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论文.

合集下载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论文(2)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论文(2)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论文(2)推荐文章无人驾驶技术原理论文优秀范文热度:微机控制技术论文热度:微机接口技术论文热度:微机测控技术论文热度:微机继电保护技术论文热度: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论文篇二“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建设与实践初探摘要:针对“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内容多、实践性强、技术更新快等特点,为了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及考核方式等几个主要方面对“微机原理”课程建设进行了探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研究。

关键词:微机原理;全程式考核;PBL教学法作者简介:张志伟(1977-),女,河北卢龙人,河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马杰(1978-),男,回族,山东泰安人,河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

(天津?300410)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60972106)、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1JCYBJC00900)、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教研立项“模式识别双语教学平台建设”重点项目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055-02“微机原理”是电子信息及计算机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以Intelx86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硬件组成、汇编语言和接口技术等方面的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对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整体认识及软硬件的分析设计能力。

学生学好这门课不仅能为后续课程打好坚实基础,更会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微机原理”课程教学量大,实践环节多,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反映该门课程较难,因此,大力推进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各高校电子信息、通信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具有近三十年历史的课程,同时是一门技术更新快、应用范围广、信息量大,对基础性、先进性和前沿性都有很高要求的课程。

微机接口技术论文

微机接口技术论文

微机接口技术论文《微机接口技术》是一门计算机应用专业(控制方向)的必修课,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微机接口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微机接口技术论文篇一《微机接口技术》教学思考摘要: 本文作者紧抓《微机接口技术》课程特点,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大胆的创新措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对接口技术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加深了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微机接口技术》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微机接口技术》是一门计算机应用专业(控制方向)的必修课,是《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后继专业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重要课程。

由于教材陈旧、理论和实验脱节、验证式的实验等种种原因,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概念抽象、感性认识差、难学难懂。

因此,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该课程的重要任务。

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结合了学生反馈的信息,在教学改革和创新教学等方面作一些探索。

一、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近年来,由于就业形势不太乐观,很多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非常关注专业技能的提高,以加强进入社会的竞争力。

目前国内计算机硬件人才严重缺乏,很多学生“重软件,怕硬件”,说明了硬件课程是难点,也表明硬件方面的就业竞争没有软件行业那么激烈。

《接口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硬件应用的一个主要方向,在各类数码产品、工业控制、智能家电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未来市场非常需要此类人才,这也是该门课程最重要的实际意义。

教师通过对课程的介绍,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该门课程的特点和在本学科中的地位,增强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校外参观,这样能使学生了解当前微机在工业生产控制中的作用,又能增加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还可结合参观讲述微机技术在目前社会的需求就业的前景等。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时地关注、培养学生学习《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兴趣,这是学好该课程的关键。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3篇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3篇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首篇:微机基本概念和结构微机是由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总线和电源等组成的一种小型计算机系统。

而微处理器则是微机的核心部件,常见的有Intel、AMD、ARM等品牌。

微机的主频和CPU处理器数量决定了其计算能力和响应速度。

存储器是存储数据的地方,包括ROM和RAM两种类型。

其中ROM是只读存储器,通常用来存储系统的启动程序和BIOS等基本信息;RAM则是随机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输入输出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和打印机等,是微机与用户交互的界面。

总线是将微机各个部件连接在一起的通道,主要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电源则为微机提供电能。

微机的结构是由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与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总线和电源等部件组成的体系结构。

微机按照其计算能力和规模可分为个人电脑、工作站和服务器等不同类型。

随着技术的发展,微机体积越来越小,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第二篇:微机系统原理微机系统原理是指微机系统运转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的技术问题。

其中涉及到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的原理、总线的结构和工作方式、操作系统的原理、以及编程技巧和调试方法等内容。

微处理器是微机的核心部件,其内部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等多个功能模块。

运算器用于执行各种计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则控制整个计算机系统的运行。

寄存器则用于暂时存储数据和指令。

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指令集执行各种操作,并根据指令之间的关系完成整个程序。

存储器是存储数据的地方,其中RAM需要电源供电,当电源关闭时内存中的数据即被清空,ROM则不需要外部电源供电,因为其中的程序和数据不会改变。

输入输出设备则是用于外部设备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互,包括鼠标、键盘、显示器、打印机等。

总线是将微机各个部件连接在一起的通道,主要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地址总线用于传输存储单元的地址信息,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信息,控制总线用于传输和控制命令。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机原理是指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内部结构,而接口技术则是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连接与通信。

本文将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探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意义与作用。

微机原理是指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内部结构,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方面,微机原理主要涉及微型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部分。

而软件方面,则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编程语言以及应用软件等。

通过这些硬件和软件组成,微机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存储和传输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便利和效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微机原理得到了不断的突破与创新。

例如,CPU的性能不断提高,存储器的容量不断增加,同时操作系统的功能也变得更加强大。

这些创新使得微机越来越强大,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多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

而接口技术则是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连接与通信。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的广泛,设备之间的连接和通信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接口技术的发展使得不同设备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资源。

常见的接口技术包括串口、并口、USB等。

通过这些接口,用户可以将设备连接到微型计算机上,并进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同时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设备之间的通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机遇。

