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风景区规划案例》课件

《风景区规划案例》课件
《风景区规划案例》PPT 课件
风景区规划案例介绍了什么是风景区规划,为什么需要风景区规划以及风景 区规划案例的分类。
风景区规划的步骤
1
规划目标的确定
2
制定明确的目标,例如提升旅游体验
或保护自然环境。
3
规划方案的评估
4
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可持续性和社会
影响。
5
调查与研究
了解风景区的地理环境、资源情况和 发展潜力。
保护文化遗产,提供丰富 的文化体验,促进地方文 化的传承。
风景区规划的意义与影响
经济效益
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 机会,带动地方经济的繁荣。
生态环境保护
规划能够合理利用资源、保 护自然环境,确保可持续发 展。
社会公共利益
提供休闲和娱乐场所,规划的重要性
规划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风景资源的价值,让人 们更好地欣赏和享受美丽的自然风光。
方案设计与选择
设计多种方案,选择最适合实现目标 的方案。
规划方案的实施
根据评估结果,开始实施规划方案并 监督执行。
案例分析
案例一:自然风景区 规划案例
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开发 可持续的旅游项目,提升 自然风景区的吸引力。
案例二:城市风景区 规划案例
将城市建设与自然景观融 合,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案例三:文化风景区 规划案例
案例的不断更新
风景区规划案例不断发展演进,适应社会、经济 和环境变化的需要。

风景园林景观案例分析

风景园林景观案例分析

风景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风景园林作为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艺术,旨在打造出人们愉悦心灵、愉悦视觉的自然环境。

在当代社会,风景园林设计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多个案例角度来分析不同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和特点。

案例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往往会融入城市的人文元素,如雕塑、文化墙等,以营造独特的空间氛围。

同时,在植物配置上,会注重植物的多样性,力求季节性花卉植物的搭配,使人们在不同季节感受到不同的美。

案例二:私家花园景观设计私家花园景观设计则更加注重个性化和主人的喜好。

不同于公共景观,私家花园可以更加尊重自然,通过营造不同的区域,如绿荫的休闲区、绚丽的花园区、凉爽的水景区等,让居住者能在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放松身心。

案例三:旅游景区景观设计旅游景区的景观设计往往侧重于宣传景点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通过合理规划景点与景点之间的联系,以及景区内的交通组织,设计出引人入胜的游览路径。

同时,景区景观设计也会考虑到游客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如合理布置座椅、卫生间等,让游客在游览时得到舒适的体验。

案例四:企业园区景观设计企业园区的景观设计往往会融入企业的文化和理念。

通过植物的种植和雕塑的布置,体现出企业的形象和风格。

同时,在园区的规划中,也会考虑到员工的舒适度和工作效率,合理规划绿化带和休闲空间,营造出宜人的工作环境。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在设计理念和实施方法上有所不同,但都以创造美好的自然环境为目标。

通过不同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能体会到设计师们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愿每一处美丽的风景园林都能让人们心生欢喜,享受自然之美。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ppt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ppt

04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 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提升景区的品质和吸引力。
对未来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展望
01
02
03
04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需求 的不断变化,未来的旅游景 区规划设计将更加注重智能 化和个性化,运用大数据、 重可持续发展,通过 绿色能源、环保材料等手段
划,确保可持续发展。
03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内容
总体规划设计
总体定位
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 确定旅游景区的主题、功能和形 象定位,为后续规划提供指导。
空间布局
合理规划旅游景区的空间布局,包 括景区入口、游览路线、景点分布 等,确保游客游览顺畅。
资源整合
对景区内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进 行整合,挖掘其潜力,提升景区整 体吸引力。
促进地方经济
旅游景区的发展可以带动 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 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 展。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目标
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保持生态平衡
合理利用景区资源,发挥其最大价值, 提升景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规划设计中注重生态保护,确保景 区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满足游客需求
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提供符合市场需 求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
05
结论
对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总结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是提升旅游体验和景区价值的关键 环节,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文化背景、游客需求
等多个因素。
输标02入题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应注重生态保护,确保景区的可持 续发展,同时要注重游客的体验和需求,提供舒适、 安全、便捷的旅游环境。
01
03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需要注重文化传承和保护,挖掘和 展示景区独特的文化内涵,提升景区的文化价值。

城市风景名胜区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风景名胜区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风景名胜区规划案例分析一、引言城市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游客观光、休闲和度假的地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规划和建设风景名胜区,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游客。

本文将通过分析某城市的风景名胜区规划案例,探讨其规划理念、设计特点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二、规划理念该城市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理念是“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

在规划过程中,注重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注重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打造独特的文化体验。

此外,规划还注重可持续发展,将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设计特点1. 自然景观保护与修复该风景名胜区规划充分考虑到自然景观的保护和修复。

通过对原有植被的保护和恢复,以及湖泊和河流的治理,使得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规划中还设置了步行道、自行车道等交通设施,方便游客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 人文景观的打造规划案例中,人文景观的打造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特点。

通过对历史建筑的修复和保护,以及新建的文化设施和艺术装置的设置,使得风景名胜区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游客可以在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3. 文化体验的提升为了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规划案例中还设置了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体验项目。

例如,举办传统文化展览、表演和工艺品展销等活动,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

此外,还设置了特色餐饮和民宿,让游客能够品尝地方美食和体验当地生活。

四、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该风景名胜区规划案例对城市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提升了城市形象。

通过规划和建设风景名胜区,该城市的形象得到了提升,成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这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为城市带来了经济收益。

