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意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三)月象征永恒,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三)月象征永恒,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是村孺,得意者得意,悲
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
穷无尽的变化之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
恒!
——贾平凹《望月》
(四)月是思乡怀远的载体
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新月如眉,让人想 起玉阶伫立楚楚动 人的月下佳人,构 成一种恬淡婉约的 宁静美。
(二) “月”是理想人格、高洁情操的象征
1.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
思考:具有“理—想—李人白格、 高2洁.俱情怀逸操兴”壮象思飞征,意欲义上的青天意览 象明,月你。还能想—到—李哪白些?
(三)月象征永恒,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月亮与造境
此外,闺怨诗(“却下水晶帘,玲 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与边塞 诗(“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 城。”王昌龄 《从军行》)等,也常常 用“月”来创造意境,寄托情感。
课堂练习2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唐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依然旧时明月
《全唐诗》里的“月”
《全唐诗》总共 50836首,“月”字 出现11055次,占 1/5,其中李白1166 首诗中,“月”字 出现523次,占1/2.
古代诗词中月的种类
明月——明月皎皎照我床 (曹丕《燕歌行》) 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瑟琶行》) 冷月——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夔 《扬州慢》) 残月——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缺月——缺月挂疏桐 (苏轼《卜算子》) 钩月——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关山月——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 ……
(三)月象征永恒,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又亏了;
圆得那么丰满,亏得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
了得意有了满,双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
立即又要缺陷去了。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
参考答案:诗人笔下的明月高洁、正直而又善解人意,是诗人 想像中理想人格的化身,也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
月亮与造境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以松间皎洁的月光,石上流淌的清泉,创造出一个 清新、自然、幽静的意境。
2.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雨霖铃》)
以一勾高悬西天的残月,营造了个凄冷、悲凉的别离场景, 成为后世模仿的典范。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水调歌头》
4.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五)月是失意孤寂的载体
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课堂小结
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 (一)“月”是爱与美的象征 (二) “月”是理想人格、高洁情操的象征 (三)月象征永恒,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四)月是思乡怀远的载体 (五)月是失意孤寂的载体
那一轮浸润过唐诗宋词的 明月,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 正是我们的精神故乡。我们 要努力呵护与守候,即使是 在今天!我们也要对夜空里 的明月给以更多的关注!
学习重点
一、初探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意象 的象征意义 二、“月亮”与造境
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有哪些?
(一)“月”是爱与美的象征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张若虚
“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
——韦庄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
(一)“月”是爱与美的象征
注:①受降城: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在今甘肃省灵武县。
问题: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运用了哪种技巧?(5分)
参考答案:诗歌前两句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描绘了一幅凄 冷悲凉的大漠月夜图景象。
诗人采用比喻的修辞,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 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
课堂练习1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岸① (节选) 辛弃疾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 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 高耸、傲慢的样子。
问题:在诗人笔下的明月具有怎样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