在教育领域,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实验和模拟,提高学习效果。

在医疗领域,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应用使得医疗设备更加智能化,提高了医疗效率和质量。

在工业领域,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提高了产品质量。

同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的广泛,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商业机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于微机原理新技术论文(2)

关于微机原理新技术论文(2)

关于微机原理新技术论文(2)副标题#关于微机原理新技术论文篇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讨摘要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现状,从实验内容和方法、教材、考核方法、管理模式4个方面出发,提出一些改革思路。

关键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改革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1-0113-03Discuss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Microcomputer Principles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Experiment//Zhang Xiaohong Abstract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an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link in the course teaching. In the light of the teaching situation of microcomputer principles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experiment,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some reform thoughts about the experimental contents and methods, the teaching materials, the assessment methods and the management mode.Key words microcomputer principles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experiment; reform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cience, Zhanjiang Normal College, Zhanjiang, Guangdong, China 524048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电子信息及电气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常规接口技术,掌握系统和接口的程序设计,并为以后的开发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1]。

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与技术综述论文

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与技术综述论文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综述内容摘要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主要讲的是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系统的组成及接口技术和基本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知识。

本文主要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学习内容和应用做介绍。

一、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综述本课程共分十章。

第一章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整体概念;第二章讲述了80X86微处理器的结构、功能、总线操作时序和80X86微处理器的新技术;第三章讲述了80X86微处理器的寻址方式、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第四章讲述了微型计算机的存储器和高速缓存技术;第五章讲述了输入输出和DMA技术;第六章讲述了中断系统和8259A中断控制器;第七章讲述了可编程定时计数器技术;第八章讲述了可编程并行接口技术、串行通信及接口技术;第九章讲述了A/D、D/A 转换接口;第十章讲述了微型计算机的总线技术。

本书在内容安排上注重讲解工作原理和基本概念,注重技术性和实用性,从而使学生能较清楚的了解微机的结构与工作流程,建立起系统的概念。

二、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1.80X86微处理器结构8086/8088 CPU的内部是由两个独立的工作部件构成,分别是总线接口部BIU(Bus Interface Unit)和执行部件EU(Execution Unit)。

两者并行操作,提高了CPU的运行效率。

图1 8086内部结构(1)总线接口部件BIUBIU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①20位地址加法器②4个16位段地址寄存器:代码段寄存器CS、数据段寄存器DS、堆栈段寄存器SS和附加段寄存器ES③1个16位指令指针寄存器IP④内部寄存器(用于通信、暂存)⑤输入输出总线控制电路⑥1个6字节指令队列缓冲器功能及工作过程:总线接口部件的功能是负责与存储器、I/O接口传送信息。

主要工作过程如下:①当指令队列中出现两个以上的指令字节空隙(8086是1个字节空隙)时,BIU会自动按CS和IP值所形成的20位实际物理地址对应的程序存储器单元中取指令字节②一次从程序存储器中取两个指令字节,顺序存放在指令队列寄存器中③由EU从队列指令中取走位于前列的指令,若指令需要在内存单元中读取数据,此时根据EU的请求在BIU中形成一个20位的存放数据的实际物理地址④CPU从物理地址单元中取得操作数,经BIU送到内部的运算部件(ALU)数据总线,再由EU执行响应操作⑤根据指令的性质,若需要,再由EU提出请求,将运算结果写入由BIU所指出的内存单元或者I/O端口中(2)执行部件EU8086和8088的执行部件EU的具体结构都是相同的,包含以下六个部分:①4个16位的通用寄存器组(AX、BX、CX、DX)②4个16位的专用寄存器(BP、SP、SI、DI)③1个16位的算术逻辑单元(ALU)④1个16位的状态标志寄存器⑤1个数据暂存寄存器⑥执行部件的控制电路功能及工作过程:①EU从BIU的指令队列中取出指令代码②由EU控制电路的译码器对指令进行译码后执行指令所规定的全部功能③执行指令所得结果或执行指令所需的数据,都由EU向BIU发出命令,对存储器或I/O接口进行读/写操作④反映本次操作结果的状态写入到响应的状态寄存器(3)EU和BIU的关系从上面的操作过程可以看出EU只负责执行指令,BIU则负责取指令,读出操作数和写入结果。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综合实验论文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综合实验论文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综合实验论文可编程8253定时/计数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应用实例年级:xxxxxx姓名:xxxxxx学号:xxxxxxx·xxxx年xx月·可编程8253定时/计数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应用实例【摘要】可编程的计数器/定时器是为了方便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而研制的,很容易和系统总线连接。

它综合了软件定时和硬件定时的双重优点,定时时间很容易地通过软件设置和改变,定时过程通过硬件实现,当定时时间到时,可输出时间信号,由于计数器/定时器一般具有连续工作的功能,所以可以输出速率波,并具有分频功能。

因此它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定时和计数要求,在各种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字】定时器,计数器,记数初值,软件定时,硬件定时【引言】在计算机系统中往往需要一些时钟,以便实现定时控制或延迟控制。

