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边塞诗》教学设计

《边塞诗》教学设计

《边塞诗》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边塞诗和边塞诗派。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盛唐边塞诗和晚唐边塞诗的特点。

2、了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3、掌握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

4、掌握解答边塞诗词鉴赏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1、了解边塞诗和边塞诗派。

2、掌握解答边塞诗词鉴赏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解答边塞诗词鉴赏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边塞诗和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

1、初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2、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二、欣赏著名边塞诗人(1)高适(701-765)是盛唐边塞诗的主要创作者,这和他的边塞经历有密切的关系。

高适在人生的早年,就渴望从军,建立边功。

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

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自天宝十二年(753)开始,高适长期从军,三度出塞,军旅生活体验丰富。

边塞诗 教案(全国)

边塞诗 教案(全国)

边塞诗教案(全国)边塞诗教案(全国)2021届一轮复习边塞诗教案(全国)一、自学目标1、掌握边塞诗的特征及鉴赏技巧.2、体会边塞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掌控边塞诗歌品酒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培育学生边塞诗歌鉴赏能力。

二、独立自主先学(一)边塞诗词简介边塞诗,以歌咏边塞风光居多,充份显现出来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

边塞诗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照。

其蓬勃发展的原因,由于唐代国力强悍,不断开拓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存有若干仕途不得志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作求得功名的新途径。

而塞外的风光截然不同,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代莱生活经验与相同的视野,提振了写诗的启发。

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二)常用意象与意境:1、事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2、地名和民族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3、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4、意境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的特点:1、就是浓烈的汉代情结。

唐代边塞诗存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战的军队称作汉兵,将领称作汉将,边塞称作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作汉月。

不仅如此,通常的边塞诗在提到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用汉代的称呼,把激战对方称作匈奴,把其首领称作单于、左贤。

在称许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及的也就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重回。

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承继,又就是对历史的打破。

2、在诗的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

描写的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狂风、酷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

人物多为都护、将军、单于、胡姬、征人、戍卒、胡儿。

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天山、阴山、瀚海、轮台、疏勒等。

王昌龄《出塞》教学设计(精选11篇)

王昌龄《出塞》教学设计(精选11篇)

王昌龄《出塞》教学设计王昌龄《出塞》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昌龄《出塞》教学设计(精选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昌龄《出塞》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深入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能深入理解是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三、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查找有关诗人、时代背景、其他描写战争诗的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诗文。

3、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相机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乐府诗《十五从军征》,让我们体会到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跟战争有关的边塞诗《出塞》。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复习方法,交流资料。

1、复习方法: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有一个把古诗学好学透的方法,谁来说一说是什么内容?(生叙述)。

2、交流资料:(1)介绍作者。

(2)明确背景。

(三)讨论探究,拓展理解。

1、出示全诗,整体感悟。

2、运用学法,小组探究。

3、分句汇报,品味诗句。

A、汇报前两句:(1)说清诗意,体会诗情。

思考:为什么要提到秦汉时的明月和关?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带给你什么感觉?(2)反复吟咏,熟读成诵,升华诗情。

(3)拿出摘录笔记,记录诗句,养成积累的习惯。

(4)联系课外,链接知识。

B、汇报后两句:(1)汇报方法同上:读、背、摘录、板书。

(2)看教材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了解诗中引用的典故龙城飞将。

二、升华情境(一)凭借情境,升华诗情。

(出示课件)让我们再看全诗,大声诵读一边,再来体会作者之情。

(二)回味诵读,深入品味。

(再出示课件)学生诵读,练背。

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详解0001

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详解0001

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和典故,体会边塞诗几类常见的思想感情。

(1)边塞诗是指以 歌咏边塞军旅生活 或描述边塞奇异风 光为主要内容的一类诗歌。

(2)边塞诗的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 等字词三、 边塞诗的特征(1) 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 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 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 意象宏阔:盛唐主要是以乐观高亢、豪迈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 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晚唐宋多感慨、悲愁之意(3) 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咼感。

(4) 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四、 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 雪、风沙;2、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3、 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 羌羯夷 磧西轮台龟兹 夜郎;天山、 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4、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5、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6、 边塞诗中常见的典故:李广的典故、燕然的典故、玉门关的典故、楼兰的典 故五、边塞诗的风格:豪迈旷达一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1. 2. 分析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3. 归纳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分析意象、把握感情教学难点: 鉴赏能力的培养二、概念: 斧钺刀日圆六、表达的情感内容1 、边塞诗的主题盛唐:边塞诗多抒写为国征战者死而无悔的壮志豪情。

