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诊断-基因治疗-1-aPPT课件
合集下载
基因治疗PPT课件
善疾病的一种治疗手段。
基因治疗是治疗基因突变性疾病的一项根本 性措施,同时它为非基因突变性疾病提供了一 个新的治疗手段。
二、基因治疗的策略
两个基本策略: 原位矫正病变基因 基因取代或基因干预
(一)原位矫正病变基因(纠正异常碱基)
图11-1 镰形红细胞贫血病人的Hb为HbS(由β 珠蛋白基因点突变引起)
2.基因表达持续时间短; 3.许多问题仍需求助病毒或病毒 成分解决。
3.免疫原性低,急性毒性小,对
受试者比较安全;
4.可具有特异靶向性,并能转移 至非分裂期细胞并有效表达;
5.制备方便且重复性好,具有完 全人工合成和大规模生产可行性, 因此较简单和廉价。
(一)脂质体介导的转移方法
1.方法 用一定比例的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丝氨酸→共 溶于氯仿→制备成双层磷脂的封闭囊泡→超声波处理→ 将待转移外源基因DNA包入→制备成脂质体/质粒 DNA复合物→利用其能与细胞膜融合的特性,可将质 粒DNA转入细胞中。 2.优点 脂质体作为载体可以携带各种DNA片段,且 在转移途中保护基因不被核酸酶降解。 3.缺点 转移效率低、制备麻烦、商品较贵。
一.病毒载体——转基因的生物学方法
逆转录病毒载体
(一)逆转录病毒的生活(命)周期 (二)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三) 逆转录病毒载体结构功能特点 (四)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结构 (五)重组逆转录病毒的制备 (六)重组逆转录病毒基因转移系统 (七)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基因转移的安全性问题
(一)逆转录病毒的生活(命)周期
(六)重组逆转录病毒基因转移系统
1.逆转录病毒介导基因转移的靶组织细胞
靶细胞的最基本要求: 细胞表面具有逆转录病毒相应的受体
最常用作基因治疗的靶有: 骨髓干细胞、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 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肌细胞,还包 括所有的肿瘤细胞
基因治疗是治疗基因突变性疾病的一项根本 性措施,同时它为非基因突变性疾病提供了一 个新的治疗手段。
二、基因治疗的策略
两个基本策略: 原位矫正病变基因 基因取代或基因干预
(一)原位矫正病变基因(纠正异常碱基)
图11-1 镰形红细胞贫血病人的Hb为HbS(由β 珠蛋白基因点突变引起)
2.基因表达持续时间短; 3.许多问题仍需求助病毒或病毒 成分解决。
3.免疫原性低,急性毒性小,对
受试者比较安全;
4.可具有特异靶向性,并能转移 至非分裂期细胞并有效表达;
5.制备方便且重复性好,具有完 全人工合成和大规模生产可行性, 因此较简单和廉价。
(一)脂质体介导的转移方法
1.方法 用一定比例的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丝氨酸→共 溶于氯仿→制备成双层磷脂的封闭囊泡→超声波处理→ 将待转移外源基因DNA包入→制备成脂质体/质粒 DNA复合物→利用其能与细胞膜融合的特性,可将质 粒DNA转入细胞中。 2.优点 脂质体作为载体可以携带各种DNA片段,且 在转移途中保护基因不被核酸酶降解。 3.缺点 转移效率低、制备麻烦、商品较贵。
一.病毒载体——转基因的生物学方法
逆转录病毒载体
(一)逆转录病毒的生活(命)周期 (二)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三) 逆转录病毒载体结构功能特点 (四)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结构 (五)重组逆转录病毒的制备 (六)重组逆转录病毒基因转移系统 (七)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基因转移的安全性问题
(一)逆转录病毒的生活(命)周期
(六)重组逆转录病毒基因转移系统
1.逆转录病毒介导基因转移的靶组织细胞
靶细胞的最基本要求: 细胞表面具有逆转录病毒相应的受体
最常用作基因治疗的靶有: 骨髓干细胞、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 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肌细胞,还包 括所有的肿瘤细胞
分子生物讲义:第五章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第五章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基因诊断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DNA/RNA水平 检测分析致病基因的存在、变异和表达 状态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的诊断技术
诊断技术进展
