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设计
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教案
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案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目标:1、认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形成的原因,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理解海陆分布的影响及其季风的形成,掌握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
2、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机器对气候的影响;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的特点3、通过合作学习、实验、集体讨论,增强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地理探究、学科迁移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用具:水、水杯、酒精灯、铁架等教学重点、难点:1、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形成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3、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课题1、王老师乘飞机到外地出差。
在机场时还是细雨蒙蒙,起飞后不久后却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
问题:你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2、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带着暴风雨席卷墨西哥湾,以超过两百公里的时速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南部海岸登陆,包括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马州和佛罗里达州在内的南部4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飓风过后,新奥尔几乎变成一座废城,重建工作将难以展开。
据所知,飓风目前已造成数千人死亡。
那么这种飓风是怎样形成的呢?老师相信:通过本节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背景设置:1、回忆初中化学学科中介绍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你能说出还有哪些对地球生命产生重要影响的大气成分?对生命有什么影响?2、宇航员进入太空所穿的宇航服有哪些功能?为什么需要这些功能?3、飞机为什么常常在1万米左右的高空飞行?学生广泛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出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特点。
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表(1)表(2)活动:见图2-2-5,寒冷季节,室外万木凋零,而温室内却春意盎然,你能说出温室保温的原理吗?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大气圈的组成请同学们看课本35页的一二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低层大气组成成分有哪些?各成分的主要作用又是什么呢?(2)干洁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气体是什么?有什么作用?CO2和O3呢?(3)形成降雨需要什么条件?点拨:固体杂质作为一种凝结核,吸附周围大气中的水汽,吸收的水汽越多,质量就越大。
当它的质量超过空气的承受力以后就往下落,形成降雨承转:我们人类活动会不会对大气产生影响?(连一连(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氮气和氧气)N2 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O2 维持人类和生物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CO2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O3大量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不会。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学生回答)(工厂排放的气体废弃物、乱砍滥伐、含氟的制冷设备)的外部圈层通过自己探索一系列的问题明白底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的的作用(强调二氧化碳所占比例不是很高,但是对我们生产生活很重要)树立辩证的思维,人类会影响大气圈课堂检测巩固承转:看来大家对大气的组成掌握的不错,接下来我们看大气的垂直分层,结合课本36页,回答下面几个问题:1)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划分的依据: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因为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解释为什么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层反射)【板书】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展示:月球白天、夜晚气温对比图,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月球的昼夜温差那么大呢?【板书】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云层越厚,反射越强。
教师:空气中的大分子和微小粒尘埃还会散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所以我们看到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颗粒较大的尘埃和小水滴对各种波长的光都具有散射作用,所以阴天天空灰蒙蒙的。
初中地理教案探究地球的大气圈和气候变化
初中地理教案探究地球的大气圈和气候变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大气圈的概念和组成。
2.了解气候变化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能够描述大气圈和气候变化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大气圈的概念和组成。
2.气候变化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1.大气圈和气候变化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2.讨论交流法。
五、教学准备:1.教学PPT。
2.地理实验器材(如大气圈模型、温湿度计、气象站等)。
六、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呈现一张地球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球体?”2.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与其他星球的区别是什么?3.引导学生转化思考:地球与其他星球的区别与大气圈有什么关系?Step 2:概念解释(15分钟)1.呈现地球的大气圈结构图,解释大气圈的概念。
2.引导学生理解大气圈由哪些层次组成,以及每层次的特点。
Step 3:大气圈实验(30分钟)1.准备大气圈模型和温湿度计。
2.通过实验展示大气圈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大气圈中的温度和湿度分布不均匀。
3.引导学生讨论:大气圈的温度和湿度分布不均匀可能产生什么影响?Step 4:讨论气候变化(2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大气圈实验中的观察结果,提出气候变化的概念。
2.引导学生找出可能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如太阳辐射、地球自转、赤道区与极地区的温差、地形等。
3.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人类和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如何应对?Step 5:拓展延伸(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会导致什么问题?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气候变化应对的方法和措施,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开发可再生能源、建设低碳城市等。
3.呈现相关图片和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情况。
七、课堂小结(10分钟)1.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大气圈和气候变化的关系。
2.提醒学生及时关注气候变化的问题,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八、课后作业:1.收集有关气候变化的新闻报道或图片,写一篇感想。
地理初中教案大气圈与气候变化