基调壮丽,明快、昂扬向上,但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部编版初中阶段边塞诗教案

部编版初中阶段边塞诗教案

部编版初中阶段边塞诗教案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教材版本:部编版教学内容: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欣赏边塞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边塞诗的豪迈气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边塞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边塞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1. 边塞诗意境的理解。

2. 边塞诗情感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边塞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边塞诗》的相关内容。

2.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初步体会边塞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边塞诗的特点,如豪迈、壮丽、悲凉等。

2. 教师分析边塞诗的情感,如爱国情怀、豪情壮志等。

3. 教师举例分析边塞诗的意境,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边塞诗的理解和感悟。

2. 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选择一首边塞诗进行赏析,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边塞诗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诗人。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边塞诗的欣赏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边塞诗四首》教学设计

《边塞诗四首》教学设计

《边塞战争诗四首》教案一、从军行(其一)1.作者简介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太原(今属山西)人,一说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天宝元年(742)迁江宁(今江苏南京)丞,后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

其边塞、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

《从军行》组诗共七首,是诗人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

2.基本解读这首诗写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

(主旨)“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此句写了环境、时序、风物、戍卒。

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嘹望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

此时此刻,戍卒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

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当戍卒走上高台,坐下,寒风瑟瑟,本就让人愁思不已,他更用羌笛吹起了“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关山月》。

笛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如亲人在呼唤,似征人在叹息。

笛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庭的亲人。

但是战争远未停止,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是无可奈何的等待。

3.鉴赏要点王昌龄边塞诗的内容丰富,主题多样,表达的情感不止一种,此诗为抒写思乡之情。

以音乐入诗,表达深情,是本诗写作的一个特点。

这首诗抒情方式较有特色。

前三句叙事,后一句抒情。

叙事连贯性较强,实写所见所闻,真实感人;而抒情则虚写,宕开一层,写征人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

这也是暗示的表现方法。

4.相关资料①己之愁从金闺之愁衬出,便为情深。

(清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清乾隆十五年南屏草堂刻本)②曰“更吹”,曰“无那”,形出黄昏独上之情,极缠绵悱恻。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清乾隆三十年刻本)⑧不言己之思家,而但言无以慰闺中之思己,正深于思家者。

(清李瑛《诗法易简录》,清道光二年+--笔舫刻本)④由高楼黄昏的海风,烘托出乐曲引起的万里相思的情感,是融景入情……写的虽是“边愁”,但意境雄浑开阔,情调激越悲凉,绝不是寻常温柔缱绻的儿女之情。

边塞诗教案初中

边塞诗教案初中

边塞诗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边塞诗,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能够分析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边塞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使学生感受边塞诗的豪迈、悲壮之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边塞诗的定义和特点2. 边塞诗的表现手法3. 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边塞诗的概念,激发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

2. 教学边塞诗的定义和特点: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定义和特点,如写作背景、地域特色、表现手法等。

3. 教学边塞诗的表现手法:通过具体诗例,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表现手法,如夸张、比喻、象征等。

4. 教学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通过分析具体诗例,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如豪迈、悲壮、思乡等。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选取代表进行分享。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边塞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分析一首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写一篇短文进行阐述。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边塞诗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分析边塞诗的特点和主题。

但在情感分析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出塞》优秀教学设计5篇

《出塞》优秀教学设计5篇

《出塞》优秀教学设计5篇《出塞》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但是构思巧妙,把意境引向了深远。

诗人从千年以前的秦汉、万里之外的关山写起,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

以下是整理的《出塞》优秀教学设计,供您阅读,参考。

《出塞》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2.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掌握感悟古诗的方法。

3.会写1个字。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诗人王昌龄的资料。

2.收集和阅读其他的边塞诗。

(二)教学过程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并且通过课后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感悟古诗的几种方法,从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具体建议如下:1.朗读指导教师范读,学生体验诗的语感和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感知诗的内容,做到熟读成诵。

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指导其读出节奏和韵味。

2.理解感悟古诗。

古诗教学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去体会诗的意境。

可安排下列内容:(1)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体会诗意。

结合注释、查字典或利用其他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以及其在表达思想感情中的作用。

