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边塞诗鉴赏专题
边塞诗词诗歌鉴赏5篇
边塞诗词诗歌鉴赏5篇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边塞诗词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雁门太守行朝代:唐朝|作者: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屯田词朝代:唐朝|作者:戴叔伦春来耕田遍砂碛,老稚欣欣种禾麦。
麦苗见长天苦晴,土干确确锄不得。
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余枯茎。
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
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
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
《屯田词》写边地屯田的人民在极艰苦的险恶的环境下从事劳动和不幸的遭遇,反映了农民无路可走的悲惨命运。
屯田是指政府利用军人、农民或商人垦种荒地,征取收成作为军饷。
本诗描述的是无田的农民应政府征召耕种屯田的情景。
前八句写农民屯田时的险恶环境和遭受旱、蝗等天灾,一年历尽辛苦,却仍是无衣无食,两手空空的农民眼望南天,凄然泪下如雨,不言中流露出他们的无限怨愤和诗人对农民的同情。
全诗语言朴实明快,对农民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的同情溢于言表。
蓟门行五首朝代:唐朝|作者:高适【其一】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其二】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有关边塞的古诗及赏析
有关边塞的古诗及赏析1.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赏析】这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2.《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3. 《出塞二首.其一》 【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
这一首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完整版)魏肖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一、边塞诗的概念边塞诗词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宋年间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二、边塞诗的意象:1、与战争有关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2、与战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3、与战争有关的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4、与战争有关的器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5、与战争有关的乐曲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三、把握作品的时代特征1、盛唐:边塞诗多抒写为国征战者死而无悔的壮志豪情。
基调壮丽,明快、昂扬向上,但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2、中晚唐诗:国势开始衰微,昂扬向上中多了几分悲壮、悲凉、感伤。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3、宋朝:外侮不断,国难当头,诗中多了报国无门的愤懑、悲凉、和惆怅。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四、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1、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边塞诗词的鉴赏5篇
边塞诗词的鉴赏5篇盛唐边塞诗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
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沙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
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边塞诗词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碛中作朝代:唐朝|作者: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碛中作》是唐代诗人岑参的边塞诗。
此诗选取沙漠行军途中野营生活的一个剪影,以雄健的笔触,描述了驰骋塞外,随止随歇的军旅生活。
虽仅四句,却融汇了作者初赴边塞的新奇之感和远离家乡的思亲之情。
在对大漠的荒凉和行军的艰苦所作的描绘中,也显现出一种从军豪情。
全诗语言自然遒劲,意境雄浑壮阔,情景契合,别有神韵,充分显示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子夜秋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秋歌》是唐代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
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
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朝代:唐朝|作者: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此诗是诗人为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而作,寓有劝慰鼓励之意。
一诗同赠两人,内容铢两悉称。
诗除了首尾合起来总写外,中间两联双双分写,不偏祜。
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典故来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下句写衡阳,暗示王少府去长沙,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
颈联上句写长沙青枫江的帆船,是再写王少府;下句写白帝城,远在古原始森林的巴东,是再写李少府。
双双交错进行,结构严密,情感交织。
边塞诗汇总_诗词专题
边塞诗汇总边塞诗——《从军行七首之一》《从军行七首之一》原文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七首之一》译文烽火城西面的百尺高楼,黄昏时分沙海上秋风吹来独自登临。
关山之上明月照耀吹响声声羌笛,无奈思妇对征人的万里之愁。
边塞诗——《从军行七首之二》《从军行七首之二》原文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七首之二》译文琵琶奏响新曲人们不禁起舞,总是寄托离别故乡的关山之情。
缭乱边愁永远诉不尽,只见高高秋月照着长城。
边塞诗——《从军行七首之四》《从军行七首之四》原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七首之四》译文青海湖上绵延的云彩暗淡了雪山,一座孤城遥对着玉门关。
身经百战黄沙穿破了铁甲,不攻破楼兰绝不回还。
边塞诗——《吊万人冢》《吊万人冢》原文兵罢淮边客路通,乱鸦来去噪寒空。
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
《吊万人冢》鉴赏唐朝末年,各种社会矛盾纷纷激化。
广大河淮地区遂成为新旧军阀朱温、时溥、杨行密等进行割据混战的战场。
边塞诗——《登单于台》《登单于台》原文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1 / 8关度,阴关晓不开。
《登单于台》鉴赏首联是全诗总领。
春字和独字,看似出于无心,实则十分着力。
边塞诗——《前出塞》《前出塞》原文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前出塞》赏析汉乐府有《出塞》《入塞》曲,是写边疆战斗生活的。
唐人写边塞诗常以塞为题。
