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学物 PPT课件
植物化学物
![植物化学物](https://img.taocdn.com/s3/m/d0bb945df01dc281e53af06a.png)
Human and animal studies with cocoa and tea flavanols have also provided further evidence that dietary polyphenols are beneficial in reversing the course of neuronal and behavioural aging. two recent acute human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oco aflavanol consumption was able to improve working memory and attention. In addition, pure(−)epicatechin ( 500 μ g/g) was also observed to enhance the retention of mice spatial memory, especially when combined with exercise.
食物来源: 红茶和绿茶 摄入量: 毒性: 日本人均2.1g/d茶叶 EGCG可致过敏,有述胃不舒服失眠 绿茶提取物的大鼠LD50为5克/千克
生理活性:
日本8552人前瞻队列研究发现每天饮茶10杯癌症 发生率降低----Imai et al. 1994 美国35569绝经后妇女每天2杯以上红茶消化道和 泌尿道肿瘤发生率降低 -----Zhang et al. 1988 4552名中国男性5年前瞻性研究,年消费低于2500 克者胃癌危险性显著高于年消费高于2500克者 ----Haixin et al. 1989
改善认知功能
一些特殊营养成分(例如糖类物质、磷酸盐 肌酸/酐、中链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肉碱 、咖啡因),以及一些草药(诸如贯叶连翘、西 番莲、麻醉椒、洋甘菊、缬草、银杏叶、人参和 刺五加及其提取物)具有释放心理压力、镇静情 绪、愉悦心情、促进睡眠、抗疲劳等作用,可以 明显缓解应激引起的失眠、烦躁和忧郁症。
《植物纤维化学》PPT课件全文
![《植物纤维化学》PPT课件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52532fb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f.png)
3、学习内容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牵涉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包 括仪器分析)、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物理、生物合成等相关基础课程。 有关生物结构方面的内容,在《植物纤维 形态与结构》课程中专门讲述;
有关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蒸 煮和漂白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在 《制浆原理与工程》课程中专门讲述。
垂直方向切开的面称为横切面。
弦切面(Tangetial Section):沿着与射
线垂直方向切开的面称为弦切面。
径切面(Radial Section):沿着射线切
开的面称为径切面
树脂道:针叶材的特征
有些针叶材在横切面的晚材部分,凭肉 眼就可看见一些针头状的小白点,这就
是轴向树脂道或称纵行树脂道。
种子植物
木本—针叶树类
裸子植物:
木本—阔叶树类
种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草类、麻类、豆类
被子植物
单子叶植物—多数为草本,如禾本科类、禾本亚科、
竹亚科
1.1.1 植物纤维原料的分类
1.1.1.1 、木材纤维原料:
针叶材(又称软木,Softwood) 如云杉、红松、落叶松、马尾松、
思茅松等; 阔叶木(又称硬木,Hardwood)
应。 由于纤维素大分子每个糖基上有三个–OH(C2,C3,
