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寓言特点

合集下载

简论《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

简论《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

简论《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一、《庄子》寓言故事阐释事理说理性强庄子一书十万言,大抵率寓言,这些寓言都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形象描述,其意图都是为了表达庄子的无为而治、顺乎天理的思想。

《庄子》一书的寓言故事处处不离这一主旨,并且达到故事与哲理的自然和谐地统一。

如“庄周梦蝶”,原是一个简单的做梦故事,庄子却由此及彼将现实与虚幻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想他人所想,首先提出了“物化”的概念。

他认为:不论客观万物还是人的内心世界都受“道”的主宰,因而事物的彼此认识上的是非,都是相对的,一切都是“道”的`“物化”现象。

如庄子梦为蝴蝶,蝴蝶梦为庄周,只不过是一种幻觉,故应放弃一切对立和争论,做到无知无觉,恢复到虚无的“道”那里去。

寓言故事本身以梦境的不可捉摸性形象地表明自己抽象的相对主义观点,作为其无为的政治论与混事的人生哲学的理论基础,真是再恰当巧妙不过了。

庄子寓言故事说道理性有时存有虚构的成份,但不仅不影响其说道理性,有时反而进一步增强其用笔的逻辑性与严密性。

例如《秋水》篇就记述了这则寓言故事:惠子相梁,庄子Thelle之。

或曰惠子曰:“庄子去,欲代之二者。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前往探望惠子,说道:“惠子相梁,庄子Thelle之。

或曰惠子曰:‘庄子去,欲代子二者。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Thelle之,曰:‘南方存有鸟,其名叫鸢雏,子知之乎?夫鸢雏厚腻南海,而连蕊茶北海,非梧桐远不止,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尝。

于是鸱得臭鼠,鸢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坏’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坏我鬼神?”这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辛辣深刻,庄子以“腐鼠”喻梁之增益,这倒是明摆的比喻;鸢雏志在高尚,“非梧桐不栖于,非竹实不食”也可能将就是真的,但其仰头鸱得腐鼠而发之言似乎就是虚构的。

庄子不是直截了当地表明,而是借予空虚虚构的动物故事抑扬顿挫、含蓄地告白自己的观点,嘲讽了惠子之贪图禄位以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下绿汁江;思想观点就是故事的比喻义,被“寄寓”在故事之中。

试述庄子与孟子、荀子、韩非子在寓言运用上有什么不同

试述庄子与孟子、荀子、韩非子在寓言运用上有什么不同

试述庄子与孟子、荀子、韩非子在寓言运用上有什么不同?答:每个寓言都凝集着作者的人生感悟,庄子与孟子、荀子、韩非子因其政治思想观点等的不同,在运用寓言上也显示出了各自的特点:1、思维主题方面庄子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无力反抗的无奈,使得他消极避世,但庄子的寓言在消极之中又有积极的亮点。

面对显贵与阴暗,他甘心贫苦,也不愿在繁华中丧失气节。

他原可加官进爵,但宁可“曳尾涂中”。

庄子对社会黑暗的批判也是淋漓尽致的,“舔痔得车”这则寓言,对那些喜爱逢迎、用甜言蜜语捧场显贵的人进行了嘲讽和薄情批驳,表达了自己的厌烦与轻视之情,这则寓言也成了千百年来揭露封建社会黑暗人情世态的快人快语。

同时,庄子的寓言还表现出一种冲决一切网罗的意志和能量,表现出了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精神。

然而实现这一切并非一挥而就的事,追求完全自由成了庄子一生的梦想,如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到的“无待”,大鹏的自由是“有所待”的,务必倚赖飓风之力才略高飞,务必有足够大的空间才略展翅,庄子向往的则是“无待”,即不用要倚赖任何气力或条件就能在人间自在生存。

总之,众多庄子寓言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是超功利、弃名利,强化自身品性修养,不懈追求自由潇洒。

然孟子、荀子、韩非子则是心存天下的。

孟子寓言与他推行“仁政”干系亲密,为了使君王从谏如流、接纳他的政见,他经常用寓言说理,逻辑紧密,层层相扣,将对方引入“罗网”。

典故“王顾左右而言他”中,孟子的寓言再次难倒齐宣王,可见孟子的寓言多为政治说理。

荀子寓言量少且简略质朴,但他的寓言如浮阳之鱼、东野失马等,无论是对平民百姓还是君王治国都有很强的教导作用。

韩非子是一个极为入世的政治家,他的寓言是为了说明他的明确的为君王服务的道理。

著名的寓言譬如“酒酸与恶狗”,小中见大,警告君王要重视身边如恶狗般的大臣,才能确保不受蒙蔽和挟制,有识之士才能真正得到重用。

2、逻辑联系方面庄子的寓言总是天马行空,但又行云流水。

以《逍遥游》为例,接连出现了“鹏徙南冥”,“蜩与学鸠笑鹏”,“列子御风而行”等多则寓言,从显示鹏的志向广大,蜩与学鸠眼光短浅到大赞列子的飘逸精力,最后表明了心中“无待”的自由,可见庄子寓言的跳跃性极强,行文之间能将主题思维任意改换,情节跌荡流动。