细胞学检查:第一代,早期 生化指标分析:第二代,50年代 免疫学诊断:第三代,60年代
以疾病的表型改变,如细胞形态结构 变化、生化代谢产物异常、特定蛋白质 分子识别差异等为依据进行疾病诊断 基因诊断:第四代,70年代
(一)原位(in situ)杂交
不须提取DNA或RNA。直接用培养/采集 的细胞(涂载玻片上)、组织切片(固 定载玻片上)和细菌菌落(复印至泸膜 上)与标记核酸探针杂交。可测知特定 基因的存在或表达状况。还可观察被测 基因在细胞内或染色体上的定位。
(二)斑点印迹(Dot blot) 杂交
把提取的DNA/RNA样本,直接点到硝酸 纤维膜或尼龙膜(下同)上与标记核酸 探针杂交。可检测特定基因的存在或表 达情况。
Southern印迹杂交
系将DNA经限制性酶切、凝胶电泳后, 再转移至膜上与标记探针杂交的一种核 酸分子杂交技术。其分析的特异性、敏 感性、准确性俱佳。它可检出哺乳动物 总基因组中的单拷贝基因。主要用于检 测基因组中特定的基因或序列。
Northern印迹杂交
是把RNA经凝胶电泳转移至膜上与标记 核酸探针杂交的技术。是分析基因表达 水平的主要技术之一。它可定性、定量 测知某一特定基因的表达情况。
(三)PCR-SSCP
该技术是基于不同的单链DNA(即使只差一个碱基) 有不同的空间构象,即DNA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er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ysim,SSCP)。
这些不同构象的单链DNA在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中的迁移率是不同的。据此,将PCR扩增产物变性成单 链DNA,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即可测知DNA碱基序 列有无变异。
基因诊断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DNA/RNA水平 检测分析致病基因的存在、变异和表达 状态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的诊断技术
诊断技术进展
细胞学检查:第一代,早期 生化指标分析:第二代,50年代 免疫学诊断:第三代,60年代
以疾病的表型改变,如细胞形态结构 变化、生化代谢产物异常、特定蛋白质 分子识别差异等为依据进行疾病诊断 基因诊断:第四代,70年代
(一)原位(in situ)杂交
不须提取DNA或RNA。直接用培养/采集 的细胞(涂载玻片上)、组织切片(固 定载玻片上)和细菌菌落(复印至泸膜 上)与标记核酸探针杂交。可测知特定 基因的存在或表达状况。还可观察被测 基因在细胞内或染色体上的定位。
(二)斑点印迹(Dot blot) 杂交
把提取的DNA/RNA样本,直接点到硝酸 纤维膜或尼龙膜(下同)上与标记核酸 探针杂交。可检测特定基因的存在或表 达情况。
Southern印迹杂交
系将DNA经限制性酶切、凝胶电泳后, 再转移至膜上与标记探针杂交的一种核 酸分子杂交技术。其分析的特异性、敏 感性、准确性俱佳。它可检出哺乳动物 总基因组中的单拷贝基因。主要用于检 测基因组中特定的基因或序列。
Northern印迹杂交
是把RNA经凝胶电泳转移至膜上与标记 核酸探针杂交的技术。是分析基因表达 水平的主要技术之一。它可定性、定量 测知某一特定基因的表达情况。
(三)PCR-SSCP
该技术是基于不同的单链DNA(即使只差一个碱基) 有不同的空间构象,即DNA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er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ysim,SSCP)。
这些不同构象的单链DNA在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中的迁移率是不同的。据此,将PCR扩增产物变性成单 链DNA,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即可测知DNA碱基序 列有无变异。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分子生物学课件
五.基因诊断的应用及意义
1. 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 2. 肿瘤的基因诊断 3. 传染病的基因诊断 4. 个体识别和物证分析
五.基因诊断的应用及意义
1. 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
➢ 辅助遗传病的临床诊断 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诊断 :已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 产前诊断:高危人群,优生优育
1.1k b
五.基因诊断的应用及意义
四.基因诊断的常用技术方法
3. 核酸序列分析技术
正常对照
患儿
病例SOX9基因HMG box内发生单碱基置换突变
最直接、最确切的基因诊断方法
四.基因诊断的常用技术方法
4. 限制性酶谱分析技术
H
M
N