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不是专指秦汉时期的明月和山关,而是用来说明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争一直在无休止地发生。

这样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可见战争是无情的,带给人们无尽的苦难。

“但”是“只要”的意思。

“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由于他英勇善战,威震龙城,被匈奴称为“汉之飞将军”。

这里是化用典故,指扬威北方边关的名将。

后两句诗抒发了作者的心中的感慨和希望:如果有李广那样英勇善战的飞将军驻守边关,绝对不会让敌骑越过阴山。

(2)体会意境。

在学生理解了诗意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本诗的深远意境。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

但在这两个词之前加了“秦”和“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

边塞诗初中教案

边塞诗初中教案

边塞诗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边塞诗的背景特点,能够分析边塞诗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边塞诗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边塞诗的背景特点和主题思想。

2. 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边塞诗的艺术价值的评价。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边塞诗的相关资料,如边塞诗的定义、发展历程、代表诗人等。

2. 学生预习《凉州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边塞诗,如《出塞》、《塞下曲》等,总结边塞诗的特点。

2. 提问: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凉州词》,理解诗歌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凉州词》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诗歌解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边塞诗的背景出发,深入理解《凉州词》的主题思想。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黄河”、“长城”、“烽火”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3. 探讨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的豪情壮志和对祖国的热爱。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分享自己的感悟。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编写一篇关于《凉州词》的鉴赏文章,不少于300字。

2. 推荐一首自己喜欢的边塞诗,并简要说明理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诗歌解析,使学生对边塞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使他们在欣赏边塞诗的同时,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自豪。

边塞诗《从军行》教案设计

边塞诗《从军行》教案设计

边塞诗《从军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从军行》的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领悟边塞诗的特点。

学会通过朗读、背诵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通过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2.教学难点:诗歌意象的解读。

诗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边塞诗的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边塞诗,如《凉州词》等。

2.作者简介(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王昌龄。

(2)引导学生了解王昌龄的生平事迹及其在边塞诗创作中的地位。

3.诗歌解析(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从军行》。

(2)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

(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青海长云”、“孤城遥望”等。

4.诗歌朗读(1)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2)学生分组练习朗读,互相交流心得。

(3)全班展示朗读,评选最佳朗读者。

5.诗歌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诗歌。

(2)学生自主练习背诵。

(3)全班检查背诵情况。

6.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探讨边塞诗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边塞诗。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背诵《从军行》。

2.收集其他边塞诗,进行比较阅读。

3.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边塞诗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导入、作者简介、诗歌解析、朗读、背诵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从军行》这首边塞诗。

2.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在诗歌解析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境。

4.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 边塞诗教案

初中 边塞诗教案

初中边塞诗教案1. 理解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主题,感受边塞诗的雄浑、豪放、悲壮等情感。

2. 分析边塞诗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深入理解边塞诗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 能够运用边塞诗的知识,独立欣赏和评价边塞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边塞诗的定义、特点、主题和表现手法。

2. 难点:边塞诗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中国古代边塞地图和一首边塞诗《凉州词》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边塞诗的背景和情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关于边塞诗的介绍,了解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主题。

3. 课堂讲解:a. 讲解边塞诗的定义:边塞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以边疆地区和边塞生活为题材,反映了边疆风光、战争、民族团结等内容。

b. 分析边塞诗的特点:边塞诗具有雄浑、豪放、悲壮等情感,意象丰富,意境开阔,表现手法多样。

c. 讲解边塞诗的主题:边塞诗主题丰富,包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民族精神、边疆风光等。

d. 分析边塞诗的表现手法:边塞诗的表现手法有描写、抒情、议论等,其中描写手法包括意象、意境、夸张等。

4. 实例分析:以一首边塞诗《出塞》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边塞诗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边塞诗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边塞诗的特点、主题和表现手法。

7.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取一首边塞诗进行鉴赏,分析其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并撰写一篇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边塞诗的热爱,使学生在欣赏边塞诗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团结、勇敢和坚强。

【边塞诗的专题教学设计】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边塞诗的专题教学设计】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边塞诗的专题教学设计】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关于边塞诗的专题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边塞诗的专题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根底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2.学习鉴赏诗歌根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学习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二.教学重点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学习鉴赏诗歌根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边塞诗形成于汉魏六朝时代,兴盛于唐代,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他们被称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派。