地理初中教案大气圈与气候变化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大气圈结构和特点;2.认识大气圈的重要作用;3.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影响;4.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1.大气圈的结构和特点;2.气候变化的原因;3.气候变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1.了解大气圈的结构与特点;2.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影响。
教学准备:教科书、多媒体教具、图片、气象数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地球大气圈有哪些层次?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大气圈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大家知道什么是气候变化吗?二、讲授(15分钟)1.大气圈的结构和特点a.层次划分:对大气圈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进行介绍,并配以图片说明。
b.特点:讲解大气圈的温度、气压、成分等特点。
2.大气圈的重要作用a.阻挡紫外线:介绍臭氧层的作用以及紫外线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b.保持温度平衡:讲解大气圈的温室效应和保温作用,以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三、讨论与实践(20分钟)1.讨论现象: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大气圈的作用,如抵御台风、调节气温等。
2.实践活动: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大气圈对地球的保温作用。
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设计自己的实验并进行展示。
教师辅导同学们进行实验操作、数据记录以及结果分析。
四、总结(10分钟)1.归纳总结:请同学们总结大气圈的结构、特点和作用。
2.引导思考:气候变化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这对人类和地球有什么影响?五、拓展(15分钟)1.气候变化的原因a.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介绍工业化、能源消耗、森林破坏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b.自然因素导致的气候变化:介绍太阳活动、火山喷发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气候变化的影响a.生态环境:讲解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b.人类社会:介绍气候变化对农业、健康和经济的影响。
六、小结(5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大气圈结构和特点,以及大气圈对地球的保护作用。
第二高一地理大气圈和天气气候教案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第二中学2021-2021学年高一地理大气圈和天气、气候〔2〕教案教学目的说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挪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挪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挪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教法及教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考点梳理考点1说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挪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⑴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挪动规律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如下列图。
⑵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气候属性气压带、风带名称位置气候属性极地高气压带南北纬90°盛行下沉气流枯燥高纬极地东风带南北纬60º~90º从高纬吹向低纬,枯燥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º盛行上升气流,潮湿中纬西风带南北纬30º~60º从低纬吹向高纬,潮湿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º盛行下沉气流枯燥低纬信风带 赤道至南北纬30º 从高纬吹向低纬,枯燥 赤道低气压带赤道盛行上升气流,潮湿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挪动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类型 大气环流状况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温带大陆西海岸,常年受西风带影响 全年温和潮湿 地中海气候 位于亚热带大陆西海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夏季炎热枯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冬季受信风带控制 干湿季明显 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偏北风雨热同期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者者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全年炎热枯燥考点2: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季风环流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局部。
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并不完全呈带状分布,而在海洋和大陆分别随季节变化形成高、低气压中心,并引起冬、夏季风向的变化。
高一地理 大气圈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大气圈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大气圈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圈的概念和组成结构;2. 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3. 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和气候类型;4. 能够分析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2.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3. 常见的天气现象和气候类型。
三、教学难点1.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的深入理解;2.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大气圈的模型或图表;2. 天气和气候的实例图片或视频资料;3. 学生的课前预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引入大气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大气圈是地球的外包层,并解释其组成和结构;2. 引发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思考,让学生讨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结合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详细讲解天气的概念和特点,强调天气的短暂性和局部性;2. 接着讲解气候的概念和特点,强调气候的长期性和全球性。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1. 展示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如雨、雪、风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天气现象;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天气现象与气候的关系,让学生总结不同气候类型下常见的天气现象。
第四步:小组讨论(2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气候类型进行讨论,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等;2. 要求学生讨论该气候类型下的典型天气现象和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3.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五步:知识总结(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2. 学生进行知识回顾和思考,提出问题并与教师进行讨论。
第六步:拓展延伸(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其他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典型天气现象;2.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地的气候类型和常见天气现象。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案)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各主要成分的作用。
