常减压蒸馏基本属物理过程。 常减压蒸馏是根据 组成原油的各类烃分子沸点的不同,利用加热炉、 分馏塔等设备将原油进行多次的部分汽化和部分冷 凝,使汽液两相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和质量交换, 以达到分离的目的,从而制得汽油、煤油、柴油等 馏分。减压蒸馏是利用降低压力从而降低液体沸点 的原理,将常压渣油在减压塔内进行分馏。从减压 塔侧线可以引出各种润滑油馏分或催化裂化的原料。 塔底重油叫减压渣油,可作为焦化和制取沥青的原 料或作为锅炉燃料。
添加剂27流动点抑制剂pourpointdepressnat又称流动点下降剂所谓流动点就是测定某一特定油料当其开始不能流动的那一点温度便是流动点机油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蜡的成份蜡虽然在基础油炼制时已经用溶剂消除但仍然不能100而这些蜡在低温一旦成为晶体固结时会阻止机油的流动为了使引擎在冬天能够顺利启动必须在机油中添加抑制剂使流动点降低阻止蜡份结晶而适应寒冷的气候
7、调合
调合是生产润滑油或为了改善某种油品组分和 质量而常用的一种生产工序。调合的方法分为罐式 调合和管道调合两种,我国目前大都采用罐式调合, 调合的工序是按计算出的数量用泵将各种组分油从 原料油储罐中抽入调合罐,然后再加入各种添加剂 进行调合。
基础油也称:
• 矿物润滑油基础油又称:中性油。 • 中性油粘度等级以37.8度(100F)赛氏粘度表示: 100N;150N;500N等。 • 把取自残渣油制得的高粘度油称作:光亮油 • 以98.9度(210F)赛氏粘度表示:150BS;120BS 等。
添加剂-1
• •
• •
• •
• •
• •
• •
(1)清净剂--Detergent 引擎在高温操作时会产生结胶(Vanish)和积碳(Carbon)的现象,这些必须靠机油中的清净剂来清除,其 成分为金属盐类。 (2)驱散剂--Dispersant--或称分散剂 引擎在低温操作时,如非高速长时间行驶,会产生所谓的油泥(Sludge)为防止其产生,机油中必须添加 驱散剂,将油泥均匀的分散在机油中避免油泥沉积在机油滤清器,汽门推杆及活塞环上,造成润滑油路不 顺而致使未被润滑的部分凿成磨损。 (3)抗氧化剂--Anti-Oxidant 机油在引擎的高温下,特别容易与空气造成氧化反应,机油氧化之后颜色会加深,黏度会提高,因而增加 机油帮浦及引擎的负荷,同时氧化之后产生的有机酸也会腐蚀引擎的零件,因此保持机油的氧化稳定性是 很重要的,尤其是在极高温的涡轮引擎。 (4)防锈添加剂--Anti-Rust Additive 为防止引擎的金属零件生锈,理所当然必须添加防锈剂,此种添加剂的成份均含有一极性基(Polar Radical),利用分子间的极性吸附于金属表面,保护金属免Anti-Corrosion Additive 与防锈添加剂一样,但前者用于保护铁族金属(Ferrous Metal)之零件而后者则用于保护非铁金属 (Non-Ferrous Metal)和合金(Alloy)零件免于硫份和有机酸之腐蚀 。 (6)黏度指数改善剂--Viscosity Index Improver 基础油受限于原油之本质,其黏度指数只能藉提炼制程改善至一定程度之后便须靠黏度指数改善剂了, 也因为黏度指数改善剂的发明才有复级黏度的机油产生。

