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循环产业链新技术
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之研究
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之研究【摘要】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探讨。
在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指出了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阐述了研究意义,指出了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对于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性;最后明确了研究目的,即探讨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的路径和案例分析。
在分别对农业循环经济概念、重要性、与生态产业链的关系、路径和案例进行深入解析。
最后在结论部分提出了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的启示,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 生态产业链,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概念解析, 重要性, 关系, 路径, 案例分析, 启示, 展望未来, 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是当前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农业生产所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这种背景下,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耕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化肥农药的滥用、农业废弃物的大量排放等,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纷纷开始探讨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希望通过构建循环利用资源的产业链,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标。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不少关于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的研究成果,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
进一步深入探讨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重要性以及与生态产业链的关系,探讨构建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的路径以及案例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的建设路径和实践经验,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
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农业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能源节约利用和减少资源浪费等措施,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资源综合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利用,在制作肥料、动物饲料等方面发挥作用,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不同农业产业之间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形成产业链,相互配合,互相促进发展,提高整体效益。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废弃物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资源化利用,例如农作物秸秆可以利用生物发酵技术用于生产生物燃料,并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生态农业的发展生态农业是一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农业生产方式。
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打造健康有机的农产品,建立健康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循环农业物资的回收再利用在农业生产中大量的物资如农膜、农膜、肥料包装袋等会产生大量的垃圾,通过回收再利用,可以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效果,减少环境污染。
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引导更多的农民朋友参与到生态农业的发展中来,形成农业生态链。
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政府应当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农业企业开展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建设,减轻企业的经营负担,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
科技创新驱动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推进农业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变,促进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
跨界合作共赢不同行业之间可以进行跨界合作,互相借鉴经验,共同推动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实现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农业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农民朋友的意识,引导农民朋友积极参与到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建设中来。
总结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对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农业跨界发展:构建农业产业链的新模式
人才培养:加强农业 与其他产业的人才交 流与合作,培养具备 跨界思维和创新能力 的人才。
资源整合:促进农业 与其他产业的资源共 享与整合,实现产业 间的优势互补和协同 发展。
跨界发展的未来趋势与展望
农业科技化: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农业生态化: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农业融合化: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拓展农业功能 农业智能化:推广智能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效率
跨界发展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农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拓展农业功能,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竞争力 促进农业生态保护,实现绿色发展
跨界发展面临的挑战
资源环境压力: 农业发展受到土 地、水资源等自 然资源的限制, 环境问题日益突 出
市场竞争:跨界 发展需要面对来 自其他行业的竞 争,需要提高自 身的竞争力
农业产业链的跨界融合模式
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模式,提高农业附加值。
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将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如农产品包装设计、农业主题文化活动等。
农业与科技产业融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例如智慧农业、农业 大数据等。
农业与电商产业融合:通过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农业产业链优化的必要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保障食品安全等。
农业产业链优化的路径:推广先进的农业 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 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完善农业社会 化服务体系等。
农业产业链优化的实践案例:各地根据自身情况, 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优化措施,如发展特色农 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
