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研究进展[最新]

合集下载

血友病疾病研究报告

血友病疾病研究报告

血友病疾病研究报告血友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通常由于体内凝血因子缺乏或缺陷导致。

事实上,血友病被视为全球最常见的罕见疾病之一。

近年来,随着对该疾病的深入研究,我们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血友病疾病研究进展,并引用专家观点。

遗传变异是引起血友病的主要原因。

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基因突变会导致凝血因子的不同水平和功能。

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位于果糖醛酸/凝集素激活受体(FGL2/ART)途径的与凝血因子相关的基因可能对血友病具有影响。

郭浩明教授和他的团队最近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描述了一种名为FGL2/FIXa/y的复合物。

他们研究的结果表明,这种复合物的存在与血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先前的研究显示,FGL2与凝血调节有关,可引发凝血酶原的某些反应,这是一种基本的凝血反应。

这是一项非常令人兴奋的研究发现,表明厘清FGL2/ART途径的功能和作用可能是治疗血友病新途径的开发所必需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血友病的内源性治疗方法已有所改进。

抗利尿激素(DDAVP)和重组凝血因子的使用,使得减轻或预防出血的方式更为便捷。

但这些方法依然存在着诸多的局限性。

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求其他替代品,包括基因治疗。

但在过去的一两年里,这项研究的进展一直非常缓慢。

最近,在《神经元》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了另一个可能用于治疗血友病的新方法,这个方法是利用CRISPR-Cas9技术将一段DNA片段插入到肝细胞中。

这能够激活一种称为“凝血因子活化剂(factor X activator,FXa)”的酶,从而刺激凝血过程。

汤姆·哈克教授指出,该技术可以帮助病人以低成本和高效率获得新型基因治疗法。

但他同时指出,在大规模测试之前,这种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

虽然进展令人鼓舞,但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治疗血友病的难度仍然存在。

孟山达教授指出,尽管新的治疗方法可能会为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但这些方法也会受到成本、术后效果不同的影响。

血管性血友病实验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血管性血友病实验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血管性血友病实验诊断中国专家共识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case,VW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1%~1%[1, 2]。

该病的诊断和分型流程复杂,目前临床和检验领域对其认识有限,故近十年我国VWD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没有实质性进展。

与此相反,近年由于凝血因子检测的规范化普及,使国内以血友病为代表的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虽然国内已有相关指南和共识发表[3, 4],但并未侧重于对VWD临床实验室精准诊断和分型。

最近VWD诊断和分型技术有了很大进展,瑞金医院在近5年逐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VWD的表型和基因诊断体系,并在近100个VWD家系中进行了验证[5],为共识的编写提供了依据。

为了提高国内VWD的诊断水平,帮助国内同行科学、合理地应用VWD诊断相关实验室检测项目,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和中国血友病协作组共同决定制定VWD实验室诊断专家共识。

一、概述VWD是由于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数量减少或质量异常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VWF 由血管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主要生理功能为介导血小板黏附于受损内皮下暴露的胶原并保护血循环中凝血因子Ⅷ(FⅧ)不被过快降解,在一期止血和二期止血过程均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6, 7]。

VWD患者出血程度个体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女性月经增多等,关节、肌肉出血少见。

重型患者也可发生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出血、女性卵巢囊肿或反复黄体破裂等。

根据发病机制不同,VWD可分为3种类型:1型为VWF量的减少;2型为VWF质的缺陷;3型为VWF量的显著减少或完全缺失[3]。

其中VWF清除加快的1型为1C型;2型VWD又可分为2A型、2B型、2M型和2N型[8]。

各VWD亚型的特征详见表1。

二、VWD诊断1. 出血评分工具:目前可供使用的出血评分工具主要是国际止血与血栓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ISTH)推荐的出血评分工具(ISTH-BAT)[10, 11]。

血管性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研究及临床诊治的进展

血管性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研究及临床诊治的进展

论著A r t i cl e s血管性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冈子的研究及临床诊治的进展边红放(综述)华川(审校)【摘要】血管性血友病(vW 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 F)的缺乏或结构与功能的异常所致。