其次,它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旅游、餐饮、住宿等。

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

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案例分析基本情况长寿湖是重庆市最大的湖泊旅游风景区,位于重庆市域中部、主城区东北方向,长寿区、垫江县和涪陵区交界处.长寿湖水域主体位于长寿区境内东北部,水域北部位于垫江县境内,在行政区划上分别跨长寿区长寿湖镇、临封场镇、双龙镇、云集镇和垫江县兴隆镇.长寿湖风景区距离重庆主城区130千米,距离长寿区政府所在地凤城镇28千米.1992年元月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长寿湖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命名为重庆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 已纳入“魅力重庆一日游”旅游线路,是休闲娱乐、度假避暑及水上运动的理想去处.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被称为“西南内海”,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发电站.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长寿湖水库总容量亿立方米,水面面积65平方千米,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千米,调节库容亿立方米.资源及建设条件评价自然条件:长寿区地质构造属于压应构造形迹,具有闭斜紧闭、向斜开阔和陡倾纵横张裂隙发育的特征.风景区内地貌类型多样,以丘陵、河谷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为主.长寿湖风景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由河流型生态系统演变为湖泊型生态系统,形成了独特的局部气候,主要表现为水体和地形热源效应、谷地效应、冷暖效应和缓冲效应.区内常年平均气温为摄氏度;月平均气温以八月份最高,累年平均气温为摄氏度;以一月份最冷,累计平均气温摄氏度.长寿湖是龙溪河梯级发电的调节水库.龙溪河分别发源于梁平县境内的东明月山和铁凤山,两个源头会合后,流经垫江县境后在高洞与发源于忠县的沙河合流后始名为龙溪河,流经长寿区十多个镇区后,在长寿区凤城镇注入长江.龙溪河全长170千米,流域面积为3348千米,水面积为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立方米,天然落差为267米,已建成水利发电站6座.长寿区境内为千米,流域面积为580平方千米,河床随着山丘蜿蜒曲折,上游宽阔,下游险峻,多险滩瀑布,平坦处有2-4米的落差.其中长寿湖所在的狮子滩龙溪河段共有30千米,其间有大小石滩落差50余米.社会经济条件:长寿湖风景区经济结构主要以渔业和特色水果生产为主.渔业是传统的主导产业,湖区每年渔业产量约5000吨,年产值达2000万元,在长寿湖农业生产以及在重庆市日常消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往年高峰期长寿湖所产鱼数量约占重庆市总消费量的70%.近年来虽有所降低,但仍占重庆市总消费量的45%左右.湖区内有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夏橙生产基地,已形成2平方千米生产规模,年产夏橙达到160万吨.随着旅游业异军突起,风景区经济结构发展较大变化,湖区内污染较为严重的网箱养鱼得以控制,渔业生产规模不断下降,旅游业已逐渐成为风景区内新兴主导产业,并且超过了渔业生产的收入.空间支撑条件:长寿区是重庆市都市经济圈通往三峡库区的交通枢纽,对外交通条件优越.境内县有公路、水路等主要运输方式.高速公路有渝长、长万、长涪三条,全区公路里程按国、省、县、乡道统计共千米.水路主要指长江,境内流长千米.渝怀铁路将在2005年建成通车.长寿区已基本形成以公路交通为主体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框架,对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和对外辐射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支撑条件.风景区内水资源丰富,供水便利.风景区内现有三个自来水厂,其中长寿湖镇水厂1个,日产水量100吨,设于镇中心中学旁;狮电总厂自备水厂1个,日产水量100吨,设于狮电总厂引水闸旁边;长寿湖渔场自备水厂1个,日产水量2000吨,设于赵云寨.3个水厂水源均采自于长寿湖.水处理方式均采取沉淀,加药方式.风景区内现有居民用水直接以长寿湖地表水加工后饮用.长寿湖风景区电力资源丰富,不存在电力短缺的问题.风景区内和周边地区共有5个水电站,即长寿湖水电站、上硐水电站、飞龙水电站、六剑滩水电站、平滩水电站.长寿湖电站主要供电线路有狮下线110KV,狮新线110KV,狮云线110KV,狮龙线10KV.上硐电站有供电线路上龙线35KV,上焦线10KV等;长寿湖风景区供电主要由长寿湖电站所出的10KV狮龙线,上硐电厂所出的35KV变电站,飞龙10KV变电站以及狮电总厂长寿湖大坝区内自备的2个变电站供电.规划依据原则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0;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建设部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1993;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罚规定199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2000;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重庆市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长寿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长寿区旅游发展规划2002-2020;长寿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长寿区区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03-2020;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重庆市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严格保护原则优先保护风景区自然山水、生态和景观敏感地区及历史文化传统地区,维护和强化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以及区域原有物种多样性.2、区域协调、科学发展原则解决风景区人与资源以及资源各要素之间配置的空间关系与时间进度.协调各景区及村镇面临的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矛盾,促进旅游业与农业、渔业等其他产业的良性互动.形成环境互补、产业互动的共同发展格局.3、合理利用、统筹兼顾原则统筹城乡用地和空间布局充分挖掘和利用风景区生态景观资源、乡土文化资源和土地空间资源,合理开发景区景点游览项目.4、弹性递进、永续利用原则坚持以人和自然和谐为风景区发展主线,通过合理分期、科技和体制创新以弹性递进的方式发展经济,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总体布局采用“一心三组团”空间布局结构.1、“一心”:长寿湖主体水域形成的水上娱乐动感景区是风景区核心,是未来发展建设重点.可进行赛龙舟、游艇竞技、水上休闲中心、水中观山等多种水上游赏项目开发和建设.2、“三组团”:指田园风光景区、林地生态景区和狮子滩人文景观区,根据各自景观资源特色组织开发休闲养生、野外生存、山寨篝火、岛上湖浴、森林浴、农家乐等游赏项目.水上动感娱乐景区规划总体思路:以水上游赏、体验和娱乐项目为主、沿岸景点观光为辅的核心景区;景区内25度以上的耕地退耕建设风景林,改善植被结构,营造多层次森林群落.长寿湖水上活动区域必须在水源取水点保护区以外.以水上游赏、体验和娱乐项目为主、沿岸景点观光为辅的核心景观区;并充分.田园风光景区规划总体思路:规范和引导农家乐,恢复田园风光景观资源,合理组织水上路线,严格限制游赏项目内容和强度.大河流域水面相对小河流域较宽,由于沿岸自然植被和山体景观较好,适宜开发建设为水上漫游区域,合理组织水上路线.严格限制游赏项目的内容和强度,避免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和破坏.加强田园风光部分的景观资源恢复,保持游赏活动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林地生态景区规划总体思路:活动量和游赏项目的安置必须考虑对水源的保护.该区域的陆上部分作为衔接其他景区的交通过渡区.对原生森林加强保护,在边缘地段组织设置野外宿营、户外狩猎娱乐项目.森林内只适量规划必要的步行游览路线,严格禁止车辆和过多游人进入,避免人为破坏.狮子滩人文景观区规划总体思路:利用已有长寿湖镇基础设施,合理开发各类景观资源,将其建设成为长寿湖风景区人文景观中心和旅游综合服务基地.由于陆路和水路交通便捷,与其他景区衔接紧密,可重点开发周末及一日游旅游路线,分期、分片滚动开发.不断实现旅游业与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的有机结合和互动,增加旅游业开发的资金来源.以丰富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在保留必要的生态通廊基础上,别墅式建筑分散于其间,形成优雅闲适,开朗明快的狮子滩人文景观区.环境容量及游客规模旅游规模与环境容量的关系,其本质是旅游的发展对风景区的需求与风景区本身的承受能力的关系.当旅游规模小于环境容量时,说明风景资源开发不全,尚有发展余地,这时供大于求,有利于风景资源的保护、也有利于接待设施和基础设施的维护;当游人量基本接近环境容量时,风景区趋于饱和,此时,应停止开发,使风景区处于平衡状态;当游人量超过环境容量时,说明风景区已处于超容量开发状态,这时,求过于供,风景区的风景资源及设施将受到破坏,应限制游人量的发展或进一步开辟新景区、新景点、新设施,才能满足需求.1、面积容量法面积容量法与风景资源类型、风景资源界面的大小、风景资源内涵以及地形地貌相关.范围越大、风景资源内涵越丰富、地形地貌越有利于开发,则风景容量越大,反之就越小.风景容量是一个风景区所能达到的最大的环境容量,是不可变的,可以用技术参数来估算.该方法适用于地势较平坦的前区即综合配套区及河滩地带.计算公式:C = A/aC—游览区合理环境容量 A—景区可游面积,除去湿地和周边保护地a—每人适当游览面积可游面积公顷=总面积公顷×可游比例30%环境容量人=可游面积公顷×人均适当游览面积平方米/人2、游线容量法游线容量法与风景区的道路性质、长度、宽度有关.该方法适合于地势较陡、成线性布局的景点.计算公式:N = H/AN—合理容量 H—游线长度 A—人均游线面积线路推算法中区域游人容量取人均单位规模指数5—10平方米/人.3、生态容量法生态容量法是规划人员在合理地考虑保护风景资源的情况下,用生态压力指标,制定出的容量.生态容量法的估算受景区本身的地域环境、风景资源内涵,生态指标、规划管理部门对保护景区的要求等因素的影响.生态压力表示景区在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的情况下,所允许的最高游人量.规划中取生态压力指标为—人/公顷.计算公式:O = S × dO—生态容量 S—景区可直接游览面积 d—生态压力指标景区可直接游览面积=景区的总面积× 50%—70%4卡口容量法卡口容量法的估算,是在风景区规划完成,游览方式和游路组织确定后进行的.卡口容量法受风景区的地形地貌,游览方式、游览组织、交通运输工具等的影响,单位以“人次/单位时间”表示.风景区人口规模为常住人口、职工人数和游人人数之和.如职工人数计入常住人口,则长寿湖风景取总人口为万人;如职工人数不计入常住人口,则风景区总人口为万人.景点及游线设计根据长寿湖区现有的景观资源,保留和发展有特色的景点,并利用交通及基础设施进行组织,形成“点点相连,疏密有序”的景点分布格局.