循环综合种植养殖新模式新技术
循环综合种植养殖新模式新技术循环综合种植养殖新模式新技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这一模式结合了农业种植与养殖业,通过相互促进和循环利用资源,能够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
本文将介绍循环综合种植养殖的概念、优势以及应用的新技术。
一、概念与原理循环综合种植养殖是指在同一农田或农场内,通过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以及种植和养殖废弃物等,实现农田种植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
其原理是在耕地上种植作物,利用作物的秸秆等废弃物作为动物饲料,再利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作为有机肥料施于农田,从而形成生产、消费、再生产的循环链条。
二、循环综合种植养殖的优势1.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种植养殖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水资源和废弃物,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2.增加农田产出:通过养殖的有机废弃物作为肥料施于农田,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田产出。
3.减少污染物排放:养殖废物和化肥等农业产生的污染物经过处理后,能够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稳定农田生态系统:循环综合种植养殖能够平衡农田生态系统,减轻农业对土壤、水源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保持生态平衡。
三、循环综合种植养殖的新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循环综合种植养殖模式也不断发展和创新。
以下是几种应用于循环综合种植养殖的新技术。
1.生物技术应用: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对作物的抗性、产量等进行改良,提高耐逆性,增加农田产出。
同时,通过饲料添加剂等技术手段,改善动物消化吸收能力,提高养殖效益。
2.智能化种植养殖管理系统:利用传感器、物联网技术等,实现对农田和养殖设施的智能化管理。
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养殖环境等参数,及时调整种植和养殖条件,提高生产效率。
3.循环废弃物处理技术:利用先进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对养殖废物进行高效、环保的处理。
如沼气发电技术,可以将养殖废物转化为可再生能源,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
4.养殖与种植的精准匹配技术:通过研究不同作物和畜禽的相互作用关系,合理设计养殖与种植的组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现代农业种养循环模式
现代农业种养循环模式
现代农业种养循环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形成协同循环的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理念是“物尽其用,循环再利用”,通过对农业废弃物和副产品
的收集、处理和利用,形成高效的种养循环链条,实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具体来说,现代农业种养循环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作物与畜禽养殖的有机结合。
通过将畜禽养殖和农作物种植结合起来,实现畜禽粪便、秸秆等有机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为农作物提供肥料,同时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2.畜禽养殖与生态养殖的有机结合。
通过生态养殖的方式,让畜禽在自然环境中自由放养,同时与农业废弃物等有机物质相结合,形成生态循环链条,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环境污染。
3.农业生产与能源利用的有机结合。
通过利用农业废弃物和副产品进行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实现能源利用的循环和节约,同时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4.农业生产与生态旅游的有机结合。
通过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等形式,将农业生产与旅游业相结合,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惠,同时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现代农业种养循环模式是一种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推广价值。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这种模式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加重要的
作用。
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
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是指在农业养殖过程中,通过生态循环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下面是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的介绍:1.走廊农业模式:在农田中种植不同类型的作物,形成一条条走廊,使得水、阳光和气流能够通过,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2.输送带式养殖模式:在大型鱼塘或养殖池中设置输送带,将饲料、水和鱼苗以适当的速度通过输送带送至养殖场,减少人工操作的同时提高饲养效率。
3.封闭循环养殖模式:通过合理设计养殖池和过滤装置,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并进行养殖废水的处理。
4.全鸟循环养殖模式:将不同品种的鸟类养殖在同一场地中,通过饲料、粪便和死鸟的相互作用,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5.多元配套养殖模式:将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家禽和家畜养殖在同一场地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促进生态循环,降低养殖成本。
6.有机循环养殖模式:在养殖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通过生物有机肥料、微生物和植物抗病虫害等手段,实现农产品的有机生产。
7.一体化循环农业模式:将农作物种植、养殖和工业生产相结合,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对外界环境的污染。
8.薄膜覆盖养殖模式:在养殖场地上设置透明薄膜,提供光照和保温,延长养殖物的生长期,提高养殖产量。
9.多层立体养殖模式:通过建造多层养殖场,增加养殖密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并利用层间温差、光照差异等条件促进养殖物的生长。
10.养殖粪便资源化模式:将养殖废弃物进行堆肥处理,通过添加菌种等方式,使其转化为有机肥料,在农作物种植中使用。
11.循环水肥养殖模式:将养殖废水经过生物处理、物理处理等工艺,去除其中的污染物,净化后作为肥料进行重复利用。
12.精确养殖模式:利用物联网技术、无人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养殖场的精确管理,提高养殖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以上是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的简要介绍,这些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