边塞诗——《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原文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
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注释①倩魂句:此言梦醒后犹眷恋着梦中的美好的时光。
边塞诗——《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原文春风昨夜到榆关,故国烟花想已残。
边塞诗歌全诗欣赏
边塞诗歌全诗欣赏边塞诗歌全诗欣赏精选篇1清代:纳兰性德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边塞诗歌全诗欣赏精选篇2唐代: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边塞诗歌全诗欣赏精选篇3唐代: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边塞诗歌全诗欣赏精选篇4唐代:王翰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边塞诗歌全诗欣赏精选篇5唐代:杜甫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边塞诗歌全诗欣赏精选篇6唐代:王维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边塞诗歌全诗欣赏精选篇7唐代: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边塞诗歌全诗欣赏精选篇8唐代:戴叔伦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边塞诗歌全诗欣赏精选篇9南北朝:徐陵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边塞诗59鉴赏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
艺①术对表比现:上将有关什内么桃特花点?烂请漫作与简关 要外分白析雪。茫(茫5分两)个场景聚集到征 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 对比鲜明。 ②借代:“桃花”与“雪” 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 清冷生活,蕴含着征人对家乡
关山月 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三五:阴历每月十五日
颈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怎样 的场采面用? 了侧面烘托手法。诗人写 漫天大雪纷纷飘下,使军旗上画着 的图案黯淡;北风的呼啸和战鼓的 雷鸣混杂在一起。从这里便可以想 到,那兵来将挡、刀光闪烁、箭簇 纷飞、战马嘶鸣的壮烈战斗场面。 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 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大无
1、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表现了怎样的现实和作者怎样 的思想情感?(6分 答案: 1本诗采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 2表现了作者所处时代书生投笔从 戎,出塞参战,勇往直前的现实 ; 3表现了诗人忠君报国和渴望建功
出关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旌旗】影风翻见 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怎得】不 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 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 ”,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 ?答请:简更要喜说欢明本理诗由。。本(诗前6分两)句写 古老的边地州城背山面海,旌旗 在戍防城楼上随风翻卷。点出居 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 生动,为后面抒发征士卒怀土恋 乡之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
▪ 译:十五深夜的月光,撒向关隘 山川。戍边的战士望着明月,思 念起家乡。
想起家中的妻子站在高楼上面对 着窗户向远方望去。
可是边陲疏勒的战事正紧,军队 像雁阵一样正源源不断地翻过天 山奔向前线。
边塞诗鉴赏专题
边塞诗鉴赏专题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杨炯、王昌龄、李益、李贺等。
边塞诗人四大家: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
高适,别称高常侍,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
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王昌龄,字少伯,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后因事被贬岭南。
王昌龄与李白、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
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
岑参,唐玄宗时期进士。
初为率府兵曹参军。
后两次从军边塞,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王之涣,字季凌,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名动一时。
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
李贺,字长吉。
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
仕途不顺,热心于诗歌创作。
诗作想象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后人誉为"诗鬼"。
27岁(有说24岁)英年早逝。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姬、征人、胡儿。
地名则有天山、阴山、瀚海、轮台、疏勒等。
(疏勒为西域古国,古来即为东西交通的主要进出口。
)4.作者均富有浪漫进取的精神,因此诗中充满了激情和豪兴,显示出充沛的爱国情感。
固然也有反映战争残酷、黯然思乡的一面,更洋溢著马革裹尸、立功沙塞的雄心……胡天:西北边塞地区,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边塞的诗词集及赏析
边塞的诗词集及赏析1、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词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
“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
“度阴山”,跨过阴山。
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
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
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边塞诗鉴赏专题
边塞诗鉴赏学习目标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4、掌握边塞诗的一般鉴赏方法。
重点难点掌握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及一般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语:1.你能想到有哪些反映边塞生活的诗句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像这些反映边塞生活的诗我通常称之为边塞诗,那么,边塞诗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二、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
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从唐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其中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