如定时扫描,定时中断,定时检测,定时刷新,系统日历时钟以及喇叭发生的声源等。

对外部事件进行记录,也是各种微机应用所常用的,因此往往需要一些计数器。

而定时功能通常是通过记数来实现的,当计数器的输入脉冲为固定频率的信号时,计数器就有了定时功能,因此一般定时器和计数器融为一体。

8253定时/计数器就具有这样的功能。

【工作原理】实现定时的方法可分为软件定时和硬件定时两种。

软件定时就是让机器执行一个程序段,这个程序段本身并没有具体的执行目的,但由于执行每一条指令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则执行一个已定的程序段就需要一个固定的时间。

软件定时的优点是不需要增加硬件设备,且定时时间改变灵活,只要改变子程序的执行时间即可。

硬件定时又分为不可编程硬件定时和可编程硬件定时。

对不可编程的硬件定时方法,可采用如定时器555外接定时部件构成。

这种定时的优点是电路一般比较简单,定时期间不占用CPU资源。

可编程的计数器是为了方便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而研制的,很容易和系统总线连接。

8253的记数初值是决定记数次序的,根据输出信号的不同,计算方法可分为两种情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论文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论文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论文学院:合肥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时间: 2016/06/28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论文内容摘要: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

该课程是一门面向软硬件过度的课程,它介绍计算机硬件原理和硬件执行过程,接着用汇编语言去实现对硬件的控制和执行。

这就是这门学科的主要特点,软硬件结合更深入的了解计算机底层的运行机制和过程。

本书主要介绍计算机的整体概念,讲述微型计算机处理器打的结构,功能,总线操作的时序,存储器和高速缓存技术,数据的输入输出技术最后介绍一系列的接口技术。

这些面向硬件,软件本书介绍了汇编语言,汇编语言是一门硬件编程语言,对于大部门硬件芯片都需要汇编语言的初始化编程,才能很好的工作,所以本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关键词:课程内容,课程重要性,实际应用正文:(一)课程的综术本书开始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整体概念,从整体概念出发讲述了80X86处理器的结构,功能、总线操作时序和80X86微处理的新技术。

接着介绍了80X86微处理器的寻址方式、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

从处理器在介绍到存储器和高速缓冲技术,再到输入输出、DMA技术和中断系统。

中断系统本书介绍了8259A中断控制器,又介绍了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计数,可编程并行接口技术、串行通信及接口技术,A/D、D/A技术。

最后本书介绍了微型计算的总线技术。

全书共分10章,每章附有习题,提供配套的电子课件。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程重要在于实践,用汇编语言对各种接口的初始化编程还要弄清楚其中的各种原理,所以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难度还是很大的,但是不能退缩。

就是因为这门的重要性,所以只能面对这样才能为以后的计算机之路打好一个牢靠的基础。

(二) 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一章微型计算机概论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定义和相互关系·微处理器发展的特点·单片机和单板机的组成和特点·个人计算机的组成和特点·微处理器结构·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第二章 80X86微处理器结构8086微处理器的结构特点。

微机原理综述论文__精华版

微机原理综述论文__精华版

合肥学院课程论文题目《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综述论文系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班级11计本(1)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张向东2013年12月9日《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综述论文一、课程综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硬件系列课程中的核心课程,是我们计算机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在本课程中,先是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整体概念,随后讲述了80X86微处理器的寻址方式、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微型计算机的存储系统和高速缓存技术,紧接着分别具体到各类芯片详细介绍了各芯片的功能及其实现的硬件。

它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能系统地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逻辑组成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结构的分析、应用、设计及开发能力。

二、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整体概念,对单片机、单板机、微型计算机与微型计算机系统做了简单的区别介绍。

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锁定80X86,对其内部结构,指令系统做了极其详细的介绍。

8086是16位微处理器,其内部的运算器和内部寄存器都是16位的,这些是区分16位处理器的主要依据。

8086内部由两大功能部件——EU(执行部件)和BIU(总线接口部件)组成。

使8086的取指令和执行指令可以并行进行,从而提高了指令执行的速度。

8088是准16位微处理器,它与8086的差别是:BIU中的指令队列是4个字节,而8086是6个字节;8088的外部数据引脚为8条,而8086是16条数据引脚。

8086有两种工作模式:最大模式和最小模式。

最小模式,即引脚接+5V,8086是单处理器系统,最大模式,接地,8086是多处理器系统。

介绍8086之后,本书也对80X86做了稍微详细的介绍,其中,80286是16位微处理器,片内集成有存储管理和保护机构,它有两种工作方式——实方式和保护方式。

80386是32位微处理器,数据总线是32位,内部寄存器和运算器也是32位,具有32位地址线,能寻址4GB的物理地址,虚拟存储空间为64TB。

微机接口技术论文(2)

微机接口技术论文(2)

微机接口技术论文(2)微机接口技术论文篇二基于FPGA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践教学方法探讨一、前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电子信息类理工科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内容涵盖微机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微机接口技术,兼顾硬件和软件2个方面,该课程的特点是概念抽象,实践性强。

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践教学现状随着高等教育正在由知识型教育向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进行转变,电子信息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都大大加强。

但由于受到硬件实验环境与实验内容制约,特别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践教学只发生了量变而非质变,仍处于滞后的位置。

在目前的教学中,《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践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实验内容固定陈旧,大都是些传统接口芯片功能的验证实验,由于实验台上的芯片资源有限,不具备进行多芯片组合的综合型实验的条件。