最经典的基因诊断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四.基因诊断的常用技术方法
5. 基因芯片
多基因多位点,基因表达分析,药物敏感分析 基因芯片技术是应用前景广阔的基因诊断技术
一.基因诊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目标疾病:与基因有关 内源性基因变异疾病(先天/后天)
单基因病 多基因病
获得性基因病
外源性基因(如病毒等)侵入机体引起的疾病
一.基因诊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特点 针对性强:特定基因 特异性高:针对序列的定性定量 灵敏度高:实现单分子诊断 稳定性高:遗传物质的稳定性,相对于表型 应用范围广:早期诊断,全程诊断
FISH
FISH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应用最为广泛
四.基因N诊C膜断的常用技术方法
点杂交Dot hybridization
探针
野生型 突变型
A
T
C
G
探针杂交
正常人
突变纯合子
突变杂合子
四.基因诊断的常用技术方法
基因治疗PPT课件
象外科移植手术,切除病变部分,换上正 常健康基因,这在目前还难以做到
(二)基因取代或基因干预
基因置换 (gene replacement)
通过体内基因同源重组,原位替换病变细胞内的致病基因
基因增补 (gene augmentation)
不除去异常基因,向靶细胞导入外源基因通过非定点 整合,使其表达产物,从而弥补缺陷基因的功能
体细胞——目前常用体细胞有:
①淋巴细胞 ②骨髓细胞 ③内皮细胞 ④皮肤纤维细胞 ⑤肝细胞 ⑥肌细胞
附:选择靶细胞依据 ①疾病累及的主要部位。 ②靶细胞来源的难易程度。 ③体外培养的成活率和存活时间。 ④接受正常基因的能力。 ⑤新的正常基因能否在靶细胞能否
正常表达和持续时间。
⑦角化细胞(keratinoyte)
第二节
基因治疗的 基本原理
基因治疗的基本程序(基本原理或基本步骤):
治疗性基因的选择
基因载体的选择 病毒载体 非病毒载体
载体与治疗基因 将重组DNA导入靶细胞,检测目 重组及筛选鉴定 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的表达产物
靶细胞的选择 体细胞 生殖细胞
基因治疗的基本程序(基本原理或基本步骤):
基因转移 间接体内疗法 直接体内疗法
1.吸附——病毒衣壳糖蛋白与细胞膜受体特异性结合,吸 附在膜受体上。
2.入胞——病毒核酸进入host细胞,逆转录,整合到 host DNA 中去,转录、复制
3.病毒颗粒成熟——病毒核酸和病毒蛋白装配成成熟 病毒颗粒
4.病毒颗粒的释放——释放的子病毒又可感染其它细 胞,每个细胞可以释放105子病毒。
图11-2 Rous肉瘤病毒毒粒结构示意图
一.病毒载体——转基因的生物学方法
逆转录病毒载体
(一)逆转录病毒的生活(命)周期 (二)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三) 逆转录病毒载体结构功能特点 (四)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结构 (五)重组逆转录病毒的制备 (六)重组逆转录病毒基因转移系统 (七)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基因转移的安全性问题
(二)基因取代或基因干预
基因置换 (gene replacement)
通过体内基因同源重组,原位替换病变细胞内的致病基因
基因增补 (gene augmentation)
不除去异常基因,向靶细胞导入外源基因通过非定点 整合,使其表达产物,从而弥补缺陷基因的功能
体细胞——目前常用体细胞有:
①淋巴细胞 ②骨髓细胞 ③内皮细胞 ④皮肤纤维细胞 ⑤肝细胞 ⑥肌细胞
附:选择靶细胞依据 ①疾病累及的主要部位。 ②靶细胞来源的难易程度。 ③体外培养的成活率和存活时间。 ④接受正常基因的能力。 ⑤新的正常基因能否在靶细胞能否
正常表达和持续时间。
⑦角化细胞(keratinoyte)
第二节
基因治疗的 基本原理
基因治疗的基本程序(基本原理或基本步骤):
治疗性基因的选择
基因载体的选择 病毒载体 非病毒载体
载体与治疗基因 将重组DNA导入靶细胞,检测目 重组及筛选鉴定 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的表达产物
靶细胞的选择 体细胞 生殖细胞
基因治疗的基本程序(基本原理或基本步骤):
基因转移 间接体内疗法 直接体内疗法
1.吸附——病毒衣壳糖蛋白与细胞膜受体特异性结合,吸 附在膜受体上。
2.入胞——病毒核酸进入host细胞,逆转录,整合到 host DNA 中去,转录、复制
3.病毒颗粒成熟——病毒核酸和病毒蛋白装配成成熟 病毒颗粒
4.病毒颗粒的释放——释放的子病毒又可感染其它细 胞,每个细胞可以释放105子病毒。
图11-2 Rous肉瘤病毒毒粒结构示意图
一.病毒载体——转基因的生物学方法
逆转录病毒载体
(一)逆转录病毒的生活(命)周期 (二)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三) 逆转录病毒载体结构功能特点 (四)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结构 (五)重组逆转录病毒的制备 (六)重组逆转录病毒基因转移系统 (七)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基因转移的安全性问题