举例说明《庄子》的文学特色

举例说明《庄子》的文学特色

举例说明《庄子》的文学特色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所著的一部名篇,其文学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幽默的语言风格:《庄子》常常以幽默的方式来讲述哲学思想,通过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将抽象的道理转化成形象的故事。

比如《齐物论》中的"鱼世之乐,乃在于水"和"吾丧我,汝将焉得之?"一语双关,用幽默的语言呈现深刻的哲理。

2. 生动的寓言故事:《庄子》中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寓言故事,如"背城借一力"、"蝴蝶梦"、"黄粱梦"等。

这些故事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富有情感的描写,直观地阐述哲学思想,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3. 独特的修辞手法:《庄子》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反问、夸张、排比、对偶等。

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庄子使文辞更富有韵味,引发读者的思维共振。

4. 精妙的字词运用:《庄子》中运用了大量精妙的字词来准确表达思想,如"泮林"、"心如明镜"、"以己度人"等。

这些独特的词汇不仅词意丰富,还给文本增添了一种特殊的文学美感。

5. 自由奔放的想象力:《庄子》充满了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的内容,通过庄子自由奔放的想象力,将哲学思考与诗意描写相结合。

这种奇幻的想象力为《庄子》赋予了独特的文学魅力。

以上是《庄子》的一些文学特色,这部作品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文学表达方式,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并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寓言的特点包括

《庄子》寓言的特点包括

《庄子》寓言的特点包括《庄子》是我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其丰富的寓言故事。

庄子通过各种寓言,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哲学思想,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他的思想内容。

那么,究竟什么是庄子寓言的特点呢?第一,形象鲜明。

庄子的寓言往往采用生动的、形象的故事来表达哲学思想,这些故事常常具有富有想象力的元素,如天空中的鸟兽、鱼、蝴蝶、蟹、蜉蝣、蝼蚁等,这些小动物、昆虫,被庄子赋予了极富生命力和人性化的形象。

庄子的故事有时候会通过动物、植物以及自然现象的行为和相互关系,来阐发人类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第二,幽默诙谐。

庄子的寓言往往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哲学观念。

他善于运用夸张、反讽、比喻、概括等修辞手法,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价值和比例,引出了深刻的社会道德和伦理思考。

庄子的寓言多数歉意显然,直白,在诙谐幽默的语言之中总包藏着那种平淡却摄人心魄的哲理。

第三,多义性。

庄子的寓言往往寓意深刻,有着多重的含义和诠释,让读者可以在自己的认识水平和阅读经验上对寓言的内蕴有深入的理解和发挥。

庄子的寓言有时候会使用同一故事在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境中,来表述不同的哲学思想,符合“让读者随自己的理解而得到经验”的原则。

第四,意境独特。

庄子的寓言不仅具有形象鲜明、幽默诙谐、多义性等特点,而且由于庄子语言的审美性和诗意,他的寓言在意境上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他的寓言常常运用夸张、幻想等手法,甚至采用人所共知的谚语、格言以及诗句的形式,给人留下一种诗情画意的印象。

庄子的寓言是经典的智慧和哲学语言,它富含哲学思想,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中领悟深刻的道理。

它的特点包括形象鲜明、幽默诙谐、多义性和意境独特。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庄子的寓言都对人们的思想、品性、道德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庄子的艺术特色

庄子的艺术特色

庄子》的艺术特色一、寓言之美。

春秋至战国漫长的数百年是我国古代寓言创作的黄金时期。

这个阶段寓言是诸子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先秦散文里面最具文学色彩的因素。

而在这些灿若星河的诸子作品中,《庄子》寓言成就无疑为“诸家之首”,寓言大师。

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也曾指出“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可见寓言的确是《庄子》的主体内容和思想的精要与灵魂。

在《庄子·逍遥游》中庄子用大鹏与巨鲲的寓言来论证只有做到“无所待”才能真正的进入逍遥之境;又用蜩与学鸠和斥鹌两则寓言来与大鹏和鲲的境界形成对比,以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美学价值取向,同时又将那些庸碌无为而又洋洋自得的政坛官员们深刻的讽刺了一番;在《庄子·养生主》中,庄子运用庖丁解牛的寓言来说明人应当顺时处事,要遵循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做任何事情只要找到对的方法,遵循原则,在困难的事情也可以迎刃而解,千万不可以违逆自然法则做事情;在《庄子·秋水》篇中,庄子运用鹓鶵和猫头鹰的寓言来向惠施表明自己将官场功名利禄视为粪土而不屑于宰相之职的立场和态度;在《庄子·齐物论》篇中用“尧欲伐三国”的传说来阐述万物平等的思想;在《庄子·应帝王》篇中,运用列子的神话来宣扬他无为而至的政治哲学。

综观《庄子》全书,几乎以寓言贯穿首尾,庄子很少在其中直接表述他的思想主张,都的借用寓言、神话传说和虚构故事来让深刻的道理明了化,使抽象的观点形象化,让人更容易明白和接受。