(二)整体感知:学生背诵边塞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整体感知边塞诗的意象。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学生得出意象:塞外、衡阳、雁、角声、长烟、落日、孤城、浊酒、燕然、羌管、霜、将军、征夫教师总结边塞诗的主要意象:空间意象:楼兰、阴山、凉州、玉门关、天山、长城、瀚海、荒城、辕门等。

事物意象:乐器:羌笛、胡笳、琵琶、芦管、号角、鼓。

战具:金鼓、旌旗、烽火、弓、戈、战车。

景物:大漠、烽烟、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飞雁、鹰扬、箭飞、马走。

边塞诗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边塞诗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边塞诗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边塞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2.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边塞诗的定义和起源;2. 边塞诗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形式;3. 边塞诗的代表作品赏析;4. 边塞诗与当代社会的关系。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边塞诗的概念和背景,引起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简述边塞诗的定义和起源,解释边塞诗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形式;2. 通过幻灯片和课件展示边塞诗的代表作品,并简单分析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第三步:诗歌赏析(20分钟)1. 教师分享一首精选的边塞诗作品,重点解读其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传达的主题;3. 每个小组选择一首不同的边塞诗作品进行分享,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意见。

第四步:小组创作(2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边塞诗的创作,要求结合现实社会,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见解;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作品,并分析创作过程和意图。

第五步:互动讨论(15分钟)1. 学生就边塞诗与当代社会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讨论边塞诗在现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2. 学生分享自己创作边塞诗的心得体会,交流对边塞诗的理解和感受。

第六步:总结和展望(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建议;2. 展望未来,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边塞诗,推动诗歌创作的发展。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活动;2. 作品质量:学生的边塞诗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个人风格;3. 思维发展:学生在讨论中能够展示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4. 反思能力: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创作和表达进行评价和反思。

教学延伸:1. 学生可在家中继续阅读和赏析其他边塞诗作品;2. 学生可参加诗歌创作比赛,并将自己的边塞诗作品投稿;3. 学生可选择进行边塞诗的深入研究,并进行相应的学术论文或报告撰写。

边塞诗歌教案

边塞诗歌教案

边塞诗歌教案篇1:边塞诗歌教案边塞诗歌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体会诗歌主题;2、进一步了解边塞诗,包括诗歌意象、主旨等;3、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边塞诗歌主旨,能运用所学知识鉴赏诗歌。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歌曲《出塞曲》导入二、《从军行(其一)》鉴赏(一)回顾所学边塞诗(二)王昌龄简介“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江宁”(三)学生朗读诗歌评价学生朗读(四)找感情基调“愁”(五)如何写“愁”“黄昏”、“独”、“秋”、“羌笛”、“关山月”(六)曲笔表现征人思乡怀人的感情,不直接写出,而是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反映出来。

用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就全篇而言,这一句画龙点睛,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

(七)主旨表现征人思乡怀人三、总结边塞诗1、意象:明确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通过典型意象的开拓,体察这些特定的景物描绘出的特定的地域特征和反映出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

比如借“大漠”、“长河”、“落日”等描绘塞外景象的雄奇壮美,借“金鼓”、“旌旗”、“烽烟”等展现边关战事的壮怀激烈,借“大雪”、“秋月”、“黄草”等抒写戍守将士的悲凉愁苦。

常见意象还有: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2、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1)。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既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2)。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4)。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5)。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思妇无尽的思念与惆怅。

3、边塞诗歌意境边塞诗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有的豪迈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初中语文_古诗词鉴赏——边塞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古诗词鉴赏——边塞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诗专题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典型的边塞诗,归纳边塞诗的常见意象,体会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2.通过典型的习题,让学生运用边塞诗的相关知识去鉴赏边塞诗。

3.体会戍守边疆将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归纳边塞诗的常见意象,体会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掌握鉴赏边塞诗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探究、归纳、点拨教学过程:一、导入。

齐读诗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共同的名字:边塞诗。

二、了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征战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汉魏六朝初步发展隋代开始兴盛唐代黄金时代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三、梳理“边塞诗”常见意象1.边塞诗中有哪些常见的意象?(提示:可以从景物、地名、战事意象、乐器等方面考虑。