分子生物学基因治疗PPT课件
(一)体细胞的基因治疗方法
1、治疗基因的制备 2、受体细胞的选择 3 、将治疗转移到受体细胞内 4、将带有目的基因的细胞重新输回体内
体外基因治疗时
(二)反义技术(antisense technology)
(三)RNA干扰(short interference RNA)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三点 五十一分。
的功能。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三点 五十一分。
目的基因的制备方法
1、从基因组中分离 2、化学合成 3、用mR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三点 五十一分。
受体细胞的选择
选择受体细胞的原则:
1、易于从人体分离又便于输回体内
2、易于接受外源的遗传物质 3、能够分裂,生命周期长
逆转录病毒感染细胞过程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三点 五十一 分。
逆转录介导基因转移的优缺点
优点:
1、能高效率的感染宿主细胞(100%) 2、其宿主范围广泛,包括来自不同种的生物和细胞类
型 3、被整合的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稳定表达
4、用复制缺陷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毒性小
缺点:
1、只能感染分裂细胞
人类疾病治疗的重大突破!
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较,从根 本上消除遗传病因。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三点 五十一分。
二、基因治疗类型和途径
1、类型 ➢生殖细胞基因治疗(germinal gene thrapy) ➢ 体细胞基因治疗 ( somatic gene thrapy)
➢ 体内(in vivo) 直接基因治疗 ➢体外(ex vivo) 间接基因治疗
问题: 1、 稳定性 2、安全性 3、导入基因的高效表达 4、免疫性
5、伦理问题
前景:十分有潜力的技术,有深远的意义 “基因治疗作为一项新的治疗技术,将不只限于遗传病和
1、治疗基因的制备 2、受体细胞的选择 3 、将治疗转移到受体细胞内 4、将带有目的基因的细胞重新输回体内
体外基因治疗时
(二)反义技术(antisense technology)
(三)RNA干扰(short interference RNA)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三点 五十一分。
的功能。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三点 五十一分。
目的基因的制备方法
1、从基因组中分离 2、化学合成 3、用mR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三点 五十一分。
受体细胞的选择
选择受体细胞的原则:
1、易于从人体分离又便于输回体内
2、易于接受外源的遗传物质 3、能够分裂,生命周期长
逆转录病毒感染细胞过程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三点 五十一 分。
逆转录介导基因转移的优缺点
优点:
1、能高效率的感染宿主细胞(100%) 2、其宿主范围广泛,包括来自不同种的生物和细胞类
型 3、被整合的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稳定表达
4、用复制缺陷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毒性小
缺点:
1、只能感染分裂细胞
人类疾病治疗的重大突破!
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较,从根 本上消除遗传病因。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三点 五十一分。
二、基因治疗类型和途径
1、类型 ➢生殖细胞基因治疗(germinal gene thrapy) ➢ 体细胞基因治疗 ( somatic gene thrapy)
➢ 体内(in vivo) 直接基因治疗 ➢体外(ex vivo) 间接基因治疗
问题: 1、 稳定性 2、安全性 3、导入基因的高效表达 4、免疫性
5、伦理问题
前景:十分有潜力的技术,有深远的意义 “基因治疗作为一项新的治疗技术,将不只限于遗传病和
分子生物学基因治疗PPT医学课件
7
治疗研究一般要符合下列要求
①为已明确了的单基因缺陷疾病; ②仅限于体细胞;
③靶细胞的亲缘性和可操作性等;
④有明显疗效和无或低危害性等; ⑤表达水平稳定时程长; ⑥必须有动物实验基础。
8
参考资料(2008.2)
1.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在我国临床应用的情况如何?
