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

合集下载

边塞诗 诗歌鉴赏

边塞诗 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案: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解析: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解析:分析“思想感情”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

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关①徐兰凭山储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二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更喜欢本诗。

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诗歌分类鉴赏之边塞征战诗答案及鉴赏

诗歌分类鉴赏之边塞征战诗答案及鉴赏

参考答案【例1】(1)昨夜萧瑟的秋风卷入驻守的关塞;极目四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

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词句注释]⑴汉关:汉朝的关塞,这里指唐朝军队驻守的关塞。

唐民谣:“将士长歌入汉关。

”⑵朔云边月:指边境上的云和月。

月:一作“雪”。

朔:北方。

边:边境。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的岷山,是当时控制吐蕃内侵的要地。

⑶更催:再次催促。

飞将:西汉名将李广被匈奴称为“飞将军”,这里泛指严武部下作战勇猛的将领。

骄虏:指唐朝时入侵的吐蕃军队。

⑷莫遣:不要让。

沙场:战场。

[白话译文]昨夜萧瑟的秋风卷入驻守的关塞;极目四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

一再命令那些勇猛的将士追击敌人,不要让敌人一兵一马从战场上逃回。

[作品鉴赏]这首《军城早秋》,一方面显示了严武作为镇守一方主将的才略和武功,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这位统兵主将的词章文采,能文善武,杜甫称其为“出群”之才。

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

中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

“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

“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

西山,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

“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

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

边塞诗答案

边塞诗答案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问题: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2.“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答一、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

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布满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大有关系。

那大地解冻的春的信息,牧马晚归的情景还意味着,这就是胡马北还,边境战火平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战争危险消失的意味。

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答二、风吹一夜满天山是“梅花落”歌声(音乐),将“梅花落”拆开,又构成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

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师也难以画出的。

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意味。

4、鉴赏《塞上听吹笛》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分析。

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前两句写的是实景(见问题探究(1)),后两句是虚景(见问题探究(2))。

阅读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回答问题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以分析。

(解析:诗的前两句从景物描写入手,情景交融。

首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写浩渺的青海湖上空弥漫着浓密的长云,在湖的对岸横亘着绵延千里的茫茫雪山。

二句“孤城遥望玉门关”写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望。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作者抓住边塞典型的景物,极力渲染西北边疆空旷凄凉、条件艰苦、环境险恶的气氛,借以衬托远征将士战胜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

2、第三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它对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三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以黄沙百战,金甲穿破,点出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频繁残酷艰苦以及敌军的凶悍边境的荒凉。

在这样的环境下,将士们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以身许国的豪迈誓言。

唐宋诗歌鉴赏第二单元边塞诗习题及答案

唐宋诗歌鉴赏第二单元边塞诗习题及答案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练习题】1、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点评“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词语锤炼方面的妙处。

参考答案:1、最突出的特色是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写得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

《梅花落》本是一种曲调,作者拆开用,又构成了虚景,仿佛飘落的不是笛声而是梅花的花片,这样,虚实交错,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2、“风吹一夜满关山”的妙处A、化声为形,风吹的就不是音乐声,而是四处飘散的梅花一夜之中和香和色洒满关山,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映成趣B、用了通感的方法,战士由听曲而想到形状,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向读者透露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1)这这首诗歌的首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结合诗句,请简要叙述。

(3分)答:。

参考答案:描写了一幅苍茫而又清澄的画面。

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趁着月色,战士赶着马群归来,明月朗照,洒下清辉。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

(2)这首诗歌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答:。

参考答案:联想(想象、虚写)三四句虚写景,由将士所听之曲《梅花落》想到故乡盛开的梅花,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

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同答后面的问题。

(6分)古从军行①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②风沙暗,公主琵琶③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劫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生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④入汉家。

