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微专题—海水和湖泊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之湖泊(共18张PPT)
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 和湖泊的作用
13.20世纪80年的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C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14.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B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之湖泊(共1 8张PPT )
陆地水体——湖泊
目前,博斯腾湖已有天鹅、麻雁、白鹭、水鸭子等各种鸟禽 达120多种。
博斯腾湖该湖西南角有着我国最大的野生睡莲群,该湖西部 沿岸淡水芦苇广布,东部沿岸几乎没有。湖水、睡莲、芦苇、各 类水禽鸟类与大自然形成了完美和谐的自然景观。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博斯腾湖西部沿岸淡水芦苇 较东岸多的原因?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 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 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 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1.湖泊对气候的影响(大湖效应)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 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 雾等现象。
2.湖泊对农业的影响
3.湖泊对工业的影响
4.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附近沙地的成因)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之湖泊(共1 8张PPT )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之湖泊(共1 8张PPT )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B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之湖泊(共1 8张PPT )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之湖泊(共1 8张PPT )
2021年高考地理微专题21 北美(解析版)
专题21 北美基础知识1、以英语为主的美洲国家位置:美洲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临墨西哥湾范围: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丹麦)2、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山区:山脉(落基山等)、高原、盆地相间,山脉是美洲与太平洋板块相撞而成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南部-密西西比平原、西部-大平原)东部高原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地,地势较低3、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伊利湖、休伦湖、安大略湖)五大湖中的苏必利尔湖世界最大淡水湖,五大湖冰川作用形成,除密歇根湖外均为美、加两国共有4、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无热带雨林、草原气候(大部分在北温带)。
地形对气候影响大:西部高山阻挡,温带海洋性、地中海气候仅分布在沿海,高原山区降水少;东部低缓,阻挡作用不显著,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中部地形平坦,冷空气可长驱南下,夏季暖湿气流也可自由北上。
5、外来移民大汇集,英裔和法裔较多,英语为主。
原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是黄种人。
考向预测(一)美国的新冠肺炎截止到2021年5月12日,根据美国目前自己的统计,已经有超过3200万人确诊感染了新冠病毒,其中死亡人数已经突破了58万人。
现在在美国广泛的接种疫苗以及各种其他措施的努力下,人们都认为美国疫情已经基本得到了控制。
但美国华盛顿大学做出的调查却显示,美国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数恐怕早已经超过了90万人大关,直逼百万。
对此,美国传染病专家安东尼.福奇在一次美媒采访他的节目中对此表示赞同,他也认为美国“低估了”新冠死亡人数。
在美国,很多病死的人并没有得到医院的帮助,也没有进入统计范围内。
这些死亡的人既然没有统计进数据范围,自然不算数。
而实际上,整个美国在去年疫情爆发后早已经有多地爆出新闻,诸如老人在养老院死亡后被匆匆处理,或者无家可归者死在路边,甚至包括一些非法移民的死亡,这些死者都有很多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特征。
但是他们并不是被统计在新冠肺炎死亡人数之内,所以就算是死也是稀里糊涂的死,并没有对美国官方在统计数据上造成其他影响。
【2021届高考地理微专题】潮沟与海岸线含答案
9.B全球气候变暖后,海水水位上升,近海潮沟盐度上升,耐碱性植被将向盐度低的区域进行推进,耐盐碱性差的植被先被演替,故该潮沟垂直方向植被演替的先后顺序是甲、丙、丁、乙。
A.不利于港口建设B.导致海水倒灌
C.使黄海面积缩小D.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由于月球等天体的引力导致海水周期性涨落等原因,在杭州湾形成了闻名天下的涌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前后为最佳现潮时间。下图示意杭州湾海岸4世纪以来的变化过程。
9.除潮汐作用外,影响杭州湾北岸海岸线变化的主要因素还有
①海浪侵蚀②西北季风③河流侵蚀④东南季风
7.图示潮水主要流动方向为
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C.自北向南D.自南向北
8.甲植被可能为
A.碱蓬B.大穗结缕草C.獐毛D.白茅草
9.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该潮沟垂直方向的植被演替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丁、乙
C.乙、丁、丙、甲D.丙,乙,甲、丁
潮沟是在沙泥质潮滩上因潮汐涨落冲刷形成的冲沟,其发育程度对芦苇(淡水植物)、碱蓬(耐盐碱,但盐度一般不超过1.6%)和光滩等景观影响较大。1996年黄河因人工改道向北入海,甲区域芦苇和碱蓬不断死亡和萎缩,退化为光滩,且潮沟变长、密度变大。图3为2016年黄河入海口湿地景观分布图。
4.【解析】读图,1900年海岸线到1971年海岸线只有部分向陆地推移,两侧海岸线1900年和1971年重叠,说明没有变化,故A错误;1982—1987年以及1987—1991年海岸线也有重叠位置,故C、D错误;1971—1982年海岸线无相交,且向陆地推移,故B正确。
5.【解析】近百年来,尼罗河海岸线整体向陆地推进,说明尼罗河下游泥沙堆积物减少或者海水侵蚀增强;泥沙堆积物的减少则是因为上游修建大坝后泥沙沉积,入海泥沙减少。故选C。
2021年高考地理重难点03:水、河流、湖泊
2021年高考地理重难点03:水、河流、湖泊重难点03 水、河流、湖泊★★重难点解读★★从历年高考题本专题在高考命题中的命题频率很高。
从高考题分布情况看,重难点主要集中在水循环原理的应用、河湖水文特征分析及陆地水体补给等知识点上,多以图文并重的形式进行命制。
试题材料多选择具体区域的河流、湖泊、湿地的水文特征,综合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水循环的变化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引导考生思考人类活动与水体运动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审视人地协调观的途径。
