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一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详解0001

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详解0001

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和典故,体会边塞诗几类常见的思想感情。

(1)边塞诗是指以 歌咏边塞军旅生活 或描述边塞奇异风 光为主要内容的一类诗歌。

(2)边塞诗的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 等字词三、 边塞诗的特征(1) 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 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 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 意象宏阔:盛唐主要是以乐观高亢、豪迈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 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晚唐宋多感慨、悲愁之意(3) 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咼感。

(4) 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四、 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 雪、风沙;2、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3、 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 羌羯夷 磧西轮台龟兹 夜郎;天山、 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4、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5、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6、 边塞诗中常见的典故:李广的典故、燕然的典故、玉门关的典故、楼兰的典 故五、边塞诗的风格:豪迈旷达一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1. 2. 分析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3. 归纳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分析意象、把握感情教学难点: 鉴赏能力的培养二、概念: 斧钺刀日圆六、表达的情感内容1 、边塞诗的主题盛唐:边塞诗多抒写为国征战者死而无悔的壮志豪情。

基调壮丽,明快、昂扬向上,但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边塞诗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边塞诗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边塞诗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边塞诗诗群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

边塞诗诗群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认知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边塞诗诗群进行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化遗产。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1. 了解和理解边塞诗诗群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边塞诗诗群的阅读技巧和方法;3. 学习和欣赏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诗群作品;4.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认知。

三、教学内容1. 边塞诗诗群的概念和特点边塞诗诗群是指产生于古代边塞地区的一类诗歌作品。

它们以其独特的题材和风格著称,包含了对边塞生活、英雄壮丽、历史传奇等丰富的内容。

边塞诗诗群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题材广泛:边塞诗诗群的题材涵盖了边疆风光、军旅生涯、士兵情感等多个方面。

(2)语言独特:边塞诗诗群以直抒胸臆、豪迈激昂的语言表达,给人一种激情奔放的感觉。

(3)情感丰富:边塞诗诗群表达了士兵们的苦楚、绝望、战斗豪情等丰富的情感。

2. 边塞诗诗群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在阅读边塞诗诗群时,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技巧和方法:(1)理解题目和背景:“好雨知时节”,就是要理解“好雨”指的是什么,以及所处的时节是什么。

(2)注重语言细节:边塞诗诗群的语言往往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注意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来理解诗词的内涵。

(3)情感共鸣:学生可以从自身经历和情感出发,与诗词中的情感进行对比和共鸣,进一步理解诗词的意义。

3. 学习和欣赏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诗群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诗群作品进行学习和欣赏。

例如《登鹳雀楼》《边塞词》等。

通过诗词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边塞诗诗群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

四、教学方法在边塞诗诗群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图文结合法:通过展示图片和文本,让学生深入感受边塞地区的独特风情和人文景观。

《边塞诗歌四首》《凉州词》《从军行(其四)》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边塞诗歌四首》《凉州词》《从军行(其四)》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创作练习
让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边塞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03
教学反思
亮点与收获
成功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引入与边塞、战争相关的历史故 事和背景,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更加投入课堂。
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
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歌的音韵美,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
深入挖掘诗歌内涵
不仅对诗歌进行表面的解读,还引导 学生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 人性内涵。
持续进行教学反思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 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04
学生反馈
学生表现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了较高的参与度,能够主动发表自 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其他同学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讨论。
认真完成作业
学生们能够按时提交作业,并且作业完成的质量较高,大 部分学生都能够认真对待作业,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
对自身发展的评估
教学能力的提升
反思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 不足之处,寻求改进和提 升的方法。
知识储备的更新
关注学科前沿动态,不断 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提 高专业素养。
Hale Waihona Puke 教学风格的完善思考自身的教学风格特点 ,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和手段,形成独特的教学 风格。
THANKS
感谢观看
表现出较强的思维能力
在回答问题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较强的 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有助于他们更好 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学生反馈与建议
希望增加课堂互动
部分学生提出希望在课堂上增加更多 的互动环节,以便更好地参与课堂讨 论和交流。
希望拓展课程内容
希望改进教学方式

