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九年级语文教案:《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及反思
九年级语文教案:《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及反思九年级语文教案:《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2)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2.过程和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读中得.(2)让学生谈谈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强化学生的口头表达才能.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曹刿赤胆忠心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本文记述战争详略得当的特点.2.难点理解曹刿有关战争问题的阐述.教学设想采用诵读法,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语感和理解才能。
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诵读才能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语感,又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于其中的一些名句警语,也可以通过诵读加以积累理解。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
本文是短篇,内容丰富。
字词句方面,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根底文言和课文注解,大致能理解。
因此能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学辅导设计进展教学,使学生认识,喜欢,在理解的根底上,融会贯穿,并联络实际,有所启发。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起来。
课时安排2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你肯定理解了不少的知识,你知道历史上著名的战争有哪些吗?(全班交流)你知道以少胜多的战争有哪些吗?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古战场,理解这场以少胜多的“齐鲁长勺之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走近作品《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史记》和《汉书》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而作。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擅长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擅长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开展有很大影响。
九年级下语文曹刿论战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九年级下语文曹刿论战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曹刿论战》的故事背景,把握文章大意。
2.分析曹刿的人物形象,理解其论战策略。
3.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课堂讨论水平。
4.引导学生从历史故事中汲取智慧,增强国家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曹刿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论战策略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课件:展示《曹刿论战》故事背景、人物形象、论战策略等。
2.教学资源:相关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左传》的相关知识,了解《曹刿论战》的背景。
2.学生分享对《曹刿论战》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曹刿论战》,感知文章大意。
2.教师简要介绍《曹刿论战》的作者、故事背景。
(三)分析曹刿人物形象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曹刿的人物形象。
(四)学习论战策略1.学生自主阅读,找出曹刿的论战策略。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策略的巧妙之处。
(五)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曹刿的论战策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曹刿人物形象和论战策略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曹刿的论战策略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二)深入分析曹刿的论战策略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曹刿论战策略的具体内容。
(三)文言文阅读训练1.教师选取《曹刿论战》中的经典句子,让学生进行翻译、解释。
2.学生分享翻译心得,教师点评、指导。
(四)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从曹刿的论战策略中汲取智慧,提高自己的辩论能力。
2.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曹刿的论战策略。
(五)教学反思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作业布置2.收集有关曹刿的历史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六、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通过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九年级语文教案:《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反思优秀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曹刿的战争观和战略思想。
2.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的性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曹刿的战略思想。
2.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战争观的阐述。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类的影响,进而引入《曹刿论战》一文。
2.文本解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曹刿的战争观,如战争的性质、战争与和平的关系等。
(3)讨论曹刿的战略思想,如“知彼知己”、“避实击虚”等。
3.文本分析(1)分析曹刿的人物形象,如勇敢、智慧、果断等。
(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对比、悬念、对话等。
4.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战争的认识,以及对曹刿战争观的理解。
(2)讨论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拓展延伸(1)介绍《曹刿论战》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春秋时期的战争特点。
(2)让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战争的经典文献,如《孙子兵法》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分析文本,讨论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文章内容,提高了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对曹刿战争观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教学改进(1)在讲解文言文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如词义辨析、句式分析等。
(2)在课堂讨论环节,可以增加一些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3)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教学感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时,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道德的人。