C6),可发生各种酯化、醚化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可 改变纤维素的性质,生产出许多有价值的纤维素衍生 物。
纤维素衍生物的制备
纤维素酯化和醚化反应是制备纤维素衍 生物的重要反应。
由于纤维素大分子每个糖基上有三个– OH(C2,C3,C6),可发生各种酯化、 醚化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可改变纤维素 的性质,生产出许多有价值的纤维素衍 生物。
第一章
植物化学物wei
![植物化学物wei](https://img.taocdn.com/s3/m/3c1fdcdec77da26924c5b03f.png)
7、单萜类
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的腺体、油室和树脂道等分泌组织中。 单萜类的含氧衍生物(醇类、醛类、酮类)具有较强的香 气和生物活性,是医药、食品和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常用作芳香剂、防腐剂、矫味剂、消毒剂及皮肤刺激剂。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OH
CH2OH
α-金合欢烯 β-金合欢烯金合欢醇 α-farnesene β-farneseneFarnesol
花色素类 (anthocyanidin)
双黄酮类 (biflavone)
鱼藤酮(rotenone)
异甘草素 (isoliquiritigenin )、补骨脂乙素 (corylifolinin)
金鱼草素(aureusidin)
儿茶素(catchin)
飞燕草素 (delphinidin)、矢 车菊素(cyanidin)
芥子油甙中的异硫氰酸酯对身体可有效抗癌、促进消化。 芥子油甙这种营养素多存在于白色食物中,例如:大蒜、洋葱等。
5、多酚
OH
HO
OH
OH HO
OH
trans-resveratrol
cis-resveratrol
CH3O HO
OO
OCH3 CH3O OH HO
Curcumin
O OH
OCH3 OH
黄酮类(flavone):
次生代谢是指生物合成生命非必需物质并储存次生代 谢产物的过程。比如喜树碱、青蒿素等等大量人类需 求的物质都是次生代谢产物。
次级代谢产物的双重作用: 有益于健康 有害于身体
喜树碱Camptothecin
青蒿素arteannuin
抗肿瘤,免疫抑制,抗病毒, 抗早孕,改变皮肤表皮的 角化过程。
植物纤维化学课件第六节 纤维素溶剂及其溶液
![植物纤维化学课件第六节 纤维素溶剂及其溶液](https://img.taocdn.com/s3/m/b934b25a7cd184254b35357d.png)
6.1 聚合物的溶解特点 特点:(1)溶解过程一般都比较缓慢;(2)在
溶解之前通常要经过“溶胀”阶段。 两个阶段:先溶胀、后溶解。
溶胀实际上是溶剂分子单方面地和高分子链的链段 混合的过程。这时只有链段运动而没有整个大分子链 的扩散运动。
根据高分子的结构和溶胀的程度可分为无限溶胀和 有限溶胀。
NMMO对纤维素的溶解条纤比 较严格
由图可见,纤维素仅在一
个很小的面积区域内才被溶 解,在这个相对有限的面积 中,纤维素-水的比例有个极 限的变化。含水约2%时,纤 维素溶液28%,在含15%-20 %水之间,才可得到5%的纤 维素溶液。含一分子水的 NMMO (monohydrate),其含 水率为13.3%,故可使纤维素 溶 解 , 若 NMMO 为 二 分 子 水 合物(dihydrate),则不溶解纤 维素。
LiCl/DMAc 溶 解 纤 维 素 的 方 法 是,先需将纤维素活化,不经
过活化的纤维素是不被溶解的。 活化的方法有:
(1)水活化-DMAc交换; (2)蒸气活化-DMAc交换; (3)水活化-蒸馏至水含量 少于2%;
CH3
(4)热DMAC活化-加LiCl前 冷却;
图2-9纤维素与
(5)液氨活化-DMAc排代。
CH2O(CH2O)nH
O
H
H
O
OH
HH
DP-2
H
OHCHOH
2
2
(2-1)
该反应在C6、C2、C3、三个羟基上都可发生反应,当多聚甲 醛用量少时,C2、C3位上的反应减少,主要优先发生在C6上。 取代基不是以单羟甲基的形式取代,而是以形成低聚氧亚甲基 形式取代,即形成R-O-(CH2O)nH侧链,链长度与溶解条件有关, 随着溶解时间和温度的增加,侧链变短 取M代S 度降低。
木质素化学PPT课件
![木质素化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930e41c8d376eeafaa3166.png)
