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露天开采煤矿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露天开采煤矿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煤炭作为主要能源资源之一被广泛开采和利用。
然而,露天开采煤矿作为一种传统的煤炭开采方式,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本文将就露天开采煤矿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引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首先,露天开采煤矿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在露天开采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开垦,植被被破坏,采矿区域成为一片荒凉的沙漠。
这种破坏性的开采方式使得土壤侵蚀严重,土壤贫瘠化,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同时,大规模的挖掘和运输导致水土流失,河道淤积,破坏水资源的自净能力,影响水质和水生生物。
其次,露天开采煤矿还会引发大气污染问题。
露天开采煤矿会产生大量的煤尘和废气排放,其中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这些有害气体不仅会直接污染大气,还会参与大气化学反应,产生臭氧和细颗粒物等二次污染物,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煤尘还会因为风力和毛细作用进入土壤和水体,对陆地和水生生物造成间接污染。
此外,露天开采煤矿还存在水资源浪费和水环境污染的问题。
开采时需要大量水进行降尘、冲洗和运输,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采矿活动会使得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水源减少或干旱。
开采过程中,水与煤炭接触会产生酸性水,含有大量重金属和有害物质,污染地下水和附近河流,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最后,露天开采煤矿还可能引发地质灾害。
由于露天开采煤矿需要大规模爆破、挖掘、运输等作业,会导致地表和地下结构不稳定,增加滑坡、塌陷和地震等灾害的风险。
这些地质灾害不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还会对附近的建筑物、交通设施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综上所述,露天开采煤矿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破坏性的开采方式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大气污染,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以及地质灾害等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减轻露天开采煤矿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应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山西省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与治理

山西省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与治理煤矿开采是山西省重要的经济支柱,然而,随着煤炭需求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深入探讨山西省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环境影响1. 土地破坏煤矿开采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土地破坏和失去。
挖掘煤矿所需的大型机械设备和人工操作,会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导致地表塌陷、植被破坏等问题。
2. 水资源污染煤矿开采会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污染。
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尾矿,其中含有矿石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硫化物等。
这些废水和尾矿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影响周边生态系统的平衡。
3. 空气污染煤矿开采会释放大量的粉尘、烟雾和尾气,其中含有有害气体和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会对周围的空气质量造成明显的污染。
煤炭的燃烧也会释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二、治理措施1. 加强立法和监管要减少煤矿开采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首先应加强相关的立法工作,并制定具体的煤矿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
同时,加强对煤矿开采过程的监管,确保企业按照环境保护要求开展工作。
2. 推行绿色采矿推行绿色采矿,是解决煤矿开采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绿色采矿包括采用清洁煤炭技术、节能减排措施、资源循环利用等,以降低煤炭开采对环境的破坏程度。
3. 强化环境修复对已经进行开采的煤矿,应强制要求进行环境修复工作。
通过重新植被、土地整治等手段,恢复煤矿开采前的生态环境。
同时,监测煤矿开采区域的水质和土壤质量,确保修复工作的效果。
4. 提倡煤矿技术改造煤矿开采技术的改进也是治理环境影响的重要途径。
通过采用先进的采煤技术和设备,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并提高煤矿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山西省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立法和监管,推行绿色采矿,强化环境修复,提倡技术改造。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煤矿开采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煤矿开采的环境监测与治理

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侵蚀
采矿过程中破坏了地表土壤结构,导 致土壤侵蚀,水土流失严重。
重金属污染
煤中含有重金属元素,经过开采和加 工后,重金属会渗入土壤中,对土壤 造成严重污染。
对大气的污染
粉尘污染
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对周围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影响空气质量。
有害气体排放
矿井中会释放出甲烷、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造 成威胁。
05
案例分析
水污染治理案例
总结词
水污染治理案例主要关注矿区及周边水体的 水质改善和生态恢复。
详细描述
某煤矿采用沉淀池和过滤池等物理方法,去 除矿区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重金属离子,使水 质达到排放标准。同时,采用生态修复技术 ,如湿地植被恢复和水生生物投放,进一步 改善水质并恢复水生态系统。
土壤修复案例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概述
01
法律法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工具,也是环
境保护的重要保障。
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பைடு நூலகம்
02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环境
保护法》、《矿产资源法》等。
国际相关法律法规
03
国际社会也制定了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联合
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
治
响。
理
3.
定期对矿区及周边土壤
土
进行监测,了解污染状
地
况和扩散趋势。
复
垦
对受损土地进行复垦, 种植适合的植物或进行 生态修复,提高土壤质
量。
4. 风险 评估 与控
制
大气污染控制
1. 粉尘治理
采取喷雾、除尘器等措施,降 低矿区粉尘排放。
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分析