目前,传统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残余物几乎全部进入公共领域,重新返回大气圈和生物圈,造成了严重地环境污染,农业生产地增长也是以资源地浪费和环境地污染为代价地.为了解决传统生产方式带来地诸多弊端,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种新地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正越来越受到人们地重视.循环农业模式形成生产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地机制和封闭或半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整个生产过程做到了废弃物地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大幅降低农药、兽药、化肥及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地使用量,从而形成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地生产格局. 为此,下面推荐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第一种:猪-沼-菜模式户建一口立方米沼气池,养头以上地猪,配套1亩左右地露地菜,猪粪入池,沼肥种菜,以沼渣作底肥,沼液作追肥,通过沼液叶面喷施来抑虫防病.也可采用“猪-沼-大棚蔬菜”模式:在亩塑料大棚内建立方米沼气池,饲养头猪.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内,沼气烧饭或为棚内生产照明、升温,为蔬菜生产提供肥源;沼渣、液过管网做肥料改良土壤;棚内生产基本不施化肥,农药量也大大减少,增产幅度,且品质大大提高.由于猪舍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猪生长快且节省饲料,增加了养猪地经济效益.第二种:猪-沼-果(鱼)模式户建一口沼气池,年出栏头猪,种亩果树,用沼渣、液作为速效有机肥用于果树追肥,能使果品品质提高个等级,增产幅度可达以上,生产成本下降.也可采用“猪-沼-鱼”模式:该模式主要在养鱼户中发展,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喂鱼,沼渣作为池塘基肥,沼液作追肥,从而降低饵料成本,减少鱼塘化肥施用量,控制鱼类疾病.第三种:“生物链”模式建一口立方米沼气池,饲养只鸡、头猪,养亩水面地鱼,种亩农田.以沼气为中间环节,连接鸡、猪、鱼和农作物,使之形成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具体内容:饲料→养鸡(喂猪)→鸡粪(猪粪尿)进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用能,沼液、沼渣喂鱼→鱼塘泥和部分沼渣肥田.这种模式具有多业并举和互补地特点.第四种:种-养-加模式该模式适用于从事传统农产品加工地农户,如做豆腐、磨粉等.以加工地下脚料(如豆渣、粉渣)喂猪,猪粪入沼池,沼肥用于种植无公害水稻、蔬菜等;沼气用于烧饭、加工、照明.第五种:鱼-桑-鸡模式池塘内养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鱼池淤泥及鸡粪作桑树肥料,蚕蛹及桑叶喂鸡,蚕粪喂鱼,使桑、鱼、鸡形成良好地生态循环.试验表明,每千克桑叶喂蚕,蚕粪喂鱼,可增加鱼产千克,年产鸡粪千克,相当于给桑园施标准氮肥千克,磷肥千克.第六种:鸡-猪-鱼模式饲料喂鸡,鸡粪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塘泥作肥料.以年养只鸡计算,将鸡粪喂猪,可增产猪肉千克,猪粪喂鱼可增捕成鱼千克,加上塘泥作肥料,合计可增收元.第七种:牛-鱼模式将杂草、稻草或牧草氨化处理后喂牛,牛粪发酵后喂鱼,塘泥作农田肥料.头牛地粪可饲喂1亩水面塘鱼,年增产成鱼千克.第八种:牛-蘑菇-蚯蚓-鸡-猪-鱼模式利用杂草、稻草或牧草喂牛,牛粪作蘑菇培养料,用蘑菇采收后地下脚料繁殖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喂鱼,鱼塘淤泥作肥料.第九种:家畜-沼气-食用菌-蚯蚓-鸡-猪-鱼模式秸秆经氨化、碱化或糖化处理后喂家畜,家畜粪便和饲料残渣制沼气或培养食用菌,食用菌下脚料繁殖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沼气渣和猪粪养蚯蚓,将残留物养鱼或作肥料.第十种:家畜-蝇蛆-鸡-牛-鱼模式家畜地粪便喂蝇蛆,蝇蛆是鸡地高蛋白质饲料,鸡粪发酵后喂牛,牛粪喂鱼,鱼塘淤泥是优质有机肥料.第十一种:鸡-猪模式用饲料喂鸡,鸡粪再生处理后喂猪,猪粪作农田肥料.每只肉仔鸡年地鸡粪可养头肥猪(从仔猪断奶至育肥到千克).第十二种:鸡-猪-牛模式用饲料喂鸡,鸡粪再生处理后喂猪,猪粪处理后喂牛,牛粪作农田肥料.这样可大大减少人、畜、粮地矛盾,有效地降低饲料成本.。
小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成功案例
小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成功案例
小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成功案例有:
1. 山东济宁生态农业园:通过农业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将上一产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下一产业的原材料。
园区包括农业示范区、花木园林区、滨水景观区、休闲度假区等。
2. 浙江安吉生态农业:依托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发展生态农业,通过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等模式,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3. 江苏泰州生态农业示范园:集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为一体,园区内有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果蔬种植等项目。
4. 福建南平生态农业:以“猪-沼-果”为主体模式,通过种养结合,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5. 安徽宿州生态农业示范园:以“猪-沼-果”为主体模式,发展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园区内有果蔬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项目。
这些案例都是小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的成功实践,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新农业产业链发展
新农业产业链发展一、产业链的定义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新农业产业链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
产业链是指以农产品为中心,通过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有机衔接和协同发展,逐步形成从种植、养殖、加工到销售的一条完整链条。
新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还能够推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种植业产业链的发展种植业是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给种植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推行科技种植、精细管理等措施,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通过种植技术培训和信息共享,提高农民的种植能力和专业素养。
三、养殖业产业链的发展养殖业作为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新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给养殖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科技养殖、标准化管理等手段,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通过新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可以加强养殖业与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养殖产业链。
四、加工业产业链的发展加工业是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新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给加工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提高产品加工技术水平,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加工环节的规模化和精细化管理,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五、流通业产业链的发展流通业是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新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给流通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发展农产品物流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农产品能够及时、安全地流通到市场。
同时,农产品电商企业的发展也为农产品流通带来了新的思路。
六、农民收入增加的途径新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多种途径。
一方面,通过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增加农民的销售收入。
另一方面,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使农民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此外,农民还可以通过参与农产品电商、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模式增加收入。
七、新农业产业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新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不仅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还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产业链科技创新支撑方案