二、 木质素的化学反应
(2)自由基反应,需要引发剂。 常 用 引 发 剂 : 铈 盐 ( Se(NO3)2)、
H钾2O)2及-Fγe(射II线)、照高射锰等酸。钾、过硫酸盐(铵或
(3)共聚与均聚反应有竞争
共聚:木质素与乙烯基类单体; 均聚:乙烯基类单体之间聚合。
(4)苯酚抑制共聚反应,一般先甲基化,再接 枝共聚。 甲基化:重氮甲基化,硫酸二甲酯
二、 木质素的化学反应
木质素氧化还原引发共聚机理
二、 木质素的化学反应
木质素接枝共聚反应(环上反应为主)
二、 木质素的化学反应
木质素的物理性质各种分离木质素的玱璃态转化温度t木质素的物理性质树种分离木质素玻璃态转化温度干燥状态吸湿状态水云杉云杉云杉云杉桦木杨木针叶树高碘酸盐木质素高碘酸盐木质素二氧六环木质素相对低分子量二氧六环木质素相对低分子量高碘酸盐木质素二氧六环木质素相对低分子量木质素磺酸盐19312714617913423511512690271727192721281227872118212高聚物的玱璃态转化温度t不植物种类分离方法相对分子量有关玱璃态转化温度不木质素分子量之间成正比
二、 木质素的化学反应
(4)臭氧:能与酚型和非酚型木质素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5) H2O2:在碱性介质中不能氧化木质素苯环,但能氧化
侧链的羰基和醌型结构,破坏发色基团,达到漂白的目 的。过氧化氢对木钙的聚合或降解作用均较弱, (6)过硫酸铵:可使木钙发生聚合反应。过硫酸铵氧化木 钙时,条件:过硫酸铵的用量为4%~6%,温度为80~90℃, pH=8~10 过硫酸铵在碱性条件下使木钙酚型物发生离子化脱氢,产 生了游离基,提高了木钙的反应活性,促进了木钙分子游 离基之间的聚合反应。
植物化学课件第一章
![植物化学课件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5817cf67caaedd3383c4d392.png)
课程论文:围绕课程知识点广泛阅读,自学研读。
课程教材:开放性体系,吸取现行教材的精华, 补充教学。
课程考试:学习过程评价与教学目标评价相结合。 课程教师:教学科研结合型 考核方式: 课程论文与课程考试结合 撰写课程论文一篇(自定题目) 学习方式: 课堂听课、团队合作
教学目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 知识——掌握植物化学基本理论 能力——运用植物化学基本理论发现、提出、解决 植物化学问题的能力;获取知识、发展与创新知识的 能力 素质——将获取的知识、能力内化于身心,升华 为品质与素养
重点:植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 多讲实例,少讲植物属性 增加实验操作,提供动手机会 介绍国际、国内的研究进展,开发创新能力和科研敏感性, 讲授开展研究的方法 内容太多,应有所侧重 安排一个实验,可以让我们接触仪器 补充一些化学的基础知识 某些章节让学生讲,然后讨论 到中草药生产企业参观,带中草药标本进课堂 考查以考试为主,不必开卷 不必考试,提高课程论文要求,如:20篇外文文献 实行点名制,作为平时成绩,不然,成绩没有区分度。
O
3,4-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 3,4-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氨 或 3,4-亚甲基二氧甲基安非他明 化学名:1-(benzo[d][1,3]dioxol-5-yl)-N-methylpropan-2-amine
一般认为植物化学研究的仅是那些主要成分以外的、 含量较少并属于中小分子量(一千以下或一千左右)的物 质,如:甾体、生物碱和萜类等。
第一章 植物化学概论
需要解决3个问题: 1、植物与化学怎样联系在一起? 2、植物中有哪些化合物? 3、植物化学研究些什么?
(精品) 植物化学物课件
![(精品) 植物化学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a6d13a770bf78a64295446.png)
二、硫辛酸 1.抗氧化 2.抗炎 3.调节糖代谢 4.对心血管的作用 5.对神经损伤的保护
三、褪黑素 1.调节时间生物学节律 2.抗氧化 3.调节免疫 4.调节能量代谢作用 5.延缓衰老
25
思考题
1 营养素的基本功能 2 摄取过少、过多的影响 3 影响吸收的因素及食物来源 4 植物化学物的生物学作用主要有哪些?