初中语文_曹刿论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曹刿论战》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属于散文作品。
该文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齐强鲁弱,结果鲁国大获全胜,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曹刿对战前、战中、战后都作了很好的论述,指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设计理念】1、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了解战争文化和作品背景。
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3.注重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积累。
【教学重难点】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用字的古今义。
(难点)【教学方法】1、认读法(解说:目的是培养语感,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2、品读法(解说:学生能读中有品,品中有悟)3、积累法(解说:培养学生善于积累,勤于记录的习惯)【教学手段】课件、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战争文化1.请你记诵两条关于战争的古今名言★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诸葛亮★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毛泽东2.《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朝代的人?孙武,春秋时期3.“千里走单骑”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它出自哪一部描写战争的著名小说?关羽,《三国演义》4.谜语猜与“军事”有关的成语。
(1)“神农布阵”;草木皆兵(2)“军事论文”纸上谈兵5.说一说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及相关人物。
•官渡之战巨鹿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一鼓作气释义:表示鼓起干劲, 一口气完成。
这个成语来自哪儿?让我们一同走进《曹刿论战》。
二.学习目标1.了解战争文化和作品背景。
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3.注重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积累。
三.补充文体知识及背景1.《左传》简介《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史书。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
通过讲解、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 与能够主动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对文本的理解和思 考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未来教学改进方向及措施
教学内容优化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 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难点和考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和实效性。
教学目标实现情况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但在 特殊句式的掌握上还存在一定困难。
学生能够体会到曹刿的爱国精神和战 略思想,对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有 较为深入的感受和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学生积极参 与课堂讨论和探究,对文本的理解逐 渐深入。
讨论技巧
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围绕文本主题展开讨 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同时,我及时给予 指导和点拨,确保讨论方向正确、深入。
提问技巧
我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对 于学生的回答,我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 探索。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方向
学科知识
我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古代文学、历史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讲解《曹刿论战》等经典篇目。
教学内容与方法改进建议
针对教学内容的建议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课文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 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可以引入相关的文化 作品和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针对教学方法的建议
可以尝试采用更多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辩论等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 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 索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引导学生把握本文主旨,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
象。
教材对第六单元的学习要求明确指出:在理解课文
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古人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
追求。所以,从单元要求来看,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此
文的学习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基于本
文被编排在第六册第六单元开篇这个特殊的地位,是对
前面五册文言文知识的升华与发展,同时对今后高中文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 因。可分两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故克之”)以“夫战,勇气也” 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的观 点,回答了为什么等待“齐人三鼓”而后“鼓”的问题。
第二层(从“夫大国”到段末)以“大国难测,惧 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 图的观点,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 认为可以追击的原因。
3、小组合作低效,很多学生不愿意积极思考问题; 4、很多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时缺少独立思考和钻研 的习惯,喜欢随意发问,问个不停。
【自学指导】 1、长勺之战背景。 2、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 待交流,并翻译课文。 3、《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 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4.关于历史散文体例。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 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教学策略选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 择与设计 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 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 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 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 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 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 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2篇)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一、教材《曹刿论战》是九年级下半学期的一篇重点文言课文。
