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总结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总结分子生物学结构分子生物学部分绪论①总述:进化论、细胞学说、生化遗传学、DNA的发现②分子生物学:定义、研究内容(四方面)③发展史:里程碑④三个相关学科: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⑤中心法则:经典、现代Ⅰ DNA ①结构:碱基比率、配对规则、种数(4n)、0.34nm的应用(碱基对M/2x,长度0.34×M/2x) ⑴三类DNA(ABZ):结构、形成、特点及Z-DNA的作用⑵质粒超螺旋:正负超螺旋定义、转化、意义、计算、主要以负超螺旋存在 3-⑶其它:0.34nm的计算、※DNA稳定因素(PO4)与Tm、Z-DNA不稳②性质⑴复性:五条件、机制(Cot曲线)、三个吸光度⑵修饰:甲基化(ACG)O⑶变性:DNA碱性全变性、90C以上全变性增色37%、增色效应(Tm)⑷水解:酸(PHGUG>UUG)、T1/2、原核特有SD序列②真核mRNA三类帽:0、1、2类定义③原核mRNA的SD序列:5‘,作用,结构Ⅴ蛋白质与核酶①结构域:②分子伴侣:分类、作用机制③核酶:定义、分类(剪接、剪切)剪切分三类:锤头、发夹、丁肝病毒核酶基因组学部分Ⅰ染色体①观察:有丝分裂中期光学显微镜可见②功能:遗传载体③作为遗传物质所需四要素:稳定、半保留复制、产生蛋白质、可变异Ⅱ真核基因组①组成:DNA(或RNA)+Protain(组、非组)②DNA:C值与C值反常现象、三序列(不重复、中度重复、高度重复)占序列比例,单/多拷贝③组蛋白:六种、特征(保守、特例、氨基酸不对称、修饰、H5-赖氨酸)④非组蛋白:三种常见,DNA结合蛋白的定义⑤真核基因组结构基础--核小体⑴组成:200bpDNA+八聚体⑵八聚体:2×(H2A+H2B+H3+H4)⑶结构:颗粒(八聚体+120bpDNA链,直径10nm,DNA链绕1.65圈) 连接DNA(80bpDNA 链+H1,H1作用)是负超螺旋⑥染色单体:螺线管、螺旋n倍⑦端粒与端粒酶⑴端粒:真核基因组末端,功能(防真核基因组末端结合)⑵端粒酶:反转录酶、功能(反转录成端粒、连接后随链所得的冈崎片段)、反转录机理(Ⅲ原核基因组①真原核基因组比较:大小(真核大,原核小)复杂度(断裂/连续、大多为调控/表达区、重复序列/重叠基因)复制(真核多向,原核单向)转录(单顺反子/多顺反子)真核特殊(DNA多态性、端粒)②真原核基因表达的比较:复制、表达连续性及机理Ⅳ真核基因组结构①hnRNA内含子:GU-AG法则,3‘嘧啶区,5‘保守区、3’上游18-50处的保守区②启动子:核心(TATA,决定转录起始位点)、识别RNA聚合酶(CG、CAAT,决定转录起始频率)③增强子:定义、结构、作用机制、特点、代表(β-珠蛋白基因)④终止子:两类(依赖/不依赖ρ因子)、结构特点、作用机理、穷追模型Ⅴ原核基因组结构①启动子:-35区(识别RNA聚合酶),-10区(结合RNA聚合酶)Ⅵ基因组学①几个定义:重叠基因、断裂基因、基因家族、基因簇、超基因家族、假基因、管家基因、奢侈基因、组织特异性基因②顺式与反式作用因子:⑴顺式作用元件:定义,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⑵反式作用元件:定义,转录复合物③人类基因组计划:④比较基因组学:基因表达部分ⅠDNA复制①半保留复制:定义、意义、发现(N14N15)②半不连续复制:前导链、后随链、冈崎片段、过程、实验证明(电泳、30s)③复制起点:复制叉、复制子、复制起点特征④复制方式:线性-眼形,环状-3种(θ型、滚环型、D环型;各对应DNA种类、机制)⑤复制方向、速度:三种,以定点反向等速为主⑥复制所需酶、蛋白:拓扑异构酶(两类)、解旋酶、SSB(作用);引发酶;DNA聚合酶(见下)、DNA连接酶※ DNA聚合酶:原核:Ⅰ→Ⅴ结构与功能(聚合酶活性、外切酶活性),Ⅲ最主要真核:αβγωδ,αδ最主要功能总结:与连接酶共同作用(合成子链、损伤修复校正、补冈崎片段的连接处)⑦原核DNA复制过程及酶的作用:DNA解旋(三种酶)→引发(引物的作用)→延伸→终止⑧复制特点:子链复制方向:5’→3‘,原核、真核连续性⑨复制的调控:⑴原核:复制叉多少决定起始频率,起始频率直接调控因子—RNP ⑵真核:三个水平(细胞周期、染色体、复制子)Ⅱ DNA损伤与修复①损伤:三种(紫外线、脱氨、甲基化、氧化机制,对应修复法):碱基异常(U-G、T-G)②变异:基因突变基础、突变类型、突变后果③修复:切除(碱基、核苷酸),错配(Dam、5‘GATC3’),重组(先复制后修复),直接(光修复、去甲基化),SOS();各修复机理(所需酶)Ⅲ DNA转录与逆转录①转录的定义:转录、转录单元②转录特点:不对称(正负链定义、负链为模板,多基因DNA正负链相间);连续单向(mRNA5‘→3’);有起始终止位点(启动子、终止子定义);能力(双链强于单链及原因);不需完全解链③转录起始位点:定义、上下游表示法(-n/+n);原核启动子(-10区、-35区结构、功能,两区最佳间距)、真核启动子(TATA区、CAAT区、GC区结构、功能);启动子的上升/下降突变④转录所需酶、复合物:RNA聚合酶(见下);复合物(转录因子定义、分类、结构与功能)※ RNA聚合酶:真核:ⅠⅡⅢ(对应三种内含子),Ⅱ最主要,对应三种RNA(rRNA、hnRNA、tRNA),对α-鹅膏蕈碱敏感度(三类)原核:(α2ββˊ)σ:α2ββˊ为核心酶,ββˊ与原核启动子识别、结合,σ协助ββˊ。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宛本人自己总结, 大家随便一看。
基因与基因组基因(gene): 储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序列信息, 及表达这些信息所必须的全部核苷酸序列所构成的遗传单位。
1.顺式作用元件有: 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子元件, 反应元件, 增强子, 沉默子, Poly加尾信号启动子: 有方向性, 转录起始位点上游, TA TA盒, B地贫, 与RNA聚合酶特异结合及启动转录上游启动子元件: TATA盒上游, 与反式作用因子结合, 调控基因转录效率。
CAAT盒, GC盒, CACA盒—B地贫反应元件: 与激活的信息分子受体结合, 调控基因表达增强子: 与反式作用因子结合, 基因表达正调控, 无方向性沉默子: 与反式作用因子结合, 基因表达负调控Poly加尾信号: 结构基因末端AA TAAA及下游富含GT或T区, 多聚腺苷酸化特异因子, 在3末端加200个A B地贫1.除逆转录病毒外, 通常为单倍体基因组。
逆转录病毒: 单股正链二倍体RNA, 三个结构基因, gag, pol, env, 5端甲基化帽, 3端poly加尾。
HIV免疫缺陷病毒, 白血病病毒, 肉瘤病毒感染细菌的病毒基因组与细菌相似, 基因连续, 感染真核细胞的病毒基因组与真核细胞相似, 有内含子, 基因不连续。
3.基因组连续:冠状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鼻病毒4.编码区占大部分原核生物基因组1.由一条环状双链DNA分子组成, 通常只有一个复制起点。
2.结构基因大多组成操纵子, 形成多顺反子(mRNA)3.非编码区主要是调控序列。
(转录终止区可有强终止子有反向重复序列, 形成茎环结构)4.存在可移动的DNA序列(转座因子:能够在一个DNA内或两个DNA间移动的DNA片段转座因子:插入序列, 转座子, 可转座的噬菌体, 转座作用的机制:复制性转座, 简单转座, 共整合体, 插入突变)5.编码区大于非编码区真核生物基因组1.有同源性的功能相关基因构成基因家族核酸序列相同, 核酸序列高度同源, 编码产物的功能或功能区相同, 假基因2.真核基因为断裂基因, 编码为单顺反子。
分子生物学总结(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总结(名词解释)1.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