边塞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边塞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边塞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边塞诗群文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以下将介绍具体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边塞诗群文的背景和特点,理解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2. 开拓学生的文学视野,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批评和欣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通过边塞诗群文的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内容1. 边塞诗群文的概念、特点和演变;2. 边塞诗群文的代表作品鉴赏;3. 边塞诗群文的写作形式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的音乐和展示边塞诗群文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对于边塞诗群文的了解和认识。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边塞诗群文的概念、特点和演变,同时展示一些边塞诗群文的代表作品,并对其进行简单的解读和赏析。

3. 学习鉴赏(30分钟)通过阅读边塞诗群文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名家的作品,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进行逐字逐句的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意义和形式。

4. 创作实践(40分钟)要求学生结合边塞诗群文的形式和特点,进行自由创作。

可以给学生一些写作的题目,如《边塞山川风景描写》、《征途感怀》等,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写出符合边塞诗群文风格的文章。

5. 作品分享(15分钟)邀请学生选取自己最满意的作品进行分享,学生可以朗读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创作的初衷和感受。

6. 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和研究边塞诗群文。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发表意见等;2.作品评价:评估学生创作的作品,包括内容、形式、表达能力等方面;3.口头回答:测试学生对于边塞诗群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概念、特点、演变等方面的问题;4.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写作任务,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边塞诗教学设计

边塞诗教学设计

边塞诗教学设计边塞诗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边塞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边塞诗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2、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二、教学重点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边塞诗形成于汉魏六朝时代,兴盛于唐代,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他们被称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派。

(二)整体感知:学生背诵边塞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整体感知边塞诗的意象。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学生得出意象:塞外、衡阳、雁、角声、长烟、落日、孤城、浊酒、燕然、羌管、霜、将军、征夫总结边塞诗的主要意象:空间意象:楼兰、阴山、凉州、玉门关、天山、长城、瀚海、荒城、辕门等。

事物意象:乐器:羌笛、胡笳、琵琶、芦管、号角、鼓。

战具:金鼓、旌旗、烽火、弓、戈、战车。

景物:大漠、烽烟、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飞雁、鹰扬、箭飞、马走。

《出塞》边塞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出塞》边塞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出塞》——边塞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出塞》为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第一首,单元导读页提示人文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语文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王昌龄《出塞》二首,本诗为其一,被后人誉为七绝“压卷之作”,典型的边塞诗。

本诗融人、事、景、情、议为一体,艺术价值极高。

领学生阅读本诗,可由艺术角度着眼,且赏、且析、且悟。

教学目标:1、读懂《出塞》,能够解人、解事、解景、解情,掌握边塞诗的阅读方法,并通过一组边塞诗的群文阅读,强化阅读方法,尝试运用。

(重难点)2、能够与作者、与诗中人产生情感共鸣,联系现实,根植家国情。

教学过程:一、教师导语:自古以来,边塞都是热血之地,上演着一部部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

我国文学宝库中,出现了以边塞为题材的诗歌,称为“边塞诗”。

怎样阅读边塞诗?读了这首《出塞》,我们就能找到方法。

二、阅读《出塞》。

(一)了解作者,提高阅读兴趣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交流对作者王昌龄的了解,帮助学生从繁杂信息中提炼要点(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人称“七绝圣手”“诗家夫子”)。