大部分学校进行的还都是8位接口芯片的实验,而现在常用的大部分是32位64位的接口,实验内容过时。

同时一些多核处理器,PCI—Express总线,SATA接口技术等一些新技术根本没有涉及[1]。

(2)实验平台落后,实验平台芯片资源少,扩展性差,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功能验证实验,实验内容也因芯片种类和实验台架构固定而不易调整,不能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平台外设简单,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3)实验技术落后,很多学校还采用的是搭积木式的设计方法进行教学[2],学生的实验灵活性小,大都是按图连线,下载程序的操作,限制了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验简单抽象,大都是些芯片功能上的验证,启发性小。

(4)重软轻硬,实验重点大都集中在汇编语言的编写,学生很少能自主的设计电路,也无法了解芯片的结构以及时序,更不能自己设计芯片,大大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3]。

微机接口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各个领域,因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达到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论文模板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论文模板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学院:信息电子技术学院年级:2011级专业: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目录目录 (i)第1章概述 (1)1.1系统功能简介 (1)1.2 硬件结构简介 (1)第2章系统硬件设计 (2)2.1硬件功能简介 (2)2.1.1 xxx电路 (2)2.1.2 xxx电路 (2)2.2硬件调试 (2)第3章系统软件设计 (3)3.1软件功能简介 (3)3.1.1 xxx子程序 (3)3.1.2 xxx子程序 (3)3.2软件调试 (3)参考文献 (4)附录1 (5)附录2 (6)第1章概述1.1系统功能简介1.2 硬件结构简介2.1硬件功能简介2.1.1 xxx电路2.1.2 xxx电路2.2硬件调试3.1软件功能简介3.1.1 xxx子程序3.1.2 xxx子程序3.2软件调试参考文献[1]陈超,张敏,宋吉轩.我国设施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08(11).[2]王世明,王冰.现代农业温室系统[J].山西农业科学,2008(09).[3]李文荣.论设施农业的创新与发展[J].农机化研究,2007(08).[4]钟卫华,谢志忠.我国农业信息化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5]杨志强,周士冲,陈磊.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6(12).[6]李化龙,陈端生,尚小宁.农业设施环境中光、热、湿、CO_2浓度等要素调控及应用技术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6(04).注意: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模仿上面例子,要求至少5个,参考文献必须是与设计内容相关的文章、书籍等。

(红色文字部分请手动删除)注意:附录1应该是整个系统的硬件电路图——此图要用Protel等软件绘制。

(红色文字部分请手动删除)注意:附录2应该是所有的8086汇编程序,必须是完整的汇编程序,请对(红色文字部分请手动删程序进行必要的排版以删除不必要的空行等。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综述论文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综述论文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综述班级:10计本(1)班姓名:陈淼学号:1004013024内容摘要:计算机作为当今社会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展越来越迅速,我们需要学习的也越来越多,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作为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的重要性与地位也越来越高。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主要讲的是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系统的组成及接口技术和基本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知识。

本文主要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学习内容和应用做介绍。

关键字:微机原理接口技术微型计算机一、《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综述作为计科系的学生,我们不仅要牢牢掌握《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弥补理论上的不足。

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多做实验,用理论去实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对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要求都非常高,也因为这样这门课程公认的难学、难懂,特别是很多抽象的概念,让人很难去感性的认识和理解,再加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软件控制部分是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的,而汇编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不太好写的语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中要用汇编语言去编写很多接口的初始化程序和应用程序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就会非常难。

所以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学习不能忽视理论与实践应用任何一方面,同时还要掌握好汇编语言。

二、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总共有十章内容。

第一章是微型计算机概论。

本章主要是要我们了解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定力。

第二章讲的是80x86微处理器结构。

重点是8086微处理器的相关知识,对于80286、80386、80486和Pentium微处理器相关知识也有所涉及,要求有初步的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概论以及清楚发展过程。

主要掌握8086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包括EU和BIU部件的功能;熟知通用寄存器、段寄存器和标志寄存器的含义并学会使用。

浅谈微机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论文-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提报告

浅谈微机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论文-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提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浅谈微机的应用院系班级学号姓名微型计算机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微机是电子计算机的一种,是根据其性能指标分类称其为微机,即微型计算机。

它由微处理机(核心)、存储片、输入和输出片、系统总线等组成。

特点是体积小、灵活性大、价格便宜、使用方便。

1、微型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其中存储器又分内存储器、外存储器;通常我们把输入设备及输出设备统称为外围设备;而运算器和控制器又称为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2、由微型计算机配以相应的外围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磁盘机和磁带机等)及其他专用电路、电源、面板、机架以及足够的软件构成的系统叫做微型计算机系统(Microcomputer System)(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电脑)。

硬件:计算机系统中所使用的电子线路和物理设备,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如中央处理器(CPU )、存储器、外部设备(I/O设备,如键盘,打印机等)及总线等。

①存储器。

主要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数据,程序是计算机操作的依据,数据是计算机操作的对象。

存储器是由存储体、地址译码器、读写控制电路、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组成。

能由中央处理器直接随机存取指令和数据的存储器称为主存储器,磁盘、磁带、光盘等大容量存储器称为外存储器(或辅助存储器)。

由主存储器、外部存储器和相应的软件,组成计算机的存储系统。

②中央处理器的主要功能是按存在存储器内的程序,逐条地执行程序所指定的操作。

中央处理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数据寄存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算术逻辑部件、操作控制器、程序计数器(指令地址计数器)、地址寄存器等。