2.启动子:与基因表达启动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是结构基因的重要成分。
3.顺式作用元件:存在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等,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参与基因表达调控。
4.反式作用因子:各顺式作用原件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结合蛋白称为反式作用因子。
5.GU-AG法则:GU表示供体衔接点的5’端,AG表示纳体衔接点的3’端,把这种保守序列模式称作GU-AG法则。
6.ORF(开放读码框架):一组连续三联密码子组成的DNA序列,由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能翻译指导合成一段肽链。
7.SD序列:存在于原核生物起始密码子AUG上游7~12个核苷酸处的保守片段,它与16SrRNA3’端反向互补,可将mRNA的AUG起始密码子置于核糖体的适当位置以便起始翻译作用。
8.操纵子:指原核生物中由一个或多个相关基因和转录翻译调控元件组成的基因表达单元。
9.衰减子:原核生物的操纵子中可以明显衰减乃至终止转录作用的一段核苷酸序列,位于操纵子的上游。
10.定时定量PCR技术:利用带荧光检测的PCR仪对整个PCR过程中扩增DNA的累积速率绘制动态变化图,从而消除了终端产物丰度时较大变异系数的问题。
11.编码链(有义链):双链DNA中,不能进行转录的那一条DNA链,该链的核苷酸序列与转录生成的RNA的序列一致。
12.模板链(反义链):基因的DNA双链中,转录时作为mRNA合成模板的那条单链叫做模板链或反义链。
13.C值: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称为C值14.C值悖论:生物基因组的大小同生物进化的复杂程度不一致,这种现象被称作C值悖论。
15.TBP:是一种转录因子,特异性的与DNA中的TATA box结合。
16.TATA box(TATA框):真核生物中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约-25~-30bp 处的共同序列TATAATAAT,也称为TATA区。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总结完整版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总结完整版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体系中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它包括结构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的调节与控制、DNA重组技术及其应用、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等方面。
在DNA和染色体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到DNA的变性和复性过程,其中Tm是指DNA双链结构被解开成单链分子时的温度。
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称为退火。
此外,假基因是指基因组中存在的一段与正常基因非常相似但不能表达的DNA序列,以Ψ来表示。
C值矛盾或C值悖论是指C值的大小与生物的复杂度和进化的地位并不一致。
转座是可移动因子介导的遗传物质的重排现象,而转座子则是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上可以转移位置的遗传成分。
DNA的二级结构特点包括由两条相互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成,碱基排列在外侧,两条链间存在碱基互补,通过氢键连系,且A=T、G≡C(碱基互补原则)。
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包括编码蛋白质或RNA的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包括编码区两侧的调控序列和编码序列间的间隔序列,具有庞大的结构和含有大量重复序列。
Histon(组蛋白)具有极端保守性、无组织特异性、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可修饰作用、富含Lys的H5等特点。
核小体由组蛋白和200bp DNA组成。
转座机制是一种基因组重排的方式。
在转座时,插入的转座子会位于两个重复的靶序列之间,而受体分子中的靶序列会被复制。
根据复制方式的不同,转座可以分为复制型和非复制型转座。
DNA生物合成时,采用半保留复制的方式。
这种方式下,母链DNA会解开为两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合成与之互补的子链。
其中一股单链从亲代完整地接受过来,而另一股则是全新合成的。
这样,两个子细胞的DNA都与亲代DNA的碱基序列一致。
复制子是生物体内能够独立进行复制的单位。
在DNA复制中,有前导链和滞后链两种链。
前导链是以3'→5'方向为标准的模板链,而滞后链则是以5'→3'方向为标准的模板链。
分子生物学总结
SectionA1 三个域:真细菌,古细菌,真核生物2 组装中得主要作用力:非共价健作用力SectionB1 蛋白质纯化得分析方法2正电荷:天冬氨酸谷氨酸负电荷: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极性:天冬酰胺谷氨酰胺苏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非极性:脂肪族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甲硫氨酸脯氨酸芳香族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Cys 二硫键Gly 无手性Pro 亚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最大吸收峰280mm3 蛋白质得一级(决定蛋白折叠及其最后得形状得最重要得因素):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N端到C端共价键二级:多肽链中空间结构邻近得肽链骨架通过氢键形成得特殊结构。
α转角β螺旋氢键为主要作用力三级:多肽链中得所有二级结构与其她松散肽链区域(散环结构)通过各种分子间作用力(非共价键为主),弯曲、折叠成具有特定走向得紧密球状构象。
非共价键四级:许多蛋白分子由多条多肽链(亚基,subunits )构成。
组成蛋白得各亚基以各种非共价键作用力为主,结合形成得立体空间结构即为四级结构。
非共价键4 偶极:电子云在极性共价键得两原子间不均匀分布,使共价键两端得原子分别呈现不同得电性兼性离子:具有正电荷(碱性),又具有负电荷(酸性)得分子双极性分子:Section C1核酸得光学特性:增色性:一种化合物随着结构得改变对光得吸收能力增加得现象减色性:一种化合物随着结构得改变对光得吸收能力减少得现象Reason: 碱基环暴露在环境中得越多,对紫外得吸收力越强Absorbance(吸收值):Nucleotide > ssDNA/RNA > dsDNA核酸得最大吸收峰260mm(碱基有芳香环)芳香族氨基酸最大吸收峰280mmA260/A280:纯得dsDNA:1、8纯得RNA:2、0纯得Protein:0、52 Tm 值(熔解温度):热变性时,使得DNA双链解开一半所需要得温度。