学生活动:交流自己所知的关于王昌龄的资料,在老师指点下找到能看懂的、简洁又关键的信息。

(二)通读《出塞》,唤起整体印象(三)默读《出塞》,品读思考教师提示:大多文章会写人、事、景或物,诗也如此。

《出塞》究竟写什么,还需我们静下心来,默读思考。

教师活动:课件出示“阅读提示”,提出勾画要求——表示“人”的字词用横线,说明“事”的词句用曲线,描写“景”的用双横线。

学生活动:阅读“阅读提示”,默读思考,并用指定符号勾画。

(四)汇报交流,挖内涵展外延(随机朗读)交流1:何人何事1、“万里长征人未还”之“人”(1)“人”的身份:边塞将士。

需说出判断人物身份的依据。

(2)“万里长征”:借唐朝疆域版图与今日中国大陆面积做参照,想象“万里”之遥;理解“征”字的意思。

(3)“未还”:推测“人未还”的原因。

2、“但使龙城飞将在”之“龙城飞将”(1)课本注释:李广(2)文坛争议:或李广,或卫青,或李广和卫青(3)理解延伸:如李广、卫青般保家卫国的将士3、现实中“人”与历史上“龙城飞将”教师导语:龙城飞将的典故,距王昌龄所在的盛唐,时隔八百多年。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统编)(教研版)第七单元-边塞诗群诗阅读教学设计111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统编)(教研版)第七单元-边塞诗群诗阅读教学设计111
二、感知诗意
1.检查背诵
2.诵出节奏
3.揭示课题:群诗阅读
4.说诗意(注释理解法、猜读法)
5.还有一首诗,用什么方法来理解呢?没有注释,怎么办呢?
自己先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
三、找出意象
1.为什么群在一起?板书:边塞诗
2.主问题:我们这节课要进一步去体会并发现边塞诗更多的共同点甚至区别。
3.圈出景物,填表,展开想象。
送别酒
诀别酒
壮胆酒
3.这一群人,都深知沙场的残酷,深知,读一一“古来征战几人回?”
预设:品“穿金甲”
1.玉门关:这就是边塞诗共有的特点啊!了不起。
2.你的心目中还有别的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没有?
3.金甲: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画面?
4.手指大屏幕:
这个地方的“穿金甲”的“”穿”不是穿上的穿,这个穿是磨穿的穿,注意一字多义。
抒情语言小结, 板书:人世间
你想你有什么想说?想对谁说?
总结:读了三首诗,我们感受了关,看到了醉卧沙场的情景,也感受到了金甲的精神。更从这些边塞具体的物感受到了后面的人,每个人的故事,每个家的故事,那个朝代的故事,和每一个国家的故事。
历史不断的循环往复,在边塞,为国家,为人世间安定的家国情怀不变。
再读这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课题名称
边边塞·___________·人世间
(第二课时)
边塞诗群诗阅读
课型
群诗阅读
教学方法
课前先学法、分组讨论法、交流分享法
教具
导学单、课件、生字格
教学目标
1.在通过注释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运用对比阅读策略学习同一类型古诗,初步发现边塞诗共有的特点。
2.在诵读中展开想象,透过文字,抓住古诗中的典型景物、事物、人物的形象,进一步感知并体会情感差异。

边塞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边塞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语言描绘: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帮助学生想象边塞的景象和氛围,增强学生的感 知和理解。
问题引导: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边塞诗的主题、意象、 意境等方面,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设计问题引导 学生思考边塞 诗的主题,例 如:边塞诗主 要表达了哪些 主题?这些主 题有何特点?
设计问题引导 学生思考边塞 诗的意象,例 如:边塞诗中 常用的意象有 哪些?这些意 象在表达主题 时有何作用?
边塞诗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渊源
创作背景:边塞诗起源于汉魏六朝,到唐代达到高峰。当时战争频繁,民族交融,边疆不断扩大,涌现出大量反映边 塞生活和景色、抒发军人思乡之情的诗歌。
历史渊源:边塞诗源于汉乐府,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北朝民歌中表现边塞生活的诗歌很多, 后来隋展子虔画《游春图》,对边疆风光和军旅生活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边塞诗在唐代更是大放异彩。
检查学生对边塞诗意象的 认知和运用
评估学生对边塞诗意境的 领悟和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独立鉴 赏边塞诗
学习成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对边塞诗的知识 掌握、阅读能力和审美水平的提高等
知识掌握:通过教学, 学生能够掌握边塞诗 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理解边塞诗所表达的 思想和情感。
阅读能力:学生能够 运用阅读技巧,深入 理解边塞诗的意境和 内涵,提高对诗歌的 鉴赏能力。
边塞诗群文阅读 教学设计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XXX
目录

























边塞诗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边塞诗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边塞诗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在中文教学中,边塞诗诗群文是一种独特而美丽的文学形式。

它们以描写边塞生活、塑造英雄形象为主题,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教学设计将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边塞诗诗群文的阅读,并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边塞诗诗群文的特点和作品背景;2. 掌握阅读边塞诗诗群文的基本技巧;3. 通过朗读和讨论,进一步理解诗词的内涵;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5.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边塞诗诗群文的特点和意义;2. 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诗群文选读;3. 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边塞诗诗群文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引发学生对该文学形式的兴趣。