随着对vW F结构与功能的了解及基因的定位,克隆,基因缺陷的检出,人们已对该病的发生、诊断,治疗都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本文就vW D和vW F的研究及临床诊治的进展做一综述.[关键词】血管性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实验诊断【A bst rac t】T he yo n W i l l ebr a n d di se asc(vW V)i S a co l s nl of l her e di t a ry he m or r hagi c di s e a sc,w hi ch i S c aus ed by de f i ei el l cy or di sf unc t i on of yo n W i l t ebr al l d f a ct or(vW F)i n t he pl as m a.N ow a days,w i t h t he und e r s t a n di ng011 s t r uct ur e s ad f u l l ct i on of vW F,t h e deve I o pm ent of ge ne a S Si gn m e n t and c l one,a n d t he det e c t i on of ge ll e def ect,m edi ca l w o r ker S ha ve gra dua l l Y knew m o r e a bout t he pa t hogene s i S.di a gno s i S a nd t he r a peut i cs of vW D….H er e w e r evi ew t he c u r r e n t kn ow l e d ge of vW D a nd vW F.a s w el l as t he C l-ni c al t r e at m c n t of t he di s eas e.【K ey W et幽】yon w n l ebr and di s eas e(v W D);Y O U W i l l ebr a nd f act or(vW F);1aborat or y di agno s i SvW D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性出血性疾病,通过对vW D的病理机制的研究,已明确该病是由于血浆中一种多聚糖蛋白,县PvW F缺陷所致,这种缺陷是由于基因突变所导致.z-。

血友病治疗中国指南(新)护理课件

血友病治疗中国指南(新)护理课件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阳性家族史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其中,凝血活酶 生成试验和凝血因子活性检测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相鉴别,如维生素K缺乏症、肝脏疾病等。
02
血友病治疗进展
传统治疗方式
01
02
03
替代疗法
通过输注凝血因子,补充 患者体内缺乏的凝血因子 ,达到止血和预防出血的 目的。
预防接种
鼓励患者按时接种相关疫苗,预防 感染。
急性出血期护理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出血部位、 出血量及全身状况,及时 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止血措施
根据出血部位和严重程度 ,采取适当的止血措施, 如局部加压包扎、冰敷等 。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 ,缓解紧张情绪,增强治 疗信心。
康复护理与心理支持
分类
根据缺乏的凝血因子类型,血友病分 为A型(缺乏FⅧ)、B型(缺乏FⅨ) 和C型(缺乏FⅪ)。
流行病学与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
血友病是一种罕见病,全球患病 率约为10万分之一。其中,血友 病A最常见,占80%-85%。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内脏及 软组织的出血倾向,重型患者可 在出生后即出现出血症状,甚至 危及生命。
基因治疗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 性。
细胞治疗
细胞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通过利用患者自体的干细胞或脐带血 细胞等,进行培养和扩增,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血友病的目 的。
细胞治疗可以提供长期稳定的凝血因子供应,减少凝血因子输注的频率 ,降低免疫排斥反应的风险。
药物治疗
使用抗纤溶药物、非甾体 抗炎药等药物治疗,缓解 关节疼痛和肿胀等症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21 Vo1.21 No.3136投稿邮箱:zuixinyixue@·综述·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关雅兰,曾维琼*(通信作者),康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感染与肝病中心,重庆 400000)0 引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是血管内皮细胞及骨髓巨核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黏附功能的大分子糖蛋白,静息状态下主要储存在WP 小体和血小板的α-颗粒内,在肝脏微循环障碍、新生血管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1]。

vWF 与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肝脏肿瘤、肝衰竭、肝移植后因各种原因导致移植肝无功能的发生率等均有相关,对于肝病的严重程度、进展、疗效应答及预后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1 vWF的生理结构及功能v W F 的基因位于第12对常染色体的短臂末端12p13.2,基因全长约178kb 。

vWF mRNA 经转录翻译合成由2813个氨基酸组成的vWF 前体。

二个vWF 前体裂解成的vWF 单体在血管内皮细胞的内质网中形成二聚体,再在高尔基体中形成多聚体及超大型vWF [2]。

合成的vWF 一部分通过高尔基体持续性分泌入血,广泛分布在肝、肺、脾、肠道和骨髓等组织器官中,主要储存在内皮细胞的WP 小体中。

血小板中的vWF 则由骨髓巨核细胞产生,储存在血小板的α-颗粒中。

vWF 可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到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部位,参与止血及血栓形成,是血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2 vWF水平增高在肝脏疾病中的机制及作用①vWF 合成及释放增多:正常人中肝窦内皮细胞肝脏活检vWF 表达呈阴性,而当肝脏受到损伤时,vWF 表达呈阳性,考虑肝窦内皮细胞受损时,vWF 被诱导合成增多。