这也是庄子思想灵魂性的体现。

道家的哲学思想本来就十分的深奥,加之主观性浓厚,通过简单的语言直述是不可能将这些深奥的道理说得明白的。

庄子灵活的采用寓言说理,将思想观点渗透于寓言故事当中,让受者自己去体悟其中的道理。

庄子能做到这一点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语言的本质功能是表意传情,但庄子寓言的运用能使意表于言外,许多深奥的道理如果直观的去描述恐怕几天几夜也不能使人明白,几千万子也不能使人透析。

简述《庄子》的寓言特色

简述《庄子》的寓言特色

简述《庄子》的寓言特色
《庄子》是中国古典文学中重要的体裁,也是最具有特色的一部文学作品。

zhou子一共有33篇,其中包括了道家思想、佛家思想、儒家思想以及当时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等。

《庄子》勾勒的九种题材:道德、哲学、神学、社会、历史、灵性、伦理、哲学和宗教,揭示了一种更为深刻的思想比之于现代的后象思想。

《庄子》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其中各种象征性的寓言。

比如,“三谷七”,象征着社会在财富分配中的公正性;“芥子”,作者以这个做为比喻来表达他对“善”与“恶”的看法;《君子之行》,象征着君子的政治修养和德行;《至治》,指出治理国家要以“诚信”、“兼容”、“报恩”等为根本原则;“鱼目混珠”,指出集体有力量比个人更有价值,以及“弱水三千”,提醒我们意志的坚强。

一般来说,《庄子》的寓言结构有4种:譬喻、反讽、排比和比喻。

其中,譬喻是一种根据特定的物品来解释一件事物,比如《鱼目混珠》这则寓言。

反讽是一种用恰恰相反的内容去释述事物,比如《因果》中的“浩浩荡荡之涛”,使受者知道应对困境的本质。

排比是一种以递进的方式来表达事物,比如《淡影》中的“静得有水,动得有月,守得有室,走得有地”,旨在用更形象的方式来表达真理的精神。

最后,比喻是将一件事物与另一件事物作出比较,比如《因果》中的“鹰搏空,夭夭其芒”,象征着善恶终有报应。

《庄子》中寓言特色,在于作者以象征性的形式去揭示真理。

这些寓言有深刻的意义,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比较具有实用性。

∧给
读者普遍的启发,提供一种丰富的思想体系,每一句都在言简意赅的话语中蕴藏着深远的意义。

因此,《庄子》在很长时期内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民思想行为的发展,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庄子》的文学艺术特色

《庄子》的文学艺术特色

《庄子》的文学艺术特色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代表作之一,其文学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寓言形式丰富多彩。

《庄子》中大量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寓言故事,如“蝴蝶梦”、“齐物论”等,通过寓言讲述哲学思想,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辞藻华丽,文采斐然。

《庄子》中常使用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并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试图解决人性的问题。

《庄子》中详细探讨了人性的本质和意义,呼吁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安宁和平静,摆脱外在的烦恼和追求,追寻真实的自我。

四、倡导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庄子》认为,世界本无常,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对性,唯有自由自在、随性而动,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综上所述,《庄子》以其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色和深邃的哲学思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深受广大读者和文化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浅谈《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

浅谈《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

180浅谈《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陈娟虹 福建省福清第二中学摘要: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可谓独占一席,其寓言数目众多,内容丰富,风格独特。

这些寓言故事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意出尘外,想象奇特;寄理于寓,借寓言理;形象生动,丰富多彩;而且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也正因为如此,《庄子》寓言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了文人的寓言创作和后世小说的产生;此外,还丰富和发展了祖国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庄子》寓言;艺术特色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可谓独占一席,其寓言数目众多,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可谓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司马迁记载:庄子“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底率寓言也。

”[1]庄子自己也说:“寓言十九,籍外论之。

”可见其书可以说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这些寓言故事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以下试作分析。

一、《庄子》寓言的艺术价值(一)意出尘外,想象奇特《庄子》寓言表现了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想象世界,可谓意出尘外,想象奇特。

《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了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奇幻异常,变化万千。

[6]《秋水》篇中“望洋兴叹”的故事,写在秋水上涨时节,大大小小的河流奔腾跳跃汇入黄河, 使黄河更加宽广,气势更加雄伟,它波涛汹涌,浩浩荡荡,顺流而下,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作者从黄河写到大海, 写得混混茫茫,形成了开阔而壮观的境界, 这种高超的艺术境界, 正是得力于作者那丰富想象力表现出来的。

《庄子·应帝王》篇中,“混沌之死”的寓言故事,最能表现庄子那奇特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

南海之帝倏和北海之帝忽,为了报答中央之帝混沌的款待之情,为其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作者凭空撰出倏、忽、浑沌三个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怪诞之人, 通过这三个怪诞之人的故事, 来阐发“无为”的深刻哲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庄子寓言中的人物很少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他们大都是作者通过丰富而又奇特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

庄子寓言运用的特点

庄子寓言运用的特点

庄子寓言运用的特点
庄子寓言是庄子在他的著作《庄子》中所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具有以下特点:
1. 深度隐喻:庄子通过寓言,通过采用动物或其他生物作为代表,暗示或隐喻深层含义。