农业产业链科技创新支撑方案第1章引言 (3)1.1 农业产业链概述 (4)1.2 科技创新在农业产业链中的作用 (4)1.3 方案目标与意义 (4)第2章农业产业链现状分析 (4)2.1 我国农业产业链发展概况 (4)2.2 农业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5)2.3 农业产业链科技创新需求 (5)第3章农业产业链科技创新战略规划 (6)3.1 科技创新战略制定 (6)3.1.1 指导思想 (6)3.1.2 战略目标 (6)3.1.3 战略重点 (6)3.2 科技创新战略实施路径 (6)3.2.1 强化科技创新源头供给 (6)3.2.2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6)3.2.3 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 (6)3.2.4 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6)3.3 科技创新战略保障措施 (7)3.3.1 政策保障 (7)3.3.2 人才保障 (7)3.3.3 资金保障 (7)3.3.4 服务保障 (7)3.3.5 管理保障 (7)第四章农业产业链上游科技创新支撑 (7)4.1 种业科技创新 (7)4.1.1 基因编辑技术 (7)4.1.2 分子育种技术 (7)4.1.3 生物技术 (7)4.2 土壤改良与肥料研发 (8)4.2.1 土壤改良技术 (8)4.2.2 肥料研发 (8)4.2.3 土壤健康监测与管理 (8)4.3 农业机械装备创新 (8)4.3.1 智能化农业机械 (8)4.3.2 节能环保型农业机械 (8)4.3.3 适应性农业机械 (8)第5章农业产业链中游科技创新支撑 (8)5.1 农业种植技术创新 (9)5.1.1 高效栽培技术 (9)5.1.2 转基因技术 (9)5.1.3 农业机械化技术 (9)5.2 畜禽养殖技术创新 (9)5.2.1 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 (9)5.2.2 畜禽繁殖技术 (9)5.2.3 畜禽疫病防控技术 (9)5.3 水产养殖技术创新 (9)5.3.1 优良品种选育技术 (9)5.3.2 水质调控技术 (9)5.3.3 生态养殖技术 (9)5.3.4 水产品加工与储运技术 (10)第6章农业产业链下游科技创新支撑 (10)6.1 食品加工技术创新 (10)6.1.1 加速传统食品加工技术现代化 (10)6.1.2 发展新型食品加工技术 (10)6.1.3 推广绿色、低碳、环保的加工技术 (10)6.2 农产品储运技术创新 (10)6.2.1 发展农产品低温仓储技术 (10)6.2.2 创新农产品运输技术 (10)6.2.3 研究农产品保鲜技术 (10)6.3 农产品营销与品牌建设 (11)6.3.1 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 (11)6.3.2 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与推广 (11)6.3.3 推广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11)第7章农业产业链信息化建设 (11)7.1 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 (11)7.1.1 平台架构设计 (11)7.1.2 数据采集与整合 (11)7.1.3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11)7.2 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 (11)7.2.1 智能感知与监测 (11)7.2.2 自动化控制与智能管理 (12)7.2.3 产业链协同与优化 (12)7.3 农业电子商务发展 (12)7.3.1 电商平台建设 (12)7.3.2 农产品追溯体系 (12)7.3.3 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 (12)7.3.4 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 (12)第8章农业产业链绿色发展科技创新 (12)8.1 农业资源循环利用 (12)8.1.1 立足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推动农作物秸秆、农业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
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
目前,传统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残余物几乎全部进入公共领域,重新返回大气圈和生物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农业生产的增长也是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为代价的。
为了解决传统生产方式带来的诸多弊端,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循环农业模式形成生产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的机制和封闭或半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整个生产过程做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大幅降低农药、兽药、化肥及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形成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
为此,下面推荐12 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第一种:猪-沼-菜模式户建一口6-8立方米沼气池,养2头以上的猪,配套1亩左右的露地菜,猪粪入池,沼肥种菜,以沼渣作底肥,沼液作追肥,通过沼液叶面喷施来抑虫防病。
也可采用“猪-沼-大棚蔬菜”模式:在0.8 亩塑料大棚内建8 立方米沼气池,饲养3-5 头猪。
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内,沼气烧饭或为棚内生产照明、升温,为蔬菜生产提供肥源;沼渣、液过管网做肥料改良土壤;棚内生产基本不施化肥,农药量也大大减少,增产幅度20%-30%,且品质大大提高。
由于猪舍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猪生长快且节省饲料,增加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第二种:猪-沼-果(鱼)模式户建一口沼气池,年出栏3-5 头猪,种1-2 亩果树,用沼渣、液作为速效有机肥用于果树追肥,能使果品品质提高1-2 个等级,增产幅度可达15%以上,生产成本下降40%。
也可采用“猪-沼-鱼”模式:该模式主要在养鱼户中发展,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喂鱼,沼渣作为池塘基肥,沼液作追肥,从而降低饵料成本,减少鱼塘化肥施用量,控制鱼类疾病。
第三种:“生物链”模式建一口5-10 立方米沼气池,饲养100只鸡、3-5 头猪,养3亩水面的鱼,种 5 亩农田。
以沼气为中间环节,连接鸡、猪、鱼和农作物,使之形成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指的是一种以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和资源的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的农业模式。
它关注的是将农业生产的副产物和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降低对化肥和化学农药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
下面将介绍五种常见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1. 农田生态系统循环农业:这种模式是将农田视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循环利用有机废弃物和农田的自然资源来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产品产量。
将农田的剩余秸秆、畜禽粪便和农作物残渣转化为有机肥料,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2. 循环养殖:这是一种农牧结合的模式,将农田和养殖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农田利用养殖场的动物粪便作为有机肥料,农田的秸秆和草料也可作为动物的饲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农田还可以通过湿地、沼气池等设施,将动物粪便转化为沼气用于农田的灶用和照明等能源需求。
3. 智能化循环农业:智能化循环农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模式。
利用无人机进行农田的巡视和喷洒农药,通过智能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和养分含量等指标,实现精准施肥和灌溉,减少化肥和水资源的浪费。
4. 水-养殖循环农业:这是一种在水资源充足的地区采用的循环农业模式。
它的特点是将水和养殖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循环利用水资源和动物粪便,实现水体净化和养殖生产的有机结合。