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成为唐代这个诗歌王朝的一束奇葩。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
边塞诗及赏析
边塞诗及赏析引导语: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诗词非常的多,而对于边塞诗想必很多人都有接触过,那么接下来是店铺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边塞诗及赏析,欢迎阅读!《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这首《出塞》,可以说是最负盛名的边塞诗之一,明代“后七子”李攀龙评此诗为七绝诗压卷之作。
此诗采用以古喻今的手法,表达了关心边防的主题。
诗的意象苍茫浑厚,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从军行》之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赏析:此诗是一首气势宏伟的边塞诗,壮阔的塞外景色与将士们宏伟的抱负融合在一起,气魄雄阔,风格浑厚,感情悲壮。
表现了战士们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将士生活的诗,军中的酒宴是盛大欢乐的酒宴,全诗仅仅四句,用明快的语言,跳动的节奏,就给人带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
明代“后七子”王世贞又评此诗为七绝诗的压卷之作。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清代王渔洋谓:七绝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秦时明月”、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无出此四章之右者矣。
而清末民初的章太炎也推王之涣的《凉州词》为绝句之首。
由此可见王之涣的凉州词盛名之大。
《凉州词》之二王之涣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赏析:此诗是王之涣作的《凉州词》组诗第二首,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诗歌以汉代唐,写突厥首领小杀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赏析: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怎么能没有一首边塞诗歌呢,这首《从军行》就是李白的边塞诗之一。
古典诗歌鉴赏之边塞诗鉴赏专项练习及解答
古典诗歌鉴赏之边塞诗鉴赏专项练习及解答一、边塞诗概况(一)概念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
(二)标志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
如:柳中庸的《征人怨》、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等。
(三)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维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等都是唐代边塞诗杰作。
二、边塞诗内容1、边塞风光——奇丽壮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统治者——穷兵黩武3、家乡——思乡念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__________________5、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三、边塞诗风格——雄壮豪迈四、边塞诗语言特点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五、边塞诗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象征、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六、边塞诗常见意象1、与战争有关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2、与战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3、与战争有关的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4、与战争有关的器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_________5、与战争有关的乐曲: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边塞诗鉴赏+课件38张
四、边塞诗常见的思想感情主题
(一) 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 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光作为背景。 例如:
三、了解边塞诗发展特点 ——体会国运兴衰
1.初唐诗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2.盛唐之诗风: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 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 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 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 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 边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
(二) 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李白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边塞诗多表现从军出塞,保
内 涵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 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 为题材的诗。
内 容
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 情;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
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
(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 张、对比、互文、用典
等。
标
①标题往往有“行”“军”“ 征人”“塞”“戍”等与军旅 有关的字。 ②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 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 、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 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 河、阴山、楼兰、蓟北等)、
边塞诗鉴赏完整版
边塞环境恶劣、 生活艰苦。
15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16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17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18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 这种情感刻 骨铭心,挥 之不去,非 常强烈。
边塞诗主要内容
1抒写将士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 决心 2绮丽壮阔的边塞风光,赞美祖国河山 3描写塞外环境的恶劣和战争的惨烈,反 衬将士们的艰辛和报国的信念 4表现将士们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 乡思亲的主题 5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对统治者穷兵黩 武的不满 6表达报国无门的哀痛、壮志难酬的叹伤