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分析煤矿作为能源的重要来源,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煤炭产量的不断增加,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需要对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以实现煤矿开采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土地资源破坏煤矿开采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矿区开采后往往留下大量的废弃矿山和破碎的土地,导致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煤矿开采还会导致土地沉陷、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 水资源污染煤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排放物,严重污染周围的水资源。
煤矿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毒物质,直接排放会导致周围水体污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质的净化。
3. 大气污染煤矿开采、运输和燃烧都会排放大量的粉尘、煤尘和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
这些污染物会影响空气质量,加剧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对人体健康和植被生长造成危害。
4. 生物多样性破坏煤矿开采会破坏原生植被,损害植被覆盖,破坏生物多样性。
矿区附近人为活动增加和施工噪声、机械振动等都会导致野生动物迁移甚至死亡,对生态平衡造成打击。
二、煤矿开采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1. 加强生态补偿对于煤炭开采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企业应承担相应的生态补偿责任,通过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等方式进行环境恢复和修复,还原原有的生态环境。
2. 推进绿色开采煤矿企业应采用先进的煤炭开采技术,推进绿色、低碳、清洁的开采方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采取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举措,降低对大气和水资源的污染。
3. 实施生态环境监测对煤矿开采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监测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的预警和控制,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
4. 加强环境治理煤矿企业应加强尾矿库、矿山水体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完善废水、废渣的处理和排放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5. 强化生态修复对于已经开采的矿区,应加强生态修复工作,通过植被恢复、土地重建、水体治理等措施,还原和改善原有的生态环境,促进植被生长和野生动物的栖息。
煤矿开采的环境保护措施

煤矿开采的环境保护措施1. 引言1.1 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污染:煤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这些废水会直接排放到周围的水体中,导致水质污染,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土地破坏:煤矿开采会破坏大片土地,导致土地的沟壑纵横,植被覆盖减少,土壤侵蚀加剧,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田的生产能力。
3. 大气污染:煤矿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粉尘、硫化物等有害物质,造成大气污染,引发酸雨等环境问题,对周围地区的空气质量和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4. 生物多样性破坏:煤矿开采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破坏植被、湿地等自然栖息地,导致许多野生动植物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
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来减少这些影响,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
1.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其对大气、水源、土壤等环境资源造成了严重污染和破坏。
因此,环境保护在煤矿开采中显得尤为重要。
环境保护不仅关乎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也影响到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等污染物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加速自然资源的流失和环境的退化。
因此,只有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环保措施,才能实现煤矿开采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绿色矿山的建设目标。
只有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煤矿开采企业按照环保要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重效益。
2. 正文2.1 合理规划矿区布局合理规划矿区布局是煤矿开采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环境风险。
煤矿开采措施_煤矿开采对环境的综合影响及对策措施

煤矿开采措施_煤矿开采对环境的综合影响及对策措施2、煤矿资源开采对环境的影响(1)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影响。
煤矿资源开发要占用和破坏大量的土地,露天开采必须剥离煤层上覆的土层和岩层,使原来生长在这些土层表面的生物遭到破坏,还将影响矿坑周围动植物的生长。
井工开采将造成地面变形、沉陷,对农田、道路、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产生危害和破坏。
在煤炭开发、加工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如煤矸石、煤泥、排土场的土石等废弃物,这些废弃物的堆放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并且对地表下面及附近的土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2)煤矿开采产生的塌陷对环境的影响。
煤炭开采往往会造成大范围的地面塌陷,改变了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了生物生存条件,导致生物量的减少,环境总适宜性降低:也破坏了人文社会环境,改变地表径流和供排水系统及水土养分流失;同时造成地表建筑物变形倒塌,地面防灭火管线的破坏,道路水体的破坏,给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
(3)煤矿三废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煤矿生产三废是指废石、废水、废气。
废石是指煤矸石,主要来源于岩巷,半煤岩巷硐室掘进和采场局部冒顶、煤层中的夹矸等。
废水主要是采矿废水,由于地下有含水层,开采中就会产生污水,污水通过水泵排出地面就会造成水污染。
废气以采矿废气为主,如以甲烷为主的芳香烃可燃气体和二氧化碳、氮气等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中毒性气体。
这些废气物质往往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4)煤矿开采对水环境的影响。
大范围的地表塌陷,改变地表径流和供排水系统。
一方面含水层中的水德流失和泄露破坏了水体结构,降低了地表水位标高如山西五阳煤矿周围十多个村范围内地下水位降低了3—8米,影响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引起土地荒漠化甚至气候的变化。
另一方面由于矿山开采以及煤炭的洗选加工所产生的废水排放,不仅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甚至会造成大范围的环境问题,如宁夏大武口洗煤厂煤泥池中沉淀后的废水漫流排放,形成约2平方千米的煤泥沼泽,悬浮物含量高达10-30克每升。
煤炭资源开发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