基础油

基础油

全合成基础油的优点
• 为什么汽车运动使用全合成? – 高黏度指数 – 低挥发性 – 高氧化稳定性 • 为什么酯类比PAO更好 – 高黏度指数 – 低挥发性
基础油技术数据
• 较易与低黏度润滑油混合提高其抗挥发性 – 高输出和低润滑油消耗 酯类 运动黏度 @100ºC, mm2/s 黏度指数 NOACK挥发性测 试 % 4.5 172 9 PAO 4.0 125 15 矿物油 (Gp I) 4.2 100 27
• • •
•各类合成基础油的温度源自用范围各类合成基础油的兼容性
PAO-Polyalphaolefin(聚α烯烃)
• 聚α烯烃(PAO)是由乙烯烃聚合反应制成α烯烃,再进一步经 聚合及氢化而制成。若此α烯烃为癸烯,则又称之为聚癸烯。 • 聚α烯烃合成油的原料α烯烃可通过乙烯齐聚反应和石蜡裂解两 种方法获得。 • 原料不限于癸烯;如辛烯(C8)或十二烯(C12)。
基础油生产 - Group IV/V
Group IV • 以1-癸烯作为单体 Group V • 酯类,酸与酒精 化学反应 分馏
几种常见的合成基础油
• • 硅酮(Silicones) 优点:低挥发性,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低温流动性 缺点:不能用于内燃机润滑,有限的极压性能和水溶性 二酯 (Diesters) 优点:高温不易碳化,极佳溶解性和清洁性 缺点:对密封物料不兼容 多元醇酯(Polyol Esters) 优点:高温氧化稳定性,减少对密封物料的影响,代替二酯 PAO(Polyalphaolefins) 优点:高黏度指数,水解稳定性,成本相对较低 磷酸盐酯(Phosphate Esters) 优点:高闪点,高着火点 缺点:水解不稳定,会与油封和漆面产生化学反应 PAG(Polyalkylene Glycol) 优点:高黏度指数,温度应用范围广 缺点:水溶性PAG与汽油不兼容

从基础油到添加剂润滑油全系列基础知识

从基础油到添加剂润滑油全系列基础知识

基础油加工工艺
基础油加工工艺
溶剂法 全氢法 混合法
基础油加工工艺
溶剂法 溶剂法就是常说的“老三套”工艺,属于物理加工
路线。其工艺结构包括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 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
它的加工过程通常是这样的:常压渣油经减压蒸馏 后得到润滑油馏分油和减压渣油,可对减压渣油进行 溶剂脱沥青从而制得残渣润滑油料,这可作为生产光 亮油的原料;
严格加氢处理 化学的反应
V
除上述四组以外的所有其他类型基础油
API基础油分类
美国API根据基础油组成的主要特性把基础油分成5类: I 类为溶剂精制基础油,有较高的硫含量和不饱和烃(主要是芳烃)含
量;硫含量>0.03%,饱和烃含量<90%,粘度指数80-120; II 类主要为加氢处理基础油,其硫氮含量和芳烃含量较低;硫含量 <0.03%,饱和烃含量>90%,粘度指数80-120; III 类主要是加氢异构化基础油,不仅硫、芳烃含量低,而且粘度指数很 高;硫含量<0.03%,饱和烃含量>90%,粘度指数>120; IV 类为聚a-烯烃(PAO)合成油基础油; V 类则是除I-IV类以外的各种基础油。
各类添加剂的用途
(1) 清净分散剂的作用有增溶作用、分散作用、酸中和作用、洗涤 作用四种。主要是些磺酸盐、酚盐等。 (2) 抗氧和抗腐剂的作用是抑制油品的氧化,钝化金属对氧化的催 化作用,达到延长油品使用和保护机器的目的。主要是二烷基二 硫代磷酸锌﹙ZDDP﹚等化合物。
各类添加剂的用途
(3) 降凝剂的作用是降低油品的凝点,使油品在低温时保持良好的 流动性,提高发动机的低温起动性能。主要是些低分子量聚甲基 丙烯酸脂 ﹙ PMA ﹚聚烯烃类(T-803b)。 (4) 粘度指数改进剂可以增加油品的粘度,减少燃料消耗,保持低 油耗,有利于低温启动。主要是些OCP (烯烃共聚物)、PIB (聚异丁烯)、PMA(聚甲基苯烯酸酯)等含有分散剂的基团。