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可以吸收鱼类代谢产物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鱼类的排泄物也可为浮游植物提供养分。
5. 食物循环农业:这是一种将农食剩余物和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和能源的循环农业模式。
通过将餐厅和居民区的有机废弃物送往农田或发酵厂进行处理,可以减少垃圾填埋和焚烧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和沼气等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这些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降低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民对循环农业模式的认识和接受度的提高,相信循环农业模式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农业产业链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指南
农业产业链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指南第1章引言 (3)1.1 背景与意义 (3)1.2 目标与任务 (4)第2章农业产业链概述 (4)2.1 农业产业链的概念与特点 (4)2.2 农业产业链的分类与构成 (5)2.3 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5)第3章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应用 (5)3.1 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原则 (5)3.1.1 概念 (5)3.1.2 原则 (6)3.2 循环经济在农业产业链中的作用 (6)3.2.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6)3.2.2 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6)3.2.3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6)3.3 农业产业链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6)3.3.1 生态学原理 (6)3.3.2 系统论原理 (6)3.3.3 产业链理论 (6)3.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6)第4章农业产业链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总体框架 (7)4.1 建设目标与原则 (7)4.1.1 建设目标 (7)4.1.2 建设原则 (7)4.2 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 (7)4.2.1 体系构建 (7)4.2.2 运行机制 (7)4.3 政策措施与支持体系 (8)4.3.1 政策措施 (8)4.3.2 支持体系 (8)第5章农业生产环节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8)5.1 种植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8)5.1.1 优化作物种植结构 (8)5.1.2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8)5.1.3 发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8)5.1.4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9)5.2 畜禽养殖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9)5.2.1 优化畜禽养殖布局 (9)5.2.2 推广畜禽养殖清洁生产技术 (9)5.2.3 发展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 (9)5.2.4 推广养殖废弃物饲料化利用 (9)5.3 水产养殖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9)5.3.1 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 (9)5.3.2 发展绿色养殖技术 (9)5.3.3 推广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9)5.3.4 加强水域生态环境保护 (9)第6章农产品加工环节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9)6.1 农产品加工企业内部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9)6.1.1 优化生产流程 (9)6.1.2 节能减排 (10)6.1.3 废弃物分类与回收 (10)6.1.4 信息化管理 (10)6.2 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10)6.2.1 上下游产业协同 (10)6.2.2 产业集聚发展 (10)6.2.3 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10)6.3 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0)6.3.1 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分类与特性 (10)6.3.2 生物技术应用 (10)6.3.3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 (10)6.3.4 废弃物制备新型材料 (10)6.3.5 建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 (11)6.3.6 政策支持与市场推广 (11)第7章农产品流通与消费环节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11)7.1 农产品流通环节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11)7.1.1 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 (11)7.1.2 提高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 (11)7.1.3 推广农产品绿色流通技术 (11)7.1.4 建立农产品流通信息平台 (11)7.2 农产品消费环节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11)7.2.1 倡导绿色消费理念 (11)7.2.2 建立绿色农产品认证体系 (11)7.2.3 加强农产品消费环节监管 (12)7.2.4 促进农产品消费结构优化 (12)7.3 农产品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 (12)7.3.1 推广环保包装材料 (12)7.3.2 建立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 (12)7.3.3 加强包装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 (12)7.3.4 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12)第8章农业产业链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与推广 (12)8.1 技术创新方向与重点 (12)8.1.1 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12)8.1.2 节水灌溉技术 (12)8.1.3 生态农业技术 (12)8.1.4 农业信息化技术 (13)8.2 技术推广与应用模式 (13)8.2.1 建立多元化技术推广体系 (13)8.2.2 创新技术推广模式 (13)8.2.3 加强典型示范引导 (13)8.3 技术创新与推广的政策支持 (13)8.3.1 加大财政投入 (13)8.3.2 完善政策体系 (13)8.3.3 强化激励机制 (13)第9章农业产业链循环经济体系评价与监管 (13)9.1 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14)9.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4)9.1.2 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14)9.1.3 评价方法 (14)9.2 监管机制与政策 (14)9.2.1 监管机制 (14)9.2.2 政策措施 (14)9.2.3 法律法规体系 (14)9.3 评价与监管的信息化建设 (14)9.3.1 信息平台建设 (14)9.3.2 数据采集与处理 (14)9.3.3 信息技术应用 (14)9.3.4 人才培养与培训 (15)第10章农业产业链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案例与启示 (15)10.1 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 (15)10.1.1 国内案例 (15)10.1.2 国外案例 (15)10.2 成功经验与启示 (15)10.2.1 成功经验 (15)10.2.2 启示 (16)10.3 前景展望与建议 (16)10.3.1 前景展望 (16)10.3.2 建议 (16)第1章引言1.1 背景与意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农业面临着生产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现代农业种养循环模式