煤炭资源开发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概述:煤炭资源作为重要的能源来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煤炭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提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煤矿开采过程中,水资源的利用和污染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和影响。
首先,煤炭开采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进行冲洗、消防和生产。
这导致水资源的丧失和供水压力的增加。
其次,开采过程中,地下水和地表水受到了破坏和污染。
矿井放水和废水排放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砷和硫化物等,对水质产生了严重的污染。
二、煤炭燃烧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煤炭燃烧是主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源之一,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首先,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加速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进程。
其次,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对植被、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的损害。
此外,煤炭燃烧还伴随着颗粒物、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的排放,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煤炭开采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煤炭的开采过程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首先,煤炭采矿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导致土地通过开采变得荒凉和不适宜农业和生态功能。
其次,开采过程中,煤层塌陷和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资源的损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四、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煤炭开采和利用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开采导致了植被的破坏和土壤的流失,进而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其次,煤炭采空区的形成和矿尾矿的堆放,使得生物和植物无法持续生存和繁衍。
此外,煤炭开采还引发地下水位下降、湖泊干涸和水源流失等问题,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对策:为了解决煤炭资源开发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 发展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减少对煤炭的依赖,从根本上减少煤炭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煤炭资源的开采与环境影响分析

煤炭资源的开采与环境影响分析煤炭资源是地球上最广泛的化石能源之一,其开采对环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将探讨煤炭资源开采的环境影响,并分析与之相关的环境问题。
首先,煤炭资源的开采对地表和地下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破坏。
煤矿开采通常涉及大规模的地质爆破和采矿活动,这导致了大量土地、山脉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此外,煤矿的开采也会导致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影响了地表水质和生态平衡。
这些环境破坏对周边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并可能导致灭绝濒危物种。
其次,煤炭资源的开采还引发了大气和水体污染问题。
煤炭燃烧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硫化物和氮化物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是全球变暖和酸雨的主要原因。
煤矿排出的废水也常常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和有机物,对周围的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了污染。
这些污染物进入到水源中,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此外,煤炭资源的开采还存在一些社会和人类影响。
煤矿工人面临着职业健康和安全风险,并且煤炭产业的就业机会有限。
煤矿开采也会导致生态移民,迫使当地居民迁徙,破坏了他们的生活和文化。
此外,煤炭的开采和使用也会导致能源安全和供应问题。
因此,需要找到合适的煤炭替代品和能源转型的途径。
为了减少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一些措施正在被采取。
例如,采取环境管理和监测措施,以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另外,通过改善煤矿开采技术和减少废水排放来减少环境破坏。
同时,推进绿色能源的发展,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这是减少煤炭资源开采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总结来说,煤炭资源的开采对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它破坏了地表和地下环境,引发了大气和水体污染,并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和人类影响。
为了减少这些影响,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改善开采技术、推动绿色能源发展和能源转型。
只有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煤炭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作者:李培军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7年第03期
摘要:煤炭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现如今大量的煤矿被开发与利用,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所以煤矿的开发已经引起了社会上人们的重视,煤矿开发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国亟待要对煤矿的开采进行评价。