2、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状况及其特点,理解各层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理解并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大气受热示意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大气对地球的保温作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大气层垂直分层状况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的原理教学难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的原理教学方法“三学一教”四步教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十一长假,小明和妈妈坐飞机外出旅行。
在机场时还是细雨蒙蒙,起飞后不久却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
小明觉得非常困惑?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生齐读,师强调重难点。
目标展示1、了解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各主要成分的作用。
2、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状况及其特点,理解各层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理解并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原理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自学指导(阅读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低层大气由干洁空气、__、__等组成。
干洁空气由__、__、__、臭氧等组成。
3、大气层分层状况、特点及与人类关系?垂直分层特点与人类关系检查自学效果1、低层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等组成。
干洁空气由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组成。
2、大气圈各成分的主要作用?大气组成主要作用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氮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微量成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臭氧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3、大气层分层状况、特点及与人类关系?垂直分层特点与人类关系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小;高空有若干能反射无线短波的电离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设计 --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设计--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课标要求与分析】课标要求1、掌握大气圈的组成及结构特点2、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原理。
3、在理解大气热力状况的基础上认识气压的变化,进而用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从而解释三圈环流。
4、掌握引起天气变化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气旋和反气旋等,并能绘制简易天气图,能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课程分析天气和气候变化是自然地理环境基本要素之一,它与其他地理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认识地理环境的主线。
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大气运动的基本条件,学生学习较为困难。
本节第一部分讲大气圈的组成及结构特点,第二部分讲述大气的受热过程,第三部分讲述大气运动,第四部分几种重要天气系统,知识要求逐级上升,难度加强,对能力要求提高。
所以本节分为三个课时。
【教科书分析】教学重点:大气圈的组成及结构特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环流,季风,锋面,气旋和反气旋。
教学难点: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三圈环流的形成,季风,气旋和反气旋【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有一定难度,由于知识面窄,学生容易产生错误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方法。
【设计理念与思路】部分知识采用探究式教学,探究学习的基本思路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汇报总结--教师小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大气圈的组成及结构特点2、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3、说出风带和气压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4、会分析简单提起系统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1、运用课本插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联系生活实例讲授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原理。
2、利用示意图和多媒体将受大气的运动形式。
3、探究活动方法用所学知识原理解释一些大气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大气活动对气候的直接影响,探究我国气候变化的原因。
2、理解气候的全球性,人类活动对气候的间接影响。
【教学方法】讲解法、探究法【教学媒体】语言、板书、多媒体【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由课本探究活动引入大气受热过程板书第一课时一、大气圈的组成1.低层大气的组成有干洁空气、少量的____和________。
鲁教版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设计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1.判断题:关于大气圈结构与功能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2.选择题:大气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3.填空题:气压、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在天气气候中的作用是什么?
4.分析题:结合气候变化的原因,分析以下案例中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学生完成练习,我及时批改并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鲁教版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大气圈的定义、组成及重要性,了解大气圈的垂直结构及各层特点。
2.掌握大气圈的能量来源,了解太阳辐射、地球辐射和大气对辐射的吸收、散射、反射等过程。
3.了解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如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全球性大气环流等,及其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设计大气圈结构图,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各层特点。
-播放大气层现象的视频,如极光、流星等,激发学生兴趣。
2.利用实验、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形成机制。
-设计热气球实验,让学生观察热空气上升的现象,理解大气垂直运动。
-制作大气环流模型,演示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原理。
3.创设生活情境,结合实际天气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气象知识分析天气变化。
随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大气圈与天气气候。通过简要介绍大气圈的定义、组成及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大气圈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充满期待。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大气圈的结构与功能:利用图表、动画等形式,详细讲解大气圈的垂直结构及各层特点,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等。同时,介绍各层大气对地球生物、气候等方面的影响。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教学设计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1课时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一、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教材首先点明了大气圈及其组成成分,简要介绍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然后重点讲述了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和各层的特点。