★★典例探究★★(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 km。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7~9题。
7.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8.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9.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
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答案】7.D 8.C 9.C【解析】7.堆积性游荡河道,必须要具备含沙量大、冲淤变化剧烈等特点。
含沙量大为淤积提供了基础条件,流量季节变化大为冲淤的季节变化提供了基础条件,只有冲淤的不断变化,才能导致河道的游荡(改道)。
8.若河流处于深、窄的地形中,且两岸岩性不易受侵蚀,则河流游荡范围会受到限制,反之河道游荡范围会扩大,③④对。
河水流量和支流汇入主要影响河道的宽度和深度,①②错。
9.结合图文材料可知,渭河从黄河小北干流南部汇入。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13讲 海水的性质含答案
★第13讲 海水的性质一、海水的温度 1.影响因素(1)主要因素: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热量收入——太阳辐射热量支出——海水蒸发 (2)其他因素: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
2.分布规律(1)垂直分布规律:随深度增加而变化,1 000米以下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2)水平分布规律: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3)时间分布规律: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于冬季水温。
3.海水温度的影响 (1)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①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
②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
③有些海洋生物因水温的季节变化而发生季节性游动。
④人类的渔业活动受海水温度影响。
(2)影响海洋运输:纬度较高海域比较明显。
(3)对大气温度起调节作用: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比陆地小;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慢。
二、海水的盐度1.含义: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通常用千分比表示,世界大洋平均盐度约为35‰。
2.分布规律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盐度逐渐降低。
3.影响因素(1)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盐度越高。
(2)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较高,反之盐度较低。
(3)入海径流状况:河流注入的海域,盐度较低。
4.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利用海水晒盐。
(2)利用海水制碱,提取镁、溴等资源。
(3)影响海水养殖。
(4)随科技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海水成为淡水资源的重要补充。
三、海水的密度1.含义: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
2.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其中与温度关系最为密切。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
3.分布规律(1)水平分布: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密度大致相同。
(2)垂直分布: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特殊分布:有时随深度增加,海水密度会突然变小,呈现“海中断崖”现象。
微点1图示法分析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微点2海水温度的时间变化(1)日变化:午后(14-16时)水温最高,日出前后(4-8时)最低。
高考地理湖泊知识点
高考地理湖泊知识点湖泊是地球表面积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于各个大洲和不同的地理环境中。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湖泊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湖泊的定义、分类、形成与分布、地理作用以及世界著名湖泊等方面进行介绍,以便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高考地理湖泊知识点。
一、湖泊的定义湖泊是地表蓄水的天然水体,与海洋相比,湖泊的面积较小、水深较浅。
它是由于地球地壳的变动或其他地质、气候等因素形成的,在地质时间尺度上属于相对稳定的地表水体。
二、湖泊的分类湖泊可以按照地理位置、水源、盆地特征、水量变化等因素进行分类。
1.按照地理位置可以分为高原湖、平原湖、台地湖、山地湖等;2.按照水源可以分为河流湖、冰川湖、火山湖、岩溶湖等;3.按照盆地特征可以分为封堡湖、抬升湖、断裂湖、溶蚀湖等;4.按照水量变化可以分为淡水湖、咸水湖等。
三、湖泊的形成与分布湖泊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构造变动、地壳运动、河流冲积、冰川活动、火山活动等。
在地质的长期演化过程中,湖泊的形成和消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湖泊的分布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不同地理环境下湖泊的分布特点不同。
广义的湖泊分布包括全球范围内的湖泊,狭义的湖泊分布则主要指一个特定地区或国家的湖泊分布特点。
四、湖泊的地理作用湖泊在地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调节气候:湖泊具有吸收热量、调节温度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周边地区的气候条件。
2.调蓄水源:湖泊可以蓄水,为周边地区提供水源、灌溉和发电等重要资源,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3.保护生态:湖泊为众多物种提供了栖息地,维系了生态平衡,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4.经济利用:湖泊是旅游观光的热门地点,也可以开展渔业、航运和水上运动等经济活动。
五、世界著名湖泊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湖泊,它们以壮丽的景色、独特的地理环境而闻名于世。
1. 美洲地区:北美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尼加拉瓜湖;2. 欧洲地区:巴尔干半岛上的贝尔格莱德湖、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瑞士的日内瓦湖;3. 亚洲地区:西伯利亚的巴伦支海、中国的青海湖、印度的瓦努阿特湖;4. 非洲地区:非洲最大湖泊维多利亚湖、坦桑尼亚的坦噶湖;5. 大洋洲地区:澳大利亚的伊壁鸠鲁湖。
2021高考地理《光伏发电—里海—湖泊盐度》微专题集锦含习题解析