我通过学生自己创作的几幅画用辩论的形式,把有关课文的阅读理解教学放在对画的理解上,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和领会作者的表现意图。
由于我教的学生平时就进行过以画传情的训练,例如给课文《故乡》画插图、给文言文《桃花源记》画插图、给每周一诗画插图等等。
所以这次给《曹刿论战》画插图从任务的本身来看是没有难度的。
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学生的辩论,而难点也是学生的辩论,这是教师无法可以事先控制的。
所有的一切取决于临场发挥和临场调控。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要符合两个特点:即可操作性;可检测性。
首先,从可操作性这一层面我的目标是: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通过辩论和探讨了解他人队课文的不同理解,达到互补促进的目的。
其次,从可检测性这一层面我的目标是:通过当场的问题检测,了解学生通过辩论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学生由此也可以知道自己在画面的创作和辩论的过程上可能存在的不足。
三、教学程序关于这节课的教学思路。
我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在绘画和辩论中去学习这篇文章的阅读理解,教师只是起一个调控的作用。
设计的本身就淡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一切以学生的发挥为主,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和舞台。
本课的前期准备:男女学生各自推荐十名代表,我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乡人劝说;君臣对话;指挥作战;战后总结),通过抽签男生选择了1和3两个部分,女生是2和4。
接着各自回去通过集体讨论对所选的两个部分进行创作,形成两幅插图。
然后经过交换,男女生对对方的创作进行集体评议,寻找漏洞和不足,结合自己的理解重新再创作两幅插图,作为当场的展示。
本课的提问设想事先是无法准备的,因为学生如何进行辩论,会有什么措辞,教师在课前并不知晓,男女双方的辩手也不知道对方会使用什么招数,一切全部是课内的当场发挥。
我在课前强调了一点“辩论的依据是课本”。
因为我估计学生可能会辩论一些枝节的问题,我希望通过辩论能对课文的整体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了解,对文中的主要人物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评价。
初中语文_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导入新课二、朗读课文,解决读音1.教师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在听读时,注意自己感觉读得不准的字音,以及停顿不对的句子。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教师引导评点,指出其朗读的优点以及存在的语音、停顿问题。
3.解决有关字音问题。
曹刿论.战()又何间.焉()肉食者鄙.()牺牲玉帛.()小信未孚.()望其旗靡.()三、朗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注意以下词语和句子:又何间焉肉食者鄙既克弗敢加也必以信忠之属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虽不能察必以情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三、朗读课文,理清思路1.把握课文写作思路。
要求学生思考如下两个问题:(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明确:(1)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2)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逐层展开,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
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
第一部分写曹刿拜见鲁庄公。
,第二部分写曹刿指挥战斗的经过。
第三部分写曹刿阐明取胜的原因。
注意,在学生概括时,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每部分内容都可以以“曹刿”作为主语,保持内容的连贯性。
2.把握课文中心内容。
首先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基本内容,然后思考: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什么?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明确: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论战”。
这一点可以由标题判断。
中心内容是:扣住曹刿这一中心人物,围绕“论战”记叙了长勺之战的基本经过,阐明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四、讨论本文写作的详略安排1.学生讨论:这篇文章的内容详略是如何安排的?学生讨论后归纳:本文详写人物的语言,即“论战”,略写人物的行动,以及战斗的具体经过。
公开课《曹刿论战》说课稿反思
公开课《曹刿论战》说课稿反思《公开课《曹刿论战》说课稿反思》这是一篇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对您的生活工作得到帮助。
1、说教材1、教材分析:《曹刿论战》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古文,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这篇出自于《左传》的文章主要围绕着“鄙”和“远谋”这一文眼,通过人物的对话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
史料剪裁得当,刻画了曹刿这一爱国、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才能的形象。
2、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本单元提示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读出一点语气。
因此,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本文的特点及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我制定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加强诵读,疏通文意,进一步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特殊句式;(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本文文眼,领会全文主旨;(3)情感目标:体会曹刿的爱国主义精神。
3、教学重、难点:(1)本文中古今异义词的学习和重点虚词“之”“以”的用法;(2)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3)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二、说教法新课程大力提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本课虽是讲读课文,也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起主导作用。
新课程同时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在授课中,我有步骤的引导学生读人物对话、理清文章叙述线索、围绕全文文眼有详略的论述战争问题,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
并运用多媒体展示板书。
三、说学法针对九年级学生已有两年文言文学习功底,可利用课下注解和掌握的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在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主旨;采用讨论式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这也符合新大纲中“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地练习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的要求。
初中语文_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相关文学常识:长勺之战的背景,《左传》的相关知识。