【注】①“从军行”是乐府古题。

(完整版)魏肖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

(完整版)魏肖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一、边塞诗的概念边塞诗词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宋年间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二、边塞诗的意象:1、与战争有关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2、与战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3、与战争有关的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4、与战争有关的器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5、与战争有关的乐曲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三、把握作品的时代特征1、盛唐:边塞诗多抒写为国征战者死而无悔的壮志豪情。

基调壮丽,明快、昂扬向上,但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2、中晚唐诗:国势开始衰微,昂扬向上中多了几分悲壮、悲凉、感伤。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3、宋朝:外侮不断,国难当头,诗中多了报国无门的愤懑、悲凉、和惆怅。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四、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1、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边塞诗鉴赏答案

边塞诗鉴赏答案

文山中学2011级语文学案 编写:张翠娥 审核:刘孝国 2013-11-2512011级语文专题复习之边塞诗答案(一)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岑参1、 答:将军不畏艰苦,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2、 答:全诗虚实结合。

写唐军荡平敌寇的雄心壮志,豪气干云的盛大气势。

(二) 使至塞上 王维1、“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2、 借用典故 “燕然”二字。

3、“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4、B (并非秋天,而是春天。

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5、A (并非轻松愉快。

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

) (三)塞下曲 王昌龄 1、 边塞的艰苦。

2、 献身于保卫祖国的征战生活。

赞扬他们的慷慨豪迈精神。

3、 “幽并客”和“游侠儿”。

赞扬戍边战士慷慨豪迈,保卫祖国的精神。

批评那些骄矜恣纵、自夸勇武的人,他们徒有从武的外表,却只停留在向人夸耀骏马,而并没有捐躯赴难、为国牺牲的豪侠实质。

4、D (并非“劝勉”,而是劝戒不要学“游侠儿”。

)5、D (诗中用“幽并客”指戍边战士,把他们与“游侠儿”作正反对比。

) (四)渔家傲 范仲淹 1、孤独之感思乡之情2、一方面是年华流逝,功业不知何时才能建立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思念家乡的苦闷。

3、表现了胸怀壮志的将军抱负未能实现的无奈感慨。

4、D (“征夫”指一般士兵,不是作者自称。

而且“将军”和“征夫”都应该是泛指。

)5、C (“反映孤城陷入重围……”不对,词中无从体现这种形势。

) (五)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 游1、上片写梦中所见,表现渴望行军作战,为国收复失地的心情。

下片写梦醒所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2、最后三句内涵十分丰厚。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边塞诗是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种以反映唐、宋年间边境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边塞诗的意象主要与战争有关,包括器物、地点、人、事、物等。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借事言志、直抒胸臆等。

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包括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以下为边塞诗的鉴赏训练:1.塞下XXX北风凋白草,XXX。

夜后XXX,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首联描写的是北方边塞的环境,包括北风、白草、XXX 等,营造了一种荒凉、寒冷的氛围。

这种环境的描写,不仅为诗歌增添了一种独特的情境,更重要的是表现了边塞战争的残酷和艰苦,凸显了边塞士兵的英勇和不屈精神。

是唐代长安城的外城。

⑤百夫长: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官职,指率领百人的军官。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从军的青年,他在战争中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但依然坚定地选择了从军。

诗中“烽火照西京”、“铁骑绕龙城”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场面,表现出诗人的豪情壮志。

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更加强调了他的忠诚和正义感。

改写: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年轻人从军的故事,他在经历了战争的种种磨难后,依然坚定地选择了从军。

诗中生动描绘了战争的场面,表现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同时,诗人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更加突显了他的忠诚和正义感。

删除注释。

2.XXX XXX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不畏牺牲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祖国的热爱和民族精神的弘扬。

诗中“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XXX”表达了诗人为了祖国的荣誉和尊严,不惜付出生命的决心和勇气。

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则表现出诗人对于战争牺牲者的怀念和缅怀之情。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练习知识链接一、【边塞诗概述】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边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他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

