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市地貌地质情况

合集下载

【航拍中国】地理知识点笔记汇总 第三集 海南

【航拍中国】地理知识点笔记汇总 第三集 海南

【航拍中国】地理知识点笔记汇总第三集海南一、简介海南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南海上的岛屿,是我国最南端的一块陆地。

海南省的首府是海口。

海南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连接了中国与东南亚的海上交通。

二、地理特点1. 地理位置:海南位于北纬18°10′至20°17′、东经108°37′至111°03′之间。

2. 岛屿数量:海南拥有一串众多的岛屿,其中主岛就是海南岛,周围还有很多大小岛屿。

3. 地貌特点:海南岛地势较为平坦,最高峰为万宁的棋子山,海拔约为1141米。

4. 气候条件:海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常年较高,多雨,湿度较大。

5. 优美的海岸线:海南拥有绵延数千公里的海岸线,有很多美丽的沙滩和海湾。

三、地理景观1. 五指山:位于海南的西部,是中国最险峻的山脉之一,有五座巍峨挺拔的山峰,形状如手指伸展的样子。

2. 鳄鱼洲:位于海口附近的海域,是一个以岩石和礁石组成的小岛,形状像一只躺在水面上的鳄鱼。

3. 天涯海角:位于三亚市区的最南端,是中国最南端的地理标志,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海角,象征着航海者的终点和梦想的起点。

四、经济发展1. 旅游业: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是中国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

2. 农业:海南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水果和蔬菜等农产品,农业也是海南的支柱产业之一。

3. 海洋产业:由于海南地处南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渔业和海洋经济也在海南得到持续发展。

五、结语综上所述,海南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它不仅具有优美的地理景观,还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和经济发展地区之一。

海南地区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分析与评价

海南地区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分析与评价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2年7月刊43水 土 工 程DOI:10.16815/ki.11-5436/s.2022.20.024矿、乐东县抱伦金矿等大型、特大型矿床以及其他各类矿区、矿产地189个。

完成了5个1:25万图幅和51个1:5万图幅区域地质调查、海南岛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三沙市遥感地质综合调查、海南省第一和第二次土地调查、海南岛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海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评价等多个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二、海南地区环境资源优势1、气候资源优势海南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10℃积温8200℃。

充裕的阳光和热量,多雨湿热的气候条件为海南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提供了“天然的大温室”。

2、作物资源优势动植物药材资源丰富,有“天然药库”之称。

4000多种植物中可入药的多达2000余种,占全国的40%。

药典收载的有500种,经过筛选的抗癌植物有137种,南药30多种。

海南省热带作物资源具有作物种类多、生长繁殖快、具有较强稀缺性的优势和特色,也是海南省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所在。

3、土地资源优势海南本岛现有面积约3.40万平方千米,加上其他岛屿,全省土地总面积3.42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

海南人均可利用土地面积约5.32亩,远高于全国1.5亩的平均水平,而且地处热带,开发利用价值更高。

4、水资源优势海南本岛独流入海的河流共有154条,其中38条集水面积超过100 km 2。

地表水水质优良,71.2%的河段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Ⅰ、Ⅱ类标准,11.9%河段达Ⅲ类标准,16.9%为Ⅳ类标准,Ⅴ类或劣Ⅴ类水质未发现。

三、海南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1、土壤破坏严重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农作物损失,需使用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或不按照规定方式方法施用,则会造成土壤和作物污染,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改变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土地贫瘠、与水土流失。

海南万宁浅海表层沉积物粒度及地球化学特征对浅海砂矿的指示

海南万宁浅海表层沉积物粒度及地球化学特征对浅海砂矿的指示

海南万宁浅海表层沉积物粒度及地球化学特征对浅海砂矿的指示薛玉龙;王雪木;杨凡【摘要】通过对海南岛东部万宁海域12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与地球化学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对研究区内锆钛砂矿资源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万宁浅海锆钛砂矿的富集与粒径在2~4φ之间的细砂和极细砂的含量空间分布有着密切关联.%Through the analysis of 126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from the shallow sea around Wanning about grain-size and geochemistry,the east part of Hainan Island.we discussed the Ti-Zr placer's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nrichment regularity of the Ti-Zr placer is connected to the content of the fine sand that the grain size bet ween 2~4φ.【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7(026)0z1【总页数】7页(P220-226)【关键词】粒度;地球化学;锆钛砂矿;富集规律【作者】薛玉龙;王雪木;杨凡【作者单位】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海南海口570206;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海南海口570206;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海南海口5702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4海砂资源作为仅次于海底石油天然气的第二大海洋矿产资源,在近几十年来备受关注[1]。

