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理示意图的判读
微专题 地质剖面示意图的判读(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考点
●考法三 结合剖面示意图考查河流冲淤过程
【例3】[2019·全国卷Ⅲ,37(1)(3),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 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上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 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6分) (2)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8分) 答案 (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 河岸,河岸直立。 (2)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 解析 第(1)题,该地河流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是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需要从河流地理条件的特殊 性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文字材料“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说明该河流所处地区地壳不断抬升导致下切侵蚀 严重,河道加深。再结合上图推测河道两侧没有明显侵蚀,说明两岸岩石性质基本一致或者岩石坚硬,不 易被侵蚀。第(2)题,结合材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且降水多为暴雨,坡面侵蚀强,故河流含沙量大,结 合上图可以看出径流量减少后泥沙容易淤积。
D.④
C (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
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
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根据沉积岩的形成顺序可知,通常情况下下部的沉积岩先形成,上部的沉积岩后形成。图 中最先形成的是沉积岩④,后受到挤压作用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当内力作用足够大时发生断裂,形成 断层①,之后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喷出岩③。第(2)题,砂砾石层下界相对平坦广阔, 说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先遭受侵蚀,后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砂砾石层。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图表专项练3 示意图的判读-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图表专项练三示意图的判读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6分)(2019·河南省六市二联)光导照明系统,通过采光器获取室外的自然光线,经过特殊制作的导光管进行传输,再由漫射器照射到需要光线的室内。
为了提高照明效果,室外的采光器往往需要清洗和维护。
下图为我国某建筑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通往地下车库的室外采光器,最佳的安装位置是( C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据材料知,光导照明系统通过采光器获取室外的自然光线,经过特殊制作的导光管进行传输,再由漫射器照射到需要光线的室内。
据图中的指向标分析可知,②位于阴面,不适合采光;①位于房顶,对地下车库的采光影响不大;④位于树荫下,采光条件也差;③地面开阔,光照充足,C项正确。
2.该建筑的地上部分,应该优先安装漫射器的功能区是( D )A.档案室B.会议室C.办公室D.走廊解析:据图可知,走廊位于建筑的中间位置,自然采光条件较差,因此最需要安装漫射器,D项正确。
3.从自然条件和区域能源状况来看,光导照明系统最适宜推广的省份是( A )A.广东B.山西C.黑龙江D.新疆解析:光导照明系统主要是针对没有太阳照射但需要光线的地区,广东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缺乏,且地价昂贵,因此空间利用率高,最适合建设光导照明系统,A项正确。
(2019·浙江温州市二模)下图为某地深洼地景观形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图示岩石属于( C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解析:结合图例,图中岩石是石灰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故C项正确。
5.形成图示深洼地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B )A.风化作用、流水作用B.流水作用、地壳运动C.风化作用、冰川作用D.地売运动、冰川作用解析:图示深洼地形成于岩层裂隙处,岩层裂隙一般是地壳运动岩层张裂的结果;裂隙处流水溶蚀作用明显,长期溶蚀形成深洼地。
故形成图示深洼地的主要地质作用有流水作用和地壳运动,B项正确。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地理图表的判读(含解析)
专题体系01等值线图的判读考点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考向 分析考查角度1 ?结合区域等高线图考查地形特征及影响1 .(2019年全国n 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
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
1994年“引洱(海)入宾(JII )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
近些年来 ,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专题1地理图表的判读地理图衰等值线图 特姝等值武 自焦素巩固 人支录叫国 统计类图结#?蜿计用坐标就计图微专题景震示毒图I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