Tm=2x(A+T) + 4x(G+C)Tm值与DNA分子得长度,及GC得含量成正比Annealing(退火):热变性得DNA经过缓慢冷却后复性快速冷却:Stay as ssDNA缓慢冷却: 复性成dsDNA3 脱氧核糖核酸与核糖核苷酸得到画法4 支持双螺旋结构得两个实验:查戈夫规则X射线晶体衍射5 双螺旋得内容:双链之间得关系:D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双链反向平行(5’3’方向)两链得碱基通过氢键互补配对,A:T; G:C。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总结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中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在解释细胞和生命现象的分子基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分子生物学的几个核心知识点总结:DNA的结构和功能DNA是生物体中遗传信息的储存和传递的分子。
它由核苷酸组成,每个核苷酸包含一个磷酸基团、一个五碳糖(脱氧核糖)和一个氮碱基。
DNA的双螺旋结构由两股互补的链组成,通过氢键相连。
DNA的功能包括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是细胞遗传信息的储存库。
RNA的结构和功能RNA也是由核苷酸组成的分子,与DNA的结构类似,但包含的糖是核糖,而不是脱氧核糖。
RNA起到多种功能,其中包括转录DNA信息、参与蛋白质合成等。
mRNA是将DNA信息转录成蛋白质合成的模板,tRNA通过与mRNA和氨基酸的配对作用,在翻译过程中帮助氨基酸正确排列。
基因表达调控基因表达调控是细胞根据内外环境调节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它包括转录因子、启动子、启动子结合因子、RNA干扰等。
转录因子结合在DNA上的启动子区域,促进或抑制转录的发生。
通过不同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细胞可以在不同的发育和环境条件下产生不同的蛋白质。
基因突变和遗传疾病基因突变是DNA序列发生突变或改变的现象。
它可以是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蛋白质功能的改变,从而引起遗传疾病。
例如,单基因遗传病如囊性纤维化和苯丙酮尿症,以及复杂遗传病如癌症,都与基因突变有关。
PCR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体外扩增DNA的技术,可以从微弱的DNA样本中扩增特定片段。
PCR由三步循环组成:变性、退火和延伸。
它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工程和医学诊断等领域。
基因克隆和DNA测序基因克隆是将特定的DNA片段插入载体DNA(如质粒)中,形成重组DNA分子。
通过基因克隆,可以大量复制目标DNA片段。
DNA 测序是确定DNA序列的过程,它有助于揭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促进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的研究。
分子生物学总结(一)2024
分子生物学总结(一)引言概述: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分支领域,通过研究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等)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问题,揭示生物体内生命活动的分子基础。
本文将对分子生物学的核心概念进行总结,包括DNA、RNA、蛋白质、基因调控以及分子遗传学等五个方面。
正文:一、DNA1. DNA的结构: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磷酸二酯桥、五碱基2. DNA复制:半保留复制、DNA聚合酶、起始子、复制泡3. DNA修复:直接修复、错配修复、碱基切除修复4. DNA重组:同源重组、非同源重组、错配修复5. DNA技术:PCR、DNA测序、基因工程二、RNA1. RNA的功能:信息传递、信息储存、酶催化、调控基因表达2. mRNA的合成:转录、RNA聚合酶、启动子、转录因子3. rRNA和tRNA: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翻译、启动子、终止子4. RNA修饰:剪接、剪切体、甲基化、翻译后修饰5. RNA干扰:siRNA、miRNA、RNA干涉三、蛋白质1. 蛋白质的结构:氨基酸序列、一级、二级、三级结构、蛋白质域2. 蛋白质的合成:翻译、核糖体、启动子、终止子3. 蛋白质的修饰:磷酸化、乙酰化、甲基化、糖基化4. 蛋白质的折叠:分子伴侣、伽马泡沫5. 蛋白质的功能:结构蛋白、酶、激素、抗体四、基因调控1. 转录的调控:启动子、转录因子、转录抑制因子2. 转录后调控:剪接、RNA降解、RNA干涉、翻译调控3. 染色质的结构: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体构象4. 染色质的调控:修饰酶、组蛋白翻译因子、染色质重塑5. 表观遗传调控:组蛋白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DNA甲基化五、分子遗传学1. 遗传信息的传递: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表型2. 突变:点突变、重组、演化3. 基因家族:同源基因、家族扩张、功能分化4. 基因表达调控:转录因子、miRNA、表观遗传调控5. 分子进化:基因演化、分子钟、系统发育总结:通过对分子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总结,我们了解到DNA、RNA和蛋白质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功能和调控作用,而基因调控和分子遗传学则是揭示生物体内分子基础和发展演化的重要研究领域。
分子生物学总结
名词解释:核酸:是由多个核苷酸以3’,5’-磷酸二酯键聚合成的多聚核苷酸,相邻二个核苷酸之间以3’,5’-磷酸二酯键连接。
熔解温度:热变性使DNA有一半分子双链解开所需温度称为熔解温度(简写Tm)。
杂交分子:复性DNA中,如果两条链来源不同,就叫做杂交分子。
超螺旋结构:绝大多数原核生物DNA都是共价封闭环状分子,双螺旋环状分子螺旋化成为超螺旋结构。
组蛋白:是一类富含Arg和Lys的带正电荷(碱性蛋白)的小蛋白。
分为H1、H2A、H2B、H3、H4共5种基本类型,其中H3、H4富含精氨酸,H1富含赖氨酸;H2A、H2B介于两者之间。
每种生物中的组蛋白差异很小。
连接区DNA:在DNA被降解至160bp以后,提取物中H1丢失,表明H1位于“裸露”DNA 与核心颗粒的毗邻区,即核心颗粒外,“裸露”的DNA长度为60bp左右,称为连接区DNA。
复制起点:DNA复制是从DNA分子上特定位置开始,此位置称复制起点(ori)。
引发酶:DNA polα主要负责RNA引物合成,能起始前导链和滞后链的合成,具有引发、延伸的双重功能。
点突变:是DNA上单一碱基的变异。
DNA修复:是细胞对DNA受损伤后的一种反应,它能使DNA恢复原样,重新执行它原来的功能。
错配修复:是以模板链的信息来纠正新合成链错配碱基的一种修复方式。
SOS修复:是DNA受到严重损伤、细胞处于危急状态时所诱导的一种DNA修复方式,修复结果只是能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但留下的错误较多,又称为错误倾向修复,使细胞有较高的突变率。