根据长寿湖旅游客源的市场调查研究,目前核心客源主要来自重庆市及周边区县周末休闲度假为主,居民旅游与目的地之间也以直达型为主,都在一个组团或一个单元内获得最佳的旅游体验.未来规划部分主流客源为来自西南片区及全国的游客,根据近期与远期目标,在风景区内设定不同时段的旅游路线,包括一日游、二日游及多日游.对短期旅游路线,可以通过本地旅行社积极宣传加以引导;多日游路线需通过媒体宣传和品牌塑造等信息进行传播.并通过近期和远期的建设,使旅游线路逐渐成熟.1、旅游路线的培植形成特色鲜明的以重庆市为客源中心的旅游线路①重庆主城区—长寿区城市峡谷—东林寺—长寿湖包括长寿湖—重庆主城区周末休闲度假旅游路线;②重庆市—长寿长寿湖—涪陵—武隆—丰都—重庆市;③重庆市—长寿长寿湖—涪陵—武隆—南川—万盛—綦江—重庆市;④重庆市—长寿长寿湖—涪陵—武隆—彭水—酉阳—贵州乌江旅游线.2、风景区内旅游路线的安排沿途景物景观—坝上风光—六角亭—周恩来视察长寿雕像群—恐龙化石—观跳石瀑布沿途景物景观—万寿场—心印岛—心悦岛—同心岛沿途景物景观—坝上风光—安顺岛—人头山—壶梁、瀛洲、方丈、蓬莱岛、上观湖—同心岛攀岩沿途景物景观—回龙场—罗山岛运动休闲公园—三台堡—团山堡—大坪岛植物景观规划根据长寿湖风景名胜区地域特点及现有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使景区的植被形成水域涵养林系统、城镇景观林系统、自然生态林系统、人工恢复景观林系统、田园生态林系统等五个分区.1、水源涵养林系统指为保护库岸生态环境稳定、沿长寿湖水陆交错带而培育的植物群落,包括一部分水生植物.具体分布在长寿湖大小河流域、北部群岛区湖滨地段800-2000米宽不等的地区.同时,结合湖滨景点景观设计需求,在林缘增加色叶及观果景观植物,如红枫、盐肤木、乌桕、银杏、桃树等,以提高水源涵养林的观赏效果,丰富季相变化,形成湖滨亮丽的风景线.水源涵养林系统总面积平方千米.植被主要以色叶乔灌景观林、水生植被景观林、湿地植被景观丛的形式配置.2、城镇景观林系统指以长寿湖镇、邻封镇城镇绿化体系为主,与景区相协调,能反映当地植物文化特色的城镇景观林系统.丰富镇区街景景观,以花灌木为基调树种,使镇区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景、冬有绿的景观;根据旅游开发及娱乐、休闲的需要,营造自然草地,适当种植乔、灌木,形成开敞的绿色空间.应避免进行破坏性的建设,以保证整个植被系统的稳定与完整.考虑到原有植被较为单调,缺乏色相和季相变化,可适当作林相改造,丰富植被景观,对局部地段进行植被改造,以满足一定的景观要求.城镇景观林系统总面积约平方千米.植被以观赏花灌木景观林、疏林乔灌缀花景观林的形式配置.3、自然生态林系统指依托原有较好植被区域而形成的自然生态林,主要位于景区东岸丘陵山地的中上部,是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植被的核心部分.该区域主要以保护原有地带性植被结构为主,对于局部地区的单一林相进行改造,体现景区植被的地域性特色.植被以针阔混交景观林、观果乔灌景观林、常绿乔灌景观林、观赏竹类景观林的形式配置.自然生态林系统总面积平方千米.4、田园生态林系统指依托现状较好果林、农田等农用地而形成的农林植被群落,具体分布在景区东岸和西岸的果林、农田.果树主要品种有夏橙、血橙、柚、桃、李等,形成参与、观光、游赏相结合的自助式开放果园.增加技术含量,发展具有现代高新技术和优质品种的风景经济林.结合农业高科技形成展现古今田园风貌特色的区域.田园生态林系统总面积平方千米.5、人工恢复景观林系统指位于回龙场、龙河场、乐温场等城镇和大型村庄以及景区边缘地带,由于村民垦殖等原因,植被破坏相对比较严重而需要植被补种的区域.该区域着重于地表植被的恢复,停止一切开山采石、取土活动,实现生态系统的重建.针对废弃场的不同地形类型如平地型、斜坡型、台地形、绝壁型采取不同的绿化恢复手段,同时结合植被的景观改造,形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植物景观.人工恢复景观林系统总面积平方千米.植被主要以观赏乔灌景观林、疏林乔灌缀花景观林的形式配置.结合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的乡土树种及植被分区情况,选用以下适合风景区生长的树种.1、水源涵养林系统:水杉、池杉、合欢、广玉兰、枫杨、雪柳、黄连木、乌桕、及荷花、芦苇、菱莆等水生植物.2、城镇景观林系统:香樟、刺槐、合欢、广玉兰、紫穗槐、臭椿、合欢、大叶黄杨、雀舌黄杨、小叶女贞、石楠、海桐和各类绣线菊、小檗、夹竹桃、紫薇、杜鹃、云南黄素馨、迎春、金钟、野蔷薇、爬山虎、常春藤、扶芳藤、络石、凌霄、石蒜、石竹、红花酢浆草、萱草、二月兰、常夏石竹、紫露草、金鸡菊、刚竹、淡竹、紫竹、孝顺竹、结缕草、马尼拉、假俭草等树种.3、自然生态林系统:马尾松、国外松、杉木、侧柏、榆树、青冈栎、梅花、云南黄素馨、迎春、金钟、野蔷薇、毛竹、刚竹、淡竹、狗牙根、假俭草等树种.4、田园生态林系统:马尾松、侧柏、国外松、银杏、臭椿、合欢、海棠、木槿、夹竹桃、南天竹、紫薇、凌霄、石蒜、石竹、红花酢浆草、常夏石竹、紫露草、地肤、白三叶、金鸡菊、马尼拉、假俭草等树种.5、人工恢复景观林系统:杉木、枫杨、榆树、青檀、刺槐、臭椿、合欢、黄连木、野蔷薇、结缕草、狗牙根等树种.保护性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的目的是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识别、评估旅游地灾害并尽可能降低灾害给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为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提供前提.旅游活动是建立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的,旅游资源的形成、发展和衰败无不与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因此,生态保护规划是风景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规划原则1、保持和维护风景区内地貌、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维护生态平衡.对生态脆弱地区、沿湖湿地,实施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坡耕地改造等生态重建工程.2、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动物资源,严格保护其栖息环境,使其在风景区开发过程中能继续生存繁衍.3、协调保护与开发、生产与旅游的关系,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发,保证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以流域或河流集水区为龙头,统筹兼顾,综合治理,使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整体改善.4、制止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人为消极作用,控制和降低人为负荷.处理好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5、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是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风景名胜区的重要依据,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指导意义.保护规划协调措施1、保护长寿湖大河和小河流域源头水地区,重点集水区域建立缓冲区,保护冲沟、槽地以及潜水汇集地区;2、构筑廊道,根据生物习性和联系在长寿湖沿岸构筑生态廊道,尽量维持水循环系统的完整性;3、增加景观异质性;4、引入或恢复栖息地,在环境恢复期望较大、生态环境适宜的区域划定栖息地恢复区,引入保护物种,扩大种群,严禁狩猎.5、建设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环境动态监测监控网络,对风景名胜区的各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跟踪监控.风景名胜区内的所有开发项目和建设行为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执行环境管理保护政策.6、考虑规划的可实施性与管理上的要求.为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在生态敏感度评价形成的分区基础上,适当整合分区边界.如在过窄的区域适当加大进深;剔除大片中度敏感区内存在的面积极小的极度敏感区,统一划归中度敏感区;或反之剔除分区内小面积低等级敏感区统一划归为高等级敏感区,以加强保护力度,提高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总结长寿湖风景区环境优美,是人们亲近自然的主要场所,合理的总体规划会促进风景区的良性发展,通过本规划,可以了解到风景区规划的主要目的与基本原则.风景区规划的主要目的:1.保护景区的生态安全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多手段模拟和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态适宜性,探讨改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对策,促进人与环境系统协调、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法.风景区规划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促进景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保护人类健康,提供人类生活居住的良好环境;景区内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进行合理利用,提高经济价值;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2.形成生态旅游环境,打造旅游吸引力环境景观是风景区的重要旅游资源,好的环境景观赏心悦目,使人有回归大自然的感受.基于良好的生态景观,旅游景区才会有吸引力.一旦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必然影响到景区的景观品质,旅游吸引力也会下降.3.避免盲目建设,减少景区经营成本景区对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进行预估,合理投资建设服务设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既可以合理利用景区资源,又不会对景区造成破坏.风景区规划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规划应该遵循整体性原则,既要考虑景区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又要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还要考虑景区内外生态环境的交互作用,把生态化的要求贯穿于景区各项规划之中.2.协调共生原则生态规划面对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多元化和组成的多样性特点.子系统之间及各生态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制约,直接影响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景区生态规划坚持共生就是要使各个子系统合作共存,互惠互利,提高资源利用率;协调指保持系统内部各组分、各层次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协调、有序和相对平衡.3.高效和谐原则规划是要建设一个高效和谐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因此生态规划要遵守自然、经济、社会三要素原则,以自然环境为规划基础,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人类社会对生态的需求为出发点.。