油品基础知识

油品基础知识
油品知识讲座
工程技术部

润滑油的定义
? 在相对运动的两个接触表面之间加入润滑剂从 而使接触表面摩擦变为润滑剂分子间的内摩擦, 以达到减少摩擦,减低磨损,延长机械设备使 用的目的。
润滑油的作用
? 润滑 ? 冷却 ? 清洗 ? 密封 ? 防锈 ? 液力传动 ? 缓冲减震
润滑油组成
+ 矿物油
合成油
基础油 (70-95%)
示润滑油适用与不同的环 境温度(季节),而不表 明润滑油品质的好坏。
常用多级油粘度
0W 5W 10W 20W
20 30 40 50 60
可发动的引擎最低的温度
发动机在100度时的黏度
-35 -30 -25 -15
7.5 11 14.5 19
多级油的优点
? 全年使用, 适合更大的温度范围 ? 减少磨损, 延长发动机寿命 ( 减少冷起动引起
的磨损) ? 良好的低温启动性 , 启动容易 , 减少启动时的
磨磨损 . ? 良好的流动性 , 更节省燃油
多级油表示
SAE 15W-40
W表示冬季粘度 油品,前面的数
表示在100摄 氏度时的粘度
值表示了机油的
低温流动性能
机油性能等级分汽类油—机API
?汽油机S: SA、SB、SC、SD、SE
二冲程
机械杂质
? 润滑油中不溶于汽油或苯的沉淀和悬浮物,经 过滤而分出的杂质。
润滑油基础油 的机械杂质都 控制在0.005%
以下
其他性能
? 抗乳化性:油品与水分离的能力。 ? 抗泡性:抵抗油品生成气泡的能力。 ? 氧化安定性:润滑油在加热和金属的催化作用
下,抵抗氧化变质的能力。
发动机油选用
? 依据柴油机单位容积负载和受热状况 ? 依据柴油机油容量的大小 ? 依据柴油质量的好坏

基础油基本知识

基础油基本知识

白油
医用级白油:
采用独特的高压加氢裂解工艺生产而成。适用 于制药工业,可作生产轻泻用的内服剂及生产青霉素
的消泡剂。
化妆级白油:
是采用加氢原料经过深度精制后得到。适用于 化妆工业,可作发乳、发油、唇膏、面油、护肤油、 防晒油、婴儿油、雪花膏等软膏和软化剂的基础油。
白油
制取白油的原料:
一种是使用石蜡基矿物油的馏份油经过脱蜡以后制取; 另一种是使用环烷基馏份油制取。
IV类基础油:
PAO-4 V100℃ 闪点,℃ 倾点,℃ 不低于 不高于 3-5 160 -55 PAO-8 7-9 230 -50 PAO-12 11-13 245 -45 PAO-20 ≥20 260 -30
V类基础油
V类基础油:
除I~IV类基础油之外的其他合成油(合成 烃类、酯类、硅油等)、植物油、再生基础油 等统称V类基础油。 合成油如:聚异丁烯,多元醇脂,聚醚,硅 油等。 植物油如:花生油、豆油、亚麻油、蓖麻油、 菜籽油等。
IV类基础油
IV类基础油:
IV类基础油指的是聚α -烯烃(PAO)合成 油。其常用的生产方法有石蜡分解法和乙烯聚 合法。这类基础油由于不含蜡,所以倾点极低, 通常在-40℃以下,黏度指数一般超过140, 氧化安定性好。但PAO边界润滑性差。另外, 由于它本身的极性小,对溶解极性添加剂的能 力差。
IV类基础油
光亮基础油
150BS技术指标:
进口 国产 V100℃: 粘度指数, 不小于 闪点(开口)℃ 不低于 倾 点,℃ 不高于
28-34 90 280 -5
28-34 80 250 -5
追逐的地平线,我们没有终点•••是以矿物油为基础油,经深度化学精制、食用酒精 抽提等工艺处理后得到。适用于粮油加工、水果蔬果 加工、乳制品加工、面包切制机等食品工业的加工设 备的润滑,应用于食品上光、防粘、消泡、刨光、密 封,可作通心面、面包、饼干、巧克力等食品的脱模 剂,能够延长酒、醋、水果、蔬菜、罐头的贮存、保 鲜期。