他用简单而生动的形象语言,将抽象的哲学思想转化为形象的寓言故事,以隐喻的方式传达哲学思想。

2. 幽默诙谐:庄子的寓言往往带有幽默和诙谐的色彩。

他善于以夸张、荒诞和讽刺的手法,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对话来表达哲学思想,以引人发笑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3. 逻辑推理:庄子的寓言通过巧妙的逻辑推理,往往让读者在欣赏寓言故事的同时能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他常常通过问答、对话等方式,通过推理引导读者思考,并给予启示和教诲。

4. 深意悟性:庄子的寓言多含有深刻的道德、哲学或人生智慧。

他用简短而富有启发的故事,让读者能够从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人性的本质以及如何与世界相处。

总而言之,庄子寓言运用巧妙的隐喻、幽默诙谐、逻辑推理和深意悟性等特点,以寓言的形式传达他的哲学思想,引导读者思考和领悟人生的智慧。

【古代文学论文】浅析《庄子》中寓言的艺术特点

【古代文学论文】浅析《庄子》中寓言的艺术特点

浅析《庄子》中寓言的艺术特点浅析《庄子》中寓言的艺术特点毕业论文《庄子》是道家学派的言论著作总汇。

司马迁认为庄子思想其要归本于老子。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用寓言故事和形象作为依托,是《庄子》的一大特色。

庄子曾说:寓言十九,藉外论之。

亲父不为其子媒。

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

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

[1]从理论意识来说,庄子这一派本有言不尽意的看法,即逻辑的语言并不能充分地表达思想。

与此相关,在表现手法上,许多篇章,如《逍遥游》、《人间世》,几乎都是用一连串的寓言、神话、虚构的人物故事联缀而成,把作者的思想融化在这些故事和其中人物、动物的对话中,这就超出了以故事为例证的意义。

《庄子》寓言的独特性本文由毕业收集整理,还在于它的多义性。

庄子在创造了如此大量、丰富多彩、变化多姿的艺术形式枣寓言之时,其寓意却是比较隐蔽、模糊的。

他极少使用正面的说理文字来直接表现自己的思想,而是在一种扑朔迷离的状态下让人去领悟他的心绪。

寓实于玄,寓真于诞[2]是庄子散文的具体体现。

在混沌朦胧,能柔能刚,不主故常的通天下之一气耳的状态中,庄子自我陶醉在他所描绘的幻想的意境之中,那潇洒飘逸与神奇怪谲的文风同时也在浪漫的美的意境中徜徉。

庄子不以推理手法,而是通过象征、寓言和气氛,以情感想象来表达内容,这种主观性色彩,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庄子在讲故事时,并没有明白、精确地点明他要说明的道理,而是靠那卓异的形象思维,通过故事自然流露出来。

这样,其寓言的寓意就变得多面、模糊,具有形象大于思想的特点。

《庄子》中的故事极其繁多。

往往在一篇之中,运用好些故事,又层层相套,大故事套入若干小故事,形成天方夜谭式层层迭迭的故事群簇,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说明事理。

《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参看《庄子寓言全集》
(一)哲理与诗意的交融
表现于①《庄子》的理想本身就带有诗意,这些理想境界构成了诗意昂然的艺术境界如:《逍遥游》中描写了翱翔于天地间得大鹏与渺小的斥鴳,由此指出真正的"逍遥游"
造出一个诗意盎然的艺术境界
②庄子以艺术的态度体味人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意
例如:《齐物论》中庄生梦蝶
庄子产生了不知究竟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的奇想
③《庄子》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字里行间跳荡着强烈的激情
流露庄子的苦闷悲愤之情
后人称其为"蒙叟之哭泣"
例如《大宗师》《庄子》表达了对生活的理性认识,也包含了深厚的情感体验,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和谐交融
(二)异彩纷呈的寓言故事
①把深奥的哲理形象化
用寓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②《庄子》寓言独具寓真实于诡诞的浪漫主义特色
如:涸辙之鲋能够"忿然作色"
③《庄子》寓言能超乎言意之表
庄子主张"得意忘言"④《庄子》寓言注意细节刻画和夸张渲染
如"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
(三)意出尘外的想象
庄子的作品充满了奇幻而丰富的想象,这与他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有关,他主张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的束缚
克服'成见''成心'达到绝对的自由,生活范围的狭隘,限制了人们的眼界,把有限的存在放到无限的宇宙中去考察,才能极大地扩展人的精神视野
他主张用多种尺度对同一事物作多侧面、多角度的透视,而不要拘执于一成不变的眼光庄子善于逆反型思维
(四)汪洋自恣的文章形式
文章结构富于跳跃性,跌宕开阖,曲折有致,起伏变化,他的语言奇峭富丽,精彩传神。

举例说明庄子寓言故事的特点

举例说明庄子寓言故事的特点

举例说明庄子寓言故事的特点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被誉为伟大的“道家思想家”,其思想体系对中国哲学的发展甚至对于世界哲学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庄子的思想富于联想、象征、想象和寓言,并运用特殊的语言方式来传达其观点。

在他的著作中,寓言故事是最显著的表现手法之一,它们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哲学思想并阐明其观点。

本文将通过举例说明庄子寓言故事的特点。

庄子对人性、人生、自然等问题的阐释借助了各种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寓言故事,这是庄子思想研究中的一大特点。