教材抓住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气温的变化规律,通过图加以说明分析了大气各层的范围、气温垂直分布及人类活动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对成分及作用以自主学习为主,指导学生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并着重设计各层特点的探究。
二、学情分析上课需多设置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多互动以活跃课堂气氛。
三、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低层大气的成分、作用及其大气的垂直分层。
2.通过教师讲解,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及各层大气特点的形成原因。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析对流层大气的高度变化及其特点。
四、学习重难点大气垂直分层及其特点五、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六、教学环节【导入】一架飞机从赤道地区飞往两级地区的过程中,需要调整其飞行高度,你知道该怎样调整吗?【预习案】【自主预习】课本p35-36“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并填写优化设计p32.【预习检测】一、低层大气的组成与作用 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作用:氮→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氧→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 CO 2→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O 3→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保护伞”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 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 分层及特点 分层 高度(km ) 温度特点 运动特点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平流层高层大气【问题】观察左图,说出各层的高度,温度变化特点。
完成上列表格。
氧21%氮78%其他气体1%【教师点拨】具体分析:对流层、平流层的热源及大气运动特点的成因?【思考】对流运动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过渡】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探讨下面这个问题吧。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案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大气圈的物质组成与垂直分层;2、认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3、理解大气运动的形成原因;4、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理解海陆分布的影响;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和分布;5掌握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联系实际认识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结合图示了解大气各垂直分层的特点;2、联系常见的大气现象,理解基本原理;3、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理解热力环流;结合力的合成与分解规律认识风的形成;4、结合图示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联系海陆热力性质认识冬夏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5、根据图示或演示认识不同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状况;联系身边的天气变化认识天气系统导致的天气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增强地理探究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跨学科迁移能力;增强分析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1、大气垂直分层及与人类关系2、三圈环流,气旋,反气旋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3、高压,低压,锋面系统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特征,简易天气图的判读。
教学难点:1、简易天气的判读;2、保温效应成因;3、三圈环流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看教材设置的情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教师说明天气和气候是复杂的大气变化,给学生一段这两天扬州的天气预报情况。
明确本节研究的主题。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学生自学课本36—37页,了解大气组成并回答问题:1、低层大气有那些部分组成。
2、干洁空气组成的主要成分。
3、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臭氧在大气中有什么作用。
4、大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在天气变化中扮演什么角色。
总结学生回答得出问题探究:①大气各组成成分的比例是固定不变的?②低层大气就是干洁空气?③人类活动不会影响大气成分?例题:城市上空多雾的原因是()A空气中多水汽 B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C空气中固体杂质较多 D空气中臭氧含量高(一)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自地面向上,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相差较大,据此此把大气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设计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设计目标:结合实例,学会分析锋面系统(冷、暖锋及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阻碍结合实例,学会分析低压(气旋)、高压(气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阻碍教学重点: 分析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判定气旋、反气旋。
教学难点:锋面过境时天气特点的比较和运用教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情形导入展现11月24日盐城寒潮来袭的天气预报图片。
教师叙述:大伙儿明白寒潮是我们学习过的哪一种天气系统造成的现象吗?除了这种系统,还有哪些天气系统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常见的天气系统。
【板书】2.5常见的天气系统设疑导学时期(学生带疑看书完成自主学习部分)二、自主学习学生完成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1.锋面的定义,分类?2.不同锋面系统中锋面移动方向、符号和降水区的位置?3.不同锋面系统在我国的典型天气实例有哪些?4.气旋、反气旋的气压和气流状况,过境时的天气特点与实例?三、交流展现学生展现(同时课件同步展现答案)【板书】锋面系统的比较【点拨】锋面是倾斜的,一样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
锋面邻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天气都受冷锋的阻碍。
四、合作探究1.冷暖锋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点比较?【板书】冷、暖锋的天气比较【播放课件】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示意图。
讲述:冷锋的锋面前面为暖气团,锋后为冷气团。
冷气团在移动过程中,它的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聚成云雨。
因此,冷锋过境时,常显现阴天、下雨、刮风等现象。
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锋面雨。
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确实是冷锋南下时形成的。
近年北方春季显现的沙尘暴天气也是由冷锋引起的,冷锋是阻碍我国的要紧锋面。
【播放课件】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示意图。
讲述:暖锋是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沿冷气团慢慢爬升,冷却凝聚产生云雨。
暖锋降水多发生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鲁教版地理必修1《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案