③外部设备是用户与机器之间的桥梁。

输入设备的任务是把用户要求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字符、文字、图形和程序等各种形式的信息转换为计算机所能接受的编码形式存入到计算机内。

输出设备的任务是把计算机的处理结果以用户需要的形式(如屏幕显示、文字打印、图形图表、语言音响等)输出。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论文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论文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论文《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论文篇一《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的教学改革探讨引言《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其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单片机原理与技术》、《嵌入式系统》、《ARM技术》、《微机式医学仪器》学习的纽带和桥梁。

该课程涉及内容繁多,理论性强,概念抽象不易理解,而且面临CPU更新速度快的发展现状,无论是从教师的教或学生的学上来说,都是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

本文结合目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实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 目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1教学内容陈旧,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脱节《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CPU的结构及功能介绍、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存储系统、接口技术等。

目前有关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的教材很多,但提到该课程与后续课程之间联系的甚少,而且有些教材或者不提及32位GPU以及目前CPU的最新技术,或者在教材后面部分从较高层次对32位CPU中的进行阐述。

由于学时有限,在实际教学中这些知识基本上无法涉及,学生普遍感觉该课程离现实太远,将来用不上,因此学习时就带有一定的排斥性。

1.2教学内容理论性强,互动性羞该课程覆盖的知识面广,课程的软硬件系统关系非常紧密,而且该课程的理论学习很重要,是实践教学的基础。

实际中理论教学主要靠教师在课堂上用电子教案结合板书进行讲析,而这种单纯的理论分析,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尤其是讲到CPU结构、指令系统、总线时序等知识点时,由于缺乏互动,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实验环节与教学环节脱离目前高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实验,大都采用实验箱,这些试验箱装置主要实现芯片功能的验证性实验,学生只需若干连接几根重要的连线即可出结果,基本上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即使是在最后的设计性实验中,也是由实验教师给出实验线路和程序,学生按线路连接,按程序敲入即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一篇:微机原理一、微机的定义和发展微机是指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及其它必要外围电路芯片组成的一种具有完整计算机系统功能的小型电子计算机。

微机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在个人、家庭、办公和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微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第一台微型计算机是由英特尔公司研制的4004芯片,它的出现实现了计算机技术由大型机走向小型化,这个趋势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直到21世纪初,微机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微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微机的结构主要由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和系统总线等部分组成。

1、CPU处理器是微机的重要部分,它负责控制计算机的运行,解释和执行指令。

常见的微处理器有英特尔公司的Pentium、AMD公司的Athlon和ARM公司的Cortex等。

2、内存内存是微机存储器的核心部分,包括ROM和RAM两种。

ROM是只读存储器,通常用来存放计算机启动程序和系统BIOS 等固定程序。

RAM是随机存储器,用来临时存储程序和数据。

3、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扫描仪、硬盘、闪存盘等等。

4、系统总线系统总线是微机内部各组件之间通信的数据通路,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三、微机的应用领域微机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1、个人电脑:微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用来上网、办公、游戏、学习等等。

2、企业办公:微机可以在企业中扮演重要角色,帮助企业进行数据处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等等。

3、工业自动化:微机可以在工业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帮助企业进行自动化控制和优化生产流程。

四、微机的优点和缺点微机具有以下优点:1、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携带和存储。

2、成本低、易于使用,适合个人和小型企业使用。

3、处理速度快,可以满足日常工作和娱乐需求。

微机的缺点包括:1、性能受限,无法处理大型数据和高级运算。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论文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论文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论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论文【论文摘要】作为非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学时偏少,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不够重视且积极性不高,学到的知识较为匮乏。

本文从理论教学方面和实验教学方面入手,对改革方法进行探索,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对该门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得到加强。

【关键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理论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改革“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是电气信息类本科教学的主要学科基础课之一,是自动控制、工业自动化、电气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仪表等自动化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1]。

作为非计算机机电类专业硬件技术的主干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述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编程结构、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其常用外设的工作原理。

整个课程内容涵盖数字系统及逻辑电路基础、微处理器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存储器原理与结构、输入/输出接口及中断技术、总线的概念与标准、常用的可编程并行数字接口芯片[2]。

由于该课程内容较多,硬件与软件结构结合,一些概念复杂且抽象,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不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很难达到满意的授课目标。

因此,迫切需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本文着重从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方面阐述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

1 理论教学改革方案探索针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理论教学的改革,最突出的矛盾就是该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和内容较多,硬件方面包括数字电路逻辑设计基础、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以及接口技术等,软件方面包括汇编指令和语言程序设计。

通常给定的教学课时偏少,要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系统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方法和微机硬件接口技术,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造成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

采用传统的教授方法,根本无法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论文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论文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根据微处理器的最新开展(超线程技术、双核技术,从Intel系列微处理器整体着眼,又落实到最根本、最常用的8086处理器,介绍了微机系统原理、Intel系列微处理器构造、8086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主存储器及与CPU的接口、输入输出、中断以及常用的微机接口电路和数模(D/A转换与模数(A/D转换接口。