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以山东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为例

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以山东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为例

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以山东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为例摘要:要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要加强对泰山、徂徕山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湿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制定并严格实施有关保护措施。

要重点保护好泰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大汶口遗址、岱庙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

要做好城市整体设计,加强对重要地段建筑高度、体量和样式的规划引导和控制,保护好山水格局,突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交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特色风貌。

关键词:泰山;公园绿地;景观资源;评价体系;旅游规划;景观营造;泰安市1综述或引言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景区业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景区的管理体制不顺,又成为景区业发展的新瓶颈。

泰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其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遗产类景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迅速发展,城市化步伐越来越快,旅游业的发展呈现蓬勃之势。

城市山岳型风景区因位于城区或城市边缘处,与城市相互交融,受到城市发展和城市历史文化的影响较大,能形成一定的特色风貌。

但是,人们对城市山岳型风景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缺乏,导致城市山岳型风景区的景观资源和土地均遭到不同程度侵犯和破坏,不合理的资源利用致使其资源快速退化,因此,加强城市山岳型风景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其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2项目概况城市的发展改变了城市的结构,也改变了社会潮流和市民的心态。

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趋势和方向不断发展变化,以设计师和领导者的决策为主导的设计过程已经在削弱,趋向于更加注重使用者的需求,规划和设计的目的不是创造一个有形的工艺品,而是创造一个满足人类行为的环境。

旅游规划作业案例—以云髻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旅游规划作业案例—以云髻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旅游规划案例分析—以家乡云髻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简介:云髻山属广东省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新丰县城西北8公里处。

从105国道可达。

距广州市区150公里,距深圳市区198公里,距韶关市区165公里。

是集自然保护区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区。

云髻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7平方公里。

区内超过千米以上的山峰有十多座,其中主峰海拔1438米,是珠三角地区的第一高峰,也是新丰江的发源地。

因山峰像古代老人盘在头上的发髻及多藏于云雾中而得名。

云髻山物种繁多,植物群落多种多样, 有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杉针叶林、竹林、山顶灌木林、稀树灌丛及灌木草坡等。

这里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三尖杉、桫椤、格木、青钩栲等,二类保护树种有鹅掌揪、水松、杜仲、黄连、山玉桂、中华猕猴桃及枫柯群落、小果马蹄柯、细叶椽椎等。

野生动物有云豹、金猫、蟒蛇、小爪水獭、黄腹角雉、娃娃鱼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和苏门玲、水鹿、毛冠鹿、大小灵猫、穿山甲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以及野猪、黄猄、果狸、竹鸡、画眉等。

云髻山旅游区面积9平方公里,分为山麓度假区、山地观光区、温泉疗养区、仙湖旅游区和鸳鸯湖休闲区五个功能分区。

区内旅游资源丰富,山、石、水、林、岩、泉组合巧妙,景点众多。

石景有雄狮回眸、憨象施礼、金龟朝圣、天狗护邑、子母象、五指石、睡美人等;水景有蕉风雨韵、竹影清波、新丰江之源、流云飞瀑、剑龙瀑、青龙瀑、仙湖、鸳鸯湖、温泉等;岩洞有龙岩、扬州巷、仙公岩等。

云髻山温泉属医疗保健型温泉,含氟、硅、钾、镁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对治疗各种皮肤病、关节炎及消化系统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而且,这里四季景色各具特色:春赏山花,夏弄清风,秋观枫叶,冬踏冰雪,“风、花、雪、叶”尽在一山中。

此外,新丰江之源瀑布落差128米,与瀑布岩石旁刻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题写的“新丰江之源”五个大字交辉相映,蔚为壮观。

2004年开始,云髻山风景区开始进入全面开发的阶段。

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

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

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一、背景介绍风景区是人们休闲娱乐、观赏自然景观和体验旅游文化的重要场所。

随着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风景区的规划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风景区规划案例,探讨其中的规划思路、设计理念、功能区域划分等问题。

二、规划目标该风景区规划案例的目标是打造一个集自然景观、人文历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

通过合理布局和规划,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并满足游客对休闲度假的需求。

三、规划设计1.总体布局根据该风景区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特点,采用“一体两翼”的布局,将核心景区与周边景观相结合。

核心景区主要包括自然景观、文化景观、娱乐设施等,周边则规划有休闲度假区、农田观光区等。

通过合理连接和布局,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

2.功能区划该风景区规划案例将核心景区划分为自然景观区、文化历史区和娱乐设施区。

自然景观区包括山水景观、湖泊、森林等,通过完善的步道系统和观景台,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自然美景。

文化历史区则规划有历史建筑、文物陈列馆等,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

娱乐设施区则包括游乐设施、休闲广场等,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娱乐项目。

3.设施配套四、规划思路1.自然保护与景观利用的平衡在规划设计中,该风景区案例充分考虑了自然保护与景观利用的平衡。

在保护自然景观的基础上,通过设置观景台、步道等,让游客能够近距离观赏自然美景,提高景区的吸引力。

2.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该风景区规划案例充分考虑了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通过规划文化历史区和文物陈列馆等,将当地的历史文化融入到风景区中,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3.旅游产业发展与社会效益的平衡该风景区规划案例充分考虑了旅游产业发展与社会效益的平衡。

通过规划休闲度假区和农田观光区等,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又促进了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实现了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总结通过对该风景区规划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其规划设计精心、思路清晰。

规划案例禄丰五台山旅游区总体规划

规划案例禄丰五台山旅游区总体规划

第一章五台山旅游区开发条件与现状分析1.旅游发展区位条件分析1.1 地理区位条件优越禄丰县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东部,县城驻地金山镇(又称龙城),东距省会昆明104KM,西距州府楚雄市85KM,是通往滇西、滇西北的必经之地,素有“滇西第一站”之称。

五台山旅游区位于禄丰县城北29KM处,是禄丰县重要的旅游景区之一,地理区位及交通区位优势极为明显。

1.2 经济区位条件良好禄丰县是州内各县市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经济基础较好。