肝硬化时,肝内微血管增生及侧支循环开放,导致血管内皮细胞面积扩大,vWF 进一步合成增多。

随着肝硬化的不断进展,肝脏受损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的降低进一步诱导vWF 合成增多以代偿出血与凝血的平衡。

血友病用药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血友病用药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局。
重组凝血因子药物研发进展
重组凝血因子药物是血友病治疗的主 要药物,通过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凝 血因子,达到止血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
重组凝血因子药物的研发进展将提高 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降低生产成 本,为血友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 择。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 重组凝血因子药物的研发取得重要进 展,包括新型药物的研发、生产工艺 的改进等。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随着新药的上市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部分传统血友病药物 的市场份额将受到挑战,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以保持市场地 位。
国内血友病用药行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随着国家对罕见病药物研发和生 产的重视,国内血友病用药行业 的政策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国产药物研发取得
新型治疗方式与药物的研究进展
除了基因治疗和重组凝血因子药物外,新型治疗方式与药物也是血友病研究的热点 领域。
目前正在研究的治疗方式包括细胞治疗、免疫治疗等,这些新型治疗方式有望为血 友病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同时,新型药物的研发也在不断推进,包括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等,这些新型药 物可能为血友病的治疗带来突破性进展。
血友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总结词
血友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自发性出血、 关节积血、肌肉出血等,诊断主要依据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和基因检测。
VS
详细描述
血友病患者常出现自发性出血,关节积血 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之一,肌肉出血和血 肿也较为常见。诊断血友病的主要依据是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和基因检测。根据凝血 因子活性水平,可以将血友病分为轻、中 、重三种类型。
血友病用药行业分析研究报 告
汇报人: 2024-01-10
目录

血友病的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血友病的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血友病的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血友病是由于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所引起的一种出血性疾病。

该病病情较为严重,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本文将深入探讨血友病的诊断及治疗研究的进展。

血友病的分类根据缺乏的凝血因子的不同,血友病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血友病A型:由于缺乏凝血因子ⅷ而引起。

•血友病B型:由于缺乏凝血因子Ⅸ而引起。

•血友病C型:由于缺乏凝血因子Ⅺ而引起。

血友病的临床表现血友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出血–关节内出血:患者常感到关节肿痛、硬化等。

–肌肉内出血:患者会感到肌肉肿胀甚至变形。

–脑部出血: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

2.皮肤及黏膜出血–鼻出血:为最常见的表现。

–牙龈出血–皮下出血或瘀斑–呕血,黑便血友病的诊断对血友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法:1.凝血因子水平检测:使用所需凝血因子的特异性检测方法,确定凝血因子水平,同时评估缺失凝血因子的程度和类别。

2.凝血时间检测:通过测定血浆凝血活酶的生成和纤维蛋白原溶解得到,检测凝血时间,为诊断血友病提供帮助。

3.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可用于判断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Ⅴ、Ⅶ、Ⅹ、ⅩI和凝血因子Ⅱ等的状态。

4.遗传分析:通过从DNA水平检查新生儿的基因,能够确定是否携带血友病的基因。

血友病的治疗目前,血友病的治疗主要有两种:1.供体凝血因子替代疗法:–单纯因子替代治疗针对由某一种凝血因子缺乏所引起的出血。

有多种凝血因子替代品,如血浆衍生的凝血因子,重组凝血因子以及人类纤维蛋白原等。

–综合因子替代治疗用于多个凝血因子缺乏的病例,会选择几种凝血因子替代品综合使用。

该疗法可有效缓解出血症状。

2.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新的、有前景的治疗血友病的方法。

基因治疗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治疗血友病,也有可能完全治愈病情。

这主要通过将正常凝血因子的基因修复到患者的基因中来实现。

血友病的预防对血友病的预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避免显性或隐性血友病遗传:双亲中只要有一人是血友病,子女存在50%的机会遗传血友病。

