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漱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教案新版新人教
八年级地理下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教案、教学设计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北大荒农业发展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需包括北大荒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农业发展的过程及其影响等方面,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知识概括能力。
2.设计一份关于北大荒农业发展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如政策、技术、生态等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北大荒农业发展的特点等。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提高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6.评价与反馈: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践活动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优点,指出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教学策略:
a.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b.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讲解北大荒从荒芜之地变为粮仓的过程,分析政策、技术、生态等方面的因素,使学生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3.通过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展示北大荒农业发展的现状,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成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提出讨论主题:“分析北大荒农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展开小组讨论,运用地理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北大荒的变迁。
c.情境教学: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d.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一段关于北大荒的历史影像资料作为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北大荒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及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4.及时批改和反馈作业,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给予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2)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时间地址招集人第二节“白山黑课时课时科任教师课题水”—东北三省(总第课时)讲课时间知识与能力:认识东北三省农业、工业的发展状况,剖析其优势条件与存在的问题。
教课过程与方法:经过对本区工农业的学习,领会本区是北方以致全国重要的地理地区。
目标感情态度价值观:正确对待工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培育学生全面对待事物的辩证唯心主义世界观。
要点:东北三省农业、工业的发展状况。
重难点难点:东北三省重工业发达的原由。
教课过程教研活动记录自主备课记录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讲了东北三省的自然特色,今天我们来学习东北三省的农业和工业。
二、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东北三省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以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认识东北三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3、知道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初步经过图文资料剖析其优势条件与存在的问题。
三、出示自学纲要(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东北平原北部地域开发较晚,人烟稀罕,沼泽遍及,体现“”的情景,历史上被称为“北大荒” 。
2、现在“北大荒”变为了“北大仓”。
这里盛产、玉米,、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供给商品粮的粮食生产基地。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教研活动记录1、东北三省是新中国建立后建成的重议论增补记录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
2、东北三省的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地位。
当前,东北三省形成了以、机械、化学工业为主导,包含煤炭、电力、建材、丛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好的系统。
三、疑难研究研究一: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研究二:东北三省工业散布的特色。
五、教师小结依照板书总结概括。
六、稳固新知、学会运用1、出示训练题、《基础训练》2、检查达成状况板书设计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一、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发展条件2、重要农作物及其散布二、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教课反思、。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3课时)精品教案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方案第3课时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一、教学目标1.根据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布局特点。
2.根据东北三省主要城市的工业结构统计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结构特点。
3.了解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衰败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布局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东北三省主要城市的工业结构统计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结构特点。
三、教学策略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节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设了“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三个标题。
每个标题下不仅叙述地理特点,还通过“活动”突出分析地理特点形成的方法。
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
为了落实“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和“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这三条课程标准,教材重点讲述东北三省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为了落实“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课程标准,教材设计了“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的活动。
东北三省的农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东北三省的工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课时分配上分为3个课时。
此为第3课时,在教学策略上,延续“坐着高铁看中国”视频内容,展示老工业基地向新而生的视频,以此展开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工业结构特点及成因分析,衰落的原因及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措施。