海南岛锆英石、钛铁矿砂矿在全国具有资源比较优势,属海南省优势矿产资源。

万宁市是海南岛东部重要的砂矿产地,主要有钛、锆、独居石、金红石、石英石等矿石,以钛矿最为丰富。

海南的地形与地貌

海南的地形与地貌

海南的地形与地貌1 / 1海南的地形与地貌海南省所属的岛屿,分为大陆岛和大海岛。

海南岛本来与广东省的雷州半岛相连,后因地壳运动下陷,海水上淹,形成琼州海峡,使其与大陆分别,成为大陆岛。

南海诸岛则是因为海底火山喷发聚积、珊瑚生殖和海底泥沙聚积综合作用布成的,属于大海岛。

海南岛为一穹形山体,中间高四周低,由山地(占 25.4%)、丘陵(占 13.3%)、台地(占 32.6%)、平原(包含阶地占 28.7% )等构成。

整个地势从中部山体向外,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次序逐级递降,构成层状垂直分布和环状水平分布带。

因为深受地质结构和热带天气的影响,地貌发育拥有多级层状地貌明显,火山地貌发育,沿海聚积平原广布,珊瑚礁和红树林海岸在我国最为典型等特色。

在生产上形成了以山地丘陵为中心的热带林业带,以低丘台地为中心的橡胶热作带,以阶地平原为中心的热带粮油作物带的布局态势,反应出农业生产的空间组合,深受地貌特色的影响。

山地以五指山为代表,它是海南岛的象征。

因长久受侵害切割,五座山岳起伏成锯齿状,东西摆列。

从西面数起第二峰海拔 1867.1 米,为海南岛的最顶峰。

第一峰次之,而后是三、四、五峰,眺望雄伟壮观形似五指,“五指山”由此得名。

鹦哥岭海拔 1811.6 米 , 是海南岛的第二顶峰,也是本岛三大水系的分水岭,还有有名的坝王岭、尖峰岭、吊罗山等。

这些山地是我省热带原始丛林的天然宝库,拥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在山地中,还分布着丘陵性的盆地。

有名的盆地有通什盆地、营根盆地、东方盆地、乐东盆地,它们都是山区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

丘陵主要分布在山地四周的内地和西北、西南等地域,相对高度 50-400 米不等,丘陵下部土质松散、土层深厚、排水优秀、润湿静风,适合发展热带作物。

台地与阶地分布在山区丘陵四周,一般海拔低于 100 米,相对高度在 80 米以下,包含熔岩台地、花岗岩台地、红岩台地、山麓洪积台地、变质岩台地和河流阶地、海成阶地等。

海南岛地形地貌概况及其变化情况(以西部为例)

海南岛地形地貌概况及其变化情况(以西部为例)

海南地理环境调查一、海南省地理位置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

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

全省陆地(主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岛陆地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地形与地貌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歌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山地和丘陵是海南岛地貌的核心,占全岛面积的38.7%,山地主要分布在岛中部偏南地区,丘陵主要分布在岛内陆和西北、西南部等地区。

在山地丘陵周围,广泛分布着宽窄不一的台地和阶地,占全岛总面积的49.5%。

环岛多为滨海平原,占全岛总面积的11.2 %。

西、南、中沙群岛地势较低平,一般在海拔4-5米之间。

海南岛形似一个呈东北至西南向的椭圆形大雪梨,东北至西南长约200公里。

西北至东南宽约18O公里,总面积(不包括卫星岛)3.39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2大岛。

环岛海岸线长1528公里,有大小港湾68个,周围负5米至负10米的等深地区达2330.55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地面积的6.8%。

海南岛热带面积占全国热带总面积的42.4%。

环岛平原在地区分布上,琼北有文昌海积平原,琼西北有王五——加来海积阶地平原,琼南有琼海——万宁沿海平原和陵水——输林沿海平原,琼西南有南罗——九所滨海平原。

南海诸岛地形具有面积小、地势低的特点。

其中以西沙群岛的永兴岛面积较大,计1.8平方公里,其余都在1平方公里以下,最高的西沙群岛石岛,海拔也不过12~15米,其余一般都只高出海平面4~5米。

此外,还有一群暗沙——水表岛屿。

海南岛北与广东雷州半岛相隔的琼州海峡宽约18海里,是海南岛与大陆之间的“海上走廊”,也是北部湾与南海之间的海运通道。

肇庆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肇庆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肇庆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实习报告:肇庆地区地质地貌一、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肇庆地处广东省西北部,东临珠江,西邻韶关,南界广州,北接广西,地理位置优越。

肇庆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典型的湿润气候特点。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二、地质背景:肇庆地区属于岩性地区,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砂岩等岩石组成。