微专题:光伏发电一、西北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地处黄河上游龙羊峡地区的铁盖乡,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土地沙漠化严重。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瞄准这片荒地建立了光伏电站。
光伏电站建成后,光伏板需要不定期清洗。
几年后光伏产业园的草地植被得到了缓慢恢复,光伏板清洗次数减少,光伏发电量大增。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光伏板清洗频率最高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草场恢复促使该产业园区光伏发电量大增的最主要原因是A.植被增多,光合作用增强B.地表比热增大,地温提升C.空气湿度减小,云量减少D.沙尘减少,大气质量变好3.近年我国使用独立运行光伏的一些地区出现了拉闸限电的现象,原因是光伏发电A.电费贵B.不稳定C.占地广D.维护难【来源】【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热身考试文科-地理试题【答案】1.A 2.D 3.B【解析】1.光伏板上的污渍灰尘来自于风沙吹来的沉积物,其多少与大气质量有关。
夏秋季节降水稍多,且地表植被覆盖率较高,大气中的灰尘较少,大气质量好;冬季地表封冻,风中的尘土相对较少,但春季风沙大,且地表植被少,大气中的灰尘较多,此季节清洗次数最多,选A。
2.根据材料,清洗次数直接影响到发电量。
草场恢复后,地表植被增多,沙尘减少,大气质量变好,清洗次数减少,发电日数增多看,会促使该产业园区光伏发电量大增,植被增多加强光合作用与发电量无关,植被增多会导致生态调节功能增强,低温升降幅度减小,空气湿度增加,据此选C。
3.拉闸限电说明电力供应不充裕,这是因为光伏发电与天气有关,由于天气变化的多边性导致了光伏发电的不稳定,光伏发电占地广、电费较低、维护不难,这些都与拉闸限电关系不大。
据此分析选B。
太阳能的特点优点:可再生、清洁能源,发展前景广阔;缺点:能量比较分散,受天气状况影响大,投资大、效益低、占地广、储能难;中国太阳能资源的分布: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二、光伏发电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1.光伏应用于农业生产光伏农业是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棚顶太阳能发电、棚内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型光伏系统工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2021高考地理微专题—海水和湖泊
微专题(一)海水的性质海水温度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性质(暖流和寒流)的影响。
读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示区域海水水温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纬度水温西高东低B.高纬度海区海水普遍结冰C.西部水温温差大于东部D.由南向北递减变化均匀2.造成甲、丙两个海区海水温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洋流性质D.盛行风向读某海域等盐度线,完成3~4题。
3.造成A、B两个海区盐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径流量B.降水量C.蒸发量D.海水运动4.A海区盐度最低的月份为()A.2月B.5月C.8月D.11月读某海域图,完成5~6题。
5.上图中影响A处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B.暖流C.径流D.寒流6.在等盐度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34等盐度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A.2月B.5月C.7月D.10月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完成7~8题。
7.下图中最能代表海水表层密度分布规律的是()A.甲B.乙C.丙D.丁8.吃水深度是指船舶在水中沉入水下部分的垂直距离,下列海区中,吃水深度最浅的是()A.波罗的海B.地中海C.红海D.渤海读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关系图,完成9~10题。
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关系图9.海水的密度()A.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B.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C.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D.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10.推断下列四海区表层海水密度最小的是()A.南极海域B.红海C.赤道海区D.副热带海区据地理工作者考察,在黄海中部海面以下20~30米处,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垂直方向出现突变的水层),抑制了海水的上下对流,在海底洼地的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称为黄海冷水团。
读图,完成11~12题。
11.一年中,黄海海域上下层盐度差最小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2.黄海温跃层表现最明显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北部湾海区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洋流。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4章微专题四湖泊——以贝加尔湖为例
微专题四湖泊——以贝加尔湖为例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90页[基础自查]1.自然特征(1)物种独特的原因——分析“特有”周边人口较少,流出河流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
(2)鱼类丰富的原因——分析“丰富”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空间;湖水纯净,阳光透射率高,藻类、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入湖河流多,沿湖湿地多,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
(3)天然空调机的原因——分析“调节气候”①冬温高:冬季湖泊降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湖水结冰释放热量。
②夏凉爽:纬度高,地势高,湖泊升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4)多风浪的原因——分析“湖陆风”湖泊面积大,湖泊与周边陆地热力差异大,白天吹湖风,晚上吹陆风;湖面狭长,两岸地势高,狭管作用强。
(注意冬季结冰,基本无风浪,主要考虑夏季)2.综合治理(1)面临“灭湖”威胁的原因:流域内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多,入湖径流量减少;工农业生产引起的水体污染严重;不合理的捕捞和水体污染导致鱼类等生物多样性减少。
(2)“灭湖”带来的影响: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退化;湖岸周围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3)解决“灭湖”威胁的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用水量;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国家间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立法保护水资源等。