四、教学流程【图片展示】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2.工业发展的条件五、当堂练习1.东北有中国最大的()A.城市群B.重工业基地C.铁路交通枢纽D.国际航空港2.20世纪90年代东北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其原因有A.资源储量增加B.生产设备先进C.产业结构单一D.生产成本下降3.东北地区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A.以重工业为主B.以轻工业为主C.以高新技术工业为主D.轻、重工业高度发达4.东北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不包括()A.丰富的矿产资源B.便利的海陆交通C.水资源充足D.较好的工业基础答案:1~4:B;C;A;C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四、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1.共和国“长子”(1)发展工业的条件: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2)工业结构特点:重工业为主(3)工业城市布局:靠近原料地2.衰落的原因: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生态恶化、环境污染3.振兴老工业基地八、课后作业收集家乡的地形图、工农业布局以及相关统计资料,运用本章学习的方法,完成下列任务。
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2课时 课件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D.一年三熟
随堂习题
4.下面振兴东北工业基地的措施中,最不
妥的是( C)
A. 充分利用技术力量,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 率及产品附加值 B.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业 C. 大量利用湿地建设工业新区 D. 注重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和谐同步
大庆:以石油工业为主 原因:靠近大庆油田
伊春:以木材和钢铁工业为主 原因:附近有煤炭,且靠近小 兴安岭
鞍山:以钢铁、机械、非 金属加工为主 原因:铁、铅锌、菱、镁 等矿产资源丰富
三.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20世纪90年代,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振经兴济东发展北滞老后工的业现象基。地
1980-2020全国各省GDP排名开降统计(含港澳合)
三.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依托丰富的资源,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读图:找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工业中心及 其主要工业部门。
沈阳 大连 长春 抚顺 大庆 伊春
(机械工业)
(造船工业) (汽车工业) (煤炭工业) (石油工业) (木材工业)
三.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认识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的特点。 1.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是东北三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 读图,说出这些工业中心各自的交通优势。
•136推98动.5 创新驱-动17 、 12311.3产2 业升级-8 • 治理环境污染、
排除体制障碍
61.98 124.86
课堂小结
“白山黑 水”东北 三省
农业 工业
耕作制度及主要农作物 农业地位:东北平原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 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三江平原湿地的保护
发展条件: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基础较好 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分布在矿产地附近和铁 路沿线面临问题及对策
6_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

[活动]请看P19的阅读材料,思考:
(1)理解东北三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2)从阅读材料和图片等资料中能够看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工业产品都重工业产品,东北三省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条件有哪些?
[活动]课本20页内容,并读图6.20及“中国的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三、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梳理本节所学知识点,实行巩固深化。
四、板书设计
6.1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五、作业:《自主学习与测评》
六、教学反思
理解“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东北三省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资源、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发展历史……
主要的煤炭产地:鸡西、鹤岗、沈阳、抚顺等;主要的铁矿:鞍山、本溪;主要的石油产地:大庆、辽河。
[小结]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三省的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活动]请大家继续看图,查找东北三省的主要河流。单独标出黑龙江、图们江、鸭绿江。
[提问]黑龙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河?
图们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河?
鸭绿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河?
[提问]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你能解释吗?
对东北的开发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理解东北三省的工业区位条件,及工业地位。
过程与方法:能够分析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的特点及此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理解东北地区工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八年级地理下册 6.2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二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教学目标】1.掌握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2.掌握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面临的问题。
【教学重点】东北三省的农业与工业的地位与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工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述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讲述: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能影响我们的生活,那么东北三省这样的地理环境下的农业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北三省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变化。
【讲授新课】板书: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阅读:阅读书本17页文字,归纳东北三省的环境以及发展农业的条件。
学生:阅读、讨论并发表意见。
展示:多媒体展示框架图,教师适当给予引导并板书:板书:1.农业发展的条件:人口、河流、气候、科技……提问:东北三省地区通过改善发展条件,从“北大荒”发展到“北大仓”,那么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并板书:2.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展示:图6.18 东北三省人口、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过渡:通过图表数据显示可知,东北三省经过大力开荒,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开发能带来发展,但我们必须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东北在开发的过程中带来了哪些生态问题?学生:阅读书本18页,并归纳生态问题。
教师指导并板书:3.生态问题:湿地锐减、生态恶化过渡:面对这样的生态问题,国家进行了怎样的调整?学生:结合农业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适当给予指导并板书:4.合理开发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过渡:了解了东北农业的发展,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东北工业的发展历史吧!展示:播放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创造的“工业之最”的图片和资料,导入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学习。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主要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本节内容是对东北地区的一个概括性介绍,为学生深入学习东北地区的具体地理特征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概念,对地理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图示教学法:利用地图、图片等视觉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等视觉材料。