2、理解掌握文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加强文言积累,理解课文内容,加强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训练。
3、学习课文的结构的详略安排。
4、对比衬托和侧面描写的写作技巧。
5、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6、课文的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篇幅较短,但其中有不少的对话,应该引导学生读出相应的语气。
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讨论探究,找出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联系现代汉语,在演变与沿革中去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课内引导,课外拓展的方法学习课文。
加强学生的文学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充分认识到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武器装备,而且与民心的向背,战略战术等都有密切关系。
同时鼓励学生将这些道理运用到生活、学习中。
导入新课: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哪些教学过程:介绍《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对后代散文发展有很大影响。
关于历史散文体例介绍文章背景介绍,并画直观图一目了然解题:曹刿是什么人物?他“论”的是什么“战”?考察预习:齐读字词考察学生翻译并点点重点词语穿插说文解字:间鼓轼等课文内容解读:结构层次讨论:1、第一段哪句问话反映了曹刿有远见卓识?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政治主张是什么?2、从两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庄公把战胜的希望寄托在什么上面?3.“忠之属也”指的是哪一类事情?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战略思想?4、根据第一段课文说说庄公和曹刿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论:战争胜利的因素合作交流:1.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进行评价的?2.为什么“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九年级语文教案:《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反思曹刿论战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教案:《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反思曹刿论战教案教学设计《曹刿论战》是九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文阅读文章,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教学需求。
下面是对《曹刿论战》教案教学设计的反思。
首先,教学目标设置合理。
根据教材要求,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了学生对于古文阅读理解的能力、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讨论、辩论的能力。
通过学习《曹刿论战》,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典籍中的思想和智慧,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设置学生评价自己阅读文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教学内容设计合理。
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文章的阅读和理解时,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结构、背景知识讲解和问题导引等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如识记词语、总结段落大意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再次,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法、示范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
通过讲解法和示范法,教师可以向学生逐步介绍文章的内容和重点,并通过示范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义。
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可以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问和解答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最后,评价方式合理。
基于教学目标的要求,评价方式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他人的讨论和辩论等表现,以及通过小组合作作业、单独完成的任务等方式进行评价。
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学生自评和教师点评的环节,帮助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曹刿论战》教案的教学设计,教师应合理设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合理的评价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同时,还应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_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授课过程:一、导语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战争,尤其是那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说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春秋时期的长勺之战曾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长勺之战是中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
”长勺之战究竟是场什么样的战争呢,弱小的鲁国是怎样战胜强大对手齐国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左传》中的《曹刿论战》。
二、介绍作者作品知识点:《春秋》三转《左转》《公羊传》《谷梁传》三、让学生听课文范读录音(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词语间的停顿)四、让学生共读字音(老师点评)五、给学生疏通文本、设置重要秋》这样记载“王正月,齐鲁战于长勺”,相对我们所学的《曹刿论战》来说过于简单,根据《曹刿论战》的写作特点找出我们在写作中要借鉴的写作方法。
2、每小组表演课本剧2、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4、理解并掌握文言基础知识5、培养学生辨析能力学情分析一、《曹刿论战》是中学阶段重要文言文篇目,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识性与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
二、初二的学生,经过了一年的中学文言文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一部分同学往往只将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停留在故事的表面,而不能像阅读现代文那样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因此应该引导掌握正确的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就很重要。
三、此外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的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重点词要引导学生重点掌握。
效果分析在本节课中令我比较满意的有以下几点:一、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学生都能积极踊跃参与教学之中,敢于发言,积极探索。
二、课堂上老师设置的问题能发挥想象,敢于表达自己的心声。
三、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小组的作用,在组长的带领下能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