现代农业种养循环模式现代农业种养循环模式是指一种通过循环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农业生产方式。
它强调农业种养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均衡做出努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现代农业种养循环模式。
1.农田种养循环模式:在农田种养循环模式中,农田和畜禽养殖场是一个相互连接的系统。
农田利用养殖场中的堆肥和沼气进行粪便处理和肥料补充。
同时,农田中的农作物废弃物也能用作饲料和肥料。
这种模式能够实现农田养分的循环利用,同时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2.温室种养循环模式:温室种养循环模式是一种在温室中进行种植和养殖的综合模式。
温室内的植物提供氧气和食物给养殖动物,而养殖动物的粪便则被用作植物的肥料。
同时,温室内的废弃物也能够被养殖动物用作饲料。
这种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温室内的资源,提高农作物和养殖动物的生产效益。
3.水产种养循环模式:水产种养循环模式是一种将水产养殖与种植业相结合的方式。
在这种模式中,水产养殖塘的底泥和废水可以被用作蔬菜的肥料和农田的灌溉水。
同时,蔬菜的残渣和农田的秧苗也能够被用作水产养殖的饲料。
这种模式能够减少养殖业对水资源的污染,并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4.高效农业种养循环模式:高效农业种养循环模式是一种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方式。
在这种模式中,农作物和养殖动物的饲料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使用高效能源、高效肥料和高效管理技术。
同时,农作物和养殖动物的废弃物也能够被用作能源和肥料。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农业产出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总结起来,现代农业种养循环模式是指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废物的循环利用和科技的应用,实现农田、畜禽养殖和种植业之间的循环利用,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链创新与发展实战指南
农业产业链创新与发展实战指南第一章农业产业链创新概述 (3)1.1 农业产业链创新的意义 (3)1.2 农业产业链创新的现状与挑战 (3)1.2.1 现状 (3)1.2.2 挑战 (3)第二章农业产业链技术创新 (4)2.1 农业生物技术创新 (4)2.2 农业信息技术创新 (4)2.3 农业装备技术创新 (5)第三章农业产业链组织创新 (5)3.1 农业企业组织创新 (5)3.2 农业合作社组织创新 (5)3.3 农业产业链协同创新 (6)第四章农业产业链政策创新 (6)4.1 农业产业政策创新 (6)4.2 农业金融政策创新 (7)4.3 农业市场政策创新 (7)第五章农业产业链市场创新 (7)5.1 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 (7)5.2 农产品品牌创新 (8)5.3 农产品市场拓展创新 (8)第六章农业产业链绿色创新 (8)6.1 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创新 (8)6.1.1 绿色种植技术 (8)6.1.2 绿色养殖技术 (9)6.1.3 绿色加工技术 (9)6.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创新 (9)6.2.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9)6.2.2 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 (9)6.2.3 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 (9)6.3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创新 (9)6.3.1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10)6.3.2 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技术 (10)6.3.3 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10)第七章农业产业链区域协同创新 (10)7.1 区域内农业产业链协同创新 (10)7.1.1 概述 (10)7.1.2 创新策略 (10)7.1.3 实施路径 (10)7.2 跨区域农业产业链协同创新 (11)7.2.1 概述 (11)7.2.2 创新策略 (11)7.2.3 实施路径 (11)7.3 国际农业产业链协同创新 (11)7.3.1 概述 (11)7.3.2 创新策略 (11)7.3.3 实施路径 (12)第八章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创新 (12)8.1 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12)8.2 农业产业链金融产品创新 (12)8.3 农业产业链金融风险防控创新 (13)第九章农业产业链人才培养与引进创新 (13)9.1 农业产业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3)9.1.1 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 (14)9.1.2 加强职业培训 (14)9.1.3 创设实践平台 (14)9.1.4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14)9.2 农业产业链人才引进策略创新 (14)9.2.1 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政策 (14)9.2.2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14)9.2.3 实施柔性引才政策 (14)9.2.4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14)9.3 农业产业链人才激励机制创新 (15)9.3.1 建立多元化激励机制 (15)9.3.2 实施股权激励 (15)9.3.3 加强职业发展激励 (15)9.3.4 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15)第十章农业产业链创新发展实战案例 (15)10.1 农业产业链创新典型案例分析 (15)10.1.1 案例一:某省 dairy industry (15)10.1.2 案例二:某市农产品加工企业 (15)10.1.3 案例三:某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5)10.2 农业产业链创新成功经验总结 (16)10.2.1 坚持市场导向 (16)10.2.2 强化科技创新 (16)10.2.3 深化产业链整合 (16)10.2.4 发挥作用 (16)10.3 农业产业链创新发展趋势预测 (16)10.3.1 产业链智能化 (16)10.3.2 产业链绿色化 (16)10.3.3 产业链融合化 (16)10.3.4 产业链国际化 (16)第一章农业产业链创新概述1.1 农业产业链创新的意义农业产业链创新是指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中,通过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新管理模式等,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优化升级和协同发展。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是指将农作物、家畜、农副产品和有机废弃物等生态资源,通过合理设计和管理,形成有机循环的生态循环系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1.生态循环模式生态循环模式是循环农业的核心理念,该模式通过构建生态系统,形成有机循环系统来保障农业生产,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该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循环利用农村的资源,通过循环利用、回收利用等方式,达到生态平衡的目标。
该模式追求自然和谐,提倡生态保护,注重环保意识,同时更好地发挥自然资源的作用。
生产要素循环模式也是循环农业的一种模式,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循环利用生产要素,通过肥料、农药以及其他农业生产要素的回收利用,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该模式也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且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是比较优秀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之一。
3.全民参与模式全民参与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广泛发扬全民劳动精神,鼓励农民参与种植、养殖更多的农产品。