血友病的4种治疗方法

血友病的4种治疗方法

血友病的4种治疗方法血友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导致患者易于出血,并可出现关节、肌肉和内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目前,血友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替代治疗、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和康复治疗四个方面。

替代治疗是血友病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维持患者体内凝血功能的正常水平。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输注凝血因子浓缩物和输注凝血因子复合物两种形式。

输注凝血因子浓缩物是一种常用的替代治疗方法,通过将患者缺乏的凝血因子浓缩提纯后,经静脉注射给予患者,达到补充凝血因子的目的。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血友病治疗方案中,一般建议血友病患者至少每周注射一次凝血因子,以保持血液凝固功能的稳定。

与传统的输血方法相比,凝血因子浓缩物的使用更安全,更有效,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血友病患者出血和并发症。

输注凝血因子复合物是一种常见的替代治疗方法,它通过将患者缺乏的凝血因子与血浆中的其他辅助因子结合,制成复合物后静脉注射给予患者。

凝血因子复合物既可以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又可以改善凝血功能,缩短出血时间,常用于治疗血友病A和血友病B等病例。

然而,凝血因子复合物所含有的辅助因子会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频率,以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药物治疗是血友病的另一种常用治疗方法,包括抗纤维连接蛋白药物、抗纤维连接蛋白酶药物和抗纤溶酶药物等。

抗纤维连接蛋白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纤维连接蛋白的活性,减少血液凝固反应,从而预防和治疗血友病患者出血和并发症。

这类药物广泛应用于血友病A和血友病B的治疗中,对于一些不能同时进行替代治疗的患者,抗纤维连接蛋白药物可以作为临时替代的方法,以减轻出血症状。

抗纤维连接蛋白酶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纤维连接蛋白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血液凝块的形成,预防和治疗血友病患者血栓形成的并发症。

这类药物广泛应用于血友病A和血友病B的治疗,对于一些容易形成血栓的高危患者,抗纤维连接蛋白酶药物可以作为长期预防的方法,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血友病的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血友病的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血友病的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者:骆英华曾小菁来源:《中外医疗》 2015年第10期骆英华曾小菁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贵州贵阳550004[摘要]血友病是相对罕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患者可因反复关节出血导致关节畸形、关节残疾甚至于重要脏器出血危及生命,因此,对血友病的认识、诊断、治疗尤为重要。

该文对近年来血友病的基因诊断、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总结。

[关键词]血友病;基因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55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4(a)-0195-02[作者简介]骆英华(1983.10-),女,贵州贵阳人,硕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血液内科。

[通讯作者]曾小菁(1957.7-),女,仡佬族,贵州人,学士,主任医师,教授,研究方向:血液系统疾病。

血友病(hemophilia)[2,5]是一种X连锁隐性基因缺陷而引起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患者异常的X染色体可来自母亲(占2/3)或由基因突变(占1/3)所致。

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称血友病A(又称甲型血友病),FⅧ是所有血浆凝血因子中含量最低者,若遗传或突变因素引起缺陷时,则FⅧ:C在人体内不能足量合成,就会有内源性凝血障碍或出血倾向的发生。

凝血因子Ⅸ(FⅨ)缺乏称血友病B(又称乙型血友病),FⅨ是一种单链糖蛋白,被Ⅺa等激活后参与内源性FⅩ的激活,当其因遗传或突变产生缺陷时,则FⅨ在人体内不能足量合成,就会有内源性凝血障碍或出血倾向。

根据凝血因子缺乏的严重程度,又将血友病分为亚临床型、轻型、中型、重型。

近年来,对血友病的基因诊断、替代治疗、预防治疗的研究有突破性进展。

现介绍如下。

1 基因诊断1.1直接基因诊断检测基因的遗传缺陷如基因的缺失、倍增、插入或点突变等可以通过各种分子生物技术获得。

由于直接揭示了基因缺陷的本质所在,因此直接诊断比较可靠。

目前采用酶谱分析法、Southern印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DNA测序等方法直接测定致病基因的缺陷。