课后作业:2007年高考山东
出关① 徐兰(清)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 ”,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 析。 (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 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 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更喜欢后两句。将军将在战斗中建立功勋,意味着士卒也将 有立功的机会,因而士卒一往无前,充满豪情。“凭山”两句缺 少了豪气。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 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 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豪情与乡愁)
[针对训练1:高考链接2004年江苏] 征人怨 柳中庸(唐)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6分
边塞古诗赏析
边塞古诗赏析边塞古诗赏析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边塞古诗赏析,欢迎阅读。
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古诗赏析】李白的《关山月》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和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开头四句尤如影视文学的蒙太奇手法,将“诗题”一一化出。
“关”“山”“月”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诗的物象,奠定了全诗边塞苦寒的苍凉基调。
“月”,出于天山云雾间,一派云海苍茫、气势磅礴、雄伟壮阔的景象。
“风”,漫天遍野的大漠朔风,犹如虎啸狼嗥,吹遍玉门关内关外,气势多么庞大,异域何其粗犷。
诗人巧借“长风”把“关”与“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明月依旧、关隘依旧,而历代的长征远戍的男儿却都一去不再生还。
没完没了的,何时才能停息?因此诗人将“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这些广阔无垠的物象淋漓尽致地渲染,营造出雄伟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意境。
诗人通过对边塞巨幅画卷的描绘,为下文将士翘首故里编织了“思乡”的情结。
中间四句在写景的基础上,抒发出“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的主旨。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诗人引用典故,在“关山”自然边塞风光之上迭印出沙场点兵征战的宏大场景。
据史料载:汉高祖刘邦曾领兵征战匈奴,在白登山一带(今山西大同市西)展开了殊死搏斗,刘邦的将士被匈奴于此围困了七天七夜。
而青海湾一带也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
历代这种无休止的战争使得出征将士几乎难以生还故乡。
那无奈的开怀痛饮,也许就成为未来沙场征战的最后诀别。
此种痛苦的心情,惟有一醉解之。
最后四句描写战士“望归”的愁苦心情。
“戍客”“思归”愁肠百结,望着边塞荒凉景色,满面愁容,难以名状。
想家中高楼上的妻子、满头白发的亲娘和瘦骨伶仃的儿郎,一定也在这清冷的茫茫月夜里或站立楼头,或折柳门前。
边塞诗鉴赏(共五篇)
边塞诗鉴赏(共五篇)第一篇:边塞诗鉴赏边塞诗鉴赏导学单(高二语文备课组编制)学习目标:1.杨炯《从军行》,理解本诗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概括性描写的特点。
2.高适《燕歌行》,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
3.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重点掌握其炼句的技艺。
4.理解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
预习单一、【温故知新】背诵学过的边塞诗。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破阵子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从军行(选一)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选一)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二、【初读感知】对照注解,疏通句意,初读《从军行》《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三首边塞诗。
活动单学习过程:活动一:鉴赏杨炯《从军行》(一)诵读《从军行》(二)诗歌鉴赏1.首句是怎样表现军情紧急的?分析“烽火”这一意象。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类5:边塞诗】专题精讲精练附详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类】精讲精练专题五、边塞诗边塞征战诗歌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一、边塞诗类型根据边塞诗选材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内容上的不同,边塞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以王昌龄的《从军行》为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
2、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从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成独特的边塞闺怨诗。
以金昌绪的《春怨》为例: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长年戍边的亲人还健康地活着吗?每天吃得饱吗?身上的棉衣能否御寒?这一切,都让思妇担心、牵挂,而这些担心、牵挂无法得到排解,思念之极就不自觉地出现在白日梦中了。
在梦中与思念的人儿相会,也是一种苦涩的幸福啊,难怪女主人要赶走可爱的黄莺鸟。
这种无理而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看起来它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实则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3、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战争使得无数的家庭背井离乡、使得无数的战士变成累累白骨!高适在《燕歌行》里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一方面是前线的战士浴血奋战,随时都有战死的可能;一方面却是将领们纵情声色、歌舞升平。
4、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王昌龄的《从军行》较为典型: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里的“边愁”有对于现实的忧愁、建功立业的渴盼,更有离乡背井抛妇别雏的痛楚、无限的乡愁。
边塞诗集锦
边塞诗集锦《夜上受降城闻笛》原文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译文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除夜有怀》原文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除夜有怀》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客居他地、除夕怀乡之作。
诗人身在异乡,深感羁旅艰危。