基因诊断方面在我国,目前基因诊断在以下几个方面已进入临床 实用阶段。
等)、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如艾滋病、类风湿 等)。
基因治疗与常规治疗方法不同:一般意义上疾病的治疗针对
的是因基因异常而导致的各种症状,而基因治疗针对的是疾病的 根源--异常的基因本身。基因治疗有二种形式:一是体细胞基因 治疗,正在广泛使用;二是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因能引起遗传改 变而受到限制。基因
10
2.如何实施产前诊断?产前诊断对胚胎有没有不良影响? 产前诊断方法可分为三类五个水平。 第一类是采用特殊仪器检查胎儿体表是否有畸形,例如,用X线照片、 体表造影或B超等进行间接观察;或在胎儿镜下进行直接观察。此类 检查属形态学水平。 第二类是采用母体血、尿等特殊检查,间接诊断胎儿先天性疾病。在 母体孕期,少量胎儿血细胞、 可扩散的代谢产物,以及蛋白质和酶等 物质,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液循环系统,这是母亲的血、尿可作某 些疾病产前诊断的基础。例如,测定孕妇血甲胎蛋白 (AFP),可诊 断胎儿神经管畸形(NTD),测定孕妇尿甲基丙二酸,可诊断胎儿甲 基丙二酸尿症。 第三类是直接获取胎血、羊水或胎儿组织来诊断胎儿疾病。 三类检查方法,可以从形态学、染色体、酶学、代谢产物和基因等五 个水平,进行产前诊断。 产前检查基本没有不良影响。
治疗研究一般要符合下列要求
①为已明确了的单基因缺陷疾病; ②仅限于体细胞;
③靶细胞的亲缘性和可操作性等;
④有明显疗效和无或低危害性等; ⑤表达水平稳定时程长; ⑥必须有动物实验基础。
8
参考资料(2008.2)
1.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在我国临床应用的情况如何?
基因诊断方面在我国,目前基因诊断在以下几个方面已进入临床 实用阶段。
等)、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如艾滋病、类风湿 等)。
基因治疗与常规治疗方法不同:一般意义上疾病的治疗针对
的是因基因异常而导致的各种症状,而基因治疗针对的是疾病的 根源--异常的基因本身。基因治疗有二种形式:一是体细胞基因 治疗,正在广泛使用;二是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因能引起遗传改 变而受到限制。基因
10
2.如何实施产前诊断?产前诊断对胚胎有没有不良影响? 产前诊断方法可分为三类五个水平。 第一类是采用特殊仪器检查胎儿体表是否有畸形,例如,用X线照片、 体表造影或B超等进行间接观察;或在胎儿镜下进行直接观察。此类 检查属形态学水平。 第二类是采用母体血、尿等特殊检查,间接诊断胎儿先天性疾病。在 母体孕期,少量胎儿血细胞、 可扩散的代谢产物,以及蛋白质和酶等 物质,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液循环系统,这是母亲的血、尿可作某 些疾病产前诊断的基础。例如,测定孕妇血甲胎蛋白 (AFP),可诊 断胎儿神经管畸形(NTD),测定孕妇尿甲基丙二酸,可诊断胎儿甲 基丙二酸尿症。 第三类是直接获取胎血、羊水或胎儿组织来诊断胎儿疾病。 三类检查方法,可以从形态学、染色体、酶学、代谢产物和基因等五 个水平,进行产前诊断。 产前检查基本没有不良影响。
基因治疗张幻灯片优秀课件
分子诊断
遗传性疾病的诊断
羊水和胎盘绒毛膜检测
探针杂交分析法
• 用途:用于诊断已知基因突变的疾病。 • 探针:人工合成两种寡核苷酸片段,长约
16-19个单核苷酸;其中一种是正常 的,另一种含有一个突变的单核苷酸。 探针可用同位素、生物素、地高辛等标 记。 • 样本:血液或羊水细胞。
待测样品(血细胞或羊水细胞) 提取分离DNA
恢复至正常水平的 5%-10%
维持免疫系统功能
改善病人症状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的基因治疗 腺苷脱氨酶基因治疗(1990)
Ashanti de Silva, Now 13, was the first patient to be treated with gene therapy.