五台山旅游区所在地属于中等发展水平,由于距离县城较近,可并入县城金山镇经济区,与县城经济协同发展。

1.3旅游区位条件优势突出本区位于滇中旅游区腹地,属于连接滇中与滇西、滇西北旅游区的中间节点。

良好的旅游区位为五台山旅游区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市场条件。

2.自然地理环境条件评析2.1地质地貌类型五台山旅游区属于三台山脉南延部分,海拔约2080—2525M左右,由寨子山、石牛山、大黑山、上下五台山组成,其地质地貌特征孕育出丰富多彩、别具特色的旅游景观。

2.2气候环境条件优越五台山旅游区属中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控制且四季分明的气候区,立体气候明显,大体分为次热坝子河谷、温暖坝子低山、温和坝子山地、冷凉高山台地等4个气候层,具有发展旅游良好的气候环境条件。

2.3水系环境禄丰境内河流分属金沙江及元江两大水系,五台山属于元江汇水区域,其山间小溪及河流最终汇入星宿江。

五台山山涧溪流众多,著名河流为清水河(石臼河),流水强烈下切红沙石河床,形成众多陡坎跌水和石穴窝景观。

区内还有众多水库及山凹积水塘,造就了多处风景优美的旅游景点。

2.4 动植物资源丰富由于本区地处滇中高原,受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的影响,赋予了众多的动植物资源。

现在五台山旅游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0.5%,并有多种珍稀动物。

3.旅游区域背景社会经济发展情况3.1全县经济发展稳步前进,经济地位逐步提高禄丰县社会物质生产技术基础和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城乡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的提高,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优秀景观案例分析

优秀景观案例分析
材料特点:场地以工业构筑物和原 料的再利用来突显其工业渊源,在 那些被重新注入生命活力的废旧钢 铁板材的身上,依旧可以嗅到场地 往日的工业气息。贯穿整个湿地的 围合钢板框衬出上海的天际线,诉 说着其久远的工业传奇。这些重新 组配的钢板被赋予了各种精巧构想, 有些变为了步行道,有些改作了遮 阴廊。
细部分析:整个场地分为三个区域,北区以 广阔的草坪为主,大部分关于原造船厂的景 观节点都分布在这片区域,作为公共休闲区 域也是工业遗产区。中区以内湖与保留下来 的工厂构筑物构成,作为公园的服务与后勤 管理的所在地,也建有中山美术馆属休闲娱 乐区。南区其内以保留的大叶榕构成的自然 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是自然生态区。从动 静来看,北区为动区,视野开阔,有大面积 铺装的广场。南区为景区,道路蜿蜒曲折。
(3)人文过程: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富 有特色的休闲环境。
设计理念: 永宁公园通过对生态基础 设施关键地段的设计,改善和促进自 然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让城市 居民能充分享受到这些服务。
设计说明:为使在延续自然和人文过程
中让生态服务功能与历史文化的信息继
续随河水流淌永宁公园方案提出了6大
景观战略,核心思想是用现代生态设计
设计说明:与历届奥运会奥林匹克公 园选址不同的是,北京城市的传统 中轴线将贯穿整个奥林匹克公园。 北京城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城市规划 与建设的杰作。天坛、天安门广场、 紫禁城、景山,贯穿了北京城中轴 线的始终,气势磅礴,形成了城市 建造史上最伟大的轴线。中国历史 上的大规模城市规划多采用规则式 棋盘状布局,体现了对秩序的追求; 而城市的园林部分多采用自然式空 间格局,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北京奥林匹 克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在满足奥运会 场馆功能基础上,给予北京城中轴 线新的延伸――北部森林公园,将使 这条举世无双的城市轴线完美地消 融在自然山林之中。

九寨沟规划案例分析

九寨沟规划案例分析

九寨沟规划案例分析姓名:马晨曦班级:城规1001班学号:******** 指导老师:赵敏九寨沟规划案例分析一、九寨沟概况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因为有九个藏族村寨(所以又称何药九寨)而得名。

九寨沟海拔在2千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一百零八个湖泊,有“童话世界”之誉。

1990年,九寨沟被列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首,1991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风景名录》,1992年12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0年10月29日,通过院士专家们的评审验收,九寨沟正式成为全国首个“智慧景区”。

九寨沟景区长约六公里,面积6万多公顷,有长海、剑岩、诺日朗、树正、扎如、黑海六大景观,呈“Y”字形分布,以水景最为奇丽,“人间仙境”、“童话世界”是表达九寨与黄龙水景最恰当的词语。

“九寨归来不看水”,水是九寨沟的精灵。

湖、泉、瀑、滩连缀一体,飞动与静谧结合,刚烈与温柔相济。

泉、瀑、河、滩将108个海子连缀一体,碧蓝澄澈,千颜万色,多姿多彩,异常洁净,能见度高达20米。

以翠海(高山湖泊)、叠海、彩林、雪山、藏情、蓝冰“六绝”驰名中外,有“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和“世界水景之王”之称。

九寨沟的山水形成于第四纪古冰川时期,海拔在2000—3200米之间,保存有大量第四纪古冰川遗迹,地下水富含大量的碳酸钙质,湖底、湖堤、湖畔水边均可见乳白色碳酸钙形成的结晶体,属高山深谷碳酸盐堰塞地貌,水乳交融,美不胜收。

现代诗人肖草《九寨沟》诗:“放眼层林彩池涟,鱼游云头鸟语欢;飞瀑洒落拂面来,九寨山水扬海天”是对九寨沟真实的诠释。

二、主要景点宝镜崖一走进九寨沟,便可见扎如沟北侧有一块巨大的石崖,昂然矗立,巍峨挺拔,表面平整,远远望去,像是一座大屏风。

这就是宝镜崖,也称为魔鬼崖。

地理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案例分析

地理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案例分析

地理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案例分析在当今社会,旅游业作为一项蓬勃发展的产业,对于地区经济的增长和文化的传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地理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的核心吸引要素之一,其合理的规划与开发更是决定旅游目的地成功与否的关键。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深入探讨地理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策略和成效。

一、黄山风景区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

在规划方面,黄山风景区注重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

划定了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旅游开发区,严格限制在核心保护区内的建设活动,以保护其独特的地质地貌和生态环境。

同时,合理规划旅游线路,根据不同游客的需求和体力,设计了多条登山路线,如经典的前山玉屏索道线路和相对较为平缓的后山云谷索道线路。

在开发方面,黄山风景区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建设了高品质的索道、登山步道和观景平台,为游客提供了安全、便捷的游览条件。

同时,加强了景区内的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此外,还积极开展旅游营销活动,通过举办黄山国际旅游节、摄影大赛等活动,提高了黄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然而,黄山风景区的规划与开发也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景区的环境承载压力逐渐增大,生态保护面临严峻考验。

此外,旅游旺季时游客拥堵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二、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清澈的漓江而闻名于世。

在规划上,桂林市政府将整个桂林地区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规划,将漓江流域的各个景点有机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

同时,注重保护漓江的生态环境,限制沿江的工业发展和污水排放,确保漓江水质的清澈。

在开发方面,桂林积极开发多种旅游产品。

除了传统的漓江游船观光,还推出了徒步旅行、骑行、攀岩等户外运动项目,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此外,加强了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展示,通过举办民俗节庆活动、建设民族风情园等方式,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桂林的民族文化。

四川青城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3000字

四川青城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3000字

四川青城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3000字四川省是风景名胜资源大省,拥有1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目前,已有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3处风景区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西北部,成都平原西北边缘与岷山山脉交界处,东与彭州、郫县、温江相连,南与崇州市接壤,西北与阿坝州汶川县交界,是成都平原通往川西北方向阿坝山区的咽喉要道。

都江堰市市成都核心区外围第三圈层的中等城市,距成都约50公里,在成都1小时范围圈内,是大九寨环线和大香格里拉环线的关键节点,是联系卧龙和阿坝地区的门户。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是紧邻都江堰市市区,沿山麓分布着6个城镇,城景关系十分密切。