基础油知识

基础油知识

基础油可分为矿物油和合成油,第Ⅰ类、第Ⅱ类和第Ⅲ类是矿物油;第IV类和第V类是合成基础油,合成基础油又可以分为:1、合成烃:如聚a-烯烃(PAO),烷基苯,聚异丁烯等。

2、酯类油:如季戊四醇酯,复酯等。

3、聚醚油:聚乙二醇醚等。

4、硅油:甲基硅油,乙基硅油等。

5、含氟油:全氟聚醚,氟硅油等6、磷酸酯合成润滑油最早用以满足军事需要,但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合成润滑油也被广泛地应用到民用领域。

合成润滑油不仅可以保证设备部件在更苛刻的场合工作,而且满足长寿命、环保、生物降解等方面更严格的要求。

合成基础油品种不同,表现不同的性能特点,以下为最常用的合成基础油的简介。

聚α-烯烃用作润滑油基础油的最常见的一种合成烃,由α-烯烃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综合性能优良。

与同粘度的矿物油相比,粘度指数高,闪点高、倾点低、低温流动性好、更宽的工作温度范围,蒸发损失小,高温稳定性好,氧化稳定性好,抗水解能力强,积炭少,无毒。

而且与矿物油与良好的相容性。

由于聚α-烯烃优异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车用润滑油:汽油发动机机油、手动变速箱油、车桥油、自动变速箱油工业润滑油:齿轮油、蜗轮蜗杆油、空压机油、燃气涡轮发动机油、低温液压油、食品级润滑油合成酯酯类油最早用作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由脂肪酸和脂肪醇在催化剂作用下经酯化反应脱水制得。

因反应的脂肪酸和脂肪醇的种类不同,合成酯可分为:多元醇酯、双酯、单酯等,而常用的合成酯基础油为:多元醇酯、双酯.通常来说,合成酯具有以下优异的性能:粘度指数高,闪点高、倾点低、低温流动性好,更宽的工作温度范围,蒸发损失小,高温稳定性好,氧化稳定性好,残炭少,润滑性能优异,毒性极低,环保、生物降解性能好。

缺点是抗水解性能差,对橡胶件的相容性一般。

总体来说,酯类油的性能优异,可广泛应用于以下场合:车用润滑油:合成发动机油(聚α-烯烃中加合成酯),半合成发动机油(矿物油加合成酯)工业润滑油:空压机油、环保型制冷压缩机油、燃气涡轮发动机油、高温链条油、生物降解液压油、生物降解齿轮油、生物降解变压器油、轧制油以及金属加工液组分等。

基础油基本知识

基础油基本知识

光亮基础油
150BS技术指标:
进口
国产
V100℃: 粘度指数,
不小于
28-34 90
28-34 80
闪点(开口)℃ 不低于
280
250
倾 点,℃
不高于
-5
-5
追逐的地平线,我们没有终点••••••
谢 谢!
白油
工业白油级白油:
是由加氢裂化生产的基础油为原料,经深度脱蜡、 化学精制等工艺处理后得到,可用于化学、纺织、化 纤、石油化工、电力、农业等。
食品级白油:
是以矿物油为基础油,经深度化学精制、食用酒精 抽提等工艺处理后得到。适用于粮油加工、水果蔬果 加工、乳制品加工、面包切制机等食品工业的加工设 备的润滑,应用于食品上光、防粘、消泡、刨光、密 封,可作通心面、面包、饼干、巧克力等食品的脱模 剂,能够延长酒、醋、水果、蔬菜、罐头的贮存、保 鲜期。
区别:
石蜡基矿物油生产的白油通常是高倾点白油; 环烷基矿物油生产的通常是低倾点白油。
白油
部分石蜡基型白油技术指标:
5#
7#
V40℃
4-5 6.1-7.5
倾点,℃不高于 -5
-5
闪点,℃不低于 130 135
10# 9-11
-5
140
15# 13.5-16.5
-10
160
32# 28.8-35.2
-10
N46 41.4-50.6
N68 61.2-74.8
闪点,℃
(不低于) 80
150
150
160
160
N100 90-110
180
I类:深度精制油
60SN V40℃ 9-10 粘度指数 (不小于) 100