1991年美国科学家对50位黑色素 瘤患者进行了基因治疗,把外源的肿 瘤坏死因子(TNF)基因导入患者体 内,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功能, 研究也取得了成功。
如:哮喘病遗传度为80%、精神分裂症为80 %、高血压遗传度为62% 、冠心病遗传度为 65% 、糖尿病遗传度(幼年型)为75%、 (老年型)为35%、唇裂+腭裂遗传度为76 %
第一节
基因诊断
基因诊断
一、概念和特点 概念: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
学的技术方法,直接探测基因结构及其表达 水平,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的方法。 分为 DNA诊断和RNA诊断两类。
们自然就想到如果能够使变异基因和异常表达 的基因变成正常基因和正常表达基因,那么就 可从根本上治愈遗传疾病,这就是基因治疗的 基本思路。
基因治疗的概念:向靶细胞或组织中引入 外源DNA片段,以纠正或补偿基因的缺 陷,关闭或抑制异常表达的基因,从而达 到治疗的目的。
2.基因治疗的历史
第九章 基因治疗(一)PPT课件
(5) 基因干扰 :也称基因失活,有两种干扰方法:
① 抑制有害基因:导入抑癌基因(TSG)来抑制癌基因的异 常表达,但不能恢复癌基因的正常功能;
② 封闭有害基因:用反义RNA或小分子抑制RNA(siRNA)
来封闭癌基因基因,同样不能恢复癌基因的正常功能,但
可用来抑制病原体的关键基因。
(6) 免疫调节:将抗体、抗原或细胞因子的基因导入患者体内, 改变患者免疫状态,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ppt精选版
34
缺点是: (1)仅整合到处于分裂状态的细胞; (2)一些反转录病毒中存在原癌基因,其会
引起癌变的发生; (3)反转录病毒的LTR可致使细胞癌变; (4)常常只有短暂表达; (5)病毒滴度低(107pfu/ml);插入容量有
限,不能插入较大的基因。
ppt精选版
35
2.构建重组反转录病毒载体
ppt精选版
1
1972年T.Friedmann 和R. Roblin在Science 上发表了题为“基因治疗人类的遗传病 (Gene therapy for human geneticdisease)” 的文章。
但鉴于体外重组技术刚刚问世,人们对 “基因治疗”尚感到远不可及,因而未得 到学术界的认可。
③外源野生型目的基因具有适宜的受体细胞并能在 体外有效表达;
④具有安全有效的转移载体和方法,以及可供利用 的动物模型。
ppt精选版
11
ppt精选版
12
三、基因治疗的靶细胞选择
目前基因治疗中尚不能使用生殖细胞作为靶细胞, 而只能使用体细胞。选择靶细胞须考虑:
①最好为组织特异性细胞;
②细胞易获得,具有增殖优势,生命周期长,能存 活几个月至几年;
选修课基因治疗ppt课件
默现象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医
学奖。
RNA干涉机制:
螺旋酶、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可以切割 双链RNA,双链RNA再与Dicer形成沉默复合物(RISC), RISC具有结合和切割mRNA的作用而介导RNA干涉的过程。
2个步骤:
(1)长双链RNA被细胞源性的双链RNA特 异的核酸酶(Dicer)切成21-23个碱基对的短双 链RNA,称为小干扰性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RNA干涉
RNA干涉(RNA interference,
RNAi)是一种由双链RNA诱发的基因沉
默现象。在此过程中,与双链RNA有同 源序列的信使RNA(mRNA)被降解, 从而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2001,2002连续两年被美国《Science》杂 志评选为年度10大突破技术
2006年10月2日,现年47岁的Andrew Z. Fire和45岁的Craig C. Mello由于在基因沉
已明确疾病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
2018/8/10
6
基因诊断的内容
检测个体的基因序列的特征
基因突变分析 测定基因的拷贝数 基因表达产物分析 检测是否存在外源基因
2018/8/10 7
基因诊断的基本技术流程
2018/8/10
8
第二节 基因诊断的基本方式和方法
一、对疾病相关遗传标志的连锁分析
二、对疾病致病基因结构异常的直接诊断
反向点杂交