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农田灌溉和工业生产。

三、地貌特点:1. 山脉:肇庆地区地势较为起伏,山地和丘陵地带占据了大部分面积。

主要山脉有丹霞山脉、雄村山脉等。

山脉海拔较高,景色优美,适宜发展旅游业。

2. 河流:肇庆地区有不少河流穿越其中,其中最主要的河流为肇庆河,它是珠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并为肇庆地区带来丰富的水资源。

3. 湖泊:肇庆地区拥有一些湖泊,其中最有名的是星湖。

星湖是广东省最大的人工湖泊,风景优美,成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4. 峡谷:肇庆地区还有一些峡谷地貌,如东莞峡谷、大山峡谷等。

这些峡谷地貌形成于长期的风化和水侵蚀,壮观而又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四、地质地貌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1. 农业:肇庆地质地貌适宜发展农业,山区多为丘陵地,适宜发展茶叶、水果、蔬菜等农作物。

2. 旅游业:肇庆地区的山脉、河流和湖泊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丹霞山、星湖等景点成为了肇庆地区旅游的亮点。

3. 矿产资源:肇庆地区地下资源丰富,有砂石、花岗岩等矿产资源,为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支撑。

综上所述,肇庆地区地质地貌丰富多样,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农业、旅游和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地质地貌也对肇庆地区的经济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日月湾综合旅游区主要地质问题研究分析48

日月湾综合旅游区主要地质问题研究分析48

日月湾综合旅游区主要地质问题研究分析摘要根据日月湾综合旅游区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旅游区地质灾害、环境地质和建设适宜性问题,为制定旅游区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关键词地质环境环境地质建设适宜性日月湾综合旅游区日月湾综合旅游区位于海南省东南部万宁市境内,是万宁市最南端的海湾,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东南面临浩瀚南海,东北面与石梅湾一山相隔。

为使旅游区开发建设稳定持续的发展,并通过旅游区的发展带动地区发展,由此开展了旅游区地质环境调查,为规划建设、防灾救灾、环境保护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1 工程地质概况1.1 地形地貌万宁日月湾综合旅游区背山面海,由丘陵、丘陵间剥蚀堆积谷地、滨海平原及沿海砂地砂堤四个地貌单元组成。

调查区地形条件复杂,地貌单元多样,属于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地区。

1.2 地质构造据海南岛区域稳定性调查成果,调查区位于九所-陵水断裂带东端东北侧,尖峰-吊罗断裂带东端西南侧, 北北东向三亚-琼海-文昌断裂构造带穿过调查区。

九所-陵水构造带是海南岛主要的四条深大断裂之一,是南、北两个不同构造-岩石区的分界。

构造带位于北纬18°15′~18°30′左右,横贯乐东、三亚和陵水等县市,长100km,由九所-陵水、崖城-藤桥等断裂带组成。

沿构造带分布有燕山期一系列花岗岩体及同安岭、牛腊岭等火山岩山体,形成一条东西向花岗岩穹隆构造和火山岩带。

三亚-琼海-文昌断裂构造带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带,纵垮三亚、陵水、万宁、琼海、定安和文昌,长约250km,总体呈北东北北东走向,主要由保亭-长温断裂带、琼海-文昌断裂、红砂断裂带、南林-兴隆-龙滚断裂带等一系列断裂带及白垩纪盆地组成,该断裂带从调查区中部穿过,延伸较长,主要为一条控热构造带。

1.3 水文地质根据含水层的介质特征、地下水赋存条件及水力特征,将本区地下水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块状岩类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型。

1.3.1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其次此区分布的三个独流入海的河流及小溪、山塘等地表水也是其重要的补给来源,再其次基岩裂隙水侧向补给也是补给来源之一。

海南地质情况

海南地质情况

清代、民国时期矿产勘查清代光绪年间,法兰西技师曾对石碌矿山作过调查;1904 年,英国人斯伯特(R.RCuthbbert)曾来九所铅锌矿探查,但无详细记载。

1930年,法国曾派遣学者到海南作资源调查,并一度在田独开采铁矿,因遭到当地群众反对而中止。

1930年陈铭枢著《海南岛志》第十五章“矿产”中,简要记载了本岛金、银、铜、铁、锡、铅、锑、锌、石灰岩、玻璃砂、油页岩、电气石、石墨等矿产的产地及矿床情况。

朱赤霓在《琼崖锡矿事业之展望》中,论述了琼崖锡矿以东西向横列,东由琼山、定安、西驰至临高、澄迈、儋县、感城、乐东等县,西部矿产尤盛,并附21处锡矿产分布概略表。

记述锡矿开采始于l909年,至1933年琼崖实业局成立,有万发等15 家公司,请领矿区31处,矿场总人数1429人,所冶锡锭由海口运往香港。

张君声的《琼州儋县纱帽岭一带金属矿区略述》中,记述在那金、白泡、西玢、兰洋各区均有砂金发现,并有银、铅、锡等矿种。

据琼崖实业局对琼崖所属矿产分布调查表统计,l5个县的金、铁等多种矿产共l55处。

1934年,方干谦会同琼崖实业局长朱赤霓往石碌试探铜矿,测绘l:2500矿区地形图,面积0.079平方公里,招民工打坑道65.92米,计算铜矿矿石量2010万吨。