岷江穿出宝瓶口即是平原,岷江水通过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着广阔的成都平原。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与都江堰市区的关系风景区划分为 7 个景区。

各景区应加强游览组织、景观环境控制、游览解说系统和基础设施建设。

都江堰景区面积 10.05km²,7 个景群,56 个景点。

净化各类与游览无关的建设,充分展示水利文化;加强游览组织与管理,扩大游客容量。

修建游步道,加强都江堰景片和灵岩寺景片的联系,游步道建设以青石材料为主,维护其古朴风韵。

改造二王庙宾馆和四川出版社创意中心的景观环境。

整治都江村景观环境,保留农田,搬迁工厂,改造为川西传统民居特色村落。

实施拆除与景区保护无关,破坏风景名胜区环境的建构筑物。

如人字堤南海酒店、都江堰景区围墙与外江溢洪道之间的都管局高工楼等。

适时拆除灵岩寺的宾馆,维修灵岩寺并对外开放;修建灵岩寺至灵岩山顶的游步道。

适时改造道解都江堰用地为游览区。

青城前山景区面积 9.08km², 1 个景群,34 个景点。

限制各类建设,加强游览组织,充分展示道教文化。

于玉清宫所在山谷脚下开辟景区第二出入口,形成全山道观游览环线。

修建天然图画至月城湖游步道。

景区入口外移,现青城山门入口处停车场改为游人集散广场。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案例分析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案例分析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案例分析旅游景区的规划与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过程,它直接关系到景区的吸引力、游客体验以及可持续发展。

以下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分析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一、成功案例:黄山风景区黄山,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其成功的规划与开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规划与保护黄山风景区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划定了核心保护区和缓冲区,限制游客活动范围,减少对生态的干扰。

同时,建立了完善的监测系统,对景区内的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2、丰富的旅游产品除了自然景观,黄山还开发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

如登山徒步线路,满足不同游客的体能和兴趣需求;文化体验活动,包括参观古寺庙、了解徽文化等,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

3、完善的基础设施景区内建设了高质量的步道、索道、休息亭等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了便利和舒适的游览条件。

同时,配套的餐饮、住宿设施也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4、有效的营销推广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如举办国际登山节、在各大旅游网站和社交媒体上进行宣传等,提高了黄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

二、成功案例:杭州西湖杭州西湖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其成功之处在于:1、免费开放政策西湖实行免费开放,打破了传统景区依靠门票收入的模式。

这一举措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了旅游综合收入的大幅增长。

2、融合城市发展西湖与杭州市区紧密融合,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周边的城市景观与西湖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旅游风貌。

3、文化传承与创新注重对西湖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西湖音乐节、西湖诗会等,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

4、智慧旅游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旅游平台,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在线服务,如智能导览、在线预订等,提升了游客的体验。

旅游景区开发经典案例

旅游景区开发经典案例

旅游景区开发经典案例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作为发展旅游业的中心环节,其品位高低、对旅游者吸引力幅度大小,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旅游竞争力的强弱。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旅游景区开发经典案例,供大家阅读!旅游景区开发经典案例篇1:案例1、重庆市武隆天生三桥景区针对这个世界遗产地景区不缺乏游客,却面临环境保护、遗产地保护等法律法规问题,围绕如何提高游客满意度、增加游客消费、扩大景区容量等开发难点,由清华同衡设计院承担,从规划设计到项目落地,一直到产品细节乃至观光电梯,都仔细布局开发,获得了市场的认同。

其成功之处:一是聚焦亮点,突显遗产魅力;二是打造了一台演出,消灭暗点,丰富夜间活动;三是疏导热点,扩大景区容量。

开发世界遗产地旅游产品:一是从规划到落地都应十分慎重。

在遗产地的开发项目做多了,可能就做错了;不做项目,游客又不来。

处理这对矛盾需要开发智慧,既不能盲目开发,也不能因噎废食。

二是开发的景区产品,既要符合国际潮流,又要结合中国国情,这为云南这个多民族省份具有民族特色,又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试点、遗产地景区等旅游目的地的开发提供了启示。

案例2、广东白水寨景区这项目是位于广州近郊的4A级风景区,以落差428.5米的中国内地落差最大瀑布著称,备受珠三角市民青睐的生态休闲胜地。

其成功之处:一是高水平策划与设计,突出标志景观吸引力;二是应对“蓝海”市场需求,开发多元产品;三是认真调查市场,找准区域市场空隙;四是着力旅游产业的上下整合,让旅行社输送客源。

该项目最早利用了一项关于该景区的游客问卷调查表明的缺乏吃、住等餐饮设施的研究报告,围绕吃住项目开始进行景区开发,具体做法有:一是立足广州市民及大众旅游市场,围绕温泉、吃住进行多元产品打造和组合。

二是及时扩大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村民菜地观光与蔬菜采摘,开拓漂流项目。

三是联合旅行社,通过“广之旅”的进入合作开发,带动了景区发展。

使游客从开发前不到10万人,达到现在的300多万人,成为一个都市周边市场火爆的休闲观光景区。

旅游景区规划与建设案例分析

旅游景区规划与建设案例分析

旅游景区规划与建设案例分析旅游景区是各地旅游业发展的重心,它能够吸引大量游客来到该地区,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开始规划和建设自己的旅游景区,旨在创造更好的旅游体验,提高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

本文将分析几个旅游景区的规划与建设案例,探讨它们的成功经验和值得改善之处。

1. 阳朔西街景区阳朔西街景区位于广西桂林市阳朔县,是一个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街区,是阳朔县旅游业的核心区域之一。

阳朔西街景区从2004年开始规划,历经多次规划和调整,于2011年正式开业营业。

目前,阳朔西街景区已成为阳朔旅游业的主要品牌之一,每年吸引数百万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购物和休闲。

阳朔西街景区的建设与规划注重了游客的体验和景区的文化内涵。

在景区内部,有许多充满着传统特色的建筑和街道,如古色古香的苏式建筑、干净整洁的石板路、保留着原始风貌的老街巷等等。

此外,景区内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店铺、展示馆等,游客可以在这里购买到各种有特色的纪念品、地方小吃等等。

此外,景区规划还设置了一些旅游项目,如夜游景区、婚礼拍摄等等,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尽管阳朔西街景区已成为一个成功的旅游景区,但仍然有一些方面需要改善。

首先,景区内的交通状况仍然不够便利,导致游客的停车和出行较为麻烦。

其次,景区内的一些商家存在价格不透明等问题,造成游客的不信任。

因此,建议对景区内的商家进行规范化管理,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2. 黄龙风景区黄龙风景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四川省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

黄龙风景区从1982年开始建设,历时数十年,于2007年获得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称号,是吸引外国游客的重要景点之一。