庄子的寓言故事旨在启发读者深思,颠覆传统观念,解释世界之谜。

他强调了人类的困境和追求的本质,以及达到幸福和自由的可能途径。

那么在离开庄子本人的哲学思考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他是如何使用寓言故事以表达其观点的。

一、传统的“形名”思维被视为不可信赖《逍遥游》中有一很经典的寓言故事,它讲述一个巨大的海龙向一个人提议,让他成为“鱼”,并在海底生活。

这个人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提议,并随即化身为一只鱼。

当它快乐地在海水中游泳时,它突然想到:自己真的可以快乐地成为一条鱼吗?难道没有时刻想到他以前的人类生活?这个故事的精髓在于传统的“形名”思维被视为不可信赖。

人们过分关注外在的形式和命名,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

庄子通过故事告诉我们,在人类生活中,太多的事物被人们赋予了名称和意义。

但这些形式不应对我们的心灵造成过多的影响,我们应该更多地聚焦于本质。

这对我们理解人生和自然非常重要。

二、自然的智慧和人工干预之间的关系另一个寓言故事《庖丁解牛》讲述了一个熟练的屠夫解剖牛头并且和其猎狗互动的故事。

故事不是真实的,而是由庄子想象而来,作为一个展示屠夫技术和自获取的传统方式的比喻。

屠夫的提高技能和专业知识是虚荣的表现形式。

该故事促进了比较生态和天性,离开人额知识和技能。

三、自然是无法混乱的在庄子著作的最后,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寓言故事的形式,它涉及到自由。

《至乐》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聚义堂的幸福,请让我详细讲述这个故事的剧情:聚义厅发生了大地震,聚义厅众人惊恐不安。

《庄子》寓言的文学性

《庄子》寓言的文学性

《庄子》寓言的文学性
《庄子》寓言的文学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异彩纷呈的故事。

《庄子》以寓言说理,讲述了众多的精彩故事。

如庄周梦蝶、庖丁解牛、螳臂当车等。

《庄子》用众多的寓言故事说明道理,使说理足具形象性和趣味性。

(2)奇幻谲诡的想象。

《庄子》的想象奇幻,夸张,出人意表,变化莫测。

如《逍遥游》写鲲、鹏南迁,鲲可以自由变幻体貌,由鸟而鱼;鲲、鹏体形之巨大不可拟想;它的飞行,惊天动地,气势恢弘。

这样的想象,堪称奇丽、夸张而壮观。

(3)空灵飘忽的文风。

《庄子》全篇由一个个形象生动、想象奇幻飘逸、不受常情常理的拘限的寓言故事连缀而成,故事之间往往是跳跃式的承接,这就造成它结构、行文的空灵飘逸。

如《秋水》连续写了七则寓言故事,七则寓言联翩而出,移步换形,犹如风行水上一样轻灵、自然、飘逸。

(4)谐趣和讥刺横生。

《逍遥游》中蜩与学鸠对大鹏南迁行为的不理解、惠子与庄子关于大瓠的争辩,都趣味盎然。

“鸱得腐鼠”讥刺惠施怕人与他争夺相位的俗态,而鸱得腐鼠而啉。

《庄子》寓言 艺术特色

《庄子》寓言  艺术特色

摘要《庄子》又称《南华经》,是先秦诸子中最具文学价值的作品。

书分内篇、外篇、杂篇,以内篇为核心,《逍遥游》、《大宗师》等作品集中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庄子多用“寓言”、“重言”和“卮言”等表现形式写作,尤其擅构寓言。

古今人物、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大鹏小雀、白骨骷髅,皆能幻化,敷衍文章。

庄子之寓言,想象奇特怪诞、发想无端,文风恣肆汪洋、意出尘外,论述诡谲神秘、瑰丽绝妙,然而它所承载的思想却是朴素深刻,无人能先。

特别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几乎已完全具备了现代小说之特点,被黄震先生誉为“千万世诙谐小说之祖”。

庄子的寓言是他说理传道的主要工具,通过寓言这种曲折含蓄却又古怪离奇引人入胜的方式,向世人传达他高深莫测的“道”,幸如他所预期的“十言而九见信”,两千年来,庄子的寓言及寓言所包含的道对中国的文学、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庄子》寓言艺术特色浪漫主义刻画手法措辞目录引言 ............................................................................. 01.新颖巧妙,意境宏阔,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 :22.嬉笑怒骂,生动活泼,刻画手法精准多样 (4)3.言简意赅,生动传神,措辞凝炼不失飘逸 (7)结论 ............................................................................. .. (9)参考资料 ............................................................................. .. (11)引言《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说:“庄子者,蒙人也。

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

庄子寓言的特点范文

庄子寓言的特点范文

庄子寓言的特点范文庄子是中国哲学家庄子的笔名,他以他的著作《庄子》著称于世。

《庄子》是一部思想深邃、内容丰富的哲学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生动的寓言故事。

庄子寓言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生动形象:庄子的寓言故事常以人物或动物为主题,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寓言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庄子擅长通过夸张的表述和幽默的对比来表达他的哲学思想,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易于理解和接受。

2.隐喻象征:庄子的寓言故事往往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通过隐喻来表达他对人性、社会现象和哲学问题的思考。

这些寓言故事不仅有着表面上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从象征意义上展现了庄子的思想观点。