同年8月,赴昌江、感城、儋县、琼东、定安、陵水、乐会、五指山等地调查铁、铜、银、铅、锡、石墨、硫、石灰岩等矿产共l6处。

l935年又赴昌江县亚玉山调查赤铁矿。

1939年2月,由日本海军特务部派北浦大佐率调查队到田独铁矿勘查,同年6月又由石原产业株式会社派杉山技师复查,确定有开采价值,并估计储量500万吨。

据l940年—l944年统计,运往日本的矿石241.6万吨。

1941年,方干谦和绥靖公署委员陈泽光、琼崖实业局长朱赤霓等6人组成探矿队,对昌江、感城、儋县、琼东、定安、陵水、乐会等县和五指山水满峒等地进行金、银、铜锡、硫磺、石灰岩、石墨等矿产调查共16处,并编著有《调查琼崖矿产报告书》。

万宁桥地理知识

万宁桥地理知识

万宁桥地理知识万宁桥,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桥梁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特色。

本文将详细探讨万宁桥的地理知识,包括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历史沿革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万宁桥的地理位置。

万宁桥坐落在闽江中游南岸,是连接闽侯县城和闽清县的重要通道。

它的位置非常特殊,刚好位于福州盆地的边缘地带,东临福州城,西靠闽清县,北接闽侯县,南望大海,是福州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

其次,万宁桥所处的地形地貌也十分独特。

这里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多变。

而万宁桥就建在这样的地形上,它横跨闽江,全长约300米,宽约12米,高约20米,桥身由花岗岩砌成,坚固耐用,气势磅礴。

站在桥上,可以一览闽江两岸的美丽风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再者,万宁桥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也值得一提。

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这种气候条件对万宁桥的建设与维护都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同时,也使得这里的生态环境非常丰富多样,为人们提供了优美的生活环境。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万宁桥的历史沿革。

万宁桥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最初的万宁桥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浮桥,后来因为经常受到洪水的冲刷,于是在宋代被改建成石桥。

明朝时期,万宁桥曾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使其更加稳固耐用。

至今,万宁桥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了中国古代桥梁建筑艺术的瑰宝。

总的来说,万宁桥不仅是一座具有重要交通功能的桥梁,更是一处富含历史文化内涵的旅游胜地。

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无论是从地理学还是从历史学的角度看,万宁桥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海南自然地理介绍

海南自然地理介绍

海南自然地理介绍海南是中国最美丽、最具特色的省份之一,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海南,位于中国最南端,被誉为“东方夏威夷”,拥有独特的热带海洋性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常年气温在20℃以上,一年四季都适宜旅游。

海南是一个拥有神奇地质、独特地貌和丰富动植物资源的岛屿,让无数游客为之倾倒。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研究一下海南的自然地理介绍。

海南位于南海北部东翼,东、西、南三面环海,是我国最大的岛屿省份,除省会海口外,全省行政隶属海南藏族自治州、三亚市和儋州市等地。

海南省地理位置独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整个岛屿被红河断裂带、中越深水直界裂谷带、南海微板块拆裂构造等控制形成,构造复杂多样,地质构造以火山活动、隆升及水动力作用为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貌类型。

海南岛的地貌主要由山地和平原构成,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50%以上,有“天然动物园”之称的热带雨林以及珍稀物种如蓝眼鹈鹕、蜘蛛猴等居住其中。

而全省的平原则以丹霞地貌为主,有“中国丹霞之乡”之称的白沙市便是其中之一。

此外,海南还是一个拥有壮丽海洋景观的海岛。

它的近海浅海滩涂、深海浅海陆棚和深水海域,都是海洋生物的天然栖息地,有着极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海南岛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有时会受到强热带风暴或台风的影响,气温常在30℃以上,湿度大,是度假休闲、水上活动的绝佳场所。

而冬季则温暖宜人,是北国人们逃避寒冷的理想去处。

在海南,气候舒适,四季如春,仿佛是天地间的一块净土。

在海南省自然地理资源丰富,有热带雨林、珊瑚礁、淡水湿地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如大小洞天景区、五指山景区、蜈支洲岛等。

这些风景名胜区以其独特的地质构造、优美的景观、新奇的地貌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著称于世。