血友病病因病理及血友病甲型、乙型、丙型

血友病病因病理及血友病甲型、乙型、丙型

血友病病因病理及血友病甲型、乙型、丙型血友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主要由于凝血因子的缺乏或功能异常引起。

根据凝血因子的缺乏类型,血友病可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

血友病的病因主要是与X染色体上凝血因子的基因突变有关。

凝血因子是正常血液凝固所必需的蛋白质,它们通过复杂的级联反应使血液形成凝块。

每一种凝血因子都起着特定的作用,在人体中有相应的基因编码。

然而,当这些基因发生突变时,凝血因子的产生将受到影响。

血友病甲型是最常见的血友病类型,约占所有血友病患者的80%。

该型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VIII的缺乏或功能异常引起的。

凝血因子VIII是一种由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主要在肝脏中合成。

对于血友病甲型患者来说,由于基因突变,肝脏无法正常合成足够的凝血因子VIII,或是合成的凝血因子VIII缺乏活性,导致血液凝固过程受阻。

血友病乙型相对较少见,约占患者的15%。

该型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IX的缺乏或功能异常引起的。

凝血因子IX也是一种由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同样在肝脏中合成。

不同于血友病甲型,血友病乙型是由于凝血因子IX基因突变导致的。

血友病丙型是最为罕见的,只有一小部分患者属于该类型。

血友病丙型是由于凝血因子XI的缺乏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凝血因子XI同样是由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血友病丙型通常在犹太人中较为常见。

在这些不同类型的血友病中,由于缺乏或功能异常的凝血因子,患者容易出血和瘀血。

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手术,也可能导致患者的出血时间显著延长。

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血肿以及关节血肿等。

严重的出血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在治疗方面,血友病患者需要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

这可以通过静脉注射人工合成的凝血因子,或是通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来实现。

此外,一些血友病患者还接受了基因治疗试验,旨在通过注入正常的凝血因子基因来校正患者体内的基因缺陷。

总之,血友病是一种由凝血因子的缺乏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血友病

血友病

四、血友病血友病(hemophilia)是因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而引起的一组出血性疾病。

分为:①血友病A,又称遗传性抗血友病球蛋白缺乏或FⅧ:C缺乏症;②血友病B,又称遗传性FIX缺乏症;③遗传性FⅪ缺乏症,又称Rosenthal综合征。

其中以血友病A最为常见,约占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的85%,遗传性FⅪ缺乏症最少见。

血友病的发病率为5/10万~l0/10万,婴儿发生率约为1/5000。

血友病A、B及遗传性FⅪ缺乏症的比较发病率为16:3:1。

其共同特点为终身性自发性或轻微创伤后出血不止,以及凝血活酶生成障碍而出现凝血时间延长等实验室检查异常。

【病因与发病机制】血友病A和B均为性染色体(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女性遗传、男性发病)。

其遗传规律见图6—4。

遗传性F Ⅺ缺乏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均可遗传,子女均可发病。

约l /3的病人无家族史,发病原因不明。

不同类型血友病的发病基础与其所缺乏的凝血因子种类有关(血友病A、B及遗传性FⅪ缺乏症,分别缺乏FⅧ、FIX和FXI),但共同的结果均是造成机体内源性凝血途径正常运作的原料缺乏,凝血活酶生成减少,凝血酶原激活受限,最终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而使病人发生出血或出血倾向。

…【临床表现】血友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其类型及相关凝血因子缺乏的严重程度,主要表现为出血和局邵血肿形成所致的压迫症状与体征。

1·出血是血友病病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其中以血友病A最为严重,血友病B次之,遗传性FⅪ缺乏症最轻。

其特征为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包括碰撞、切割、针刺或注射、运动性扭伤或拉伤等)、小手术(如拔牙)后出现局部延迟性、持久性、缓慢的渗血,罕有急性大出血。