关键词:煤矿开采;环境影响;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TD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3-0184-02
煤炭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虽然煤矿产业能够推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但是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危害着我国的环境,每年我国都会开采大量的煤矿资源,导致了我国的地质发生了塌陷,产生了裂缝,山体滑坡、水资源枯竭、空气污染、地表降沉、泥石流等多种地质灾害,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煤矿开采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1.1 对水资源的影响:煤矿开采对水资源有重大的影响,在我国的西北、东北地区虽然煤炭资源量丰富,但是水资源却紧缺,目前仍然有大量的地区缺水严重,随着我国的采矿量增加,我国部分地区的缺水情况愈加的严重。
据统计,我国有7/10矿产缺少水源,其中有4000座的矿产中缺水情况十分严重,有8000座的矿产采矿人员用水不清洁。
1.1.1 对生态的影响:煤矿的大量开采会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煤矿的开采会将废水排入地下道,引发的下水的干涸,地下水不断的枯竭,会导致地下水位的面积下降,很容易导致煤矿地区的供水水源减少甚至枯竭,最后导致了矿产周边地区的地表植物大量死亡,周边的环境被破坏,缺水让地表沙漠化。
1.1.2 对水系的破坏与污染:煤矿的开采会对水体造成影响,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会向外排放矿井废水,若是不能妥善的处理这些废水,将会造成了矿井周边的水体污染,在采矿时遇到下雨天,雨水受到污染后渗透入地下水,选煤的矿井废水对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让矿区周边的积水湖泊的水变为死水。
水资源被污染了治理的过程十分的麻烦,尤其是地下水,地下水体被污染很难被发现,由于地表水流域广阔,治理起来也比较麻烦,地下水的流动比地表水的流动较为缓慢,若是仅仅靠地下水的自身净化功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恢复。
1.2 对土地资源的影响:采矿对土地自然的影响也十分的严重,煤矿开采对土地自然的破坏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表现:一,露天的采矿方式改变了岩层的结构以及分布情况,使得表面土壤被大量的剥离,减少了大量的植物种类,严重的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损坏了地表植被,导致了土地资源损失惨重;二,由于采用井方法开采地下煤层,形成采空区地裂缝、地表塌陷等;三,煤研石等一此固体废弃物,包括露天矿剥离土石、洗选煤研石、采煤排研、井下开采掘出的废石以及其他生产生活垃圾,这此煤矿开采所产生的废弃物在地面上大量堆积,侵占井污染土地资源;除此之外,由采煤所造成的地表径流减少或干涸、地下水漏失极大的降低了土地的质量,土地不能聚存水分,土地一直呈现旱地的形式。
1.3 采场环境的影响:采矿对煤矿环境会造成影响,过度的开采煤矿会对煤矿周边的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其中会造成煤矿周边矿井脱水,矿井图水突发性较强,规模较大,一旦发生矿井突水将会对采矿周边的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坏,所以它是我国煤矿开采最主要的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开矿越来越深,矿山的水在事故发生的次数也越来越多,煤尘的下面就是水层,煤层上面也是水层。
在采煤的过程中煤层较浅,会引发煤层的塌陷,严重的情况下会塌陷至水层,地表水会进入到矿井内形成突水的情况,在采煤时遇到暴雨等天气,雨水会进入矿井内造成矿井发生脱水的情况,一系列的因素都会引发矿井的图水事故,矿井发生脱水事故与裂缝发育程度、含水层的埋藏深度等因素有关,脱水情况一旦发生将很难治理完善,所以在采矿的过程中要尽量的避免发生突水状况,煤层不同的情况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采煤。
2 对策
提高煤矿资源的利用率与开发率,减少开矿时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量,这些都是清洁生产的宗旨,要想保护环境,必须采用有效的煤炭清洁技术,再考虑矿业经济发展的情况。
2.1 减少歼石排放量
2.1.1 全煤巷开拓方式:矿井的大量开发,采矿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生产越来越集中,矿井的服务水平缩小,所以维护和使用的长度也随之缩小了,现在的支护技术的提高,支护材料的改进以及强力胶带的使用和齿轨车、卡轨车、单轨吊车等工具设备的推广,国外的采煤技术逐渐的向全煤项开拓发展,我国的一些地方小煤矿基本无岩石巷道。
2.1.2 采区巷道全煤化:当采用一矿一井一面或两面生产模式时,一个采区内同时生产的工作面只有一个,所以不用设区段集中巷,使巷道布置和生产系统简单化。
对于煤层群联合布置的采区巷道,如采区上山和区段集中巷等应尽量布置在煤层中。
灾害发生后,及时的恢复受损的植被和农田。
充填复垦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地质灾害恢复方法;煤矿开采对地质最重要的影响就是能诱发岩体崩塌,所以,在煤矿开采进行之前,应事先对采区滑坡上的居民进行提前搬迁和安置工作。
具体方法是,先将塌陷区表土剥离另放,然后再用煤研石、尾矿进行填埋,最后充填煤研石至目标标高以下0.5m处,再填埋表土直到达到
原标高,这样既可以保持原来的土质和肥力,使地形得以复原,又减少了因堆积煤研石而占用的土地面积,减少了塌陷对环境的污染。
治理滑坡的主要方式是采取了排放地下水、地表水,加固边坡,改变滑体外形等方式来治理滑坡,但是这只能治理滑坡,并不能防范滑坡的发生,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永久性的改变边坡岩体内的应力状态,才能保持边坡永久的稳定。
2.3 井下污水处理技术:随着我国技术越来越发达,许多的煤矿应用了新型的水泵,这种新型的水分能够对采区进行分级的脱水,将煤泥水进一步的处理进化。
进化后的煤泥水能够再次应用到井下的水循环,剩下的浓缩过后高浓度的煤泥水可以利用煤泥泵排至地面的选煤厂进行脱水处理,一部分地小型煤矿周边没有洗煤厂,所产生的煤泥水可以在井下的中央室进行处理,这样就能使煤泥水不上井,也能够进行循环使用。
3 总结
通过上述的研究,可以通过相应的措施应用到煤矿的开采过程中,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小煤矿开采时对环境的影响,这样既能提高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也能够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让这两者共同发展,在采煤时要严格的对环境监督,防止污染环境的事故发生。
所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又要保护环境,实现人与物的结合,让煤矿的开展真正的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柱君.煤矿开采对环境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