鼓励学生提前阅读并思考问题,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步:阅读和理解(15分钟)让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边塞诗诗群文文章,自主阅读并标注重点词汇和句子。

通过小组合作或全班分享的形式,学生交流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并解答提前准备的问题。

第三步:分析和解读(2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边塞诗诗群文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

通过讨论和互动方式,了解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意境和情感表达,加深对其的理解。

第四步:鉴赏与评价(15分钟)配合多媒体展示,播放名家诵读边塞诗诗群文的视频,帮助学生感受诗词的音韵美和情感魅力。

鼓励学生自由发表个人观点,分享对文本的评价和理解。

第五步:创作与表达(20分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进行边塞诗诗群文的创作。

可以自由选题,写出自己对边塞生活和英雄形象的表达。

通过展示和欣赏,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第六步:巩固与拓展(15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拓展相关的边塞诗诗群文资源,丰富对该文学形式的认识。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社团和活动,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课堂表现以及创作成果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语文《边塞征战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边塞征战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边塞征战诗歌鉴赏》教学设计指导老师:一中曹国情学习目标:1、了解唐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一、整体感知::学生背诵几首边塞诗——杨炯《从军行》、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杜甫《兵车行》。

总结边塞诗的特点:1.反映主题:(1)抒发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揭露将领的腐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3)作战艰苦——“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轮台九牛二虎之力月风夜吼,一川啐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4)反映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2.表现手法:(1)直抒胸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对比——“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3)烘托——“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二、边塞诗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1.初唐诗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2.盛唐之诗风: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3.中晚唐诗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4.宋代之诗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三、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边塞诗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边塞诗

了解边塞诗的创 作背景和历史意 义
03
教学内容
THEME TEMPLATE
边塞诗的定义和分类
边塞诗的定义: 以边疆地区军民 生活和自然风光 为题材的诗歌。
边塞诗的分类: 按照内容可以分 为边塞战争、边 塞生活、边塞风 光三大类。
边塞诗的特点: 语言精练、概括 性强,意境深远, 富有感染力。
边塞诗的意义: 反映了边疆地区 人民的生活状况 和思想感情,也 表现了他们对和 平的渴望和对战 争的厌恶。
群文阅读的意义: 通过群文阅读,可 以培养学生的阅读 兴趣和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和人文素养,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群文阅读的实践方 法:教师可以选择 适合学生的文本组 合,引导学生进行 阅读、思考和讨论, 同时可以采用多种 教学方法,如小组 合作、探究学习等,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主动性。
XXX
群文阅读教学 设计边塞诗
THEME TEMPLATE
目录
CONTENTS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教学目标
02
教学内容
03
教学方法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06
01
添加章节标题
THEME TEMPLATE
02
教学目标
THEME TEMPLATE
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主题
了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创作环境 掌握边塞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分析边塞诗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理解边塞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边塞诗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边塞诗起 源于汉魏六朝, 是诗歌创作中的 一种题材,以边 疆地区军民生活 和自然风光为题 材。
发展:唐代是边 塞诗创作的鼎盛 时期,涌现出高 适、岑参、王昌 龄等边塞诗人, 形成了雄浑豪放、 慷慨悲凉的边塞 诗派。

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边塞

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边塞

添加 标题
历史背景: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中 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添加 标题
诗人情感:边塞诗抒发了诗人对于战争的厌恶、对于 和平的渴望、对于边疆将士的赞美与同情,以及对于 国家命运的忧虑等情感。
添加 标题
艺术特色:边塞诗在艺术上多采用象征、比喻、对比等手 法,通过描绘边疆的景物、民族风情、战争场景等,展现 出边疆的风土人情和战争的残酷,表达出诗人对战争的深 刻思考和对和平的渴望。
学生的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边塞诗中的意象和意境,通过小组讨 论、比较阅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思想探讨:探讨边塞诗的 情感和思想内涵,理解诗 歌的人文精神。 情感:边塞诗中常见的情感包括思乡之情 、报国之志、战争之苦等。
思想内涵:边塞诗中蕴含着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人性的探索等深刻的思想内涵。
整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观汇