答题模板外流湖萎缩问题的分析模型[考法体验]1.(2018·高考全国卷Ⅲ)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1)~(2)题。
(1)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2)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解析:第(1)题,贝加尔湖位于高原山地,降水量加大和入湖径流增多的水量溢出会往海拔较低的地方流,不会使湖水深度加大。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穿堂风、山谷风、海(湖)陆风 绿洲风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训练——穿堂风山谷风海(湖)陆风绿洲风【思维导图】【试题汇编】一、单选题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
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图中穿堂风最显著的是A.,B.C.D.2.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A.利用厨房、卫生间做进风口B.房屋的朝向为东西向C.减少东西向墙面的长度D.房屋最好坐北朝南1.A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穿堂风是从后屋植物吹向庭院地面,庭院地面应该是温度高、气压低的区域。
由图可知,房屋背面是植物(升温慢),前面庭院是石子地面(石头比热容小,升温快),增强房屋前后的温差,有利于形成穿堂风,选A。
B、C图中房屋前面都有绿植,房屋前后温差小,难以形成过堂风。
2.D穿堂风是利用屋前屋内的温差形成气压梯度进而形成了风,由于正午时分太阳位于正南方向上,南北方向上的温差相对较大,穿堂风以南北方向为主,因此,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北半球则房屋最好坐北朝南,既向阳又有风道,选D。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
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下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和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B.减少下渗,增强湿度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D.降低夜晚时庭院温度,便于纳凉4.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A.利用厨房、卫生间做进风口B.房屋的朝向为东西向C.减少东西向墙面的长度D.在前后居室间墙上设窗或门洞5.与空调冷风相比大多数人更喜欢穿堂风,主要是因为穿堂风A.不消耗能源B.风频与人体自然频率接近C.风力恒定D.风向恒定3.C 结合图示可知石质地面增加了地面的不平整度和摩擦力,减小了风速,A错误;石质地面增加了下渗,B错;石质地面和普通地面的比热差异,增大了屋前屋后的昼夜温差,使得屋前屋后的热力环流增强,“穿堂风”得以增强,C正确;增加石质地面是主要是为了增强“穿堂风”,不是为了降低夜晚时庭院的温度,D错误。
2021高考地理复习微专题:湖泊盐度及其变化问题汇编
微专题:湖泊盐度及其变化问题里海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咸水湖,南北长约1200千米,里海最南部的纬度为37°N。
图2为冬季里海盐度分布图,回答1—2题。
1.冬季里海的盐度分布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对此分布影响最弱的因素是A.蒸发量B.湖水温度C.径流量D.湖泊宽度2.到了春、夏季,里海的①②③④盐度分布区,其范围将出现明显扩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2017·海南)小明从地图上得知,乌尤尼盐沼(位置见图1)面积超过1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盐沼。
小明查到该盐沼的一幅景观照片(图2);盐沼表面凝结成无数块多边形,镶拼成一望无际的盐原,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据称这种景观每年都能见到。
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图像信息,该盐沼( )①海拔超过4 000米②位于高山间盆地③属热带草原气候④年内有积水季节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小明对该盐沼的形成做了下列推理,其中合理的是( )A.海湾—地壳抬升—海水蒸发B.湖泊—气候变干—湖水蒸发C.地下盐矿—地壳抬升—上覆岩层剥蚀D.地下水位上升—气候干燥—地表形成盐壳(2019·广州模拟)的的喀喀湖(图中a湖)是南美洲地势最高的湖泊。
该湖位于安第斯山脉的普纳高原北部,湖面海拔达3 821 m,湖水面积大约为8 300 km2,平均水深140~180 m,最深处达280 m。
该湖周围群山环绕,峰顶常年积雪,但湖水终年不冻。
的的喀喀湖与波波湖(图中b湖,湖面海拔为3 690 m)通过河流相通。
读图,完成下题。
5.若a、b两湖泊中一个为淡水湖,一个为咸水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湖湖面南高北低B.a湖为咸水湖,b湖为淡水湖C.b湖湖面南高北低D.a湖为淡水湖,b湖为咸水湖6.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中的D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面有周期性的涨落。
图2是湖区的降水统计资料。
(1)用水循环原理解释D湖泊为淡水湖的原因。
【精准解析】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学科素养微专题1+海水的性质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学科素养微专题1海水的性质一、海水的温度1.海洋热量收支状况:(1)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的热量。
(2)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3)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纬度因素、深度、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1)垂直分布规律。
位置变化规律总体趋势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水温一般最高1000米以上,随深度变化幅度很大深度差异1000米以下,随深度变化幅度很小(2)水平分布规律。
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同一季节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同一海区夏季水温普遍高于冬季3.海水温度的影响:二、海水的盐度1.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因素:2.全球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随纬度呈现“双峰”分布格局: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盐度逐渐降低。
3.世界特殊海区盐度的特征及原因:(1)南纬60°附近海域盐度比北纬60°附近海域盐度高,是因为南纬60°附近为大面积的海洋,而北纬60°附近海域周围陆地广阔,陆上河流大量淡水汇入海洋,起到稀释的作用。
(2)世界表层海水盐度最高、最低的海区及其原因。
海区盐度最高盐度最低盐度超过4%低于1%原因气候位于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而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小。