《转应曲》原文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转应曲》赏析开头三句以边草起兴,感叹长期在边关征战的兵士的命运如同边草。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原文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同云深处望三关。
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
消除此恨难。
频闻遣使问平安。
几时鸾辂还。
《从军行》原文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赏析这首诗借用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北风行》原文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北风行》原文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钗。
《阁夜》原文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经典边塞诗词鉴赏
经典边塞诗词鉴赏经典边塞诗词鉴赏经典边塞诗词鉴赏1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鉴赏:这是一首格调沉郁的边塞诗。
此诗只抓住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军中饮宴一个镜头,跌宕起伏地表现出当时边塞军士生活的枯燥乏味和思想的苦闷无聊,也使征戍者的深沉、复杂的感情跃然活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是令人陶醉的千古绝唱,然而在久戍边关的军士眼中,又是使人厌倦而单调的景象。
天天都是那连绵不断的乱山、长城,白天与“大漠”、“落日”为伴,晚上又是“寒光照铁衣”的荒野。
即使军中作乐,通宵尽欢,乐声嘹亮,也难以消除军士们积郁内心的惆怅。
“琵琶起舞换新声”。
琵琶不断奏出新的曲调,随着旋律的变化,人们翩翩起舞。
琵琶是富于边地色彩的乐器,而军中作乐,离不开胡琴、羌笛和琵琶的伴奏,这些乐器,对戍边者来说,带有异域的情调和征战的音律,易唤起战士们强烈的'感触。
既然是“换新声”,应该给人以新的感受,带来新的欢乐吧?然而“总是关山旧别情”。
“总是”二字,转折得有力,巧妙。
此句的“旧”与上句的“新”二字相承应,意味无穷。
“新声”与“旧别情”互相影射,形成诗意的波折,造成抑扬顿挫的音情,尤显出“意调的酸楚”,边愁的深重。
征戍者离乡背井,因此,“别情”是军中最普遍、最深沉的感情。
尽管曲调花样翻新,而唤起的“总是”人们的离愁别绪呵!《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
”句中“关山”二字,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颇深。
“撩乱边愁听不尽”。
尽管撩起了纷乱的边愁,却总也听不尽。
这是诗中又一次波澜,又一次音情的抑扬。
“听不尽”三字,含蓄有致,感情复杂,意味深长,只要边患未除,就依然弹下去,听下去,所以“边愁”既是思归的哀愁,又何尝不含有更多的意味呢?“高高秋月照长城”既是写景,又是抒情。
诗人轻轻宕开一笔,“景中含情,更惨”,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边塞诗鉴赏专题
注意点:不同时代的边塞诗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同 一时代的边塞诗也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边塞诗最能 体现国运兴衰,应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 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王维·少年行四首]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1、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
[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 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 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 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 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
[范仲淹·渔家傲]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 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 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边塞诗鉴赏训练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僻字难典]
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 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 八月萧关道①。 出塞入塞寒, 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 矜夸紫骝好③。
注:①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②幽并 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 ③紫骝:骏马名。
3、在边塞军旅中有一种类似于建 安诗人的写作环境。将帅能文能 武,他们延揽诗人入幕,使得诗 人接触了边塞生活和战争场面, 这些悲壮、雄壮的境界使诗人耳 目一新,产生了写作的激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塞诗鉴赏专题
课型:专题复习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唐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形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学难点: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归纳法、研讨法、演练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1.在音乐背景下展示一组塞外风景图片。
听着动听的歌曲,欣赏着优美的风景,实在是一件令人愉悦的快事。
这组图片中的景色表现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边塞、塞外)
看到这些优美的风景,你想到了哪些反映边塞生活的诗句呢?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像这些反映边塞生活的诗我通常称之为边塞诗,那么,边塞诗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二、什么是边塞诗:
从唐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其中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
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成为唐代这个诗歌王朝的一束奇葩。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边塞诗,走近边塞诗人。
首先我们来欣赏几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感受一下它们带给我们的审美愉悦。
三、示例分析,总结规律。
1、展示三首诗。
分别先指名朗诵,读后评价,指出不足;再找学生读,再评,然后范读或录音朗诵,再有气势地齐读或男女生分别齐读。
(为什么这样读?读得还缺点什么?如从气势、格调、意境、环境、思想等方面引导)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北征唐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读完这三首诗之后在格调上有什么感受?(各抒己见,然后归纳)
------风格:雄壮豪迈、悲壮惆怅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即意境方面有什么特点?