能量 蛋白质 视黄醇 硫胺素 核黄素 (kcal) (g) (μg) (mg) (mg)
成年男子轻体力劳动的营养素供给标准 100g鸡蛋 INQ 100g大米 INQ 100g大豆 INQ
2400 144
347
359
75 13.3 2.96 8.0 0.74 35.0 3.12
800 234 4.88 — — 37 0.31
40
40
第二节 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五谷为养:黍、稷、麦、菽、稻
膳食平衡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41
一、谷类及薯类 (一)谷类 •主要包括小麦、大米、玉米、小米、高粱等,薯类包括 马铃薯、甘薯、木薯等 •主要特点: 热能 50~70% 蛋白质 55% 无机盐、B族维生素
42
42
43
1.谷类的结构和营养素分布
51
51
(二)薯类
➢ 淀粉含量8%-29%,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低,含 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 含有各种植物化学物:酚类、多糖、胆甾醇、 麦角甾醇、油菜甾醇等
52
52
二、豆类(legume)及其制品
53
(一)大豆的营养价值
➢ 含35%-40%的优质蛋白质,蛋氨酸含量较少
➢ 含15%-20%的脂肪,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5%,含有丰 富的磷脂
第十节运动营养学之植物化学物
![第十节运动营养学之植物化学物](https://img.taocdn.com/s3/m/a995833987c24028915fc311.png)
(七) 蛋白酶抑制剂
• 蛋白酶抑制剂存在于所有植物中, 尤其是豆类、谷 类等种子中。大多数蛋白酶抑制剂是含 70~90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在大麦、小麦、燕麦和黑麦中 占水溶性蛋白质的 5%~10%。蛋白酶是一些恶 性肿瘤具有侵袭性的重要因素, 哺乳动物肠道中的 蛋白酶抑制剂与内源性蛋白酶 (如胰蛋白酶) 形成 复合物, 可阻断酶的催化位点, 从而竞争性抑制蛋 白酶的活性。人体每日摄入胰蛋白酶抑制剂约 295mg, 素食者摄入量更高。蛋白酶抑制剂, 主要 具有抑制肿瘤和抗氧化的作用。
第十节 植物化学物
• 在人们日常食用的谷类、豆类、蔬菜、水 果、坚果等植物性食物中, 除含有蛋白质、 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外, 还 含有一些具有调节植物生长、代谢、防御 病虫害等作用的生物活性成分, 对人体也有 调节免疫功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和预防肿 瘤的作用。这类物质现统称为植物化学物 ( phytochemicals) 或食物中的非营养成分 ( non-nutrients)。
(四) 植物多糖
• 迄今为止, 已有 300 多种多糖化合物从天然 植物中被分离出来, 其中灵芝多糖、人参多 糖、黄芪多糖、香菇多糖、枸杞多糖为最 重要的植物多糖。
(五) 类胡萝卜素
• 类胡萝卜素是水果和蔬菜中广泛存在的植物次级 代谢产物, 决定红、绿、黄及橙色蔬菜和水果的颜 色。自然界存在的 700 种天然类胡萝卜素中,具有 营养学意义的约 40~50 种, 如α- 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lutein )、番茄 红素 ( lycopene )、 玉米黄 质 ( zeaxanthin ) 和β - 隐黄 质(βcryptoxanthin )。类胡萝卜素能降低心脏病、中风、 失明和某些肿瘤的危险性, 也有助于延缓衰老过程, 减少糖尿病并发症, 促进肺功能。人体每日摄入类 胡萝卜素约 6mg。
植物化学物
![植物化学物](https://img.taocdn.com/s3/m/46f4c4671eb91a37f1115cc7.png)
植物化学物第一节植物化学物概念和分类1.植物化学物的概念是指植物中存在的一类低分子量的生物活性物质,是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