)生找出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能体现典型的边塞风情的)、战事意象、常见的地名、常见的音乐(乐器和乐曲),各小组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2.教师点评,小结: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四、体会边塞诗人的情感1.边塞诗的常见主题有哪些?请大家阅读一组边塞诗,结合诗句说说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3.学生发言。

师点评并板书。

【1】表现战士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达对将士英勇威猛的赞美。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边塞诗教学设计

边塞诗教学设计

边塞诗教学设计引言边塞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作为汉唐边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塞诗以其独特的题材与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边塞诗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围绕边塞诗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为边塞诗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边塞诗的欣赏与鉴赏,培养学生对优美辞章、妙趣横生的艺术形式的喜爱与追求,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 增强学生对边塞文化的认知。

通过学习边塞诗的创作背景、题材特点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边塞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3.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边塞诗的朗读、背诵和仿写,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与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理解与传达边塞诗的艺术形式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 边塞诗的特点与形式。

介绍边塞诗的创作背景、题材特点、格律与韵律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边塞诗的艺术特点。

2. 边塞诗名篇的分析与欣赏。

选取优秀的边塞诗作品,分析其创作手法、情感表达等,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和体验其中的魅力。

3. 边塞诗的朗读与背诵。

通过朗读与背诵边塞诗作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边塞诗的记忆与理解。

4. 边塞诗的仿写与创作。

激发学生对边塞诗创作的兴趣与创造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边塞诗的格律与韵律进行诗歌的仿写与创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边塞诗的相关知识,如边塞文化的背景、边塞诗的艺术特点等。

2. 案例分析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作品,通过分析其语言运用、意境描绘等方面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边塞诗的意义与价值。

3. 朗读与背诵法。

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边塞诗的朗读与背诵,并进行个别评价与点评,帮助学生提高朗读与背诵的准确性与感情表达的能力。

4. 创作与展示法。

鼓励学生进行边塞诗的仿写与创作,并组织学生进行作品的展示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与创意思维。

《边塞诗四首》教学设计

《边塞诗四首》教学设计

《边塞战争诗四首》教案一、从军行(其一)1.作者简介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太原(今属山西)人,一说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天宝元年(742)迁江宁(今江苏南京)丞,后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

其边塞、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

《从军行》组诗共七首,是诗人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

2.基本解读这首诗写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

(主旨)“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此句写了环境、时序、风物、戍卒。

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嘹望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

此时此刻,戍卒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

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当戍卒走上高台,坐下,寒风瑟瑟,本就让人愁思不已,他更用羌笛吹起了“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关山月》。

笛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如亲人在呼唤,似征人在叹息。

笛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庭的亲人。

但是战争远未停止,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是无可奈何的等待。

3.鉴赏要点王昌龄边塞诗的内容丰富,主题多样,表达的情感不止一种,此诗为抒写思乡之情。

以音乐入诗,表达深情,是本诗写作的一个特点。

这首诗抒情方式较有特色。

前三句叙事,后一句抒情。

叙事连贯性较强,实写所见所闻,真实感人;而抒情则虚写,宕开一层,写征人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

这也是暗示的表现方法。

4.相关资料①己之愁从金闺之愁衬出,便为情深。

(清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清乾隆十五年南屏草堂刻本)②曰“更吹”,曰“无那”,形出黄昏独上之情,极缠绵悱恻。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清乾隆三十年刻本)⑧不言己之思家,而但言无以慰闺中之思己,正深于思家者。

(清李瑛《诗法易简录》,清道光二年+--笔舫刻本)④由高楼黄昏的海风,烘托出乐曲引起的万里相思的情感,是融景入情……写的虽是“边愁”,但意境雄浑开阔,情调激越悲凉,绝不是寻常温柔缱绻的儿女之情。

关于边塞诗的专题教学设计范文

关于边塞诗的专题教学设计范文

关于边塞诗的专题教学设计范文关于边塞诗的专题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边塞诗的专题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寄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练就一点读的功夫,终生受益无穷。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诵读这四首诗,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2、过程与方法:结合四首诗的创作背景,了解诗的大体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味欣赏诗中佳句,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丰富情感积累。

学习重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欣赏诗中的佳句。

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研读探究法,小组诵读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流程:一、课前热身1、边塞诗歌知多少?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朝开始兴盛,唐朝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

唐朝边塞诗繁荣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盛唐边塞诗的特点(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2、认识作者,写出作者的相关信息。