------意境:雄奇、奇丽、壮阔、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4、上面我们分析了这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其实也就把边塞诗的最常表现的内容不得概括了出来,我们一起看一下。
(展示)
(1)思想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 将士英勇作战,渴望建功的豪情
* 军旅艰苦生活,思乡念亲之情
* 同情劳动人民疾苦,厌恶战争
* 批判统治者穷兵黩武……
同时有时还要注意体会边塞征战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但不管怎样,边塞诗总是回旋着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2)常见词语:
对于边塞诗,我们在鉴赏时一定要把握它们的特点,体会其思想内容。
如何识别边塞诗呢?我们除了可以从朗读中体会到它的豪放气势和壮阔的意境之外,还就该从一些有标志性的词语中看出来,我们依然回到前面的三首诗中,找出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
(返回,从中找出标志词)
除了从上面三首诗中找出的一些词外,还有一些词语在这里略作补充。
*从与战争有关的器物用品看:旌旗、羽书、辕门、战车、戈矛等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阴山、胡、羌、匈奴、单于等
*从景物看:长城、秋月、瀚海、大漠、烽火、马走等
*从乐器及音乐看:金鼓、号角、羌笛、胡笳、笛管、《落梅花》《行路难》《关山月》边塞诗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烘托。
从与战争有关的器物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战车、辕门、羽书、干、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阴山、凉州、安西、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瀚海、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从乐器及音乐看: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四、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貂锦指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答: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
是借代手法。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震撼人心,你认为呢?为什么?
(3)就这首诗的内容看,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本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
“可怜”句紧承前句,本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
“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可怜”、“犹是”两句,以特别伤惨和沉痛的心情,用跌宕有致的语句,表达诗人对阵亡战士的哀伤和悼念,为后方闺中人不知实情依然梦里与爱人相会的令人痛彻肝肠的情感与伤怀。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笛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指灵州。
贞观二十年,唐太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故称之为受降城。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如何抒发感情的。
(解题思路:纵观全诗,可从诗中尤其是“笛管”和“征人”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然后根据边塞诗的特点回答这首诗抒发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
)
诗先正面描写,写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再写声——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笛管声。
如此烘托、铺垫,最后直抒胸臆表达了将士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河湟旧卒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注释:湟水源出青海,东流入甘肃与黄河汇合,合流的一带称“河湟”。
诗中指吐蕃统治者从唐肃宗以来所进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1.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记述了一个久戍河湟幸存的老兵,他的战友们都战死,自己有幸回到故乡黄昏时分独自吹奏着边庭的乐曲。
流露出的是一种深沉的哀伤
2.全诗表现了什么主题?
诗通过河湟旧卒的遭遇,反映了唐代人民为战争付出的惨重代价,战争给人民造成巨大痛苦,控诉了唐政府的无能。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
(2)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红旗半卷”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3)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是一个转折,分析前后内容的不同。
----前两句写援军疾出,暗示战况紧张。
后两句写捷报骤传,充满振奋喜悦。
(4)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试说说从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描写中,提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
----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唐军出征时迅猛声威和紧张气氛。
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唐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情景和捷报传来时的振奋喜悦情景。
(5)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漠风尘,红旗半卷,前两句描写了唐军乘夜色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威。
B.前军夜战,生擒敌酋,后两句表现了唐军的勇猛善战。
C.诗中正面描写了后续部队,对战果辉煌的前锋部队只从侧面带出。
D.诗中的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A不是夜晚,而是白天。
错在对于“日色昏”的理解。
“昏”指昏暗的大漠景色,并非指晚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