解析?由图可知,宾川县总体地势较高,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 m以上,东北部海拔多在3000 m以上,河谷地带地势较低平且面积狭小,再结合材料“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可推测宾川县的地形特征为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
耕地应分布在地势低平地区,因此宾川县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山间盆地等地势低平处;由于高山面积广、河谷面积狭小,宾川县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重小、数量少。
答案?地形特点:山高谷深。
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
2. (2018年全国m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如下图)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
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区海拔在1000 m以上,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附近有盐沼地,说明索瓦附近地势较低,利于卤水汇集;位于(20。
S,26。
E)附近(南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蒸发旺盛,利于卤水蒸发。
(全国通用)最新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高考题型冲刺练选择题示意图与景观图判读型
题型5 示意图与景观图判读型读“我国某城市(117°E,32°N)某时刻道路行道树及树影示意图”,完成1~2题。
1.根据行道树及树影推断该城市此时的北京时间可能是( ) A.1月1日16:00 B.3月1日6:00C.7月1日6:00 D. 8月1日16:002.此时( ) A.非洲热带草原动物正在向南迁徙B.澳大利亚北部天气高温多雨C.从澳大利亚西岸向中国航行的轮船顺风顺水[D.南极中山站正值科考繁忙季节答案 1.C 2.C解析第1题,结合该时刻道路走向和树影关系知,此时太阳位于东北,说明该季节昼长夜短,北京时间最可能是7月1日6:00。
第2题,从澳大利亚西岸向中国航行时在南半球是顺东南信风和西澳大利亚寒流,到达北半球是受季风影响也是顺风顺水。
(2013·江苏地理)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
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下图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
读图回答3~4题。
3.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 A.大湖萎缩而成B.古河道残遗而成C.人工挖掘而成D.风力侵蚀而成答案 B解析由图分析月牙泉位于古河道上,故可推测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应是古河道残遗而成。
4.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答案 D解析月牙泉四周是沙山和沙漠,气候干旱,降水很少,其补给主要是地下水。
故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补给量减少。
(2013·上海地理)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
回答5~7题。
5.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A.1~2月B.3~4月C.6~7月D.11~12月6.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A.冰川、地下水B.雨水、地下水C.雨水、海洋水D.海洋水、冰川7.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答案 5.C 6.B 7.D解析第5题,考查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2018年二轮复习:专题十二专项3示意图+课件(62张)
)
(2)T4 时期该地区土地城市化水平约为( A.37.5% C.75% B.50% D.87.5%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在 T1 时期,该地的城市 化建成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为 0,城市化水平为 0,在 T2 阶段,白色区域被城市化占据,而 T3 阶段,灰色区域被 城市占据,T4 阶段三角区域城市化,在 T3 阶段城市土 地建成区面积增加最多,速度最快,故选 C。第(2)题, 读图可知,在 T1 时期,
)
(2)影响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主导 因素是( ) B.气温 D.地形
A.植被 C.盐度
解析:第(1)题,湖陆风强弱取决于湖泊与陆地之间 的热力差异。冬季湖泊水位低、水体面积小,
湖泊与陆地之间的热力差异最小,故湖陆风最弱。第 (2)题,当湖泊温度高于陆地时,湖泊气压低于陆地,则 此时吹陆风,相反,当湖泊温度低于陆地时,吹湖风。夏 季湖泊水体面积大,升温慢,而陆地升温快,故陆风转湖 风的时间早于冬季。 答案:(1)D (2)B
B.乙—甲—丁—丙 D.丁—丙—乙—甲
解析:第(1)题,花岗岩是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的。 选项 C 正确。第(2)题,岩浆的侵入活动乙是在地下完成 的;后经地壳抬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形成山地甲;
再经外力作用破坏花岗岩的表面形态形成丁地貌; 随 着时间的推移,对花岗岩的破坏加深,形成石林景观。选 项 B 正确。 答案:(1)C (2)B
地理原理示意图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 原理和规律 的图形。常见的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 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 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 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等。解读该类示意图的方法是:
▶即学即练 (2017· 揭阳一模)下图为博斯腾湖区域图, 博斯腾湖是 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周围多荒漠。河水补给占入湖水 总量的 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 60.45%,但蒸发总 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 的趋势。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学科能力提升 专题四 常考
[探究追问] 上题图中该区域水分积累最多的月份是( ) A.3 月 B.6 月 C.9 月 D.12 月 [解析] 由图可知 3 月份之前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虽然 6 月 份降水量也大于蒸发量,但此时气温高,蒸发较强,故 3 月份水 分积累最多。
[答案] A
(2014·上海卷)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是城市空 间结构研究的对象之一,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城市商业网点分布的
(1)在阅读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时,要把握四个关键 ①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 绝对量。 ②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 总和必然是 100%。 ③此类图的构成要素只有三项,而不像其他统计图的构成要 素可多可少。 ④三项要素在数轴上比例由低到高的延伸方向一致,可能三 条数轴上的值全部向右由大到小或全部向左由大到小。
第
一 部
学科能力提升
分
专
题 常考地理图表的判读
四
———————————知识结构———————————
专题解读:地理图像图表是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地理学科的重要特色,在高考命题中基本上“无图不成题”,读 图分析成为考查地理技能的最重要手段。除了专题三中的等值线 图外,还有地理坐标统计图、地理结构统计图、地理区域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观图、示意图、地理表格等,因此在复习时要掌握常见地理图表 的判读技巧,是提高地理成绩的重要措施,地理高考“成在图表, 败也在图表”。
(1)造成 4~6 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温上升 ②降水量增多 ③风力增大 ④云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 ) A.3 月 B.6 月 C.9 月 D.12 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练习(六)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练习(六)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读图填图·回扣基础]1.全球气候变化示意图的判读(1)由图1可知,地质时期气温波动特点是波动变化、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2)由图2可知,近现代气温波动特点是气温呈波动上升,特别是1980年以后气温上升速度加快。
(3)全球变暖的自然原因是目前全球气候正处于温暖期,人为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城市化、森林砍伐、过度放牧等。
(4)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吸收;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加强国际间合作。
2.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发展关联图的判读(1)按自然资源的再生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等)。
(2)列表归纳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历史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中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强较强减弱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X围与规模小中大利用方式单一中等多样化利用率低中高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发展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下降,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趋弱化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图的判读(1)图中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有地震、火山、滑坡,属于气象灾害的有风暴,属于水文灾害的有洪水、海啸。
(2)由图可知,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和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3)为什么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灾害频发?提示:①我国处于两大灾害带的交会处;②多山的地貌;③强烈的地壳运动;④不稳定的季风环流等。
[考点集训·融会贯通]考点一地形与人类活动康斯坦察位于罗马尼亚东南部,是该国著名的疗养胜地。
下图示意康斯坦察周边等高线地形状况。
读图完成1~3题。
1.影响图示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河流C.海洋D.地形2.图示地区公路分布体现的选线原则不包括( )A.尽量沿等高线延伸B.尽可能多的连接聚落C.避免跨越河流D.在陡坡处呈“之”字形弯曲3.图示四个公路选址方案中,最有可能建设的是( )A.方案一B.方案二C.方案三D.方案四解析:1.D 2.A 3.A 第1题,根据聚落符号,图示区域聚落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影响图示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D对。