2.准备案例材料,以便进行分析。
3.准备课堂讨论题目,引导学生参与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找出东北地区,对其地理位置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东北地区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视觉材料,展示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特色,即长白山、黑龙江、松花江、辽河等河流,以及冰雪文化、农业生产等地理特征。
3.操练(10分钟)针对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析。
例如:“东北地区为什么适宜农业生产?”“东北地区的资源有哪些?”等。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东北地区地理特征的理解。
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6.2.1“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第二节《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和山河分布规律。
2.了解本区的气候特征,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东北三省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分析其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知道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理解其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4.知道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初步分析其优势条件与存在的问题。
(二)综合思维目标1.通过对各类地形图的判读,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增强学生从地图中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通过分析不同地理要素对学期长短的影响,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地理实践目标通过对东北自然环境的学习和欣赏,增进学生对东北三省的进一步了解。
(四)人地观念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态度。
二、重点和难点1.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及工业基地分布特点。
2.工业基地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三、教材设计思路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节系统讲述东北三省的自然、农业、工业三个方面的内容。
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开始,也是代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
“白山黑水”代表了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山河大势,“林海雪原”则形容东北地区气候寒冷、茫茫雪原、原始森林密布的环境特点。
除此之外还有“北大仓”“新中国工业的摇篮”的别称。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情景导入:东北三宝的图片展示。
问题引领:你知道这“三宝”哪里的宝贝吗?学生回答:东北三省教师小结和承转:就让我们来学习北方地区的北方,位于中国雄鸡的鸡头—东北三省。
【讲授新课】学生活动一:认识东北三省的概况。
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6.9-6.12和课本第13-14页文字,完成下面问题:问题引领(1):东北三省在全国的位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又称“白山黑水”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
本节课主要通过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区域差异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东北三省的基本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情况,对于区域地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较为特殊,需要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区域差异。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区域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东北三省的人文地理特征。
3.东北三省的区域差异。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有关东北三省的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东北三省的相关内容,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的美丽风景,引导学生关注东北三省,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区域差异。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总结出东北三省的特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展示预习的案例,其他学生和教师提问、讨论,深入理解东北三省的特点。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区域差异。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编写一篇关于东北三省的短文。
8.板书(课后)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巩固。
教学设计时间安排:1.导入:5分钟2.呈现:10分钟3.操练:15分钟4.巩固:10分钟5.拓展:10分钟6.小结:5分钟7.家庭作业:5分钟8.板书:课后总时长:50分钟在本次《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我作为教师,对学生、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和设计。
人教 八下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2课时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教案

第2课时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一、学习情境
讨论每天吃的大米都产自哪里,认识中华大粮仓;听故事《铁人的初心,大庆的使命》,揭秘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了解“东北现象”,探讨黑土地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二、学习任务
续表
有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更新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等。
4.从图6.20和图6.21的对比,可以
看出,大多数矿产地都有铁路经过,这
些铁路的修建为资源开发提供了便
利。
甲附近有金矿产,乙附近煤矿较多,
铁路修到甲、乙两地都是为了更好地
开发利用这些矿产。
三、过程性评价
随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与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密切相关,社会经济条件也有很大影响;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是东北三省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东北三省的工业布局大多分布于资源富集地区和交通要道上。
另外,影响工业分布的还有其他多方面的因素,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善于捕捉,善于总结。
五、作业布置
1.全部同学完成本课时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
2.预习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搜集相关资料在课上进行介绍。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人教版地理八下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设计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学习目标1. 能在东北地形图上找出本区主要平原和山地,会描述本区的地形特征。
2. 能利用东北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归纳本区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
3. 学会运用资料比较本区内的地形和气候差异。
4. 能根据工业分布图说出工业分布特点,根据工业结构统计图说出工业结构特点。
5. 根据资料说明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要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