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径流两岸是干燥的沙漠地区,几乎没有陆地淡水注入四周陆地河流众多,有大量的淡水注入海域封闭度比较封闭,与大洋的海水交换少三、海水的密度1.含义: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
2.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其中与温度关系最为密切。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
3.分布规律:(1)水平分布: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
(2)垂直分布: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021高考地理微专题里海含习题解析
里海各知识点习题汇总【位置及界线】读中亚地区略图,回答1~3题。
1.图中代号所示地理事物名称正确的是( )①乌拉尔山脉②乌拉尔河③伏尔加河④勒拿河⑥阿姆河⑧里海⑩咸海A.①③⑧ B.①③⑥⑧ C.③⑧ D.①②③⑧答案:D解析:④为额尔齐斯河,⑥为锡尔河,⑩为巴尔喀什湖。
2.下列关于中亚各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D国灌溉农业发达,是中亚主要粮食生产国B.A国地势北高南低、沙漠广布,热量充足C.D国盛产棉花,有“白金之国”的美誉D.B国的名称为土库曼斯坦解析:D国为乌兹别克斯坦,是重要棉花生产国,有“白金之国”的美誉。
答案:C3.亚欧第二大陆桥横贯的国家是( )A.A国 B.B国 C.D国 D.A国和B国答案:A解析:亚欧第二大陆桥在中亚横贯的国家是哈萨克斯坦。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2016·徐汇模拟)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位于欧洲和亚洲的内陆交界处。
上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发。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符合里海地理特征的是( )①湖面风平浪静②北部湖水较南部深③冬季湖水结冰④湖水较少用于灌溉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D解析:里海地处亚欧大陆内部,纬度较高冬季湖水结冰;但由于湖水盐度较高,因此较少用于灌溉。
因此本题选D。
2.上世纪30~50年代,里海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 .流域年蒸发量增大B .流域年降水量减少C .湖泊下渗水量增大D .入湖河水量减少 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上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进行大规模开发,由此可以推测是由于大量用水导致入湖河水减少,进而导致入湖河水量减少。
3. (2016·黑龙江大庆一模) 读世界某区域图(图甲)和该区域内A 、B 、C 三城市气候统计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黑土区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原因,并分析该地区农业开发可能对黑土产生的不利影响。
原因:植被覆盖良好,为黑土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地形平坦开阔,侵蚀作用弱。
2021高考地理复习微专题:湖泊盐度及其变化问题汇编
微专题:湖泊盐度及其变化问题里海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咸水湖,南北长约1200千米,里海最南部的纬度为37°N。
图2为冬季里海盐度分布图,回答1—2题。
1.冬季里海的盐度分布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对此分布影响最弱的因素是A.蒸发量B.湖水温度C.径流量D.湖泊宽度2.到了春、夏季,里海的①②③④盐度分布区,其范围将出现明显扩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2017·海南)小明从地图上得知,乌尤尼盐沼(位置见图1)面积超过1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盐沼。
小明查到该盐沼的一幅景观照片(图2);盐沼表面凝结成无数块多边形,镶拼成一望无际的盐原,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据称这种景观每年都能见到。
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图像信息,该盐沼( )①海拔超过4 000米②位于高山间盆地③属热带草原气候④年内有积水季节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小明对该盐沼的形成做了下列推理,其中合理的是( )A.海湾—地壳抬升—海水蒸发B.湖泊—气候变干—湖水蒸发C.地下盐矿—地壳抬升—上覆岩层剥蚀D.地下水位上升—气候干燥—地表形成盐壳(2019·广州模拟)的的喀喀湖(图中a湖)是南美洲地势最高的湖泊。
该湖位于安第斯山脉的普纳高原北部,湖面海拔达3 821 m,湖水面积大约为8 300 km2,平均水深140~180 m,最深处达280 m。
该湖周围群山环绕,峰顶常年积雪,但湖水终年不冻。
的的喀喀湖与波波湖(图中b湖,湖面海拔为3 690 m)通过河流相通。
读图,完成下题。
5.若a、b两湖泊中一个为淡水湖,一个为咸水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湖湖面南高北低B.a湖为咸水湖,b湖为淡水湖C.b湖湖面南高北低D.a湖为淡水湖,b湖为咸水湖6.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中的D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面有周期性的涨落。
图2是湖区的降水统计资料。
(1)用水循环原理解释D湖泊为淡水湖的原因。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学科素养微专题1海水的性质(含解析)
2021⾼考地理湘教版⼀轮复习习题:学科素养微专题1海⽔的性质(含解析)学科素养微专题1海⽔的性质⼀、海⽔的温度1.海洋热量收⽀状况:(1)收⼊:主要是太阳辐射的热量。
(2)⽀出:主要是海⽔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3)影响海⽔温度的因素:纬度因素、深度、海陆分布、⼤⽓运动、海⽔运动等。
2.海⽔温度的分布规律:(1)垂直分布规律。
位置变化规律总体趋势随深度增加⽽递减,表层⽔温⼀般最⾼1 000⽶以上,随深度变化幅度很⼤深度差异1 000⽶以下,随深度变化幅度很⼩(2)⽔平分布规律。
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同⼀季节由低纬度向⾼纬度递减同⼀海区夏季⽔温普遍⾼于冬季3.海⽔温度的影响:⼆、海⽔的盐度1.影响海⽔盐度分布的因素:2.全球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随纬度呈现“双峰”分布格局:副热带海域海⽔盐度最⾼,由副热带海域向⾚道和两极,盐度逐渐降低。
3.世界特殊海区盐度的特征及原因:(1)南纬60°附近海域盐度⽐北纬60°附近海域盐度⾼,是因为南纬60°附近为⼤⾯积的海洋,⽽北纬60°附近海域周围陆地⼴阔,陆上河流⼤量淡⽔汇⼊海洋,起到稀释的作⽤。
(2)世界表层海⽔盐度最⾼、最低的海区及其原因。
海区盐度最⾼盐度最低盐度超过4% 低于1%原因⽓候位于副热带海区,降⽔少⽽蒸发旺盛,蒸发量⼤于降⽔量纬度较⾼,⽓温较低,蒸发量⼩。
受西风影响降⽔较多,蒸发量⼩于降⽔量径流两岸是⼲燥的沙漠地区,⼏乎没有陆地淡⽔注⼊四周陆地河流众多,有⼤量的淡⽔注⼊海域封闭度⽐较封闭,与⼤洋的海⽔交换少三、海⽔的密度1.含义:指单位体积内海⽔的质量。
2.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其中与温度关系最为密切。
⼀般来说,温度越⾼,密度越低。
3.分布规律:(1)⽔平分布:表层海⽔密度随纬度的增⾼⽽增⼤,同纬度海域的海⽔密度⼤致相同。