四、文言文中的重要知识点能让学生掌握并得到巩固。
五、课本剧的编排及展示让学生体会到了语文这门学科的乐趣,既提高了学生的表演技能,又做到了寓教于乐,提高了学生语文的积极性。
在本节课中我认为不足的有以下几点:1、老师的心理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初中语文_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活动一时代背景介绍1)《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
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
《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又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长勺之战”的背景齐与鲁是春秋时的邻国,齐是较强大的诸侯国,鲁是较弱小的诸侯国。
齐鲁长勺之战的导火线是齐国的内乱。
齐襄公荒淫暴虐,他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怕遭牵累,都出奔他国。
公子小白出奔莒国,公子纠出奔鲁国。
齐襄公被齐国大臣杀死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准备回国当国君。
莒国和鲁国都各自护送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回齐国。
公子小白抢先到达齐国夺得君位。
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齐桓公当上国君后很想显示自己的威风,建立威信,便以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为借口,于公元前684年进攻鲁国。
鲁国被迫出兵抵御,战于鲁国长勺。
活动二有感情地读文,准确地译文1)掌握下列字音:(1)曹刿()(2)又何间()焉(3)肉食者鄙()(4)弗()敢加也(5)小惠未徧()(6)小信未孚()(7)公与之乘()(8)战于长勺()(9)下视其辙()(10)登轼()而望(11)彼竭()我盈()(12)望其旗靡()2)译字、词、句自译——质疑-----释疑------通译-------标划重点3)如果给课文的三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你认为最恰当、得体的是哪一组?为什么?A、从人物曹刿身上看应为:请见、从战、论战。
B、从人物庄公身上看应为:将战、实战、问因。
C、从内容上看应为:战前准备、战争过程、取胜原因。
活动三讨论1)这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胜利的条件和原因有哪些?取信于民彼竭我盈的战略战术判断敌人动态掌握战机2)从文中可看出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一形象的?一个有政治远见的杰出军事家。
初中语文_《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词句和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言文难懂实、虚词及用法,做到正确翻译;教学难点1. 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2. 本文以“论战”为中心,裁剪得当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品读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看到课文题目会有什么疑问?曹刿是谁?论的是那场战役?中国历史上有几场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官渡之战、长勺之战。
共同点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曹刿就是齐鲁长勺之战弱国鲁国的总指挥,他又是如何论述战场战役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个究竟。
2.解题:《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
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
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二.整体感知(一):一读课文走进文本。
1.听录音明确注意朗读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恰当,重读突出,节奏鲜明。
2.齐读3.正音刿(guì)又何间焉(jiàn)鄙(bǐ)弗敢专也(fú)小惠未编(biàn)玉帛(bó)小信未孚(fú)公与之乘(c héng)辙(zhé)夫战(fú)轼(shì)旗靡(mǐ)4.重点句子节奏划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二)二读课文理解内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内容,完成以下小题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庄公的战前准备的?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明确答案: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战前准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评价: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情境导入引发兴趣:通过讲述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大背景,设置一些简单有趣的小问题,如“在那个战乱频繁的时代,弱小的鲁国怎样才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呢”,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快速进入到课文学习的情境中,激发了主动探究文本的热情。
文本解读较深入: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去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对于重点字词,像“肉食者鄙”的“鄙”、“小大之狱”的“狱”等,采用了结合古汉语词典释义、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式讲解,让学生扎实掌握。
同时,和学生一起梳理曹刿论战的思路,从战前准备、战时指挥到战后总结,让他们清晰地理解了文章的行文脉络和曹刿的军事智慧。
互动环节有成效:设置了小组讨论环节,针对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及鲁庄公是否真的“鄙”等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们参与度较高,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与思维能力,也让不同理解在交流碰撞中加深了对文本的认知。
不足之处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讲解字词环节花费时间稍多,导致后面分析曹刿形象和文章主题升华部分有些仓促,学生没能充分展开探讨,感觉只是浅尝辄止,没有更深入地挖掘出这篇经典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历史意义与启示。
对学生个体关注不足: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聚焦在整体的互动与讲解上,对于部分基础稍弱、理解较慢的学生,没能及时发现他们的疑惑并给予单独的辅导,使得这部分学生可能跟不上课堂节奏,在知识的吸收上存在一定欠缺。
拓展延伸较局限:只是简单提及了《左传》中的其他篇章和相关历史故事,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对比阅读,拓展文学视野,也没有让学生尝试运用文中的智慧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使得课堂的知识外延性不足。
改进措施优化时间分配:提前更精细地规划好每个教学环节的用时,在字词讲解时注重提炼重点,避免过于琐碎的拓展,把更多时间留给后面的文本深度分析、思想内涵挖掘以及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表达环节,让课堂节奏更紧凑合理。
关注全体学生:增加课堂巡视,多留意学生的表情、反应等,及时发现那些有疑惑的学生,通过提问、单独指导等方式帮助他们跟上进度,同时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营造更包容、更利于全体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过程:
一、导语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
战争,尤其是那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说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春秋时期的长勺之战曾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长勺之战是中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