植物化学物的特点:(1)对植物本身的作用保护其不受杂草、昆虫及微生物侵害;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形成植物色素;维系植物与其生长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2)种类多、数量少从化学结构上讲,这些次级代谢产物种类众多(6~10万种);从数量上讲,与初级代谢产物相比又微乎其微(人体每天摄入1.5g)。
(3)对人体健康的双重作用天然毒素、抗营养因子,对人体有害:如马铃薯、西红柿中的配糖碱,木薯中的含氰甙类等;健康促进作用:如抗氧化、抑制肿瘤等作用。
2.植物化学物的分类按照化学结构分类:类胡萝卜素植物固醇皂苷芥子油苷多酚蛋白酶抑制剂单萜类植物雌激素硫化物植酸其他:植物凝血素、葡萄糖二胺、苯酞、叶绿素和生育三烯酚类等。
(1)类胡萝卜素是水果和蔬菜中广泛存在的使植物显示出红色或黄色的植物次级代谢产物;自然界有700多种,对人体有意义的约40~50种;分成无氧和含氧两种类型,对热的稳定性不同;人类血清中主要以无氧型形式存在,如α-和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其中β-胡萝卜素占15~30%;而有氧型的叶黄素、黄体素、玉米黄素和β-隐黄素也有少量;人体每天摄入约6mg。
(2)植物固醇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及其油料中,如β-谷固醇、豆固醇和菜油固醇;人每日摄入约150mg~400mg,但仅有约5%可被吸收;降低胆固醇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胆固醇吸收。
(3)皂苷是一类具有苦味的化合物,它们可与蛋白质和脂类(如胆固醇)结合,在豆科植物中特别丰富;人每日摄入约10mg,最高可达到200mg以上;具有溶血的特性,以前认为对健康有害。
(4)芥子油苷存在于所有十字花科植物中,其降解产物具有典型的芥末、辣根和花椰菜的味道;在葡萄糖硫苷酶的作用下,可转变为异硫氰酸盐、硫氰酸盐和吲哚,可在小肠完全吸收,具有生物活性;人每日摄入约为10~50mg,素食者可达110mg。
第二章植物化学物.pptx
![第二章植物化学物.pptx](https://img.taocdn.com/s3/m/f13f792750e2524de4187e1a.png)
来源
蒿、绿薄荷、莳萝 芫荽、蜜蜂花、香茅草 欧薄荷 绿薄荷、洋苏草 蒿、芫荽、茴香、杜松浆
பைடு நூலகம்
谢谢!
一、有机硫化合物结构与类型 (一)异硫氰酸盐
1.性质 2.生物学作用 3.食物来源
(三)葱蒜中的有机硫化合物
1.性质 是一组不稳定、反应性有机硫化合物 2.生物学作用 抑菌或灭菌 消炎、降血脂、抗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聚
集、降血糖、提高免疫力
(四)大蒜化学成分
• 糖类、氨基酸类、脂质类、肽类、含硫化 合物和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章植物化学物
第一节 植物化学物概述
• 定义:
• 一、植物化学的分类 • 类胡萝卜素 • 硫化物 • 植物固醇
单萜类 植物雌激素 多酚
二、植物化学物的生物学作用
1.抗癌作用 2.抗氧化作用 3.免疫调节作用 4.抗微生物作用 5.降胆固醇作用
第二节 多酚类、皂苷类化合物
一、酚和多酚化合物 (一)种类 (二)生物学作用 1.大豆异黄酮 2.茶多酚
三、黄酮类和大豆皂苷化合物的生物学作用
(一)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作用 1.抗氧化作用
直接清除自由基 间接清除体内自由基
2.抗肿瘤作用 3.保护心血管作用
(二)大豆皂苷化合物的生物学作用
1.抗突变作用 2.抗癌作用 3.抗氧化作用 4.免疫调节作用 5.对心脑血管作用 6.抗病毒作用
第三节 硫化物及其他
(一) 苧烯
1.性质 2.生物学作用
(1)抑制胆固醇合成 (2)抑制肿瘤 3.毒理 4.食物来源:柑橘
(二)皂角苷
1.性质 2.生物学作用 (1)降低血胆固醇水平 (2)抗氧化 (3)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肿瘤 3.食物来源:黄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hytosterols 植物固醇
Phytosterols are mainly found in plant seeds and oils.