二、【边塞诗常见术语等】意象:烽火、狼烟、画角、宝剑、马、铠甲等。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干戈、吴钩、鸣镝、矛、剑、戟、斧、钺、刀、铩地名和民族名: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碛qì、轮台、龟兹、夜郎;单于、吐(tǔ)谷(yù)浑(hún)、胡、羌、羯、夷、楼兰、安西乐器或古曲:如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杨柳: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

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谐音)之意。

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边塞诗阅读赏析指导附答案

边塞诗阅读赏析指导附答案

边塞诗阅读赏析指导(附答案)(2) 边塞诗阅读赏析指导(附答案)(2)文章来自:古诗题材的分类之——边塞诗(慷慨悲壮,意象雄阔)【边塞诗的基本知识】(一)概念——边塞诗是以写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边地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杜甫、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二)特点——读边塞诗应注意以下几点:赏析边塞诗,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①盛唐之诗风: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②中晚唐诗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③宋代之诗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另: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

(张说)——表达报效国家的激情。

总的来说是: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1.边塞诗举例:《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等2.归纳特征(1)从内容看特征------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家乡思乡念亲、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等。

边塞诗鉴赏试题分析及答案

边塞诗鉴赏试题分析及答案

边塞诗鉴赏试题分析及答案边塞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以描绘边疆风光、抒发将士戍边情怀为主要特点。

以下是边塞诗鉴赏试题的分析及答案示例:一、填空题1. 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包括唐代的_______、_______等。

答案:高适、岑参2.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自王昌龄的_______。

答案:《出塞》3. 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烽火、狼烟、戍楼二、选择题1. 下列哪首诗不是边塞诗?()A. 《从军行》B. 《塞下曲》C. 《春望》答案:C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句诗描绘的是什么景象?()A. 江南水乡B. 边塞风光C. 宫廷生活答案:B三、简答题1. 请简述边塞诗的特点。

答案:边塞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以边疆的自然风光为背景,描绘了辽阔的边疆景象;其次,它表达了将士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乡的思念;再次,边塞诗中常常蕴含着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最后,边塞诗的语言风格通常雄浑、悲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 分析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情感表达。

答案:《凉州词》通过对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的辽阔和壮美。

诗中的“一片孤城万仞山”表达了戍边将士孤独坚守的情感,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则反映了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

四、赏析题阅读王昌龄的《出塞》,并回答问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 请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这首诗以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跨越时空的辽阔意境。

通过“万里长征人未还”表达了对戍边将士长期征战、远离家乡的同情。

2. 诗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谁?有何象征意义?答案:“龙城飞将”指的是汉代名将李广,他以勇猛善战著称,被称为“飞将军”。

在诗中,李广象征着英勇的将领和强大的军事力量,表达了只要有勇将镇守,敌人就无法越过边疆的坚定信念。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练习知识链接一、【边塞诗概述】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边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他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

二、【边塞诗常见术语等】意象:烽火、狼烟、画角、宝剑、马、铠甲等。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干戈、吴钩、鸣镝、矛、剑、戟、斧、钺、刀、铩地名和民族名: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碛qi、轮台、龟兹、夜郎;单于、吐(而谷5)浑出的)、胡、羌、羯、夷、楼兰、安西乐器或古曲:如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杨柳: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

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谐音)之意。

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见。

”语义双关又埋怨杨柳尚未返青]、《落梅花》、《关山月》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特点】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一、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二、边塞诗常见意象有哪些?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

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旌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夸张比喻借代对比等修辞,烘托、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手法四、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①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②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③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④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⑤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⑥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⑦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⑧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五、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祖咏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②。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③,论功还欲请长缨④。

【注释】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一带地区。

②三边:泛指边疆。

危旌:高挂的旗帜。

③投笔吏:东汉班超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

④请长缨:西汉书生终军向皇帝请求用长缨缚番王来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始一“望”一“惊”,是全诗结构的关节所在,望到的是眼中景,惊异的是心中情,写景抒情都由这一望一惊所生发,铸词之妙颇见功夫。