”长勺之战究竟是场什么样的战争呢,弱小的鲁国是怎样战胜强大对手齐国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左传》中的《曹刿论战》。
二、介绍作者作品
知识点:《春秋》三转
《左转》《公羊传》《谷梁传》
三、让学生听课文范读录音(注
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词语间的
停顿)
四、让学生共读字音(老师点评)
五、给学生疏通文本、设置重要秋》这样记载“王
正月,齐鲁战于长
勺”,相对我们所学
的《曹刿论战》来
说过于简单,根据
《曹刿论战》的写
作特点找出我们在
写作中要借鉴的写
作方法。
2、每小组表演
课本剧
2、培养学生
的团结协作
能力
3、培养学生
的表演能力
4、理解并掌
握文言基础
知识
5、培养学生
辨析能力
学情分析
一、《曹刿论战》是中学阶段重要文言文篇目,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识性与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
二、初二的学生,经过了一年的中学文言文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一部分同学往往只将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停留在故事的表面,而不能像阅读现代文那样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因此应该引导掌握正确的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就很重要。
三、此外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的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重点词要引导学生重点掌握。
效果分析
在本节课中令我比较满意的有以下几点:一、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学生都能积极踊跃参与教学之中,敢于发言,积极探索。
二、课堂上老师设置的问题能发挥想象,敢于表达自己的心声。
三、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小组的作用,在组长的带领下能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
四、文言文中的重要知识点能让学生掌握并得到巩固。
五、课本剧的编排及展示让学生体会到了语文这门学科的乐趣,既提高了学生的表演技能,又做到了寓教于乐,提高了学生语文的积极性。
在本节课中我认为不足的有以下几点:1、老师的心理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由于稍有紧张,语言稍有结巴现象。
2、板书的设计上层次不是很分明。
3,课件设计上还有待提高,学习。
总之,我觉得要上好一堂课不是想像的那么容易,所以,老师要认真的做大量的课前准备,这样才能充分的利用好45分钟,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还有课堂教学有一定的不可预设性,随时会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教学环节,所以一个教师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应变能力。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习是关键,一定要有一颗追求上进的心,保持知识和能力的与时俱进,不断的在行动和挫折中历练自己。
在以后的教师生涯中,我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做一名合格、称
职的教师。
教材分析
一、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曹刿论战》。
本单元的主题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客观记录和描写,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出古人的智慧、语言的魅力,进而提高人文素养。
本课教材目标:
(一)、语言知识目标:
1、识记并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并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3、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二)、语言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简练语言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临危不惧、热爱祖国的意识。
2、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发扬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3、了解并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
4、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利用文中的知识来分析人物形象
二、本课教材结构严谨,详略得当,文中运用对话交代情节和刻画人物,要在人物形象的语言中来把握人物的个性、身份;并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理清文章的层次
评测练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
曹刿.()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牺牲玉帛.()
小信未孚.()登轼.而望之()
吾视其辙.乱()夫.战,勇气也()
望其旗靡.()
重点语句:
1、一词多义
民弗从也()战则请从()
必以信()小信未孚()
公问其故()彼竭我盈,故克之()
2、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A 又何间焉古:今:
B 虽不能察古:今: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古:今:
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古:今:
E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古:今:
F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古:今:
3、词类活用
A神弗福.也() B齐人三鼓.()
C弗敢专.也() D下.视其辙()
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通过前边的阅读理解,你对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物有怎样的看法呢?任选一个,结合文段谈谈。
2、课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物的特点?
哪个字最能概括鲁庄公这个人物的特点?
拓展延伸:
《曹刿论战》是关于战争的,但是写到论就结束了,为什么作者没有将战争的场面作详细描写呢?
内容小结:
课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________,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
的阵地________,叙述了利于反攻的时机 _______ 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 _________之时。
这次战役,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成为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
长勺之战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 ________和军事上的_________,说明必须 _______ ,运用正确的_______ ,并掌握________ ,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口头作文
作文题目:我心目中的曹刿形象
要求:①围绕课文,发挥想像;②300字以上。
知识迁移:想想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以少胜多的战例,并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
一、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文的朗读和分析基本上都是由学生完成的,教师只是做了相应的一点点拨,充分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在分析课文结构时,同学们众说纷纭,我并没有作过多的否定,而是给了较充分的肯定和自己的理解,并让有意见的同学在课后和我个别讨论.课堂有秩序地进行着,每个同学都极力表现自己的水平,也都能寻找充分的论据,以说服别人.
二、语文课堂中没有丢掉“朗读”这个基本的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