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广泛的群众参与,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程监管,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4.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是一种基于循环农业的整合生产方式,该模式将种植、养殖、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紧密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链条。
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资源共享和集成优势,提高整个农业生产和运营效率,从而在保证高品质的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
生活循环模式是指通过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
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等措施,形成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通过循环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可以有效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各种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对农业生产的提高和环境保护都具有积极作用。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循环农业发展也将不断完善和改进,为建设绿色农业和美丽乡村做出更大贡献。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
一、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模式沼气综合利用。
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农田地力培肥、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等工作,探索“一气两沼”综合利用模式。
开展沼渣、沼液生态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推行“猪—沼—果(菜、粮、桑、林)”等循环模式,形成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的生态循环农业新格局。
畜粪收集处理和有机肥加工。
设施完善的畜粪收集处理中心,规范运作和户集、村运、片收的收集机制,畜粪收集率及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
二、立体复合循环模式“桑枝条—黑木耳—水稻”循环模式。
利用修剪下来的桑枝条,磨成粉用作种植黑木耳的营养基,黑木耳生产结束后,菌渣作有机肥还田,培肥地力。
这种生产模式既能提高桑枝条和黑木耳菌渣等农业废弃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充分利用冬闲田,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农田利用率。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移动大棚生态养鸡”模式 。
在菜地里搭建简易大棚养鸡,实行“鸡—菜—稻”轮作。
这种生态循环模式可以节省土地资源,降低运行成本,有利于鸡病防治和疫情控制。
“鱼—桑—鸡”模式。
在池塘内养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
鱼池淤泥及鸡粪作桑树肥料,蚕蛹及桑叶喂鸡,蚕粪喂鱼,使桑、鱼、鸡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
三、种养共生生态循环模式“鱼藕共生”模式。
即“鳅、藕”“甲鱼、菱”“ 锦鲤、藕”等生态循环模式,是一种在藕田里套养泥鳅、甲鱼等水产品的种养混作模式。
泥鳅等吃食后产生的大量排泄物经分解、矿化,作为肥料供莲藕吸收利用,促进莲藕的生长,同时减少了水质恶化对泥鳅造成的毒害,促使泥鳅健康快速生长;泥鳅的潜底及钻泥等活动,起到了持续中耕、松土的作用,有利于莲藕生长。
“稻鱼共育”循环模式。
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在水稻秧苗生根后,在稻田里套放一定数量的幼鸭或鱼苗,能起到生态循环利用、增加效益的作用。
四、以秸秆为纽带的循环模式秸秆还田模式。
能有效实现减少焚烧排放、增加农田肥力的生态循环目标。
除此之外,以秸秆为纽带的农业循环模式还有多种,如围绕秸秆饲料、燃料、基料综合利用,构建“秸秆—基料—食用菌”“秸秆—成型燃料—燃料—农户”“秸秆—青贮饲料—养殖业”产业链。
我国循环农业发展技术模式
我国循环农业发展技术模式循环农业定义:在循环经济指导下,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农业资源减量消耗,农产品多级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闭合循环生产模式的工业性农业。
要按照完整的生态循环农业链条进行项目设计,生产时要达到清洁生产不污染环境,项目建设原则上须包括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副资源综合开发、标准化清洁化生产等三部分内容,同时兼顾资源利用的多样化和废弃物处理的不同方式。
在具体项目设计时,项目单位可根据区域和自身条件,围绕关键环节、关键措施、关键技术,进行选择和搭配,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我国90年代循环农业发展的模式类型:1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安徽个体农民王守红在牛粪利用上做文章,提出“林一草—牧一菌一沼—肥”循环农业生产模式;2农业产业链延伸方面:福建圣农集团以饲料加工、种鸡饲养、苗鸡分化、肉鸡饲养、肉鸡加工、食品加工等产业链为主业链,由此建立了以肉鸡养殖加工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链延伸型的循环农业模式;3全国发展建成了多个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循环农业园区。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现在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初步确定为基于产业发展目标和产业空间布局两个层次的七种模式类型:一是基于产业发展目标层次的模式类型包括:生态农业改进型、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废弃物资源利用型和生态环境改善型四类。
二是基于产业空间布局层次的模式类型包括:微观层面的以单个企业、农户为主体的经营型,中观层面的生态园区型,宏观层面的循环型社区三类。
(一)基于产业发展目标的循环农业模式类型1、生态农业改进型,以现有生态农业为基础,从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角度出发,改进生产组织新式和利用方式,通过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渔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及消费服务业相互结合,相互作用,构建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实现农业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
2、农业产业链延伸型,以公司或集团为主导,以运销或加工企业为龙头,实现企业和基地农户有机联合,企业通过技术改进提高效率,提高了附加值,有效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之研究
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之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升级,循环经济成为了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对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进行探讨。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随着我国资源的逐渐短缺,资源的高效利用成为了当前必要的选择。
农业循环经济可以有效地利用农村废弃物和有机物来生产有机肥料,再回归到农田中,提高了资源的转化效率和利用率。
2、降低环境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通过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可以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削减有害废弃物的产生,并将这些有害物质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从而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
3、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设,可以实现废弃物和有机物的再利用,使废弃物和有机物成为可再利用的资源,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增强了农民的收入获得能力。
1、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的建设需要实现废弃物和有机物的再利用,使其成为可再利用的资源,并推动其在农业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此外,还需要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共享和协调利用,实现农业循环经济的资源互补性和循环利用。