这些风景区不仅是旅游者的胜地,也是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绝佳场所。

海南的自然地理条件十分优越,有海岛、海湾、海洋等优美的海洋景观,这些海洋景观与其特殊的地质地貌相辅相成,形成了宛如仙境一般的美丽画卷。

中国城市-海南省万宁市介绍

中国城市-海南省万宁市介绍

中国城市-海南省万宁市介绍
万宁市位于中国海南省东部,南海之滨。

全市总面积2017平方公里,是海南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

万宁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盛产热带水果、海鲜和各类热带植物,因此被誉
为“热带水果之都”和“中国小果蔬之乡”。

万宁市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23℃,被誉为“夏不炎热,冬不严寒”的天堂。

雨量充沛,水源丰富,境内有许多自然风景优美的景点和旅游胜地。

旅游业发展成为万宁市的
重要支柱产业。

万宁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汉朝开始就已
经有了人类的定居点。

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文化保护与传承,保护了许多文物古
迹和文化遗产,如万宁百盛园、朝阳洞、关帝庙等。

除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外,万宁市还以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优美的沙滩而著称,境内有儒洞沙滩、大茂湾海滨公园、海口湾、吉阳湾等著名度假胜地,为海滩度假者提供
了一个天堂般的选择。

万宁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拥有较为宽松的宗教信仰政策,民风淳朴友善。


区以县城为中心,交通方便,可直接到达省会海口,市内交通非常便利,有轨道交通和公
交车等多种交通工具可供选择。

总之,万宁市是一座无与伦比的海滨城市,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让各地
游客享受到了旅游胜地的乐趣。

希望未来万宁市的发展能够更加稳步,更加繁荣富强!。

我的家乡--万宁

我的家乡--万宁

我的家乡--万宁第一篇:我的家乡--万宁我的家乡---万宁 [风土人情]万宁市位于海南岛东南部,东南临南海,西与琼中县交界,西南与陵水县毗邻,北与琼海市接壤。

南距三亚市112公里,北距海口市139公里。

市辖总面积4443.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883.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55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09公里。

全市辖18乡镇,6个国营农场,总人口54万,汉族人口47万,黎苗族等19个少数民族人口7万。

此外,还有30多万华侨和港澳同胞分布世界26个国家和地区,是海南省著名的侨乡之一。

万城镇万宁市,在汉代属珠崖郡紫贝县地。

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以平昌县拆置“万安县”,隶属琼州;龙朔二年(662年)增设万安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至德二年(757年)改万安为“万全郡”。

迨至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始设“万宁县”。

绍兴十三年(1143年)复置万安军。

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称万州。

直到民国三年(1914年)复改为万宁县。

199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万宁县,设立万宁市。

万宁县城万城镇,处于万宁县域的东部,已有136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海南少数的几座著名古城之一。

在唐代,县城原地在今日万宁县大茂镇旧州村一带,距今万城镇东北面约9公里处。

到了宋朝,才从旧州迁徙来今日的万城。

兴隆温泉景区地处万宁市东郊兴隆华侨农场。

有泉眼十几处,水温四季保持60oC。

温泉水含丰富的矿物质,对皮肤病、关节炎和神经衰弱症等有治疗作用。

附近有兴隆热带花园、热带植物园和东南亚风情村等休闲观光点,已成为吃、住、玩、浴多功能配套、具有相当规模的温泉旅游度假区。

现在已有包括五星级酒店在内的多家国内外出名酒店都已入住兴隆,比较出名的是康乐园大酒店,兴隆温泉酒店等石梅湾石梅湾海滨风景旅游区,位于万宁市东南部,总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东线高速公路从其西北方向切过,距海口市162平方公里,距三亚市98公里。

特别是该区有一片世界上少有,中国唯一的滨海青皮林木,复盖面积1800亩,隔海相望有一个小岛──加井岛,面积300亩,还有仙女潭瀑布等等,这些都是开发的主要资源。

海南省温泉分布地质特征及对进一步开发地热资源的启示

海南省温泉分布地质特征及对进一步开发地热资源的启示

海南省温泉分布地质特征及对进一步开发地热资源的启示郑州地象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海南省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出露的自涌温泉就有三十多处。

本文通过现有地热资源调查研究成果和资料,将可查到的21处温泉位置及地质情况在地图上标出并列表,对海南岛温泉的成因及地质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论证,为海南岛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依据和建议。

关键词:海南岛,温泉,地质特征,地热资源一、海南岛温泉分布特点1、以北东向主断裂为界分布加里东造山运动使雷琼地区上升成陆,形成以北东方向为主的一系列断裂褶皱带;印支运动又促使岩浆活动强烈,形成海南岛以花岗岩体为主、呈穹隆山地形的山地;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又使这个花岗岩穹窿发生强烈的断裂,形成几条大的东西向断裂带,使断裂以南大约三分之二的区域隆起,最后形成了现在海南岛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呈穹隆山地形的地貌特征。