手术伤口的延迟性出血,可危及病人的生命。

出血部位以皮下软组织及肌肉出血最为常见,关节腔内出血(主要是负重关节)次之,内脏出血较为少见,一旦出现后果严重,颅内出血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肌肉及关节腔内出血是血友病病人的特征。

获得性血友病A的临床研究

获得性血友病A的临床研究

获得性血友病A的临床研究获得性血友病 A 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本文将对获得性血友病A 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认识和参考。

一、获得性血友病 A 的概述获得性血友病 A 是指由于非遗传性因素导致机体产生针对凝血因子Ⅷ(FⅧ)的自身抗体,从而引起 FⅧ活性降低或缺失,导致出血倾向增加的一种疾病。

与先天性血友病 A 不同,获得性血友病 A 通常发生在成年人群中,且无家族遗传史。

二、临床特点1、出血表现获得性血友病 A 的出血症状多样,常见的包括皮肤瘀斑、黏膜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血疱)、关节腔出血、肌肉血肿等。

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出血程度和频率通常与 FⅧ自身抗体的滴度和活性相关。

2、原发病表现多数获得性血友病 A 患者存在潜在的基础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恶性肿瘤(淋巴瘤、实体瘤等)、妊娠、感染(如肺炎、肝炎等)以及某些药物的使用等。

这些原发病的症状可能在出血症状之前出现,也可能同时存在。

三、诊断方法1、实验室检查(1)凝血功能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是获得性血友病A 的常见表现,但APTT 延长程度与出血症状不一定成正比。

FⅧ活性降低,而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通常正常。

(2)FⅧ自身抗体检测:常用的方法包括Bethesda 法、ELISA 法等,用于检测和定量 FⅧ自身抗体的滴度。

(3)其他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自身抗体谱、肿瘤标志物等,有助于寻找潜在的病因。

2、临床表现和病史详细询问患者的出血症状、既往病史、用药史、家族史等,对于诊断获得性血友病 A 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对于无血友病家族史的成年患者,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出血,应警惕获得性血友病 A 的可能。

四、治疗策略1、止血治疗(1)旁路途径止血药物:如重组凝血因子Ⅶa(rFⅦa)和活化凝血酶原复合物(aPCC),可绕过 FⅧ发挥止血作用,是获得性血友病 A出血的一线治疗药物。

血友病研究进展[最新]

血友病研究进展[最新]

(二)间接基因诊断
利用致病基因内外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RFLP )作为特异分子遗传标志物,通过家系成 员间的连锁关系确定血友病基因的遗传情况,进行 DNA 多 态 性 分 析 的 遗 传 学 诊 断 (RFLP , VNTR , STR 等方法 ) ,联合多个 RFLP ,诊断率达可达 99% 。
血友病治疗进展
70年代-有效替代治疗,致残率与死亡率 ,寿命 由平均10岁接近正常。 80年代-病毒灭活技术改进,替代治疗安全性,感 染病毒性肝炎,爱滋病 。 90 年代 - 重组凝血因子广泛应用,提高疗效;避免 抗体产生与易发生病毒感染的副作用。基因治疗在 动物试验中获得成功 , 在人类的临床初步研究成果 为血友病的根治带来曙光。 如何进一步降低血友病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出 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目前工作的重要任务。

第一代(全长FVIII):人体白蛋白为稳定剂。
第二代(BDD):蔗糖为稳定剂,FVIII无B区,但仍 保留其活性,无免疫活性,更安全,有效。


第三代:鼠单抗,不含人和动物蛋白。
转基因方法生产的人血浆制品的产量将大幅度提高, 有望满足全世界血友病患者的需要。
(三)猪FVIII浓缩物
抑制物对猪 FⅧ的亲和性比对人 FⅧ亲和性差,不易 与人FⅧ抗体发生交叉反应 ,,用于高反应型抑制物且严 重出血患者的治疗。约30%产生抗猪FⅧ抗体,造成耐药。
开始足量,迅速降低抗体,抗体滴度<5BU:50u/kg; 5-30BU:75-100u/kg;>30U:100-150u/kg 。
重组人 - 猪 FⅧ混合物利用抗原性较弱的无 B 区的猪 FVIII 序列替代人 FVIII A2,活化的肽 -A3和C2 序列,以 降低免疫原性与抗原性,可望成为治疗抑制物的新制剂。