鲁教版地理必修1《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涉及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第三目“洋流及其地理意义”,简要介绍了洋流的概念及按水温不同所进行的分类,知识窗介绍了洋流的成因。
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教材结合大气运动、地转偏向力等知识详述了洋流的分布规律。
对这部分知识教材还提供了“活动”题加以巩固,并引导学生读图2-3-6和图2-3-7加深理解。
最后教材从促进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影响沿岸地区的气候;对海洋生物分布(渔场)的影响;以及洋流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三方面,介绍了洋流的地理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洋流的分类和成因。
(2)说出洋流的分布规律(3)说出洋流的地理意义。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图表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水循环及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德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难点:洋流的地理意义。
四、学情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考虑的因素很多,如风带、海陆位置、地转偏向力等,较难理解,应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习难度。
洋流的地理意义的学习应落实到圈层之间的联系这一基本点上。
五、教学方法1.要求学生先学习课本,完成预习学案。
2.通过简图带动知识点的学习,即“以图带讲”的教法学法。
学案导学法、探究学习法.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完成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多媒体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高一年级地理学科大气圈与天气、气候1、2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1、2课时课时计划:2 课时周课时:3课时(2课时为正课,1课时讲学案)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指的是大气圈的构成和天气、气候的区别。
其核心是学会用论述地球大气层的热量来源和传递,以及全球的基本运动规律和天气形成机理。
理解它的关键是学会读图并分析。
大气部分的基础知识是自然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重要基础。
教学的重点是大气运动、气压带、风带及锋面系统。
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学会读图分析。
该节内容计划安排8个课时。
从第一、二课时的内容上来看,“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是本节的基础,这部分内容为后面的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作了较好的铺垫。
二、目标及其解析(一)目标定位1.识记大气圈的组成和垂直结构;2.能够说出大气圈在垂直方向上各个层次的温度、密度、大气运动状况和与人类的关系;3.理解对流层的气温直减规律;4.能说出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的道理;(二)目标解析1.识记大气圈的组成和垂直结构是指知道大气圈各个层次所在的大概海拔高度及概况;2.能够说出大气圈在垂直方向上各个层次的温度、密度、大气运动状况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指知道大气圈垂直方向概况;3.理解对流层的气温直减规律是指学会运用该规律计算某海拔高度的气温;4.能说出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的道理是指让学生学会分析大气受热过称及保温作用;三、问题诊断分析在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有:1.大气圈各个层次与人类的关系。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各个层次在大气组成、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上的差异,然后明白各个层次对于人类的作用和价值。
2.大气的受热过程。
由于太阳辐射是地气系统能量的根本来源,因此,要使学生理解大气的热力作用,首先,可让学生回忆太阳辐射的概念,了解太阳辐射能量在不同波段区间的分布状况,并且指出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其次,可通过一些实际实例,尤其是从学生熟悉的实例中举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常见的天气系统》
目标:结合实例,学会分析锋面系统(冷、暖锋及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结合实例,学会分析低压(气旋)、高压(气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重点: 分析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判断气旋、反气旋。
教学难点:锋面过境时天气特点的比较和运用
教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展示11月24日盐城寒潮来袭的天气预报图片。
教师叙述:大家知道寒潮是我们学习过的哪一种天气系统造成的现象吗?除了这种系统,还有哪些天气系统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常见的天气系统。
【板书】2.5常见的天气系统
设疑导学阶段(学生带疑看书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二、自主学习
学生完成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
1.锋面的定义,分类?
2.不同锋面系统中锋面移动方向、符号和降水区的位置?
3.不同锋面系统在我国的典型天气实例有哪些?
4.气旋、反气旋的气压和气流状况,过境时的天气特点与实例?
三、交流展示
学生展示(同时课件同步展示答案)
【板书】锋面系统的比较
【点拨】锋面是倾斜的,一般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
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天气都受冷锋的影响。
四、合作探究
1.冷暖锋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比较?
【板书】冷、暖锋的天气比较
【播放课件】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示意图。
讲述:冷锋的锋面前面为暖气团,锋后为冷气团。
冷气团在移动过程中,它的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雨。
所以,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等现象。
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锋面雨。
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就是冷锋南下时形成的。
近年北方春季出现的沙尘暴天气也是由冷锋引起的,冷锋是影响我国的主要锋面。
【播放课件】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示意图。
讲述:暖锋是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
暖锋降水多发生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学生展示】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状况
完成列表
讲述:如果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就会形成另外一种锋──准静止锋,江淮流域的梅雨就是冷静止锋形成的。
【合作探究2】
1.气旋、反气旋水平气流的画法
2.判断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方法?
左右手定则: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气旋拇指,反气旋拇指。
【课堂小结】学生小结,老师点评。
【课堂检测】
1.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准静止锋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冷锋
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暖锋北方秋季“秋高气爽”气旋
北方夏季的暴雨反气旋
东南沿海的台风
(8分)
(1)从性质上看,甲图中B是
气团,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
是地。
(2)甲图为锋天气图。
该
锋面过境后,E地天气状况
是。
(3)乙图中P处是气压中
心,该天气系统位于半球,在
其控制下多为天气。
3.年】读下表,完成第
日期18日19日20日21日平均气温(℃)2-1-2-4
气压(百帕)1002100410061008天气状况晴转多云阴转小雨夹雪小雪渐止转阴到多云多云转晴
此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 B.反气旋 C.暖锋 D.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