发夹:RNA为线性单链分子,极少有环状RNA分子,RNA分子中可形成短双螺旋部分。
mRNA:信使RNA,编码一个或多个蛋白质,将DNA的信息传递给蛋白质,寿命很短。
DNA转录:以DNA的一股为模板合成一条互补RNA的过程,转录后的RNA序列中的U与DNA的A配对。
RNA复制:以RNA为模板合成RNA。
单顺反子:真核生物转录生成的mRNA为单顺反子。
分子生物学总结
分⼦⽣物学总结分⼦⽣物学总结第⼀章绪论⼀. DNA重组技术和基因⼯程技术.DNA重组技术⼜称基因⼯程,⽬的是将不同的DNA⽚段按照⼈们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基因⼯程技术还包括其他可能使⽣物细胞基因组结构得到改造的体系.第⼆章染⾊体与DNA⼀. DNA的⼀、⼆、三级结构特征.DNA⼀级结构特征1. 双链反向平⾏配对⽽成2.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架,碱基排在内侧3. 内侧碱基通过氢键互补形成碱基对DNA⼆级结构特征绕DNA双螺旋表⾯上出现的螺旋沟,宽的沟称为⼤沟,窄沟称为⼩沟。
⼤沟,⼩沟都、是由于碱基对堆积和糖-磷酸⾻架扭转造成的。
DNA三级结构特征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负超螺旋松弛DNA 正超螺旋溴已啶溴已啶⼆. 原核⽣物DNA具有哪些不同于真核⽣物DNA的特征.1. 结构简练2. 存在转录单元3. 有重叠基因三. DNA复制通常采取哪些⽅式.1. 线性DNA双链的复制.2. 环状DNA双链的复制分为θ型、滚环型和D-环型等.四. 原核⽣物DNA的复制特点.1. DNA双螺旋的解旋2. DNA复制的引发3. 冈崎⽚段与半不连续复制4. 复制的终⽌5. DNA聚合酶五. 细胞通过哪⼏种修复系统对DNA损伤进⾏修复?1. 错配修复2. 碱基切除修复3. 核苷酸切除修复4. DNA直接修复六. 什么是转座⼦?可分为哪些种类?转座⼦是存在与染⾊体DNA上可⾃主复制和位移的基本单位原核⽣物转座⼦的类型: 1. 插⼊序列 2. 复合转座⼦ 3. TnA家族第三章⽣物信息的传递(上)⼀. 什么是编码链?什么是模板链?与mRNA序列相同的那条DNA链称为编码链;将另⼀条根据碱基互补原则指导mRNA合成的DNA链称为模板链。
三. 简述σ因⼦的作⽤.σ因⼦的作⽤是负责模板链的选择和转录的起始,它是酶的别构效应物,使酶专⼀性识别模板上的启动⼦.四. 什么是Pribnow box?它的保守序列是什么?RNA聚合酶全酶与模板DNA结合后,⽤DNase I⽔解DNA,然后⽤酚抽提,沉淀纯化DNA后得到⼀个被RNA聚合酶保护的DNA⽚段,约有41-44个核苷酸对.在被保护区内有⼀个由5个核苷酸组成的共同序列,是RNA聚合酶的紧密结合点,称为Pribnow box. Pribnow区的保守序列是: TTGACA五. 简述原核⽣物和真核⽣物mRNA的区别.(⼀)原核⽣物mRNA的特征1、半衰期短2、多以多顺反⼦的形式存在3、5’ 端⽆“帽⼦”结构, 3’ 端没有或只有较短的polyA 结构。
分子生物学总结
名词解释1.遗传密码:mRNA上每3个核苷酸翻译成多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这3个核苷酸称一个密码子(三联子密码)。
2.下游启动子:3.分子伴侣:细胞中一类能够识别并结合到不完全折叠或装配的蛋白质上以帮助这些多肽正确折叠、转运或防止它们聚集的蛋白质,其本身不参与终产物的形成。
4.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过程中,每条链分别作为模板合成新链,产生互补的两条链。
这样新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与原来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
因此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DNA的半保留复制。
5.信号肽:在起始密码子之后,有一段编码疏水性氨基酸序列的RNA区域,被称为信号肽序列,它负责把蛋白质引导到细胞内不同膜结构的亚细胞器内。
6.C值谬误/矛盾:总体上说,生物基因组的大小与种系的进化复杂性之间不一致,某些低等生物具有较大的C值,这种现象称为C值矛盾7.转录元件:是一段可被RNA聚合酶转录成一条连续MRNA链的DNA,包括转录起始和终止信号,一个简单的转录单位只携带合成一种蛋白的信息,符合转录单位可携带不止一种蛋白质分子的信息。
8.无义突变:在DNA序列中任何导致编码氨基酸的三联子密码子转变为终止密码子(UAG、UGA、UAA)的突变,它使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合成无功能的或无意义的多肽。
9.端粒酶:一种自身携带模板的逆转录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RNA组分中含有一段短的模板序列与端粒DNA的重复序列互补,而其蛋白质组分具有逆转录酶活性,以RNA为模板催化端粒DNA的合成,将其加到端粒的3′端,以维持端粒长度及功能。
10.强终止子:内在终止子,不依赖于Rho蛋白质辅助因子(ρ因子)而能实现终止作用的终止子。
11.启动子:是一段位于结构基因5’端上游区的DNA序列,能够活化RNA聚合酶,使之与模板DNA准确地结合并具有转录起始的特异性。
12.阻遏蛋白:是指转录调控系统中调节基因表达产物丰富的蛋白质,其作用部位往往是操纵子的操纵区,起着阻止结构基因转录的作用。
分子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
分子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分子生物学一、名词解释1.ORF答:ORF是XXX的缩写,即开放阅读框架。
在DNA链上,由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密码开始,到终止密码为止的一个连续编码列,叫做一个开放阅读框架。
2.结构基因答: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s)可被转录形成mRNA,并翻译成多肽链,构成各种结构蛋白质或催化各种生化反应的酶和激素等。
3.断裂基因答:基因是核酸分子中贮存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一个基因不仅仅包括编码蛋白质或RNA的核酸序列,还包括保证转录所必需的调控序列、位于编码区5'端与3'端的非编码序列和内含子。
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split gene)。
4.选择性剪接答:选择性剪接(也叫可变剪接)是指从一个mRNA前体中经由过程不同的剪接体式格局(选择不同的剪接位点组合)发生不同的mRNA剪接异构体的过程,而终究的蛋白产物会表现出不同大概是相互拮抗的功能和布局特征,大概,在相同的细胞中由于表达程度的不同而招致不同的表型。
5.C值答:基因组的大小通常以其DNA的含量来表示,我们把一种生物体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成为C值(C value)。
6.生物大分子答:生物大分子指的是作为生物体内主要活性成分的各种分子量达到上万或更多的有机分子。
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
7.酚抽提法答:酚抽提法最初于1976年由Stafford及其同事提出,经由过程改良,以含EDTA、SDS及无DNA酶的RNA酶裂解缓冲液破裂细胞,经蛋白酶K处理后,用pH8.0的Tris饱和酚抽提DNA,重复抽提至一定纯度后,按照不同需要进行透析或沉淀处理获得所需的DNA样品。