教学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教学难点区域内地理差异比较,工业布局特点和工业结构特点,自然地理要素对雪期和积雪影响。
教学用 PPT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自然地理、农业地理)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出示东北地区林海雪原等景观图片,引入新课。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学导航1】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自学课文的地图,搜集信息,了解本区自然环境特征(位置范围、地形区、山脉、河流、气候??)【预习反馈】1.读图6.11,结合“中国政区图”,观察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等。
2.在图中找出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山脉,黑龙江、鸭绿江、图们江等河流3.师生共同总结,明确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可以形容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4.读图6.13,分析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可结合中国的气候分布来分析)(1)东北三省主要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降水较充沛。
但降水集中在夏季。
(2)东北三省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气温很低,降雪较多。
(3)东北地区大部分位于中温带,小部分位于寒温带、暖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合作探究1】(P16活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1.东北雪期由南向北增加(纬度因素)2.延吉58㎝>长春22㎝(地形因素,延吉山地,长春平原);漠河53㎝>长春22㎝(纬度因素)3.东北传统民居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房顶坡度大:东北降雪多,可有效避免雨水、雪在屋顶的积存墙体厚、窗户小:东北冬季气温低,有利保暖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自学导航2】1.学生自读课本17页的内容,了解标题中的“北大荒”和“北大仓”的含义。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节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设了“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三个标题。
每个标题下不仅叙述地理特点,还通过“活动”突出分析地理特点形成的方法。
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对于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要学习哪些自然地理要素,学生有一定的了解。
而且,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阅读地图提取信息的能力。
但是,详细分析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总结归纳知识点的能力也有待加强。
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5、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的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通过对各类地形图、直方图的判读,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增强学生从地图中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东北自然环境的学习和欣赏,增进学生对东北三省的进一步了解。
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评议汇报展示环节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教师提问:从阅读材料和图片等资料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工业产品都重工业产品,东北三省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条件有哪些?师生共同总结,东北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主要的煤炭产地:鸡西、鹤岗、沈阳、抚顺等;主要的铁矿:鞍山、本溪;主要的石油产地:大庆、辽河。
5.结合图6.20和图6.21,师引导分析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特点:靠近矿产资源产地、水源、铁路线。
从而引申出东北三省奋战工业的有利条件。
八年级地理下册 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课件 新人教版

答案:(1)小兴安岭 黑龙江 乌苏里江 哈尔滨 俄罗斯 (2)东北平原 ①地形平坦、开阔,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②黑土肥沃,适于农作物生长; ③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④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 ⑤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 (3)三江自然保护区 (4)钢铁工业 木材及林产品加工 木材丰富 大庆 石油化工 (或开采)
20世纪50年代前
北大荒
原 纬度高,气温低; 因 人烟稀少,沼泽遍布
20世纪50年代后
北大仓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原 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
作;
因 气候雨热同期,利于 农作物生长
现今
建立自然保护区
原 湿地面积锐减 因 生态环境恶化
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插入教材图6.18图
【知识探究】
讨论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从自然 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
A.纺织工业
B.石油工业C.化学工业来自D.钢铁工业综合题
(2)B地形区是________, 这里是我国最大 的商品粮基地,分析这里成为商品粮基地的 优越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三条)。 (3)随着耕地面积的增加,东北地区生态环境逐渐 恶化,为了保护沼泽湿地,国家在③处建立了_____________。 (4)从“伊春市工业结构(2010年)”图可以看出伊春市的主要 工业部门是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 这里发展家 具制造业的直接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A是__________油田,由此推测A处最可能的 工业部门是_____________。所以,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具 有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5)由⑤向南直至大连港的铁路线是___________。总结 东北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_________________。
2024-2025学年 6.2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课时2 教案1

6.2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课时2教案1本课主要涉及东北三省的农业和工业。
东北三省的农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东北三省的工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东北的农业和工业在上册都有学习过一些知识,尤其是东北的农业方面,学生更是熟悉。
这节课的内容对他们来说不是很陌生,难度不大。
续表教学重点:东北三省形成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东北三省形成重工业基地的条件;东北三省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能影响我们的生活。
那么,东北三省这样的地理环境下的农业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北三省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变化。
二、探究新知(一)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多媒体展示东北平原“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景象的图片及东北平原稻田的图片。
对比东北平原今昔的变化。
教师讲述:东北平原北部地区开发较晚,曾经人烟稀少,沼泽遍布,历史上被称为“北大荒”。
如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17-19(1)东北三省的农业发展有什么优势?有什么不足?(2)东北三省主要有哪些农作物?(3)读图6.18,说说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
(4)随着农业的发展,东北地区出现了什么问题?你认为应如何解决?提示:(1)优势:①地形地势: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
②土壤:肥沃的黑土地。