报 人 :
XXX
人文精神:边塞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展现了人类在面对战争、自然灾害等困境时的顽强拼搏、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具 有强烈的人文精神。
总结评价:总结学习成果, 评价学习效果,提出改进
意见。
总结学习成果: 回顾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的收
获和成长。
评价学习效果: 通过测试、作 业、课堂表现 等方式评估学 生的学习效果。
文本阅读:阅读边塞诗原 文,了解诗歌内容和形式。
目的:通过阅读边塞诗原文,学生 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重点:注重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以 及边塞诗特有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边塞诗欣赏》教学设计

《边塞诗欣赏》教学设计

边塞诗欣赏——不教胡马度阴山福鼎一中李健一、教学内容分析《不教胡马度阴山》是语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第二课——边塞军旅。

唐宋诗词鉴赏这一选修课程的目的是加强古典诗词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意境与形象,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并得到思想教育,而边塞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因此对这个专题的学习,就要让学生领略边塞诗独特的艺术魅力,要让学生欣赏雄奇壮丽的塞外风光、感受艰苦充实的军旅生活,更要让学生学习乐观豪迈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生已在必修课中学习了几个诗歌单元,在这个专题的学习中就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在必修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部分诗歌,对古典诗词形成一定的认识,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同学间的交流互补,集思广益,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到提高。

学生较少接触选修课的学习,对于所选科目有一定兴趣,但没有经验,缺乏技能与方法,所以既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要授予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快乐,取得成效。

对于边塞诗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让学生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形成对边塞诗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陶冶思想情操,增强文学素养,提高鉴赏能力。

三、设计思想1.语文课程应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本课选取1999年国庆大阅兵的视频资料来展现军人风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诗句来唤起学生为国戍边的豪情壮志,让学生在鉴赏边塞诗的过程中得到熏陶、塑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

2.学生学习往往有从积累到整合、从感受到鉴赏、从思考到领悟的过程,所以,先让学生接触更多边塞诗再形成边塞诗审美特征的概括,先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为什么喜欢这首边塞诗,而后加以引导让学生认识边塞诗的艺术魅力,在学生深入思考之后再引导学生领悟边塞诗的丰富内涵。

群文阅读:《边塞诗里的家国情怀》 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边塞诗里的家国情怀》 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边塞诗里的家国情怀》教学设计首先,我会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入边塞风光,让学生感受到边塞的壮美和荒凉,为后续诗歌的理解打下基础。

接着,我会以《唐诗五首·使至塞上》为例,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的边塞情怀和对和平安宁的向往,同时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到中国传统诗歌的韵律、意境、语言等方面的美感。

然后,我会以《从军行》、《陇西行》、《春怨》三首诗为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到边塞诗的多样性和对家国情怀的表达。

最后,我会通过小组讨论、朗读、创作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悟边塞诗的文化思想价值,唤醒学生珍爱和平、珍惜今天幸福美好生活的意识。

二、评价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学生反馈等方式,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能力、审美水平、文化理解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我也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效果。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四首诗歌,深入理解了战争给大国和小家带来的灾难,进而理解了“家国情怀”的议题。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和讨论时,应该抓住机会解释生字生词,加深学生的印象。

同时,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应该给予更加丰富和准确的评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三)思考表达环节在思考表达环节,教师引发学生对新时代“家国情怀”的思考,并让他们书写几句感想,表达自己的家国之思。

这个环节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家国情怀”的概念,并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分享互评环节在分享互评环节,师生共同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评。

这个环节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并在分享和互评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也能够通过互评,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在本任务中,教师通过出示PPT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体悟古人的壮志与豪情。

学生们在小组中讨论,记录关键词,从中挖掘出了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出塞凉州词边塞诗教学设计

出塞凉州词边塞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运用对比阅读策略,深入理解诗意,感受爱国情怀。

(二)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激起学生对唐诗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爱国主题的古诗,体会爱国情怀。

难点:通过学习《出塞》,再自学《凉州词》,实现方法的实践迁移。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目1、今天我们要学的两首诗,一首叫《出塞》题目中的“塞”是什么意思?(边塞,关塞)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北就是边塞。

(出示边关的图片)看到边关,你有什么感觉?(环境艰苦,荒无人烟,没有城内的热闹繁华,荒凉、清冷).“出塞”是指什么?(到边疆地区戍守边关)2、另一首叫《凉州词》。