总的地貌特征是以北东向断裂为主构造、其两侧五指山与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的环形层状梯级结构。

海南岛温泉的分布主要受北东向断裂构造的控制,大多数分布在海南岛的东南部和西北部。

相对而言分布在五指山隆起山脉一侧区域内的温泉较多,在表中所列21个温泉中就占有14个。

图一海南岛主要温泉分布图2、温泉位置多在山前带地壳表层充满着大大小小的裂缝,地表水通过裂隙和孔隙渗入地下,通过裂隙向深部渗透、并向断裂中心汇集。

一方面,地表水会通过这种张性断裂构造不断向深部渗透,深层温度较高、密度较少的水会与上层密度较大的水产生对流,深层温度较高的水向上运移,在断裂构造中形成对流增温机制,使构造内赋水温度明显高于同层岩层的温度,地表水沿断裂构造向地下渗透的越深、深部地温对其增热后的温度就越高;另一方面,断裂构造内的诸多含水层会在同一地层沿断裂带形成流动性较好的含水通道,当地形地貌变化使地下同一地层随之高低不同时,同一地层断裂带含水通道内的水会因相对高差造成静水压力,一旦在断裂带的低处水在较大压力作用下沿裂缝经线上涌至地表,就会不断的向外排泄形成温泉。

小海-东山岭省级地质公园建设的可行性探讨

小海-东山岭省级地质公园建设的可行性探讨

Ke r s p o i ca e lgc l h r a e g oo ia a k; n e n t n l tu it i a d; a h i— y wo d : rv n i l g oo i a e i g ; e l gc l p r i tr ai a o r s n Xio a t o s 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o dvri bet e Dsus nten csi f os u t no eX ah i oghnigpoi— f iesyo j i , i si e esyo cnt c o fh i a —D n sal rvn t cv c o h t r i t o n
ca e l gc p r n i nfc nc fte i tr aina o rs ilnd o ia r v n e i lg oo iM a k a d S g i a e o h n e n to ltu im sa fHan n P o i c . i
Ab tac s r t:The Xio i — Do g h n ig g oo ia e ia e wih s in i c r s a c n ce c d a ha n s a l e lg c lh rtg t ce t e e r h a d s i n e e u— n i f c t n v l e,e oo i a au a i au o c l gc lv l e,c lu a n so ia ini c n e a d tu it o n me t lv l e I u t r la d hit rc lsg f a c n o rs r a n a au . n i t sp p r a e n t e d v lp n n tlz to ft e Xio i—Do g ha ln e lgc lh rt g hi a e ,b s d o h e e o me ta d u iiain o h a ha n s n i g g oo ia e i e a sa u u tt sq o,f rt e lg c lh rtg r t cin,e io me tlp oe t n a e lz t n o h a u o heg o o ia e i e p oe to a nvr n n a r tci nd r aiai ft e v l e o o

海南地理课件-海南岛的地形

海南地理课件-海南岛的地形
水的重要任务。
04 海南岛的沙滩与海岸线
亚龙湾
亚龙湾被誉为“东方夏威夷”,是海 南岛最受欢迎的海滩之一。它拥有洁 白的沙滩、清澈的海水和美丽的珊瑚 礁,是一个完美的热带度假胜地。
亚龙湾拥有完备的旅游设施,包括豪 华酒店、购物中心和各种餐厅。此外 ,这里还有丰富的水上活动,如潜水 、浮潜和海钓等。
神秘魅力。
吊罗山
位置
吊罗山位于海南岛东南部,海 拔1000-1500米。
特点
吊罗山拥有热带雨林、季雨林 和山地常绿阔叶林等多种森林 类型。
生态
吊罗山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 护区,拥有多种珍稀动植物资 源。
旅游
吊罗山是登山、徒步和观光的 热门目的地,游客可以欣赏到
秀美的自然风光。
黎母山
位置
黎母山位于海南岛中部,海拔1417米。
开发利用
陵水河已被开发为旅游景 区,游客可以乘船游览, 欣赏沿岸的自然风光和人 文景观。
松涛水库
概述
松涛水库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湖之 一,位于海南岛儋州市境内,通 过截断珠江支流白沙河而形成。
特点
松涛水库具有广阔的水面和独特 的自然景观,周边环境优美,是
旅游和休闲的好去处。
开发利用
松涛水库已被开发为旅游景区, 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欣赏湖光山 色和人文景观。同时,水库还承 担着周边地区农业灌溉和城市供
生态
黎母山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动 植物资源。
特点
黎母山因形似黎族女性而得名,山势险峻, 景色秀美。
旅游
黎母山是登山、徒步和观光的热门目的地, 游客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
03 海南岛的河流与湖泊
万泉河
概述
开发利用
万泉河是海南岛最著名的河流之一, 发源于五指山,流经琼中、屯昌、琼 海、博鳌等地区,最终注入南海。