(2)垂直分布:海⽔密度随深度的增加⽽增⼤。
(3)特殊分布:有时随深度增加,海⽔密度会突然变⼩,呈现“海中断崖”现象。
【2021高考地理微专题五】 湖泊含答案
微专题五湖泊龙感湖与鄱阳湖古时曾连为一体,东汉时分离。
湖区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保护区。
该湖区人类活动少,水质优良,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
下图示意龙感湖地区位置与范围。
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龙感湖与鄱阳湖分离的主要原因是()A.蒸发旺盛B.泥沙淤积C.地壳抬升D.围湖造田2.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A.净化水中污染物质B.调节气候、美化环境C.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D.维持生物多样性3.龙感湖地区能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原因是()①冬季温和多雨②人类活动少,环境好③食物来源充足④水质好,无捕食动物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下图为达里诺尔湖位置图。
该湖湖水只有补给,没有外泄,补给全靠四条河流的淡水注入。
湖中生长着对环境极为挑剔的华子鱼,每年5月,湖冰开始消融,华子鱼就要从达里诺尔湖湖口出发,沿河道逆流而上,找到合适的地方产卵。
产卵后的华子鱼和孵出的幼鱼会游回大湖栖息、生长,冬季进入深水处过冬。
由于生态退化、水草稀少,每年5月,当地渔民就会在入湖的四条河流上游打下竹桩、铺设羊胡草把。
据此完成4~6题。
4.依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有关该湖泊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冰川侵蚀形成的湖泊,是咸水湖B.火山熔岩阻塞形成的湖泊,是淡水湖C.地壳凹陷形成的湖泊,是咸水湖D.风力侵蚀形成的湖泊,是淡水湖5.推测渔民捕捞华子鱼的最佳时间是()A.12月至次年1月B.4—5月C.6—7月D.9—10月6.每年5月,渔民在入湖河流上游打下竹桩、铺设羊胡草把的目的是()A.减缓流速,阻挡鱼类洄游B.阻挡途中天敌,保护鱼类C.利于鱼卵附着,确保幼鱼成活D.利于扰动湖水,为鱼类提供饵料乌鲁米耶湖位于伊朗西北部(如图),平均海拔1 275米,春季水深为4~6米,夏季仅1~2米。
近年来,该湖面积迅速缩小,面临消失。
据此完成7~8题。
【高考地理微专题】湖泊
湖泊一、湖泊的类型(一)按成因分类(二)按盐度分类(1)淡水湖:与外流河相通,湖水易交换,循环更新周期短,含盐分少;主要分布在外流区(或降水较多的地区)。
(2)咸水湖:为内流河的终点,只有流进的河流,没有流出的河流。
因蒸发盛,盐度较大;主要分布在内流区(或降水较少的地区)青海湖、纳木错、里海、死海等。
二、湖泊的特征【典型例题1】右图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
读图回答(1)~(2)题。
(1)乍得湖流域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A.流域面积缩小 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 D.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典型例题2】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典型例题3】据地质考察研究,倒淌河在1 3万年前流入黄河,而如今则注入青海湖。
指出倒淌河流向变化对青海湖湖水盐度的影响,并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其成因。
(8分)三、湖泊的效益与价值(1)生态效益:调节气候、调节径流、减轻洪涝、美化环境、净化污染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等。
(2)经济效益:提供淡水、水产养殖、发展航运、旅游等。
(3)科考价值。
四、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影响及对策1、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咸水湖】自然:气候变暖、蒸发旺盛;降水减少,气候变干。
人为:注人湖泊的河流两岸引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减少水土流失加重,泥沙在湖区淤积。
【淡水湖】主要是人为: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泥沙在湖区淤积;围湖造田。
2、湖泊面积缩小的影响(对湖泊本身+对周边地区)对湖泊本身:导致湖泊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水质变差;对周边地区:使湖泊调节气候的能力降低、调蓄径流(洪水)的能力降低、提供的水资源减少、旅游价值降低(若为旅游景点)、发展灌溉农业,引发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典型例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20世纪50年代湖北省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今只剩下83个。
【2021高考地理微专题二】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微专题二常见地貌类型青海湖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部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交会地带,并具有其自身的湖泊效应,区域内西北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
青海湖周边地区分布有大量沙丘,其中湖区东岸沙岛附近较为集中(见图1,黑色区域为水域),西岸布哈河河口三角洲也有分布(见图2),近年来这些沙丘面积有扩大趋势。
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青海湖东岸沙丘的叙述,正确的是()A.沙丘的沙源来自河湖沉积物B.沙丘的形成与流水堆积作用有关C.沙丘东坡缓西坡陡D.沙丘向湖心移动2.据图推测,影响青海湖西岸沙丘形成的自然因素有()①西北风②湖陆风③地壳隆起④河流⑤地形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3.推测近年来青海湖周边地区沙丘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气候干旱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徐霞客游记》中曾记录:“路侧有窞(dàn)深坑一圆,名龙井。
下坠五六丈,四围大径三丈,俱纯石环壁。
坠空缀磴而下,下底甚平,东北裂一门,透门以入,其内水声潺潺,路遂昏黑。
践崖扪隙,其下忽深不可测。
久之,光渐启,回见所入处,一石柱细若碧笋……”据此完成4~5题。
4.龙井的形成过程可能是()A.沉积作用——地壳凹陷——流水溶蚀B.地壳抬升——流水溶蚀——重力崩塌C.流水溶蚀——地壳抬升——重力崩塌D.地壳抬升——沉积作用——流水溶蚀5.该地貌类型对本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①土层浅薄,土壤贫瘠②光热充足,降水多③易引发地质灾害④利于地表水存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下图为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的“红石”景观。
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2 000~4 000米的山谷里。
研究发现,此类红石的藻类喜低温潮湿的环境,依附生长于“新鲜”的石头表面。
据此完成6~7题。