超线程技术(HT即超线程技术超线程技术就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两个逻辑内核模拟成两个物理芯片,让单个处理器都能使用线程级并行计算,进而兼容多线程操作系统和软件,减少了CPU 的闲置时间,提高的CPU的运行效率。

1效能提升一般很多人都会认为,采用超线程技术,就能使得系统效能大幅提升,但是事实真是如此么?不要忘了我们前面说到的超线程技术实现的必要条件,这可是超线程技术发挥应有效能的前提条件。

除了操作系统支持之外,还必须要软件的支持。

从这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就软件现状来说,支持双处理器技术的软件毕竟还在少数。

对于大多数软件来说,由于设计的原理不同,还并不能从超线程技术上得到直接的好处。

因为超线程技术是在线程级别上并行处理命令,按线程动态分配处理器等资源。

该技术的核心理念是“并行度(Parallelism〞,也就是提高命令执行的并行度、提高每个时钟的效率。

这就需要软件在设计上线程化,提高并行处理的能力。

而PC上的应用程序几乎没有为此作出相应的优化,采用超线程技术并不能获得效能的大幅提升。

上面说的只是软件支持的现状,操作系统在这个方面那么没有太大的问题,毕竟Windows的某些版本、Linux都是支持多处理器的操作系统。

并且随着Intel支持超线程技术的处理器面世之后,凭借Intel处理器的号召力,必然会引起应用程序设计上的改变,必然会有更多的支持并行线程处理的软件面世,届时,当然是支持超线程处理器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那时候,普通用户才能够从超线程技术中得到最直接的好处。

2必然性提升CPU性能需要。

毕业设计论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毕业设计论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通过《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设计,使我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微型计算机工作原理,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及微型计算机软件编程。

2.要求我们根据接口电路的硬件要求进行计算机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使我们的软件编程能力得到加强,对接口电路的综合应用能力有较大提高。

3. 课程设计有利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逻辑思维的锻炼。

本课程设计是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行工程实训的重要教学环节,也能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和独立自主解决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

4.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我们在学完该课程之后,进行一次课程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这能使我们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初步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接口设计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计实践,培养我们查阅专业资料、工具书或参考书,了解有关工业标准,掌握现代设计手段和软件工具,并能以图纸和说明书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的能力。

在设计中不但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具体问题、动脑动手的技术工作能力,而且还要逐步建立科学正确的设计和科研思想,培养良好的设计习惯,牢固树立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二、设计题目1的分析:⑴.设计目的:1.熟练掌握8088汇编语言程序各种结构的设计及编程方法;2.熟练掌握DOS中断功能调用的方法。

⑵.设计要求:编制一个完整的程序,计算100个正整数(字数据)之和,如果不超过机器数的范围(65535),则计算其平均值并存于RESULT中,否则显示“overflow”。

⑶.设计思想:本设计要求100个正整数之和再按设计要求显示,但是在将源程DOS时,输入100数要溢出时用cup代码表示不明显,直观,所以我将100个该写成10个数,手动输入10个数,使程序简单明了。

天津科技大学《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期末结课论文

天津科技大学《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期末结课论文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期末结课论文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姓名:日期:2016年12月12日电子时钟的设计一、设计要求及目的1.电子时钟主控芯片采用AT89C51单片机进行设计;2.显示采用液晶LCD1602;3.采用四路独立按键进行时钟设置;4. 通过单片机的定时器配置1秒定时中断。

图1-1 整体结构框图二、实验环境软件程序编写实验Keil4 For C51,仿真程序使用Proteus7.8。

三、元器件列表表1-1四、实验原理在本次设计中,时钟的设置是相当重要的,通过时钟的设置才能获得良好的时钟频率,这个时钟频率是整个软件系统是否能正常有序地运行的关键。

时钟实现可以通过使用时钟芯片或通过单片机内部的定时器来实现。

下面为具体方案:方案一:时钟使用时钟芯片实现。

许多类型的时钟芯片,具有相同的原理,内置晶体振荡器和充电电池,同时也有外置晶振的。

现在流行的时钟芯片DS1302,DS1307等时钟芯片可以得到一个准确的时钟走时,用简单的程序来实现具有定时功能的智能开关。

方案二:由单片机定时器实现。

单片机内部定时器可以实现更准确的时钟时间,1ms的最小定时误差率,可以满足一个电子秒表实现的要求。

虽然增加了编程难度,但是简化了电路、降低了成本。

本次设计中对于时钟精度要求不太高,省去时钟芯片还可以降低成本,虽然编程的难度提高,但为了更好地性价比,采用方案二。

本次设计的计数核心采用AT89C51单片机的定时器中断,采用LCD1602液晶显示器显示信息。

按键设置电子时钟的分钟小时。

图1-2 整体原理图LCD1602电路图本次设计液晶LCD1602显示部分电路图如图1-3所示,显示器的数据端D0-D7连到单片机上,RW,RS,EB分别与单片机的P2^7,P2^5,P2^6相连,单片机驱动LCD1602将电子时钟信息显示出来。