8.凝胶过滤层析答:凝胶过滤层析也称分子排阻层析或分子筛层析,利用凝胶分子筛对大小、形状不同的分子进行层析分离,是根据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混合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分子生物学总结
1名词解释:1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广义是指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狭义是指研究基因或DNA 的复制转录和调控等过程的学科2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它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人体在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从分子水平开展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研究的一门科学。
3酶工程:过去主要是通过生物化学方法从各种材料中提取、制备酶制剂。
现在主要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取酶制剂。
4蛋白质工程:过去主要是采用化学方法对纯化的蛋白质进行结构改造,制备出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现在主要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从改造目的基因的结构入手,在受体细胞中表达不同结构的蛋白质。
5微生物工程:又称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特定性状,使微生物产生有用物质或直接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
6DNA的甲基化:DNA的一级结构中,有一些碱基可以通过加上一个甲基而被修饰,称为DNA的甲基化。
7 CG岛:在整个基因组中存在一些成簇、稳定的非甲基化CG,这类CG称为CG岛。
8 信使RNA:从DNA分子转录的RNA分子中,有一类可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模板,称为信使RNA。
9 顺反子:由结构基因转录生成的RNA序列亦称为顺反子。
10帽子结构:5端第1个核苷酸是甲基化鸟嘌呤核苷酸,它以5端三磷酸酯键与第2个核苷酸的5端相连,而不是通常的3、5磷酸二酯键。
11 核酶:在没有任何蛋白质(酶)存在的条件下,某些RNA分子也能催化其自身或其它RNA分子进行化学反应,即某些RNA 具有酶样的催化活性,这类具有催化活力的RNA被命名为核酶。
12 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分子爱到物理化学因素(如加热、紫外线、高压、有机溶剂、酸、碱等)的影响时,可使维持空间结构的次级键断裂,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博士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博士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生物学中的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作为博士生,深入了解和掌握分子生物学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分子生物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博士生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1. DNA与RNADNA是一种双螺旋结构的大分子,携带着生物体遗传信息。
DNA 编码了生物体合成蛋白质所需的信息,通过蛋白质的合成来决定生物体的性状。
RNA在细胞内起着转录和翻译的作用,帮助DNA信息转化为蛋白质。
2. 基因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是DNA分子中能够编码蛋白质的一个或多个片段。
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产生蛋白质,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基因表达调控基因的表达调控是指在不同发育阶段或环境条件下,基因的表达量和表达模式发生变化的过程。
包括转录因子、miRNA、DNA甲基化等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4. 蛋白质合成与功能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是细胞内众多功能活性的关键分子。
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翻译过程中通过三联密码子将mRNA上的信息转化为特定的氨基酸序列,形成功能完整的蛋白质。
5. 基因突变与遗传性疾病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变化,导致基因功能异常。
基因突变与遗传性疾病密切相关,如囊性纤维化、色盲等。
研究基因突变对疾病的影响,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6. 细胞信号转导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接收外界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细胞内特定反应的过程。
常见的信号转导机制包括激活酶级联反应、细胞内受体等。
进一步了解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有助于揭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7. 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是通过改变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来实现对生物体功能的调控。
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生物体中,使其表达特定蛋白质或产生特定功能。
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8. 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分子进化是指通过比较分子序列中的差异来推断物种间的进化关系。
分子生物学总结完整版
分子生物学总结完整版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别是核酸和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的发展为我们理解生命的奥秘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理论基础。
分子生物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核酸,尤其是 DNA 的研究。
DNA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它以双螺旋结构存在。