(reverse dot blot,RDB)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denatur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
2018/8/10 22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PPT课件
40’’~1分
100bp/1分
2019/11/10
32
(1)DNA模板的变性
将待扩增DNA加热到950C左右,使双链DNA解开成 为单链(即:使模板DNA或延伸后的双链DNA发生热变性 ), 并游离于反应体系中作为模板;
(2)模板与引物的结合(退火或复性)
将体系温度降至合适温度(550C左右),使加入
2019/11/10
28
2019/11/10
荧 光 原 位 杂 交
9 29
2019/11/10
荧 光 原 位 杂 交
10 30
2、聚合酶链反应(PCR)
一种体外模拟自然DNA复制过程的核酸扩增技术。 (无细胞分子克隆技术)。
原理:
以待扩增DNA为模板,在互补模板两端序列的寡核 苷酸引物介导下,通过耐高温DNA聚合酶催化下, 按半保留复制机制沿模板链延伸,快速、特异地扩 增特定的DNA。
11
基因诊断的基本策略:
1、检测已知的能产生某种特定功能蛋白的基因
这些基因根据其特定功能已被克隆,并被定位 在染色体上,基因序列亦被测定,致病时的基因改 变亦较清楚。
如:已被克隆的病毒、细菌、霉菌和寄生虫的基因、 与致病有关的癌基因、抗癌基因、
地中海贫血、苯丙酮尿症等遗传病基因。
2019/11/10
pH8.38.88 偏 碱 缓 冲 液 ; 并 含 有 一 定 量 的
Mg2+浓度;
(5)dNTP浓度
PCR 一 般 用 50200μmol/L 的 dNTP ; 并 且 4 种 dNTP浓度应相等;
2019/11/10
39
(6)参数
① 变性温度与时间
一般选择: 940C, 30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分子病理学:
应用细胞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对人类疾病发 生发展、发病原因、机制、疾病的形态变化从分子or基因水 平加以认识。
病理学诊断也由以形态学观察为基础逐步进入分子水平, 既分子诊断—以探查基因的变化来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
-
3
分子诊断的特点:
灵敏度高:基因虽然微量,难以检测,但目前已有使 用基因or其片段高度扩增的PCR技术,以及应用高灵敏度的 基因探针,即可探测。
应用PCR-RFLP(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 了结肠癌患者Ras基因突变达33.3%. 另有学者检测了有Ras 基因突变的7例中,1例病人随访4年后发现了结肠癌。
K-Ras基因编码鸟苷酸结合蛋白,与GTPase结合。其突 变降低了Ras蛋白与GTPase的结合能力,导致Ras蛋白与GTP 的持续结合,从而促进细胞的生长作用。
一 概述: 病理学在经历了几个阶段 器官病理学 组织病理学 细胞病理学 免疫病理学
-
1
随着50年代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有关人类遗 传物质,基因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时代。肿瘤基因 和病毒基因研究的新发现,特别是细胞分子生物 学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出现了革命性的创新并日 益完善成熟,使人类生物医学进入了分子水平时 代。病理学的发展也不例外,将病理学这门有着 悠久历史的学科推进到分子水平,逐步形成了分 子病理学。病理学诊断也由以形态学观察为基础 逐步进入分子水平,既分子诊断
对N-myc和C-myc的扩增和表达检测,对鉴别神经母细胞 瘤和神经上皮瘤具有应用价值。N-myc明显扩增和过度表达-神经母细胞瘤。C-myc的扩增和过度表达--神经上皮细胞瘤。
-
9
二 分子诊断在肿瘤研究中的意义和应用
3 肿瘤的早期诊断:
K-Ras基因突变,在胰腺癌,结肠癌,肺癌中发生率 较高,其突变点在第12编码子最常见。应用针吸活检检测胰 腺癌中第12编码子突变,检出率达100%。
APC-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该基因定位于5q21染色体, 基因产物位于细胞膜,功能不清。
WT1-肾母细胞瘤,该基因定位于11p13染色体, 基因产 物位于细胞核。
BRCA1-乳腺癌,卵巢癌等,该基因定位于17q21染色体, 基因产物位于细胞核,为核内磷酸化蛋白与激素信 号传导有关。