海南岛:独特地形地貌与热带季风气候的地理特点

海南岛:独特地形地貌与热带季风气候的地理特点

海南岛:独特地形地貌与热带季风气候的地理特点
海南岛的地理特点主要体现在地形地貌和气候上。

地形地貌上,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呈穹隆山地形,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气候上,海南岛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台风活动频繁,气候资源多样。

海南岛年日照时数为1750至2550小时,年平均气温在23-26摄氏度之间,全年无冬。

全岛降雨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1600毫米以上,东多西少,中部和东部相对湿润,西南部沿海相对干燥。

降雨季节分配不均匀,冬春雨少,夏秋雨多。

总的来说,海南岛的地理特点包括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和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万宁市地貌地质情况

万宁市地貌地质情况

万宁市位于海南岛的东南部,东经110°00′至110°34′,北纬18°35′至19°06′之间。

东临南海,西接琼中县,南和陵水县相邻,北和琼海市交界,全市南北长76公里,东西宽38公里,总面积1883.5平方公里,折合282.5万亩,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呈梯阶状平缓下降。

该市各种地形兼备,地貌类型多样,西北和东南部属山地和丘陵地形,高程在海拔500—1288米之间。

西部和琼中交界的牛上岭海拔1288米高,为该市最高,也为该市地脉龙气的祖宗山。

西部以东是丘陵地带,占总面积的44.3%,再往东是沿海平原地带,高度在海拔50米以下,占全市总面积的51.8%。

境内土壤主要有水稻土22.4万亩,砖红壤201万亩、黄壤2.2万亩、赤红壤11.9万亩、海滨沙土6.9万亩、潮汐泥土0.7万亩、海滨盐渍沼泽土0.3万亩等7个土类。

土地特点为五分山、三分坡、分半田、半分水。

万宁市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

境内年平均日照为1500—2200小时,7月份最多达2681小时,2月份最少也有879小时。

年平均气温为23.1℃至24.4℃,最低气温为一月份,平均为17.2℃,最高气温为7月份,平均28.4℃,全年有七个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极度最低温度为1.5℃,极度最高温度为41.3℃。

该市年平均降雨量为1646.6至2691.2毫米,大多数年份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西部山区较多,沿海地区较少。

8月至10月份雨量最多,占全年雨量的60%至70%,12月份至翌年的3月份雨量较少,仅占全年降雨量的20%左右。

由于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造成易旱易涝,旱季多在春、夏,涝灾常发生于秋冬(初)。

旱、涝、风是该市主要自然灾害。

尤以台风(热带风暴)危害最为常见。

偶尔也有龙卷风从乌场港等地登陆为害,笔者1989年5月在乌场工作期间,有幸目睹一次龙卷风的“风采”。

航拍中国海南篇地理知识点

航拍中国海南篇地理知识点

航拍中国海南篇地理知识点中国海南是中国最南端的一个省份,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海南岛位于北纬18°10′~20°10′,东经108°37′~111°03′之间,总面积约为3.4万平方公里。

海南岛的地形地貌主要由山地、丘陵和平原组成,其中山地和丘陵占据了大部分地区。

海南岛的最高峰是五指山,海拔1,840米,是中国的重要山脉之一。

海南的地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地处热带地区:由于位于北纬18度左右,海南属于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

这种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海南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

2.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海南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拥有大片的热带雨林、海岸线和珊瑚礁等。

这些自然资源不仅丰富了海南的生态环境,也为海南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3. 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南被大海环绕,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海南的海域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各种海洋生物、珊瑚礁、海底矿产等。

海南还拥有中国最大的渔港之一——三亚渔港,是中国重要的渔业基地之一。

4. 地质构造复杂:海南的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包括花岗岩、片麻岩、变质岩等。

这些地质构造的多样性为海南的自然景观提供了丰富的元素,形成了许多壮丽的山水景观。

5. 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海南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海南的主要少数民族有黎族、苗族、壮族等,他们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为海南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航拍中国海南可以看到这片土地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海南的地理特点使其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胜地和自然资源宝库。

通过航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海南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貌,也可以欣赏到海南独特的山水风光和民族文化。

海南省万宁市基本概况

海南省万宁市基本概况

海南省万宁市基本概况目录一、自然资源二、地理位置三、基础设施四、历史文化五、人口民族六、行政区划七、经济建设八、社会事业一、自然资源(一)丰富的矿产资源:万宁市矿产资源主要有钛、锆、独居石、金红石、石英石等,以钛矿最为丰富。