③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④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⑤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
存在的不足:①气温低,只能一年一熟。
②春秋季节,易受寒潮影响,发生低温冻害。
(2)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甜菜等。
(3)东北三省人口较少,但是粮食产量高,能够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商品粮,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的经济建设。
第六章第二节教案2

八年级地理导学案主备人王守丽审核人许丽华上课时间编号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二课时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和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教学目标1.了解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意义。
2.认识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3.了解东北主要的矿产分布情况。
4.认识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学生自学课文,完成下列内容:1.东北平原地势,土壤,适宜大规模的耕作;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产。
2.东北三省由于纬度较,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的需要;东北平原生产、、大豆、等,是我国程度最高、提供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影响,容易发生;由于大面积开荒,面积锐减,生态环境。
4.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5. 依托丰富的资源,东北三省形成了以、、、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6. 20世纪90年代,由于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的现象;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也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
近年来,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势头,前景。
二、合作探究(一)学生读图6.15 东北平原的稻田,回答下列问题:1. 气候对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有哪些密切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东北地区实行机械化耕作的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为什么说东北平原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读图6.16纪念开垦“北大荒”,让学生了解“北大仓”的由来。
(三)读图6.17 黑龙江省三江自然保护区,让学生了解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
三、活动认识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1. 走访你所在地区的超市或粮油商店,调查粮油日用品有哪些产自东北三省。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概况,认识东北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资源丰富程度,从而培养学生对东北地区的认知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知识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东北三省的特点,激发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等基本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图片展示、资料查询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东北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资源丰富程度。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引导学生观察东北三省的地图,了解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信息。
2.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
3.资料查询:引导学生利用地理资料,了解东北三省的气候、资源等情况。
4.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东北三省的认识和看法。
5.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讲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2.地图:东北三省地图3.图片:东北三省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4.资料:东北三省的气候、资源等方面的资料5.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东北三省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课时目标】1.了解东北三省农业学生产的发展变化以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2.知道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分析其优势与不足。
理解其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3.了解东北三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4.知道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初步通过图文资料分析其优势条件与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一、教师:(复习导入)上节我们讲了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大家还记得东北三省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吗?学生: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暖,具有冷湿的特点。
教师:传统民居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屋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
教师:二者有什么联系吗?学生:屋顶坡度大是为了减少积雪对屋顶的压力,便于泄水;冬季寒冷且多大北风,墙体厚窗户小是为了防寒保温。
教师:大家掌握的不错!由此看来气候对传统民居的影响很大。
事实上,气候影响到人们学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东北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大火坑,冬季出门人们要穿的很厚,东北人爱晾干菜和腌酸菜,东北人喜欢滑雪滑冰等等。
其实,气候还影响到一个重要的学生产部门,大家说是什么部门?学生:农业。
教师:好!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东北三省的农业。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开门见山,清晰简洁,直奔主题。
及回顾复习了上节的旧知识,又引出了要学的新知识。
比较自然。
导入二、教师(播放2013年8月东北三省的洪涝灾害视频):此次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不但严重影响了当地人们的学生活,也极大的影响了当地工农业学生产的发展,同学们了解东北三省的工农业公概括吗?学生:不了解。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东北三省,了解其工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面临的问题。
【设计意图】采用多媒体资料导入新课,一是体现了学习对学生学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新课标的理念,让学生认识到日常学生活和地理知识密切相关,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八年地理下第六章第2节教案《白山黑水2》

二、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地位:2.工业:(1)优势(2)部门(3)工业发展
课
后
反
思
审阅意见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附案
教
学
过
程
1理解保护湿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理解东北平原因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为塑造我国最大的湿地创造了条件。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检测
4.保护湿地
(1)湿地的含义
(2)湿地的作用
(3)环境
(4)措施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地位:
2.工业:
课 时 计 划
授课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题目