凉州是什么意思?一个地方,也在边关。

3、出示边塞图片,感受苍凉描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戍边战争的都叫边塞诗。

今天我们要学的《出塞》和《凉州词》都是边塞诗,其中,《出塞》是唐代边塞诗中的“压卷之作”。

我们就用这首《出塞》来叩开边塞诗的大门,共同感受边塞诗的特点和魅力。

(三)诵读诗歌,读出味道1、出示整首诗:接下来,请大家亮开嗓子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有信心读对吗?指名读诗并简单点评,提示读准“将”、“还”、“教”的音。

全班学生齐读。

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韵味来。

让我们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这次我们换个方式读读。

男女生来读《出塞》。

师相应评价:这是一个激情澎湃的王昌龄;这是一个从容平和的王昌龄。

(四)创设情境,品意抒情1、找景物师:听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奖励一下大家。

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

你猜猜,这个视频里呈现的是诗中的哪两句?读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你看到了哪两种景物?(明月、边关)(板书)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秦代时的明月怎么会照着汉代的边关呢?这句诗作者运用了古汉语中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我们一起来认识这种修辞手法再理解诗的意思。

讲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的写法,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2、师:同学们,老师发现古代诗人都特别喜欢写明月,请看:师:大诗人李白这样写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边塞诗教学设计

边塞诗教学设计

边塞诗教学设计引言边塞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作为汉唐边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塞诗以其独特的题材与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边塞诗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围绕边塞诗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为边塞诗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边塞诗的欣赏与鉴赏,培养学生对优美辞章、妙趣横生的艺术形式的喜爱与追求,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 增强学生对边塞文化的认知。

通过学习边塞诗的创作背景、题材特点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边塞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3.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边塞诗的朗读、背诵和仿写,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与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理解与传达边塞诗的艺术形式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 边塞诗的特点与形式。

介绍边塞诗的创作背景、题材特点、格律与韵律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边塞诗的艺术特点。

2. 边塞诗名篇的分析与欣赏。

选取优秀的边塞诗作品,分析其创作手法、情感表达等,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和体验其中的魅力。

3. 边塞诗的朗读与背诵。

通过朗读与背诵边塞诗作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边塞诗的记忆与理解。

4. 边塞诗的仿写与创作。

激发学生对边塞诗创作的兴趣与创造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边塞诗的格律与韵律进行诗歌的仿写与创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边塞诗的相关知识,如边塞文化的背景、边塞诗的艺术特点等。

2. 案例分析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作品,通过分析其语言运用、意境描绘等方面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边塞诗的意义与价值。

3. 朗读与背诵法。

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边塞诗的朗读与背诵,并进行个别评价与点评,帮助学生提高朗读与背诵的准确性与感情表达的能力。

4. 创作与展示法。

鼓励学生进行边塞诗的仿写与创作,并组织学生进行作品的展示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与创意思维。

边塞诗阅读教学设计

边塞诗阅读教学设计

讨论:学生分组讨 论,分享自己的鉴 赏心得和感受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 的鉴赏成果,并引导 学生深入理解边塞诗 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总结边塞诗的意象和意境 回顾边塞诗的起源和特点
强调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和主 题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堂互动情况: 学生是否积极参 与课堂讨论和回 答问题
小组合作效果: 学生是否能够有 效地进行小组合 作,共同完成任 务
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边塞诗的起源、发展和主题特点,通过代表 诗人和作品的赏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了解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 掌握边塞诗的意象和意境 学会分析边塞诗的语言和修辞手法 实践边塞诗的鉴赏和评价方法
导入:教师引导学 生了解边塞诗的背 景和特点
练习:学生自主阅 读边塞诗,并尝试 进行鉴赏
边塞诗的起源和历 史背景
边塞诗的主题和特 点
边塞诗在文学史上 的地位和影响
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及其作品
起源和发展:边塞诗起源于汉魏六朝,发展于唐,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流派之一。
主题和特点:边塞诗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风格豪放、悲壮,表现了戍边 将士的艰苦生活和思乡之情。
代表诗人和作品:王昌龄、高适、岑参等都是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其作品如《出塞》、《凉 州词》等都是边塞诗的经典之作。
汇 报 人 :
XXX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副 标 题
汇 报 人 :
XXX