植物固醇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籽及其油料中,如β-谷 固醇(β-sitosterol)、豆固醇(stigmasterol)、菜油固醇 (campesterol) 人每日从膳食中摄入的植物固醇为150~400mg,但 人体能吸收的只占5%左右。早在上个世纪中叶人们 就发现植物固醇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其作用机制 主要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
Saponins 皂甙
皂甙为萜类同系物(称为皂甙元)与糖缩合形成的 一类化合物。 大豆皂甙可消除自由基,具有抗氧化和降低过氧化 脂质的作用;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抑制肿瘤 细胞生长;具有抗血栓作用。 根据膳食习惯和特点,平均每日膳食摄入的皂甙约
为10mg,最高可达到200mg以上。
因其具有抗突变、抗癌、抗氧化、免疫调节 等多种生物学作用,目前一些国家已批准将某些 种类的皂甙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饮料,如美国和
植物组织的
机械性损伤
芥子油甙
葡糖硫苷酶 活性物质 异硫氰酸盐(isothiocyanates)
——sulforaphane
硫氰酸盐(thiocyanates) 吲哚(indoles)
Polyphenols 多酚
Polyphenol is used for all substances that are made up of phenol derivatives. 多酚是所有酚类衍生物的总称 酚酸(Phenolic acid):如羟基肉桂酸 类黄酮(Flavonoids):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 三碳链相互连接而形成一系列化合物 The most commonly found flavonoid is quercetin with a daily intake of about 23 mg. 最常见的类黄酮是槲皮素,其每日摄入量大约为23mg, 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个剂量的类黄酮,如槲皮素对人体健 康是有益的。 2'
J = digestive-promoting
Carotenoids 类胡萝卜素
Carotenoids are widespread secondary plant metabolites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 One of their main functions is to provide the red and yellow color to the plant.
○ 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s) ○ 植物的初级代谢产物(Primary metabolites)
They mainly contribute to energy metabolism and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plant cell. 除次级代谢产物外, 还存在植物初级代谢产物,其主要作用是进行植 物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结构重建。 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对植物本身而言具有多种功能 从化学上讲,次级代谢产物种类众多 从数量上讲,与初级代谢产物相比又微乎其微
加拿大将其作为泡沫稳定剂用在啤酒中,英国用
在无酒精饮料中。
Glucosinolates 芥子油甙
Glucosinolates are found in all plants belonging to the family of Cruciferae. 芥子油甙存在于所有十字花科植物中,它们的降解产物具 有典型的芥末、辣根和花椰菜的味道。
A = anticarcinotioxidative
○
○ ○ ○ ○ ○ ○
○
○ ○ ○ ○ ○
○
○
○
○
○ ○
○
D = antithrombotic E = immunomodulatory F = inhibition of inflammation
植物化学物
(Phytochemicals)
Yan Zhao (Associate Prof.)
Department of Nutrition & Food Hygiene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Outlines
• Definition 定义
• Classification 分类 • Physiological effects 生物学作用 •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for the protective effects 健康保护作用的流行病 学证据
Table1 Classification of phytochemicals and their main effects
Phytochemicals
Carotenoids Phytosterols Saponins
Biological effects A
○ ○ ○ ○ ○ ○ ○ ○ ○ ○ ○ ○ ○ ○ ○
类胡萝卜素是水果和蔬菜中广泛存在的植物次级代谢产物, 它们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使植物显示出红色或黄色。
无氧型(oxygen-free):包括α-胡萝卜素、 β-胡 萝卜素、番茄红素,人血清中β-胡萝卜素占总类 胡萝卜素含量的15%~30%,热稳定型 含氧型(oxygen-containing) :叶黄素(如黄体 素、玉米黄素、β-隐黄素)少量存在,热敏感型
Definition:Phytochemicals exist in plant
food and are active component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excluding vitamins).
在植物性食品中存在,是植物次级代谢产物中除传统 营养素(不含维生素)以外的活性物质。
G = influence of blood pressure H = cholesterol lowering effect I = influence of blood glucose
B
C
○
D
E
○
F
G
H
○ ○ ○
I
J
Glucosinolates
Polyphenols Protease-inhibitors Monoterpenes Phyto-oestrogens Sulphides Phytic ac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