图1-3 显示部分原理图按键电路图图1-4 按键部分原理图本设计需要外加按键来设置电子时钟的时间,按键采用低电平有效的方式进行识别,功能键K1~K4功能如下:K1—进入设置现在的时间 K2—设置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根据微处理器的最新发展(超线程技术、双核技术,从Intel系列微处理器整体着眼,又落实到最基本、最常用的8086处理器,介绍了微机系统原理、Intel系列微处理器结构、8086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主存储器及与CPU的接口、输入输出、中断以及常用的微机接口电路和数模(D/A转换与模数(A/D转换接口。

超线程技术(HT即超线程技术超线程技术就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两个逻辑内核模拟成两个物理芯片,让单个处理器都能使用线程级并行计算,进而兼容多线程操作系统和软件,减少了CPU 的闲置时间,提高的CPU的运行效率。

1效能提升一般很多人都会认为,采用超线程技术,就能使得系统效能大幅提升,但是事实真是如此么?不要忘了我们前面说到的超线程技术实现的必要条件,这可是超线程技术发挥应有效能的前提条件。

除了操作系统支持之外,还必须要软件的支持。

从这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就软件现状来说,支持双处理器技术的软件毕竟还在少数。

对于大多数软件来说,由于设计的原理不同,还并不能从超线程技术上得到直接的好处。

因为超线程技术是在线程级别上并行处理命令,按线程动态分配处理器等资源。

该技术的核心理念是“并行度(Par allelism”,也就是提高命令执行的并行度、提高每个时钟的效率。

这就需要软件在设计上线程化,提高并行处理的能力。

而PC上的应用程序几乎没有为此作出相应的优化,采用超线程技术并不能获得效能的大幅提升。

上面说的只是软件支持的现状,操作系统在这个方面则没有太大的问题,毕竟Windows的某些版本、Linux都是支持多处理器的操作系统。

并且随着Intel支持超线程技术的处理器面世之后,凭借Intel处理器的号召力,必然会引起应用程序设计上的改变,必然会有更多的支持并行线程处理的软件面世,届时,当然是支持超线程处理器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那时候,普通用户才能够从超线程技术中得到最直接的好处。

2必然性提升CPU性能需要。

尽管提高CPU的时钟频率和增加缓存容量后的确可以改善CPU性能,但这样的CPU性能提高在技术上存在较大的难度。

实际上在应用中基于很多原因,CPU的执行单元都没有被充分使用。

如果CPU不能正常读取数据(总线/内存的瓶颈,其执行单元利用率会明显下降。

另外就是大多数执行线程缺乏ILP(Instruction-Level Parallelism,多种指令同时执行支持。

这些都造成了CPU的性能没有得到全部的发挥。

因此,Intel则采用另一个思路去提高CPU的性能,让CPU 可以同时执行多重线程,就能够让CPU发挥更大效率,即所谓“超线程(Hyper-Threading,简称“HT””技术。

超线程技术是在一颗CPU同时执行多个程序而共同分享一颗CPU内的资源,理论上要像两颗CPU一样在同一时间执行两个线程,P4处理器需要多加入一个Logical CPU Pointer(逻辑处理单元。

因此新一代的P4(奔腾4 HT的面积比以往的P4增大了5%。

而其余部分如ALU(整数运算单元、FPU(浮点运算单元、L2 Cache(二级缓存则保持不变,这些部分是被分享的。

虽然采用超线程技术能同时执行两个线程,但它并不象两个真正的CPU那样,每个CPU都具有独立的资源。

当两个线程都同时需要某一个资源时,其中一个要暂时停止,并让出资源,直到这些资源闲置后才能继续。

因此超线程的性能并不等于两颗CPU的性能。

英特尔P4 超线程有两个运行模式,Single Task Mode(单任务模式及Multi Task Mode (多任务模式,当程序不支持Multi-Processing(多处理器作业时,系统会停止其中一个逻辑CPU的运行,把资源集中于单个逻辑CPU中,让单线程程序不会因其中一个逻辑CPU 闲置而减低性能,但由于被停止运行的逻辑CPU还是会等待工作,占用一定的资源,因此Hyper-Threading CPU运行Single Task Mode程序模式时,有可能达不到不带超线程功能的CPU性能,但性能差距不会太大。

也就是说,当运行单线程运用软件时,超线程技术甚至会降低系统性能,尤其在多线程操作系统运行单线程软件时容易出现此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含有超线程技术的CPU需要芯片组、软件支持,才能比较理想的发挥该项技术的优势。

操作系统如:Microsoft Windows XP、Microsoft Windows2003,Linuxkernel 2.4.x 以后的版本也支持超线程技术。

支持超线程技术的芯片组包括如:Intel芯片组:845、845D和845GL是不支持支持超线程技术的;845E芯片组自身是支持超线程技术的,但许多主板都需要升级BIOS才能支持;在845E之后推出的所有芯片组都支持支持超线程技术,例如845PE/GE/GV以及所有的865/875系列以及915/925系列芯片组都支持超线程技术。

ⅥA芯片组:P4X266、P4X266A、P4M266、P4X266E和P4X333是不支持支持超线程技术的,在P4X400之后推出的所有芯片组都支持支持超线程技术,例如P4X400、P4X533、PT800、PT880、PM800和PM880都支持超线程技术。