高考二轮复习高考地理 第三部分 地理示意图的判读
第三部分地理示意图的判读地理示意图能用简单的线条和符号显示地理事物的结构或相互之间的联系,其特点是主题突出,清晰易懂。
地理教学中最常见的有地理原理图、地理过程图、地理关联图、剖面示意图等。
一、地理原理示意图的判读1.地理原理示意图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
常见的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等。
2.解读该类示意图的方法例5 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冷却降温到0℃以下,水汽在地面或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
民间有“雪落高山,霜打洼地”之说。
下图示意山谷风的形成原理。
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2018山西太原期末)霜常出现在( )A.初春B.初秋C.春末D.夏末(2)(2018山西太原期末)图中( )A.①表示夜晚山风B.②表示白天谷风C.③表示夜晚谷风D.④表示白天山风(3)(2018山西太原期末)图示气流可解释“霜打洼地”成因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1)A (2)B (3)D解析第(1)题,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冷却降温到0℃以下,水汽在地面或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
初春气温较低,空气中水汽较多,易形成霜。
第(2)题,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
②表示白天谷风,④表示夜晚山风。
第(3)题,“霜打洼地”成因是夜晚大气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水汽易达到冰点。
夜里山顶的冷空气沿山坡往下滑,冷空气密度大,到达山谷或洼地后,空气层结稳定,于是洼地中的冷空气愈积愈多,气温便降得很低。
一般洼地要比周围的平地气温低4~5℃。
因此,山坡和平地还没有霜时,谷地和低洼地中就会有霜。
如果山坡和平地上有霜的话,那山谷和洼地中的霜就更重。
图中④表示夜晚山风,冷空气沿山坡往下沉,造成“霜打洼地”,故D项正确。
变式训练7 下图为我国某节能房屋示意图,该房屋在不同季节的白天与夜晚通过开闭某些隔断或窗户实现室内外冷暖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常见地理图表判读课件
①同线等值。
看数值 ②相邻两条等值线差值相等或等于0。 ③计算两点差值时,可先读出两点的数值,再对比求差
看疏密 等值线越密集,差值越大;等值线越稀疏,差值越小
判读要素
判读技法
①观察等值线走向。 看延伸
②分析等值线分布、变化规律及原因
①根据“值低凸高,值高凸低”进行判断。 看弯曲
②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弯曲原因
第二部分
解题技能
技能一 常见地理图表判读
常考图1 等值线图 等值线图在新高考命题中出现的频次较高,且形式多样,每年的高 考题中都会出现许多等值线图类的题目,常见的如等高线地形图、等压 线分布图,比较新颖的有风速、海雾频次图等。对各种各样的等值线 图,一般通过结合经纬网、区域地形、地质、气象等方面信息,综合考 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影响,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 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A.金属矿产大量形成
B.地壳先升后降
C.朝着陆地环境演化
D.气候趋于湿润
【解析】 第1题,图为四川盆地二叠纪前古地质图,由所学可 知,二叠纪前相对隆升程度最大的地层越容易被侵蚀,出露的岩层越 老,可知图示乐山岩层为寒武纪,岩层最老,A正确。第2题,由二叠纪 栖霞组某地层厚度等值线图,可知分布特点为西北厚、东南薄,B、D错 误。栖霞组岩层主要以石灰岩为主,石灰岩的形成主要在浅海环境中, 海水堆积最有可能,A错误,C正确。第3题,材料可知二叠纪时期地层 由下而上形成了梁山组(砂页岩为主)、栖霞组(石灰岩为主)、茅口组(石 灰岩为主),结合上题石灰岩的形成主要在浅海环境,变化特征是气候趋 于湿润,D正确。金属矿产大量形成、地壳先升后降、朝着陆地环境演 化材料中无体现,A、B、C错误。
典例感悟 典例1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 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 (3)题。
新高考地理二轮微专题复习读图专题-景观图的判读课件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2019江苏卷)“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 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 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图13为“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25-26题。
25.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 AC
A.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1.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 )
A.长江三角洲
B.华北平原 C.三江平原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D )
A.地形封闭
B.降水均匀 C.山河相间
D.四川盆地 D.地势低平
(2016·江苏卷)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 地域特征。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1~2题。
考点1、判读地理景观的地理位置
[方法指导] 解答此类试题可根据地理景观的典型特征、类别或属性、
标志性地理事物来判读。
(2016全国)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 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下 列各题。
自然灾害景观图 (火山工喷业发景、观地图震示意(图采或矿照、片生等产)车间等)
生物群落景观图 (动植交物通图景片观和图自然带(景公观路)、铁路、桥梁等)
……
……