了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创作环境 掌握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分析边塞诗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 理解边塞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了解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
理解边塞诗的思想和情感

高中语文_《边塞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边塞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边塞诗》教学设计明月古今伴烽烟醉卧沙场看征云——唐代边塞诗鉴赏边塞诗简介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1、每人搜集至少五首边塞诗,摘录下来。

2、解决《燕歌行》及所发诗歌的读音,把你认为重点的字音写在下面空白处。

3、高适《燕歌行》写作背景:开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蓟门。

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

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

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

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

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

“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

高適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作者简介:高适(约702~765),唐代诗人。

字达夫。

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

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

天宝八载(749),经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

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

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

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

世称"高常侍"。

有《高常侍集》等传世。

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4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

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于旧知,引出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古诗。

先来读几首古诗吧。

1. (课件出示)《春晓》《元日》《小池》读着这些诗歌,你的心情如何?说说为什么?预设:感受春天的美好生活的美好2看来同学们的欣赏水平都很高。

是啊,在诗人的笔下,春天是如此的美好,生活是如此的惬意。

可是,有这么一些人,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生活得更好,远离了故乡和亲人,驻守边疆。

从此,他们再也感受不到春暖花开,欣赏不到小荷尖尖,感受不到家乡年味儿……3.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几首不一样的古诗,去见见这些不一样的人。

(点击课件,板书课题:出塞,齐读课题。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看到了边塞的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这首《出塞》,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龄(板书),这首诗后来被称为“七绝压卷之作”,也就是最最厉害的七言绝句。

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1.出示整首诗师:请大家打开课本,大声朗读《出塞》这首诗。

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诗歌读通顺。

师:好,谁来读一读《出塞》。

请你,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

师:读的字正腔圆,请坐。

(读的真不错,读出了节奏……)师: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味道来。

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师评价)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诗的味道。

(生齐读)三、以景入境,由境及情1.诗之造境师:同学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配乐《凉州曲》朗读)(预设:明月,边关,师板书)(讲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的写法,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师:月光照射下的边关,给你怎样的感觉?(荒凉,冷清,孤独,寂寞)2.诗之意象师: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描写明月的诗句,请看:(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师:大诗人李白这样写明月——大诗人杜甫这样写明月——诗人白居易这样写明月——大政治家王安石这样写明月——大家一定能够发现,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起?(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师:是啊,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苦,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

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吗?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不能)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万里长征人未还。

(生齐读)3.诗之宽广师:从秦朝到汉朝再到唐朝,经历了多少年?(八百多年,将近一千年)Ppt出示秦朝——————汉朝——————唐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公元618年师:将近一千年过去了,明月仍然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依旧是秦汉时的边关,时光穿越千年,不变的是什么?(明月,边关)在遥远的边塞,还有什么没变?(引导说出,还有战争没变)4.诗之苍凉这就是边塞的战争,出示:(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唐)陈陶《陇西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唐)王昌龄《塞下曲》)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师:你读懂了什么?(战争的残酷,守关将士的痛苦)师:千百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将士,他们离家万里,长途跋涉来到边关,有多少人回去了?(指名说,引出“人未还”)师:一个人未还,包含了多少无奈和心酸。

人未还,人为什么没有回来?(引导学生说出,战死沙场,终老边关)师:守卫边关的将士面对明月,年对边关,面对着长年残酷的战争和恶劣的环境,他们怎能不怀念故乡,怎能不思念亲人。

我们一起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四、穿越千年,对话将士1.采访军中将士,角色替换思考师:面对着这一轮明月,守关将士的亲人又在做什么呢?(出示:白发苍苍的父母,遥望边关__________________勤劳善良的妻子,遥望边关__________________天真无邪的孩子,遥望边关__________________)(师指名说)师:用上诗句说一说,可以改一改诗句。