庄子的寓言既可以从表面意义理解,也可以从象征意义上深入思考。

3.反讽讽刺:庄子的寓言故事经常运用反讽和讽刺来表达他对世俗行为和社会现象的批判。

他通过构建荒诞的情节和角色,嘲笑人们追求名利的行为和欲望,揭示人生本质的虚无和无常。

通过这种方式,庄子试图唤醒人们对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思考,并引导人们超越功利主义的思维模式。

4.自由幻想:庄子的寓言故事非常注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他经常描绘一些奇特的场景和人物,创造出奇幻的世界和故事情节。

他通过这种自由的幻想来突破现实的束缚,表达他对人类生活的理想追求和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庄子寓言的想象力丰富而独特,给读者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思考空间。

5.淡泊宁静:庄子的寓言故事常常以宁静和淡泊的心态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态度。

他认为追求名利、功成名就只会带来烦恼和困扰,而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源于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庄子通过他的寓言故事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领悟和对人性的反思,鼓励人们学会放下欲望,心境平和地面对人生的起伏。

总的来说,庄子的寓言故事以其生动形象、隐喻象征、反讽讽刺、自由幻想和淡泊宁静等特点而闻名。

这些寓言故事通过恰到好处的叙述方式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向读者传达了庄子的哲学观点和对生活的思考。

它们既是美妙的艺术创作,又是哲学智慧的集结,对读者的思想启迪和人生指导具有重要的影响。

庄子寓言的特点

庄子寓言的特点

庄子寓言的特点《庄子》是一部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里面包含了众多的寓言,这些寓言独具特色,充满哲理。

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庄子寓言的特点。

第一,寓言寓意深刻,极富哲理庄子寓言在文学形式上比较简单,但在寓意上却很深远。

它通过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来传递深刻的哲学思想,如《庖丁解牛》中讲述了解牛的不同境界,说明了人类在修行上的不同境界,《逍遥游》通过一个梦幻的旅程,表达了庄家关于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这些传达出来的核心价值观,让人们在读完之后感受到了生活的深度和宽度,对人们的思维习惯和分析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第二,善于反讽与颠覆传统观念庄子寓言常常通过一个反讽的手法,表达出对现实问题的批判与悲声。

比如《齐物论》中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笑话”,说明了人类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常常会因为贪婪而失去更多的东西,还有《南华经》中的“大展牛羊之皮”的寓言,通过一个简单却又非常深刻的故事,颠覆了人们对于企图利用别人以谋取利益的想法,让读者不得不深思,这种“阴阳奇谲”的表现手法,也让庄子的寓言更为生动有趣。

第三,展现了庄家独特的思维方式庄子寓言的哲学内涵有其独特性,其思维方式异于常人。

例如,《逍遥游》这篇论文所展现的境界,体现了庄家“反常之思”、“逆向思维”、“抱憾之情”的思考方式,他独辟蹊径的思路以及对传统观念的颠覆式思维,使庄家在哲学领域上独树一帜,得到了众多儒家、道家、佛家的推崇和研究。

第四,平淡又不失意味综上所述,庄子的寓言深入浅出,凝练简洁,充满哲理,其特点是颠扑不破、言简意赅。

通过庄子寓言所表现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加丰富人生的阅历,启迪人生智慧。

试论庄子的寓言特点

试论庄子的寓言特点

试论庄子的寓言特点嘿,大家好啊!今天咱来唠唠庄子的寓言。

这庄子的寓言啊,就像我小时候在村里遇到的那些好玩的事儿一样,充满了神奇和趣味。

就说庄子寓言的第一个特点吧,那就是想象力爆棚。

我记得有一次啊,我在村后的树林子里玩儿,那林子可大了,树长得密密麻麻的。

我走着走着,突然看到一只小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那速度快得哟,就像一道闪电。

它一会儿在这棵树,一会儿又“飞”到那棵树,我就想啊,这松鼠是不是有啥神奇的本事呢?就像庄子寓言里的那些鲲鹏,那鲲鹏大得没边儿啦,翅膀一扇,就像天边的云彩在动。

这庄子啊,他的脑袋里就像有一个超级大的游乐场,啥神奇的东西都能跑出来。

鲲鹏能从北海飞到南海,这想象,简直比我看到小松鼠想到它会魔法还夸张呢!再说说庄子寓言的形象性。

咱就拿庄子讲的那些人物来说,一个个活灵活现的。

就像村里的王大爷,他有个习惯,每天都坐在村口的大石头上抽烟袋。

那神态,那动作,你一看就忘不了。

庄子笔下的人物也是这样,你看那个庖丁,解牛的时候那叫一个熟练,手起刀落,就跟跳舞似的。

我就想啊,这庖丁是不是和王大爷一样,对自己做的事儿那是熟得不能再熟了,有自己的一套节奏。

王大爷抽烟袋的时候,先把烟丝慢慢地按进烟袋锅子里,再用火柴轻轻地一划,火光照亮了他满是皱纹的脸,那专注的神情就和庖丁解牛的时候一模一样。

庄子把这些人物写得这么形象,就像把他们拉到我们面前一样,让我们看得清清楚楚。

还有啊,庄子寓言的寓意深刻这事儿,也很有意思。

有一回啊,我和小伙伴们在河边捉鱼。

我们都用小网兜去捞,可半天也捞不上来几条。

这时候,村里的老渔夫来了,他不紧不慢地在河岸边找了个地方,把鱼篓放好,然后用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竹竿头上绑了根线,线上挂了个小钩子,再放上点鱼饵。