血友病

血友病

替代治疗方案(获取因子受限时 )
治疗:其他药物治疗
3 2 1
抗纤溶药物:
泌尿系统出血时禁用抗纤 溶药物,避免与凝血酶原 复合物合用。
DDAVP:0.3 ug/kg(每次
常用的有氨甲 环酸、止血芳 酸、6-氨基己 酸等。
),主要用于轻型
血友病 A。
抑制物的处理
急性出血治疗:
血友病A:低滴度者可以加大剂量使用凝血因子Ⅷ制剂,高滴度者使 用人基因重组的活化FVII制剂或凝血酶原复合物; 血友病B:低滴度者可以加大剂量使用凝血因子Ⅸ制剂,高滴度者使 用人基因重组的活化FVII制剂控制出血。
家庭治疗
血友病患者在发生出血后自行或者由家属输注凝血 因子,可实现理想的早期治疗,达到缓解疼痛、 减少功能障碍以及远期残疾的发生,并显著减少 住院治疗天数。家庭治疗只有在患者及家属得到 充分培训后才可进行,且必须处于 可以促进肌肉、关节积血吸收,维持和增强肌肉
实验室检查
血友病A患者FVIII:C减低或缺乏,VWF:Ag正常。 FVIII:C/VWF:Ag比值明显降低。血友病B患者FIX:C减低 或缺乏。
4、抑制物检测:若出现治疗效果不如既往,应考虑患者可 能产生了抑制物,应进行凝血因子抑制物滴度测定。有条 件的患者应该在开始接受凝血因子治疗后的前50个暴露日 定期检测抑制物。此外,患者接受手术前必须检测抑制物。
Utrecht方案
每次15-30U/kg.d-1,
中国血友病协作组
血友病A患者: FVIII制剂10U/kg, 每周两次; 血友病B患者: FIX制剂10U/kg, 每周一次;
每次25-40U/kg.d-1, 血友病A每周给药 3次。 血友病B每周给药 2次。
血友病A每周给药

vWF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vWF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vWF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彭瑞清【摘要】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是一种黏附、多聚糖蛋白,分布在血浆、血小板和内皮下,在血小板黏附到内皮下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作为载体蛋白,vWF 可稳定凝血因子Ⅷ,并支持凝血因子的活化.研究发现,vWF分泌障碍、vWF多聚体组装或者蛋白水解异常都会导致vWF浓度降低,这些都是血管性血友病(vWD)的特征.相反,超大分子vWF导致的vWF降解破坏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vWF参与肝硬化、酒精性肝炎以及肝移植相关的肝病的发生与进展.除了这些疾病,vWF水平已经被证实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最新研究发现,vWF可以调节血管产生、肿瘤细胞转移以及免疫系统,但其具体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49)001【总页数】3页(P52-54)【关键词】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管性血友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作者】彭瑞清【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 30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4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是一种大分子蛋白多聚体,在静息状态下以二硫键相连的多聚体形式储存在Weibel-Palade小体内,当内皮细胞损伤、异常活化或受到凝血酶等物质刺激时,vWF可以在30 min内被释放入血液循环[1]。

vWF在血小板黏附到内皮下结构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还可与纤维连接蛋白共同与糖蛋白GPⅡb-Ⅲa结合,诱导血小板聚集和黏附。

此外,作为载体蛋白,vWF可稳定凝血因子Ⅷ,并支持凝血因子的活化。

对vWF抗原水平和活性的测定长期以来被应用于血管性血友病的诊断和分型,由于此类患者数量较少,vWF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非常有限。

vWF几乎仅有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因此该指标水平的变化可敏感反映内皮细胞损伤、异常活化或功能障碍的存在。

在病理状态下,vWF不但参与高凝状态的形成,同时各类病理因素对于血管内皮的复杂影响也最终反映在血浆中vWF的水平变化上,所以vWF水平与病情发展趋势密切相关,而这一点对于临床检测和评估尤为重要。

2023年血友病总结

2023年血友病总结

2023年血友病总结引言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主要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和功能。