假如你是守关将士白发苍苍的老父亲,(引导学生说出)你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儿未还)假如你是守关将士勤劳善良的妻子,你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夫未还)假如你是守关将士天真无邪的孩子,你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父未还)假如你是守关将士亲如手足的兄弟,你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兄未还)师:千百年来,不计其数的守关将士啊!他们苦守着边关,守望着明月,一遍遍嗟叹,一起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千百年来,不计其数的守关将士的亲人,他们遥望边关,守望明月,一遍遍呼唤着,一起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五、由情入心,感受期盼1.师:天伦之乐不能享,儿子孝道不能尽,明明有家不能回。

这是何等的悲哀?(板书,悲!)而这一切都是什么造成的?战争!同学们,读到这儿的时候,你的心情如何?(引出对战争的痛恨;愤怒)2.师:将士们多么希望能快点结束战争,多么希望能后回到自己的故乡,感受一下“春眠不觉晓”的春天,感受一下“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惊喜!他们渴望,有这么一位英雄,能够早日结束这永无休止的战争!(出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3.他们在盼望谁呢?(指名说,汉代飞将军李广)出示李广的资料(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梭中。

)————(唐)卢纶《塞下曲》汉武帝时,李广为右北平郡太守.当时这一带常有老虎出没,危害人民.出于为民除害,李广经常带兵出猎. 一日,李广狩猎回来,路过虎头石村,已是夜幕降临时分,月色朦胧.这里怪石林立,荆棘丛生,蒿草随风摇曳,刷刷作响.行走间,突然发现草丛中有一黑影,形如虎,似动非动.这时,李广让士兵闪过,拉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正中猎物。

第二天一早,将士们出外查看,不觉大吃一惊,原来所射的并非一虎,而是虎形巨石.仔细一看,箭头已经插入石头中.事后,当地百姓闻听此事更加敬慕.匈奴也闻风丧胆,多年不敢入侵.)4.师:李广是一位什么样的将军?(英勇善战,勇猛无比)师:正是因为李广英勇善战,让匈奴闻风丧胆,不敢南下阴山入侵汉朝的边疆,我们一起来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5.师: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说)师:是啊!要是汉朝的李将军在,胡人就——不敢度阴山师:要是李将军在,边关就——会有安宁师:要是李将军在,将士就——能回家乡师:要是李将军在,国家也会——更太平师:要是李将军在,多好啊!这是千百年来无数守关将士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也是千百年来无数守关将士亲人的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6.师:同学们,守卫边关的将士们虽然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虽然他们生活艰苦,九死一生,虽然他们有着对战争的憎恨,但是他们仍然渴望像李广那样的将军能够到来,带领他们英勇奋战,守卫边关,让侵略者不敢度过阴山侵犯唐朝边境。

从中你又感受到他们内心有着怎样的渴望呢?(守边将士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板书:壮)[板书设计]出塞王昌龄明月边关悲思良将建功业壮六、由此及彼,初建概念1.引导探究同学们,我要给咱们点赞,咱们今天这么一学习,这两个发现可不得了——悲凉之中流露出壮美,这正是许多描写边塞军旅诗歌共同的特点呢!不信,咱们再来看看:出示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眺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读一读这几首诗歌,选一首你最喜欢的,试着分析一下,能否体会到诗中“悲”和“壮”之所在?2.开放探究还能不能找到这类古诗其他的之处?(预设:1.题材多于战争有关2.描写边塞景物3.杀敌立功思想4.保家卫国的情怀)像这样描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的诗歌,现存下来的约还有两百多首,约占了全唐诗的十分之一。

这些诗歌有一个共同的名称——边塞诗。

而我们刚刚看到的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都是边塞诗的代表性人物。

七、首尾呼应,升华感受1.对比感悟感受过边塞诗的壮美,此时,再来读一读这几首诗,你是不是有不一样的体会呢?(课件出示)《春晓》《元日》《小池》简单说说:正因为有了这些将士们的舍生忘死,保家卫国,才有了人们美好安宁的生活,这些将士们是可敬的。

2.配乐齐读: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读这些悲壮而凄美的诗歌吧!《出塞》王昌龄《凉州词》王翰《从军行》王昌龄《凉州词》王之涣3.小结是啊,当其他的人们在享受春天和美好生活时,我们不能忘记,还有那么一些人,为了家人的安康,为了祖国的安宁,远离家乡,驻守边关,他们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边塞诗歌,也谱写出了中国诗歌历史上独树一帜的华彩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