现已初步探明,万宁钛矿贮量占海南钛矿总贮量约1500万吨,70%以上,占全国总贮量30%以上,与钛矿共生的锆矿也相当丰富,贮藏量约是钛矿量的15%。

万宁钛矿不但贮量丰富,而且矿沙品位高,易采选,深度加工、综合开发经济效益高,现初中级加工已具规模,深加工正在开发。

(二)众多的热带作物:万宁市山地广阔,土地肥沃,是我国不可多得的热带作物宜种区,高效农业开发区。

最近几年,热带作物如橡胶、胡椒、菠萝、椰子、槟榔、益智、咖啡、可可等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白豆蔻、香草兰等贵重药材和香料,也在万宁市大面积扩种。

近几年来,成片综合开发种植的胡椒、菠萝、槟榔、咖啡、芒果、龙眼、荔枝、香蕉等热带作物65万亩陆续进入收获期;现尚有50多万亩荒山有待开发。

(三)独特的生物资源:森林覆盖率60.2%,天然林主要树种有母生、青皮、陆均松、汕丹、坡垒、荔枝、乌营、绿南等46个,16 0多种,人工营造林有小叶桉、窿绿桉、大麻黄、台湾相思、菠萝蜜、苦楝、麻楝、樟树等。

(四)土特产资源:万宁市西部山区土特产资源丰富,有珍稀药用植物见血封喉、海南红壳松、海南大血树、大枫子、巴豆、龙血树、槟榔、巴戟、益智、草蔻、沉香等100多种,其中大洲岛龙血树为治疗高血压的良药,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第二品种。

(五)禽畜品种及野生动物资源:万宁市禽畜品种有猪、牛、羊、鸡、鹅、鸭等,以兴隆水牛和东山羊为名优品种。

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其中珍贵品种有大洲金丝燕、梅花鹿、熊、豹、长臂猿、黄猄、蟒蛇、毛鸡、金钱龟、鹧鸪、野兔等。

大洲金丝燕所产之大洲燕窝,有润肺健脾之奇效,为稀世名贵补品。

(六)优越的水产资源:万宁市海岸线长达109公里,有大小岛屿6个,水质肥沃,饵料生物丰富,盛产带鱼、马鲛鱼、金枪鱼、鱿鱼等,发展捕捞条件优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宁市位于海南岛的东南部,东经110°00′至110°34′,北纬18°35′至19°06′之间。

东临南海,西接琼中县,南和陵水县相邻,北和琼海市交界,全市南北长76公里,东西宽38公里,总面积1883.5平方公里,折合282.5万亩,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呈梯阶状平缓下降。

该市各种地形兼备,地貌类型多样,西北和东南部属山地和丘陵地形,高程在海拔500—1288米之间。

西部和琼中交界的牛上岭海拔1288米高,为该市最高,也为该市地脉龙气的祖宗山。

西部以东是丘陵地带,占总面积的44.3%,再往东是沿海平原地带,高度在海拔50米以下,占全市总面积的51.8%。

境内土壤主要有水稻土22.4万亩,砖红壤201万亩、黄壤2.2万亩、赤红壤11.9万亩、海滨沙土6.9万亩、潮汐泥土0.7万亩、海滨盐渍沼泽土0.3万亩等7个土类。

土地特点为五分山、三分坡、分半田、半分水。

万宁市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

境内年平均日照为1500—2200小时,7月份最多达2681小时,2月份最少也有879小时。

年平均气温为23.1℃至24.4℃,最低气温为一月份,平均为17.2℃,最高气温为7月份,平均28.4℃,全年有七个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极度最低温度为1.5℃,极度最高温度为41.3℃。

该市年平均降雨量为1646.6至2691.2毫米,大多数年份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西部山区较多,沿海地区较少。

8月至10月份雨量最多,占全年雨量的60%至70%,12月份至翌年的3月份雨量较少,仅占全年降雨量的20%左右。

由于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造成易旱易涝,旱季多在春、夏,涝灾常发生于秋冬(初)。

旱、涝、风是该市主要自然灾害。

尤以台风(热带风暴)危害最为常见。

偶尔也有龙卷风从乌场港等地登陆为害,笔者1989年5月在乌场工作期间,有幸目睹一次龙卷风的“风采”。

境内平均每年有热带风暴(台风)3.9次,台风最多的月份是8至10月,尤以9月最多。

解放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该县水利和排洪排涝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抗旱、排涝能力大大提高,尤其是太阳河、龙滚河以及后安、和乐等分洪排涝工程建成后,涝灾已不多见,唯有台风尚没积极防御举措,每年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往往达数千万甚至达亿数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