B.首联用视听结合的笔法,“燕台一去”是“一去燕台”的倒装,这既是律诗音韵的要求,同时以“燕台”起笔,增加了诗歌的气势。

“笳鼓喧喧”则从听觉侧写汉营军纪严整军威凛凛。

古典诗歌鉴赏之边塞诗鉴赏专项练习及解答

古典诗歌鉴赏之边塞诗鉴赏专项练习及解答

古典诗歌鉴赏之边塞诗鉴赏专项练习及解答一、边塞诗概况(一)概念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

(二)标志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

如:柳中庸的《征人怨》、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等。

(三)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维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等都是唐代边塞诗杰作。

二、边塞诗内容1、边塞风光——奇丽壮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统治者——穷兵黩武3、家乡——思乡念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__________________5、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三、边塞诗风格——雄壮豪迈四、边塞诗语言特点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五、边塞诗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象征、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六、边塞诗常见意象1、与战争有关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2、与战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3、与战争有关的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4、与战争有关的器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_________5、与战争有关的乐曲: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一、边塞诗的概念边塞诗词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宋年间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二、边塞诗的意象:1、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2、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大漠、长城、黄沙、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芦管,《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边塞诗常见的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例如[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2、借事言志:例如[李益·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3、直抒胸臆:例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用典、对比、虚实结合……四、边塞诗的思想感情:1、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3、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4、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022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边塞诗专题训练(附答案+解析+译文+赏析)

2022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边塞诗专题训练(附答案+解析+译文+赏析)

2022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边塞诗专题训练(附答案+解析+译文+赏析)1.(2017秋•东城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B.三、四句都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呈现出一片紫色,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C.“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

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D.李贺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谓奇诡,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一联中,黄金台运用了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高台重金招揽天下士的典故。

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A.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其一)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C.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扬子江》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同样是描绘边塞,本诗与下面同题作品相比,在内容、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雁门太守行唐张祜城头月没霜如水,趚趚①踏沙人似鬼。

灯前拭泪试香裘,长引一声残漏子。

驼囊泻酒酒一杯,前头滴血心不回。

闺中年少妻莫哀,鱼金②虎竹③天上来,雁门山边骨成灰。

【注释】①趚趚:sù象声词。

《边塞诗歌》练习(答案)

《边塞诗歌》练习(答案)

《边塞诗歌四首》练习姓名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 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2.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 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 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第3-4题。

【甲】使至塞上(王维)【乙】从军行(王昌龄)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乙诗中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渲染西北边疆你过得空旷凄凉、艰苦险恶,衬托出戍边将士战胜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

4.从内容上看,两首都是边塞诗,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使至塞上》表达了诗人对受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和孤寂思乡的情怀;而《从军行》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则表现了守边将士立誓破敌、决战到底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情怀。

5.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和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都抒发了边塞生活的寂寞孤独之感。

6.《使至塞上》中借用比喻表达自己并不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7.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千古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色彩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10.古人宴饮常奏“丝竹”,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别宴情景却独具异域风情: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2019届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5边塞诗(附答案)

2019届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5边塞诗(附答案)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5 边塞诗边塞征战诗歌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一、边塞诗类型根据边塞诗选材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内容上的不同,边塞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以王昌龄的《从军行》为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

2、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从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成独特的边塞闺怨诗。

以金昌绪的《春怨》为例: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长年戍边的亲人还健康地活着吗?每天吃得饱吗?身上的棉衣能否御寒?这一切,都让思妇担心、牵挂,而这些担心、牵挂无法得到排解,思念之极就不自觉地出现在白日梦中了。