这种独特的结构使得DNA 能够稳定地储存遗传信息,同时又能通过碱基配对的方式进行复制,从而将遗传信息准确地传递给下一代。
DNA 的复制过程是一个高度精确和复杂的机制,涉及到多种酶和蛋白质的协同作用。
基因是 DNA 上具有特定功能的片段。
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中的遗传信息被转录为 RNA,然后再翻译为蛋白质的过程。
转录是在 RNA 聚合酶的作用下,以 DNA 为模板合成 RNA 的过程。
而翻译则是在核糖体上,以 mRNA 为模板,按照密码子的规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tRNA 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识别密码子并携带相应的氨基酸。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执行者,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也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内容。
蛋白质的结构分为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一级结构是指氨基酸的线性排列顺序,二级结构则包括α螺旋、β折叠等,三级结构是蛋白质的三维空间构象,四级结构是指多个亚基组成的蛋白质的整体结构。
蛋白质的功能与其结构密切相关,例如酶通过其特定的结构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反应。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PCR 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能够快速扩增特定的 DNA 片段,在基因检测、疾病诊断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因克隆技术使得我们能够获得大量特定的基因,为基因功能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DNA 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让我们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 DNA 的序列,为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医学领域,分子生物学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对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方法。
例如,在肿瘤研究中,发现了许多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如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分子生物学总结
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C值:指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C值反常现象:指C值往往与种系的进化复杂性不一致的现象DNA的半保留复制: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复制子:生物体的复制单位称为复制子核酶:指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通过催化靶位点RNA链中磷酸二酯键的断裂,特异性地剪切底物RNA分子,从而阻断基因的表达。
内含子的变位剪接:在个体发育或细胞分化时可以有选择性地越过某些外显子或某个剪接点进行变位剪接,产生出组织或发育阶段特异性mRNA。
RNA的剪接;从mRNA前体分子中切除被称为内含子的非编码区,并使基因中被称为外显子的编码区拼接形成成熟mRNA。
AP位点:所有细胞都带有不同类型、能识别受损核酸位点的核苷水解酶,它能特异性切除受损核苷酸上的N-β-糖苷键,在DNA链上形成去嘌呤或去嘧啶位点,统称为AP位点转录单元:转录单元是一段从启动子开始至终止子结束的DNA序列,RNA聚合酶从转录起始位点开始沿着模板前进,直到终止子为止,转录出一条RNA链。
转录起始位点;指与新生RNA链第一个核苷酸相对应DNA链上的碱基,研究证实通常为一个嘌呤。
增强子:能强化转录起始的序列;是指能使与它连锁的基因转录频率明显增加的DNA序列SD序列:存在于原核生物起始密码子AUG上游1~12个核苷酸处的一种4~7个核苷酸的保守片段,它与16S rRNA3’端反向互补。
GU-AG法则:多数细胞核mRNA前体中内含子的5’边界序列为GU, 3’边界序列为AG,因此,GU表示供体衔接点的5’端,AG代表接纳体衔接点的3’端,这种保守序列模式称为GU-AG法则可译框架(可读框):指一组连续的含有三联密码子的能够被翻译成为多肽链的核酸序列.无义突变:在DNA序列中任何导致编码氨基酸的三联密码子转变为终止密码子的突变,它使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合成无功能的或无意义的多肽.错义突变:由于结构基因中某个核苷酸的变化使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另一种氨基酸的密码。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一、真核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1.编码序列所占比例远小于非编码序列2.高等真核生物基因组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3.存在多基因家族和假基因4.基因通过可变前接能改变蛋白质的序列5.真核基因组DNA 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二、半保留复制的概念1.DNA 复制时除代DNA 双螺旋解开成为两条单链。
2.自作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规律合成-条与模板相互补的新链,形成两个子代DNA 分子。
3.每一个子代DNA 分子中都保留有一条来自亲代的链。
★三、半不连续复制: 1.DNA 双螺旋结构中两股单链反向互补平行,一股链的方向为5' →3',另一股链的方向为3'→5'。
2.复制时合成的互补链方向则对应为3'→5和5'→3' 3' ,,而生物体内DNA 的合成方向只能是5'→3’。
3.复制时,顺着解链方向生成的一股子链其合成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同,合成能连续进行,称为前导链; 4.而另一股子链的合成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它必须等待模板链解开至一定长度后才能合成一段,然后又等待下一段模板暴露出来再合成合成是不连续进行的,称为后随链。
5.这种前导链连续复制而后随链不连续复制的方式称为半不连续复制。
这种前导链连续复制而后随链不连续复制的方式称为半不连续复制。
在复制中不连续合成在复制中不连续合成的DNA 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四、真核生物的DNA 聚合酶a 、β、γ、δ、ε1.DNA 聚合酶δ是复制中最重要的酶,主要负责子链的延长,相当于原核生物的DNA 聚合酶Ⅲ; 2.DNA 聚合酶a 主要催化合成引物; 3.聚合酶β、ε参与染色体DNA 的损伤修复; 4.聚合γ复制线粒体DNA 。