6.形成图示红石景观的“新鲜”石头可能来源于()A.火山喷发形成的固结物B.冰川融化形成的泥石流堆积物C.岩石风化形成的残留物D.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7.我国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该类景观的是()A.粤东B.苏南C.川西D.陕北河口(范围指从潮汐影响下的上界至水下三角洲的末端)可视为径流与潮流相互作用的区域,下图为常见的河口类型示意图。
高考二轮复习课件专题自然地理湖泊
被称为“圣湖”。
②冰川融水携带大量砾石等堆
积物在湖区堆积,使湖区中间
地势抬高;
③加之蒸发量大,湖泊面积缩
小,使得两湖由合到分。
【知识迁移】玛旁雍错(下图)湖面
海拔约4500 m,流域平均年降水量和蒸 发量分别为168.3 mm和2197.4 mm。历 史上玛旁雍错与拉昂错同属一外流湖,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 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6分)
①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 盆)。 ②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 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③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 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湖泊的演变:淡水湖——咸水湖
A 1.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湖泊的类型:按成因分类
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 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 巨厚,可达8千米。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
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C
B.入湖径流增多
(1)说明运城盐池的形成过程。
地壳运动过程中,岩层断裂凹陷形成凹地(洼 地);周边河流和雨洪汇入凹地积水成湖;周边 河流和雨洪不断将含盐类的矿物质带入湖中; 该地区年均气温较高,湖水蒸发旺盛,含盐类 的矿物质不断在湖中积累、沉淀,湖水所含盐 分不断增加,从而形成盐池。
湖泊的形成过程
地 湖盆的形成过程 质
(2)推测运城盐池变成“玫瑰湖”的季 节并说明形成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一)海水的性质海水温度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性质(暖流和寒流)的影响。
读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示区域海水水温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纬度水温西高东低B.高纬度海区海水普遍结冰C.西部水温温差大于东部D.由南向北递减变化均匀2.造成甲、丙两个海区海水温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洋流性质D.盛行风向读某海域等盐度线,完成3~4题。
3.造成A、B两个海区盐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径流量B.降水量C.蒸发量D.海水运动4.A海区盐度最低的月份为()A.2月B.5月C.8月D.11月读某海域图,完成5~6题。
5.上图中影响A处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B.暖流C.径流D.寒流6.在等盐度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34等盐度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A.2月B.5月C.7月D.10月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完成7~8题。
7.下图中最能代表海水表层密度分布规律的是()A.甲B.乙C.丙D.丁8.吃水深度是指船舶在水中沉入水下部分的垂直距离,下列海区中,吃水深度最浅的是()A.波罗的海B.地中海C.红海D.渤海读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关系图,完成9~10题。
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关系图9.海水的密度()A.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B.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C.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D.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10.推断下列四海区表层海水密度最小的是()A.南极海域B.红海C.赤道海区D.副热带海区据地理工作者考察,在黄海中部海面以下20~30米处,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垂直方向出现突变的水层),抑制了海水的上下对流,在海底洼地的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称为黄海冷水团。
读图,完成11~12题。
11.一年中,黄海海域上下层盐度差最小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2.黄海温跃层表现最明显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北部湾海区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洋流。
琼州海峡(甲)受沿岸水的影响,盐度长年较北部湾偏低。
一般而言,单位质量的海水,盐度大体积小。
读北部湾地形图、北部湾表层洋流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
北部湾海底地形图13.下列关于北部湾海区地形地貌特征的描述,准确的是()A.全部为大陆架B.多海湾、岛屿C.大致北浅南深D.属于断陷盆地14.影响北部湾海流流向发生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海底地形影响B.北太平洋暖流影响C.亚洲季风环流D.北部湾海陆轮廓影响15.就表层海水而言,下列关于北部湾与琼州海峡补给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半年,北部湾补给琼州海峡B.冬半年,琼州海峡补给北部湾C.全年,琼州海峡补给北部湾D.全年,北部湾补给琼州海峡海水的性质1~2.1.C 2.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同纬度海水温度西低东高;高纬度东部海区海水温度较高,不易结冰;西部海水温差大于东部;由南向北海水温度递减变化西部大,东部小。
第2题,读图可知,甲海区纬度高,水温低;丙海区纬度低,水温高,故A正确。
3~4.3.A 4.C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A海区为渤海,B海区为黄海,渤海河水注入量大,盐度较低,故选A。
第4题,8月份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河水注入量大,盐度最低。
5~6.5.C 6.A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A处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可判断A处盐度偏低;A处位于圣劳伦斯河河口附近,盐度低主要受陆地淡水注入的影响。
第6题,Q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说明径流入海量最小,时段是2月。
7~8.7.D8.C解析第7题,海水温度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所以甲应该是海水温度变化曲线;海水盐度跟降水量与蒸发量密切相关,因此海水盐度变化是从副热带向赤道和两极递减,所以丙是海水盐度变化曲线;表层海水密度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所以丁应该是海水表层密度变化曲线。