在梦中与思念的人儿相会,也是一种苦涩的幸福啊,难怪女主人要赶走可爱的黄莺鸟。

这种无理而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看起来它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实则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3、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战争使得无数的家庭背井离乡、使得无数的战士变成累累白骨!高适在《燕歌行》里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一方面是前线的战士浴血奋战,随时都有战死的可能;一方面却是将领们纵情声色、歌舞升平。

4、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王昌龄的《从军行》较为典型: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里的“边愁”有对于现实的忧愁、建功立业的渴盼,更有离乡背井抛妇别雏的痛楚、无限的乡愁。

高考语文复习:边塞诗鉴赏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边塞诗鉴赏试题(含答案)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诗的鉴赏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后人称这些诗人为“边塞诗人”。

后来,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然大观,边塞诗成为唐代这个诗歌王国的一朵奇葩。

当然,我们寻常所指的边塞诗,范围要大一些,凡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可归为这一类。

要理解、鉴赏这类诗歌,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

时代不同,边塞诗的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时代特征。

A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例1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例2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边塞诗
一、边塞诗的概念
边塞诗词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宋年间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二、边塞诗的意象:
1、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2、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大漠、长城、黄沙、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芦管,《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边塞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例如[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2、借事言志:例如[李益·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3、直抒胸臆:例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用典、对比、虚实结合……
四、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1、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
[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3、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
[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4、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岑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五、边塞诗鉴赏训练:
1. 塞下曲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5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
2. 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⑴结合诗中词语,说明前两句描写一个怎样的场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⑵诗的后两句历来为后人所称道,试对其精妙之处作简要分析。

3. 从军行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⑴请分析诗中“碎”“独”的表达效果。

⑵这首诗在选材上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的分析。

4. 从军行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⑴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设置了怎样的背景?
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春风一夜满关山。

从军北征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⑴这两首诗都描写“雪”“月”,在诗中分别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⑵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征人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6. 从军行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

牙璋②辞凤阙③,铁骑绕龙城④。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⑤,胜作一书生。

[注释]①西京:此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②牙璋:玉制的兵符;③凤阙:汉代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称凤阙。

④龙城:又称龙庭,
匈奴的名城,此借指敌人的重要都城。

⑤百夫长:率领一百名兵卒的下级军官。

⑴这首诗的颈联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的?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⑵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1分);军情紧急(1分)。

作用:营造了萧杀的氛围(1分),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1分),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1分)。

(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2分)。

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1分),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1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分)。

2.⑴“丧”描写出了战争的残酷,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⑵“可怜”句紧承上句,诗人似乎作为一个旁观者对牺牲的将军表示同情。

但是,“犹是”一句宕开一笔另辟新境:在年轻的妻子的梦里,这些枯骨还是活生生的心上人,她们并不知道丈夫早已献身疆场,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现实与梦境构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3.⑴“碎”字足见将军征战时间之久,所历战斗之残酷;“独”字写出了将军力压敌人千军万马、勇武过人、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

⑵选材上写了一次败仗而且是从败仗中写出豪气。

首先惊心动魄的突围战和“百战沙场碎铁衣”相对照,包将军渲染得格外威武壮烈。

其次用“城南已合数重围”来衬托将军,于重重包围之中,将军却能射杀敌将杀出重围写出了将军的豪迈气概。

4.⑴前两句交代时间、地点、季节、氛围。

为主人公的抒情设置了一个苍凉荒远孤独寂寞的背景。

⑵作者巧妙的转换角度,借主人公设想万里之外的妻子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妻子以及家庭的无限思念之情。

5.⑴高诗:描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渲染出和平宁静的气氛。

李诗:描写雪后的天山,荒漠的月夜,渲染行军道路的艰难,使人倍感环境的荒凉、气氛的悲怆。

⑵高诗“借问梅花河处落”是征人由听曲而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含有思乡之情。

李诗中“一时回首月中看”那一轮高挂在空中的明月,自然的勾起了征人的思乡之情。

6.⑴是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来写的。

表现了出征战士冒雪与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⑵表达了他宁愿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