2、优化生产与消费结构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的建设需要实现农业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内在优化,从而最小化资源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与此同时,还需要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与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产生共振,并不断推动循环经济模式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3、促进农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的建设需要积极推动农民向更为生态、绿色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化和延伸。
在此过程中,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与知识普及,帮助农民获得更好的生产收益,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
总之,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的建设是一项重任,必须实现资源、环保、人口互补的高效利用和协同发展。
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推动和完善,才能真正实现循环经济在农禄生产中的应用,为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做出贡献。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它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回收农业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率和低环境负担。
下面简要介绍循环农业的五种发展模式。
1. 农田生态系统循环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在农田中建立循环系统,将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
采用梯田种植方式,利用坡地和水资源的特点,实现了农田水土保持和资源循环利用。
通过合理选择农作物和耕作方式,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养殖废弃物循环模式: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是一种资源,可以通过循环利用来降低环境污染。
这种模式通过合理管理废弃物,如畜禽粪便和废水,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和能源。
将畜禽粪便进行厌氧发酵,生成沼气用于能源供给;将厌氧发酵后的废渣进行堆肥处理,制成有机肥料。
3. 农产品加工的循环模式:循环农业还包括农产品的加工环节。
通过合理的加工和利用农产品副产物,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将水果和蔬菜的剩余部分进行脱水和粉碎,制成天然食品添加剂;将农作物秸秆进行生物质能源转化,制成生物燃料等。
4. 基于农田的生态系统循环模式:农田周围的自然环境也可以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形成一个循环系统。
利用农田周边的湿地和林地,可以增加农业物种的多样性,并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如自然的防虫防病功能、调节气候等。
这种模式可以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5. 农村可持续发展循环模式:循环农业不仅仅关注农业生产过程,还关注整个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模式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农村能源和农村环境治理等产业,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综合发展。
通过促进循环农业产业链的形成,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提高农村社区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畜禽养殖业污染控制产业链技术体系
1.无公害的生态饲料生产与饲喂技术
生态饲料是指从饲料原料的选购、配方设计到加工饲喂等过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和实施动物营养系统调控,以使饲料达到低成本、高效益、低污染的效果。
生态饲料可获得最大营养物利用率和最佳动物生产性能。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生态饲料具有维持体内微生物菌群平衡、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促进营养消化吸收和防病治病的能力。
另外,生态饲料能提供饲养动物、生产者、消费者和环境(主要是土壤、水资源)的安全性,促进生态和谐。
2.低污染零排放的微生物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
微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是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提出的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生态养殖技术,具有省水、省工、省料、省药和省电的特点。
其基本模式就是将锯末、谷壳、玉米秸秆以及少量米糠或麦麸等农业副产品作为垫料,利用固体发酵剂对垫料建堆发酵,然后铺进养殖舍形成垫床。
畜禽粪尿直接排放在垫料上,能够迅速地被垫料中的有益微生物分解转化,整个饲养过程对外达到零排放、无臭味、无污染。
此外,近年来利用饲养动物与发
酵床分离的异位发酵床养殖模式解决养殖污染问题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
3.以发酵垫料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腐殖酸肥料加工技术
废弃垫料资源化利用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因量选型”,可以作为食用菌基质的主料或经简单粉碎加工作为有机肥。
废弃垫料富含腐植酸、有益微生物和作物所需的营养成分(N+P2O5+K2O≥7%),是一种具有潜在价值的资源。
将发酵床垫料堆肥30d腐熟后,各项指标均可以满足我国农业行业标准中关于有机肥料的相关规定。
经规范化工艺制作的废旧垫料可以转化为生物腐植酸有机肥。
二、种植业污染控制产业链技术体系
1.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及其流失尾水的回用技术
对于坡耕地,可以通过改变农艺措施,采取坡耕地有限顺坡耕作技术、地埂植物篱坡式梯地构建技术、坡面径流蓄排优化调控技术以及复合立体生态农业技术等,通过梯级网络化调控体系,减少耕地水土流失量,通过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农田水土资源,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此技术对农田径流中颗粒态磷、可溶态磷、TN和COD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2.大田作物氮磷减量控制栽培技术
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通过减量施肥、缓控释肥、优化栽培、生物农药替代和农药生物降解等技术,在保证作物不减产的同时,可实现减少肥料用量20%~25%,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25%,农药利用率提高5%~10%,肥料利用率提高6.5%~7.8%,削减因农田径流对河道水体氮、磷等污染负荷排放17%~31.2%。
3.适合坡台地的“固土控蚀”农作系统集成技术
通过保护性耕作技术、菜—粮轮作技术、减量施肥技术、植保综合技术和集水补灌技术等技术集成,可以形成有效削减坡台地雨水农田面源污染负荷输出。
通过稳产高产的“固土控蚀”农作系统集成技术,可以实现水土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提高。
4.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通过秸秆氨化技术、青贮饲料技术、微生物发酵贮存技术、饲料压块技术和揉搓加工技术等可以实现秸秆的饲料化生产。
秸秆经
对自然增氧渗滤式土壤净化槽布水、集水的主、支管道的优化,强化了自然复氧,并选用透水性能和氮磷吸附性能更好的土壤填料,提高了土壤净化槽整体脱氮除磷效果。
四、“种养加生”循环一体化农业产业园区规划与建设思路
利用循环农业产业链技术构建生态环保产业园区,在“种养加生”循环一体化的产业链技术体系中实现养分流动与食物链的循环延伸。
园区以微生物发酵床养殖模式为核心,创新大通栏养殖模式;以生产动物性肉产品和废旧垫料人工腐殖质产品为目标,改变传统养殖观念;将废旧垫料人工腐殖质作为生产原料,加工成为高端有机肥;以废旧垫料人工腐殖质替代食用菌(部分)基质,种植食用菌;以高端有机肥和基质生产为依托建立果树、花卉和蔬菜种植基地,实现增值创收。
“种养加生”循环一体化生态农业产业链技术是一种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