五、DNA 复制是如何实现高保真性的: 生物体至少有3种机制实现复制保真性: ①严格遵守碱基配对规律:A-T 配对,G-C 配对。
②聚合酶在复制延长中对碱基的选择功能:原核生物DNA DNA pol pol Ⅲ对嘌呤不同构型表现不同亲和力,从而实现其选择功能。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拓扑异构酶分两类:I型拓扑异构酶(转录),II型拓扑异构酶(复制)(一)原核:I型拓扑异构酶:无需能量,一次断一条链,消除负超螺旋。
机理:1.第一次转酯:DNA的一条链断裂,并以5’-磷酸基与酶的酪氨酸羟基形成酯键,磷酸二酯键由DNA转移到蛋白质;2.第二次转酯:断裂的DNA链重新连接,磷酸二酯键又由蛋白质转到DNA。
II型拓扑异构酶:ATP水解供能,同时断两条链,引入负超螺旋,削弱复制叉前进所产生的正超螺旋。
大肠杆菌拓扑异构酶II机理:当酶结合到DNA分子上时,可同时使两条链交错,4个碱基对断裂,2个A亚基通过酪氨酸分别与断链5’-磷酸基结合,在酶变构的牵引下,DNA双链迅速穿过切口,又重新连接。
大肠杆菌拓扑异构酶IV功能:分离环状DNA复制后形成的连锁体。
(二)真核:I型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I功能:消除负或正的超螺旋。
拓扑异构酶III 的功能:只消除负超螺旋,活性较弱。
II型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II功能:消除负或正的超螺旋,但不导入负超螺旋。
(一)DNA复制过程:见十八(二)原核生物参与复制的蛋白因子(酶):见论述三(三)真核生物参与复制的蛋白:1.DNA聚合酶σ(引发酶):后随链合成2.DNA聚合酶δ:前导链合成3.PCNA:延伸4.复制因子C:延伸(ATP)酶5.复制因子A:单链结合6.拓扑异构酶I和II:维持DNA的拓扑结构7.端粒酶:以自身RNA链为模板逆转录催化端粒的合成。
【复制抑制剂:5’-氟脱氧尿苷,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DNA复制具有以下特点:见十一(四)原核生物转录过程:见论述二(五)原核生物转录参与蛋白:见二十一【转录抑制剂:抗生素利福平、抗生素利迪链菌素(β亚基),抑制磷酸二酯键的形成】(五)原核生物翻译过程:见二十二(六)真核生物翻译过程:1.起始:①起始tRNA与40s亚基结合。
eIF 和IC结合到40S亚基上形成核糖体复合物②mRNA与eIF 4B和4F发生作用,利用来自ATP的能量解旋,除去高级结构。
分子生物知识点总结
分子生物知识点总结1. DNA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存储遗传信息的一种生物分子。
DNA分子由磷酸、五碱基、核糖和脱氧核糖等部分组成。
DNA的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合成。
DNA的双螺旋结构由Watson和Crick在1953年提出,并由此得到了诺贝尔奖。
通过基因复制,DNA可以在细胞分裂时实现自我复制,确保遗传信息的传递。
2. RNARNA(核糖核酸)是存在于细胞内的一种核酸分子。
它在生物体内主要担负信息传递、蛋白质合成和基因调控等功能。
RNA分子与DNA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RNA分子在翻译过程中负责传递DNA上的遗传信息,并将其转化成蛋白质序列。
3. 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大分子,也是一种最为复杂的生化分子。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担任着多种不同的功能,包括酶的催化作用、结构支持、运输作用、调节功能等。
蛋白质的合成是通过翻译过程实现的,翻译将mRNA上的信息转化为氨基酸序列,后者进而折叠成特定的三维结构,从而体现出蛋白质特定的功能和生物学意义。
4. 基因组基因组是指生物体内全部基因的总和,既包括编码基因,也包括非编码序列。
基因组学是对基因组进行研究的学科,主要研究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和调控。
研究发现,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组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基因组的组成和功能。
5. 克隆技术克隆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生物体的某一部分分离出来,并培养出完整的个体。
其中最重要的技术是核移植技术,它包括质体移植、细胞核移植和胚胎分裂等技术手段。
克隆技术的应用,既有助于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也对农业、医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6. 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核酸扩增技术,它可以在体外模拟DNA的复制过程,以此扩增DNA片段。
PCR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基因分型、疾病诊断、法医学鉴定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生物学总结
1.分子生物学的三大原则
根据“序列假说”、“中心法则”这两个基本原则,分子生物学作为所有生命物质的共性学科遵循“三大原则:其一,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是相同的。
在动物、植物、微生物3大系统的所有生物物种间都具有共同的核酸语言,即构成核酸大分子的单体均是A、T(U)、C、G。
所有生物物种间都具有共同的蛋白质语言,即构成蛋白质大分子的单体均是20种基本氨基酸。
其二,生物大分子单体的排列决定了不同生物性状的差异和个性特征。
其三,所有遗传信息表达的中心法是相同的。
2.简述Morgan基因论
经典基因概念:即基因是孤立的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实体,是具有特定功能的,能独立发生突变和遗传交换的,“三位一体”的、最小的遗传单位。
3.简述“顺反子假说”的主要内容
顺反子理论认为:基因(即顺反子)是染色体上的一个区段,在一个顺反子内有若干个交换单位,最小的交换单位被称为交换子。
在一个顺反子中有若干个突变单位,最小的
突变单位被称为突变子。
在一个顺反子结构区域内,若果发生突变就会导致功能丧失,所以顺反子即基因只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最小的遗传单位。
4.名词解释:等位基因、全同等位基因、非全同等位基因等位基因(allele):同一座位存在的两个不同状态的基因
全同等位基因(homoallele):在同一基因座位(locus)中,同
一突变位点(site)向不同方向
发生突变所形成的等位基因非全同等位基因(heteroallele):在同一基因座位(locus)
中,不同突变位点(site)发
生突变所形成的等位基因
5.简述DNA作为遗传物质的优点(自然选择的优势)
DNA作为主要的遗传物质的优点在于:
1)储存遗传信息量大,在1kb DNA序列中,就可能编码出41000种遗传信息
2)以A / T, C / G 互补配对形成的双螺旋,结构稳定,利于复制,便于转录,可以突变以求不断进化,方便修复以求遗传稳定;
3)核糖的2’ – OH 脱氧,使其在水中的稳定性高于RNA,DNA中有T无U,消除了C突变为U带来进化中的负担