-
7
抑癌基因与相关肿瘤
C,nm23基因上调c-myc,促进转录发生,并调节肿瘤 细胞与微环境的反应,促进基底膜形成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和转移。
CerbB-2基因的过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相关。
上皮生长因子受体,为磷酸化蛋白。
-
12
Hale Waihona Puke 二 分子诊断在肿瘤研究中的意义和应用
5 肿瘤的预见性治疗:
肿瘤的发生是多基因,多步骤,多阶段的过程。在肿瘤发 生,发展的不同时期,可能涉及不同的基因和不同的变化形式, 与肿瘤临床治疗敏感性密切关联。如能在分子水平上对肿瘤基 因变化提供指标,则对肿瘤的预见性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如 90%的胰腺癌,50%的结肠癌,30%的非小细胞肺癌存在Ras基因 的激活,对放疗具有抵抗性,如能从基因水平上改变异常的基 因状态,则可提高放疗敏感性。
特异性强:基因诊断检测的目标是基因,不同的基因 的碱基序列各不相同,检测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亦是高 度特异性的。
适用范围广。
-
4
目前主要应用于: 人类遗传病的基因诊断or产前诊断;肿瘤; 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细菌,病毒); 多基因病;组织器官移植配型; 法医学—个人识别(个人特异性的DNA指纹图); 亲子鉴定。 其中肿瘤的分子诊断涉及到,多种恶性肿瘤、癌前病变。 诊断的基因涉及多种癌基因,抑癌基因及相关基因。
-
5
二 分子诊断在肿瘤研究中的意义和应用 1 肿瘤易感基因的检测:
肿瘤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部分肿瘤的发生具有 遗传学基础,故肿瘤遗传相关的易感基因检测对 于肿瘤高危人群的筛测具有实用价值。 已明确的肿瘤易感基因及相关肿瘤有:
-
6
Rb1-视网膜母细胞瘤,为抑癌基因,定位于13q14.1 染色体, 基因产物位于细胞核。
-
11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的表达水平与肿瘤转移相关。
Nm23位于17q22,基因产物定位于细胞浆,基因功能
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通过抑制细胞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 长因子-1反应而影响细胞运动和抑制肿瘤转移;
B,通过影响细胞内微丝、微管与细胞骨架系统的聚合 /解聚和G蛋白介导的信号传导,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而调节 癌细胞的转移潜能;
胞浆 核内 核内
家族性多发性腺瘤 Wilm’s瘤 黑色素瘤
结肠癌 直肠癌 胃癌 胰腺癌 Wilm’s瘤
黑色素瘤 膀胱癌 乳腺癌 肺癌 肾癌 卵巢癌
BRCA1 17q21 胞浆 乳腺癌 卵巢癌 乳腺癌 卵巢癌 结肠癌 直肠癌
前列腺癌
-
8
二 分子诊断在肿瘤研究中的意义和应用
2 肿瘤的分类:
对BCR区基因重排的检测,可对慢性粒细胞性白学病 进行诊断,该基因定位于22q染色体, 该基因称为断裂点群区 域基因,9q上的AB1基因与22q34.36区域基因序列相融合。
-
13
起动阶段
促进阶段 进展阶段
↓
↓
↓
正常胃粘膜→萎缩性胃炎→肠化→异型增生→原位癌→转移癌
↑
↑
↑
基因点突变
基因扩增 基因缺失
or过量表达
or重排
Ras, P53
erbB2, EGFR
抑癌 染色体 基因产 遗传性肿瘤
散发性肿瘤
基因 定位 物定位 Rb 13q14 核内 视网膜母细胞瘤
P53 17p13 核内
视网膜母细胞瘤 膀胱癌 乳癌 食道癌 肺癌 膀胱癌 乳腺癌 食道癌 肺癌
肝癌 卵巢癌 淋巴瘤
DCC 18q12 胞膜
结肠癌 直肠癌
APC 5q21 WT1 11p13 P16 9q21
-
10
二 分子诊断在肿瘤研究中的意义和应用
4 肿瘤的预后判断:
肿瘤相关基因的突变,扩增及过表达等改变常与肿瘤 的预后密切相关。如,P53基因突变与乳腺癌,肝癌,结肠 癌等多种肿瘤预后相关。 P53基因位于17p13,基因产物定 位于细胞核,编码393个氨基酸组成的53KD的核内磷酸化蛋 白,具有蛋白质-DNA和蛋白质-蛋白质结合的功能,p53是 细胞周期中负调节因子,与细胞周期的调控,DNA修复,细 胞分化,细胞凋亡等生物学功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