黄龙风景区的建设和规划注重了自然景观和环保。

景区内有许多自然奇观,如古老的冰川、湍急的瀑布、蔚蓝的湖泊等等。

此外,景区内的各种设施和服务都建设在环保的基础上,如垃圾分类、垃圾清理、节能措施、资源回收等等。

黄龙风景区在建设和规划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镇江南山风景区案例分析

镇江南山风景区案例分析

的21座山体绵延,群山环绕,素有“城市山林、城市绿
肺”的美称。
丰富水系

珍珠水库、枣林水库/莲花洞水库、八公洞水库、回龙水
库、友谊水库等七大水系;和虎跑泉、鹿跑泉、林公泉、
珍珠泉等六处岩溶下降泉形成的冷泉景观。
空气
天然氧吧
植被覆盖率高达90%,空气的洁净度很高,透光性好, 景区负氧离子浓度达1200个每立方厘米左右;是天然的 城市氧吧。
镇江南山风景区
与生俱来的区位优势,“城市山林”坐拥都市庞大客群
【景区概况】 是国家级4A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3.2公里。 【区位优势】 距离市中心仅有2公里路程。周边城际高铁,万达广场,体 育会展中心等大型基础设施环绕,素有“城市山林”之称。 【现状游客量】 每年约150万人次,其中购票的外地游客约50万左右。其余 均为市民闲暇时间锻炼。 【上位规划】 根据《镇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南山风景区总体规划》 要求:核心保护区内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 永续利用”的原则。外围积极推进旅游休闲项目建设。
包括各种自然 或人工栽植的 森林、草甸、 古树名木、奇 花异草等植物 景观;野生或 人工培育的动 物等。
以茶园、竹林、古银杏,千年杜鹃、千年紫薇、 荷花、琼花等树木及观赏花卉为代表的700百多种 植物景观,其中古树名木63株,景区负氧离子浓 度达1200个每立方厘米左右; 以孔雀、金丝雀、斑鸠、白头鸭、相思鸟、柳莺、 画眉、山雀等200多种鸟类。
位于绿道规划范围内的是回龙水库、枣林水库以及西入口部分 水域,这些区域是娱乐观光、住宿休闲的理想之所,应该给予充 分利用。 现状闲置房屋,应充分考虑其区域位置,给予合理利用。
22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多彩,具有良好的生态底板,但是资源等级一般

旅游景区规划案例

旅游景区规划案例

旅游景区规划案例一、项目背景武汉东湖风景区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是中国第二大城市武汉的重要旅游景区之一、东湖风景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是武汉市的重要绿肺和休闲娱乐场所。

然而,由于长期发展和管理不善,东湖风景区面临着环境污染、设施老化和游客体验差等问题。

因此,为了提升东湖风景区的品质和吸引力,制定一个全面的旅游景区规划是必要的。

二、规划目标1.提升环境质量:加强环境保护,改善湖水水质,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湖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优化设施建设:对老化的设施进行更新和升级,增加旅游设施和服务,提高游客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3.丰富旅游内容:挖掘和保护湖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旅游景点和活动,提供更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4.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景区管理团队的培训和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规划内容1.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1)强化水质治理,减少湖水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水质。

(2)加强湖区周边的植被恢复工作,增加湿地和绿化覆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

(3)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周边的污水进行处理,减少对湖水的污染。

2.设施升级和改善(1)对老化和落后的旅游设施进行更新和升级,提高设施的质量和舒适度。

(2)增加停车场和公共厕所的数量,提高游客的便利性。

3.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1)对湖区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修复,如东湖烈士陵园和黄鹤楼等。

(2)开展文化展览和活动,展示湖区的历史文化,吸引游客参观和体验。

(3)挖掘湖区的民俗文化资源,开展传统文化表演和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

4.管理团队建设和服务提升(1)加强景区管理团队的培训和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2)建立更完善的旅游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3)提供更多的旅游信息和服务,如提供免费导览、旅游地图和景区指南等。

四、实施计划1.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计划:在3年内完成水质治理和植被恢复工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并定期监测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变化。

老君山树屋案例分析

老君山树屋案例分析

老君山树屋案例分析今天我们来看看老君山树屋案例分析。

树屋位于老君山的5A级风景区,海拔约1688m。

整个两层体量的建筑,面积仅41平方米,是一个集住宿、茶室、会客厅的微型建筑。

这次设计实验着重讨论了预制建造系统与场所的关系,并进一步将形态、结构、空间、功能、家具等设计要素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树屋高高地踞于老君山的一块大岩石之上,距离栈道高差约6m,室外台阶紧挨石壁,仅一侧设置扶手,促使身体与岩石发生紧密联系。

建筑体量是两个盒子上下迭合而成,它们互相扭转,共用一条对角线。

如此,一层盒子可形成前后两个三角形的小平台,前方小平台可以看云海;二层盒子则提供两个出挑的三角形端部。

一端形成入口的灰空间,另一端则将场地一棵大树包围。

通过这一扭转操作而呈现的姿态是对场地里的三棵20多米高的大树、悬崖岩石的极好回应。

树屋主入口的秋景,树屋由两个盒子上下迭合而成,互相扭转,共用一条对角线。

树屋外观局部,将场地内的一棵大树包围。

两个盒子体量的设计规划呈现多层次的差异性。

在几何尺寸上,一层盒子矮且宽,二层盒子则高且窄;在体量上,一层是“安分”的盒子,没有任何凹凸,二层则显得“活泼”,悬挑的屋顶梁架、楼板限定了灰空间;在材质设计上,一层表皮由素色水泥板横纹覆盖,视觉效果冷酷、坚硬,二层则由棕色木板竖纹包裹,温暖开敞;在空间划分方面,一层沿水平方向被前后划分成三个空间,二层则在后部进行上下划分;在功能层面,一层较为私密,布置卫生间、楼梯和卧室,二层布置开放性客厅、茶室及其上方的阁楼、三个户外平台;在开窗方面,一层开口主要在盒子端部,采用隐框的构造做法,二层则将屋顶面完全打开,并在角部提供一个转角凸窗;在视线设计上,一层是前视山林与云海,二层在室内空间的视线还被特意引向天空感受树冠与苍穹,在低矮的茶室空间视线被引向后方的岩石,在半室外的平台则可以触摸参天大树,在室外的三角形平台则可俯视栈道与进户台阶。

这两个盒子空间由一个木质楼梯联通上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案例分析基本情况长寿湖是市最大的湖泊旅游风景区,位于市域中部、主城区东北方向,长寿区、垫江县和区交界处。

长寿湖水域主体位于长寿区境东北部,水域北部位于垫江县境,在行政区划上分别跨长寿区长寿湖镇、临封场镇、双龙镇、云集镇和垫江县兴隆镇。

长寿湖风景区距离主城区130千米,距离长寿区政府所在地凤城镇28千米。

1992年元月3日市人民政府批准长寿湖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命名为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已纳入“魅力一日游”旅游线路,是休闲娱乐、度假避暑及水上运动的理想去处。

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被称为“西南海”,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发电站。

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长寿湖水库总容量10.2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65平方千米,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千米,调节库容7.48亿立方米。

资源及建设条件评价自然条件:长寿区地质构造属于压应构造形迹,具有闭斜紧闭、向斜开阔和陡倾纵横裂隙发育的特征。

风景区地貌类型多样,以丘陵、河谷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为主。

长寿湖风景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由河流型生态系统演变为湖泊型生态系统,形成了独特的局部气候,主要表现为水体和地形热源效应、谷地效应、冷暖效应和缓冲效应。

区常年平均气温为17.7摄氏度;月平均气温以八月份最高,累年平均气温为28.4摄氏度;以一月份最冷,累计平均气温6.7摄氏度。

长寿湖是龙溪河梯级发电的调节水库。

龙溪河分别发源于梁平县境的东明月山和铁凤山,两个源头会合后,流经垫江县境后在高洞与发源于忠县的沙河合流后始名为龙溪河,流经长寿区十多个镇区后,在长寿区凤城镇注入长江。

龙溪河全长170千米,流域面积为3348千米,水面积为5.91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2.47立方米,天然落差为267米,已建成水利发电站6座。

长寿区境为72.8千米,流域面积为580平方千米,河床随着山丘蜿蜒曲折,上游宽阔,下游险峻,多险滩瀑布,平坦处有2-4米的落差。

其中长寿湖所在的狮子滩龙溪河段共有30千米,其间有大小石滩落差50余米。

社会经济条件:长寿湖风景区经济结构主要以渔业和特色水果生产为主。

渔业是传统的主导产业,湖区每年渔业产量约5000吨,年产值达2000万元,在长寿湖农业生产以及在市日常消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往年高峰期长寿湖所产鱼数量约占市总消费量的70%。

近年来虽有所降低,但仍占市总消费量的45%左右。

湖区有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夏橙生产基地,已形成2平方千米生产规模,年产夏橙达到160万吨。