关键能力之一:辨识空间位置关系的能力 关键能力之二:辨识空间排列状态的能力 关键能力之三:综合分析、比较概括地理特征与差异的能力 关键能力之四:描述、分析、归纳空间动态过程及其规律 关键能力之五:说明、分析、推理、评估地理联系及其影响
A.稳固河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能四地理示意图的判读类型一地理原理示意图的判读[典题示例]【典例1】(2017·全国卷Ⅰ,6~8)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
据此完成(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我的答案】(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水循环。
“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盐湖多年平均入湖水量与出湖水量(蒸发量)相差不大,则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相当;而材料中已知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故C正确。
第(2)题,本题考查影响蒸发的因素。
图中四处,唯有坡面海拔最高、坡度最大,降水后,绝大部分雨水快速转化为地表径流,流向其他地势较低处,而在坡面存储水量最少,故此处可供蒸发的水量最少,则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坡面,故A项正确。
第(3)题,本题考查植被对水循环的影响。
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会使流入湖泊的径流量减少,带入的营养物质也会减少,则C项错误;因入湖水量减少,则必然使盐湖面积缩小,故B项正确,A项错误,因为湖水盐度饱和,故盐度不会增加,D项错误。
答案(1)C(2)A(3)B[方法总结]地理原理示意图的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
常见的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等。
解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如下:[培优演练]素养地理实践力:地下住宅原理图判读1.(2018·全国卷Ⅲ,9~11)澳大利亚(图1)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 ℃,冬季气温较低。
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2)。
据此完成(1)~(3)题。
(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1所示的()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2)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A.收集雨水B.方便通信C.增加采光D.通风换气(3)推测该类地下住宅()①室温不变②冬暖夏凉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素养人地协调观:结合原理示意图分析沙漠治理2.(2018·成都市调研)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
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
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
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
读图,完成(1)~(3)题。
(1)草方格沙障可以()A.黏合沙粒B.吸取地下水C.拦截水分D.减少下渗(2)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A.技术难度小B.成土时间短C.环境污染小D.资金投入少(3)与东部地区相比,沙漠改造后种植西瓜的优势是()A.土层厚B.温差大C.降水多D.风力大类型二地理过程示意图的判读[典题示例]【典例2】下图为“上海港口迁移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港口区位迁移形成的拓建模式是()A.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干流港B.深海港→门户港→干流港→支流港C.干流港→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D.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2)洋山港建设对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A.促进城市内部功能的变迁B.加速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C.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D.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我的答案】(1)________(2)________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由1到6按照时间顺序推移,从最开始位于黄浦江与支流苏州河的交汇处,到最后洋山港的深水港,港口区位迁移形成的拓建模式为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选D。
第(2)题,洋山港位于东海,是深水港,洋山港的建设可增加上海港口运输能力,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故选C。
答案(1)D(2)C[方法总结]地理过程示意图的判读地理过程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
常见的有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等。
解读该类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1.瞄准图示主题:图名可以直接显示图示主题,如2016年全国卷Ⅱ37题,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着眼时空分布:过程示意图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一定要着眼于图中的时空信息。
3.抓住构图要素:根据图中箭头指向、数据或曲线变化、空间变化、阶段划分等要素,描绘变化特点。