基础油详细介绍

基础油详细介绍

基础油详细介绍1.橄欖油(O1ivOil)橄欖樹是一種屬木犀科的植物,橄欖果實含有大量維生素,可釀酒、製成果脯、果汁,而且果仁還可以榨油。

一種多用途的植物,特別的是在木犀科家族中唯有橄欖樹的果實可以食用。

一般而言,橄欖油比任何一種動物油或植物油的營養價值都要來得高,它含有豐富的維他命、礦物質、蛋白質,維他命E、是一種抗氧化的因子,可以防止肌膚因氧化而變老,如果長時間在烈日曝曬的話,通常滴一點橄欖油在手掌上搓幾下溫熱後,在塗在頭髮或頭皮上,可以保護頭髮或頭皮免被大太陽曬傷。

另外,橄欖油也含有豐富的油酸和亞麻油酸,由於油酸和亞麻油酸分子細膩,容易滋養肌膚,並具有保濕並修護肌膚的功能,是人體不可缺少的,所以用橄欖油製造出的香皂洗完後肌膚會變得很光滑、柔嫩。

雖然橄欖油的起泡力沒有椰子油那麼好、泡沫也沒有椰子油多,可是它的泡沫卻是相當持久,並且如奶油般的細緻,而且不論在冷水或溫水中都能發揮極適合人體肌膚的洗淨力,不致因為過度的洗淨,洗除了肌膚表面的油脂(保護層)。

它更深具滋潤性及保濕效果,因此常被用來製作乾性膚質或乾性髮質專用的橄欖皂和嬰兒皂,對於天然手工皂而言,它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原料之一。

市面上常見的橄欖油有兩種,一種是精煉橄欖油(Oliva Refinado),這種油橄欖油是採用化學方式來提煉,在提煉的過程中添加了中和劑、除臭劑和除色劑,以致破壞了原有的組織,導致它的營養價值降低。

另一種是純天然橄欖油(Oliva Virgen或Oliva Virgen Extra)也就是常說的「冷壓橄欖油」,所謂「冷壓」為橄欖油製造過程的一種方式,這替製法產生的橄欖油,在歐洲規定等級較高的,因為這種油是從榨油機裡第一次榨出的油,除了洗淨或過濾外,不進行脫酸、脫色、脫臭等精製的手續。

因為使用這種方式產生的橄欖油,才不會破壞它原有的成分,並保留其天然的優點,是原汁原味的油,也就是等級最高的橄欖油。

製作手工皂使用的為純天然橄欖油(冷壓橄欖油),它的價格比精煉油的價格要貴很多,價差在20-35%左右。

基础油

基础油
急性毒性
LD50、LC50无资料。其毒性相似煤油。主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刺激性
无资料
侵入途径
皮肤吸收为主、呼吸道吸入
健康危害
基础油为高沸点成分,故使用时由于蒸汽所致的毒性机会较小。雾滴吸入后可致吸入性肺炎。皮肤接触可致接触性皮炎。多见于两手、腕部与前臂。
PH值
无资料
用途
基础油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而成,是调制柴油的基础原料。
稳定性
无无资料
避免接触条件
无资料
标识
CAS N0.
无资料
包装标志
无资料
UN编号
无资料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包装类别
无资料
铁危编号
无资料
毒性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最高容许浓度):无规定。
美国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无规定。
基础油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淡黄色透明易燃液体
闪点(℃)
55
相对密度(水=1)
0.84~0.86
熔点(℃)
无资料
爆炸下限(%)
无资料
沸点(℃)
120℃~360
爆炸上限(%)
无资料
硫含量
%(m/m)≤0.2
热值(kj/L)
107
酸度
mgKOH/100mL≤7
灰分
%(m/m)≤0.01
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资料