第8题,吃水深度最浅说明海水密度大,根据海水密度变化规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红海纬度最低,蒸发旺盛,因此海水密度最大,C 正确。
9~10.9.C10.C解析第9题,分析密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密度越大,温度越低,盐度越大,即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第10题,在四个海域中,赤道地区温度最高,盐度较低,因而海水密度相对最小。
11~12.11.D12.B解析第11题,结合图中不同季节海水上层与下层的盐度变化图可知,冬季时,上下层的盐度差最小。
第12题,温跃层就是垂直方向出现突变的水层,据图可知,夏季时上下海水温度之差最大,容易出现温跃层。
13~15.13.C14.C15.C解析第13题,根据等深线数值判断,北部湾海底由海岸向海洋内部逐渐变深,大致是北部浅南部深,最深处明显小于200米,绝大部分属于大陆架地区,基本无岛屿。
第14题,北部湾海区较为封闭,在海岸线的约束下,表层海水在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流整体呈顺时针流向,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整体呈逆时针流向。
主要动力为季风。
第15题,材料显示,琼州海峡因河流淡水注入盐度长年低于北部湾,说明琼州海峡长年单位质量海水体积大于北部湾,意味着琼州海峡海面高于北部湾,因此,海面海水长年从琼州海峡流向北部湾,故C正确。
微专题(二)湖泊龙感湖与鄱阳湖古时曾连为一体,东汉时分离。
湖区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保护区。
该湖区人类活动少,水质优良,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
下图示意龙感湖地区位置与范围。
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龙感湖与鄱阳湖分离的主要原因是()A.蒸发旺盛B.泥沙淤积C.地壳抬升D.围湖造田2.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A.净化水中污染物质B.调节气候、美化环境C.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D.维持生物多样性3.龙感湖地区能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原因是()①冬季温和多雨②人类活动少,环境好③食物来源充足④水质好,无捕食动物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下图为达里诺尔湖位置图。
该湖湖水只有补给,没有外泄,补给全靠四条河流的淡水注入。
湖中生长着对环境极为挑剔的华子鱼,每年5月,湖冰开始消融,华子鱼就要从达里诺尔湖湖口出发,沿河道逆流而上,找到合适的地方产卵。
产卵后的华子鱼和孵出的幼鱼会游回大湖栖息、生长,冬季进入深水处过冬。
由于生态退化、水草稀少,每年5月,当地渔民就会在入湖的四条河流上游打下竹桩、铺设羊胡草把。
据此完成4~6题。
4.依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有关该湖泊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冰川侵蚀形成的湖泊,是咸水湖B.火山熔岩阻塞形成的湖泊,是淡水湖C.地壳凹陷形成的湖泊,是咸水湖D.风力侵蚀形成的湖泊,是淡水湖5.推测渔民捕捞华子鱼的最佳时间是()A.12月至次年1月B.4—5月C.6—7月D.9—10月6.每年5月,渔民在入湖河流上游打下竹桩、铺设羊胡草把的目的是()A.减缓流速,阻挡鱼类洄游B.阻挡途中天敌,保护鱼类C.利于鱼卵附着,确保幼鱼成活D.利于扰动湖水,为鱼类提供饵料乌鲁米耶湖位于伊朗西北部(如图),平均海拔1 275米,春季水深为4~6米,夏季仅1~2米。
近年来,该湖面积迅速缩小,面临消失。
据此完成7~8题。
7.与夏季相比,乌鲁米耶湖春季湖水更深的主要原因是()A.春季降水量大B.春季冻土消融,地下水补给量大C.春季流域内融雪量大D.夏季湖水人为消耗量大8.乌鲁米耶湖湖面萎缩的原因可能是()①人多地少,围湖造田②引湖泊水灌溉③河流中上游修建水坝④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对洞庭湖出湖流量和泥沙变化具有明显影响。
下图示意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洞庭湖区9—11月多年平均月湖容变化。
据此完成9~11题。
9.与夏季相比,9—11月对洞庭湖入江口干流下游附近补给增长率最明显的是()A.雨水补给B.湖水补给C.融水补给D.地下水补给10.9月初至10月初,三峡水库蓄水后洞庭湖的湖容净变化量大于蓄水前,其主要原因是()A.水库蓄水增多B.水库补枯增多C.长江水位上升D.长江流速增加11.与三峡水库蓄水前相比,洞庭湖9月份入江口处()A.河床不变B.侵蚀减弱C.流速减慢D.搬运增强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境内,呈东北—西南狭长分布,湖长93千米,平均宽度32千米,湖水面积2 339平方千米。
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位于呼伦湖东北部,河长25千米,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位变化的制约,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
呼伦湖是一个淡水湖和咸水湖不断转化的湖泊。
冬季11月初至次年4月下旬,呼伦湖水量处于不增不减的平稳状态。
4月下旬开始,呼伦湖水位逐渐上升。
下图示意呼伦湖位置及其周围水系。
(1)分析呼伦湖在冬季11月初至次年4月下旬期间水量稳定的主要原因。
(2)分析呼伦湖水位从4月下旬开始逐渐上升的主要原因。
(3)呼伦湖是一个淡水湖和咸水湖不断转化的湖泊,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沃斯托克湖,又称东方湖,它坐落在(77°S,105°E),距南极海岸线1 500千米之处,海拔3 500米。
沃斯托克湖位于俄罗斯南极东方站冰层表面以下4 000米处。
科学研究证实,沃斯托克湖曾是地表淡水湖,后被封存在厚实的冰冠下至少1 500万年。
沃斯托克湖长约250千米、宽约50千米,平均水温-3 ℃,是南极大陆140多个冰下湖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冰下淡水湖。
地质历史时期的板块运动导致南极大陆的自然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下图为俄罗斯南极东方站位置图和俄南极考察队探索东方湖示意图。
(1)说明东方湖在南极大陆没有冰川之前为淡水湖的原因。
(2)解释东方湖水温低至-3 ℃仍不结冰的原因。
(3)分析当钻穿4 000米冰层时,东方湖的湖水迅速沿钻井上升了近500米的原因。
(4)推测东方湖从地表湖转变为冰下湖的自然演化过程。
湖泊1~3.1.B 2.D 3.C解析第1题,图示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所携带泥沙进入湖区后,在江水和湖水的顶托作用下,泥沙在河流入湖口地区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水下堆积体持续接受堆积最终露出水面,使龙感湖和鄱阳湖分离。
第2题,由“湖区内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可知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维持生物多样性。
第3题,龙感湖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温和,但降水较少,排除①;龙感湖地区作为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少,对环境影响小,环境好,②正确;除气候温和外,食物来源充足是候鸟越冬地的重要条件之一,③正确;鸟类一般处于食物链的底端,该地区应该有以候鸟为食的其他捕食动物,排除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