嘿,没一会儿,就钓上了好多鱼。

我们都傻眼了,老渔夫笑着说:“你们啊,太着急啦,做事得有方法。

”这就像庄子的寓言,表面上是个好玩的故事,可里面藏着的道理就像老渔夫的钓鱼经验一样,得我们自己琢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庄子的寓言特点摘要《庄子》被认为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也是庄子一生思想和学术的总结。

《庄子》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丰富而又奇特的寓言,意生尘外,怪生笔端,纵横恣肆,发想无端,瑰丽奇谲。

庄子的寓言是他说理传道的主要工具,在他的文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向我们传达了他高深莫测的“道”,从他的文章中,我们不仅能读到他的思想,同时,他关于语言和思想的独到论述,给后世的为文者莫大的指导和启示。

关键词庄子寓言立言方法庄子,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生活,他的思想,无不笼罩着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的思想来源于老子,但他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道”也是其哲学思想的基础和最高范畴,既是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至人的认识境界。

他的代表作《庄子》,集中了庄子思想的精华,被认为是先秦说理散文中最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超然而又孤独的身影,也可以看到他的善辩与睿智。

庄子的文在先秦散文中可谓是横空出世,借助实体的语言来表达出不可道不可名的哲理。

而《庄子》一书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的寓言。

一庄子自称他的书中是“寓言十九”,在他的书中确实也充斥了大量的寓言,几乎随处可见。

寓言,就是用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比喻自己所要介绍的他人不知的事物,使人“知之”。

先秦诸子为了增强论辩的说服力、趣味性,经常选择寓言这种方式来说明。

如论辩气势磅礴的孟子就著有《齐人有一妻一妾章》,成功的以齐人的言行譬喻官场中那班钻营富贵利达之徒,讽刺他们的卑鄙无耻,揭露他们灵魂的丑恶。

《韩非子》中寓言就很多了,像《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都是寓言专集。

韩非子的寓言形象化地体现了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如《荆刺母猴》一篇,燕王的昏庸,卫人的狡猾,冶者的聪明,都表现得单纯鲜明,生动逼真。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话幻想故事,没有超越现实的虚幻境界和人物。

和《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不同,《庄子》中的寓言奇幻玄虚,怪诞神奇。

王景林先生认为:庄子的寓言寄托一种思想,使自己的理论完全以寓言的形式显现出来,而不像墨子、孟子那样,仅仅把寓言作为使理论通俗生动的工具①。

庄子的寓言更多的是理与寓、言与意、情与境“磅礴以为一”的混沌的象征性艺术,它模糊了工具性与目的性,使说理与寓意和而为一,不能单独地去分析而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体验去品二庄子所要表达的“道”是“无情有信,无为无形”的不可名状之物。

在庄子之前的老子就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②,道是天地间“不可名言之理,不可施见之事,不可径达之情”,大象无形,大音稀声,只有用极度寓言性的“象”才能表现这种恍兮惚兮的极度无形的“道”。

“中国的古代艺术都采用高度抽象化、极度寓言性的‘象’来规范人们的审美认同”,“从《易经》和《易传》提供的资料来看,其实象就是寓言。

”庄子的寓言有一层梦幻般的色彩, 创造了一种超现实的幻觉的艺术氛围,借以沟通天与人(如“混沌”)、生者和死者(如“骷髅”)、过去和现在(如“尧让天下与许由”)、醒与梦(如“庄周梦蝶”)的联系、交流与融合。

这是中国先秦时期独一无二的带有神话性质的寓言的创作方法,也就是一般的文学史家、文艺评论家的所泛泛称道的所谓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在这一类作品中,人物和时间都以非逻辑性、超时空为基本特征,人们在现实中无法找到它们,只有在超现实的意义上,它们才是真实的。

这种通过象征意象来传达的超现实意义上的真实是以清醒的理性认识和深刻的人生思辨为前提的,所以,这非现实的虚幻描写并不使我们感到虚假丧真,相反,它具有极大的感染力量。

庄周为文,汪洋恣肆,机趣横生,用寓言来阐发旨趣也很有独到之处。

寓言大多是在表面的故事之外给人以启示和教育,因此,理和事就必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庄子》中也处处体现了事理结合这一特点。

事与理相互依存,据事以论理,理因事而明,正是中国历代文人为文的传统。

《逍遥游》中说明“小大之辩”的道理时,开篇就依托了这样的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

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这是“小知不及大知”,又以朝菌、蟪蛄与楚之南的冥灵和上古大椿来说明“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原本枯槁难以言说的道理,经庄子妙手,以如此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说明,非此,则绝对没有如此的感染力,令读者在为之心荡神驰之际,自然而然地接受他的观点。

在《庄子》中这种事理结合的例子俯首皆是,如《应帝王》中说明应当无为而治时,借无名人之口说出天下大治的至理:“天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适遭无名人饿而问焉,曰:‘请问于天下。