SIS芯片组:SIS645、SIS645DX、SIS650、SIS651和早期SIS648是不支持支持超线程技术的;后期的SIS648、SIS655、SIS648FX、SIS661FX、SIS655FX、SIS655TX、SIS649和SIS656则都支持超线程技术。

ULI芯片组:M1683和M1685都支持超线程技术。

ATI芯片组:ATI在Intel平台所推出的所有芯片组都支持超线程技术,包括Radeon 9100 IGP、Radeon 9100 Pro IGP和RX330。

nVidia芯片组:即将推出的nForce5系列芯片组都支持超线程技术。

3工作原理在处理多个线程的过程中,多线程处理器内部的每个逻辑处理器均可以单独对中断做出响应,当第一个逻辑处理器跟踪一个软件线程时,第二个逻辑处理器也开始对另外一个软件线程进行跟踪和处理了。

另外,为了避免CPU处理资源冲突,负责处理第二个线程的那个逻辑处理器,其使用的是仅是运行第一个线程时被暂时闲置的处理单元。

例如:当一个逻辑处理器在执行浮点运算(使用处理器的浮点运算单元时,另一个逻辑处理器可以执行加法运算(使用处理器的整数运算单元。

这样做,无疑大大提高了处理器内部处理单元的利用率和相应的数据、指令处吞吐能力。

对于Prescott处理器,发热量大也主要是因为它。

4前提条件需要CPU支持正式支持超线程技术的CPU有Pentium4 3.06GHz 、2.40C、2.60C、2.80C 、3.0GHz、3.2GHz以及Prescott核心的Pentium4处理器,还有部分型号的Xeon。

2009年,Intel新一代顶级处理器Core i7也支持超线程技术,超线程技术令Core i7可以由四核模拟出八核。

主板芯片组支持正式支持超线程技术的主板芯片组的主要型号包括Intel的875P,E7205,850E,865PE/G/P, 845PE/GE/GV,845G(B-stepping,845E。

875P,E7205,865PE/G/P,845PE/GE/GV芯片组均可正常支持超线程技术的使用,而早前的845E以及850E芯片组只要升级BIOS就可以解决支持的问题;2009年,与Core i7相配的X58芯片组也支持超线程技术。

SIS方面有SiS645DX(B版、SiS648(B版、SIS655、SIS658、SIS648FX;威盛方面有P4X400A、P4X600、P4X800。

主板BIOS支持主板厂商必须在BIOS中支持超线程才行。

操作系统支持微软的操作系统中Windows XP专业版,Windows Vista,Windows 7,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Server 2008支持此功能,而在Windows 2000上实现对超线程支持的计划已经取消了。

另外,系统核心代号高于2.4.x的Linux系统也支持超线程技术。

应用软件支持一般来说,只要能够支持多处理器的软件均可支持超线程技术,但是实际上这样的软件并不多,而且偏向于图形、视频处理等专业软件方面,游戏软件极少有支持的。

应用软件有Office 2000、OfficeXP等。

另外Linuxkernel 2.4.x以后的版本也支持超线程技术。

小结超线程技术就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两个逻辑内核模拟成两个物理芯片,让单个处理器都能使用线程级并行计算,从而兼容多线程操作系统和软件,提高处理器的性能。

操作系统或者应用软件的多线程可以同时运行于一个HTT处理器上,两个逻辑处理器共享一组处理器执行单元,并行完成加、乘、负载等操作。

这样就可以使得运行性能提高30%,这是因为在同一时间里,应用程序可以使用芯片的不同部分。

虽然单线程芯片每秒钟能够处理成千上万条指令,但是在任一时刻只能够对一条指令进行操作。

而“超线程”技术可以使芯片同时进行多线程处理,使芯片性能得到提升。

5优缺点HT技术优点⒈超线程技术的优势在于同时进行多任务批处理工作,尽管支持超线程技术的软件不多,也只有少数的软件可以享受到由超线程技术带来的性能提升,但是这符合今后软件等技术的发展方向,今后更多的软件将受益于超线程技术。

⒉从目前来看,部分客户发可以发觉在运行某些特定软件时,超线程技术让系统有了30%的性能提升,为超线程技术优化的软件都能够享受到超线程技术的好处。

⒊客户同时运行两个以上的软件软件时候,将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这两个软件的性能都得到提升相比关闭超线程技术的情况下都有很大的提升,超线程技术的效率优势只有在多任务操作时候才能得到发挥。

⒋另外支持超线程技术的Windows XP操作系统,其中的很多系统软件都已经针对超线程技术优化过,因此在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时候可以很好的享受到超线程技术带来好处。

HT技术缺点⒈因为超线程技术是对多任务处理有优势,因此当运行单线程运用软件时,超线程技术将会降低系统性能,尤其在多线程操作系统运行单线程软件时将容易出现此问题(这也是在WindowsXP中运行显卡的测试软件时候,得分下降了一点。

⒉在打开超线程支持后,如果处理器以双处理器模式工作,那么处理器内部缓存就会被划分成几区域,互相共享内部资源。

对于不支持多处理器工作的软件在双处理器上运行时出错的概率要比单处理器上高很多。

⒊因为很多工作站软件为Windows 2000操作系统进行过优化,但是采用Windows2000这样的操作系统的工作站无法完全利用超线程技术的优势,也带来不了高的工作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