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2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东北农业发展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2.了解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及发展状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对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学习,初步掌握经济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分布图
做练习
7
15
10
三江平原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
湿地作用: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板
书
设
计
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2
一、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影响农业的条件2.“北大荒"3.“北大仓”(1)优势条件(2)主要农作物(3)地位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6课时《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总第6课时
课题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主备教师
参备教师
授课教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掌握东北三省的工业发展概况、工业分布与资源的关系
过程与
方法
能够运用种资料分析东北三省工业分布与资源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东北三省工业发展与资源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东北三省农业发展的条件。
教学方法
讨论法、资教学过程
修订与完善
一、导入新课
由于东北三省的这种自然特征深刻的影响了北方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例如东北三省的农。
二、新授课
请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完成1至3题。
【农业】
1.农业发展的条件:
(1)制约因素: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密切相关。这里纬度较,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的需要。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影响容易发生。
请学生自主学习后谈自己的看法。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明确了东北的自然特征对东北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作业
活动1.2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农业发展的条件
2. 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3. 湿地与生态保护
教学反思
我们分析一下东北三省为什么会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请学生完成合作探究2,认识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探究】阅读课本P19图6.18及图6.19,认识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1)读图6.18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
(2)阅读课本相关课文及地图,分析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教学目标】
1.掌握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2.掌握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面临的问题。
【教学重点】
东北三省的农业与工业的地位与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
工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讲述: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能影响我们的生活,那么东北三省这样的地理环境下的农业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北三省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变化。
【讲授新课】
板书: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阅读:阅读书本17页文字,归纳东北三省的环境以及发展农业的条件。
学生:阅读、讨论并发表意见。
展示:多媒体展示框架图,教师适当给予引导并板书:
板书:
1.农业发展的条件:人口、河流、气候、科技……
提问:东北三省地区通过改善发展条件,从“北大荒”发展到“北大仓”,那么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并板书:
2.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
展示:图6.18 东北三省人口、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
过渡:通过图表数据显示可知,东北三省经过大力开荒,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开发能带来
发展,但我们必须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东北在开发的过程中带来了哪些生态问题?
学生:阅读书本18页,并归纳生态问题。
教师指导并板书:
3.生态问题:湿地锐减、生态恶化
过渡:面对这样的生态问题,国家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学生:结合农业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适当给予指导并板书:
4.合理开发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
过渡:了解了东北农业的发展,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东北工业的发展历史吧!
展示:播放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创造的“工业之最”的图片和资料,导入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学习。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发表个人想法。
教师: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主要条件并板书。
板书: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发展条件:资源、科技、政策等
阅读:图6.20,分析图中主要城市的产业结构特点。
学生:观察图片并总结归纳。
师生归纳:东北三省工业结构是以重工业为主。
讲述:东北的工业在我国地位重要,对我国奉献甚大,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对于这样的“东北现象”,国家出台了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板书:
2.问题: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
3.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怎样振兴?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适当引导)
课堂活动:
1、对于“活动”第1题,首先告诉学生城市是重要的工业中心,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题,要引导学生从铁路、水路两方面分析。
总结工业中心大多分布在交通便利地区。
2、对于“活动”第2题,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图6.20,找出东北三省主要的矿产资源,说出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地区,然后再读教材图6.21,分析主要矿产地和铁路线的关系。
并让学生充分讨论,积极发表甲、乙修建铁路的可能原因。
3、对于“活动”第3题,分析的思路首先依据教材图6.22明确该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再依据教材图6.20找出该城市的主要自然资源,然后分析两者的对应关系。
教师先选择其中一个城市为案例讲解,剩下的城市由学生完成。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相关练习题。
【课堂总结】
同学们,对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你还有哪些疑问吗?或者你可以分享你今天最大的收获。
学生:分享收获或提出疑问。
(教师适当给予指导或给予解疑) 【作业布置】
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农业发展的条件:人口、河流、气候、科技……
2.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
3.生态问题:湿地锐减、生态恶化
4.合理开发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发展条件:资源、科技、政策等
2.问题: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
3.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