随着旅游业异军突起,风景区经济结构发展较大变化,湖区污染较为严重的网箱养鱼得以控制,渔业生产规模不断下降,旅游业已逐渐成为风景区新兴主导产业,并且超过了渔业生产的收入。

空间支撑条件:长寿区是市都市经济圈通往三峡库区的交通枢纽,对外交通条件优越。

境县有公路、水路等主要运输方式。

高速公路有渝长、长万、长涪三条,全区公路里程按国、省、县、乡道统计共597.74千米。

水路主要指长江,境流长20.9千米。

渝怀铁路将在2005年建成通车。

长寿区已基本形成以公路交通为主体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框架,对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和对外辐射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支撑条件。

风景区水资源丰富,供水便利。

风景区现有三个自来水厂,其中长寿湖镇水厂1个,日产水量100吨,设于镇中心中学旁;狮电总厂自备水厂1个,日产水量100吨,设于狮电总厂引水闸旁边;长寿湖渔场自备水厂1个,日产水量2000吨,设于云寨。

3个水厂水源均采自于长寿湖。

水处理方式均采取沉淀,加药方式。

风景区现有居民用水直接以长寿湖地表水加工后饮用。

长寿湖风景区电力资源丰富,不存在电力短缺的问题。

风景区和周边地区共有5个水电站,即长寿湖水电站、上硐水电站、飞龙水电站、六剑滩水电站、平滩水电站。

长寿湖电站主要供电线路有狮下线110KV,狮新线110KV,狮云线110KV,狮龙线10KV。

上硐电站有供电线路上龙线35KV,上焦线10KV等;长寿湖风景区供电主要由长寿湖电站所出的10KV狮龙线,上硐电厂所出的35KV变电站,飞龙10KV变电站以及狮电总厂长寿湖大坝区自备的2个变电站供电。

规划依据原则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1990);《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1991);《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1988);《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1989);《中华人民国森林法》(1985);《中华人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中华人民国水法》(1988);《中华人民国防洪法》(1997);《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1990);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国务院《中华人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建设部《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1993);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罚规定》(199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GB50298-1999,2000);《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试行稿)》;《市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长寿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长寿区旅游发展规划(2002-2020)》;《长寿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长寿区区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03-2020)》;《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市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严格保护原则优先保护风景区自然山水、生态和景观敏感地区及历史文化传统地区,维护和强化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以及区域原有物种多样性。

2、区域协调、科学发展原则解决风景区人与资源以及资源各要素之间配置的空间关系与时间进度。

协调各景区及村镇面临的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矛盾,促进旅游业与农业、渔业等其他产业的良性互动。

形成环境互补、产业互动的共同发展格局。

3、合理利用、统筹兼顾原则统筹城乡用地和空间布局充分挖掘和利用风景区生态景观资源、乡土文化资源和土地空间资源,合理开发景区景点游览项目。

4、弹性递进、永续利用原则坚持以人和自然和谐为风景区发展主线,通过合理分期、科技和体制创新以弹性递进的方式发展经济,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总体布局采用“一心三组团”空间布局结构。

1、“一心”:长寿湖主体水域形成的水上娱乐动感景区是风景区核心,是未来发展建设重点。

可进行赛龙舟、游艇竞技、水上休闲中心、水中观山等多种水上游赏项目开发和建设。

2、“三组团”:指田园风光景区、林地生态景区和狮子滩人文景观区,根据各自景观资源特色组织开发休闲养生、野外生存、山寨篝火、岛上湖浴、森林浴、农家乐等游赏项目。

水上动感娱乐景区规划总体思路:以水上游赏、体验和娱乐项目为主、沿岸景点观光为辅的核心景区;景区25度以上的耕地退耕建设风景林,改善植被结构,营造多层次森林群落。

长寿湖水上活动区域必须在水源取水点保护区以外。

以水上游赏、体验和娱乐项目为主、沿岸景点观光为辅的核心景观区;并充分。

田园风光景区规划总体思路:规和引导农家乐,恢复田园风光景观资源,合理组织水上路线,严格限制游赏项目容和强度。

大河流域水面相对小河流域较宽,由于沿岸自然植被和山体景观较好,适宜开发建设为水上漫游区域,合理组织水上路线。

严格限制游赏项目的容和强度,避免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和破坏。

加强田园风光部分的景观资源恢复,保持游赏活动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林地生态景区规划总体思路:活动量和游赏项目的安置必须考虑对水源的保护。

该区域的陆上部分作为衔接其他景区的交通过渡区。

对原生森林加强保护,在边缘地段组织设置野外宿营、户外狩猎娱乐项目。

森林只适量规划必要的步行游览路线,严格禁止车辆和过多游人进入,避免人为破坏。

狮子滩人文景观区规划总体思路:利用已有长寿湖镇基础设施,合理开发各类景观资源,将其建设成为长寿湖风景区人文景观中心和旅游综合服务基地。

由于陆路和水路交通便捷,与其他景区衔接紧密,可重点开发周末及一日游旅游路线,分期、分片滚动开发。

不断实现旅游业与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的有机结合和互动,增加旅游业开发的资金来源。

以丰富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在保留必要的生态通廊基础上,别墅式建筑分散于其间,形成优雅闲适,开朗明快的狮子滩人文景观区。

环境容量及游客规模旅游规模与环境容量的关系,其本质是旅游的发展对风景区的需求与风景区本身的承受能力的关系。

当旅游规模小于环境容量时,说明风景资源开发不全,尚有发展余地,这时供大于求,有利于风景资源的保护、也有利于接待设施和基础设施的维护;当游人量基本接近环境容量时,风景区趋于饱和,此时,应停止开发,使风景区处于平衡状态;当游人量超过环境容量时,说明风景区已处于超容量开发状态,这时,求过于供,风景区的风景资源及设施将受到破坏,应限制游人量的发展或进一步开辟新景区、新景点、新设施,才能满足需求。

1、面积容量法面积容量法与风景资源类型、风景资源界面的大小、风景资源涵以及地形地貌相关。

围越大、风景资源涵越丰富、地形地貌越有利于开发,则风景容量越大,反之就越小。

风景容量是一个风景区所能达到的最大的环境容量,是不可变的,可以用技术参数来估算。

该方法适用于地势较平坦的前区即综合配套区及河滩地带。

计算公式:C = A/a(C—游览区合理环境容量A—景区可游面积,除去湿地和周边保护地a—每人适当游览面积)可游面积(公顷)=总面积(公顷)×可游比例30%环境容量(人)=可游面积(公顷)×人均适当游览面积(平方米/人)2、游线容量法游线容量法与风景区的道路性质、长度、宽度有关。

该方法适合于地势较陡、成线性布局的景点。

计算公式:N = H/A(N—合理容量 H—游线长度 A—人均游线面积)线路推算法中区域游人容量取人均单位规模指数5—10平方米/人。

3、生态容量法生态容量法是规划人员在合理地考虑保护风景资源的情况下,用生态压力指标,制定出的容量。

生态容量法的估算受景区本身的地域环境、风景资源涵,生态指标、规划管理部门对保护景区的要求等因素的影响。

生态压力表示景区在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的情况下,所允许的最高游人量。

规划中取生态压力指标为1.0—2.0人/公顷。

计算公式:O = S × d(O—生态容量 S—景区可直接游览面积 d—生态压力指标)景区可直接游览面积=景区的总面积× 50%—70%(4)卡口容量法卡口容量法的估算,是在风景区规划完成,游览方式和游路组织确定后进行的。

卡口容量法受风景区的地形地貌,游览方式、游览组织、交通运输工具等的影响,单位以“人次/单位时间”表示。

风景区人口规模为常住人口、职工人数和游人人数之和。

如职工人数计入常住人口,则长寿湖风景取总人口为158.79万人;如职工人数不计入常住人口,则风景区总人口为157.31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