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是怎样传递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做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知道借助于猜想、实验观察和验证可以初步获得科学知识,归纳与总结也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继续保持好奇心,能够实事求是,尊重证据;体验积极思考和探究的喜悦,感受热传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科学的兴趣,逐步养成乐于动手探究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前面热胀冷缩的基础上,开始关注引起物体温度变化的热传递现象,并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热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教学难点:探究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是小学学习的高级阶段,通过两年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他们求知欲望、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加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兴趣也更为广泛。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不断经历着给物体加热的活动。那么在本节课,又选取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贴近生活,富有情趣。猜想和验证热传递传递过程和方向的探究实验是有趣的,操作难度中等。但实验探究过程对设计、观察、归纳、总结等要求有所提高,仍需要

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四、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

(一)教学思路:

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活动进行教学。其过程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交流评价——联系生活,这种方法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同时更加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二)教学方法:

教法上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注重过程性学习,在“做”中渗透知识。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充分体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的要求,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学法上,本节课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采用对比学习法,让学生在探究热在铁丝、铜箔传递的实验中,对实验前后的不同现象形成鲜明对比。

设计意图:在此使用的对比学习法,它使学生记忆更深刻更持久,也进一步增加对科学学科的兴趣,逐步转变为自我主动探究和学习。(三)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

①500ml烧杯一个,热水,餐叉。

②铁架台1个,火柴1盒,15cm粗铁丝一根,5cm细铁丝一根(用于固定粗铁丝),红色蜡烛1根,酒精灯1盏。

③10×10cm且涂有蜡油的铜箔(四边约5mm垂直折起)2个,红色蜡烛1根,试管夹1个,三脚架1个。

学生用具:记录表两份

《探究热在金属丝上的传递方向》实验记录表,《探究热在金属圆片上的传递》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导入形式。

【教师】展示:①盛有热水的烧杯②餐叉。

【学生】触摸:①②。

现象:①烫手;②凉。

【学生】操作:将②放入①中,片刻。

【学生】触摸:②未浸入水中的一部分。

观察:微热。

操作:从①中取出②,并触摸②浸入水中的部分。

现象:很热。

【教师】评价:你的回答非常符合实际情况,这个小实验你操作的也很认真。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实验材料进行改变,选用日常生活中吃饭使用的餐叉,使课堂更具有生活气息;学生主动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留心观察就可以发现更多的乐趣。

(2)初步探究,收获新知;

【教师】刚才的实验通过直接触摸我们热从热水传递到餐叉。那你们有没有直接观察到热是怎样传递的?

【学生】没有。

【教师】那我们可以借助哪些材料来说明呢?比如凝固的蜡烛稍微加热就会迅速融化。(展示:粗铁丝和蜡烛)

【学生】可以在铁丝上滴几滴蜡油,加热后观察它是怎么融化的。

【教师】好,那我们一起来探究热在金属丝上的传递。

实验探究步骤:

【教师】解说:在粗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滴几滴蜡油,待其凝固后,将粗铁丝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酒精灯加热未固定的一端。

【学生】观察并完成记录表。

《探究热在金属丝上的传递方向》实验记录表

【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①实验小结②评价教师的操作。

【教师】总结与评价:刚才的实验,同学们的观察很认真,详细记录了老师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也直接观察到了热在金属丝上的传递方向。

设计意图:根据实际操作,在此环节,对课本的实验用品进行改变,用蜡液将火柴固定于铁丝上,操作不易成功;将其更换为红色的蜡块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体现实验的目的。若铁丝较细,不利于热的传导,选取较粗的铁丝效果也更好。

(3)再次探究,深化新知;

【教师】现在如果将铁丝换成金属圆片,热该怎样传递呢?(展示:涂有蜡的铜箔)

【学生】还是一样的,从加热的一端传到另一端。

【学生】从加热的位置向四周扩散。

【教师】好,大家的猜想到底正确与否?再次通过实验去验证。

实验探究步骤:

【教师】解说:点燃蜡烛并固定,将涂有蜡的铜箔平放于三脚架,蜡烛加热铜箔的中心。

【学生】观察并记录:蜡的融化情况等实验现象。

【教师】解说:更换铜箔,蜡烛加热其边缘。

【学生】再次观察并记录。

【教师】评价:同学们刚才的观察和实验做的都很好,尤其是记录表写的也很清楚。

【学生】归纳:分析记录表,有无共同的特征。

【学生】回答:我发现了,有共同的特征,都是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到另一端。

【教师】评价:你的分析很正确,大家给他鼓励一下。

【学生】鼓掌。

【教师】总结:在这几个实验中,借助于蜡的融化,直观形象地观察到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板书:热高温→低温)

设计意图:根据实际操作,在此环节作如下改进:①涂有蜡的铜箔温度稍微高一点儿融化速度就加快,可观察的时间短。因此,将酒精灯更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