在2023年,血友病的诊断和治疗得到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对2023年血友病领域的新发展进行总结。

血友病的分类血友病根据凝血因子的缺乏程度和类型分为血友病A、血友病B和血友病C三种类型。

在2023年,血友病的分类依然沿用着这一传统的分类系统。

•血友病A是由于凝血因子VIII的缺乏引起的,占据血友病的大多数。

•血友病B是由于凝血因子IX的缺乏引起的。

•血友病C是由于凝血因子XI的缺乏引起的,这种类型的血友病比较罕见。

诊断与预防诊断血友病的关键是通过血液测试来检测凝血因子的缺乏程度。

在2023年,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利用基因检测来确定是否存在血友病的遗传倾向。

这对于早期诊断和预防血友病的传播非常重要。

预防血友病的关键是避免出血事件和及时补充所缺乏的凝血因子。

在2023年,随着药物和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预防血友病的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治疗方法血友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来实现。

在2023年,血友病的治疗方法有如下几种:1.血浆制品治疗:通过输注含有凝血因子的血浆制品来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

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效缓解了血友病患者的症状。

2.基因治疗: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来修复或替代缺乏的凝血因子基因,以达到治疗血友病的目的。

在2023年,基因治疗正在逐渐成为血友病治疗的新方向。

3.个体化治疗: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剂量调整和治疗计划的优化。

个体化治疗可以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血友病患者往往会受到出血事件的限制,在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上面临一定的挑战。

在2023年,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血友病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同时,社会对于血友病的关注和支持也在不断增加。

各种血友病患者支持组织和社区活动为患者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和帮助。

结论总的来说,2023年是血友病领域中取得显著进展的一年。

凝血因子Ⅷ与中国人血友病甲研究进展 Advance in Study on Coagulation Factor Ⅷ and Hemophilia

凝血因子Ⅷ与中国人血友病甲研究进展 Advance in Study on Coagulation Factor Ⅷ and Hemophilia

( 1A - ) A - 2 B.轻链(3C - 2 A - IC ) 与钙离子形成的稳定复合物形式存在,含有数目不等的搪基,分子量最大的形式
为 30 D 另有 9 -20 D 和 8 k 等形 式.9-20D 的各种 多肤是 由于 B区在体 内的不同加工过程 所致, 3k . 0- k 1 0D 0 - k 1
者家系,一般用连锁分析进行携带者诊断和产前诊断〔7. ’〕 ,
4. . 1间接基 因诊断 2 目 前在 F 皿基 因内及其侧翼 已发现约 1 个可 用于基 因诊 断的多态位点 ( 1。其中 7 0 表 ) 个为限制性 片段长度 多态性 ( F P) 1 R L s, 个为内含子 7中的单核昔酸多态位 点 ( A ,另 2 G/ ) 个为内含子 1 和 3 2 2中的 的微 卫 星标 记 ( 核 昔 酸重 复 ) 二 。除 此之 外, 还有 一 些与 F 基 因紧密连 锁 的基 因外 多态 位点 ,如 姗
的 剪接位点等〔5) 3, . 。 6
4 2

传 H R DIA (ei ) 9 E E T S in 19 B jg 9
2卷 1
F 呱基因缺失绝大多数为重型,大小从 lp-0k b -l0b不等.没有发现明显的缺失突变热点.缺失突变 ( 尤其 是大片段缺失)易诱发 FI V抑制物产生。抽入突变较少见,多为在同一碱基重复出现处插人,与滑动错配(i Q (p s- l pd pin ) e mia i 模型相符〔 . s rg , 〕
率也只 7 -6 ") 有3% 4% 。产前诊断需 ' 在妊娠1 1 取胎血测F C及F : g 8 周时 -2 皿: 现 A 水平, 危险性大,失 败率
高,并未广泛应用〔〕 2。 。
4 . 因诊断 2基 随着 F 姗基 因和 c NA 的克 隆,以及对 F D 恤基 因的广泛深人研究,不仅发现 了大量基因突变,也确定了一 些多态位点。多态位点 可用来追踪突变基 因,进行连锁分析,而找 到基 因突变则可进 一步揭示血友病甲的分子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