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综合商社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综合商社的研究

摘要日本明治维新后,综合商社经历了由产生、崛起、曲折发展、战略转变,一直到国际化五个时期。历经百余年的沧桑,综合商社至今还保持了旺盛的活力,活跃在世界经济贸易舞台。不同时期,综合商社都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经营战略,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关键词日本综合商社政府扶持经营策略

引言

综合商社,在日本已有13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东方型跨国发展典范,是日本独有的企业形态。“综合”,并不仅仅意味着经办商品的综合性,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企业发挥功能的综合性。因此,将综合商社定义为以贸易为主导,集贸易、金融、信息、运输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跨国公司形式的组织载体。它作为产业链的组织者,活跃在世界经济贸易舞台上。日本的综合商社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系统,一是以三井物产、三菱商事、住友商事为代表的“关东财阀系”综合商社;二是“关西非财阀系”综合商社,包括“关西五棉”伊藤忠商事、丸红、东棉、日棉、兼松江商这五家纤维商社和钢铁系的日商,岩井、安宅。经过调整合并,最后发展成为今天的八大综合商社,即三井物产、三菱商事、住友商事、伊藤忠、丸红、东棉、兼松江商、双日。综合商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日本综合商社的研究

一、日本综合商社的产生与发展

1、综合商社的产生

明治维新后,日本确立了经济工业化的国家发展战略。但日本自然资源贫乏,工业化所需的原料、机器设备,出口赚取外汇支付进口等等,完全依赖国外市场。但是,自从日本国门被打开后,欧洲帝国依靠强大的海上运输力量和长期贸易经验,强迫日本政府接受一些不平等条件,控制了日本的进口贸易。因此,日本政府提出振兴独立贸易的方针,扶持拥有一定外贸能力的商人开办自己的商社,从事进口业务,突破欧洲贸易商对日本进口市场的垄断。

1876年7月由三井家的“国产方”和明治开国元勋井上馨创办的“千秋会社”合并成立了最具代表性的综合商社——三井物产。主要经营军用呢绒和毛毯的进口,以及政府大米和官办三池煤矿煤炭的出口。后来棉纺织业兴起,经营进口纺织机器和棉花以及出口棉纺织品的业务急剧增加,三井物产逐步发展成为当时日本首屈一指的贸易商社。1920年又将棉业分离出来成立东洋棉业株式会社,这是“东棉”综合商社的前身。

1894年创立的三菱合资会社的营业部,是三菱商事的前身。经营的商品除铜和煤炭外,还有三菱合资会社直属企业及其控制的企业的产品,以及造船厂所需材料的代购业务。1908年开始经营与三菱企业无关的商品,如棉花、桐油、芝麻、蚕丝、大豆等中国土特产和杂货。19l8年营业部发展成为独立的三菱商事。1917年一1919年完成了亚洲商业网的部署,1921年又把三菱合资会社在伦敦和纽约的分店以及巴黎、柏林、罗马和西雅图的办事处吸收进来,使三菱商事成为能与世界任何地区进行交易的综合商社。

伊藤忠原来是近江麻布商行,创始于1858年。1918年伊藤忠一分为二,伊藤忠商店继承本店业务,主要销售布匹,从事国内商业;伊藤忠纱店改为伊藤忠商事。1921年伊藤忠商店与伊藤长卫商店合并成丸红商店。日商的前身铃木商店始创于1877年。1934年日商成为日本制铁和神户制钢的指定批发商,确定了其钢铁商社的地位。1940年“日商”营业额突破2亿日元,发展成日本十大贸易商社之一。岩井和安宅分别创立于1862年和1940年,都是大阪专营钢铁的商社。在日本处于向近代国家转变的阶段,综合商社发挥了从欧美发达国家引进资源、技术以及向国外出口产品的桥梁纽带作用。日本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日本式综合商社的生创造出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加之当时明治政府的大力扶植和保护,使综合商社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2.综合商社的崛起

战后,美国的对日本经济进行民主化改革,与财阀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综合商社不得不陷于解体。1947年7月,驻日盟军总部下令解散两大财阀商社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前者分割

成200家,后者分割成139家.后来由于朝鲜战争的需要,美国政府对日政策一反常态,从遏制财阀势力转而积极扶持日本垄断资本。

1954年7月新的三菱商事的成立和1959年2月新二井物产的成立,标志着战后日本综合商社开始了新的发展起点。住友商事由1919年设立的“大阪北港株式会社”发展而来。1946年设商事部门,从事住友金属公司钢铁产业的销售以及有关不动产的业务,在住友集团的支持下,迅速发展成为综合商社。“关西非财阀商丰t”也通过调整经营战略和企业内部组织机构来改变传统的商社模式,向真正的综合化演变。1967年江商与兼松合并,成立兼松江商株式会社0 1968年日商和岩井产业合并,成立日商岩井。1974年安宅产业并入伊藤忠。至此,日本“九大综合商社”这种特殊的经济组织正式为世界所认同。

综合商社为落实“贸易立国”政策,着手在全球构筑商业网络,树立起“日本贸易的尖兵”形象。可以说,综合商社的大规模海外经济活动是从2O世纪6o年代中期以后开始的,而生产原料追逐型的发展模式又构成了综合商社跨国化的开端,综合商社也从战后的幼年期步入了新时代的成长期,成为综合商社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综合商社”一词也是这一时期开始正式使用的。

3综合商社的发展

3.1“综合商社没落论”的产生

2O世纪7O年代世界经济形势动荡,资本主义经济陷入了滞胀。受1971年“尼克松冲击”和两次石油危机,日本经济也陷入困境,进入低速增长时期。日本的产业结构也开始调整和转移,由“贸易立国”转为“科技立国”的呼声日高。

1960年,东洋大学御园生等教授的论文《综合商社是在没落吗》引发了“综合商社没落论”的话题。认为:一些大的制造业厂商逐步发展为跨国公司,对贸易中间商的依赖将会减少,商社的利用价值下降。而且随着流通革命的到来,对代理商的排除倾向将越来越强,商社的活动范围将越来越缩小,将不得不走向没落。1974年安宅被伊藤忠商事吞并后“综合商社没落论”又一次兴起。

3.2.综合商社陷入危机

国内社会对综合商社占据了市场流通的霸主地位及其投机行为大为不满: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指责综合商社违反所在国的税法,从事了有损于所在国经济的倾销行为。一时间,综合商社形象大损。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的巨变,迎来了“综合商社的冬季时代”。

针对所受到的严厉批评以及长期的经济不景气状况,商社从根本上对其经营政策、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管理部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同时,国际化发展把战略目标转移到跨国公司方面。三菱商事把“超国籍路线”作为基本方针确定下来,三井物产也以“确立海外分公司自力经营的体制”为目标,伊藤忠商事则提出了“多中心、多国籍企业”的方针。它们的具体课题是扩大三国间贸易;积极推进多边的海外投资;促进海外子公司本土化。从单纯的投资进口贸易向直接投资贸易转变,成为综合商社跨国化的开端。综合商社不仅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