’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而游于何有之乡,以处圹垠之野。

汝又何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又复问。

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关于天下大治之理,借无名人之口,纵横散漫,自然而然之间,就令人不得不信服。

寓言大都以接近生活的趣味化的语言和故事来承载道理,引起阅读的兴趣。

庄子善于采用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承载他的说理,虽然有一部分是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的超现实的荒诞怪异的人与物,但大部分取材于自然界与社会中最平凡最常见的事件,人物也大多是极普通的“身边人”,庄子追求的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而是将玄妙的“道”传于世人的人人都能明白知晓的下里巴人。

在说明合乎实际的行为虽小也有功用,不合乎实际的行为虽大也无用时,庄子没有空洞地去说明,而是选取了常见的鱼的故事:“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升斗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

我将南游吴越之土,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升斗之水而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索沃于枯鱼之肆!’”没有丝毫长篇大论式的说教。

有的只是通俗贴切的比喻,虽黄口小儿听之,也能博得其拊掌一笑吧?《庄子》中的寓言寓意深刻,形象生动,胜过空洞的连篇累牍的说教。

《山木》篇中,为论证只顾眼前的利益会令人闭塞聪明,给我们描述了一幕生动的故事:“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

翼广七尺,目阿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

庄周……执弹而留之。

睹一方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

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

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庄周怵然曰:‘噫,物故相累,二类相召也。

’捐弹而反走。

”螳螂、黄雀的得意忘形,栩栩如生,如此生动具体的事例,怎能不令人耳目一新,欣然接受呢?若是单纯地以理趣教训,估计没有几个人能够耐心地听你把这一大篇道理讲完吧?即使讲完了,也只是听一遍而已,遇事根本想不到自己是不是也当了一回螳螂或黄雀呢。

庄子的寓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夸张与变形,夸张与变形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寓言的象征意义以表现观念的抽象性。

不仅表现了现实社会本身的荒谬性,以显示人与自然融合的合理性,同时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充满批判精神,也是庄子于象征性的体悟道理的重要表达方式。

在《庄子》中,不但有夸的极大的事物,如《逍遥游》中的鲲鹏;而杯水芥舟,朝菌蟪蛄,蜗角触蛮,又曲尽小之奥意。

还有一种夸张:“儒以诗礼发冢”,说大儒和小儒同去盗墓,大儒对进入墓穴的小儒说:“天快亮了,干得如何?”小儒答:“裙子和短衣没解下来,死人口里还有珠。

”大儒便说:“诗书上早说了:‘青青之麦,生于陂陵。

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我抓着他的鬓发,揪着他的胡须,你用铁锤敲他的下巴,慢慢__地分开他的两颊,不要损伤了口里的珠子!”来盗墓居然还能引经据典,说的道貌岸然、振振有词,充分揭露了有的儒者虽然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的行为却令人发指。

这样一个又迂又坏的儒者,盗墓还借助诗书来替自己开脱,比那个掩耳盗铃的人坏得不知道哪里去了。

庄子的言语真是辛辣得很呐!再比如与卡夫卡的《变形记》有异曲同工之效的“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这样一个充满传奇与魔幻色彩的故事,庄子想要说明的是“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从根本上讲还是为了要说明要齐物我,也即达到无心,这个心与物齐的无为逍遥的大境界。

四除了寓言,庄子通常运用重言言和卮言来丰富他的论证。

所谓重言,即历代先贤之言,是历代经验的积累。

“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与己则是之,异于己为非之。

重言十七,所以己言也,是为耆艾。

年先矣,而无经纬本来以期年耆者,是非先也。

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人而无人道,是之谓陈人。

”庄子引用重言,实际是通过先贤之口表达他的心中所想,增强作品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卮言其实就是庄子的无心之言,是庄子的个性之语,庄子说:“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庄子在运用这三言时从来没有将它们割裂开来过,他们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的。

庄子用卮言连接重言和寓言,是它们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如在《至乐》中,庄子开篇即说:“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去?奚乐奚恶?”用三段话总结出“至乐无乐,至誉无誉”的观点,然后用“庄子妻死鼓盆而歌”、“骷髅”等寓言加以形象化的说明,加上引用孔子的话来增加说服力。

这样一篇集趣味,哲理喻一体的文章,相信无论想从中获得什么的读者都能够有所得的吧?庄子的文、庄子的精神是我国文化长廊中的粲然一抹亮色,他的文风、他的精神、他对文学的独到理解影响了后世一大批文学家,是中国文学的一个源流之一。

在今天,我们拿起《庄子》,仍然获益匪浅,从中看到很多东西。

注释:①王景林.庄子寓言艺术的贡献.北京大学学报,1986 年第1 期,第32 页.②老聃.老子.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年5 月版,第7 页.③王杰.审美幻觉·中西美学的理论与实践.学术月刊,1991 年第5 期,第17 页.参考文献:[1]庄周.庄子.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年5 月版.[2]董莲池.说文解字考正.作家出版社,2005 年1 月版.[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4]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北京出版社,1990 年版.[5]北京大学学报.1986 年第1 期.[6]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7]老聃.老子.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年5 月版.[8]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版. 学论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