和潜在危险。
6.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及影响其稳定的因素:
一)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1)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构成双螺旋结构,直径2.0nm,碱基之间的距离为0.34nm,相邻碱基之间的夹角为36°,每10个核苷酸旋转一周,螺距为3.4nm。
2)两股单链的糖-磷酸骨架均居于外侧,碱基垂直于中心轴,伸入螺旋内侧,每一碱基均与对应链上的碱基共处同一平面形成配对,以氢键维系。
3)各个碱基平面形成固定的配对,及A对T,C对G;其中,A与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C与G间形成三键氢键。
4)氢键是维持双螺旋结构的横向稳定,纵向稳定性依靠碱基平面间的堆积力。
5)DNA两条链形成右手螺旋,螺旋分子存在大沟和小沟,碱基顶部的极性基团裸露在DNA大沟内,存在较多能与蛋白质因子形成特异结合的氢键的供体与受体,加之大沟空间大,能提供蛋白质因子沿大沟与DNA形成专一性结合的概率
与多样性远高于小沟,因而大沟往往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位点。
二)影响双螺旋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1)氢键(Hydrogen bond 4~6 kc / mol)
①氢键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静电力,是作用力很小的次级弱键,因此加热便可使DNA双链解链。
②DNA分子是由成千上万的碱基对堆积而成的实体,许多弱氢键按一定方向,呈线性地连续排列和堆积形成巨大的集合能,成为促使DNA趋于稳定的主要因素。
2)磷酸酯键 (phosphodiester bond 80~90 kc / mol)
①破除磷酸酯键作用力,需酶促解链
②强作用力的磷酸酯键是连接核苷酸形成DNA双螺旋骨架的重要作用力,也是稳定DNA螺旋体的主要因素。
3)0.2 mol / L Na+ 生理盐条件 ---消除DNA单链上磷酸基团间的静电斥力
4)碱基堆积力 (非特异性结合力)
①在同一条核苷酸链中,相邻碱基间的疏水作用力和范德华作用力,统称为碱基堆积力,也称为非特异性结合力。
②位于DNA螺旋体内部的碱基具有疏水性极强的的芳香环,
难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相邻碱基依靠疏水作用力相互连接,但DNA分子中的亲水基团核糖与磷酸使水分子中的氢键网络破坏,进而形成新的氢键网络,这也意味着熵值的降低,DNA 螺旋中碱基有序的堆积使以氢键连接方式围绕水分子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维持了DNA稳定性。
5)碱基间的挤压、抵御使其内能增加, 碱基间有序排列的状态破坏(氢键作用力被减弱)。
一切减弱氢键作用力的因素都会导致DNA双螺旋结构的不稳定。
7.简述影响Tm值的因素
Tm(melting temperature):溶解温度,双链DNA溶解彻底变成单链DNA的温度范围的中点温度。
影响Tm值的因素:
1)DNA分子的碱基组成在A、T、C、G随机分布的情况下,(G+C)含量愈高的DNA分子,Tm值愈大。
2)DNA分子的碱基排列在(G+C)含量相同的DNA 分子,A/T碱基对集中分布,形成变形的跳跃中心,其变性速度快,Tm值较小。
3)DNA片段的大小
①大片段DNA分子间比较,片段长短对Tm值的影响较小
②短于10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间比较,片段较短的Tm值较小
4)变性剂的影响在含有尿素,酰胺等变性液中,变性剂与碱基间形成氢键,改变碱基对间的氢键,Tm值可降至40℃左右
5)盐浓度的影响在含有钠盐的变性溶液中,Na+在磷酸基团周围形成的电子云对静电斥力产生屏蔽作用,静电斥力减弱,使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性增加,因此Tm值增大
6)极端pH条件的影响
①当反应缓冲液pH为2-3的强酸性时,碱基会发生广泛质子化(NH2 → NH2+ )
②当反应缓冲液pH为12的强碱性时,碱基中的酮基会转变为烯醇基从而改变氢键的形成与结合力
一切减弱氢键、碱基堆积力的因素均将使Tm 值降低
8.影响DNA复性过程的因素
1)Na+浓度
将复性反应液的Na+浓度控制在0.18-0.2mol/L ,可以消除poly-dNt 间的静电斥力,从而保证互补的核苷酸链在热
运动过程中碰撞配对。
2)温度
①复性过程中核苷酸链的随机碰撞,会产生较短序列间的局部配对,对DNA复性而言,在60℃-65℃的反应温度下可消除错误配对,重新开始新的配对
②已变性的单链DNA分子也会因逐渐降温,在回文序列间形成部分二级结构,因此需要足够高的温度加以消除,以降低该结构对复性过程的碰撞配对的干扰。
③另外,一定的温度也可促进单链DNA分子的热运动过程。
3)长度
单链DNA分子愈长,分子扩散愈慢,而且易形成折叠,单链DNA分子愈短,分子扩散较快,有利于分子间的碰撞4)浓度
复性开始时互补单链DNA的浓度愈高,在碰撞运动中与另一条互补单链发生碰撞的概率愈大,复性的速度也就愈快5)核苷酸排列的复杂性
核苷酸随机排列的单链DNA分子必须与互补单链发生准确配对,形成“复性中心”后才能产生复性的“拉链效应”。
当核苷酸重复较多排列时,可形成多种不对称错位配对。
因此,核苷酸序列重复排列的DNA分子较随机排列的复性速度更快。
9.列举核酸分子二级结构的类型及对应功能
1)线性(linear type,L型)及环形(circle type,C型):DNA双螺旋分子常见形态
2)分支型(breach type,B型):该形态往往出现在具有回文对称的序列区域
3)叉型(Y型):DNA复制叉的主要形态
4)置换型(displacement type,D型):出现在线粒体DNA 按置换方式进行复制时的形态
5)发夹型(hairpin type,H型):某种线状DNA病毒的分子形态
6)扭结型(knot type,K型)及环突型(roop type,R型)主要出现在小片段DNA发生倒位的区段
10.简述三股螺旋、四股螺旋的结构特点及生理学意义
1)三股螺旋的结构特点:
①位于三螺旋中间的核苷酸链必定是嘌呤链,包括类型:嘌呤型(嘌呤-嘌呤-嘧啶)、嘧啶型(嘧啶-嘌呤-嘧啶)
②主体双螺旋中碱基按Watson-Crick氢键方式连接,第三条链上的核苷酸与主体链通过Hoogsteen氢键连接
③第三条链至少有8个以上的碱基
④如果有C,必须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质子化后才能形成
C+-G/C的三碱基基本结构单元,并且各碱基间均以二氢键方式连接
2)三股螺旋结构生理学意义:
①在真核生物基因中约有1%左右的序列为大于100个碱基对的镜像重复序列,它们不仅是基因表达的调控区,也是形成三股螺旋结构的潜在序列
②出现三股螺旋结构的序列,能阻止调节蛋白质的结构,从而关闭基因的表达
③利用导入合成的第三条核酸链,可以达到定向关闭基因的表达,实施基因治疗或定向诱变的目的
④研究证明平行三股螺旋DNA是由RecA酶作用,并与交换有关的一种核酸的局部结构,因此导入第三条核酸链,作为分子刀,实施DNA的定向切割
3)四股螺旋的结构特点:
①富含G的单链末端在体内超螺旋应力的作用下,以Hoogsteen氢键连接,形成G-C碱基对
②核酸分子按同一寡聚单分子折叠方式形成四分子的平行螺旋结构、单分子折叠反平行四螺旋结构、单链发夹结构二聚体的双分子反平行螺旋结构
4)四股螺旋结构生理学意义:
这种四股螺旋结构的出现,起到稳定染色体结构,避免线状染色体DNA在复制过程中出现的5’端短缩现象的重要生物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