(1)《凉州词》的作者是 ________ ,_________ 朝诗人。

(2)《从军行》的作者王昌龄,_______朝诗人。

《边塞诗》教学设计

《边塞诗》教学设计
3.学习目标确定
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
2.把握作者情感。
3.掌握常见手法。
4.学习评价设计
分为将授课、讨论课、实践课三部分。
1.讲授以教师讲授为主,介绍边塞诗概况。
2.讨论学生自主组成学习小组,探讨诗歌情感及手法。
3.实践设想某一场景,尝试写作边塞诗。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教师活动1
1三年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我会写寒h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径j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斜xi斜线斜坡目不斜视霜shung霜冻风霜霜期赠zng赠言赠送
《边塞诗》教学设计
《 《边塞诗》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布置预习任务,听朗读,并熟读《燕歌行》等本专题的边塞诗。
学生活动1
熟读。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听朗读,感受诗歌意境及风格。
环节二:
教师活动2
介绍边塞诗整体知识框架。
学生活动2
小组展示资料查询结果。
活动意图说明
师生互动,进一步把握边塞诗概念及代表人物。
环节三:
教的活动3
讲授《兵车行》
学的活动3
交流讨论《兵车行》的情感。
边塞诗派:
内容:建功立业;战争艰苦,征人思妇离愁别绪;边塞风光。
特点: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翰
风格:悲壮豪迈
1.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边塞诗的整体风格
难点:把握其复杂多变的情感
1.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高中故事教学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派别的诗歌,对于边塞诗而言,如何掌握其思想情感,尤为重要。

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其教学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2.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
1. 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边塞诗形成于汉魏六朝时代,兴盛于唐代,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他们被称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派。

(二)整体感知:
学生背诵边塞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整体感知边塞诗的意象。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学生得出意象:塞外、衡阳、雁、角声、长烟、落日、孤城、浊酒、燕然、羌管、霜、将军、征夫
教师总结边塞诗的主要意象:
空间意象:楼兰、阴山、凉州、玉门关、天山、长城、瀚海、荒城、辕门等。

事物意象:乐器:羌笛、胡笳、琵琶、芦管、号角、鼓。

战具:金鼓、旌旗、烽火、弓、戈、战车。

景物:大漠、烽烟、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飞雁、鹰扬、箭飞、马走。

人物意象:胡、羌、羯、夷、单于、戍卒、将军、征夫
(三)学生分析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表达的感情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体现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从燕然未勒归无际体现出作者深沉的忧国爱国的感情。

教师总结边塞诗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四)教师找出典型的边塞诗,学生分析情感,教师总结。

1.初唐诗和表达的情感: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
(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
2.盛唐诗和表达的情感: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
(豪迈,勇敢,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
3.中晚唐诗和表达的情感: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总有些悲壮,惋伤之情。

)
4.宋代诗和表达的情感: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
(虽然洋溢着爱国的热情,却有了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与盛唐时相比多了一些凄厉,一些惆怅。

)
教师总结表达的主要感情
1.抒写将士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2.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诗人借万里之外的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含蓄表达自己对妻子和家人的思念。

3.描写战争场面的惨烈。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通过描写战争的惨烈,表达战士想要报效国家的豪情。

4.描写壮志难酬的感伤。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通过戍边战士到老守边的事实,表现想要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感伤。

总的来说是总的来说有建功立业的渴望,遍地生活的艰辛,战争场面的惨烈,将士的思乡情绪,壮志难酬的感伤。

(五)总结常用手法
夸张用典比喻渲染、虚实结合等
(六)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学生简单组织答案)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从军行》和《渔家傲秋思》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2]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3]两首诗在思想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
答:(1)都以戍边为题材,都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辛。

(2)相同点:都写戍边生活,但却不从战争的角度写。

不同点:诗偏重写边塞生活环境的恶劣,如用暗孤穿等词语;词侧重渲染战士思归的情绪,下片尤为明显。

(3)诗表现出勇于杀敌,不获全胜不言归的激越之情,风格豪壮;词较多地表现了战士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尽快回家乡的情绪,在风格上显得悲壮。

(九)高考链接(重点讲解)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侍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

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

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十)作业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 (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①,应驮白练带安西。

【注】①碛(q):沙漠。

②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 (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驼铃丁当清脆入耳。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