基础油基本知识

基础油基本知识

光亮基础油
150BS制备:
石油馏分经溶剂精制、白土补充精制或加氢补充精制工艺生 产出的光亮基础油 。
150BS用途:
150BS光亮油是一种重要的高粘度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应用于调 制内燃机油、齿轮油,可降低昂贵的稠化剂用量。
第16页/共19页
光亮基础油
150BS技术指标:
进口
V100℃:
粘度指数,
第12页/共19页
白油
医用级白油:
采用独特的高压加氢裂解工艺生产而成。适用于制药工业,可作生 产轻泻用的内服剂及生产青霉素的消泡剂。
化妆级白油:
是采用加氢原料经过深度精制后得到。适用于化妆工业,可作发乳、发 油、唇膏、面油、护肤油、防晒油、婴儿油、雪花膏等软膏和软化剂的基 础油。
第13页/共19页
第6页/共19页
III类基础油
III基础油:
YU3
YU4
YU6
V100℃
2.7-3.3 4.0-4.4
6.3-6.7
闪点,℃ 不低于 180
200
210
第7页/共19页
IV类基础油
IV类基础油:
IV类基础油指的是聚α-烯烃(PAO)合成油。其常用的生 产方法有石蜡分解法和乙烯聚合法。这类基础油由于不含蜡, 所以倾点极低,通常在-40℃以下,黏度指数一般超过140,氧 化安定性好。但PAO边界润滑性差。另外,由于它本身的极性小, 对溶解极性添加剂的能力差。
135
10# 9-11
-51Biblioteka 015# 13.5-16.5
-10
160
32# 28.8-35.2
-10
180
部分环烷基型白油技术指标:
KN4006

润滑油基础油基本知识

润滑油基础油基本知识

最早的矿物润滑油
¾ 1852年,人类第一次获得矿物润滑油; ¾ 1876年,俄国人在巴拉罕建立了世界第一家润
滑油工厂; ¾ 1878年,俄国人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推出第一
批矿物润滑油样品; ¾ 1920~40年代,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采用溶
剂、酸、以及白土精炼的矿物润滑油大量面世; ¾ 1921年,出现在矿物油中加入化学添加剂的现
品 润 滑

原油
润滑油
常压渣油
添加剂
H2
H2
H2
2011-4-25
三段加氢润滑油的生产流程图
13
康菲石油的加氢生产工艺
1
氢净®分子
2
合成润滑油
3
4
减压蒸馏(常规) 加氢裂化
加氢异构脱蜡
加氢精制
1、减压蒸馏:原料油在CONOCO炼油厂的减压塔中分馏出含蜡馏分油。 2、加氢裂化:含蜡馏分油在加氢裂化塔内3,000psi压力及1,000°F的高温环境与氢分子剧烈反应。 3、异构脱蜡:油分子被重新组合,蜡分子转换为油分子,从而降低了油的凝点并改善了低温的流动泵送性。 4、加氢精制:除去芳香烃及残留的杂质,使油分子结构更加稳定,并增强抗氧化性及增加寿命,油清澈如水。
加拿大 产量 比例
46.5 39.7% 70.5 60.3% 117
2011-4-25 24
全球发展趋势
全球基础油需求约为3392万吨/年, 目前85%以上为常规的I类溶剂精炼基础油。 但2008年,第II、III类润滑油基础油的需求将增
长30~50%, 到2008年,全球加氢基础油能力将超过1325万
代意义的润滑油(CONOCO公司);
¾ 1950年,多级发动机油出现,对高粘度指 数基础油的需求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