4.分析变化规律(1)构建变化过程:依据图示信息,建立完整的变化过程或规律。
(2)判断主导因素:依据变化过程,推断影响地理事物变化的主要因素。
(3)推断变化趋势: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推断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趋势。
[培优演练]素养综合思维:过程图示分析1.(2018·全国卷Ⅱ,1~3)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素养区域认知: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2.(2018·石家庄一模)据报道,位于爱尔兰西北部海岸的一块巨型海蚀柱(见下左图)自1991年以来无人登顶,2016年9月一位名叫伊恩米勒的探险家成功完成这项惊险之举,成为历史上第二位成功登顶的人。
下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沉积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读图完成(1)~(2)题。
(1)从地壳物质循环角度看,形成巨型海蚀柱的岩石最有可能是()A.甲B.乙C.丙D.丁(2)这块海蚀柱在很久以前是当地大陆的一部分,直到大约14世纪的时候才分离出去。
该景观形成的这一地质过程对应右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类型三地理事物分布模式示意图的判读[典题示例]【典例3】下面两图分别为太平洋不同海域沿岸洋流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洋流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洋流增温增湿B.乙洋流是暖流C.丙洋流增温增湿D.丁洋流是暖流(2)关于①②两处附近地区地理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处沿岸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②处沿岸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①处的渔场是北海道渔场D.②处的渔场是北海渔场【我的答案】(1)________(2)________解析第(1)题,根据对两图的分析,甲、丙、丁是寒流,具有降温减湿作用,乙是暖流,具有增温增湿作用。
选B。
第(2)题,①处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不可能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②处位于赤道附近的大陆西岸,不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①处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有著名的北海道渔场;②处没有形成大渔场。
选C。
答案(1)B(2)C[方法总结]该类图是利用某种模式反映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必然联系(空间分布规律)、地理事物发展变化(演变规律)、地理事物之间本质的联系(空间联系规律)等。
运用模式示意图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某一地理事物和地理原理的分布规律。
常见的地理事物分布模式示意图有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模式图等。
如:气候类型成因模式图(以北半球为例)地理事物分布模式图的判读技巧(1)确定图示主题:图名可以直接显示图中分布的主题地理事物,如上图显示的是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状况。
(2)判断分布状况:可概括地理事物分布的整体状况,确定某处地理事物分布的特点。
(3)归纳分布规律:整体上分析地理事物分布的一般规律及特点,进行知识的迁移延伸分析。
(4)判断影响因素:依据具体的分布状况,推断影响地理事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培优演练]素养区域认知:自然带分布模式图的判读1.(2018·四川成都模拟)下图为某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读图完成(1)~(3)题。
(1)该大陆可能是()A.非洲大陆B.亚欧大陆C.南美大陆D.澳大利亚大陆(2)下列关于②自然带所属气候类型的形成因素,不正确的是()A.东南信风B.地形C.赤道低气压带D.洋流(3)图中④⑤两自然带内的河流相比,差异最明显的是()A.径流量B.汛期出现时间C.含沙量D.主要补给类型素养综合思维:工业集聚中的扩散模式图判读2.(2018·广州市模拟)下图示意工业集聚中的扩散。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投入和产出关系的工业应该集聚,没有投入和产出关系的工业不会集聚B.工业集聚势必形成工业地域C.工业集聚可以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D.工业集聚最终会形成工业分散,工业分散最终也会导致工业集聚(2)若图中细箭头表示的是鲁尔区内部的工业空间扩散,则其主要原因有可能是()A.政府的行政规划B.工业企业之间的联系不紧密C.集聚核心区的饱和导致企业压力增大,成本增加D.集聚区外围和周边地区比集聚核心区条件更优越类型四地理景观示意图的判读[典题示例]【典例4】(2018·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一驴友在滇西北某地考察日记中写道“继续向上,脚下不再是如茵的低草,放眼望去:山坡上碎石遍布,这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流石滩。
在这荒凉的“石海”中,竟有鲜艳的高山花卉“塔黄”(颜色鲜艳、叶片贴于地面)在石缝间悄然绽放……”。
下图为驴友拍摄的流石滩照片。
据此完成(1)~(3)题。
(1)流石滩的位置出现在()A.积雪冰川带B.高寒荒漠带C.高山草甸带D.山地灌丛带(2)流石滩的“遍地碎石”可能来自()A.风力搬运形成的沉积物B.冰川融水形成的泥石堆积物C.岩石风化形成的堆积物D.流水搬运的砂石在山前堆积(3)根据高山花卉“塔黄”的形态特征,可以推断流石滩()A.暖季短促,雨水丰沛B.干旱缺水,沙漠广布C.低温大风,日照强烈D.降水丰富,生物量大【我的答案】(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高山冰川”和材料中“如茵的低草”,结合材料中对流石滩特征的描述,可判断流石滩位于高山冰雪带和高山草甸带之间,属于高寒荒漠带;流石滩中见不到草甸与灌丛,冰川分布的海拔在流石滩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